命題人:孔令毓 審題人:廖伊雯
本試卷共 8 頁,19 小題,滿分 100 分,考試用時 75 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和考生號、試室號、座位號 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 鉛筆將試卷類型和考生號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的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 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填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 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 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作答選做題時,請先用 2B 鉛筆填涂選做題的題組號的信息點,再作答。漏涂、錯涂、 多涂的,答案無效。
5.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
一、選擇題。(每題 3 分,共 48 分)
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1. 格陵蘭島和澳大利亞大陸面積分別為 216 萬和 769 萬平方千米,而地圖上格陵蘭島和澳 大利亞大陸的面積看上去一樣大的原因是( )
A. 收集的地圖有誤B. 各經(jīng)線比例尺的差異
C. 兩地經(jīng)度的差異D. 各緯線比例尺的差異
2. 智利首都圣地亞哥 (70°W ,33°S) 和澳大利亞珀斯 (115°E ,32°S) 在自然景觀上有 許多相似之處。某日孔老師乘坐航班從圣地亞哥直飛帕斯,若飛機按最短航線飛行,則其航 向為( )
A. 先西北,再西南B. 先東南,再東北
C. 先西南,再西北D. 一直向西偏南
【答案】1. D 2. C
【解析】
【1題詳解】
緯度越高,緯線圈越短。因此在此圖上,高緯地區(qū)和低緯地區(qū)的橫向線段所表示的實際長度不同,即緯線上比例尺不同,D正確,地圖資料沒有問題,A錯誤;各經(jīng)線被投影到地圖上后仍然等長,所以不同經(jīng)線上的比例尺是一樣的,B錯誤。地理經(jīng)度確實存在差異,但導致格陵蘭島和澳大利亞大陸面積相近的原因是投影方式導致的變形,C錯誤。故選D。
【2題詳解】
從緯度上看,兩地緯度相近且均在南半球,從圣地亞哥向西經(jīng)過180°經(jīng)線到珀斯所跨經(jīng)度小于180°。根據(jù)地球表面大圓劣弧距離最短的特點可以判斷,從圣地亞哥飛往珀斯最短航線的飛行方向應為先西南后西北。故選C。
【點睛】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不規(guī)則球體,在討論兩點之間的最短航線時,一般近似地認為地球是一個正球體,球面上任意兩點與球心所確定的圓即地球大圓。地球表面上兩地之間的最短距離(或航線)就是兩點所在大圓的劣弧長度,也叫“大圓航線”。
太陽輻射以平行光線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稱為太陽直接輻射。下圖為貴州貴陽和新疆塔中 (塔里木盆地中部) 太陽直接輻射的年變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3. 塔中秋季比春季太陽直接輻射高的主要原因是秋季( )
A. 風沙天氣少B. 白晝時間較長
C 陰雨天氣少D. 正午太陽高度較大
4. 塔中和貴陽太陽直接輻射差異明顯,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地形B. 緯度C. 地勢D. 氣候
【答案】3. A 4. D
【解析】
【3題詳解】
塔中深居內陸,氣候干旱,秋季與春季相比,均降水少,白晝時間和正午太陽高度相差不大,但春季地面缺乏植被保護,風沙天氣多,風沙導致太陽輻射被削弱,從而使春季太陽直接輻射少,秋季風沙天氣少,太陽輻射多,A正確,BCD錯誤。故選A。
【4題詳解】
塔中屬于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晴天多,獲得直接太陽輻射多,貴陽則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陰雨天氣多,獲得的太陽直接輻射少,D正確;兩地都位于我國地勢第二階梯,地勢相差不大,地形差異對太陽輻射影響較小,AC錯誤;貴陽緯度比塔中低,如果緯度是主要影響因素,應該是貴陽太陽輻射強,B錯誤。故選D。
【點睛】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1)緯度:緯度低,太陽高度大,太陽輻射強;緯度高,太陽高度小,太陽輻射弱。(2)天氣:天氣晴朗,陰天少,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反之,太陽輻射弱。(3)地勢:地勢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小,日照強度大,太陽輻射強;反之太陽輻射弱。(4)大氣透明度:大氣透明度好,塵埃雜質少,太陽輻射強;反之太陽輻射弱。
下圖 1 是我國北方某小鎮(zhèn)的太陽能路燈景觀圖。該鎮(zhèn)中學課外實踐小組對路燈的能源裝 置—太陽能集熱板進行了長時間的觀測研究,并提出了改進的設想。下表為該小組觀測記錄 簡表,集熱板傾角如圖 2 所示。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5. 該小鎮(zhèn)的位置在( )
A. 118°E ,35°NB. 120°E ,35°N
C. 122°E ,35°ND. 120°E ,40°N
6. 該小組擬設計一 自動調控裝置,通過電腦調控使集熱板每天正午正對太陽,以獲得更多的 太陽輻射能,則該集熱板一年中調整角度為( )
A. 90°B. 46°52′C. 23°26′D. 180°
【答案】5. A 6. B
【解析】
【5題詳解】
由材料知,該地夏至日日出時間4時43分,日落時間19時33分。根據(jù)公式“晝長=日落—日出”計算可知該地晝長為14小時50分鐘。北京時間正午=北京時間日出+1/2晝長=4:43+1/2×14:50=12:08,當?shù)氐胤綍r為12:00,即該地地方時比北京時間晚8分鐘,經(jīng)度比120°E偏西2°,所以該地的經(jīng)度為118°E。根據(jù)材料“夏至日時集熱板傾角為11°34′”,可計算出夏至日該地正午太陽高度為78°26′,太陽此時直射23°26′,該地位于我國北方,所以當?shù)鼐暥葹?1°34′+23°26′=35°N。故A項正確。
【6題詳解】
若最大限度利用太陽能,要使集熱板與陽光垂直,集熱板一年中調整幅度等于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幅度;該地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最大值=90°-(35°-23°26′),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最小值=90°-(35°+23°26′),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年變化幅度=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最大值-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最小值=46°52′,B符合題意,ACD錯。故選B。
【點睛】回歸線與極圈之間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最大值=90°-(φ-23°26′),φ表示某地的地理緯度,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最小值=90°-(φ+23°26′),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年變化幅度=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最大值-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最小值=[90°-(φ-23°26′)]-[90°-(φ+23°26′)]=46°52′。因此回歸線與極圈之間,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年變化幅度等于46°52′,不隨緯度變化。
九九消寒圖是中國北方的一項傳統(tǒng)民俗,與數(shù)九的民俗密切相關。九九消寒圖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 ,均為繁體字,九字每字九劃,共九九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 “九盡桃花開”,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下圖為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移動示意圖 和九九消寒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7. “亭”至“風”期間,( )
A. 深圳晝夜長度差值不斷加大
B. 深圳每日正午射進教室內太陽光的面積不斷擴大
C. 深圳的氣溫在逐漸升高
D. 深圳日出時間不斷提前
8. “九盡桃花開”時( )
A. 南極點附近仍處于極晝B. 太陽直射點位于①②之間
C. 華南地區(qū)已進入雨季D. 全球各地晝夜等長
【答案】7. D 8. A
【解析】
7題詳解】
依據(jù)材料信息可知,“亭”至“風”期間,即數(shù)九期間,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由南回歸線向北移動,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jié)u短,晝夜差值都在減小,A錯誤;數(shù)九期間太陽直射點北移,深圳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正午照進教室太陽光面積在減小,B錯誤;北半球各地晝逐漸變長,日出時間不斷提前,D正確。深圳氣溫一般在1月達到最低,所以從“一九”開始大致到“三九、四九”氣溫降低,C錯誤。故選D。
【8題詳解】
數(shù)九結束時,尚未到春分日,太陽直射點在④⑤之間,BD錯誤;數(shù)九期間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南極點附近仍有極晝,A正確;尚未到4月,華南未進入雨季,C錯誤。故選A。
【點睛】數(shù)九,又稱冬九九,是中國民間一種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一般“三九、四九”時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當數(shù)到九個“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萬物生機盎然,是春耕的時候了。
森特前往美國某國家森林公園徒步旅行。他在游記中寫道:“該公園景觀獨特,山麓被沙漠環(huán)繞。 … … 臨近正午,我們到達了觀景點。舉目遠跳,遠處山頂尚未完全融化的積雪映襯著周邊的松林。 … … 我們開始向露營地進發(fā),先從山脊的東部繞行一段平路后,再沿著‘之’ 字形路線行進至露營地。 … … 我們搭建好帳篷,一同等待落日余暉?!睋?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9. 根據(jù)游記的描述,森特前往徒步旅行的國家森林公園大致位于右圖中的( )
A. 甲地附近B. 乙地附近C. 丙地附近D. 丁地附近
10. 此次徒步旅行中,森特( )
A. 在觀景點朝北逆光拍攝遠處山頂積雪
B. 在露營地向南望見太陽從左前方落下
C. 從觀景點出發(fā)行進一陣,發(fā)現(xiàn)陽光被山體所遮擋
D. 前往露營地途中,人影始終在行進方向的右前方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題詳解】
結合材料,山麓被沙漠環(huán)繞,說明基帶自然帶為荒漠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甲地基帶自然帶應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A錯誤;乙地基帶自然帶為荒漠帶,B正確;丙地基帶自然帶多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C錯誤;丁地基帶自然帶多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D錯誤。故選B。
【10題詳解】
結合材料,到達觀景點時是臨近正午,太陽在觀景點的偏南方,朝北拍攝不會逆光,A錯誤;結合材料,在露營點面向南方,左側應為東方,不是日落的方向,B錯誤;從觀景點出發(fā)行進一陣,此時太陽逐漸向西移動,由于是向東沿平地而行,陽光會被西部較高的山脊阻擋,C正確;前往露營地途中,由于人的移動方向不斷變化,人影的方向也會不斷改變,不可能始終在行進的右前方,D錯誤。故選C。
【點睛】注意圖中乙地位于緯度30°-40°大陸西岸地區(qū),夏季受副高的影響,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冬季受西風的影響,但乙位于兩山脈之間,其西側存在山地,所以冬季處于西風的背風坡,降水少。
為了實現(xiàn)對農(nóng)作物的保溫和防曬,江蘇省部分農(nóng)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層可收放的黑色尼龍網(wǎng),如下圖所示。據(jù)此完成下列題目。
11. 圖中塑料薄膜和黑色尼龍網(wǎng)直接影響的輻射類型分別是( )
A. 長波輻射、長波輻射B. 短波輻射、短波輻射
C. 長波輻射、短波輻射D. 短波輻射、長波輻射
12. 若在6月中下旬,江蘇的農(nóng)民對于大棚的黑色尼龍網(wǎng)管理應當是( )
A. 午后蓋上B. 早晨蓋上C. 傍晚蓋上D. 全天不蓋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題詳解】
由所學知識可知,圖中白色塑料薄膜對太陽輻射削弱很少,對地面輻射是隔熱層,減少地面輻射熱量損失,從而起到保溫作用,地面輻射是長波輻射,BD錯誤。黑色尼龍網(wǎng)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明顯,而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A錯誤,C正確。故選C。
【12題詳解】
由所學知識可知,6月份,在江蘇地區(qū)出現(xiàn)陰雨連綿的梅雨,由于光照較弱,無需蓋上黑色尼龍網(wǎng),D正確。ABC錯誤。故選D。
【點睛】大氣的受熱過程分大氣對太陽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氣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冷空氣來臨前,往往都會有一個短時的升溫現(xiàn)象,我們通常把這種天氣現(xiàn)象稱為“鋒前增溫” 。下圖示意我國局部地區(qū)2022年1月26日8:00的等壓線分布,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3. 圖示時刻,下列地區(qū)出現(xiàn)了“鋒前增溫”現(xiàn)象的是( )
A. 湖南大部B. 江西東部
C. 韓國北部D. 韓國南部
14. 此次“鋒前增溫”現(xiàn)象中( )
①暖氣團被擠壓聚集而增溫 ②逆溫層阻礙了大氣的對流
③偏南風帶來暖氣流增溫 ④云量增多加強了保溫作用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題詳解】
“鋒前增溫”是發(fā)生在冷鋒的鋒前,江西東部位于冷鋒的鋒前,會出現(xiàn)“鋒前增溫”現(xiàn)象,B正確;韓國目前是一個暖鋒、湖南大部已處于冷鋒鋒后,不會出現(xiàn)“鋒前增溫”,ACD錯誤。所以選B。
【14題詳解】
“鋒前增溫”時,鋒面尚且未到,因此不存在逆溫,暖氣團也沒有抬升,不會形成云,②④錯誤;處于鋒線的暖氣團一側,再結合等壓線,在鋒前吹偏南風,③正確;暖氣團也會被冷氣團推動發(fā)生擠壓增溫,①正確。所以選C。
【點睛】“鋒前增溫”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xiàn)象,一年四季均有發(fā)生。某一地區(qū)在冷空氣到來之前氣溫會出現(xiàn)短暫升高。增溫是高空低壓氣團下沉到地面后由于氣壓升高的壓縮增溫效應,這在氣象上,叫下沉增溫。夏季那些大范圍的高溫天氣,比如江南的伏旱,臺風外圍的高溫等,都有這個機制在起作用。
下圖為全球某地氣溫和降水量差值(降水量差值是指某月多年平均降水量減去上一個月多年平均降水量)逐月變化統(tǒng)計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5. 該地降水量最大的月份是( )
A. 5月份B. 10月份C. 11月份D. 12月份
16. 該地可能位于( )
A. 長江中下游B. 美國東南部C. 南非好望角D. 歐洲南部
【答案】15. D 16. D
【解析】
【15題詳解】
圖中曲線為降水量差值曲線,即某月多年平均降水量減去上一個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可以理解為降水量差值小于0表示比上個月降水要少,降水量差值大于0表示比上個月降水要多。從圖中可以看到,1~7月份降水量差值均小于0,可以判斷1~7月份降水量持續(xù)減小。8月到12月份降水量差值始終大于0,即從8月到12月份,降水持續(xù)增大,同時1月份降水差值也小于0,故降水最大的月份應出現(xiàn)在12月, D選項正確,排除其他選項。故選D。
【16題詳解】
從圖中氣溫曲線圖可以看到7月份氣溫較高,應屬北半球,排除C選項。最低氣溫大于0℃,但同時最低氣溫小于15℃,判斷應為亞熱帶;從降水量差值曲線可以得出,該地冬季降水較多,夏季降水較少,應屬亞熱帶地區(qū)的地中海氣候。長江中下游與美國東南部屬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歐洲南部屬地中海氣候, D選項符合題意,A、B選項錯誤。故選D。
【點睛】地中海氣候由西風帶與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是亞熱帶一種氣候類型。其氣候特點為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其分布于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包括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澳大利亞西南部珀斯和南部阿德萊德一帶,南非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區(qū),因地中海沿岸地區(qū)最典型而得名。
二、非選擇題。(共 3 小題,第 17 題 18 分,第 18 題 16 分,第 19 題 18 分,共 52 分)
1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寒冷干燥的極地大陸氣團,形成于高緯冰雪覆蓋的內陸地區(qū),一般不會形成深厚的云層和強降水,但當極地大陸氣團穿越溫暖開闊水域時往往會形成很厚的降雪云帶,在秋冬季大湖區(qū)下風向沿岸80千米范圍內會形成間歇性暴風雪現(xiàn)象,稱為大湖效應。北美五大湖水域面積廣,水體儲量大,湖泊降雪效應強。下圖為美國俄亥俄州東北部1996年11月9日至14日降雪量分布。
(1)簡述圖示區(qū)域降雪量的空間分布特征。
(2)描述圖中查爾頓地區(qū)降雪的形成過程。
(3)觀測發(fā)現(xiàn),冬季強風條件下該地區(qū)單次降雪量小,試分析原因。
【答案】(1)降雪的空間分布不均;降雪帶呈東北西南走向;查爾頓附近降雪量最大,向四周遞減。
(2)五大湖地區(qū)冬季多西風和西北風;由于大面積未結冰的湖水溫度高,冷空氣經(jīng)過湖面時增溫增濕;在向風的湖岸與陸地冷空氣相遇,被迫抬升形成降雪。
(3)風速大,風在湖面駐留的時間少,補充的熱量少,在湖岸抬升較弱;風速大,水汽補充少,云層薄;風速大,降雪帶推移速度快,降雪時間短。
【解析】
【分析】本題以大湖效應為材料,涉及氣溫及其影響因素、降水及其影響因素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圖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識調用分析能力,體現(xiàn)了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以及地理實踐力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該地的降雪空間分布不均勻;降雪量呈帶狀分布,降雪帶由東北向西南延伸;降雪量的最大值出現(xiàn)在查爾頓附近,向四周逐漸減少。
【小問2詳解】
秋冬季節(jié)受極地大陸氣團的影響,南下的冷空勢力較強;五大湖區(qū)水域面積較大,降溫較慢,湖水結冰較晚,經(jīng)過北方的伊利湖上方時,獲得大量的水汽補給;受到南部地形的抬升作用以及向岸的湖風與陸地的冷空氣相遇,被迫抬升,水汽在抬升的過程中,凝結形成降水,秋冬季溫較低,降水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為降雪。
【小問3詳解】
冬季強風條件下,經(jīng)過伊利湖的時間較短,獲得的水汽補給量較少,云層薄,降雪較少;冬季強風條件下,極地大陸氣團在湖區(qū)停留的時間較短,獲得的熱量補給較少,垂直方向上氣團的溫度差異較小,對流運動較弱;冬季強風條件下,降雪帶移動的速度較快,該地區(qū)受降雪帶影響時間較短,降雪量較少。
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半年,隨著冷空氣南下,南方地區(qū)的山脈、高原一側易產(chǎn)生冷空氣堆積現(xiàn)象,形成鋒面逆溫層。鋒面雨以過冷卻水(低于0℃的液態(tài)水)的形式降落至地面,稱為凍雨。凍雨與低于0℃的地面物體接觸會立即凍結。鋒面逆溫層的長時間維持是南方大范圍凍雨發(fā)生的必要條件。當鋒面逆溫層缺少地形屏障時,逆溫層結構很容易遭到破壞,凍雨就會很快減弱直至消失。冷空氣堆積與暖氣團的勢力決定了鋒面逆溫層的強度,從而決定了凍雨的發(fā)生。下圖示意我國南方某次大范圍凍雨的地面氣溫狀況。
(1)在圖中橫線的適當位置畫出這次南方凍雨對應的鋒面符號,并指出凍雨分布區(qū)主要位于鋒線哪一側。
(2)根據(jù)材料,說明這次南方凍雨的形成過程。
(3)與南方相比,華北地區(qū)凍雨較為少見,分析原因。
【答案】(1)
北側 (2)冷空氣南下,受南嶺阻擋,在南嶺北側大量堆積,導致近地面氣溫低;南側暖濕空氣沿鋒面爬升,水汽凝結;水滴降落過程中,受下層冷空氣的冷卻,以過冷狀態(tài)下落,形成凍雨。
(3)北方冷氣團勢力強(或暖氣團勢力弱),氣溫低,降水難以維持液態(tài);北方水汽含量小,不易產(chǎn)生降水;華北地區(qū)地形較平坦,缺少地形屏障,冷空氣不易堆積。
【解析】
【分析】本題以凍雨為材料,涉及準靜止鋒、降水以及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識調用分析能力,體現(xiàn)了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以及地理實踐力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由材料可知,鋒面逆溫層的長時間維持是南方大范圍凍雨發(fā)生的必要條件,據(jù)此判斷形成這次南方凍雨的天氣系統(tǒng)是準靜止鋒,降水在鋒面的冷氣團一側,即北側。鋒面符號如下圖所示:
【小問2詳解】
由材料可知,凍雨是雨水過冷卻形成的。雨水在降落過程中,經(jīng)過鋒面逆溫層達到過冷卻狀態(tài),降落至地面形成凍雨。而鋒面逆溫層是冷空氣在地形一側堆積形成的。由圖可知,圖示地區(qū)南嶺北側氣溫低,南側氣溫高,冷空氣在南嶺北側堆積,導致近地面氣溫降低,南嶺附近形成鋒面逆溫層;南側的暖濕空氣北坡抬升,在爬升的過程中,水汽凝結,形成降水;降雨經(jīng)過鋒面逆溫層時達到過冷卻狀態(tài),最終以凍雨的形式降落到地表。
【小問3詳解】
北方距離冬季風風源地較近,受冬季風影響大,寒冷干燥,氣溫較低,冬季降水主要是固態(tài)降水的形式;冬季風由陸地吹向海洋,水汽含量較少,降水較少;北方地區(qū)地形較為平坦,缺少形成鋒面逆溫層的地形屏障,逆溫層結構容易遭到破壞,凍雨很快就會減弱消失。
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每年秋季至初春季節(jié),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沿海低地會出現(xiàn)一種強勁的干熱風,被稱為“圣塔安娜風”,一般為東北風,其引發(fā)的火災對當?shù)赜绊懢薮蟆?br>材料二以火滅火是在風力較小的地區(qū)采用“點倒火”的方式來達到快速滅火的一種方式。下圖示意“點倒火”滅火方式。
(1)分析強勁的干熱風“圣塔安娜風”的形成過程。
(2)說明圖示地區(qū)北部低地受“圣塔安娜風”影響較小的主要自然原因。
(3)運用熱力環(huán)流原理,說明以火滅火的原理。
【答案】(1)冬半年,北美大陸內部氣溫低,氣流下沉,形成高壓;近地面氣流由內陸高壓向沿海低壓流動,形成東北風;氣流在由高原荒漠吹向沿海低地的過程中,下沉增溫,變得干熱;干熱氣流在通過沿海山地峽谷的過程中,風速加大,變得強勁,最終形成“圣塔安娜風”。
(2)冬半年北部盛行西風較強,對來自高原的氣流具有抑制作用;北部山脈高大,且連片分布,來自高原的氣流受北部重重高大山脈阻擋,很難到達北部的沿海低地。
(3)山火導致火場氣溫升高,氣流上升;近地面水平氣流由四周向火場,吸引“倒火”向火場方向燃燒;當兩火相遇時,可燃物都已燃燒殆盡,山火自然熄滅。
【解析】
【分析】本題以圣塔安娜風、“點倒火”滅火方式為試題背景,涉及了熱力環(huán)流、自然災害、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guī)律,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和人地協(xié)調觀等核心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根據(jù)材料,每年秋冬季節(jié),陸地冷高壓驅使冷空氣向沿海推進,形成東北風。而加州處于落基山、海岸山西側,冷空氣向此推進時沿坡向下沉??諝庀鲁寥菀自鰷?;而這里地形落差大、空氣下沉幅度大、升溫快,與此同時,空氣也會越來越干。而加州南部的山谷剛好呈東北-西南走向,與這股被加溫變干了的冷空氣走向一致,又使其風速不斷加快,勢力越來越強,直沖洛杉磯而去。這就是圣安娜風形成過程。
【小問2詳解】
冬半年,根據(jù)氣壓帶、風帶南移,北部盛行西風較強,減弱來自高原的氣流的影響,加上北部山脈高大連片分布,對來自高原的氣流的阻擋,使該地區(qū)北部沿海低地受“圣塔安娜風”影響較小。
【小問3詳解】
結合所學可知,山火導致火場氣溫升高,氣流上升,火場附近近地面氣壓較四周低,近地面水平氣流由四周流向火場。根據(jù)材料“以火滅火是在風力較小的地區(qū)采用“點倒火”的方式來達到快速滅火的一種方式”,讀圖可知,在接近火場的隔離帶一側“點倒火”,因火場氣壓較低,此時風向為流向火場,在風的引導下,可吸引“倒火”向火場方向燃燒,而不會燃燒到遠離火場的一側。當兩火相遇時,接近火場的隔離帶一側的可燃物都已燃燒殆盡,可燃物耗盡,山火自然熄滅。夏至日日出時間:4時43分
夏至日日落時間:19時33分
夏至日集熱板傾角:11°34′

相關試卷

廣東省深圳市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第一次診斷測試地理試題(Word版附解析):

這是一份廣東省深圳市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第一次診斷測試地理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5°N,85,5°N,22, 下列時間中熱島效應最強的是, 表示北美大陸西岸降水狀況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廣東省部分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第一次階段聯(lián)考地理試題(含答案):

這是一份廣東省部分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第一次階段聯(lián)考地理試題(含答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2-2023學年廣東省深圳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二次階段測試地理試題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廣東省深圳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二次階段測試地理試題含解析,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組,單選題,五月夏季風在我國華南地區(qū)登陸,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3深圳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一次階段測試地理(A卷)含解析

2023深圳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一次階段測試地理(A卷)含解析

廣東省深圳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地理上學期第一次階段測試試卷(A卷)(Word版附解析)

廣東省深圳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地理上學期第一次階段測試試卷(A卷)(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階段測試地理試題及答案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階段測試地理試題及答案

廣東省深圳市六校2022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地理試題+Word版含答案

廣東省深圳市六校2022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地理試題+Word版含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