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 要求的。
1.【答案】D【 解析】核徳是RNA 和 ATP 的組成成分,因此 ATP、RNA 和葉綠體中均含有核糖、質粒 的化學本質是DNA. 其中的糖是脫氧核糖,A 錯誤;葡萄糖是單柵。人體攝入的葡萄糖可直接被小腸上 皮細胞吸收,B 錯誤;細胞膜的外表面的糖類分子若與蛋白質結合。則形成德蛋白.若與脂質結合,則形 成糖脂,C 錯誤;纖維素、淀粉和糖原均為多糖,組成它們的基本單位均為葡葫糖,D 正確。
2.【答案】c【 解析】全新草狀支原體屬于原核生物,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無染色體。只含有核糖 體這一種細胞器。A 、B 、D錯誤;全新覃狀支原體是將蕈狀支原體的基因組植入到與它親緣關系很近的 細菌內獲得的,因此全新要狀支原體的逝傳信息來自草狀支原體和細菌.C 正確。
3.【答案】c【解析】Ca* 儲存在液泡內,使細胞液滲透壓增大,細胞吸水,有利于植物細胞保持堅挺,A 正確;液泡膜外pH=7.2. 液 泡 內pH=5.5. 載體蛋白CAX 運輸H*是頂濃度梯度運輸、屬于協助擴散。 載體蛋白CAX 運輸Ca3*是逆濃度梯度運輸,屬于主動運輸,兩者運輸方式不相同,B 正 確 ;H* 進入液 泡屬于主動運輸,H* 出液泡屬于協助擴版,都霜要轉運蛋白,但H* 進入液泡的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 C錯誤;H* 進入液泡需要液泡膜上的H 焦磷酸酶協助、破壞H 焦磷酸酶會使進入液泡的 H*減少 . 液 泡內外H 濃度梯度減小、則H'通過CAX 的運輸速率變慢,D正確。
4.【答案】B【解析】有絲分裂得到的兩個子細胞 A.和A? 的核逃傳信息、核DNA 分子數、染色體數目、 形態(tài)等相同;減數第一次分裂得到的兩個子細胞 B,和B? 都不含同源染色體,核造傳信息不同,但核 DNA 分子數目、染色體數相同;B,經過減數第二次分裂產生的 C,和Ca,其核避傳信息、核DNA 分子數、染 色體形態(tài)等相同。故C 和C? 的染色體形態(tài)相同但不含同源染色體。A 錯誤;有絲分裂形成的兩個子細胞 和減數第二次分裂形成的兩個子細胞的核遺傳信息相同,即核進傳信息相同的是A.和 A 、C?和C 。B 正 確:A.和A.以 及B 和B, 的核DNA 分子數都等于體細胞中核的 DNA分子數,C 和C? 的核DNA 分子數
減半.因此核 DNA 分子數的關系式是A?=A=B?=B?=C?+C:.C 錯誤;B? 和B:為減數第一次分裂產生
的子細胞,染色體數目減半,同理C 和C, 為減數第二次分裂形成的子細胞,染色體數目也減半,因此染 色體的數目關系式是A?=As=B? 十B?=C?+C?,D 錯誤。
5.【答案】A【解析】體細胞中含有兩條異型性染色體的二倍體生物。性別不一定是雄性,例如。Zw 型 生物體細胞中含有兩條異型性染色體時為雌性,A 正確;不含性染色體的生物也可能進行減數分裂,如 雌雄同體的植物,不含性染色體,但可以進行減數分裂、B 錯誤;紅綠色盲具有交叉遺傳的特點。男性患 者的致病基因來自其外祖父或外祖母.C 錯誤;性染色體上基因的遺傳總是與性別相關聯,但不都與性 別決定有關。如人類的紅綠色盲基因位于X 染色體上,但不決定性別,D 錯誤。
6.【答案】B【解析】遺傳系譜圖中Ⅱ-3、Ⅱ-4都正常,田-7患病,故該病為隱性遺傳病,為判斷基 因 B/b 的位置,可從第Ⅲ代個體的相關基因帶譜入手進行分析.Ⅲ-7和Ⅲ-9均只有一條條帶,為隱性 基因對應的條帶,而Ⅲ-10為正常人.其父親Ⅱ-6為患者.若為常染色體隱性避傳病.則Ⅱ-6的基因 型為bb.Ⅲ-10 的基因型為Bb. 應該有兩條條帶。故該病為伴X 染色體隱性邀傳病。1-3的基因型為
xx. Ⅱ-4 的基因型為x"Y.A 正確、B 錯誤;由系譜圖可知,Ⅱ-5的基因型為xx. 小腸上皮細胞
和初級卵母細胞都來源于同一個受精卵,所以小腸上皮細胞和初級卵母細胞中均含有致病基因.C 正確; 由題圖可知,Ⅲ-8的基因型為X"x. 與正常男性(x?r) 結婚。生育患病后代的概率是1/4.D 正確。
7.【答案】c【 解析】核糖與磷酸交替連接構成了RNA 分子的基本骨架,A 正確;據圖可知。人造雙鏈 RNA 與沉默復合體結合后變?yōu)閱捂淩NA. 故推測沉默復合體中蛋白質的作用可能與雙鏈RNA 解旋為單 鏈有關,B 正確;據圖可知,MMP-9 基因的轉錄正常。過程③表示單鏈RNA 與 mRNA 互補配對,形 成的雙鏈RNA 干擾了MMP-9 基因的翻譯過程、使MMP-9 含量降低,C 錯誤;過程①是以DNA 的 一條鏈為模板合成 RNA 的轉錄過程,過程③表示單鏈RNA 與 mRNA 堿基互補配對,因此過程①和過
程③都會出現腺嘌呤和尿嘧啶的破基互補配對.D 正確。
8 . 【答案]D【解析】野生稻的可遺傳變異為得到栽培水稻提供了原材料。A 錯誤;野生稻的“缺點”是 相對于人類的利用而言的.并不是針對其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B 錯誤;種群基因庫是指一個種群中全部個 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控制野生稻“缺點”的所有基因不等于野生稻種群的基因庫,C 錯誤;由題干信 息分析可知。野生稻和栽培水稻的某些性狀存在差異,由野生稻馴化成栽培水稻。該過程中有人工選擇 的作用,故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了定向改變,D 正確。
9 .【答案】A【解析】長時間摩擦導致部分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漿蛋白進入組織液。導致組織 液的滲透壓增大.血漿中的水大且滲出到組織液形成水皰.A 正確:水皰會自行消失是因為水皰中的液 體絕大多數被毛細血管吸收。少部分被毛細淋巴管吸收.B 錯誤;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 質的含量有關.蛋白質不屬于小分子有機物。C 錯誤:腿酸是骨骼肌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了過多的乳 酸所致,但因內環(huán)境中含有緩沖物質,所以不會使內環(huán)境的 pH 明顯下降、D 錯誤。
10.【答案]c【解析】人的血壓受到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和激素等調控,即受到神經和體液的共同調節(jié)。 A正確;既屬于神經遞質也屬于激素的腎上腺素及其他一些化學物質。如一氧化氮等,均能作為體液因 子對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功能起調節(jié)作用(選修1:Ps), 如前者可以升高血壓、后者可以降低血壓。B 正 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均屬于傳出神經,C 錯誤;情緒激動會使交感神經活動占據優(yōu)勢,導致血壓 進—步升高,故高血壓忠者要盡比避免情緒激動、D 正確。
11.【答案】D【解析】植物激素是一種信息分子.只給細胞傳達調節(jié)代謝的信息.不直接參與細胞代謝。 A錯誤;脫落酸具有促進葉片脫落的作用。故機械化采收前噴灑脫落酸可促進葉片脫落。減少收獲棉花 中的雜質,B 錯誤;生長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效的葉和發(fā)有中的種子。在成熟組織中.生長素可以 通過輸導組織進行非極性運輸,C 錯誤:脫落酸能抑制種子萌發(fā).將種子置于流水中浸泡能提高種子發(fā) 芽率.同時解除其對細胞分裂的抑制.這種做法與脫落酸的相關性最大.D 正確。
12.【答案】B【解析】人類活動的加劇使東北豹棲息地喪失和碎片化是東北豹銷聲匿跡的重要原因,A 正 確:調查動物種群密度的常用方法,如樣方法、。標記重捕法。往往需要直接觀察或擁捉個體.但對生活 在隱蔽、復雜環(huán)境中的動物、特別是猛禽和猛獸時,則采用紅外觸發(fā)相機或者糞便分析來調查(選必2:
P).B 鋯誤;禁止商業(yè)性采伐森林可以保護東北豹的生存環(huán)境。是保護東北豹的有效措施之一.C 正確; 環(huán)境容納量(K 值)是指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建立自然保護區(qū)以捉高K 值是保護東北 豹的根本措施,D 正確。
13.【答案】D【解析】從①到②.高草種群數量下降是由燒荒、放牧引起的,燒荒、放牧的影響與種群密 度無關,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A 鍇誤;③取代②是因為②中出現的一些限尾草滋木和蒿類釋放出萜烯 類化學物質,抑制了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長,進而演替成③,B 鉛誤;只有當環(huán)境條件適宜時.③才能通 過較長時間的發(fā)展演替到森林階段、C 錯誤;人為干擾和生物因素均可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D 正確。
14.【答案】B【解析】乙同學實驗平板上長出的細菌菌落數分別為13、156、462、178和191.數據之問 差值過大,應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重新進行實驗,不能用這些數值去計算,A 錯誤;該實驗是為了分 離和純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細菌,因此步驟③與步驟②中培養(yǎng)基成分的最大區(qū)別是步驟③的培養(yǎng)基中石油 是唯一碳源。B 正確;步驟④甲同學出現圖B 結果是菌落分布不均勻.可能的操作失誤是用涂布器涂布 平板時涂布不均,C 錯誤;步驟⑤后取樣測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篩選出能高效分解石油的細菌.D 鋁誤。
15.【答案】A【解析】次生代謝物不是雪蓮生長必需的產物。A 錯誤;可用射線處理①愈傷組織,促使其 發(fā)生突變。從中篩選雪蓮次生代謝物高產的細胞.B 正確;莖尖中病毒極少、甚至無病毒。因而切取一定 大小的莖尖進行組織培養(yǎng)可獲得脫毒苗,C 正確;細胞產物的工業(yè)化生產是從人工培養(yǎng)的愈傷組織細胞 中提取某種成分。該過程使用的是液體培養(yǎng)甚,D 正確。
二 、非選擇題:共5小題,共55分。
16. 【答案】(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1分)
(1)類囊體薄膜(1分) ATP 和 NADPH (答不全不給分) 氣孔關閉,CO: 吸收量減少(合理即可)
(2)減少(1分) 圖中干早處理組成熟葉光合產物滯留量增加(合理即可) 增加(1分)
(3)既能降低蒸騰作用的強度,又能保障CO? 的供應(合理即可) 【解析】
(1)光反應發(fā)生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將水分解為氧氣和NADPH. 同時將光能轉化為ATP 中的能 量。在干早肋迫中期。檢測到光反應釋放的氧氣減少,推測可能是葉綠體內類囊體薄膜受損。為暗反應提 供的 ATP 和 NADPH 減少,從而使光合速率降低;暗反應中,由于氣孔關閉。CO? 吸收量減少,C 的生成 速率降低.從而使光合速率降低。(2)由圖可知.與對照組相比.干早處理后成熟葉中14C 光合產物的滯留 量增加,說明干早脅迫會導致成熟葉光合產物的輸出量減少。干早處理后,細根中的14C 光合產物分配量 多于對照組,而幼葉和莖尖的分配量減少,說明細根獲得的光合產物量增加。(3)在干早條件下.蒸騰作用 過強會導致植物缺水萎焉,植物氣孔會以數十分鐘為周期進行周期性的閉合.這樣既能降低蒸騰作用強度。 又能保障CO? 的供應,使光合作用正常進行,有利于植物生理活動的正常進行。
17. 【答案】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0分)
(1)顯性(1分) 不遵循(1分) 實驗一中的雄性個體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體色基因之間的染色體片 段不發(fā)生互換,而實驗二中的雌性個體則可以發(fā)生互換(合理即可)
(2)AaBb 29:1:1:9(順序不能顛倒)
(3)全部為白色或深紫色:白色=1:1 【解析】
(1)W 品系與純合野生型個體進行雜交.所得 F,的體色均為深紫色,推測黑色和紫色相對于白色均為 顯性性狀。實驗一中F 的雄性個體與W 品系的雌性個體雜交(測交),F: 為深紫色和白色。且比例為1:1. 可知F,的雄性個體只能產生兩種配子:AB和 ab. 因此不遂循自由組合定律。讓F,的雌性個體與W 品系的 雄性個體雜交,F:表型及比例為深紫色:紫色:黑色:白色=9:1:1:9,可知F,的雌性個體產生的配子為
AB:aB:Ab:ab
=9:1:1:9 . 推測1B 、Ab的配子形成原因是實驗二中的雌性個體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體色基因之間 的染色體片段發(fā)生互換。而實驗一中的雄性個體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體色基因之間的染色體片段不發(fā) 生互換。(2)F?個體由W 品系與純合野生型個體進行雜交產生,且均為深紫色,因此基因型為AaBb。由(1)
可知F,雄性產生的配子為AB:ab=1:1. 雎性產生的配子為AB:aB:Ab:ab=9:1:1:9. 利用棋盤法可
算出子代中深紫色:紫色:黑色:白色=29:1:1:9。(3)若不考慮色素合成抑制基因,W 品系與純合野生 型個體雜交,F? 個體的基因型為AaBb. 表型為深紫色。根據“M 的出現,可能是d 突變?yōu)镈, 導致色素合 成受到抑制”可知,其基因型應為 AaBbDdc若 D 與 AB 在同一條染色體上,則該白色個體產生的配子為 ABD:abd=1:1. 與 W 品系雜交后代均為白色;若D 與 ab 在同一條染色體上,則該白色個體產生的配子 為ABd:abD=1:1. 與 w 品系雜交.其后代中深紫色:白色=1:1。
18. 【答案】(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2分)
(1)輔助性T 其他細胞缺乏 HIV的特異性受體(合理即可.2分)
(2)記憶B 細胞和漿細胞(答不全不給分) 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答不全不給分)
(3)細胞因子 漿細胞 ④
(4)3mL生理鹽水(2分,只答“生理鹽水”給1分) 第1組食蟹猴體內的抗體水平高于第2組(合理即可, 2分)
【解析】
(1)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病毒。它侵入人體后。主要攻擊輔助性工細胞。而不攻擊人體的 其他細胞。從細胞膜結構角度分析.其原因最可能是其他細胞缺乏HIV的特異性受體。(2)在感染初期.侵 入人體的HIV 刺激細胞毒性T 細胞增殖、分化成新的細胞毒性工細胞和記憶工細胞。同時在細胞因子的作 用下 .B 細胞增殖、分化成記億B 細胞和漿細胞,漿細胞合成并分泌抗體??贵w和 HIV 特異性結合。最終 使HIV 數量下降。以上描述說明免疫系統(tǒng)可通過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消滅大多數的HIV 。(3)題圖為艾滋病 疫苗制劑引發(fā)食蟹猴機體免疫效應的部分示意圖,物質B 表示抗體。⑤是漿細胞.④是記憶B 細胞 . ③是 B細胞,物質A 是細胞因子.②是輔助性工細胞,①是抗原呈遞細胞。已注射該疫苗的食蟹猴再次接觸HIV
時. 圖中④記億B 細胞能迅速增殖、分化。(4)為檢測已注射該疫苗的食留猴對HIV 是否具有免疫能力.可 設計如下實驗過程:①選取身體健康、體重、大小等相同的食蟹猴若干.均分為兩組。②第1組每只食留 猴注射3 mL疫苗制劑.第2組每只食蟹猴注射3 mL 生理鹽水作對照。③兩周后.給兩組食蟹猴注射等量 的 HIV。④ 二次免疫反應產生抗體數量多且速度快。因此隨之檢測兩組食蟹猴體內相應的抗體水平.預期 結果是第1組食餐猴體內的抗體水平高于第2組。
19.【答案】(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1分)
(1)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食物空間充足、氣候適宜、缺少敵害(答出兩點即可)
(2)消費者和分解者(答不全不給分.1分) 直接(1分)
(3)小龍蝦的投放時機應在水稻過了幼苗期后再行投放小龍蝦)(合理即可)
(4)①抵抗力(1分) ②調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xù)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合 理即可)
【解析】
(1)小龍蝦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會導致數量上升;由于遷入地食物空間充足、氣候適宜、缺少敵害等 條件。可以為小龍蝦提供更好的生存環(huán)境,因此使得其數量上升。(2)小龍蝦可攝食水草、藻類、水生昆蟲。 屬于消費者。攝食動物尸體屬于分解者,因此,小龍蝦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屬于消費者和分解者。小龍蝦可作為 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3)小龍蝦的主要食物是稻田中的雜草。但小龍蝦有挖 洞筑巢的習性.且在稻田中會將土壤里的種子翻出、破壞幼芽生長。故在投放小龍蝦時應尤其注意小龍蝦 的投放時機。應在水稻過了幼苗期后再行投放。(4)①小龍蝦的引入增加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使生態(tài)系 統(tǒng)的營養(yǎng)結構更加復雜,提高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②由表可知。小龍蝦的引入.減少了雜草的存 量、這樣調整了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xù)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20. 【答案】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1分)
(1)疏代硫酸鹽能夠解除R 蛋白對啟動子B 的抑制作用,使GFP 基因表達。發(fā)出綠色熒光(合理即可)
(2)引物1和引物4(答不全不給分) 5′-GGATCC-3' 5'-CIGCAG-3'
(3)Ca2(1分) 僅在IBD 發(fā)生時才表達抗炎蛋白且能精準治療IBD(合理即可)
【解析】(1)硫代硫酸鹽能夠解除R 蛋白對啟動子B 的抑制作用.使GFP 基因表達.發(fā)出綠色熒光.所以可 以通過檢測熒光強弱來判定小鼠腸道內硫代硫酸鹽的濃度。(2)獲得的目的基因必須包括完整的啟動子和終 止子.因此需要用到引物1和引物4進行PCR。 目的基因中含有BgⅡ酶切位點,因此不能用BgⅡ進行酶 切;HindⅢ會破壞啟動子 B. 質粒中無EcRI 酶切位點,因此不能選用HindⅢ 、EcR I進行酶切。故在 A、B兩端引物的5′端需分別添加BamHI 和Past I的酶切位點,其識別序列分別為5’-GGATCC-3′ 和 5 -CTGCAG-3′ 。(3) 利用Ca2 處理大腸桿菌細胞,可以使細胞處于一種能夠吸收周圍環(huán)境 DNA 分子的生理 狀態(tài).從而將重組的基因表達載體導入其中。啟動子P 僅 在IBD 發(fā)生時才表達抗炎蛋白且能精準治療IBD.
所以構建表達載體時選用啟動子P。
這是一份【安徽卷】安徽省縣中聯盟2024-2025學年2025屆高三上學期9月聯考(5009C)生物試卷,文件包含安徽卷安徽省縣中聯盟2024-2025學年2025屆高三9月聯考5009C95-96生物試卷pdf、安徽卷安徽省縣中聯盟2024-2025學年2025屆高三9月聯考5009C95-96生物試卷答案docx、安徽卷安徽省縣中聯盟2024-2025學年2025屆高三9月聯考5009C95-96生物試卷答案pdf等3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安徽省縣中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聯考生物試卷(PDF版附解析),文件包含2025屆安徽省縣中聯盟高三9月聯考生物試題pdf、參考答案pdf、答題卡pdf等3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生物丨安徽省縣中聯盟2025屆高三9月聯考生物試卷及答案,共10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