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20小題,每題3分,共60分)
(2023·江蘇泰州·統(tǒng)考模擬預測)龜山島主要由安山巖構成,形似浮龜,“龜首”處有海底熱泉,經年不斷冒出硫磺氣,“龜尾”上的卵石很難穩(wěn)定固定在一個方向上,如一條會擺動的尾巴。下圖為“龜山島位置示意圖和景觀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龜山島的成因是( )
A.海水沉積,地殼抬升B.生長邊界,巖漿冷凝
C.消亡邊界,火山噴發(fā)D.擠壓碰撞,巖層斷裂
2.影響神龜“擺尾”的主要因素是( )
①潮流運動 ②風化作用 ③季風環(huán)流 ④重力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龜山島附近海域是臺灣三大漁場之一,其形成原因是( )
A.寒暖流交匯B.大河入??贑.上升補償流D.大陸架寬淺
【答案】1.C 2.B 3.D
【解析】1.根據(jù)材料信息和圖示信息可知,龜山島主要由安山巖構成,安山巖為噴出型巖漿巖,龜山島地處臺灣島東北,地處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消亡邊界,地殼活躍,多火山活動,火山噴發(fā),形成火山島,C正確,ABD錯誤。所以選C。
2.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龜尾”上的卵石會發(fā)生擺動,受潮流運動的影響,海水流向會發(fā)生變化,導致卵石隨水流發(fā)生位移,①正確;風化作用是卵石的物質來源,但不是擺動的動力條件,②錯誤;該地受季風影響顯著,季風導致海水流向發(fā)生季節(jié)性差異,使得卵石發(fā)生位移,③正確;重力作用不會導致卵石發(fā)生擺動,④錯誤。所以選B。
3.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該海域沒有寒暖流交匯,A錯誤;臺灣島沒有大河發(fā)育,B錯誤;該地沒有離岸風,不會形成上升補償流,C錯誤;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該地位于大陸架海區(qū),大陸架寬淺,水溫適宜,光照充足,浮游藻類大量繁殖,為魚類提供大量餌料,形成漁場,D正確。所以選D。
(2023·廣東佛山·校聯(lián)考模擬預測)隨著黃海漁業(yè)重心從“獵捕型”向“農牧型”轉變,長山群島海域在海面可見一片養(yǎng)殖“牧場”。該海域海底為海槽狀大陸架,冬、夏季海水垂直運動狀況差異顯著,這為底播養(yǎng)殖深海優(yōu)質冷水海鮮提供了獨特條件。底播養(yǎng)殖需經過“幼苗投放—3~5年自然生長——按一定規(guī)格人工采捕”的過程。下圖示意長山群島海域位置及北黃海表層海流分布。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4.圖示區(qū)域中,長山群島海域形成“牧場”的有利水體條件不包括( )
A.高溫高鹽的暖流B.低溫低鹽的沿岸流
C.富營養(yǎng)化的海水D.低鹽高營養(yǎng)的徑流
5.在長山群島海域底播養(yǎng)殖能出產優(yōu)質冷水海鮮的主要原因是( )
①表層海水餌料豐富 ②海域邊緣缺少競爭
③底層海水低溫高鹽 ④自然養(yǎng)殖周期較長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與冬季相比,該海域夏季海水垂直運動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太陽輻射量增加,表層海水鹽度增大B.附近沿岸流改向,底層海水密度增大
C.入海徑流量增加,表層海水鹽度減小D.上升補償流加強,底層海水密度減小
【答案】4.C 5.D 6.C
【解析】4.圖示區(qū)域位于北方遼東半島近海低溫、低鹽、富有營養(yǎng)的沿岸流,在長山群島海域附近與高溫、高鹽的暖流形成冷暖對沖,寒暖流交匯,營養(yǎng)物質較多,使得當?shù)睾S虻母∮紊锖驮孱愄貏e豐富,形成海洋“牧場”的餌料(食物)條件,ABD描述正確;但若區(qū)域富營養(yǎng)化后,海水受污染嚴重,不利于牧場形成,C描述錯誤,但符合題意,故選C。
5.“底播養(yǎng)殖”強調的是海域底層,不是海洋表層和海域邊緣,①②描述錯誤③對;“幼苗投放—3~5年自然生長——按一定規(guī)格人工采捕”說明自然養(yǎng)殖周期較長,④對;故選D。
6.該區(qū)域以季風氣候為主,夏季降水豐富,黃海北部沿岸入海徑流量增大,降低表層海水鹽度,A錯誤,C正確;夏季表層水溫較高,低層較低,且表層海水鹽度低、密度低,底層海水鹽度高、密度高,這是較穩(wěn)定的垂直分布結構,使上下層海水難以發(fā)生垂直混合,BD錯;故選C。
(2023·廣東汕頭·統(tǒng)考三模)馬爾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平均深度183m,與周邊海域通過狹窄的水道不斷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其媒介是海洋水體的交換。下圖示意馬爾馬拉海地理位置,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7.馬爾馬拉海與愛琴海之間水道的表層海水的流動方向為( )
A.西南向東北B.西北向東南C.東南向西北D.東北向西南
8.與同緯度海域相比,馬爾馬拉海海底生物極為稀少的原因( )
A.氣候干旱,海水大量蒸發(fā)B.西風顯著,氣候溫和濕潤
C.河流稀少,營養(yǎng)物質稀少D.地形閉合,阻隔氧氣養(yǎng)料
【答案】7.D 8.D
【解析】7.根據(jù)所學知識,相比地中海,黑海緯度較高,西風控制的時間較長,降水較為豐富,加上黑海流域內河流眾多,徑流入海量大,造成黑海海水鹽度較低,水面較高,表層水全年流向愛琴海。所以,黑海海峽表層海水的流動方向是全年由東北向西南。故D正確,因此排除A、B、C,選擇D。
8.周圍的地理環(huán)境幾乎都是陸地。由于地中海周圍的地理環(huán)境幾乎都是陸地,從而嚴重影響了海水的運動,海洋生物賴以生存的氧氣和養(yǎng)料的混合被嚴重阻隔,這也是馬爾馬拉海生物比較稀少的主要原因。因此D正確;該地位于地中海氣候,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夏季高溫干燥,冬季溫和濕潤,因此A、B排除;根據(jù)圖示信息可得,有河流匯入,營養(yǎng)物質稀少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A、B、C,故選擇D。
(2023·江蘇鎮(zhèn)江·江蘇省鎮(zhèn)江中學??寄M預測)海水的水齡是指海水在一處停滯的時間,與海域水體的流動性密切相關,深層海水的水齡一般大于表層。巴斯海峽海水流動季節(jié)變化明顯,且海峽東南部(圖中方框范圍)海水水齡較大。下圖是巴斯海峽洋流季節(jié)分布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9.影響甲、乙洋流流向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溫度B.鹽度C.密度D.風向
10.當巴斯海峽出現(xiàn)甲洋流時,最有可能是( )
A.1月B.4月C.7月D.10月
11.東澳大利亞暖流未能減小方框中的海水水齡的主要原因是( )
A.勢力較小B.島嶼阻擋C.西風較弱D.距離較遠
【答案】9.D 10.A 11.B
【解析】9.據(jù)材料“巴斯海峽海水流動受風力影響,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根據(jù)甲洋流自東向西流,判斷此時盛行風向為東南風,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夏季澳大利亞大陸上形成低壓,D正確;海水溫度、海水密度、海水鹽度在此海域差別不大,ABC錯誤。故選D。
10.澳大利亞的夏季,由于陸地升溫快,空輻合上升,以上升氣流為主,在陸地近地面形成低壓中心,風由海洋吹向陸地,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甲洋流為向岸流,是在南半球的夏季出現(xiàn)的,最可能出現(xiàn)在一月,A正確;4月、7月、10月南半球陸地不是熱源,出現(xiàn)圖示甲洋流的可能性較小,BCD錯誤。故選A。
11.東澳大利亞暖流進入西風帶后,順著強勁的西風漂流東流,且受島嶼阻擋,無法進入巴斯海峽對其東南部水體進行更新,不能減小方框中的海水水齡,B正確、C錯誤;東澳大利亞暖流的勢力較強,且東澳大利亞暖流的勢力強弱不是影響其是否能夠影響圖示小方框海水水齡的主要因素,A錯誤;東澳大利亞暖流距離該海域較近,D錯誤。故選B。
(2023春·河北·高三校聯(lián)考階段練習)被印度尼西亞群島阻隔的西太平洋暖池和印度洋暖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熱量和水汽源區(qū)之一,印尼海道的開關、張縮以及印尼貫穿流的強弱控制了從西太平洋暖池向印度洋暖池的水體輸送和熱量傳輸。晚中新世(距今約1100萬年)以來,印尼海道逐漸關閉,從而改變了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之間的洋流體系,影響了該海區(qū)甚至是全球的氣候。下圖示意印尼海道位置及印尼貫穿流的演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2.印尼海道關閉的原因可能是( )
A.板塊擠壓B.板塊張裂C.風向變化D.海水結冰
13.與南赤道太平洋海流相比,北赤道太平洋海流( )
A.溫度和鹽度均較高B.溫度較高、鹽度較低
C.溫度和鹽度均較低D.溫度較低、鹽度較高
14.印尼海道的逐漸關閉可能會導致( )
A.西太平洋的暖池效應減弱B.沃克環(huán)流勢力減弱
C.澳大利亞西北部氣候變濕D.東印度洋水溫降低
【答案】12.A 13.C 14.D
【解析】12.結合圖片和所學知識可知,該海域位于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印尼海道的關閉是由于三個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導致的。其中太平洋板塊向西朝亞歐板塊擠壓,印度洋板塊向北朝亞歐板塊擠壓,最終板塊碰撞使印尼海區(qū)逐漸發(fā)生構造變形,使印尼海道逐漸關閉,A正確,BCD錯。故選A。
13.印尼海道逐漸關閉,太平洋南赤道海流正常向西流入印度洋的通道被阻隔,大量溫暖海水聚集,溫度高,蒸發(fā)強,鹽度高,太平洋北赤道海流依然可以正常向西流入印度洋的,溫度,鹽度比太平洋南赤道海低,C正確,ABD錯。故選C。
14.結合圖文信息可知,印尼海道關閉之后,高溫高鹽的南赤道太平洋海流,無法通過印尼海道進入印度洋地區(qū),而低溫低鹽的北赤道太平洋海流可以正常通過,最終高溫高鹽的南赤道太平洋海流在西太平洋海域逐漸堆積,使該海域海水溫度升高,使西太平洋的暖濕效應加強,A錯誤;太平洋赤道附近西側海域大量暖水集聚,東側由于洋寒流影響,水溫低,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東西兩側海水溫度差異增大,沃克環(huán)流勢力增強,B錯誤;結合圖文信息可知印尼貫穿流由原先的高溫高鹽的南水道海流演變?yōu)榈蜏氐望}的北赤道太平洋海流,洋流性質由高溫變?yōu)榈蜏?,東印度洋水溫降低,使澳大利亞西北部海水溫度下降,溫度越低海水降溫減濕作用越為顯著,最終使澳大利亞西北部降水減少,氣溫下降,氣候變冷變干,C錯誤,D正確。故選D。
(2023·河北唐山·唐山市第二中學校考模擬預測)索馬里沿岸流是世界海洋中唯一在洋流方向上表現(xiàn)出季節(jié)性變化的邊界流,這種季節(jié)性的變化使得該海域每年會產生一個季節(jié)性的反氣旋渦阿拉伯海大渦。下圖示意索馬里海域地理位置及等深線分布。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5.索馬里沿岸流是世界海洋中唯一在洋流方向上表現(xiàn)出季節(jié)性變化的邊界流,主要是因為( )
A.緯度低,受東北信風影響顯著B.沿岸海域寬且水深淺
C.受離岸風與向岸風的交替控制D.太陽輻射季節(jié)變化大
16.阿拉伯海大渦進入成熟期的季節(jié)最可能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17.受阿拉伯海大渦及沿岸流影響,索馬里沿岸( )
A.干旱嚴重B.水汽蒸發(fā)較弱
C.暴雨頻發(fā)D.出現(xiàn)極端低溫
【答案】15.C 16.B 17.A
【解析】15.北半球冬季盛行東北風,季風洋流向西流,環(huán)流系統(tǒng)由季風洋流、索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組成,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北半球夏季盛行西南風,季風洋流向東流,此時索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響,形成與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馬里寒流。由以上分析可知,索馬里沿岸流在洋流方向上表現(xiàn)出季節(jié)性變化主要是因為受夏季離岸風與冬季向岸風的交替控制,故C正確,排除ABD。故選C。
16.由材料可知,阿拉伯海大渦是反氣旋渦,故其呈順時針方向流動,而北印度洋地區(qū)洋流環(huán)流系統(tǒng)夏季呈順時針方向流動,故B正確,排除ACD。故選B。
17.夏季寒流對沿岸氣候起到了降溫減濕的作用,從而加劇了索馬里夏季的干旱,形成了索馬里沿海岸線的荒漠帶,A正確;夏季氣溫相對較高,且降水較少,故水汽蒸發(fā)較強,B錯誤;氣候全年干旱,故C錯誤;降溫不代表低溫,更不會出現(xiàn)極端低溫,D錯誤。故選A。
(2023·江蘇揚州·統(tǒng)考模擬預測)灣流(墨西哥灣暖流)規(guī)模巨大,其一路向東北延續(xù)到歐洲西北部,形成北大西洋暖流。最新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在過去幾十年中灣流勢力大幅減弱,對全球氣候產生重要影響。下圖為北大西洋中高緯度洋面年平均水溫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8.與同緯度法國西側海域相比,費里蘭附近海域( )
A.海霧頻率高B.航行速度快C.漁業(yè)資源少D.海冰消融快
19.甲海域與乙海域相比,表層海水( )
A.水溫低B.鹽度低C.密度高D.海氣作用弱
20.墨西哥灣暖流減弱會引起( )
A.美國颶風頻次增加,沿海洪災增多B.10°C等溫線北移,危及生態(tài)安全
C.歐洲冬季能耗減少,影響能源安全D.冰島南部風浪減弱,森林面積擴大
【答案】18.A 19.B 20.A
【解析】18.與同緯度法國西側相比,費里蘭附近海區(qū)地處寒暖流交匯附近,水汽易凝結形成海霧,故海霧發(fā)生頻率高,A正確;材料信息未說明船行方向,無法判斷船行速度,B錯;寒暖流交匯處漁業(yè)資源豐富,C錯;由圖中洋面年平均水溫等值線可知,費里蘭附近海區(qū)水溫為5℃,而同緯度同緯度法國西側海域側為10℃-15℃,所以與同緯度法國西側海域相比,費里蘭附近海區(qū)海水溫度較低,蒸發(fā)較少,海水鹽度較低,海冰消融較慢,D錯;故選A。
19.讀圖可知,甲海域與乙海域相比,乙海域緯度較高,甲水溫較高,A錯;甲海域位于陸地附近,有徑流注入,坡度較乙海域低,B對;表層海水密度由赤道附近向兩極逐漸增大,甲海域與乙海域相比,表層海水密度較低,C錯;甲海域與乙海域相比,由于甲海域氣溫更高,表層海水海氣作用更強,D錯;故選B。
20.灣流(墨西哥灣暖流)規(guī)模巨大,其一路向東北延續(xù)到歐洲西北部,形成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灣附近終年受墨西哥灣暖流影響,海水溫度高,為颶風提供了力,若墨西哥灣暖流減弱,或導致進入墨西哥灣的颶風都能夠快速地增強,美國颶風頻次增加,沿海洪災增多,A對;若墨西哥灣暖流減弱,則10°C等溫線南移,危及生態(tài)安全,B錯;歐洲冬季能耗增加,影響能源安全,C錯;冰島南部風浪減弱,溫度降低,森林面積減少,D錯;故選A。
二、綜合題
21.(2023·河北·統(tǒng)考模擬預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熱鹽環(huán)流是海洋中由海水密度驅動的大洋環(huán)流。熱鹽環(huán)流強度減弱,大氣環(huán)流強度隨之減弱,我國冬、夏季的地表氣溫顯著降低,且夏季我國東部季風區(qū)南北方向降溫幅度差異大。研究發(fā)現(xiàn),全球氣候變暖,特別是極地冰川融化,會導致歐洲西部氣溫降低。下圖示意全球熱鹽環(huán)流輸送帶。

(1)據(jù)圖說明北大西洋熱鹽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
(2)從洋流角度,分析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歐洲西部氣溫降低的主要原因。
(3)推測熱鹽環(huán)流強度減弱,夏季我國東部季風區(qū)南北方向降溫幅度差異大的原因。
【答案】(1)赤道淺層的溫暖海水借由沿岸的海流向北流動,途中海水釋放出熱量,蒸發(fā)增大,海水鹽度增加、密度增大,在北大西洋沉人深海,冷海水在深層向南流動,最終回到赤道,形成熱鹽環(huán)流。
(2)全球氣候變暖,大量冰雪消融,使得表層海水鹽度降低,密度變小,海水下沉速率變慢,熱鹽環(huán)流減弱,北上暖水減少,北大西洋暖流勢力減弱;高緯冰冷的海水南下,進一步減弱了北大西洋暖流勢力,導致歐洲西部氣溫降低,變得更冷。
(3)熱鹽環(huán)流強度減弱,導致高緯度北大西洋地區(qū)降溫,通過西風帶的傳輸,使得東亞較高緯度地區(qū)降溫,我國東部季風區(qū)北部降溫幅度大;夏季我國東部季風區(qū)盛行東南風,阻擋了東亞較高緯度冷空氣向低緯度地區(qū)的傳播,我國東部季風區(qū)南部降溫幅度較小。
【分析】本題以熱鹽環(huán)流為背景材料,涉及到海水運動、海水運動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等知識,主要考查學生調動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詳解】(1)由圖可知,赤道淺層的溫暖海水借由沿岸的海流向北流動,由于來自于熱帶,海水水溫高,釋放出熱量,蒸發(fā)增大,海水鹽度增加、由于鹽度的增加,海水密度增大,在北大西洋沉人深海,來自于表層高鹽度的海水大量下沉,導致冷海水在深層向南流動,最終回到赤道附近,形成熱鹽環(huán)流。
(2)由于近些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大量冰雪消融,淡水補給海水增多,使得表層海水鹽度降低,海水密度變小,海水下沉速率變慢,導致熱鹽環(huán)流減弱,進一步導致北上暖水減少,使得北大西洋暖流勢力減弱,導致西歐地區(qū)的氣溫降低;同時南下的高緯冰冷的海水南下,進一步減弱了北大西洋暖流勢力,使得暖流對西歐的影響減弱,寒流的影響增強,導致歐洲西部氣溫降低,變得更冷。
(3)由上題分析,熱鹽環(huán)流強度減弱,會導致高緯度北大西洋地區(qū)降溫,歐洲西部地處中緯地區(qū),通過西風帶的傳輸,使得冷空氣影響東亞較高緯度地區(qū),是其氣溫降低,進一步導致我國東部季風區(qū)北部降溫幅度變大;夏季我國東部季風區(qū)盛行東南風,東南風季風阻擋了東亞較高緯度冷空氣,使得高緯地區(qū)的冷空氣對我國南部影響較小,我國東部季風區(qū)南部降溫幅度較小。
22.(2023·遼寧·模擬預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椒江位于浙江省中部,流域內多年平均降水量1711.8毫米,汛期徑流量約占全年總量的81%。椒江河口是強潮河口,其口內河床季節(jié)沖淤規(guī)律一般表現(xiàn)為“洪沖枯淤”。1990年后,江道采砂對河口潮流及咸淡水界線產生顯著影響。圖為椒江口示意圖,表為臨海站、海門站平均潮差變化統(tǒng)計。
(1)從地形的角度分析椒江口形成強潮的原因。
(2)解釋椒江口內河床“洪沖枯淤”現(xiàn)象。
(3)分析江道采砂對河流潮差及咸淡水交界線位置變化的影響。
【答案】(1)椒江口外臺州灣,外寬內窄,是一個喇叭狀海灣;漲潮時,寬闊的灣口,涌進大量海水,江面收縮變窄,抬升潮位;河口外深內淺,潮水在河口遇水下堆積體(攔門沙壩),后涌潮水擠壓前潮,發(fā)生堆疊,抬升潮位。
(2)洪水期,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挾沙能力強,大量泥沙被帶出口外,口內河床沖刷;枯水期,潮流起主導作用,口外泥沙被帶入口內,隨潮流減弱淤積。
(3)采砂河段河床高程下降,河床縱比降減?。挥欣诔绷魃纤?,高潮位抬高;河床高程下降也使低潮位降低,高、低潮位變化帶來河流潮差加大。(采砂引起的河床縱比降減小有利于潮水上溯,納潮量增大)咸淡水交界線位置向河流上游移動。
【分析】本題以椒江流域圖文為材料設計試題,涉及強潮的成因、沖淤平衡等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區(qū)域認知和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yǎng)。
【詳解】(1)據(jù)圖可知,椒江口位于臺州灣,外寬內窄,呈喇叭狀,漲潮時,海水由寬闊的灣口涌入,江面向內迅速收窄,潮位上漲;河口處外深內淺,潮水自海洋涌入,在河口處遇到水下堆積體阻攔,而后排潮水向前擠壓,被抬升,發(fā)生堆疊,潮位被抬高。
(2)洪水期,河流徑流量大,流速較快,挾沙能力強,大量泥沙被河流帶至椒江口以外,因此口內河床沖刷嚴重;枯水期時,河流徑流量小,水位低,海水潮流作用顯著,成為主導作用,椒江口以外泥沙被潮流帶至椒江口以內,泥沙隨潮流減弱而淤積,因此形成洪沖枯淤現(xiàn)象。
(3)由于江道采砂,采砂河段河床被采后河床高程下降,使河床縱比降減小,因此高潮時更有利于潮流上溯(潮水涌入更通暢),高潮位抬高,而河床降低后低潮位隨之降低,河流潮差增大。由于高潮潮位升高,海水對河水影響增大,使咸淡水交界線位置向河流上游移動。
年份
1990年
2004年
臨海
3.32m
5.12m
海門
3.97m
4.02m

相關試卷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5.3 海水的性質(2份,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5.3 海水的性質(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53海水的性質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53海水的性質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5.1 水循環(huán)(2份,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5.1 水循環(huán)(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51水循環(huán)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51水循環(huán)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2頁, 歡迎下載使用。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4.6 天氣系統(tǒng)(2份,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4.6 天氣系統(tǒng)(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46天氣系統(tǒng)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46天氣系統(tǒng)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2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4.4 大氣的水平運動(2份,原卷版+解析版)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4.4 大氣的水平運動(2份,原卷版+解析版)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4.3 熱力環(huán)流(2份,原卷版+解析版)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4.3 熱力環(huán)流(2份,原卷版+解析版)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3.6 太陽的視運動(2份,原卷版+解析版)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3.6 太陽的視運動(2份,原卷版+解析版)

考點03 海水的運動-2023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小題多維練(原卷版)

考點03 海水的運動-2023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小題多維練(原卷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