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試卷分選擇題和綜合題兩部分,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
一、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6日17時46分神舟17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空間站合體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天宮一號是我國完全自主研發(fā)的空間站,它在距地表約400km接近北極方向的正圓軌道上運行,軌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約42° (如圖) 。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 當神舟 17 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空間站對接時 ( )
A. 莫斯科(55°N, 37°E) 繁星點點
B. 倫敦(52°N, 0° ) 日薄西山
C. 紐約 (40°N, 74°W) 華燈初上
D 洛杉磯 (30°N, 120°W) 夜深人靜
2.中國空間站不能飛越其正上空的緯度范圍是 ( )
A. 0°—42° N B. 23° 26’ N—23° 26’ S
C. 0°—42° S D. 48° S—90° S
北京時間8月19日15時40分,某客機平穩(wěn)地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這架客機于紐約時間(西五區(qū)區(qū)時) 8月18日14時20分從美國紐約機場起飛,從北極上空直飛而過,抵達北京。完成下面小題。
3. 該客機起飛時,北京時間為 ( )
A.8月18日2時20分 B.8月 19 日14時20分
C.8月 18日23時20分 D.8月 19日3時20分
4. 這架飛機的飛行時間為 ( )
A. 15小時 20分 B.12小時20分 C.13小時20分 D.14 小時 20分
下圖為2022年1月15日某時刻在番禺(113°E, 23°N)某路口拍攝的太陽能交通信號燈(集熱板朝正南方) 的照片,該信號燈在工作時全天朝向穩(wěn)定。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5. 交通燈影子的朝向為( )
A. 東北 B. 西南
C. 東南 D. 西北
6. 拍攝照片的時間最可能是北京時間 ( )
A.6: 00 B.9: 00
C.13: 00 D.18: 00
讀右圖:“日照圖”,完成下面小題
7. 此時,地方時為0:00的經(jīng)線是 ( )
A.120°E B.100° W
C.20° D.60° E
8. 此時與北京處在同一天的范圍占全球的面積是 ( )
A. 各占一半 B. 四分之一
C. 三分之一 D. 三分之二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而后與空間站成功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并于今年4月16日返回。結合“我國四大衛(wèi)星基地示意圖” (下圖) , 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9. 相較于我國海南文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的優(yōu)勢在于( )
A. 緯度高,自轉線速度大 B. 晴天多,發(fā)射窗口期長
C. 交通便利,適合重載火箭運輸 D. 面向大海,安全系數(shù)高
10. 航天員在軌駐留期間,地球上可能出現(xiàn)的地理現(xiàn)象是 ( )
A. 江蘇各地晝夜時長差值由小變大 B. 江蘇各地兩次從東偏北同一位置日出
C. 南京與徐州正午太陽高度角差值不變 D. 南京與徐州日影每天旋轉角度相同
招搖山又名“貓兒山”,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興安縣西北部,是《山海經(jīng)》記載的第一座山,因山頂巨大花崗巖外形酷似臥伏的貓而得名。貓兒山在寒武紀崛起成山,經(jīng)剝蝕夷平后,在加里東運動時火山活動劇烈,再次隆起,發(fā)育成古老的山地。下圖為貓兒山地質(zhì)構造剖面圖示。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1. 貓兒山首次形成的山地為 ( )
A. 背斜山 B. 斷層山 C. 向斜山 D. 活火山
12. 貓兒山被外力剝蝕夷平階段 ( )
A. 內(nèi)力作用對地形影響大 B. 周邊湖泊水體堆積物少
C. 侵蝕速率大于抬升速率 D. 河流下蝕作用逐漸變強
13. 推測“貓兒山”山地的形成過程( )
A. 外力堆積→地殼抬升→外力侵蝕→巖漿活動→外力侵蝕
B. 地殼抬升→外力侵蝕→外力堆積→巖漿活動→外力侵蝕
C. 巖漿活動→外力侵蝕→外力堆積→巖漿活動→外力堆積
D. 巖漿活動→外力堆積→外力侵蝕→巖漿活動→外力堆積
某校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到我國東南沿海某地區(qū)進行野外地質(zhì)考察,圖a為某學生繪制的該地區(qū)地質(zhì)剖面示意圖,圖b為地殼物質(zhì)循環(huán)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4. 該地區(qū)經(jīng)歷的地質(zhì)過程依次是 ( )
A. 巖漿侵入--巖層彎曲--巖層斷裂 B. 巖層彎曲-巖漿侵入--巖層斷裂
C巖漿侵入--巖層斷裂--巖層彎曲 D. 巖層斷裂--巖層彎曲—巖漿侵入
15. 關于圖中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甲處的地質(zhì)構造為背斜 B. 乙處適合修建大型水壩
C. 丙處易發(fā)現(xiàn)地下水資源 D. 丁處河流凹岸侵蝕明顯
16. 關于圖a中巖層,說法正確的是 ( )
A.①處可能找到化石 B.②處為陸相沉積物堆積
C.③巖層比②巖層老 D.④處所屬巖石對應圖b中的戊
下圖為某地玄武巖石柱林景觀圖。右圖為地殼物質(zhì)循環(huán)示意圖,序號代表內(nèi)外力作用。完成下面小題。
17. 玄武巖屬于 ( )
A. 沉積巖 B. 侵入巖 C. 噴出巖 D. 變質(zhì)巖
18. 該玄武巖石柱林的主要形成過程與右圖中序號直接相關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經(jīng)過歲月的雕琢和風雨的洗禮,以花崗巖為主體的黃山奇石呈現(xiàn)出一石一姿態(tài)的奇觀,被譽為黃山四絕之一。下圖為“猴子觀?!本坝^圖。讀圖完成下面兩題。
19. 塑造“猴子觀海”景觀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 風化作用 B. 風力侵蝕
C. 流水溶蝕 D. 固結成巖
20. 形成“猴子觀?!本坝^的地質(zhì)作用依次是 ( )
①巖漿侵入 ②地殼抬升 ③外力作用 ④火山噴發(fā)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④②③
二、綜合題(共4小題,共40分)
21.下左圖為南半球日照圖,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黑夜,下右圖為地球公轉二分二至示意圖。 (13分)
(1)左圖為北半球 (節(jié)氣)的太陽光照圖,圖示時刻C點的地方時是 ,該日A點的晝長 小時。(3分)
(2) 左圖中B點的正午太陽高度為 ,全球正午太陽高度角的緯度分布規(guī)律是 (2分)
(3)左圖所示的日期,地球位于右圖中①②③④四點的位置 ,該位置接近地球公轉的點 (遠日點、近日點) 附近,地球的公轉速度較 (快、慢)。 (3分)
(4)當?shù)厍蜻\行在右圖中①②③④四點中的 點至 點期間,肇慶地區(qū)晝短夜長,且晝漸長; 當?shù)厍蜻\行到④位置時,ABC三地的晝長由長到短排序 。 (3分)
(5) 左圖出現(xiàn)極晝的范圍是 。 (2分)
22. 讀巖石圈物質(zhì)循環(huán)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 (11分)
(1)如今地表的各種巖石和地貌是巖石圈物質(zhì)循環(huán)在地表留下的痕跡。判斷圖中巖石類型的名稱:甲、乙兩類巖石同屬于 ,丙類巖石是 ,丁類巖石是 。 (3分)
(2)寫出三類巖石轉化的地質(zhì)作用及方式:乙類巖石經(jīng) 轉化為丙類巖石,甲類巖石形成過程是 , 乙類巖石形成過程是 。 (6分)
(3) 說明丙類巖石轉化成為丁類巖石所經(jīng)歷的地質(zhì)過程。(2分)
2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8分)
“金釘子”是全球標準層型剖面和點位的俗稱,是為了在全球范圍內(nèi)有效探索地球歷史上同步發(fā)生的各種地質(zhì)事件而尋找的一些特別的地層剖面和地質(zhì)點,以此作為劃分全球各時代地層的統(tǒng)一標準。一些化石物種生活在特定的地質(zhì)時期,且又廣泛分布,它便可以作為特定地層的標志。于是,地質(zhì)學家能在標準地質(zhì)剖面上尋找到一個特征明顯、地理分布廣泛的化石物種首次出現(xiàn)的位置,將此點位作為劃分地層界線的“金釘子”。2011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zhì)古生物研究所對外宣布,寒武系江山階“金釘子”正式在我國浙江江山確立。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以山地丘陵為主。江山“金釘子”是浙江省第十一個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目前,江山市已投入1000多萬元完成保護區(qū)一期工程建設。該項目內(nèi)停車場、科考游步道、永久標志碑、科普長廊、解說標識牌等已建成投入使用,具有很強的觀賞性、知識性、可視性,已成為江山市市民游玩的又一新去處。
(1)判斷構成江山“金釘子”地層的巖石類型,并說明理由。(4分)
(2)簡述江山“金釘子”地層景觀的形成過程。(4分)
24.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意大利的西西里島在地質(zhì)歷史時期曾經(jīng)是海洋,后經(jīng)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隆起形成島嶼,至今多火山、地震活動,埃特納火山(3326米) 是歐洲最、最活躍的火山。在阿格里真托的海邊,有一獨特的白色石巖懸崖,其主要成分是形成于淺海環(huán)境的石灰?guī)r,鑲嵌在藍色的海天里。白色沙灘和懸崖被視作西西里島最美麗的風景線。西西里島與亞平寧半島之間隔墨西拿海峽,這里是重要的水上運輸通道,運輸繁忙。
(1) 請闡述阿格里真托海邊白色石灰?guī)r懸崖的形成過程(4分)
(2) 埃特納火山海拔高達3326米,請分析其高聳的原因。(4分)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教學質(zhì)量檢測高二地理試卷(第一次聯(lián)考)
本試卷分選擇題和綜合題兩部分,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
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答案】1. D 2. B
【解析】
【1題詳解】
根據(jù)材料可知,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6日17時46分神州17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空間站合體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此時北京時間(120°E的地方時/東八區(qū)區(qū)時)為17:46。根據(jù)“東加西減”“經(jīng)度差15°時間相差1小時,經(jīng)度差1°時間差4分鐘”的計算步驟,計算可知莫斯科(采用東三區(qū)時間)約為12:46,并非繁星點點,A錯誤。此時倫敦(中時區(qū))約為9:46,并非日薄西山,B錯誤。此時紐約(西五區(qū))約為4:46,并非夜幕降臨,華燈初上,C錯誤。洛杉磯(西八區(qū))約為1:46,正是夜深人靜的時候,D正確。綜上所述,D符合題意,ABC錯誤,故選D。
【2題詳解】由圖可知,中國空間站的軌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約42°,因此空間站可以飛越到南北緯42°之間的上空,因此南北緯42°到極點之間的區(qū)域無法抵達,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B。
【點睛】地球上按地理經(jīng)度將全球分為24個時區(qū)(從零時區(qū)往東到東十一區(qū),往西到西十一區(qū);東西十二區(qū)共用一個時區(qū),180°經(jīng)線為其中央經(jīng)線),每一個時區(qū)包含地理經(jīng)度15°。每一時區(qū)都按它最中心的經(jīng)線來計量時間,即時區(qū)的中央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這一時區(qū)的區(qū)時。相鄰兩個時區(qū),區(qū)時相差1小時。國際標準時間是世界時,是指格林尼治所在地的標準時間,是0°經(jīng)線的地方時,也是零時區(qū)/中時區(qū)的區(qū)時。
【答案】3. D 4. B
【解析】
【3題詳解】
依據(jù)材料及所學知識,北京所在的東八區(qū)于紐約所在的西五區(qū),自東八區(qū)向西相差13個時區(qū),自東八區(qū)向東相差11個時區(qū)。該飛機于紐約時間(西五區(qū)區(qū)時)8月18日14時20分從美國紐約機場起飛,則其起飛時北京時間=紐約時間+兩者之間時區(qū)差----14:20+13=27:20,同一天中沒有27個小時,時間減去24:00,日期加一天,所以飛機起飛時北京時間為8月19日3時20分,排除ABC,故選D。
【4題詳解】
依據(jù)材料及所學知識,由上題計算出當飛機起飛時,北京時間為8月19日3時20分,用飛機抵達時間8月19日15時40分減去起飛時間8月19日3時20分,即為飛機飛行時間,飛行時間為12時20分,B正確。故選B。
【點睛】時區(qū)時差計算步驟 ① 相隔時區(qū)數(shù)= (12-東來區(qū))+ (2-一西集區(qū))。 ② 區(qū)時差=時區(qū)差X1小時。 ③ 某地區(qū)時=已知地方時土時差 (東減西加,向東過日界線日期減1天,向西過日界線日期加1天)。
【答案】5. D 6. B
【解析】
【5題詳解】
由材料“集熱板朝正南方”可知,圖中信號燈的影子指向西北,D正確,ABC錯誤。故選D。
【6題詳解】
根據(jù)圖中信號燈的的影子朝向西北方向,說明此時太陽位于東南方向。此日為1月15日,番禺(113°E,23°N)日出東南,當?shù)貢r間12時在正南方向,當太陽在東南方位時,為當?shù)厝粘龊笾?2點之間,由經(jīng)度可知,北京時間較當?shù)氐胤綍r早28分鐘,因此當太陽位于東南方向時,北京時間為6:28~12:28,結合選項可知,拍攝照片的時間最可能是北京時間9:00,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qū),正午太陽都在正南方,因此為了保證太陽能集熱板獲得最多的太陽能,太陽能集熱板應該朝向正南方位。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qū),正午太陽都在正北方,因此為了保證太陽能集熱板獲得最多的太陽能,太陽能集熱板應該朝向正北方位。
【答案】 7. D 8.C
【解析】
【7題詳解】
讀圖可知,圖示半球被經(jīng)線平均分成6等份,相鄰兩條經(jīng)線之間經(jīng)度差為30°,即時差為2小時。圖中D點為晨線與赤道交點,D點所在經(jīng)線的地方時應為6時,180°經(jīng)線位于D點所在經(jīng)線以東2小時,即180°地方時為8時,由此推算0時應在180°以西120°,即60°E,D正確,ABC錯誤。故選D。
【8題詳解】
從地方時來看,60°E的地方時為0時,則60°E以東到日界線180°應為新的一天,與北京處在同一天,占經(jīng)度120°,全球(360°)的比例為三分之一,C符合題意。故選C。
【點睛】地球上有兩條日期變更線:一條是日界線,原則上以180°經(jīng)線為基礎,另一條是0時所在經(jīng)線(或整0時所在時區(qū)的西邊界經(jīng)線),0時經(jīng)線以東至180°經(jīng)線為新的一天的范圍,0時經(jīng)線以西至180°經(jīng)線為舊的一天的范圍。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題詳解】
與文昌相比,酒泉緯度高,自轉線速度小,A錯誤;酒泉為大陸性氣候,氣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發(fā)射窗口期長,文昌為季風氣候,降水多,陰天多,B正確;文昌海運交通便利,適合重載火箭運輸,酒泉以陸地運輸為主,不適合重載火箭運輸,C錯誤;文昌面向大海,安全系數(shù)高,D錯誤。故選B。
【10題詳解】
航天員于10月16日到今年4月16日在軌。此時間段,太陽直射點先向南移,再向北移,江蘇各地晝夜時長差值先增大,后減小,再增大,A錯誤;太陽兩次直射北半球同一緯線時江蘇各地可以兩次從東偏北同一位置日出,此時間段,太陽只能直射北半球同一緯線1次,故B錯誤;南京與徐州的緯度固定,他們正午太陽高度角差值就是二者的緯度差,也是固定的,C正確;南京與徐州緯度不同,除春、秋分外,晝夜長短會不相同,日出、日落方位有差別,日影每天旋轉角度也就不相同,D錯誤。故選C。
【點睛】黃赤交角的存在導致了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導致了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又引起了四季的更替。
【答案】11. A 12. C 13. A
【解析】
【11題詳解】
結合圖示巖層構造狀況可知,貓兒山的最初形態(tài)應是水平沉積巖層受外力擠壓抬升先形成褶皺山系,后經(jīng)地下巖漿活動,花崗巖侵入沉積巖層并抬升,在外力作用下上層沉積巖被侵蝕,最終花崗巖裸露地面。因此,花崗巖貓兒山最初地表形態(tài)應為褶皺部分的背斜山。A正確,BCD錯誤,故選A。
【12題詳解】
結合材料可知,貓兒山首次崛起受外力侵蝕被夷平,被外力剝蝕夷平階段說明抬升速度低于剝蝕速度,應是外力作用大于內(nèi)力作用,A錯誤,C正確;因山地被外力剝蝕,周邊湖泊水體中堆積物質(zhì)應較多,B錯誤;貓兒山在被外力剝蝕夷平過程中,山地海拔逐漸降低,河流源頭與基準面相對高度降低,河流的下蝕作用逐漸減弱,側蝕作用逐漸增強,D錯誤。故選C。
【13題詳解】
結合上題分析可知,貓兒山的最初形態(tài)應是水平沉積巖層受內(nèi)力擠壓抬升形成的褶皺山,后經(jīng)地下巖漿活動,花崗巖侵入沉積巖層并抬升,在外力作用下,上層沉積巖被侵蝕,最終花崗巖裸露地面進一步接受外力侵蝕而形成酷似臥伏貓狀的山體。綜上所述,“貓兒山”山地的形成過程為外力堆積→地殼抬升→外力侵蝕→巖漿活動→外力侵蝕,A正確,BCD錯誤,故選A。
【點睛】背斜巖層向上拱起,向斜巖層向下彎曲。
【答案】14 B 15. D 16. D
【解析】
【14題詳解】
從圖中可以看到,該地地下有泥巖、頁巖、砂巖等巖層,且呈層狀分布,同時兩側沉積巖錯位,說明斷層在沉積巖之后形成,巖漿入侵至沉積巖下端,且?guī)r漿巖也斷成兩段,說明斷層最后形成,沉積巖最先形成后發(fā)生褶皺彎曲,再出現(xiàn)巖漿侵入,最后是巖層斷裂,B正確,故選B。
【15題詳解】
結合圖中信息可知,甲處巖層向下彎曲,其地質(zhì)構造為向斜,A錯誤;乙處為斷層,不適合修建大型工程,B錯誤;丙處巖層向上彎曲,其地質(zhì)構造為背斜,是良好的儲油儲氣構造,C錯誤;丁處河流為凹岸,凹岸為侵蝕岸,D正確。故選D。
【16題詳解】
①巖層為花崗巖,屬于巖漿巖類,沒有化石分布,A錯誤;②巖層為石灰?guī)r,為海相沉積物,B錯誤;②③巖層均為沉積巖,位于下方的②巖層先形成,②巖層更老,C錯誤;據(jù)所學知識分析,右圖中風化物指向戊,戊為沉積巖,丁為變質(zhì)巖,丙為巖漿,甲為侵入巖,乙為噴出巖;④為泥巖,按成因屬于沉積巖,D正確。故選D。
【點睛】沉積巖是裸露在地表的巖石在風吹日曬雨淋等作用下被破壞,再經(jīng)過一系列的搬運后沉積下來,固結成巖形成的巖石。沉積巖有兩個重要的特點是有化石;有層理構造;沉積巖的代表是石灰?guī)r、頁巖和砂巖。
【點睛】山區(qū)聚落選址,建在距河流較近的高處,利于取水的同時,減少洪水威脅。
【答案】17.C 18.A
【解析】17.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玄武巖是巖漿噴出冷凝作用形成的典型巖石,常見氣孔構造,屬于噴出巖,不是侵入巖、沉積巖和變質(zhì)巖,選項C符合題意。
18.根據(jù)地殼物質(zhì)循環(huán)示意圖中各地理事物的邏輯關系判斷,甲只有一個箭頭指向,應為巖漿巖,乙為沉積巖,丙為巖漿,由此判斷,①為冷凝作用,②為外力作用,③為變質(zhì)作用,④為重熔再生作用。地質(zhì)歷史時期,該地火山噴發(fā),玄武巖漿溢出地表,隨之均勻冷卻和緩慢收縮裂開而成玄武巖石柱林,地質(zhì)學上稱“柱狀節(jié)理”。因此玄武巖石柱林與冷凝作用(①)直接有關,A符合題意。玄武巖石柱林形成與外力作用(②)、變質(zhì)作用(③)、重熔再生作用(④)關系不大或無關,排除B、C、D。
【點睛】玄武巖是一種基性噴出巖,其化學成分與輝長巖或輝綠巖相似,SiO2含量變化于45%~52%之間,K2O+Na2O含量較侵入巖略高,CaO、Fe2O3+FeO、MgO含量較侵入巖略低。礦物成份主要由基性長石和輝石組成,次要礦物有橄欖石,角閃石及黑云母等,巖石均為暗色,一般為黑色,有時呈灰綠以及暗紫色等。呈斑狀結構。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普遍。
【答案】19.A 20.A
【分析】19.花崗巖由于多垂直節(jié)理,在風化作用下,會形成球狀等形態(tài)?!昂镒佑^海”就是花崗巖風化后殘留的部分。A正確。黃山位于我國濕潤地區(qū),風力侵蝕不明顯,B錯誤?;◢弾r不易溶于水,流水溶蝕作用不明顯,C錯誤?;◢弾r為巖漿巖,冷卻凝固成巖,D錯誤。故選A。
20.花崗巖是侵入巖,故先是巖漿侵入,然后地殼抬升形成高山,最后經(jīng)過外力風化、侵蝕作用形成“猴子觀?!本坝^。①②③正確,A正確。故選A。
【點睛】巖漿巖分為侵入型巖漿巖和噴出型巖漿巖,花崗巖為侵入型巖漿巖。
第二部分綜合題(共40分)
二、綜合題(共4小題,共40分)
21.【答案】(1) 冬至 ; 21 ; 12 . 。
(2) 90°; 正午太陽高度角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
(3) ④ ; 近日點 ;. 快 。
(4) ④ ; . ① ; ② ;. C>B>A 。
(5)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qū)
【解析】
【分析】本題以地球光照圖及公轉軌道位置為材料,涉及地球運動相關內(nèi)容,考查學生讀圖能力,計算能力,調(diào)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小問1詳解】
讀光照圖可知,南極圈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此時為冬至,A點位于赤道上,終年晝夜等分,晝長12小時。從經(jīng)線間隔可知,兩條相鄰經(jīng)線度數(shù)差45°,昏線與赤道交點地方時18時,C點地方時晚3小時,為21時。
【小問2詳解】
B點位于南回歸線上,冬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故B點的正午太陽高度為90°,是此時全球最高,其他地區(qū)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從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小問3詳解】
讀地球公轉軌道圖可知,④地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此時為冬至,日期為12月22日前后,地球的近日點為1月初,該位置接近于近日點,地球公轉速度較快。
【小問4詳解】
肇慶位于北半球,晝短夜長時為當?shù)囟肽辏栔鄙淠习肭驎r;晝漸長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應為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間,④到①之間。夏至日,北半球晝最長,應位于②;④處于冬至日,南半球緯度越高晝越長,故白晝由長到短排序為C>B>A。
【小問5詳解】
據(jù)圖可知,此時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qū)出現(xiàn)了極晝現(xiàn)象。
22.【答案】(1)巖漿巖 ;變質(zhì)巖 ;沉積巖
(2)變質(zhì)作用 ; 巖漿上升,噴出地表,冷卻凝固 ; 巖漿上升,侵入巖石圈,冷卻凝固;
(3)裸露在地表的丙類巖石,經(jīng)(外力)風化、侵蝕、搬運、堆積作用,形成沉積物,然后經(jīng)壓實、固結形成丁類巖石。
【分析】本題以巖石圈物質(zhì)循環(huán)示意圖為背景,考查巖石圈物質(zhì)循環(huán)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識,總體難度適中,重在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運用能力。
【詳解】(1)讀圖可知,圖中甲、乙兩類巖石都是巖漿冷卻凝固形成的,同屬于巖漿巖;丙類巖石靠近巖漿,易受高溫高壓的作用,因此是變質(zhì)巖;丁類巖石由沉積物形成,是沉積巖。
(2)讀圖可知,乙類巖石經(jīng)變質(zhì)作用轉化為丙類變質(zhì)巖。甲類巖石是巖漿上升,噴出地表,冷卻凝固形成的。乙類巖石是巖漿上升,侵入巖石圈,冷卻凝固形成的。
(3)丙類巖石是變質(zhì)巖,因地殼抬升,裸露在地表的巖石受風化、侵蝕、搬運、堆積作用,在地勢較低處堆積形成沉積物,然后經(jīng)壓實、固結,最后形成丁類巖石——沉積巖。
23.【答案】(1)沉積巖。理由:巖層具有明顯的層理結構;巖層中含有化石。
(2)寒武紀時,該地區(qū)為遠古海洋,海洋接受沉積,形成含有三葉蟲化石的沉積巖;后經(jīng)地殼抬升成為高地(山地丘陵);在外力作用下,巖層裸露,形成圖示地層景觀。
【分析】本題考查內(nèi)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以及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第一小題考查巖石的類型,結合材料根據(jù)巖石的特點進行判斷;第二小題考查地質(zhì)過程類的分析,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分析能力。
【詳解】(1)由材料可知,該巖石有化石和明顯的層理結構,是沉積巖的基本特征,故為沉積巖。
由材料可知,寒武紀地層中可見三葉蟲化石,而三葉蟲生活環(huán)境為遠古海洋,可推測寒武紀時,該地區(qū)為遠古海洋,不斷接受海洋沉積,形成含有三葉蟲化石的沉積巖;后經(jīng)內(nèi)力作用,地殼抬升出露地表;在外力作用下,經(jīng)歷侵蝕,巖層裸露,形成圖示地層景觀。
24. 【答案】(1)地質(zhì)歷史時期曾為海洋,沉積了深厚、質(zhì)純石灰?guī)r;經(jīng)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隆起形成島嶼;隆升過程中,受海浪的不斷侵蝕,坍塌形成陡峭的懸崖。
(2)多次巖漿噴發(fā),積累厚度大;巖漿冷卻凝固快,流淌性弱;形成時間晚,受外力侵蝕弱。
【解析】
【分析】本題以西西里島地形分布圖以及白色石巖懸崖景觀圖為材料設置題目,涉及地質(zhì)地貌的形成、火山地貌的成因、板塊運動的影響等知識點,考查學生對相關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問1詳解】
地球上任何一處地貌形態(tài)都會受到內(nèi)外力的共同作用。該處地貌的巖石是以石灰?guī)r為主,這是因為該地地質(zhì)歷史時期曾為海洋,沉積了深厚、質(zhì)純的石灰?guī)r;由于該地地處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消亡邊界附近,板塊的擠壓隆起形成島嶼,而在地殼隆起的過程中不斷受到海浪侵蝕,經(jīng)過漫長的侵蝕作用,坍塌形成陡峭的懸崖。
【小問2詳解】
火山地形高聳說明其形成時間晚,受外力侵蝕作用時間短;火山的形成與巖漿噴發(fā)有關,而該火山多次巖漿噴發(fā),且?guī)r漿冷卻凝固快,流淌性弱,積累厚度大,導致海拔較高,且地形坡度大。
這是一份重慶市榮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教學檢測地理試題(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慶市榮昌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教學檢測地理試題Word版含解析docx、重慶市榮昌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教學檢測地理試題Word版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福建省漳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zhì)量檢測地理試卷(PDF版附解析),共7頁。
這是一份湖南省益陽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第一次教學質(zhì)量檢測地理試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益陽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第一次教學質(zhì)量檢測地理試題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益陽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第一次教學質(zhì)量檢測地理試題Word版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2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