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時間:90 分鐘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 15 題,每題 3 分,共 45 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2022 中國(浙江)中非經(jīng)貿(mào)論壇暨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有多場主題鮮明的活動,包括 11 月 4 日在金華舉行的浙江―坦桑尼亞貿(mào)易投資發(fā)展交流會和 11 月 16 日在達累斯薩拉姆舉行的云上展覽。圖 1、2 分別為浙江省和坦桑尼亞區(qū)域圖。讀圖 1、2,完成 1、2 題。
圖
1
圖
2
圖
3
圖 3 為夏至日北京時間 12 時我國部分城市的物體影子方位示意圖。甲地為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線段示意同高度木棍的影子朝向與影長比例。讀圖 3,回答 3、4 題。
3.該日至處暑期間
A.地球運行至近日點附近 B.西安晝長先變短后變長
C.長春日出時間越來越晚 D.??谡缣柛叨茸冃?
4.圖中
A.甲地位于 23°26′N,116°E B.臺北的木棍影子朝向東北方向 C.圖示時刻倫敦日落西北 D.同高度木棍影長上海比香港短
糧食安則天下安。圖 4 示意我國建有糧庫的四地位置。讀圖 4,完成 5、6 題。
圖
4
5.圖中糧庫所在地
A.均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 B.①地資源環(huán)境承載力最大
C.冬至②地比③地晝更短 D.④地年太陽輻射總量最高
6.圖中最符合天然低溫、干燥庫存條件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武夷山是我國福建省典型的丹霞地貌區(qū),廣泛分布著紅色砂礫巖層。圖 5 為武夷山丹霞地貌素描圖。讀圖 5,完成 7、8 題。
圖
5
矽卡巖是指花崗巖為主的侵入體與附近的石灰?guī)r發(fā)生化學反應形成的巖石類型,其常常伴隨有金、鐵、銅、鎢、錫等金屬礦產(chǎn)出。讀圖 6,完成第 9 題。
圖
6
9.圖中
A.①組成物質(zhì)來源于上地幔頂部 B.②形成于⑤之前 C.矽卡巖最可能存在于④巖石 D.地表形成褶皺山
圖 7 為北京市連續(xù)四天的天氣資料。讀圖 7,完成 10~12 題。
圖
7
10.據(jù)圖可知,北京
A.4 日氣溫日較差最大 B.5 日天氣為陰轉(zhuǎn)中雨
C.6 日風力最大達六級 D.7 日偏南風轉(zhuǎn)偏東風
11.該天氣最可能出現(xiàn)在
A.1 月 B.7 月 C.9 月 D.11 月
12.圖示四天,過境北京的天氣系統(tǒng)最可能的是
A B C D
圖 8 為某年連續(xù)兩日亞洲局部地區(qū)海平面氣壓分布圖。讀圖 8,完成第 13 題。
圖
8
13.2 日到 3 日
A.①地氣壓下降,持續(xù)晴朗 B.②地經(jīng)歷暖鋒過境,陰雨連綿
C.③地吹偏東風,風力減小 D.④地上升運動為主,氣流輻合圖 9 為非洲西部局部大氣環(huán)流示意圖。讀圖 9,完成 14、15 題。
圖
9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 5 題,共 55 分。
16.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3 分)
東非大裂谷素有“地球傷疤”之稱。這里有世界上最狹長的湖泊―坦噶尼喀湖(圖 10),其湖面海拔 774 米,湖岸四周是高崖峭壁,湖泊深度和儲水量皆位居世界第二。
圖
10
圖
1
1
0
°
圖 11 是裂谷帶上某地一年內(nèi)正午日影變化示意圖。某科考隊選擇圖中①~②時段赴該地考察。
據(jù)圖 11 描述該時段當?shù)貢円归L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過程。(4 分)
說出該地主要植被類型,說明考察期間的景觀特點和成因。(5 分)
有學者指出坦噶尼喀湖未來可能消失。
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試從板塊構(gòu)造或氣候變化的角度闡述理由。(4 分)
17.某校中學生赴山東煙臺磁山省級地質(zhì)公園附近進行野外實習。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6 分)
圖
13
圖
1
2
任務(wù)一 看地圖識地形
某日,兩個小組分別在圖 12 中的磁山省級地質(zhì)公園和溫泉小鎮(zhèn)進行實地考察。
說明兩個小組的同學是否相互可見。(2 分)
任務(wù)二 觀地貌析過程
圖 13 是某同學在磁山省級地質(zhì)公園拍攝的典型花崗巖山岳地貌景觀圖。
簡析該地貌的形成過程。(4 分)
18.太行山脈位于河北省、山西省交界處,綿延 800 余里,阻斷東西交通。圖 14 為“太行八陘示意圖”。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9 分)
圖
1
4
在中生代和新生代,太行山地區(qū)分別受到東西向和南北向內(nèi)力作用而不斷隆升,又經(jīng)外力作用形成了與山脈近于垂直相交的“橫谷”,古書中將這種橫切山脈使山脈中斷的河谷或山谷稱為“陘”。
說出太行八陘的形成過程。(3 分)
井陘為太行八陘之第五陘,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井陘縣“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陘,故謂之井陘”。自秦置縣距今已 2225 年。
說出井陘縣選址的優(yōu)勢區(qū)位條件。(3 分)連接南口鎮(zhèn)和懷來縣的京張公路軍都陘段被譽為“最美十條騎行線路之一”,公路兩側(cè)地勢陡峭,崖壁陡立,景色優(yōu)美。圖 15 為京張公路軍都陘段分布示意圖。
圖
1
5
分析京張公路選擇在軍都陘段穿越太行山的原因。(3 分)
19.圖 16 為北京時間 2021 年 9 月 15 日 14 時亞洲局部地區(qū)海平面氣壓分布圖。讀圖 16,回答下列問題。(14 分)
圖
16
(1)說出圖中鋒面過境北京時可能出現(xiàn)的天氣現(xiàn)象,任選其一解釋成因。(6 分) (2)比較甲、乙兩天氣系統(tǒng)的特點。(6 分)
(3)從個人角度列舉乙天氣系統(tǒng)控制時,應采取的防范措施。(2 分)
20.中國地域遼闊,各地區(qū)氣候差異顯著。結(jié)合圖 17 中的氣候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圖
17
(1)比較上海、哈爾濱秋季(9~11 月)降水差異,并分析其原因。
(2)上海與成都緯度位置相近,但成都的冬季氣溫高于上海,試分析其原因。
(3)夏季到拉薩旅游,游客必備防曬用品和厚薄衣物,試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釋其原因。
參考答案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 45 分)
(本題共 15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5 分)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 55 分)
16. (13 分)
(4 分)①時晝夜平分,①~②晝漸長,夜?jié)u短,②時晝最長,夜最短;正午太陽高度角先變大,直射時達最大,后變小。
(5 分)熱帶草原。景觀特點:植被繁茂,草木蔥綠。成因:緯度低,氣溫高;考察期間為熱帶草原的濕季,受赤道低壓帶影響,降水多。
(4 分)同意。該湖泊位于東非大裂谷,屬于板塊張裂(生長)邊界,隨著板塊張裂,海水可能涌入,成為新生海洋的一部分。
不同意。受全球變暖影響,短期內(nèi)湖面可能萎縮;但該湖泊深度較深、儲水量巨大,流域內(nèi)降水豐富;板塊運動時間漫長,湖泊短期內(nèi)不會消失。
17. (6 分)
(2 分)不能互相看到;理由:視線范圍內(nèi)是山脊地形,有阻擋。
(4 分)巖漿侵入形成花崗巖,地殼抬升出露地表,經(jīng)風化、侵蝕等作用形成。
18. (9 分)
(1)(3 分)在地殼運動等內(nèi)力作用形成太行褶皺山脈的過程中,出現(xiàn)多處斷裂,斷裂處巖石破碎,長期的風化、流水侵蝕等作用,形成溝谷(陘)。(2)(3 分)位于井陘盆地,地形平坦;河流流經(jīng),水源充足;地處交通要道。
(3)(3 分)京張公路軍都陘段谷地等高線較稀疏,地勢起伏較小,山谷延伸方向較平直,線路較短,修建工程量較??;幾乎無河流或高大山地,無須修建橋梁和隧道,工程量較小。
19.(14 分)
(6 分)北京將出現(xiàn)陰雨、大風、降溫天氣。北京即將受到冷鋒控制,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過程中,暖氣團被迫抬升,暖氣團中的水汽冷卻凝結(jié)形成陰雨天氣;鋒面兩側(cè)冷、暖氣團溫度差異大,水平氣壓梯度力大,會形成大風天氣;受來自較高緯度的冷氣團影響,風力強勁加快空氣流動,陰雨天氣大氣削弱作用強,導致降溫。
(6 分)共性:均是低壓(氣旋),中心氣流上升,帶來陰雨天氣;水平方向逆時針輻合,出現(xiàn)大風天氣。差異:與甲天氣系統(tǒng)比較,乙天氣系統(tǒng)附近等壓線更密集,天氣變化更劇烈,風力更大,降水更多,強度更大。
(2 分)及時關(guān)注天氣預報,減少戶外活動等。
20.(13 分)
(4 分)秋季(9~11 月)降水差異:上海約為 260 mm,哈爾濱約為 70 mm;上海秋季降水較哈爾濱多。
原因:秋季時,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或夏季風減弱),鋒面雨帶南移,還受臺風影響帶來降水,因此上海秋季降水較哈爾濱多。
(4 分)成都地處四川盆地,北部有東西走向的山脈阻擋減弱了冬季風的影響,氣溫較高;上海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北部缺乏高大山脈阻擋,受冬季風影響較大,氣溫較低。
(5 分)拉薩地處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云量少;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較強(紫外線強),需防曬,白天氣溫較高,需準備較薄衣物。夜晚,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較弱,氣溫低;晝夜溫差大,天氣多變,需準備較厚衣物。
1.據(jù)圖推斷
A.圖 1 比例尺大于圖 2
B.兩區(qū)域全部位于低緯度沿海地區(qū)
C.兩區(qū)域地勢起伏均較小
2.兩次活動期間
D.金華位于達累斯薩拉姆西北方向
A.浙江省正值梅雨季節(jié),降水多
B.坦桑尼亞的野生動物自南向北遷徙
C.金華路燈關(guān)閉的時間逐日提前
D.達累斯薩拉姆的正午日影逐漸變長
7.武夷山
A.山麓自然土壤為偏酸性紅壤
B.山麓自然植被為落葉闊葉林
C.是我國地勢二、三級階梯界線
8.圖中地貌
D.是長江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
A.峰林與溶洞發(fā)育
B.因風力侵蝕形成
C.由變質(zhì)巖體構(gòu)成
D.崖壁發(fā)育、高差大
14.圖中
A.甲風帶的風向有明顯季節(jié)變化
B.乙氣流因受動力因素影響而上升
C.丙風向形成受地轉(zhuǎn)偏向力影響
15.圖示季節(jié),最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有
D.丁風帶為大陸西岸帶來充足水汽
A.途經(jīng)北印度洋的船只順風行駛
B.黃河中游含沙量明顯增多
C.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被切斷
D.地中海沿岸地區(qū)溫和多雨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B
C
B
A
D
B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D
C
B
這是一份[地理]2023北京豐臺高二(上)期中試卷(B卷)(教師版),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北京豐臺高一(上)期中地理(B卷)試卷及答案,共11頁。
這是一份2023北京豐臺高一(上)期中地理(A卷)試卷及答案,共12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