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共20分。其中1-6小題為單選題,每小題2分;7-10小題為多選題,每小題2分。漏選得1分,錯選不得分。)
注意:第1-6題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
1.關于下列估測的數據,最接近實際的是( )
A.中學生課桌的高度約為75dm
B.高速公路上小汽車的速度約為33m/s
C.健康的人脈搏跳動的頻率約為72Hz
D.普通中學生百米賽跑的速度15m/s
2.《呂氏春秋?察今》記錄了“刻舟求劍”的典故。學習物理知識后使我們懂得,要確定劍落水的實際位置,應選擇的參照物是( )
A.岸邊的樹B.舟C.舟上的標記D.水流
3.觀察下圖中的煙和小旗,關于甲、乙兩車相對于房子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乙兩車一定向左運動
B.甲車可能靜止,乙車一定向左運動
C.甲車可能運動,乙車一定向右運動
D.甲、乙兩車一定向右運動
4.一輛汽車沿河岸行駛,車上的人看到岸邊的樹木向南移動,則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 )
A.若以地面為參照物;車上的人向南運動
B.若以地面為參照物,汽車是向北運動的
C.若以車上的人為參照物,汽車向北運動
D.若以車上的人為參照物,河岸是靜止的
5.一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前半程平均速度為10m/s,后半程平均速度為15m/s,那么它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
A.25m/sC.12m/sD.6m/s
6.下列關于長度測量過程中的描述,說法正確的是( )
A.誤差就是測量過程中產生的錯誤
B.選用精密的儀器進行測量能徹底消除誤差
C.用累計法測量金屬絲的直徑,若數圈數時少數了n圈,則測量值將偏小
D.皮尺不能拽的太緊,否則會使測量結果偏小
注意:第7-10題每題至少有兩個選項正確。
7.關于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平均速度反映了物體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
B.高鐵進站、出站的過程可看作是勻速直線運動
C.根據公式可知,速度和路程成正比,和時間成反比
D.速度是反映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運動快的物體速度一定大
8.如圖所示,有關聲現象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甲乙丙丁
A.甲圖中通過觀察紙屑跳動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B.乙圖中通過觀察乒乓球是否被彈起可以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C.丙圖中通過逐漸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氣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傳聲”的結論
D.丁圖中小明在體驗骨傳導聽聲,這是利用了固體能夠傳聲的特點
9.我國航天員王亞平在中國空間站用古箏演奏《茉莉花》為全國人民送上太空音樂祝福,“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琴弦的長短不同,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B.演奏古箏時通過弦的振動發(fā)聲
C.用同樣的力度撥動琴弦,細弦比粗弦發(fā)聲的音調高
D.同一根弦,撥動琴弦的力度越大,發(fā)出聲音的響度越大
10.甲、乙兩物體同時沿同一方向運動,s—t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0-4s內,甲的速度是10m/s
B. 0-4s內,以甲為參照物,乙是靜止的
C. 0-8s內,甲通過的路程是40m
D. 0-8s內,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二、填空題(本題共9小題,每空1分,共20分)
11.如圖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用停表測量時間。
甲乙
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讀數方法正確的是圖甲中的 (填“A”、“B”或“C”);如圖甲所示,鉛筆的長度是 cm。如圖乙所示停表的示數為 s。
12.小鵬利用刻度尺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四次測量的數據分別為18.82cm、18.83cm、17.28cm、18.81cm、18.80cm、19.13cm,則被測物體的長度記作 。該同學多次測量的目的是為了 。
13.中國空間站的夢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對接過程中,以地面指揮中心為參照物,實驗艙是
的;對接成功后,以核心艙為參照物,實驗艙是 的,這說明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 的。
14.如圖甲,小宇駕駛一輛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某時刻其速度表如圖所示,指針顯示汽車此時速度為 ,其物理含義為 。
15.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運動的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運動速度相同的兩小車是 ;若乙和丙運動的路程之比是3∶5,則乙和丙所用的時間之比是 。
16.聲音傳播的速度除了和介質種類有關,還和 有關。利用超聲波測位儀向海底垂直發(fā)射聲波,經過4s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聲音的平均傳播速度是1500m/s,此處海水的深度是 m。
17.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聲細語”來形容聲音,這里的高低是形容聲音的 ?!奥犉渎暋⒈嫫淙恕笔抢昧嗣總€人的 不同。
18.如圖所示,8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如果用嘴對瓶口吹氣,可發(fā)出不同音調。那么此時發(fā)聲體是 ,發(fā)出的聲音音調從左至右依次 。(填“降低”或“升高”)
19.如圖是幾種聲音輸入到示波器上時顯示的波形,其中響度相同的是 ,音調相同的是 。
四、實驗題(本題共4大題,共26分)
20.如圖所示,小明同學用甲、乙所示的實驗裝置做實驗,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甲乙
(1)如圖甲所示,小明輕輕敲擊音叉,聽到音叉發(fā)出聲音,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fā)生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被彈起,這是現象說明了聲音 ;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小明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fā)出了很大聲響,但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看到明顯實驗現象,你的具體措施是 (寫出一種即可),這種物理實驗的研究方法是
(3)如圖乙所示,小明敲擊右邊的音叉,觀察到左側音叉旁的泡沫塑料球彈起,這個現象可以說明:聲音可以在 中傳播。如果在月球上完成圖乙所示的掛在左邊音叉旁邊的小球 (選填“會”或“不會”)被彈起。
21.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方框內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
(1)該實驗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 ;需要準備的實驗器材有:斜面、小車、刻度尺和 。實驗中為減小誤差,選擇坡度較 (填“小”或“大”)的斜面進行實驗。
(2)從A點到C點的路程SAC= cm,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
(3)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停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實驗過程中在AC段小車做 (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
22.如圖所示,小明和小紅分別用甲、乙兩個實驗裝置進行實驗:
甲乙
(1)小明將一個正在響鈴的小鬧鐘放在玻璃罩內,他 (填“能”或“不能”)聽到清楚的鈴聲;
(2)小明繼續(xù)用抽氣機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鈴聲的變化情況是 ;并由此推理得出:
不能傳聲,這種物理研究方法叫做 。
(3)小紅為探究“聲音的三大特性”,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當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越長,振動頻率越 (填“快”或“慢”),發(fā)出聲音的音調越 (填“高”或“低”);
(4)當使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度去撥動鋼尺,撥動鋼尺的幅度越大,鋼尺發(fā)出聲音的 越大。
(5)分別使鋼尺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相同,用力撥動它們使其振動幅度也相同,能夠聽出兩次聲音的 不同。
23.在學習演奏小提琴的過程中,小紅和同學們發(fā)現弦樂器的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受很多因素的影響,經討論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二: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弦的長短有關;
猜想三: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弦的材料有關。
為了驗證以上猜想是否正確,她們找到了一些不同規(guī)格的琴弦,如下表:
(1)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用編號為 的兩組琴弦進行實驗;
(2)為了驗證猜想二,小紅選用編號為A、C的兩組琴弦進行實驗,你認為這樣做 (填“可行”“不可行”),原因是 。
(3)小紅為了驗證猜想三,選用編號為 的兩組琴弦進行實驗。
(4)本次實驗中物理實驗研究方法叫做
五、計算題(本題共2小題,19題6分,20題8分)
24.港珠澳大橋全程55km,由引橋、跨海橋、海底隧道三部分組成,其中海底隧道長6.7km,圖乙是港珠澳大橋的限速牌,根據以上信息,求:
(1)當汽車以最高限速行駛,通過港珠澳大橋全程需要多少時間?
(2)一車隊以90km/h的速度完全通過海底隧道,所用時間為280s,該車隊的長度為多少m?
25.一輛汽車以15m/s的速度向山崖行駛,在距離山崖某處鳴笛,經過4s后司機聽到回聲,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求:
(1)司機從鳴笛到聽到回聲,汽車行駛的路程?
(2)求司機聽到回聲時距山崖多遠?編號
A
B
C
D
E
琴弦的材料
鋼絲繩
尼龍繩
琴弦的長度/cm
20
20
40
30
40
琴弦的橫截面積/mm2
0.3
0.5
0.5
0.5
0.5
這是一份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九月份學生學情反饋物理試卷,共5頁。
這是一份[物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九月份學生學情反饋試卷(無答案),共5頁。
這是一份遼寧省營口市育才初級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開學考物理試卷,共8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