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生注意:
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
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
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4.本卷命題范圍: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
5.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C 12N 14O 16Na 23S 32Cl 35.5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下列做法的目的屬于減小化學反應速率的是
A.月餅包裝內放置除氧劑B.將煤塊粉碎后燃燒
C.青香蕉和蘋果一起催熟D.燒鍋爐時使用鼓風機鼓入空氣
2.2024年7月受臺風“格美”的影響,我國部分地區(qū)下起了冰雹。下列有關水蒸氣變成冰雹
的過程中焓變和熵變的判斷正確的是
A.△H>0、△S<0C.△H<0、△S=0B.△H<0、△S<0D.△H>0、△S>0
3.2024年巴黎奧運會火炬的燃料是丙烷()。已知在25℃和101kPa下,11g (g)與足量(g)反應生成(g)和(l),放出555.0kJ熱量,則下列表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A.
B.
C.
D.
4.反應在2L密閉容器中進行,5min后X減少了0.4ml,則此反應的速率v為
A.B.
C.D.
5.如圖是400℃下反應的能量變化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B.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C.若產(chǎn)物為(l),相應的焓變?yōu)椋瑒t
D.與曲線a相比,曲線b是使用了催化劑的能量變化曲線
6.下列事實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A.新制氯水在光照條件下顏色變淺
B.將氣體降低溫度,紅棕色變淺
C.對平衡體系縮小體積,增大壓強使顏色變深
D.工業(yè)上生產(chǎn)硫酸的過程中,使用過量的空氣以提高的利用率
7.下列各組熱化學方程式中,化學反應的△H前者小于后者的是
①
②
③
A.①B.①②C.③D.①②③
8.將等物質的量的(g)和(g)置于恒容的絕熱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下列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平衡狀態(tài)的是
①消耗1ml 的同時生成個②容器中的溫度不變
③,且保持不變④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⑤
A.①②④⑤B.②③⑤C.②⑤D.③④⑤
9.下列有關反應熱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吸熱反應一定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放熱反應在常溫下就能迅速發(fā)生
B.C(s,石墨)=C(s,金剛石),則石墨比金剛石穩(wěn)定
C.相同條件下,若1ml O、1ml 所具有的能量分別為、,則
D.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下,將0.5ml 和1.5ml 混合發(fā)生反應生成(g),放出熱量19.3kJ,則其熱化學方程式為
10.某化學小組同學研究溫度和壓強對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影響,測得化學反應△H中C的百分含量(C%)與時間(t)、溫度(T)、壓強(p)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甲圖乙
A.△H>0m+n<qB.△H>0m+n>qC.△H<0m+n<qD.△H<0m+n>q
11.某研究小組利用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測定壓強變化對平衡體系的影響。恒溫條件下,注射器內壓強隨時間變化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圖1圖2
A.過程a→b是推活塞,壓縮容器體積B.反應速率:b點v(正)>v(逆)
C.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K(a)=K(e)=K(f)D.體系顏色深淺:c點比a點淺
12.向在2L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1ml X和2ml Y發(fā)生反應:△H,反應過程持續(xù)升高溫度,測得混合體系中X的體積分數(shù)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A.該反應的△H<0
B.b點時,Y的轉化率最大
C.a(chǎn)點X的正反應速率等于c點X的正反應速率
D.平衡時充入1ml Z,達到新平衡時Z的體積分數(shù)等于原平衡
13.標準狀態(tài)下,(g)分解時相關物質的相對能量與反應歷程關系如圖所示[已知(g)和(g)的相對能量為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根據(jù)圖像可知:
B.斷裂1ml Cl-Cl鍵時釋放的能量為kJ
C.的平衡轉化率:歷程Ⅰ>歷程Ⅱ
D.歷程Ⅰ、Ⅱ中速率最慢步驟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14.恒溫條件下,某固定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在某催化劑表面上發(fā)生三氧化硫的分解反應:,測得不同起始濃度和催化劑表面積下三氧化硫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Ⅰ,0~20min的平均速率:
B.實驗Ⅱ,到達平衡狀態(tài)時,
C.此溫度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K=25
D.相同條件下,增大催化積的表面積,的平衡轉化率不變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8分)
15.(14分)
能源是現(xiàn)代社會物質文明的原動力,研究化學反應能量變化意義重大?;卮鹣铝袉栴}:
(1)下列反應中,生成物總能量高于反應物總能量的是 (填字母)。
A.灼熱的木炭與二氧化碳反應
B.電解水
C.生石灰與水反應
D.三氧化二鐵粉末與鋁粉在高溫條件下發(fā)生反應生成鐵單質和氧化鋁
(2)鍵能是指斷開或形成1ml化學鍵的能量變化。NO產(chǎn)生的原因之一是汽車發(fā)動機工作時引發(fā)和反應,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寫出生成NO的熱化學方程式: 。
(3)鹵化鎂高溫分解的相對能量變化如圖所示:
①寫出該溫度下(s)分解的熱化學方程式: 。
②比較熱穩(wěn)定性: (填“>”或“<”)。
③反應△H= 。
(4)二氧化碳的轉化和利用成為實現(xiàn)“碳達峰”的重要研究課題。已知下列反應:
反應Ⅰ:
反應Ⅱ:
反應Ⅲ:
①燃燒熱△H= (用字母表示,下同)。
②反應△H= 。
16.(15分)
某學生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來計算中和反應的反應熱,將50mL 0.5鹽酸與50mL 0.55 NaOH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在稀溶液中,可以近似地認為酸、堿的密度、比熱容與水的相等)?;卮鹣铝袉栴}:
簡易量熱計示意圖
(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缺少的一種玻璃儀器是 ,其作用是
。
(2)裝置中隔熱層的作用是 。
(3)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①請?zhí)顚懕砀裰械目瞻祝?br>②根據(jù)上表中所測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則該實驗測得的中和熱△H= [計算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所用鹽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計算,反應后混合溶液的比熱容(c)按4.18J/(g·℃)計算]。
(4)簡易量熱計如果不蓋杯蓋,生成1ml (l)時所測得中和反應反應熱(△H)將(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判斷的理由是 。
(5)實驗中改用80mL 0.50鹽酸和80mL 0.55 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二者所放出的熱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
17.(14分)
化學反應速率與限度是認識和研究化學反應的重要視角。回答下列問題:
Ⅰ.在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忽略NO和的反應),容器中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
(1)2min時改變的條件可能是 (填字母)。
A.升高溫度B.減小壓強C.移走部分D.通入氬氣
(2)0~5min內的反應速率 ;4min時若只改變一種條件,可能是 。
(3)0~6min內,反應達到平衡的時間段有 ;6min時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為 (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Ⅱ.在一定條件下,1ml CO與3ml 的混合氣體在催化劑作用下能發(fā)生放熱反應生成甲醇:。為了探究合成甲醇的適宜溫度與壓強,某同學設計了三組實驗,表中剩余的實驗數(shù)據(jù):n= ,m= 。
18.(15分)
合成氨是人類科學技術上的一項重大突破,運用化學反應原理研究合成氨反應有重要意義。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合成氨反應的歷程和能量變化如圖1所示(吸附在催化劑表面的物質用“·”表示):
圖1
由圖可知合成氨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四步反應中活化能最大為 。
(2)若改變某一條件,使合成氨的化學反應速率加快,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填字母)。
A.升高溫度,使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增加
B.增加反應物的濃度,使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增加
C.使用催化劑,能降低反應活化能,使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數(shù)增加
D.增大壓強,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使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數(shù)增加
(3)已知初始時氮氣、氫氣的物質的量分別為1ml、3ml,在相同催化劑條件下,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平衡混合物中氨的體積分數(shù)與溫度、壓強的關系如圖2所示:
圖2
①m、n兩點的化學反應速率 (填“>”“<”或“=”)。
②在220℃、kPa下,的平衡轉化率為 ;此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為 (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③隨著溫度升高,單位時間內的產(chǎn)率增大,溫度高于900℃以后,單位時間內的產(chǎn)率開始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寫兩點)。
山西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10月聯(lián)合測評·化學
參考答案、解析及評分細則
1.A
月餅包裝內放置除氧劑是為了減緩月餅氧化變質的速率,A符合題意;B、C、D項均是增大化學反應速率。
2.B
水蒸氣變成冰雹的過程中放熱,△H<0;氣體變成固體,混亂度減小,△S<0,故選B。
3.C
熱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是1ml丙烷燃燒放出的熱量,A錯誤;丙烷燃燒反應放出熱量,△H應小于0,B錯誤,C正確;題給信息中產(chǎn)物是液態(tài)水,D錯誤。
4.B
在2L密閉容器中進行,5min后X減少了0.4ml,則,不同物質的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Z為固體,不用來表示化學反應速率,故只有B正確。
5.D
由圖可知,,A錯誤;由圖可知,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屬于放熱反應,B錯誤;若產(chǎn)物為(l),(l)能量低于(g),放出熱量多,,C錯誤;使用催化劑可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故與曲線a相比,曲線b為使用了催化劑的能量變化曲線,D正確。
6.C
新制的氯水中次氯酸受光照會分解,次氯酸濃度減小,使得化學平衡向右移動,顏色變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A不符合題意;反應為放熱反應,降低溫度平衡正向移動,紅色變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B不符合題意;在平衡中,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加壓后平衡不移動,體積減小使得顏色變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C符合題意;工業(yè)上生產(chǎn)硫酸的過程中,使用過量的空氣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動,提高的利用率,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D不符合題意。
7.D
①碳完全燃燒生成放出的熱量比生成CO放出的熱量多,即;②等量的(g)具有的能量高于等量的(l)具有的能量,故1ml (g)與(g)反應生成HBr(g)放出的熱量比1ml (l)與(g)反應生成HBr(g)放出的熱量多,即;③將兩個熱化學方程式依次編號為a、b,根據(jù)蓋斯定律,由a-b可得,即。故選D。
8.C消耗1ml 的同時,生成個為同一個反應方向,不能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①錯誤;恒容的絕熱容器中平衡發(fā)生移動,則反應體系的溫度在變化,故溫度為變量,所以溫度不變,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②正確;投料比等于反應的系數(shù)比,且該比值始終保持不變,③錯誤;容器體積和氣體質量始終不變·則混合氣體的密度始終不變,混合氣體的密度始終為恒量,④錯誤;滿足反應達到平衡的條件,⑤正確。故選C。
9.B
某些吸熱反應也可以自發(fā)進行,如氫氧化鋇晶體和氯化銨反應,是吸熱反應,常溫下可以自發(fā)進行,A錯誤;由C(S,石墨)=C(S,金剛石),可知該反應吸熱,則金剛石的能量比石墨的能量高,所以石墨比金剛石穩(wěn)定,B正確;原子形成化學鍵結合為分子時放出熱量,說明原子具有的能量比分子多,相同條件下,如果1ml氧原子所具有的能量為,1ml氧分子所具有的能量為,則,C錯誤;合成氨的反應為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完全,D錯誤。
10.D
由圖甲可知,溫度升高,C的百分含量減小,說明反應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則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即△H<0,由圖乙可知,溫度相同時,隨著壓強的增大,C的百分含量增大,說明反應向正反應方向移動,m+n>q,D正確。
11.D
根據(jù)圖2壓強隨時間變化曲線可知,a點到b點壓強迅速增大,說明a點的操作是向內快速移動注射器活塞,導致壓強增大,是氣體分子數(shù)減小的反應,壓強增大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d點到e點壓強迅速減小,說明d點的操作是向外快速拉注射器活塞。a點到b點,是推活塞,壓縮體積,體系的壓強增大,正、逆反應速率都加快,但加壓,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平衡正移,b點v(正)>v(逆),A、B正確;反應平衡常數(shù)與溫度有關,因為溫度不變,所以平衡常數(shù)不變,則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a)=K(e)=K(f),C正確;a點到b點是壓縮體積,b點到C點壓強緩慢減小,說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二氧化氮的濃度緩慢減小,所以達到新平衡后C點二氧化氮的濃度比b點低,但比a點的高,所以顏色:C點比a點的深,D錯誤。
12.C
b點之前,升高溫度,X的含量減小,b點之后,升高溫度,X的含量增大,曲線上最低點b為平衡點,最低點之前未達平衡,反應正向進行,最低點之后,升高溫度,X的含量增大,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正反應是放熱反應,A正確;b點為平衡點,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Y的轉化率減小,所以b點時,Y的轉化率最大,B正確;a點對應的溫度低于C點對應的溫度,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所以a點X的正反應速率小于C點X的正反應速率,C錯誤;反應前后氣體的物質的量不變,平衡時充入Z,達到平衡時與原平衡是等效平衡,所以達到新平衡時Z的體積分數(shù)不變,D正確。
13.A
由圖可知,歷程Ⅰ為反應物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總能量的放熱反應,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歷程Ⅱ中第一步反應為,第二步反應為,總反應為,催化劑改變反應的歷程,但不改變反應熱,則總反應的,整理可得,A正確;由圖可知,氣態(tài)氯原子的相對能量為,由氯氣的相對能量為0可知,形成1ml Cl-Cl鍵時釋放的能量為,且斷裂化學鍵吸收能量,B錯誤;氣態(tài)氯原子是歷程Ⅱ的催化劑,催化劑改變反應的歷程,但不改變平衡的移動方向,所以歷程Ⅰ和Ⅱ歷程中臭氧的轉化率相等,C錯誤;由圖可知,歷程Ⅱ中第二步反應的活化能小于第一步反應的活化能,反應的活化能越小,反應速率越快,則在該歷程中速率最慢步驟的熱化學方程式為,D錯誤。
14.B
實驗Ⅰ中,0~20min,的物質的量變化為,,A正確;實驗Ⅲ達到平衡時的物質的量為0.8ml,則實驗Ⅱ相對于實驗Ⅲ壓強減小,平衡正向移動,因此實驗Ⅱ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則,B錯誤;實驗Ⅲ達到平衡時濃度為0.40,此時、,因此平衡常數(shù)K=25,C正確;增大催化劑的表面積,能加快反應速率,但不影響化學平衡,即的平衡轉化率不變,D正確。
15.(每空2分)
(1)AB
(2)
(3)①②<③-160
(4)①②
16.
(1)玻璃攪拌器攪拌,使強酸和強堿充分反應
(2)可減少熱量散失
(3)①3.4②
(4)偏大不蓋杯蓋會有一部分熱量散失,但中和熱變是負值,反應熱(△H)將偏大
(5)不相等
17.(每空2分)
Ⅰ.(1)A
(2)0.028通入
(3)3~4min、5~6min17.36%
Ⅱ.1802∶3
18.
(1)
(2)AC
(3)①<②75%85.33
③合成氨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左移動,產(chǎn)率下降升高溫度,催化劑活性降低
編號
時間/min
/ml
表面積/
0
10
20
30
40
Ⅰ
a
4.80
4.00
3.40
2.92
2.48
Ⅱ
2a
2.40
1.60
1.12
0.92
0.80
Ⅲ
2a
4.80
2.80
1.40
0.80
0.80
物質
(g)
(g)
NO(g)
鍵能/()
945
498
630
實驗次數(shù)
起始溫度/℃
終止溫度/℃
溫度差平均值/℃
鹽酸
NaOH溶液
1
20.2
20.3
23.7
2
20.3
20.5
23.8
3
21.5
21.6
24.9
4
21.2
21.4
26.3
實驗編號
T/℃
p/MPa
①
180
2∶3
0.1
②
n
2∶3
5
③
350
m
5
這是一份山西省運城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聯(lián)合測評化學試題,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題范圍,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山西省卓越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化學試題,共6頁。
這是一份山西省運城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摸底調研化學試題,共2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解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