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須填涂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答在本試卷上一律無效。
一、單選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動物的運動方式總是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水母靠傘部在海洋漂浮運動B.蛇依靠肌肉收縮在陸地爬行
C.袋鼠靠后肢彈跳在草原跳躍D.蝙蝠靠扇動翅膀在空中飛行
2.下列與運動系統(tǒng)有關的模式圖,錯誤的是( )
A.B.C.D.
3.下列與骨的長粗和骨折后的修復有關的是( )
A.成骨細胞B.紅骨髓C.黃骨髓D.軟骨層細胞
4.能終生保持造血功能的紅骨髓位于( )
A.骨膜B.骨密質C.骨松質D.骨髓腔
5.青少年學生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其原因是( )
A.骨中無機物超過2/3,骨硬脆B.骨中有機物超過1/3,骨彈性大
C.骨中無機物不到2/3,骨硬脆D.骨中有機物不到1/3,骨彈性大
6.在自己戴口罩的過程中,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狀態(tài)分別為( )
A.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B.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舒張
C.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收縮D.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
7.2024年巴黎奧運會中國隊取得多項冠軍。從運動系統(tǒng)來看,運動員完成比賽動作的動力來自( )
A.骨骼肌B.骨C.骨骼D.關節(jié)
8.籃球是世界上非常受人喜愛的一項運動。下列有關籃球運動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投籃動作僅需運動系統(tǒng)就能完成
B.投籃時球筐在眼球的視網膜上成像
C.中學生能準確將籃球投入籃筐里是學習行為,需要反復訓練
D.投籃運動時佩戴護肘、護膝等護具可避免關節(jié)受傷,這些護具的作用相當于關節(jié)囊
9.下列成語中,體現(xiàn)了動物行為的是( )
A.螳螂捕蟬B.虎背熊腰C.尖嘴猴腮D.賊眉鼠眼
10.下列關于動物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共同特征表述正確的是( )
A.都生來就有B.都與遺傳物質有關
C.都需要生活經驗D.都由環(huán)境因素決定
11.下列動物行為中,屬于攻擊行為的是( )
A.蛇攻擊青蛙B.蜜蜂攻擊狗熊C.長頸鹿反擊獅子D.兩只狗搶食物
12.枯葉蝶的形態(tài)與顏色都和樹上的枯葉相似,這種行為屬于( )
A.領域行為B.取食行為C.防御行為D.繁殖行為
13.下列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中,屬于實驗法的是( )
A.用線綁住魚鰭,研究鰭對游泳的作用
B.通過閉路電視觀察大熊貓生仔過程
C.用放大鏡觀察蚯蚓的剛毛,研究其運動特點
D.用攝像機拍攝獵豹運動,研究其追擊獵物方法
14.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 )
A.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B.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C.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D.生物圈
15.在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牛和羊的關系是( )
A.捕食B.競爭C.寄生D.共生
16.食物鏈的起點是( )
A.陽光B.生產者C.消費者D.分解者
17.“草盡狐兔愁”的諺語中蘊含著食物鏈,其中書寫正確的是( )
A.陽光→草→兔→狐B.草→兔→狐→細菌
C.草→兔→狐D.草←兔←狐
18.在“水稻→害蟲→青蛙”這條食物鏈中,如果大量捕殺青蛙,短時間內會導致( )
A.害蟲和水稻都減少B.害蟲增多,水稻減產
C.害蟲和水稻都增多D.害蟲減少,水稻增產
19.被重金屬污染的池塘中,體內重金屬積累最多的生物是( )
A.黑魚B.蝦C.劍水蚤D.浮萍
20.下列屬于我國珍稀哺乳動物的是( )
A.白唇鹿B.褐馬雞C.大鯢D.中華鱘
21.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有效措施是( )
A.依靠法律手段B.依靠宣傳教育C.建立自然保護區(qū)D.易地保護
22.下列不屬于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是( )
A.動物是食物鏈的組成成分B.動物能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C.動物通過食物鏈維持了生態(tài)平衡D.動物以植物為食,對植物造成很大的危害
23.下列不屬于保護生物多樣性措施的是( )
A.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B.建立瀕危動物繁育中心實施易地保護
C.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實施就地保護D.禁止開發(fā)和利用一切野生動植物資源
24.圖甲是某同學利用木板、松緊帶、螺絲等材料制作的一個肌肉牽拉骨運動的模型,圖乙是人體屈肘動作示意圖。圖甲中的木板、松緊帶、螺絲分別相當于圖乙中的( )
A.木板—②、松緊帶—①、螺絲—③B.木板—②、松緊帶—③、螺絲—①
C.木板—①、松緊帶—②、螺絲—③D.木板—①、松緊帶—③、螺絲—②
25.圖表示一條食物鏈中四種生物的相對數(shù)量關系。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這條食物鏈可表示為:丙→丁→乙→甲
B.圖中的四種生物和分解者組成了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C.一段時間內,如果乙的數(shù)量增加,會導致甲和丙的數(shù)量增加
D.若圖中生物的數(shù)量能長時間保持相對穩(wěn)定,說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
二、非選擇題,共8小題,除特殊標注外,每空1分,共50分。“[ ]”填序號,“______”填文字。
26.(4分)2024年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舉行。今年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生物多樣性,你我共參與”。判斷下列敘述是否正確。(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 )(1)將有益的動物保護起來,滅絕有害動物
( )(2)動物園對青頭潛鴨進行人工繁育,屬于就地保護。
( )(3)為豐富本地區(qū)生物多樣性,隨意引入外來物種
( )(4)加強對生物資源的保護和科學管理是一項重要任務。
27.(8分)2024年巴黎奧運會,中國游泳選手潘展樂在男子100米自由泳決賽中,以46秒40的成績奪冠,打破了世界紀錄,不僅讓世界為之震驚,更在中國體育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下圖表示游泳運動員比賽起跳時神經沖動的傳遞方向和關節(jié)結構示意圖。請回答:
圖1圖2
(1)游泳運動時需要__________、關節(jié)和骨骼肌三者的協(xié)調配合。
(2)當發(fā)令槍響時,潘展樂的身體便化作一道穿梭于水中的閃電,據圖1分析,完成該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__________,耳蝸是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
(3)據圖2分析,游泳運動前需做好熱身,能夠加速[ ]________分泌滑液到關節(jié)腔中,提升關節(jié)的靈活性;若沒有做好熱身,運動時可能使_________從_________中滑脫出來,造成脫臼。
(4)游泳比賽時快速的劃水動作主要依靠_________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同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使反應更加快速,這說明該過程還受__________調節(jié)的影響。
28.(7分)中國選手楊家玉在巴黎奧運會女子20公里競走比賽中展現(xiàn)出了卓越的競技水平和堅韌的毅力,最終成功奪冠。
(1)競走是兩腿交替邁步前進的田徑運動,運動員在比賽時需與地面保持不間斷接觸,任何時間都不得雙腳同時離地。完成一個競走動作,至少需要______組骨骼肌相互協(xié)調配合。
(2)股四頭肌包括肌腱和________兩部分。競走運動前進行伸膝(如下圖)熱身,此時股四頭肌________(填“收縮”或“舒張”)并牽引________繞著________活動。
(3)競走時所消耗的大量能量來自于肌細胞內________的氧化分解,由此可見,運動還依賴于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和________系統(tǒng)等多個系統(tǒng)的配合。
29.(5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龐大的蜜蜂群體中,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蜂王是專職的“產卵機器”;雄蜂唯一的任務是與蜂王交配;工蜂承擔建造蜂巢、采集花蜜、飼喂幼蟲及蜂王等工作,它們之間可通過復雜的“舞蹈”語言,相互傳達蜜源的方向和距離。
(1)蜜蜂群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說明蜜蜂群體具有________行為。
(2)蜂王是專職的“產卵機器”,這種行為是由體內的________決定的。
(3)工蜂之間通過復雜的“舞蹈”語言進行________,相互傳達蜜源的方向和距離。
(4)工蜂白天采蜜,夜間回巢休息。從行為的獲得方式分析,這是動物的________行為。
(5)蜜蜂群體內有蜂王、雄蜂、工蜂之分,其本質原因是生物多樣性中的________多樣性。
30.(6分)祁連山是我國西部重要生態(tài)安全屏障,是黃河流域重要水源地。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生活有祁連裸鯉、蓑羽鶴、雪豹、白唇鹿、馬鹿等動物。請據此分析回答問題。
(1)祁連裸鯉生活在河流中,其呼吸器官是________;身體呈________,可減少游泳阻力。
(2)蓑羽鶴的前肢變?yōu)開________,體表覆蓋________。
(3)雪豹、白唇鹿等哺乳動物的繁殖特征是________。
(4)作為一名中學生,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你可以為美麗家鄉(xiāng)做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條即可)
31.(5分)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個節(jié)氣,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此時,氣溫繼續(xù)升高,降水量持續(xù)增多,荔枝、西紅柿等時令水果蔬菜輪番登場,雜草、病蟲也在滋長蔓延。農業(yè)生產上應及時去除雜草,合理防治病蟲害。夏至有三候,一候鹿角解,成年雄鹿的鹿角會周期性地在春季新生,夏至脫落;二候蟬始鳴,蟬身體和附肢都分節(jié),每年夏至,最后一次褪去外殼,發(fā)育成熟進入繁殖期,雄蟬發(fā)出吸引雌蟬的嘹亮聲音;三候半夏生,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常在每年夏至過半時開始出現(xiàn)。
(1)材料中,西紅柿植株和雜草之間存在________關系。
(2)夏至二候時,蟬“最后一次褪去外殼”,此處褪去的“外殼”實際是__________。
(3)從行為的功能角度分析,材料劃線部分中,鹿角解屬于________行為,蟬鳴屬于________行為。
(4)夏至有三候,其中描述的動植物變化規(guī)律,體現(xiàn)了____________(填“非生物因素”或“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32.(8分)右圖表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部分生物關系。請回答。
(1)圖中所示食物網有______條食物鏈,其中最長的食物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命活動的能量最終來源是____________。
(3)圖中生物屬于生產者的是____________,蜘蛛屬于________者。
(4)蜘蛛和雜食性鳥的關系是____________,若雜食性鳥數(shù)量減少,短時間內蜘蛛的數(shù)量將________。
(5)人為因素的過度干擾使生態(tài)平衡難以恢復,這是因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33.(7分)為探究不同濃度萘乙酸(NAA)對多肉植物葉扦插生根的影響,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以景天科多肉植物朧月為材料開展了相關實驗。具體操作如下:
①選取長勢相同、大小一致的朧月葉若干片,10片為1組,共設置8組。
②每組葉片分別置于不同濃度NAA溶液中蘸5秒,然后插入質地相同的土壤中栽培。
③實驗15天后,對每組生根數(shù)和根長進行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結果如下表。
(1)該實驗的變量是____________,實驗中設置NAA濃度為0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興趣小組為控制單一變量,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答一點即可)。實驗中每1組選10片葉而不是選1片葉,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平均根數(shù)的數(shù)據,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為了進一步探究促進根長度生長的最適宜濃度,興趣小組應選擇NAA濃度在______ml/L的范圍來進行實驗。
測量項
NAA濃度(ml/L)
0
10-13
10-11
10-9
10-7
10-5
10-3
10-1
平均根數(shù)/條
4.6
5.4
9.5
10.9
8.8
1.5
3.8
3.1
平均根長/cm
0.76
0.86
1.91
2.44
2.54
1.20
0.50
0.45
這是一份河南省方城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無答案),共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面屬于兩棲動物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山東省齊河縣表白寺鎮(zhèn)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無答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華倫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6月月考生物試題(無答案),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