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
命題人:高二化學組審題人:高二化學組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和考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
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
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
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
第Ⅰ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汽車尾氣(含烴類、CO、NO與等)是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治理辦法之一是在汽車排氣管上安裝催化轉(zhuǎn)化器,它能使NO與CO反應生成無毒氣體,其反應原理為,在、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B.該反應常溫下不能自發(fā)進行
C.催化劑能參與化學反應
D.汽車尾氣中的CO氣體會與人體內(nèi)的血紅蛋白結(jié)合而使人中毒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任何酸與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的過程中,能量變化均相同
B.同溫同壓下,在光照和點燃條件下的不同
C.已知:①C(s,石墨) ,
②C(s,金剛石) ,
則C(s,石墨)=C(s,金剛石) ,石墨比金剛石穩(wěn)定
D.已知:① ,
② ,則
3.下列事實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①在含有的紅色溶液中加鐵粉,振蕩靜置,溶液顏色變淺或褪去
②工業(yè)上將鉀蒸氣從反應混合體系中分離出來,以制備金屬鉀
③將混合氣體中的氨液化有利于合成氨反應
④恒溫恒壓的容器中有,若通入Ar,氣體的顏色先變淺后逐漸加深
⑤加入催化劑有利于合成氨的反應
⑥由、和組成的平衡體系加壓后顏色變深
A.①②⑥B.①③⑥C.⑤⑥D(zhuǎn).②③
4.下圖為工業(yè)合成氨的流程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步驟①的目的是防止混入雜質(zhì)使催化劑中毒
B.步驟②中“加壓”既可以提高原料的轉(zhuǎn)化率,又可以加快反應速率
C.步驟③選擇500℃的重要原因是催化劑活性最高
D.步驟③、④、⑤均有利于提高原料的平衡轉(zhuǎn)化率
5.在一定溫度下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平衡時測得A的濃度為。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的容積擴大到原來的兩倍,再達平衡時,測得A的濃度為。下列有關判斷錯誤的是( )。
A.B.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C.B的轉(zhuǎn)化率降低D.C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
6.分子在FC(氟化石墨烯)表面可能沿下列反應歷程進行分解,即該反應歷程為酸根路徑:,其分解的各基元反應能量曲線如下圖所示(TS表示過渡態(tài)),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歷程分四步進行
B.該反應歷程的第一步反應為吸熱反應
C.該反應歷程的決速步驟為GS1→GS2
D.隨著分子的不斷分解,氧原子在FC表面的覆蓋度升高,對后續(xù)的分解反應會產(chǎn)生影響
7.T℃時在密閉容器中使與發(fā)生反應生成。反應過程中X、Y、Z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如圖1所示;若保持其他條件不變,溫度分別為和時,Y的體積分數(shù)與時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則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
圖1 圖2 圖3
A.反應進行的前內(nèi),用X表示的反應速率
B.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減小
C.保持溫度和容器體積不變,時再向容器中充入和及,達到平衡時,X的轉(zhuǎn)化率增大
D.若改變反應條件,使反應進程如圖3所示,則改變的條件是增大壓強
8.可逆反應:,下圖中的曲線是不同溫度下的平衡轉(zhuǎn)化率曲線,圖中有a、b、c、d四點,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B.b點時有
C.溫度下,的值a點<d點 D.c點
9.在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發(fā)生如下反應:
反應②和③的反應速率分別滿足和,其中、分別為反應②和③的速率常數(shù),反應③的活化能大于反應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升高溫度,平衡時增大
B.若增大容器容積,平衡時Z的產(chǎn)率增大
C.若,平衡時
D.達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增大
10.反應Ⅰ、Ⅱ、Ⅲ均會在工業(yè)生產(chǎn)硝酸過程中發(fā)生,其中反應Ⅰ、Ⅱ發(fā)生在氧化爐中,反應Ⅲ發(fā)生在氧化塔中,不同溫度下各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氧化爐出氣在進入氧化塔前應進一步提高溫度
B.通過改變氧化爐的溫度或壓強都可促進反應Ⅰ而抑制反應Ⅱ
C.溫度為時,反應Ⅰ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
D.使用選擇性催化反應Ⅰ的催化劑可增大氧化爐中NO的含量
11.工業(yè)上,采用碳氯化法制備。已知:
①
②
③
在氯化過程中CO和可以相互轉(zhuǎn)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增大量,能提高反應①的反應速率
B.反應①的
C.反應①只有在高溫下才能自發(fā)進行
D.由圖可知,轉(zhuǎn)化為CO的
12.用CO合成甲醇的化學方程式為 ,按照相同的物質(zhì)的量投料,測得CO在不同溫度下的平衡轉(zhuǎn)化率與壓強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溫度:
B.正反應速率:
C.平衡常數(shù):、
D.平均摩爾質(zhì)量:、
13.某溫度下,在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發(fā)生下列反應:、,測得各氣體濃度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
下列反應進程示意圖符合題意的是( )。
A.B.C.D.
14.某密閉容器中充入等物質(zhì)的量的A和B,一定溫度下發(fā)生反應,達到平衡后,改變某一外界條件后反應物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甲所示,正逆反應速率隨時間的變化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時降低溫度
B.間該反應使用了催化劑
C.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等于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D.后再充入等物質(zhì)的量的A和B,再次達平衡時A的轉(zhuǎn)化率不變
15.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的過程中的主要反應(忽略其他副反應)為:
①
②
225℃、下,將一定比例、混合氣勻速通過裝有催化劑的絕熱反應管。裝置及、、……位點處(相鄰位點距離相同)的氣體溫度、CO和的體積分數(shù)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處與處反應①的平衡常數(shù)K不相等
B.反應②的焓變
C.處的的體積分數(shù)大于處
D.混合氣從起始到通過處,①中CO的生成速率小于②中的生成速率
第Ⅱ卷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
16.化學反應伴隨有能量的變化,測得反應能量變化有多條途徑。
Ⅰ.(1)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某學生分別取的鹽酸與的氫氧化鈉溶液進行中和反應,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
①已知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密度都是,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熱容J/(g?℃),依據(jù)該學生的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__________J;該實驗數(shù)據(jù)測出生成時的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②上述實驗得出生成時的大于,產(chǎn)生偏差的原因不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實驗裝置保溫、隔熱效果差
b.量取鹽酸的體積時仰視讀數(shù)
c.分多次把溶液倒入盛有鹽酸的小燒杯中
d.用溫度計測定溶液起始溫度后直接測定鹽酸的溫度
Ⅱ.氯及其化合物在生產(chǎn)、生活中應用廣泛。
(1)已知:①
②
則反應的__________。
(2)幾種含氯離子物質(zhì)的相對能量如下表所示:
①在上述五種離子中,最不穩(wěn)定的離子是__________(填離子符號)。
②寫出由反應生成和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為原料,用氧化制取,可提高效益,減少污染,反應如下:
。
上述反應在同一反應器中,通過控制合適條件,分兩步循環(huán)進行,可使轉(zhuǎn)化率接近100%。其基本原理如圖所示:
已知過程Ⅰ的反應為 。
過程Ⅱ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研究了汽車尾氣中的NO與CO的反應和某工業(yè)廢氣中的與的反應?;卮鹣铝袉栴}:
(1)一定溫度下,向某容積為的密閉容器中通入、,控制一定的條件使其發(fā)生反應: 。測得NO的平衡轉(zhuǎn)化率與溫度、投料比X的關系如圖所示。
則__________(填“>”或“<”);若、,反應開始至達到平衡(對應A點)所用的時間是,則內(nèi)的平均反應速率__________,A點的平衡常數(shù)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2)在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
使用某種催化劑,改變的值進行多組實驗(各組實驗的溫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測定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部分實驗結(jié)果如圖所示。
①如果要將圖中C點的平衡狀態(tài)改變?yōu)锽點的平衡狀態(tài),應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圖中C、D兩點對應的實驗溫度分別為和,試判斷__________(填“>”“=”或“<”)。
18.用、KI和洗潔精可完成“大象牙膏”實驗(短時間內(nèi)產(chǎn)生大量泡沫),某同學依據(jù)文獻資料對該實驗進行探究。
(1)資料1:KI在該反應中的作用:;。
(2)資料2:分解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其中①有KI加入,②無KI加入。下列判斷正確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加入KI后改變了反應的路徑 b.加入KI后改變了總反應的能量變化
c.是放熱反應
(3)實驗中發(fā)現(xiàn),與KI溶液混合后,產(chǎn)生大量氣泡,溶液顏色變黃。再加入,振蕩、靜置,氣泡明顯減少。
資料3:也可催化的分解反應。
①加并振蕩、靜置后可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有生成。
②氣泡明顯減少的原因可能是:
?。疂舛冉档?; i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對照實驗說明ⅰ不是主要原因:向溶液中加入KI溶液,待溶液變黃后,分成兩等份于A、B兩試管中。A試管中加入,B試管中不加,分別振蕩、靜置。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
(4)資料4: 。
為了探究體系中含碘微粒的存在形式,進行實驗:
向一定濃度的溶液中加入溶液,達平衡后,相關微粒濃度如下:
①利用平衡常數(shù)求算________————。
②該平衡體系中除了含有、、外,一定還含有其他含碘微粒,理由是__________。(用關系式表達)
19.工業(yè)合成氨反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已知
在某容積為的恒容容器中發(fā)生合成氨反應,體系中各物質(zhì)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
前內(nèi)該反應放出的熱量為__________,時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可逆反應,若起始投料、,達到平衡后,增大壓強,的體積分數(shù)_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T℃,以和為原料可合成化肥尿素:;在體積可變密閉容器中,通入和,時反應剛好達到平衡。此時容器體積為,,。保持T℃和平衡時容器的壓強不變,向此容器中再充入,則此時平衡__________(填“正向移動”“逆向移動”或“不移動”)。
高二(上)化學階段驗收考試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
16.(除特殊標記外每空2分,共16分)
Ⅰ.①1337.6②b
Ⅱ.(1)
(2)①
② (3分)
(3) (3分)
17.(每空3分,共15分)
(1)>
(2)①降低溫度 ②=
18.(每空2分,共12分)
(2)a
(3)①分層且下層溶液呈紫紅色
②在水溶液中的濃度降低
A試管中產(chǎn)生氣泡明顯變少;B試管中產(chǎn)生氣泡速率沒有明顯減小
(4)① ②
19.(每空3分,共12分)
(1)移走氨氣(或分離出氨氣)
(2)不變
(3)逆向移動
溫度(K)
化學平衡常數(shù)
反應Ⅰ
反應Ⅱ
反應Ⅲ
500
700
1.0
實驗序號
起始溫度℃
終止溫度℃
鹽酸
氫氧化鈉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2
23.3
2
20.2
20.4
23.5
3
20.6
20.6
23.8
離子
相對能量/
0
60
101
63
38
微粒
濃度/
a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項
B
C
C
D
A
C
C
B
D
D
B
C
D
D
D
這是一份吉林省長春市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摸底考試化學試題,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吉林省長春市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驗收考試化學試卷(含答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4ml 和0,24g,2mLB.2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屆吉林省長春市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文件包含化學科第六次模擬試題docx、化學科第六次模擬試題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7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