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xiàn)金

    海南省??谑?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摸底考試語文試題(無答案)

    • 34.1 KB
    • 2024-10-10 22:41
    • 163
    • 0
    • 首發(fā)最新試卷真題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海南省??谑?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摸底考試語文試題(無答案)第1頁
    1/7
    海南省海口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摸底考試語文試題(無答案)第2頁
    2/7
    海南省??谑?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摸底考試語文試題(無答案)第3頁
    3/7
    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閱讀

    海南省??谑?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摸底考試語文試題(無答案)

    展開

    這是一份海南省??谑?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摸底考試語文試題(無答案),共7頁。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①王艷:您在40余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出版了30部長篇小說、兩部中篇小說集、兩部散文集等,可以說是非常高產的作家?;仡^來看,您是如何走上寫作之路的?
    楊志軍:因為耳濡目染,我從小就喜歡讀書。另外,我覺得是天性,我天生喜歡讀書和寫作。當然,之所以喜歡寫作,主要還有對青海這片土地的熱愛,是草原給了我生命的意義和寫作的可能。我喜歡自由而浪漫的草原生活,走遍了青海所有的牧區(qū),見證了草原的變遷,像一個牧人一樣感同身受。漸漸地,就把那些觸動心靈的感受化成筆下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和人物。
    ②王艷:新聞是信息,文學是藝術,從本質上講,新聞與文學在功能、選材以及寫作過程等方面都不一樣。您覺得從寫新聞到寫小說,最大的考驗是什么?
    楊志軍:新聞采寫需要不斷尋找新的線索。實際上,很多時候我是先采寫新聞,然后再根據(jù)新聞線索去寫小說,但最嚴峻的考驗是小說不能寫得像新聞一樣。比如,1983年冬天的一天,36個農民在青海湖鑿冰窟打漁,因為風勢過大,冰面被風吹炸裂了,36個農民被困在浮冰上,漂在湖中。我自告奮勇去青海湖邊采訪報道,看見營救人員雖全力營救,但都無濟于事。后來,天氣變冷,氣溫降至零下40多攝氏度,浮冰重新凍到一起,36個農民花了三四個小時才從湖心走到岸上。我當時寫了新聞稿,但覺得還有很多值得寫的內容,新聞文體難以表達我目睹整個事件的認知和感觸。于是,我的第一部中篇小說《大湖斷裂》就這樣誕生了。新聞寫作和文學寫作有關聯(lián),但最大的忌諱是小說里有新聞語言。很多作家都是記者出身,但很多記者想寫小說卻寫不了。這是因為他們習慣了新聞筆調,很難轉換成小說形式。小說創(chuàng)作需要扎實的閱讀基礎、深厚的文學修養(yǎng)以及豐富生動的表達,甚至還有天賦。
    ③王艷:從《環(huán)湖崩潰》《海昨天退去》到《藏獒》《伏藏》《巴顏喀拉山的孩子》,再到《雪山大地》,您的寫作一直深扎在青藏高原。您創(chuàng)作《雪山大地》的初衷是什么?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哪里?
    楊志軍: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歷史是國家歷史的一部分,一個人的情感是民族情感的一部分,一個人的思想是時代思想的一部分。所以,像我這樣一個出生在青海、扎根在青海、不停地描寫青海的人,對這片土地傾注了所有的感情?!堆┥酱蟮亍菲鋵嵲谖业哪X海里醞釀了很多年,一直在發(fā)酵。這個故事不僅僅是我的故事,更是父親和母親的故事,是所有在青藏高原灑下血汗、奉獻青春乃至全部人生的父輩們的故事。我見證了父輩們將自己的青春與熱血奉獻給青藏高原的故事以及草原牧人的生活變遷,想要把一個民族從部落制進入社會主義社會這一漫長的歷史過程記錄下來,將我的感恩之情回饋給這片土地。
    ④王艷:《雪山大地》的語言很具地方特色,夾雜著藏族諺語。民間文學和民俗文化是您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極具地方性的語言風格是如何形成的?
    楊志軍:藏族的諺語真的很有哲理。我在草原說的既不是藏語也不是普通話,而是藏族人已經習慣聽聞也習慣表達的“青海話”。我在寫作的時候,會與作品中的人物“對話”,自然而然就會進入當?shù)厝说恼Z境。比如一個牧人說:“大夫啦,我耳朵里咣當咣當拖拉機開過來了?!币馑季褪嵌Q,如果你把它簡化為“耳鳴”,草原牧人說話的那種味道和感覺就沒了。我想盡可能多地保留一些地方性和草原味,盡可能豐富地體現(xiàn)草原牧人的語言里所包含的生活、心理、人際關系以及生存狀態(tài)的信息。一種極具地方性的語言,必須汲取民間智慧才會生動而獨特。
    ⑤王艷:您自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而《雪山大地》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題材作品。您如何思考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關系?
    楊志軍:我的希望是:草原牧人在接受豐富的物質文明后,還能擁有雪山大地的那種干凈、純粹。在我的理想中,他們既是文明的,又是精神飽滿的。我的作品既描寫現(xiàn)實性,也表達可能性。很多時候,作品對可能性的把握決定著故事的走向、人物的命運和思想的傳播。理想主義一定要建立在堅實的現(xiàn)實基礎之上,如實描摹的同時又要情緒飽滿地寫出希望。這是這片土地對我的要求,也是這個民族對我的要求。
    ⑥王艷: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寫作目的和標準,對您來說,寫作是為了什么?《雪山大地》是您心目中完美的作品嗎?
    楊志軍:寫作對我來說是一種生活常態(tài),我想把自己所熟悉、所認知的歷史和現(xiàn)實寫出來?!堆┥酱蟮亍匪闶菍懙帽容^自信的一部作品,但也稱不上完美。其實,寫作本身就是一件遺憾的事情。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有遺憾,包括《雪山大地》在內。在完成之初覺得很好,經過時間的沉淀,當我再次閱讀的時候,會覺得有很多沒寫到的地方,想把它修改得更好。但是,有些遺憾是沒法修改的,人們常說“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一旦修改了某一處,整個情節(jié)都會隨之變動?!堆┥酱蟮亍纷匀灰彩墙洑v了這樣一個修改過程。文學史只提供有特色的作品,不提供十全十美的作品。我寫作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文學在本質上必須反映生活,但反映的生活再真實也是作家認知到的生活,是用大腦過濾過的生活、是被選擇過的生活,這種認知、過濾和選擇的過程,就是內心世界和現(xiàn)實生活、歷史光陰一次次溝通的過程,最終反映的是作家內心深處的律動。我希望自己的內心世界更豐富、更博大,具有雪山大地的姿態(tài)、青藏高原的遼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除了不斷體驗和認知生活,還要不斷地否定和批判自己,在此基礎上不斷強大自己、豐富自己。
    (摘編自《將感恩之情回饋給腳下這片土地》——訪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楊志軍)
    1.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對“新聞寫作和文學寫作有關聯(lián)”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新聞寫作與文學寫作不同,即便有很多值得寫的內容也難以表達作者的認知和感觸。
    B.本質上,新聞是信息,起到傳播信息,滿足人們對信息的需求。而文學是藝術,表達作家內心深處的律動。
    C.新聞重采訪,對新聞來說,需要不斷尋找新的線索;對文學來說,作品主要靠加工,不能寫得像新聞一樣。
    D.新聞記者想寫小說卻寫不了,在于他們習慣的新聞筆調很難轉換成小說形式。扎實的閱讀基礎、深厚的文學修養(yǎng)、豐富生動的表達甚至天賦都是小說創(chuàng)作所需要的。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之所以走上寫作的道路,楊志軍認為不僅源于個人對文學的熱愛,而且草原給了他生命的意義和寫作的可能。
    B.通過記者與楊志軍的對話,讓讀者了解嘉賓從事新聞寫作的經歷以及這段經歷對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
    C.《雪山大地》的語言很具地方特色,是因為豐富地表達了草原牧人的語言里所包含的生活、心理、人際關系以及生存狀態(tài)的信息。
    D.楊志軍在創(chuàng)作中,談到理想來源于現(xiàn)實,是對現(xiàn)實的反映,但它不等于現(xiàn)實,而是能情緒飽滿地寫出希望,是現(xiàn)實的升華。
    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訪談緊扣楊志軍的代表性作品《雪山大地》展開,問題清楚,各自獨立,體現(xiàn)了主持人良好的素養(yǎng)。
    B.通過這篇訪談,我們不僅可以知曉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的心路歷程,也對整部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
    C.訪談結合父輩與幾代草原建設者艱辛探索的社會大背景,對《雪山大地》這部作品的時代意義進行了重點探求。
    D.訪談從創(chuàng)作前的準備談起,涉及作品的選材、語言、手法等方面,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層深入。
    4.結合訪談,你能了解《雪山大地》這本書有哪些特點?請根據(jù)材料相關內容概括說明。(4分)
    5.在楊志軍看來,作家應該怎樣處理文學創(chuàng)作和現(xiàn)實的關系?請簡要概述。(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想起外婆吐舌頭的樣子 李娟
    想起外婆有個習慣性的小動作,就是吐舌頭。通常這一動作會出現(xiàn)在她老人家做了錯事之后。而她做了錯事通常會先掖著瞞著。比如打碎了糖罐子,就悄悄把碎片掃一掃,剩下的糖撮一撮,換個一模一樣的罐子裝了原樣擺著。直到你問她:糖為什么突然少了半罐子?她才吐吐舌頭,笑瞇瞇地坦白。
    金魚死后,魚缸一直空在那里,空了很久。有一天卻發(fā)現(xiàn)魚缸有些不對勁兒,似乎縮小了許多。端起來左看右看,沒錯,是瘦了兩三寸。逮住外婆一問,果然,是她老人家打碎后又悄悄去市場買回一個。大約是原樣大小的有些貴了,便買了小一號。還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呢。當然,被揭穿后,也只是吐了一下舌頭而已。
    吐舌頭的外婆,飛快地把舌頭吐一下,“對不起”和“氣死你”兩種意味水乳交融。而且又吐得那么快,一轉眼就神情如故,該干什么干什么去了。休想讓她為做錯的事情多愧疚一絲一毫。
    然后又想到外婆的竹林。
    外婆的老家不是我的老家,我從沒有在那里生活過。但想到外婆正是在那里的一間老瓦房里生活了近半個世紀,就覺得那里實在是一個無比溫柔之處。老屋前前后后種著重重竹林,我從坡上走下來,一走進竹林,就聽到外婆的聲音。她正在塌了半邊的老屋門口和一群鄉(xiāng)下女子說笑。她手持長長的竹竿(后來,她用這竹竿為我從橘子樹上捅下來許多鮮艷的橘子),站在那里大聲揶揄其中一個女鄰居,好像是在模仿她夫妻倆之間的什么事。所有人笑得前仰后合。那女人又急又氣,掄起巨大的竹掃帚揮打外婆的屁股。我站在半坡的竹林里看了好一會兒。當外婆和我們一起生活時,我們是否也給過她同樣的快樂?那時她八十五歲了,已經離開我們兩年,獨自回到鄉(xiāng)下的舊居,在廢墟里僅剩的半間老屋里生活。
    我一邊大聲喊外婆,一邊從坡上走下來。所有人都回頭仰望我來的方向。外婆答應著,意猶未盡地繼續(xù)數(shù)落著那個女人,繼續(xù)大笑,一邊向我迎上來。我從上往下看到舊屋天井里的青石臺階,看到一根竹管從后山伸向屋檐下的石槽,細細的清泉注滿了石槽。世界似乎一開始就如此古老。
    從來沒想過,離開熟悉的地方會是這么可怕的事情!之前兩天,我緊趕慢趕,還是晚了一步。差了十個鐘頭。接到噩耗后,我仍然坐在夜班車上繼續(xù)往家趕,往已經離去了的外婆身邊趕。我知道她還在等我。我不能勘破生死,但也能漸漸明白死亡并不可怕。死亡不是斷然的中止,而是對另外一場旅行的試探吧?外婆生前有那么多強烈的意愿。她掙扎著要活,什么也不愿放棄。她還有那么多的掛念。然而一旦落氣,面容那么安和、輕松。像剛吐完舌頭,剛滿不在乎地承認了一個錯誤。
    外婆走了以后那遼闊空曠的安靜感,是她最后為我所做的事情。以前念小學的時候,很多個清晨我起床一看,早飯又是紅苕稀飯和酸菜,就賭氣不吃,餓著肚子去上學。因為我知道,不一會兒,外婆一定會追到學校來給我捎一只滾燙的紅糖鍋盔……那時我都上六年級了,六年級班設在六樓。八十歲的外婆,懷里揣著燙燙的鍋盔,從一樓開始慢慢地爬樓梯。在早自習的瑯瑯書聲中,一階一階向上。爬啊爬啊,最后終于出現(xiàn)在六樓我的教室門前……那是我所能體會到的最初的、最寬廣的安靜感……在外婆給我?guī)淼囊粓鲇忠粓霭察o之中,生命中的惡意一點點消散,漸漸開始澄明懂事起來。今天的我,似乎達到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勇敢狀態(tài),又似乎以后還會更加勇敢。
    又想起那一次,我拎了一只公雞去鄉(xiāng)下看外婆。獨自走過漫長孤獨的山路,幾經周折才找到陌生的老屋。外婆迎上來對我說:“我很想你,我天天都在想你?!?br>外婆,你不要再想我了,你忘記我吧!忘記這一生里發(fā)生過的一切,忘記竹林,忘記小學的六樓。吐一吐舌頭,繼續(xù)你綿綿無期的命運。外婆,“痛苦”這東西,天生應該用來藏在心底,悲傷天生是要被努力節(jié)制的,受到的傷害和欺騙總得去原諒。滿不在乎的人不是無情的人……若是自己也能活到九十六歲,仍然清清靜靜、了無牽掛,其實,也是認認真真對生命負了一場責。最安靜與最孤獨的成長,也是能使人踏實,自信,強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頭而已……
    (選自《我的阿勒泰》,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外婆有個習慣性的小動作,就是吐舌頭。通常這一動作會出現(xiàn)在她老人家做了錯事之后。說明外婆有不解釋的安靜感,也是對結果的坦然和放下。
    B.外婆離世時的安詳輕松和生前對“我”熱烈的愛就像安靜的力量,使今天的“我”能夠抵御生命的惡意,更堅定地面對人生的困境。
    C.外婆答應著,意猶未盡地繼續(xù)數(shù)落著那個女人,繼續(xù)大笑。表明外婆對女鄰居的揶揄帶有嘲諷的意味,可見兩人平日的關系存在隔閡。
    D.李娟對外婆看似無情實則深情地說,忘記我和過去發(fā)生的一切,是覺得外婆的離去不是斷然的中止,而是對另外一場旅行的試探,希望外婆能了無牽掛地開始新的旅程。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描寫人物,要注意選取典型事例,寫出人物特征。選取外婆打碎糖罐子和魚缸兩件事情,被揭穿后的這一“吐舌頭”習慣性動作,表現(xiàn)外婆犯錯誤時不好意思的下意識反應。
    B.和典型事例同樣重要的,是真實感人的細節(jié)。寫八十歲的外婆揣著鍋盔“爬至六樓”,這與《喜看稻菽千重浪》中“挽起褲腿走下稻田,是人們從播種到收獲季節(jié)見到的袁隆平最標準的‘形象’”在寫作手法上完全一致。
    C.“像剛吐完舌頭,剛滿不在乎地承認了一個錯誤”和“滿不在乎的人不是無情的人”前后照應,凸顯外婆的樂觀和豁達。
    D.本文采用“回憶法”,這是一種寫“親情”類文章經常會用到的方法。表面上按照時間順序來敘述外婆的生前和離世,背后則隱含著作者對人生領悟的深刻變化。
    8.文本圍繞外婆“吐舌頭”這一習慣性動作展開敘述,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簡要分析。(4分)
    9.本文情真意切,作者情感狀態(tài)豐富飽滿,請結合全文分析作者寄寓的情感態(tài)度?(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節(jié)選自《答司馬諫議書》)
    材料二:
    熙寧三月己未,上諭王安石曰:聞有三不足之說否?王安石曰:不聞。上曰:陳薦言外人云:今朝廷謂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昨學士院進試館職策,專指此三事,此是何理?朝廷亦何嘗有此?已別作策問矣。安石曰:陛下躬親庶政,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每事惟恐傷民,此亦是懼天變。陛下詢納人言,無小大,惟言之從,豈是不恤人言?然人言固有不足恤者,茍當于理義,則人言何足恤?
    熙寧五年八月辛丑,貶太子中允、同知諫院、權同判吏部流內銓唐垌為潮州別駕。垌初以王安石薦得召見,驟用為諫官。數(shù)論事不聽,遂因百官起居,越班扣陛請對。上諭止之,垌堅請上殿讀疏,論王安石用人變法非是。上怒其詭激,故貶。垌疏留中,其略云:安石用曾布為腹心,張琥、李定為爪牙,劉孝孫、張商英為鷹犬,元絳、陳繹為廝役。逆意者久不召還,附同者雖不肖為賢。又作奸令章惇變李定獄事,又擅議宗廟事,有輕神祖之心。保甲以農為兵,兇年必致怨叛。免役損下補上人人怨咨而令監(jiān)司壓塞州縣事不上聞。又保甲事,曾布蔽塞人情,欺誣人主,以為情愿。又置市易司,都人有致餓死者。以安石比李林甫、盧杞。自文彥博以下,皆畏安石。又言:王珪奴事安石,猶懼不可。翌日執(zhí)政進呈,安石曰:垌素狂,不足深責。乃改授大理評事、監(jiān)廣州軍資庫。
    節(jié)選自《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王安石事跡下》
    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免役損下A補上B人人C怨咨D而E令監(jiān)司壓F塞州縣G事H不上聞。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恤,顧念,憂慮,與《答司馬諫議書》中“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的“恤”含義相同。
    B.固,本來,原來,與《阿房宮賦》中“獨夫之心,日益驕固”的“固”含義相同。
    C.茍,假設,如果,與《陳情表》中“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钡摹捌垺弊趾x不同。
    D.爪牙,壞人或惡勢力的幫兇和助手,與《勸學》中的“蚓無爪牙之利”中的“爪牙”兩字含義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中王安石認為學者所爭論的在于名和實是否相符,名實已定,天下的道理就清楚了。
    B.材料二中王安石認為皇帝親自處理政務,沒有沉溺于享樂,也沒有縱欲無度的荒政行為,每件事都考慮是否傷害到百姓,這本身就是對天變的敬畏。
    C.材料二中唐埛原本因王安石的推薦而得到宋神宗的召見,并被迅速提拔為諫官,但他多次提出意見均未被采納。
    D.材料二唐埛堅持請求在朝會上宣讀奏章,直接向宋神宗陳述自己對王安石變法的看法、宋神宗憤怒于王安石的狡猾偏激,將王安石貶官。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4分)
    (2)逆意者久不召還,附同者雖不肖為賢。(4分)
    14.材料一中司馬光認為王安石變法“生事”“征利”,唐埛亦有此意,請結合材料二分析。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15~16題。
    代陳思王①白馬篇 鮑照
    白馬驛角弓,鳴鞭乘北風。要途②問邊急,雜虜入云中。
    閉壁自往夏,清野逐還冬。僑裝多闕絕,旅服少裁縫。
    埋身③守漢境,沉命對胡封。薄暮塞云起,飛沙被遠松。
    含悲望兩都,楚歌登四墉④。丈夫設計誤,懷恨逐邊戎。
    棄別中國愛,要冀胡馬功。去來⑤今何道,卑賤生所鐘。
    但令塞上兒⑥,知我獨為雄。
    【注】①陳思王:曹植②要途:迎于途中。③埋身:埋葬身軀。④四墉:四周城墻。⑤去來:離去和歸來。⑥兒:小兒,指胡虜。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鮑照,南朝宋文學家,其作品《擬行路難》(其四)以“瀉水”起興,不同凡響,本詩前四句則塑造一位戎服急馳、奔赴前線的戰(zhàn)士形象。
    B.“北風”二字一語雙關,既點明時令特點北風呼嘯,渲染出軍情的緊急,又可借指北邊極遠之地,交代地點,筆墨精煉勁健。
    C.兩都指西漢的西都長安、東都洛陽。楚歌即楚人之歌,因其聲音高亢,引申為勝利之歌。戰(zhàn)士南望長安、洛陽,心情復雜,但依然高唱楚歌登上城墻英勇作戰(zhàn)。
    D.“含悲”“懷恨”“棄別”,契合從戎兵士的角色,“卑賤”之語表露作者心緒,透露出詩人對于自己生命價值和存在意義的探索。
    16.《代陳王思白馬篇》和《行路難》(其四)兩首詩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請結合詩歌內容具體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中秋節(jié),學校組織同學們去洞庭湖游覽,同學們乘著小船在廣闊的洞庭湖上,欣賞月光下洞庭湖像鏡子一樣皎潔的水面,小慧同學不禁想起了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中的文句“______,______。”
    (2)春節(jié)期間,媽媽帶小成去泰山游覽,登上山頂,看到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小成馬上拍照定格這美麗的瞬間,發(fā)了一個朋友圈,并用姚鼐《登泰山記》中的詩句:“______,______”作為這條朋友圈的文案。
    (3)古代詩人在寫詩時,常常巧用數(shù)字入詩,使枯燥的數(shù)字煥發(fā)出盎然詩意,請寫出上下兩句都帶數(shù)字的詩詞:“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
    不論是晴天雨天,白鷺都站在那里,像一個總在冥想?yún)s始終不得開悟的修行者。它看也不看這棵楓楊樹上的熱鬧。它一直站著,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偶爾飛出去,在天空中盤旋幾圈,或者在河灘淺水里散一會兒步,它又回到青楊樹上,并且總站在同一根樹枝上。這時候,青楊的葉芽兒剛剛冒出一點。整棵樹才有那么一點點剛剛蘇醒還睡眼朦朧的綠意。那棵楓楊呢?已經成為整個河岸上最繁華喧囂的鬧市。這都與白鷺無關。春天的白鷺仍然生活在另一個世界里,不知道在堅持什么。它顯得孤獨又驕傲。
    18.文中畫線處是個長句,請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
    19.文中“那棵楓楊呢?已經成為整個河岸上最繁華喧囂的鬧市。”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5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
    為什么獨獨人類會愛上有如此刺激性的東西?
    對于辣椒的意義,生理學家老生常談, ① ,給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解釋:人們愛吃辣椒,是有意識地自己虐待自己,從自虐中尋找快感。心理學家給出的理由似乎很理性, ② 大腦會立即命令全身“戒備”:心跳加速、唾液或汗液分泌增加、腸胃加倍“工作”,同時釋放內啡肽——一種大腦內令人興奮的化學分子。若再吃一口,腦部又會以為有痛苦襲來,釋放出更多的內啡噠。持續(xù)不斷釋放出的內啡呔,人會感到輕松興奮,發(fā)生吃辣后的“快感”。在這一過程中,舌頭是“敏感接收器”!
    當然,人類大部分自虐行為都是良性的,吃辣椒也是一種良性自虐。我們從吃辣椒中獲取痛苦體驗的同時,也清醒地意識到這種刺激對我們不會有真正的危險。這些負面感受雖然看上去都充滿了危險或痛苦,但并不會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傷害。
    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
    22.下列句子中的“清醒”與文中加點的“清醒”,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在世俗沉沉的醉夢里了悟人生真諦,活得很清醒,只有陶淵明吧。
    B.與阿爾茲海默癥等疾病不同的是,漸凍癥患者更痛苦,因為他們大腦始終處于清醒狀態(tài)。
    C.清醒時兩個老人心照不宣,喝到微醉時吐露心聲。
    D.他采取的措施是下午不睡覺,保持清醒,看電視。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①青年之文明,奮斗之文明也,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驗奮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
    ——李大釗
    ②青年應該以強大的信心和力量面對即將面臨的挑戰(zhàn)和困難,懷抱對當時社會的思考和改造世界的雄心壯志去奮斗,思考自己為時代進步可以做什么,懷揣不可抗拒的青春熱情和勇氣去挑戰(zhàn)自己,推陳出新,邁向更高、更新領地,這才是青年該有的樣子。
    ——編者
    上述兩則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關試卷

    海南省瓊海市嘉積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無答案):

    這是一份海南省瓊海市嘉積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無答案),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qū)海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

    這是一份海南省??谑协偵絽^(qū)海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海南省海口市瓊山華僑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

    這是一份海南省??谑协偵饺A僑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共8頁。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