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事項:
1.化學試卷共兩大題17小題,滿分40分?;瘜W與物理的考試時間共120分鐘。
2.試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試題卷”共4頁,“答題卷”共2頁。
3.請務必在“答題卷”上答題,在“試題卷”上答題是無效的。
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卷”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12小題,每小題1分,共12分。每小題的4個選項,中只有1個符合題意)
1.《搗練圖》是我國唐代名畫。此圖描繪了唐代婦女進行農織勞作時的情景。畫卷呈現(xiàn)的工序中一定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A.梳理絲線B.燒炭熨燙
C.縫制衣物D.捶打織品
2.下列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研究領域中,不屬于化學研究范疇的是( )
A.研制新型航空材料B.研制新型顯示材料
C.研發(fā)網絡技術提升網絡質量D.研發(fā)高純稀土金屬的提取技術
3.加熱試管中液體的實驗過程中沒有涉及到的圖標是( )
A. B. C. D.
4.需要放置在陶土網上加熱的儀器是( )
A. B. C. D.
5.下列圖示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傾倒液體B.點燃酒精燈
C.檢查裝置氣密性D.加熱液體
6.下列圖示中兩者之間的概念關系錯誤的是( )
A. B. C. D.
7.下列對實驗安全與操作要求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用試管加熱藥品時要先預熱,避免試管炸裂
B.將灼熱的蒸發(fā)皿直接放在冰水中沖洗
C.將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
D.實驗結束后,將實驗后的廢液倒入下水道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8~9題。
潛水用的鋼瓶中裝的既不是氧氣,也不是普通的空氣,而是一種特殊的空氣一人造空氣。以前,潛水員潛入深海時攜帶的就是普通空氣,當潛水員浮出水面時很多人就無緣無故的死去。其原因是深海的壓力很大,吸入體內的氮氣隨著壓力的增大,大量溶解在人體的血液中,而當潛水員由深海上浮,浮到水面時,壓力猛然下降,血液中的氮氣就紛紛從血管內往外跑,從而導致血管堵塞、血流不暢而造成死亡。怎樣才能防止這種“潛水病”呢?科學家想到了“氦”,因為氦極難溶解于水。于是人們把普通空氣中的氮氣除去后,把氧氣和氦氣按照1:4的體積比混合起來,就制成了“人造空氣”。潛水員呼吸這種“人造空氣”,即使?jié)摰剿乱话俣嗝祝膊粫倩紳撍?。這種“人造空氣”的密度只有普通空氣的三分之一,因此呼吸起來比普通空氣輕松得多,可以減輕人呼吸的困難,因而現(xiàn)在這種“人造空氣”還被用來治療支氣管哮喘等疾病。
8.下列關于人造空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氮氣是一種難溶于水的氣體,氮氣比氦氣更難溶于水
B.在深海中,吸入體內的氮氣隨著壓力的增大,大量溶解在血液中
C.在“人造空氣”中帶火星的小木條會復燃
D.人造空氣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等疾病是由于其具有殺菌作用
9.下列實驗操作中,能快速鑒別普通空氣和人造空氣的是( )
A.分別把兩種氣體充到氣球里B.倒入澄清石灰水
C.聞氣體的氣味D.觀察氣體顏色
10.氧化反應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下列反應的原理不涉及氧化反應的是( )
A.農家肥料的腐熟B.醋的釀造
C.木材燃燒D.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11.如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改進實驗裝置(夾持裝置已省略),對該實驗認識錯誤的是( )
A.實驗過程中,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B.實驗結束后裝置內剩余氣體只有氮氣
C.紅磷的量少,會影響實驗結果
D.用改進裝置實驗,能減少對空氣的污染
12.化學學習小組開展學科實踐活動,利用塑料瓶、注射器、吸管、輸液管等設計并制作四套簡易供氧器如圖所示。各裝置中右側瓶中所裝液體為水,分別向三套裝置的左側瓶中加入制氧藥品。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裝置中不合理的是乙
B.裝置丙可根據(jù)需要調節(jié)氧氣流量
C.各裝置中右側瓶類似于排水集氣裝置
D.設計供氧器需要綜合考慮便捷、安全、環(huán)保等因素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5小題,共28分。)
13.(5分)空氣質量檢測一般通過檢測空氣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來評價空氣質量。我們可以通過組裝與使用微型空氣質量“檢測站”來獲取相關數(shù)據(jù),從而了解空氣質量狀況。某興趣活動小組在老師的帶領下,對空氣質量檢測等開展了一系列實踐活動。
任務一:認識空氣質量檢測的意義.
(1)空氣中某些成分的含量過大就會造成污染。目前計入空氣質量評價的主要污染物為:__________、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和臭氧等。
(2)“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睘榱吮Wo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請你和興趣小組同學思考,我們
在校園中能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務二:檢測某小區(qū)地下車庫中的有害氣體
【測定實驗】利用微型空氣質量“檢測站”能檢驗多種空氣污染物。用該“檢測站”測得某小區(qū)地下車庫中一氧化碳在不同時間段內的濃度如圖。
【交流分析】
(3)在地下車庫里確定5個位置進行取樣,以下取樣位置設定合理的是__________。
A. B. C.
(4)一氧化碳濃度最大的時間段是__________(填“”“”或“”)。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14.(6分)如圖是實驗室中常見裝置?;卮鹣铝袉栴}。
A. B.
(1)儀器的名稱是___________。
(2)實驗室用裝置制備氧氣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試管口放一團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
(3)將收集的氧氣倒入裝置的燒杯中,觀察到帶火星的木條自下而上依次復燃,說明氧氣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5.(6分)尿素是一種重要的化肥。下圖是以經過除塵、除二氧化碳、除水的空氣為原料生產尿素的流程(部分生成物已省略),請回答有關問題:
(1)①中只涉及物理變化,判斷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
(2)氨氣液化可得液氨。合成塔中,在一定條件下氫氣與氮氣反應生成氨氣,請用文字表達式表示該反應_____________。
(3)根據(jù)③分析,氫氣、氮氣和氮氣三種氣體中,氨氣的沸點比氫氣和氮氣都________(填“高”或“低”)。
(4)該流程中,可以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是________,將這些物質循環(huán)利用的目的是________。
16.(6分)某興趣小組對蠟燭及燃燒進行項目式探究。
任務一:認識蠟燭
普通的蠟燭通常是用棉芯和石蠟制成。石蠟的熔點范圍為,密度約,著火點約為,可以小刀切割。
(1)從組成分析,石蠟屬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純凈物”)。
(2)結合日常蠟燭使用,可知石蠟具有等性質(填字母)。
A.硬度大B.不溶于水C.密度比水小D.熔點高
任務二:了解蠟燭燃燒時發(fā)生的變化
(3)取一個干燥、潔凈的錐形瓶,將蠟燭放在燃燒匙上點燃,再把點燃的蠟燭放進錐形瓶中(如圖1),一段時間后,蠟燭熄滅,取出燃燒匙,向錐形瓶中加入適量澄清石灰水,振蕩(如圖2)。
蠟燭燃燒過程中錐形瓶內壁有水霧,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__________;圖2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__________,蠟燭主要成分完全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為為________。
(注意:若答對以下小題獎勵3分,化學總分不超過40分)
任務三:探究蠟燭熄滅的原因
(4)為探究密閉容器中蠟燭熄滅的原因,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將點燃的蠟燭伸入含有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蠟燭__________,說明蠟燭熄滅不是因為二氧化碳濃度過高。
②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多功能傳感器進行有關量的測量裝置如圖所示。實驗結束后,鋁板表面有黑色固體顆粒,同時傳感器采得實驗前后的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③結合以上實驗現(xiàn)象分析,蠟燭在密閉容器中熄滅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上述實驗過程中,蠟燭燃燒的產物有__________。
17.(5分)在探究鐵絲在不同濃度的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小組同學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圖1的集氣瓶中裝有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后,集氣瓶中仍留有的水(如圖2)。
(1)實驗室進行鐵絲在不同濃度的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集氣瓶中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
(2)計算圖2集氣瓶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以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計算)
九年級化學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12小題,每小題1分,共12分。每小題的4個選項,中只有1個符合題意)
1.B
解析:梳理絲線只是將絲線進行整理和排列,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誤。燒炭熨燙的過程中,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B正確??p制衣物只是將布料進行裁剪和縫合,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捶打織品只是將織品進行敲打和整理,使其更加平整,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誤。
2.C
解析:A.研制新型航空材料涉及到物質的性質和組成,需要了解材料的化學性質、物理性質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材料的整體性能,屬于化學研究的范疇。B.研制新型顯示材料涉及到物質的性質和組成。顯示材料的性能都與其化學和物理性質密切相關,是化學研究的一部分。C.研發(fā)網絡技術提升網絡質量涉及到通信技術和網絡架構,與物質的化學性質或組成沒有直接關系,不屬于化學研究的范疇。D.研發(fā)高純稀土金屬的提取技術涉及到從混合物中提取純金屬的過程,這需要對物質的化學性質有深入的了解,是化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
3.D
解析:加熱試管中液體的實驗過程中沒有使用到鋒利物品,故D圖標沒有涉及到。
4.B
解析:試管和燃燒匙可直接加熱,量筒不能加熱,燒杯是需要放置在陶土網上加熱的,選B項。
5.C
解析:液體傾倒時,要將試管傾斜,試劑瓶標簽朝掌心,且瓶塞倒放在桌面上,A項錯誤;點燃酒精燈應當用火柴,不能用一個酒精燈去點燃另外一個酒精燈,易引起火災,B項錯誤;C項正確;加熱應當使用酒精燈外焰,且試管內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D項錯誤。
6.D
解析:分解反應是一種物質反應后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的反應,其特點可總結為“一變多”;化合反應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反應后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其特點可總結為“多變一”;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是并列關系,故D項錯誤。
7.A
解析:用試管加熱藥品時要先預熱,使其受熱均勻,避免試管炸裂,A項正確;若將灼熱的蒸發(fā)皿直接用冷水沖洗,容易炸裂,應該放在石棉網上冷卻后再沖洗,B項錯誤;聞氣味時不能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氣味,為了防止中毒,應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使少量氣體飄入鼻孔,C項錯誤;實驗剩余的廢液可能有腐蝕性,不能倒入下水道,會腐蝕下水道,D項錯誤。
8.B
解析:氮氣是一種難溶于水的氣體,氦氣極難溶于水,氦氣比氮氣更難溶于水,A項錯誤;由短文可知,吸入體內的氮氣隨著壓力的增大,大量溶解在人體的血液中,B項正確;人造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為,帶火星的小木條不會復燃,C項錯誤;“人造空氣”的密度小,因此呼吸起來比普通空氣輕松得多,可以減輕人呼吸的困難,則可用來治療支氣管哮喘等疾病,D項錯誤。
9.A
解析:“人造空氣”的密度只有普通空氣的三分之一,可知,區(qū)分普通空氣和人造空氣方法是:分別充到氣球里,能飄起來的為人造空氣。故A項可以鑒別。
10.D
解析:A選項,農家肥料的腐熟過程中,肥料中的有機物與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水等,這是一個典型的氧化反應。B選項,醋的釀造過程中,糧食中的糖類物質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醋酸等,這也是一個氧化反應。C選項,木材燃燒時,木材中的可燃物與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劇烈的氧化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和光。D選項,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過程是一個分解反應,沒有涉及到物質與氧的反應,所以不是氧化反應,D選項符合題意。
11.B
解析:實驗過程中,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A項正確;實驗結束后裝置內剩余氣體還含有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B項錯誤;紅磷不足會導致試管中有氧氣剩余,測量結果偏小,C項正確;紅磷燃燒產生的五氧化二磷是有毒物質,該裝置在密封裝置內引燃紅磷,能減少產物對空氣的污染,D項正確。
12.C
解析:乙裝置中,右側瓶中導管在液面以下,反應生成的氧氣無法導出,該裝置不合理,A項正確;丙裝置可通過注射器控制液體的滴加速率,從而控制氧氣流量,B項正確;右側瓶能使氧氣比較濕潤,并沒有排出右側瓶中的水,不是排水法收集氧氣,C項錯誤;供氧器用于實際生活,設計供氧器需要綜合考慮便捷、安全、環(huán)保等因素,D項正確。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5小題,共28分。)
13.(5分,每空1分)
(1)二氧化硫 (2)節(jié)約用電(答案合理即可) (3)B
(4);上班高峰期,汽車尾氣產生較多,導致一氧化碳濃度含量最大
14.(6分,除特殊標注外,每空1分)
(1)鐵架臺
(2)高錳酸鉀錳酸鉀十二氧化錳十氧氣(2分);防止加熱時試管內的粉末狀物質進入導管
(3)密度比空氣大;能支持燃燒(或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等)
15.(6分,除特殊標注外,每空1分)
(1)沒有新物質生成
(2)氫氣+氮氣氨氣(2分)
(3)高
(4)氮氣和氫氣;增大原料利用率,減少浪費(答案合理即可)
16.(6分,除特殊標注外,每空1分)
(1)混合物
(2)BC
(3)水;二氧化碳;石蠟十氧氣水+二氧化碳(2分)
(注意:若答對以下小題獎勵3分,化學總分不超過40分)
(4)①不熄滅③隨著燃燒進行,氧氣被消耗,當濃度過低時不足以支持燃燒,蠟燭熄滅(答案合理即可);碳、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
17.(5分)
(1)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炸裂集氣瓶(2分)
(2)(3分)相對濕度
氧氣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蠟燭點燃前
48.4%
18.7%
0.058%
0
蠟燭熄滅后
71.6%
15.6%
3.643%
0.0182%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D
B
C
D
A
B
A
D
B
C
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9月月考化學試題,共5頁。
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5月月考化學試題,共9頁。
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5月月考化學試題,共4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