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清單12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復習清單】2024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知識清單
展開
這是一份知識清單12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復習清單】2024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共18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典例01,典例02,典例03,典例04,典例05,典例06,典例07,典例08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1.硫的結構
(1)原子結構示意圖,離子結構示意圖
(2)性質(zhì):在反應中容易得到2個電子形成最外層8電子穩(wěn)定結構,表現(xiàn)氧化性
(3)常見化合價:-2,0,+4和+6
2.硫元素的自然存在
(1)游離態(tài):主要存在于火山噴口附近或地殼的巖層里。
(2)化合態(tài):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鹽的形式存在。
3.硫的同素異形體
(1)單斜硫、斜方硫和正交硫
(2)S8的結構
①化學鍵/ml:8
②S原子的雜化方式:sp3
③分子極性:非極性分子
4.硫單質(zhì)物理性質(zhì)
(1)色、態(tài):黃色或淡黃色的固體,俗稱硫黃
(2)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5.弱氧化性:Feeq \(------→,\s\up7(S),\s\d5(加熱))FeS;Cueq \(-----→,\s\up7(S),\s\d5(加熱))Cu2S
6.燃燒反應
(1)反應:S+O2SO2;Seq \(---------→,\s\up7(過量O2),\s\d5(點燃))SO2
(2)氧氣濃度不同,產(chǎn)物相同,現(xiàn)象不同
①空氣:產(chǎn)生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②氧氣:產(chǎn)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易錯點:硫的易錯知識點
(1)單質(zhì)硫燃燒時,產(chǎn)物只能是SO2,無論O2的量是否充足,均不會生成SO3。
(2)硫單質(zhì)的氧化性較弱,與變價金屬反應時一般生成低價態(tài)金屬硫化物(和Cl2與變價金屬的反應情況相反),如FeS、Cu2S等。
(3)等量的硫在空氣中完全燃燒比在氧氣中完全燃燒放熱多(光能少)
(4)汞蒸氣有毒,實驗室里不慎灑落一些汞,可撒上硫粉進行處理。
(5)實驗室中,殘留在試管內(nèi)壁上的硫可用CS2溶解除去,也可用熱的NaOH溶液除去,反應化學方程式為3S+6NaOH2Na2S+Na2SO3+3H2O。
【典例01】(2023·湘贛十四校一模)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lián)合會(IUPAC)自2018年7月開始,通過每月評選,向世界介紹118位優(yōu)秀青年化學家,并形成一張“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其中,華東師范大學姜雪峰教授被IUPAC遴選為硫元素代言人,蘇州大學劉莊教授被遴選為汞元素代言人,為中國青年化學家贏得了世界榮耀。下列有關硫、汞及其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S2與S8互為同位素
B.汞是常溫、常壓下唯一以液態(tài)存在的金屬,俗稱水銀
C.硫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態(tài)形式
D.加熱條件下,硫粉與銅反應直接化合生成CuS
【解析】選B。A項,S2與S8為S元素的不同單質(zhì),互為同素異形體,故A錯誤;B項,汞俗稱水銀,是常溫、常壓下唯一以液態(tài)形式存在的金屬,故B正確;C項,自然界中含硫礦物分布非常廣泛,種類也很多,以單質(zhì)硫和化合態(tài)硫兩種形式出現(xiàn),故C錯誤;D項,加熱條件下,硫粉與銅反應直接化合生成Cu2S,故D錯誤。
【典例02】S單質(zhì)的常見形式是S8,其環(huán)狀分子結構模型示意圖如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32gS8中含有0.125mlσ鍵
B.CH3COOH適合作溶解硫粉(S8)的溶劑
C.固態(tài)硫S8屬于共價晶體
D.S原子采用的軌道雜化方式是sp3
【解析】選D。1個S8分子中含有8個σ鍵,則32g即0.125mlS8分子中含有1mlσ鍵,A選項錯誤;S8的環(huán)狀結構為對稱結構,則S8是非極性分子,CH3COOH是極性分子,根據(jù)相似相溶原理:極性分子易溶于極性溶劑,非極性分子易溶于非極性溶劑,所以S8不易溶于CH3COOH,B選項錯誤;S8是分子晶體(1個分子中含有8個原子),C選項錯誤;S8是一個環(huán)形分子,每個S與兩個其它S原子相連,S原子外層6個電子,兩對孤對電子,兩上σ鍵,所以S是sp3雜化,D選項正確。
知識點02 硫氧化物的結構、性質(zhì)和制備
一、二氧化硫的結構和性質(zhì)
1.結構
(1)大鍵:Π
(2)S原子雜化方式:sp2
(3)空間構型:V形
(4)分子極性:極性分子
(5)等電子體:SO2、O3、NO2-
2.物理性質(zhì)
(1)色味態(tài):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2)密度:比空氣的大
(3)溶解性:易溶于水(1∶40),不溶于飽和NaHSO3溶液
(4)熔沸點:比較低,沸點-10℃,易液化
3.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與水化合成亞硫酸:SO2+H2OH2SO3
(2)與堿性氧化物化合成亞硫酸鹽
①CaO:CaO+SO2CaSO3
②Na2O:Na2O+SO2Na2SO3
(3)與堿性溶液反應:少量SO2生成亞硫酸鹽,過量SO2生成亞硫酸氫鹽
①少量SO2:2NaOH+SO2Na2SO3+H2O
②過量SO2:NaOH+SO2NaHSO3
(4)與弱酸鹽反應:強酸制弱酸
①SO2+2NaHCO3Na2SO3+CO2↑+H2O
②Na2SiO3+SO2+H2O=H2SiO3↓+Na2SO3
(5)與亞硫酸鹽反應生成亞硫酸氫鹽
①Na2SO3:SO2+Na2SO3+H2O2NaHSO3
②CaSO3:SO2+CaSO3+H2OCa(HSO3)2
4.弱氧化性:與H2S氣體混合
(1)反應:2H2S+SO2=2H2O+3S↓
(2)現(xiàn)象:容器壁上有水珠出現(xiàn),析出黃色固體
5.強還原性
SO2eq \(-------------------------------------------→,\s\up7(MnO4-(H+)、ClO-(H+)、NO3-(H+)),\s\d5(Fe3+、M2O2、O2、Cl2、Br2、I2))SO3或SO42-
(1)催化氧化
①反應:2SO2+O22SO3
②應用:工業(yè)上制硫酸的第二步反應
(2)能夠使鹵水褪色
①氯水:SO2+Cl2+2H2O2HCl+H2SO4
②溴水:SO2+Br2+2H2O2HBr+H2SO4(檢驗或除去SO2)
③碘水:SO2+I2+2H2O2HI+H2SO4
(3)能夠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①反應: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②應用:檢驗或除去SO2
(4)能夠使鐵鹽變色
①反應:2Fe3++SO2+2H2O2Fe2++4H++SO42-
②現(xiàn)象:溶液由棕黃色變成淺綠色
(5)能夠被過氧化物氧化成硫酸或硫酸鹽
①Na2O2:SO2+Na2O2Na2SO4
②H2O2:SO2+H2O2H2SO4
(6)能夠?qū)⑾跛岣x子還原
①濃硝酸:2NO3-+3SO2+2H2O3SO42-+2NO↑+4H+
②稀硝酸:2NO3-+SO2SO42-+2NO2↑
(7)SO2和氧化性鹽溶液的反應
①BaCl2溶液沒有現(xiàn)象;Ba(NO3)2產(chǎn)生BaSO4沉淀。
②Ca(ClO)2產(chǎn)生CaCO3沉淀;Ca(ClO)2產(chǎn)生CaSO4沉淀。
6.漂白性:檢驗SO2氣體的最佳方法
(1)現(xiàn)象: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加熱變紅
(2)原理即特點
①化合性:亞硫酸和品紅發(fā)生化合反應(加成反應)
②選擇性:只能漂白品紅,不能漂白其他指示劑
③暫時性:生成物不穩(wěn)定,加熱或長時間放置會恢復原色
二、三氧化硫的結構和性質(zhì)
1.物理性質(zhì)
(1)熔沸點:熔點為16.8℃,沸點為44.8℃
(2)顏色狀態(tài)
①常溫常壓下為無色、易揮發(fā)的液體
②標準狀況下,冷凝成為無色晶體
(3)溶解性:易溶于水,能夠被98.3%的濃硫酸完全吸收
2.化學性質(zhì):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與水反應
①反應:SO3+H2OH2SO4(工業(yè)生產(chǎn)硫酸)
②特點:反應放出大量的熱
(2)與堿(如NaOH)反應
①少量SO3:SO3+2NaOHNa2SO4+H2O
②過量SO3:SO3+NaOHNaHSO4
(3)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①CaO:CaO+SO3CaSO4
②Na2O:SO3+Na2ONa2SO4
(4)與某些弱酸鹽反應
①Na2CO3溶液:Na2CO3+SO3+H2ONa2SO4+CO2↑+H2O
②Na2SO3溶液:Na2SO3+SO3+H2ONa2SO4+SO2↑+H2O
三、實驗室制二氧化硫
1.反應原理及裝置
(1)裝置類型:“固體+固體氣體”型
①方法:Cu與濃H2SO4混合加熱
②反應:Cu+2H2SO4(濃)CuSO4+SO2↑+2H2O
(2)裝置類型:“固體+液體氣體”型
①方法:Na2SO3粉末和中等濃度的硫酸混合
②反應:Na2SO3+H2SO4(濃)Na2SO4+SO2↑+H2O
不用稀硫酸的原因;SO2易溶于水,逸出SO2的較少
不用濃硫酸的原因;在Na2SO3表面生成Na2SO4固體,阻止反應持續(xù)進行
2.氣體凈化裝置(假設用亞硫酸鈉和稀鹽酸反應)
(1)先用飽和NaHSO3溶液除HCl
(2)再用濃硫酸或無水氯化鈣或P2O5或硅膠除水蒸氣
3.氣體的收集:只能用排水法
(1)排液法:排飽和NaHSO3溶液法,導氣管長進短出
(2)排氣法:向上排空氣法,導氣管長進短出
4.氣體的檢驗:通入品紅溶液,品紅褪色,加熱又變紅
5.尾氣處理
(1)酸性氣體
①吸收劑:一般用NaOH溶液
②反應:2NaOH+SO2Na2SO3+H2O
(2)還原性氣體
①吸收劑:一般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②反應:2MnO4-+2H2O+5SO22Mn2++4H++5SO42-
6.實驗安全裝置
(1)安全隱患:可能發(fā)生倒吸現(xiàn)象
(2)在收集裝置和尾氣吸收裝置之間加防倒吸的安全瓶
7.檢驗碳與濃硫酸反應所有氣體產(chǎn)物
(1)各儀器中的試劑及其作用
①A:CuSO4粉末,檢驗產(chǎn)生的水蒸氣
②B:品紅溶液,檢驗產(chǎn)生的SO2氣體
③C: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除去SO2氣體
④D:品紅溶液,檢驗SO2能否完全除去
⑤E:澄清石灰水,檢驗產(chǎn)生的CO2氣體
(2)證明有CO2氣體的現(xiàn)象
①當D中品紅溶液不褪色,E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時,說明產(chǎn)物中CO2氣體
②若把裝置D去掉,當C中溶液顏色未完全褪去,E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時,說明產(chǎn)物中有CO2氣體
易錯點1:二氧化硫漂白性的易錯知識點
(1)SO2不能漂白酸堿指示劑,向石蕊試液中通入SO2的現(xiàn)象是溶液變紅,但不褪色
(2)SO2使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體現(xiàn)的是SO2的還原性,而不是漂白性
(3)SO2顯紅色的酚酞試液褪色,體現(xiàn)的是SO2是一種酸性氣體,與堿反應,而不是漂白性
(4)SO2與氧化性漂白劑混合,會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漂白性減弱
易錯點2:三類漂白劑的區(qū)別
易錯點3:二氧化硫和某些鹽溶液反應的原理
(1)把SO2氣體通入BaCl2溶液中,沒有BaSO3沉淀生成
(2)把SO2氣體通入BaCl2溶液中,再通入NH3或加入NaOH溶液,有BaSO3沉淀生成
(3)Ba(NO3)2產(chǎn)生BaSO4沉淀。
(4)Ca(ClO)2產(chǎn)生CaCO3沉淀;Ca(ClO)2產(chǎn)生CaSO4沉淀。
【典例03】(2021·北京等級考)室溫下,1體積的水能溶解約40體積的SO2。用試管收集SO2后進行如下實驗。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
A.試管內(nèi)液面上升,證明SO2與水發(fā)生了反應
B.試管中剩余少量氣體,是因為SO2的溶解已達飽和
C.取出試管中的溶液,立即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顯紅色,原因是:SO2+H2OH2SO3、H2SO3H++HSO3-、HSO3-H++SO32-
D.取出試管中溶液,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pH下降,是由于SO2揮發(fā)
【解析】選C。由信息可知,SO2易溶于水,也能使液面上升,故A錯誤;二氧化硫與水的反應為可逆反應,當反應達到限度后,二氧化硫的量不再減少,液面高度也無明顯變化,故B錯誤;滴入石蕊試液,溶液變?yōu)榧t色,說明溶液顯酸性,SO2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亞硫酸為弱酸,分步電離出氫離子,故C正確;亞硫酸具有較強的還原性,易被氧化為硫酸,弱酸變強酸,也能使pH下降,故D錯誤。
【典例04】(2023?上海松江區(qū)模擬)某學生對SO2與漂粉精的反應進行實驗探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Cl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學方程式是: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B.pH試紙顏色的變化說明漂粉精溶液具有堿性、漂白性
C.液面上方出現(xiàn)白霧,白霧中一定只含HCl
D.最后,產(chǎn)生大量白色沉淀,黃綠色褪去,推測白色沉淀主要是CaSO4
【解析】選C。Cl2和Ca(OH)2反應生成氯化鈣、次氯酸鈣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故A正確;次氯酸鈣為強堿弱酸鹽,水解顯堿性,水解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pH試紙先變藍,最后褪色,故B正確;液面上方出現(xiàn)白霧,白霧中除了含有HCl外還含有通入的為反應的二氧化硫,故C錯誤;亞硫酸鈣被氯氣氧化成硫酸鈣,故D正確。
【典例05】(2023·山西省重點高中聯(lián)考)利用如圖裝置可制取二水亞硫酸銅(I,II)(Cu2SO3·CuSO3·2H2O)。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滴加濃硫酸前需先打開止水夾K
B.裝置①中Na2SO3可換成銅屑
C.裝置②加熱時宜采用熱水浴
D.裝置③中的NaOH溶液可防止尾氣污染
【解析】選B。滴加濃硫酸前若不打開止水夾K,則滴加過程中燒瓶內(nèi)氣體的壓強增大,濃硫酸難以順利流下,A正確;裝置①中Na2SO3不可換成銅屑,因為銅與濃硫酸在常溫下不反應,不能生成SO2,B錯誤;裝置②的加熱溫度為60~80℃,可以采用熱水浴,C正確;SO2為酸性氣體,能被NaOH溶液吸收,裝置③中的NaOH溶液可防止尾氣污染,D正確。
知識點03 亞硫酸、亞硫酸鹽和硫代硫酸鹽
1.亞硫酸的性質(zhì)
(1)弱酸性:H2SO3H++HSO3-
①相對強弱:酸性比碳酸的強
②實驗驗證:飽和NaHCO3溶液中通入足量SO2,將產(chǎn)生的氣體先通過足量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溶液未完全褪色,再將剩余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變渾濁,則可說明亞硫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強
(2)不穩(wěn)定性:H2SO3SO2↑+H2O
(3)強還原性
①O2:2H2SO3+O22H2SO4(H2SO3密封保存)
②Cl2:Cl2+H2SO3+H2OH2SO4+2HCl
(4)弱氧化性:2H2S+H2SO33S↓+3H2O
2.亞硫酸鈉的性質(zhì)
(1)弱堿性:SO32-+H2OHSO3-+OH-
(2)強還原性:Cl2+Na2SO3+H2ONa2SO4+2HCl
(3)弱氧化性:2Na2S+Na2SO3+3H2SO43Na2SO4+3S↓+3H2O
3.亞硫酸鈉在空氣中變質(zhì)
(1)變質(zhì)反應:2Na2SO3+O22Na2SO4
(2)保存方法:密封保存
(3)實驗驗證:取樣→加水溶解→加入足量BaCl2溶液→加入足量鹽酸溶液
①完全變質(zhì):產(chǎn)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
②沒有變質(zhì):產(chǎn)生的白色沉淀全部溶解
③部分變質(zhì):產(chǎn)生的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4.硫代硫酸鈉與稀硫酸反應
(1)化學: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2)離子:S2O32-+2H+S↓+SO2↑+H2O
(3)應用:通過測定單位時間內(nèi)產(chǎn)生沉淀的質(zhì)量探究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從影響
易錯點:亞硫酸鹽的易錯點
(1)Na2SO3具有強還原性,在空氣中加熱蒸干Na2SO3溶液,最終得到Na2SO4固體。
(2)SO32-和S2-能夠大量共存,但是在酸性條件下不能大量共存:2S2-+SO32-+6H+3S↓+3H2O。
【典例06】(2023·聊城二模)為探究Na2SO3溶液的性質(zhì),在白色點滴板的a、b、c、d四個凹槽中滴入Na2SO3溶液,再分別滴加下圖所示的試劑:
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解釋或結論”錯誤的是( )。
【解析】選D。a中滴入溴水后褪色,說明亞硫酸鈉具有還原性,被溴單質(zhì)氧化為硫酸鈉,A選項正確;b中是滴入硫化鈉溶液和稀硫酸,硫離子和亞硫酸根離子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淡黃色沉淀單質(zhì)硫,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SO32-+2S2-+6H+=3S↓+3H2O,B選項正確;c中滴入酚酞溶液變紅,再加入BaCl2溶液后產(chǎn)生沉淀且紅色褪去,在Na2SO3溶液中,SO32-水解顯堿性:SO32-+H2OHSO3-+OH-,所以滴入酚酞后溶液變紅;在該溶液中加入BaCl2后,Ba2++SO32-=BaSO3↓(白色),水解平衡左移,氫氧根離子濃度減小,紅色褪去,C選項正確;d中無論是亞硫酸鈉是被氧化還是未被氧化都會產(chǎn)生白色沉淀,D選項錯誤。
【典例07】(2021·遼寧省選擇考)含S元素的某鈉鹽a能發(fā)生如圖轉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a(chǎn)可能為正鹽,也可能為酸式鹽
B.c為不溶于鹽酸的白色沉淀
C.d為含極性鍵的非極性分子
D.反應②中還可能生成淡黃色沉淀
【解析】選C。由題干信息可知,鹽a與足量的稀鹽酸產(chǎn)生刺激性氣味氣體d,d能使KMnO4溶液褪色,故d為SO2,則鹽a為Na2SO3或者NaHSO3,也可能是Na2S2O3,鹽a與足量Cl2反應后將生成SO42-,與BaCl2溶液反應得到沉淀c,故c為BaSO4。由分析可知,鹽a為Na2SO3或者NaHSO3,也可能是Na2S2O3,故a可能為正鹽,也可能為酸式鹽,A正確;由分析可知,c為BaSO4,故c為不溶于鹽酸的白色沉淀,B正確;由分析可知,d為SO2,由SO2易溶于水并根據(jù)“相似相溶”原理可知,d是含有極性鍵的極性分子,C錯誤;由分析可知,鹽a為Na2SO3或者NaHSO3,也可能是Na2S2O3,當Na2S2O3+2HCl2NaCl+S↓+SO2↑+H2O,反應②中還可能生成淡黃色沉淀,D正確。
知識點04 濃硫酸的性質(zhì)與應用
1.硫酸的結構
(1)S原子雜化方式:sp3雜化
(2)化學鍵:含2個配位鍵,提供孤對電子的是硫原子
(3)SO42-的空間構型:正四面體形
(4)SO42-的等電子體
①分子:SiF4、CCl4、CF4、SiCl4
②陰離子:ClO4-、SO42-、PO43-、SiO44-、BF4-
2.物理性質(zhì)
(1)色、態(tài):無色黏稠狀液體
(2)溶解性:以任意比和水互溶,同硝酸、乙醇
①原因:濃硫酸與水分子之間可以形成氫鍵
②熱效應: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
③稀釋:將濃硫酸沿玻璃棒緩慢倒入水中,邊加邊攪拌
(3)沸點:338℃,具有難揮發(fā)性,原因是:濃硫酸中存在分子間氫鍵
(4)濃度和密度
①常用濃硫酸濃度為98.3%,密度1.84g/cm3,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18.4ml/L
②濃硫酸中水很少,主要以硫酸分子形式存在
③在寫離子方程式時,濃硫酸不能拆寫成離子形式,而應該保留化學式形式
④氨氣通入濃硫酸的現(xiàn)象是:產(chǎn)生白色沉淀,不能用濃硫酸作為氨氣的吸收劑,否則易堵塞導氣管
3.濃硫酸與金屬單質(zhì)反應
(1)鋁和鐵與濃硫酸反應,條件不同,反應不同
①Al、Feeq \(----------→,\s\up7(濃硫酸),\s\d5(常溫))鈍化(表現(xiàn)強氧化性)
②Al、Feeq \(----------→,\s\up7(濃硫酸),\s\d5(加熱))劇烈反應,生成硫酸鹽和SO2氣體(表現(xiàn)酸性和強氧化性)
(2)Au、Pteq \(----------→,\s\up7(濃硫酸),\s\d5(加熱))不反應
(3)氫前的活潑金屬(如Zn)與濃硫酸常溫反應,先放出SO2氣體,后放出H2
①Zn+2H2SO4(濃)ZnSO4+SO2↑+2H2O(表現(xiàn)酸性和強氧化性)
②Zn+H2SO4(稀)ZnSO4+H2↑(表現(xiàn)酸性和氧化性)
(4)氫后的不活潑金屬(如Cu)與濃硫酸加熱反應,先放出SO2氣體,后反應停止
①化學方程式:Cu+2H2SO4(濃)CuSO4+SO2↑+2H2O(表現(xiàn)酸性和強氧化性)
②離子方程式:Cu+2H2SO4(濃)CuSO4+SO2↑+2H2O(不能拆)
4.濃硫酸與碳等非金屬單質(zhì)加熱反應
(1)過程:Ceq \(----------→,\s\up7(濃硫酸),\s\d5(加熱))先放CO2和SO2氣體,后反應停止
(2)反應:C+2H2SO4(濃)CO2↑+2SO2↑+2H2O(表現(xiàn)強氧化性)
5.濃硫酸與還原性化合物反應:濃H2SO4eq \(---------------------→,\s\up7(S(-2)、I-、Fe2+、Br-),\s\d5(強還原劑))SO2
(1)H2S+H2SO4(濃)S+SO2↑+2H2O(表現(xiàn)強氧化性)
(2)2HI+H2SO4(濃)I2+SO2↑+2H2O(表現(xiàn)強氧化性)
(3)2NaBr+2H2SO4(濃)Na2SO4+Br2↑+SO2↑+2H2O(表現(xiàn)酸性、強氧化性)
(4)2FeO+4H2SO4(濃)Fe2(SO4)3+SO2↑+4H2O(表現(xiàn)酸性、強氧化性)
6.濃硫酸的吸水性
(1)含義:吸收自由水或結晶水
(2)變化:化學變化(形成H2SO4·xH2O)
(3)作干燥劑,不能干燥四種氣體
①強還原性氣體:H2S、HI、HBr
②堿性氣體:NH3
(4)濃鹽酸和濃硫酸混合制備HCl
①少量:將濃鹽酸滴加入濃硫酸中
②大量:將濃硫酸加入濃鹽酸中
7.濃硫酸的脫水性
(1)含義:將有機物中的H、O元素按2∶1脫去
(2)變化:化學變化
(3)實驗現(xiàn)象
①紙張、木材、棉花eq \(----------→,\s\up7(濃硫酸),\s\d5(常溫))變黑
②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eq \(----------→,\s\up7(濃硫酸),\s\d5(常溫))先變紅后變黑
(4)蔗糖碳化
①現(xiàn)象:蔗糖變黑,體積膨脹,產(chǎn)生大量有刺激性氣味的酸霧
②反應:C12H22O1112C+11H2O
C+2H2SO4(濃)CO2↑+2SO2↑+2H2O
③性質(zhì):濃硫酸表現(xiàn)脫水性、吸水性和強氧化性
(5)強腐蝕性:濃硫酸可以脫去皮膚中的水
易錯點:濃硫酸易錯知識點
(1)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都是化學性質(zhì)。
(2)濃硫酸中水很少,主要以硫酸分子形式存在。在寫離子方程式時,濃硫酸不能拆寫成離子形式,而應該保留化學式形式。
(3)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SO2是強還原性氣體,由于二者之間沒有中間價態(tài),所以可以用濃硫酸干燥SO2。
(4)濃硫酸不能干燥H2S、HI、HBr等強還原性氣體。
(5)濃硝酸與Cu(足量)、濃硫酸與Cu(足量)、濃鹽酸與MnO2(足量)在反應時,隨反應的進行,產(chǎn)物會發(fā)生變化或反應停止。
(6)C與濃硫酸反應時,反應產(chǎn)物的檢驗應按以下流程進行:無水CuSO4檢驗水→品紅溶液檢驗SO2→酸性KMnO4溶液除去SO2→品紅溶液檢驗SO2是否除凈→澄清石灰水檢驗CO2。(證明CO2存在的實驗現(xiàn)象應該是第二個品紅溶液不褪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7)不慎將濃硫酸沾在皮膚上:先用干布蘸去大量硫酸,再用大量清水沖洗,最后涂3%~5%的碳酸氫鈉溶液
【典例08】(2023·山西陽泉二模)向濃硫酸中分別加入下列三種固體,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對比實驗①和②可知還原性:Br->Cl-
B.對比實驗①和③可知氧化性:Br2>SO2
C.對比實驗②和③可知酸性:H2SO4>HCl>H2SO3
D.由實驗可知濃硫酸具有強酸性、難揮發(fā)性、氧化性、脫水性
【解析】選A。實驗①生成棕色氣體是溴蒸氣,實驗②白霧是氯化氫,說明濃硫酸能將溴離子氧化成溴單質(zhì),而不能將氯離子氧化成氯氣,與同一種氧化劑在相同條件下反應,溴離子被氧化成溴單質(zhì),而氯離子不能被氧化,說明還原性:Br->Cl-,A正確;實驗③生成是二氧化硫氣體,非氧化還原反應,而且亞硫酸鈉與溴化鈉不是同一類型,所以不能比較Br2、SO2的氧化性,B錯誤;實驗②白霧說明氯化氫易揮發(fā),不能說明酸性H2SO4>HCl,而實驗③生成是二氧化硫氣體,非氧化還原反應,而是強酸制弱酸,能說明H2SO4>H2SO3,C錯誤;實驗中不能得知濃硫酸具有脫水性,D錯誤。
【典例09】某小組同學用如圖裝置進行銅與濃硫酸反應時,發(fā)現(xiàn)試管中有黑色物質(zhì)產(chǎn)生。同學猜測,黑色物質(zhì)中可能含有CuO、Cu2S和CuS,針對產(chǎn)生的黑色物質(zhì),該小組同學繼續(xù)進行實驗探究,獲得數(shù)據(jù)如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硫酸濃度越大,黑色物質(zhì)越易出現(xiàn)、越難消失
B.黑色物質(zhì)消失過程中有SO2、H2S生成
C.硫酸濃度為16ml·L﹣1時,先升溫至250℃以上,再將銅絲與濃硫酸接觸,可以避免產(chǎn)生黑色物質(zhì)
D.取黑色物質(zhì)洗滌、干燥后,加稀硫酸充分混合,固體質(zhì)量不變,說明黑色物質(zhì)中不含CuO
【解析】選B。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硫酸濃度越大,黑色物質(zhì)出現(xiàn)的溫度越低,黑色物質(zhì)不消失,說明硫酸濃度越大,黑色物質(zhì)越易出現(xiàn)、越難消失,故A正確;由于濃硫酸有氧化性,會將硫化氫氧化,根據(jù)分析可知,黑色物質(zhì)消失過程中有SO2生成,H2S不存在,故B錯誤;由表格中數(shù)據(jù)可知,硫酸濃度為16ml·L﹣1時,黑色固體消失的溫度在250℃,先升溫至250℃以上,再將銅絲與濃硫酸接觸,可以避免產(chǎn)生黑色物質(zhì),故C正確;黑色物質(zhì)中若含CuO,加入加稀硫酸充分混合,氧化銅會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硫酸銅溶于水,固體質(zhì)量會減小,現(xiàn)固體質(zhì)量不變,說明黑色物質(zhì)中不含CuO,故D正確。
【典例10】(2022·北京海淀區(qū)二模)下列依據(jù)實驗方案和現(xiàn)象對濃硫酸性質(zhì)做出的判斷合理的是( )。
A.由I可知,濃硫酸具有脫水性
B.由I可知,濃硫酸具有弱酸性
C.由II可知,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
D.由II可知,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解析】選A。試紙中心區(qū)域變黑,說明試紙中的H元素和O元素被脫去,只剩下C,證明濃硫酸具有脫水性,A正確;藍色石蕊試紙邊緣變紅,證明濃硫酸具有酸性,不能證明濃硫酸有弱酸性,B錯誤;濃硫酸與MnO2反應后,Mn元素僅以Mn2+存在,說明Mn元素化合價降低,表現(xiàn)氧化性,產(chǎn)生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無色氣體,說明生成O2。但由于Mn元素也表現(xiàn)氧化性,且實驗中沒有說明有硫酸的還原產(chǎn)物生成,故不能體現(xiàn)濃硫酸的強氧化性,C錯誤;濃硫酸與MnO2反應沒有體現(xiàn)出濃硫酸的吸水性,D錯誤。
知識點05 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1.最佳檢驗流程
2.檢驗流程說明
(1)加入硝酸鋇溶液得到的白色沉淀可能是BaCO3、BaSO3、BaSO4、H2SiO3,并且將NO3-留在溶液中
(2)加入鹽酸可以排除BaSO3和BaCO3的干擾,得到的白色沉淀可能是BaSO4、H2SiO3
(3)加入NaOH溶液可以排除H2SiO3的干擾,得到的白色沉淀是BaSO4
易錯點:檢驗硫酸根離子常見的干擾反應及排干擾反應或措施
(1)Ag+:Ag++Cl-=AgCl↓,不加氯化物
(2)CO32-:Ba2++CO32-BaCO3↓,CO32-+2H+H2O+CO2↑,加鹽酸排除
(3)SO32-:Ba2++SO32-BaSO3↓,SO32-+2H+H2O+SO2↑,加鹽酸排除
(4)SiO32-:SiO32-+2H+H2SiO3↓,H2SiO3+2OH-SiO32-+2H2O,加NaOH溶液排除
(5)SO32-和NO3-:3SO32-+2H++2NO3-3SO42-+2NO↑+H2O,溶液中不能同時含H+和NO3-
【典例11】(2023·滄州模擬)下列過程中,最終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的是( )。
A.Fe(NO3)2白色沉淀
B.Ba(NO3)2白色沉淀
C.無色溶液白色沉淀
D.無色溶液無沉淀白色沉淀
【解析】選C。A選項中,F(xiàn)e(NO3)2中加入鹽酸后,相當于產(chǎn)生了硝酸(硝酸亞鐵電離出NO3-,HCl電離出H+,NO3-和H+組成硝酸)。硝酸將二氧化硫氧化為硫酸:3SO2+2HNO3+2H2O=3H2SO4+2NO,硫酸和氯化鋇溶液生成硫酸鋇沉淀:BaCl2+H2SO4=BaSO4↓+2HCl,此沉淀一定是硫酸鋇。B選項中,Ba(NO3)2中加入鹽酸后,相當于產(chǎn)生了硝酸(硝酸鋇電離出NO3-,HCl電離出H+,NO3-和H+組成硝酸)。硝酸可以將Na2SO3氧化為硫酸鈉:2HNO3+3Na2SO3=3Na2SO4↓+2NO↑+H2O,硫酸鈉溶液和硝酸鋇溶液生成硫酸鋇沉淀:Na2SO4+Ba(NO3)2=BaSO4↓+2NaNO3,此沉淀一定是硫酸鋇。C選項中,無色溶液中可能含有Cl-,最后得到的沉淀可能是氯化銀沉淀,Cl-+Ag+=AgCl↓。D選項中,加入鹽酸無沉淀,說明不存在Ag+,加入氯化鋇溶液后出現(xiàn)沉淀,則此沉淀一定是硫酸鋇沉淀。
知識點01單質(zhì)硫的性質(zhì)及應用
知識點03亞硫酸、亞硫酸鹽和硫代硫酸鹽
知識點05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知識點02硫氧化物的結構、性質(zhì)和制備
知識點04濃硫酸的性質(zhì)與應用
硫鐵礦
黃銅礦
石膏
芒硝
FeS2
CuFeS2
CaSO4·2H2O
Na2SO4·10H2O
類型
原理
舉例
特點
備注
氧化型
將有機色質(zhì)內(nèi)部“生色團”破壞掉
HClO、NaClO、Ca(ClO)2、Na2O2、H2O2、O3等
不可逆、持久
無選擇性
加合型
與有機色質(zhì)內(nèi)部“生色團”“化合”成無色物質(zhì)
SO2
可逆、不持久
有選擇性
吸附型
將有色物質(zhì)吸附而退色
活性炭
物理變化
吸附色素
操作
現(xiàn)象
①取4g漂粉精固體,加入100mL水
部分固體溶解,溶液略有顏色
②過濾,測漂粉精溶液的pH
pH試紙先變藍,最后褪色
③
液面上方出現(xiàn)白霧;稍后,出現(xiàn)渾濁,溶液變?yōu)辄S綠色;最終,產(chǎn)生大量白色沉淀,黃綠色褪去
選項
實驗現(xiàn)象
解釋或結論
A
a中溴水褪色
還原性:SO32->Br-
B
b中加硫酸后產(chǎn)生淡黃色沉淀
SO32-和S2-在酸性條件下發(fā)生反應
C
c中滴入酚酞溶液變紅,再加BaCl2溶液后產(chǎn)生白色沉淀且紅色褪去
SO32-+H2OHSO3-+OH-,所以滴入酚酞變紅;Ba2++SO32-=BaSO3↓(白),使水解平衡左移,紅色褪去
D
d中產(chǎn)生白色沉淀
Na2SO3溶液已被氧化變質(zhì)
硫酸濃度/ml·L﹣1
黑色物質(zhì)出現(xiàn)的溫度∕℃
黑色物質(zhì)消失的溫度∕℃
15
約150
約236
16
約140
約250
18
約120
不消失
實驗方案
實驗I:
實驗II:
實驗現(xiàn)象
試紙中心區(qū)域變黑,邊緣變紅
黑色固體溶解,溶液接近無色(溶液中錳元素僅以Mn2+存在),產(chǎn)生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無色氣體
相關學案
這是一份知識清單08 鐵及其重要化合物-【復習清單】2024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共13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典例01,典例02,典例03,典例04,典例05,典例06,典例07,典例08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知識清單11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含答案) 2025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知識清單,文件包含知識清單11氮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師版2025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知識清單docx、知識清單11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學生版2025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知識清單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3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知識清單10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含答案) 2025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知識清單,文件包含知識清單10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師版2025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知識清單docx、知識清單10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學生版2025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知識清單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29頁, 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學案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