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范圍:八上1-3單元
知識點1 文學常識
例1.
1.本文作者 ,節(jié)選自 卷三十四(中華書局2007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三峽,瞿(qú)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jié)和湖北宜昌之間。
A.酈道元 B.徐霞客 C.《徐霞客游記》 D.《水經(jīng)注校證》
例2.
2.《答謝中書書》作者 ,南朝齊、梁時期思想家、醫(yī)學家,人稱為“ ”。
《記承天寺夜游》作者 ,字子瞻,一字和仲,號 ,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A. 陶弘景 B.蘇軾 C.山中宰相 D.東坡居士
例3.
3.本文作者 , 朝代)文學家,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A. 吳均 B.陶弘景 C.南朝梁 D.宋
變式1.
4.文學常識填空。
美可以穿越歷史,超越國界。翻開《記承天寺夜游》,我們可以觸摸到 (填作者)的曠達之美;閱讀 (填朝代)吳均的《與朱元思書》,我們可以領略奇山異水之美。
變式2.
5.文學常識填空。
(1)《三峽》的作者是北魏的 (寫人名),他所撰寫的《水經(jīng)注》是我國古代地理名著。
(2)《答謝中書書》的作者是 (寫人名),他是南朝齊梁時思想家;蘇軾是 (寫朝代)文學家,他在被貶黃州期間寫下了《記承天寺夜游》
(3)《與朱元思書》是 (寫人名)寫給友人的一封信,信中描繪了富春江的奇山異水。
知識點2 語詞現(xiàn)象
(1)通假字
(2)一詞多義
(3)詞類活用
(4)古今異義
(5)特殊句式
例1.
6.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兩岸連山,略無闕處。B.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C.素湍綠潭,回清倒影。D.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例2.
7.下列加點詞不屬于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
A.曉霧將歇B.蓋竹柏影也
C.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D.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例3.詞類活用。
8.詞類活用。
①風煙俱凈(形容詞作動詞, )
②猛浪若奔(動詞作名詞, )
③負勢競上(名詞作動詞, )
④互相軒邈(形容詞作動詞, )
⑤望峰息心(動詞的使動用法, )
⑥橫柯上蔽(名詞作狀語, )
變式1.
9.補全下列“文言詞語積累卡”。
變式2.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知識點3 主題思想
11.理解并分析《三峽》主題思想
12.理解并分析《答謝中書書》主題思想理解
13.理解并分析《記承天寺夜游》主題思想理解。
14.理解并分析《與朱元思書》主題思想理解
變式1.
15.《三峽》一文中春冬之時,三峽景色有什么特點?流露了作者什么情感?
變式2.
16.如何理解《記承天寺夜游》文末中“閑人”的含義?
變式3.
17.作者在《答謝中書書》以感慨收束全文,那么這樣的感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變式4.
18.《與朱元思書》中看到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作者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用原文回答)?你怎么理解他發(fā)出的這些感慨?
篇目
《三峽》
《答謝中書書》
《記承天寺夜游》
《與朱元思書》
作者
酈道元
陶弘景(436~536)
蘇軾(1037—1101)
吳均
朝代
北魏
南朝齊梁時
宋代
南朝梁
基本情況
字善長,杰出的地理學家、散文家。
思想家,早年游歷訪道時足跡遍及江浙的名山勝水,后退隱茅山。時人稱其為“山中宰相”。
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壇領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并稱為“三蘇”。
文學家,字叔庠,一些仕途失意或者受佛教、道教影響的士人便遁跡山林,避世隱居。
代表作品
《水經(jīng)注》
著有《陶隱居集》《本草經(jīng)集注》等
《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寒食帖》
《與施從事書》《與顧章書》等
文體特點
兼?zhèn)渖剿畬懢吧⑽牡奈膶W特點和說明文的實用性特點。
“書”即書信,是古時一種應用性文體。
融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為一體。
駢文,起源于漢、魏,盛行于南北朝時期。講究對仗、聲律和藻飾,常以四字、六字定句,故又稱四六文。
篇目
句子

釋義
《三峽》
略無闕處

通“缺”,空隙、缺口。
《與朱元思書》
蟬則千轉(zhuǎn)不窮
轉(zhuǎn)
同“囀”,鳥鳴,文中指蟬鳴
窺谷忘反

同“返”,返回
篇目
字詞
句子
釋義
《三峽》

自峽三峽七百里中
介詞,在
自非亭午夜分
連詞,假如,如果

沿溯阻絕
動詞,斷絕
絕巘多生怪柏
形容詞,極高的
哀轉(zhuǎn)久絕
動詞,消失
《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動詞,參與,文中指置身其中
念無與為樂者
動詞,和
《與朱元思書》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猿
數(shù)詞,十個十
則百叫無絕
數(shù)詞,虛指,眾多

天下獨絕
形容詞詞,絕妙
猿則百叫無絕
動詞,斷絕

負勢競上
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向上
橫柯上蔽
方位名詞用作狀語,在上邊
篇目
句子

釋義
《三峽》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回清倒影

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答謝中書書》
五色交輝

名詞做動詞,輝映
夕日欲頹

形容詞做動詞,墜落
《記承天寺夜游》
相與步于中庭

名詞做動詞,散步
《與朱元思書》
風煙俱凈

形容詞作動詞,散盡
任意東西
東西
方位名詞作動詞,向東或向西
猛浪若奔

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
負勢競上

方位名詞作動詞,向上
互相軒邈
軒邈
形容詞作動詞,往高處遠處伸展
望峰息心

使動用法,使……平息
橫柯上蔽

方位名詞作狀語,在上邊
篇目
句子

古義
今義
《三峽》
或王命急宣

有時
或者
雖乘奔御風

即使
雖然
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
動詞“至”和介詞“于”
連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答謝中書書》
四時俱備

季節(jié)
某個時候
曉霧將歇

消散
停止、休息
夕日欲頹

墜落
衰敗,萎靡
古來共談

稱贊
談論
《記承天寺夜游》
蓋竹柏影也

大概是
器物上部有遮蓋作用的東西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閑人
清閑的人
指與事無關的人,多含貶義
念無與為樂者

考慮,想到
想念
月色入戶


主要指人家
《與朱元思書》
鳶飛戾天者

至,到達
罪過,乖張
蟬則千轉(zhuǎn)不窮

止、息
生活貧困,缺少錢財
篇目
句子
特殊句式
解釋
《三峽》
清榮峻茂
省略句
分別省略了主語水、樹、山、草
有時朝發(fā)白帝
省略句
“白帝”前省略了介詞“于”,意“從白帝城”
《記承天寺夜游》
蓋竹柏影也
判斷句
“……也”表判斷
解衣欲睡
省略句
省略主語“余”
相與步于中庭
倒裝句
狀語后置,應為“相與于中庭步”
《與朱元思書》
鳶飛戾天者
倒裝句
定語后置,正常語序應為“飛戾天之鳶者”
從流飄蕩
省略句
省略主語“小船”
急湍甚箭
省略句
省略介詞“于”,應為“急湍甚于箭”
文言詞語積累卡
語言現(xiàn)象
例句
加點詞詞義
通假
略無闕處
一詞多義
自三峽七百里中
于,在
自非亭午夜分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方法提示
文言詞句
課內(nèi)遷移法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 但微頷之(歐陽修《賣油翁》)
查字典
臨水之觀 ( ) ①居高而下 ②降臨 ③到 (填序號)(《古代漢語詞典》)
成語推義
解衣欲睡 ( ) 欲言又止
參考答案:
1. A D
【詳解】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三峽》是酈道元所著《水經(jīng)注》中的一篇文章。酈道元是北魏時期的地理學家,他的《水經(jīng)注》是對《水經(jīng)》進行詳細注釋和補充的地理著作。
故(1)選A,(2)選D。
2. A C B D
【詳解】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答謝中書書》的作者是陶弘景,他是南朝齊、梁時期的思想家、醫(yī)學家,他隱居于茅山,精通道教和醫(yī)術,受到當時朝廷的尊重和重視,常常為朝廷提供建議和幫助,因此被人們稱為“山中宰相”。
《記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蘇軾,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在黃州(今湖北黃岡)被貶期間,筑室于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因此得名。
故(1)選A(2)選C(3)選B(4)選D。
3. A C
【詳解】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與朱元思書》的作者是吳均,他是南朝梁朝代的文學家;
吳均的詩文自成一家,多描寫山水景物,風格清新挺拔,在當時文壇頗有影響。在《與朱元思書》這篇文章中,吳均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富春江的奇山異水,展現(xiàn)了其高超的寫景技巧和對自然美的獨特感悟;
故選AC。
4. 蘇軾 南朝梁
【詳解】(1)《記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被貶黃州的一個生活片段,也體現(xiàn)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與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同時表達了他壯志難酬的苦悶及自我排遣,表現(xiàn)了他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全文情感真摯,言簡義豐,起于當起,止于當止,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2)《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吳均寫給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詳)的信中的一個片段,被視為駢文中寫景的精品。該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襯出山水之美,也抒發(fā)了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5. 酈道元 陶弘景 北宋 吳均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學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對于課本上的課文,尤其是所收錄的名作家的文章,不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處、作者的相關常識,還要對文章的內(nèi)容、主題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三峽》出自《水經(jīng)注》,作者酈道元是北魏地理學家;《答謝中書書》是南朝梁文學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蘇軾是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記承天寺夜游》是他被貶黃州期間所作;《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駢體文。
6.A
【詳解】本題考查通假字。
A.句意是:兩岸都是相連的山,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闕”同“缺”,空隙、缺口;
故選A。
7.D
【詳解】考查文言文中古今異義字的理解。
A.“歇”,古義:消散;今義:休息;
B.“蓋”,古義:原來是,表推測原因;今義:器物上有遮蓋作用的東西;
C.“但”,古義:只是,只不過;今義:但是,表轉(zhuǎn)折關系的連詞;
D.“盡”古今同義,都是“消失”的意思;
故選D。
8. 消散、散凈 飛奔的馬 向上 往高處伸展和往遠處伸展 使……平息 在上邊
【詳解】考查詞類活用。
①句意:風和煙都消散了。凈,形容詞作動詞,消散、散凈。
②句意:迅猛的浪頭像飛奔的馬。奔,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
③句意:山巒憑借著(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上,名詞作動詞,向上。
④句意:仿佛都在相互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軒邈,形容詞作動詞,往高處伸展和往遠處伸展。
⑤句意: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息,動詞的使動有法,使……平息。
⑥句意: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名詞作狀語,在上邊。
9.①同“缺”,空隙、缺口; ②如果; ③自己。
【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詞語在句中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闕:同“缺”,空隙、缺口。
(2)句意: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自:如果。
(3)句意:我常常讀書,自己認為很有好處。自:自己。
10. 只是 ③ 想要
【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
①聯(lián)系課文解釋:“但微頷之”句意:只是微微地點點頭。但,只、只是。據(jù)此可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中的“但”理解為“只、只是”。句意: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②根據(jù)查閱字典法可確定選③。句意:靠近水邊觀看。故選③。
③聯(lián)系成語解釋:“欲言又止”意思是想要說話卻又停下來不說了。欲,想要。據(jù)此可知,“解衣欲睡”中的“欲”理解為“想要”。句意:解開衣服想要睡覺。
11.《三峽》描寫了三峽的山、水和不同季節(jié)的主要景色,展現(xiàn)出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特點,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詳解】本題考查文章主題的探究。
《三峽》通過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長江三峽的壯麗景色與四季變換中的獨特風貌,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雄奇壯麗與清幽秀美。其主題思想深刻而多元,一是原文開篇即描繪了三峽的雄偉景象,接著,作者又分別描繪了三峽四季的不同景色,如夏季的江水洶涌、春冬的清幽秀麗、秋季的凄清肅殺,每一幅畫面都充滿了自然之美,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三峽自然景觀的無限熱愛與贊美;二是寄托了作者深厚的家國情懷,三峽作為中華大地的自然奇觀,不僅是地理上的標志,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文末引用的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也透露出一種對勞動人民艱辛生活的同情與關懷,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家國情懷。據(jù)此總結(jié)作答即可。
12.《答謝中書書》全文抓住“美”字,通過描繪“山峰、河流、石壁”等山川景色,變換不同視角,展現(xiàn)出景色的秀麗,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雅士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詳解】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主旨的理解和掌握。分析《答謝中書書》的主題思想,需要結(jié)合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來進行分析。
文章開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直接點明了所寫內(nèi)容圍繞山川之美展開?!案叻迦朐?,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分別描寫了山峰的高峻壯美,河流的清澈秀美以及石壁的色彩斑斕之美。
“山峰、河流、石壁”等景物的描繪非常細致?!案叻迦朐啤?,展現(xiàn)了山峰的雄偉壯觀,給人以宏大、壯麗之感;“清流見底”,凸顯了河流的清澈純凈,讓人感受到一種清新、寧靜之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則通過對石壁色彩的描寫,表現(xiàn)出自然景色的絢麗多彩。通過不同視角的變換來展現(xiàn)景色的秀麗。既有仰視看到的高峰入云,又有俯視看到的清流見底,多角度地呈現(xiàn)了山川之美。
作者用生動的筆觸描繪自然美景,字里行間流露出對這些景色的喜愛和陶醉。例如,“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將這里的景色比作仙都,表達了作者對這片山水的高度贊美和沉浸其中的愉悅感受。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這句話中。作者認為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很少有人能夠欣賞到這樣奇妙的景色,而自己能夠領略到并將其記錄下來,有一種與古代知音雅士相呼應的得意之情。
【點睛】參考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談論的。巍峨的山峰聳人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五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猿、鳥此起彼伏地鳴叫著;夕陽快要落山了,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躍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13.《記承天寺夜游》融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為一體,記敘了作者與張懷民在夜晚游覽承天寺的經(jīng)歷,描寫了庭院中月色美景,創(chuàng)設了一種清幽寧靜的藝術境,表達出作者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等復雜微妙的情感。
【詳解】本題考查文章的主題思想。
《記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里面有多少貶謫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閑的。自比“閑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在貶謫中雖感慨幽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整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月光的愛慕,抒發(fā)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對自然生活的向往與欣賞,和用與“閑人”相對的“忙人”(朝廷官員小人)的鄙夷與諷刺。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
14.《與朱元思書》敘述作者乘船桐廬自至富陽途所見,描繪了這一段的山光水色,創(chuàng)造了一種清新自然的意境,抒發(fā)了作者對政治官場的厭倦和對功名利祿的鄙視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分析。
《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依據(jù)首段“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一句可知,本段文字總領全篇;依據(jù)第二段“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和第三段“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內(nèi)容可知,作者分別從“異水”和“奇山”兩方面,環(huán)繞“獨絕”二字展對沿途景象進行具體描摹。依據(jù)第三段“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可知,這是作者抒發(fā)自己的感慨和思想感情,是本文的主旨句。
據(jù)此可知,這篇文章通過敘述作者乘船自桐廬至富陽途中所見,詳細描繪了富春江及其兩岸山光水色,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同時也流露出對世俗名利的鄙棄,以及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15.春冬之時,水退潭清,怪柏懸泉,山高草盛,景色秀麗,流露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詳解】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第一問,根據(jù)原文“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可知,作者在描寫三峽的春冬季節(jié)景象時,先寫了春冬之時,水位下降,潭水清澈,倒影著兩岸的美景。后寫了山間有怪柏懸泉,茂盛的草木,景色秀麗。
第二問,“根據(jù)“良多趣味”可知,作者認為三峽的秋冬之景有很多的樂趣,所以在寫景中流露了作者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16.“閑人”既指具有閑情雅致的人,也表現(xiàn)出作者復雜的心境: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
【詳解】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概括和對關鍵詞語的理解。解答時,在把握全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將“閑人”放眼于段落中,分析其在段落中內(nèi)容上的作用。自比“閑人”,表達了作者對月光的愛慕,抒發(fā)了作者對自然生活的向往與欣賞,透露出作者在貶謫中雖感慨幽微,但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與“閑人”相對的“忙人”(朝廷官員小人)的鄙夷與諷刺。
17.“實是欲界之仙都”言簡意蘊,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作者卻能從中尋覓到無限的樂趣,深感自豪,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意思相近即可)
【詳解】本題考查情感主旨。
“實是欲界之仙都”意思是這里的確是人間的仙境啊,言簡意賅,直接表達了作者對景色的贊美;“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意思是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這既是對前賢的欽敬與追慕,又惋惜世人對秀美山水的無動于衷。而作者卻能夠繼康樂之后,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自許之情,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此句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18.感慨: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對感慨的理解:示例:這兩句由景而生的感慨,符合人們見到美景時的自然反應,表現(xiàn)出作者歸隱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也有勸說好友放下繁忙公務,一同來欣賞自然美景之意。
【詳解】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
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篩選出符合題意的句子作答。
本文敘述作者乘船桐廬自至富陽途所見,描繪了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創(chuàng)造了一種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讀后悠然神往,仿佛也親自領略了其間的山水之美。作者面對富春江的奇山異水,發(fā)出了“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感慨。意思是那些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那些忙于治理國家大事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這句感慨是作者觀賞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聯(lián)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對爭名逐利官場的鄙視,又襯出大自然美景誘人的力量,既寫奇景,又抒感慨,表現(xiàn)了作者對世俗功名利祿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大自然、熱愛自由閑適的生活,欲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相關學案

考點13 非連續(xù)性和文本(一)(講義)-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總復習重難點全攻略:

這是一份考點13 非連續(xù)性和文本(一)(講義)-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總復習重難點全攻略,文件包含考點13非連續(xù)性和文本一原卷版-挑戰(zhàn)中考備戰(zhàn)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總復習重難點全攻略全國專用docx、考點13非連續(xù)性和文本一解析版-挑戰(zhàn)中考備戰(zhàn)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總復習重難點全攻略全國專用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52頁, 歡迎下載使用。

考點07 古詩詞中的寫作手法(講義)-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總復習重難點全攻略:

這是一份考點07 古詩詞中的寫作手法(講義)-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總復習重難點全攻略,文件包含考點07古詩詞中的寫作手法-挑戰(zhàn)中考備戰(zhàn)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總復習重難點全攻略全國通用原卷版docx、考點07古詩詞中的寫作手法-挑戰(zhàn)中考備戰(zhàn)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總復習重難點全攻略全國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考點06 古詩詞“煉字”技巧(講義)-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總復習重難點全攻略:

這是一份考點06 古詩詞“煉字”技巧(講義)-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總復習重難點全攻略,文件包含考點06古詩詞“煉字”技巧-挑戰(zhàn)中考備戰(zhàn)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總復習重難點全攻略全國通用原卷版docx、考點06古詩詞“煉字”技巧-挑戰(zhàn)中考備戰(zhàn)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總復習重難點全攻略全國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16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學案 更多

重難點06   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原卷版+解釋版)2023年中考語文重難點突破(全國通用)

重難點06 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原卷版+解釋版)2023年中考語文重難點突破(全國通用)

重難點03   情節(jié)作用(原卷版+解釋版)2023年中考語文重難點突破(全國通用)

重難點03 情節(jié)作用(原卷版+解釋版)2023年中考語文重難點突破(全國通用)

重難點02  成語及詞語運用(原卷版+解釋版)2023年中考語文重難點突破(全國通用)

重難點02 成語及詞語運用(原卷版+解釋版)2023年中考語文重難點突破(全國通用)

重難點01:病句修改(原卷版+解釋版)2023年中考語文重難點突破(全國通用)

重難點01:病句修改(原卷版+解釋版)2023年中考語文重難點突破(全國通用)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