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時間75分鐘,試卷總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科考試分試題卷和答題卷,考生須在答題卷指定位置上作答,答題前,請在答題卷的密封線內(nèi)填寫學校、班級、考號、姓名。
2.本試卷分為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Li-7 C-12 N-14 O-16 Na-23 Cr-52 Zn-65
第I卷(選擇題 共4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化學科學與社會活動密切相關(guān),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為保證食物的口感與風味,應增加食品添加劑使用品種與數(shù)量
B. 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某飛機機身材料使用的碳纖維和環(huán)氧樹脂屬于復合材料
C. 纖維素與乙酸反應生成纖維素乙酸酯屬于酯化反應
D. 的VSEPR模型:[]2-
【答案】A
【解析】
【詳解】A.食品添加劑使用品種與數(shù)量都有嚴格的使用標準,不能隨意增加,故A錯誤;
B.碳纖維和環(huán)氧樹脂屬于復合材料,碳纖維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環(huán)氧樹脂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故B正確;
C.纖維素的每個葡萄糖單元中含3個羥基,纖維素與乙酸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纖維素乙酸酯,故C正確;
D.的中心原子價電子對數(shù)為,有一對孤電子對,故其VSEPR模型為四面體形,[]2-,故D正確;
故答案選A
2. 中藥材川芎是一味活血化瘀藥,為傘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莖,其有效成分之一的結(jié)構(gòu)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A. 分子中雜化的碳原子有4個
B. 可發(fā)生消去反應
C. 分子中含有4個手性碳原子
D 該物質(zhì)與足量溴水反應,最多可消耗
【答案】D
【解析】
【詳解】A.根據(jù)物質(zhì)分子結(jié)構(gòu)簡式可知:該物質(zhì)分子中飽和C原子采用sp3雜化,其分子中sp3雜化的碳原子有6個,即 ,A錯誤;
B.根據(jù)該有機物的結(jié)構(gòu)可知,連接羥基的碳原子的鄰位碳原子上均沒有H原子,無法發(fā)生消去反應,B錯誤;
C.手性碳原子是連接4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的C原子。根據(jù)該物質(zhì)分子結(jié)構(gòu)可知:其分子中含有3個手性碳原子,分別是與苯環(huán)相連的C原子及含有碳碳雙鍵的六元環(huán)上與O原子形成C-O單鍵的兩個C原子,即,C錯誤;
D.酚羥基的鄰對位可以與溴水發(fā)生取代反應,碳碳雙鍵可以與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可知該物質(zhì)最多消耗2mlBr2,D正確;
故答案選D。
3. 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L0.1ml/L的溶液中含有的數(shù)目為
B.1ml完全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含氮微粒數(shù)為
C.1ml中σ鍵的數(shù)目為
D.標準狀況下,22.4LHCl分子中含有的數(shù)目為
【答案】B
【解析】【解答】A、HClO是一種弱酸,在水中部分電離,因此溶液中ClO-的個數(shù)小于1 NA,B不符合題意。
B、1mlNH4NO3中含有2mlN原子,溶于水的過程中,氮元素守恒,因此溶液中含氮微粒數(shù)為2NA,A符合題意。
C、1ml[Cu(H2O)4]2+中含有4ml共價鍵,4mlH2O。一個H2O分子中含有2個σ鍵。因此1ml[Cu(H2O)4]2+中所含的σ鍵個數(shù)為12 NA,C不符合題意。
D、HCl分子中不含有Cl-,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jù)氮原子守恒分析。
B、HClO是一種弱酸,在水中部分電離。
C、一個H2O分子中含有2個σ鍵,一個配位鍵為一個σ鍵。
D、HCl分子中不含有Cl-。
4. 下列解釋事實的方程式不正確的是
A. 向中投入固體:
B. 用濃氨水檢驗泄漏的氯氣
C. 向沉淀中加入過量氨水使溶解:
D. 苯酚和甲醛在一定條件下反應能生成酚醛樹脂:
【答案】A
【解析】
【詳解】A.Na2O2與水反應時,Na2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水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向H218O中投入Na2O2的離子方程式為:,A項錯誤;
B.用濃氨水檢驗泄漏的氯氣,氨氣與氯氣生成氯化銨固體,產(chǎn)生白煙:8NH3+3Cl2=6NH4Cl+N2,B項正確;
C.向AgCl沉淀中加入過量氨水使AgCl溶解生成銀氨絡離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項正確;
D.苯酚和甲醛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酚醛樹脂的化學方程式為n+nHCHO+(n-1)H2O,D項正確;
故答案選A。
5.X、Y、Z、M、Q為前20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X的核外電子數(shù)等于其周期數(shù),X2Y是最常用的溶劑,Z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Y電子總數(shù)的一半,Q為前四周期金屬性最強的元素。下列說法一定正確的是
A.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B.M單質(zhì)常溫下為固體
C.ZY2與Q2Y的化學鍵類型相同D.簡單離子半徑:
【答案】D
【詳解】
X、Y、Z、M、Q為前20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X的核外電子數(shù)等于其周期數(shù),則X為H,X2Y是最常用的溶劑水,則Y為O,Z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Y電子總數(shù)的一半,則Z為Si,Q為前四周期金屬性最強的元素,則Q為K,據(jù)此M為P、S、Cl, 則X=H,Y=O,Z=Si,M=P、S、Cl,Q=K。
A.Si的非金屬性小于P、S、Cl,SiH4的穩(wěn)定性小于PH3、H2S、HCl,A錯誤;
B.M的單質(zhì)是P、S或Cl2,其中Cl2常溫下為氣體,B錯誤;
C.ZY2為SiO2含共價鍵,Q2Y為K2O含離子鍵,二者化學鍵類型不同,C錯誤;
D.P3-、S2-、Cl-與K+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jié)構(gòu),隨核電荷數(shù)增大,離子半徑減小,D正確;
答案選D。
6. 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甲裝置可制取B. 乙裝置可驗證金屬性:
C. 丙裝置可檢驗乙醇消去產(chǎn)物中的乙烯D. 丁裝置可探究壓強對平衡的影響
【答案】B
【解析】
【詳解】A.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大而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實驗過程中為保證CO2被充分吸收,應先通NH3一段時間后再通CO2,故A錯誤;
B.該裝置構(gòu)成原電池,若鐵釘兩端溶液變紅,沒有藍色沉淀生成,說明鐵釘沒有被腐蝕,說明鋅為負極,鐵為正極,金屬性:,故B正確;
C.乙醇易揮發(fā),所以生成的乙烯中含有乙醇,乙烯中還含有SO2,乙醇、SO2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干擾乙烯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反應,所以不能實現(xiàn)實驗目的,故C錯誤;
D.氫氣與碘蒸氣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不變,壓強對平衡無影響,故不能探究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故D錯誤;
故答案選B。
7. 下列各組離子在給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氨水中:、、、
B.在氯化鈉溶液中:、、、
C.在醋酸鈉溶液中:、、、
D.25℃時,由水電離出的的溶液中:、、、
7【答案】C
【解析】【解答】A.氨水顯堿性,會與、反應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題意;
B.氯化鈉溶液中,、會發(fā)生完全雙水解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二氧化碳氣體,且會反應生成亞鐵離子和碘單質(zhì),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題意;
C.在醋酸鈉溶液中、、、不存在任何反應,可以大量共存,C符合題意;
D.25℃時,由水電離出的的酸性溶液,不能大量存在,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思路分析:判斷離子共存方法,1.看溶液中離子之間因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沉淀、氣體和弱電解質(zhì)而不能共存;2看離子之間因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共存,3.注意題目隱含條件,顏色、pH.
8. 一定條件下,與反應合成的反應歷程如圖所示。已知其他條件不變時,反應物中的元素被質(zhì)量數(shù)更大的同位素替換時,反應速率會變慢。說明:過渡態(tài)中“- -”表示化學鍵未完全斷裂或形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反應歷程中的兩個反應均涉及氫原子的成鍵
B. 相同條件下,與發(fā)生上述反應,則其過渡態(tài)的能量比低
C. 該反應的
D. 與發(fā)生上述反應,只能獲得1種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有機產(chǎn)物
【答案】C
【解析】
【詳解】A.根據(jù)圖知,反應歷程中的第一個反應涉及氫原子的成鍵,第二個反應沒涉及氫原子的成鍵,A錯誤;
B.已知其他條件不變時,反應物中的元素被質(zhì)量數(shù)更大的同位素替換時,反應速率會變慢,所以相同條件下,與發(fā)生上述反應,反應速率會變慢,則其過渡態(tài)Ⅰ的能量比b高,B錯誤;
C.該反應的,即生成物的總能量減去反應物的總能量,C正確;
D.根據(jù)圖可知,與發(fā)生上述反應,可以獲得、2種相對分子質(zhì)量相等的有機產(chǎn)物,D錯誤;
故選C
9. 中國海洋大學科學家發(fā)現(xiàn)海泥細菌電池的電壓可以高達0.8V,在這種海水/海泥界面存在的天然電壓驅(qū)動下,海泥細菌產(chǎn)生的電子可以源源不斷的傳輸出來,持續(xù)產(chǎn)生電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電極電勢:A<B
B.天然的海泥層和海水層分別為負極和正極的導電介質(zhì)
C.海底沉積層可發(fā)生反應:
D.海底沉積層/海水天然界面作為“質(zhì)子交換膜材料”,不需要任何人工膜材料
【答案】A
10. 常溫下,在封閉儀器中裝有溶液,現(xiàn)向其中緩慢注入溶液,隨著溶液注入體積增加,溶液的變化如下圖所示(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為),關(guān)于上述實驗,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 AB段主要發(fā)生的反應為
B. BC段值降低主要是因為生成強酸
C. 水電離程度
D. 時,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順序為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圖可知,亞硫酸氫鈉溶液體積為10mL時,溶液中發(fā)生的反應為2NaClO+NaHSO3= NaCl+HClO+Na2SO4,反應得到等濃度的氯化鈉、次氯酸和硫酸鈉混合溶液;亞硫酸氫鈉溶液體積為20mL時,溶液中發(fā)生的反應為HClO+NaHSO3=NaCl+H2SO4,反應得到氯化鈉、硫酸鈉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亞硫酸氫鈉溶液體積為40mL時,溶液中發(fā)生的反應為H2SO4+2NaHSO3=Na2SO4+2H2SO3,反應得到氯化鈉、硫酸鈉和亞硫酸的混合溶液。
【詳解】A.由分析可知,AB段主要發(fā)生的反應為2NaClO+NaHSO3= NaCl+HClO+Na2SO4,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故A正確;
B.由分析可知,BC段主要發(fā)生的反應為HClO+NaHSO3=NaCl+H2SO4,則溶液pH值降低主要是因為生成了完全電離的硫酸,故B正確;
C.由分析可知,A點為次氯酸鈉溶液,次氯酸根離子水解促進水的電離,B點為等濃度的氯化鈉、次氯酸和硫酸鈉混合溶液,次氯酸在溶液中電離出的氫離子抑制水的電離,C點為氯化鈉、硫酸鈉和硫酸的混合溶液,硫酸在溶液中電離出的氫離子抑制水的電離,D點為氯化鈉、硫酸鈉和亞硫酸的混合溶液,亞硫酸在溶液中電離出的氫離子抑制水的電離,酸溶液中氫離子濃度越大,抑制水的電離程度越大,則水電離程度大小順序為A>B>D>C,故C正確;
D.由得失電子數(shù)目守恒可知,次氯酸鈉溶液與亞硫酸氫鈉溶液反應生成氯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與硫酸根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相等,則溶液pH為7時,溶液中氯離子濃度大于硫酸根離子濃度,故D錯誤;
故選D。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60分)
二、填空題,本題共4小題,共60分。
11.某實驗小組同學探究銀氨溶液的配制及銀氨溶液的性質(zhì)。
(一)探究銀氨溶液的制備(實驗中所用氨水均為新制氨水)
已知:白色AgOH沉淀不穩(wěn)定,極易分解生成棕褐色Ag2O;Ag2O溶于濃氨水生成[Ag(NH3)2]+。
(1)實驗Ⅰ中沉淀消失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測得Ⅱ中所用的氨水比Ⅰ中所用氨水的pH小,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測Ⅱ得到的白色略暗沉淀除Ag2O外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二)該實驗小組同學設計如下實驗:
實驗1:向2 mL銀氨溶液中滴加5滴10%NaOH溶液,立即產(chǎn)生棕黑色渾濁;置于沸水浴中加熱,有氣體產(chǎn)生;一段時間后溶液逐漸變黑,最終試管壁附著光亮銀鏡。
實驗2:向2 mL銀氨溶液中滴加5滴10%氨水,置于沸水浴中加熱,有氣體產(chǎn)生;一段時間后溶液無明顯變化。
(4)檢驗實驗1產(chǎn)生的氣體含有NH3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經(jīng)檢驗黑色物質(zhì)中有Ag2O,產(chǎn)生Ag2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5)該實驗小組同學設計上述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清洗銀鏡反應后試管壁上的Ag所用的試劑是________。
【答案】 (1)Ag2O+4NH3·H2O===2[Ag(NH3)2]OH+3H2O
(2)吸收CO2、NH3的揮發(fā)
(3)Ag2CO3
(4)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試紙變藍(或用玻璃棒蘸濃鹽酸或者濃硝酸靠近,產(chǎn)生白煙) 2[Ag(NH3)2]++2OH-eq \(=====,\s\up7(△))Ag2O↓+4NH3↑+H2O
(5)探究向銀氨溶液中滴加強堿后,沸水浴加熱有銀鏡出現(xiàn);滴加弱堿則不能
(6)稀硝酸
【解析】 充分利用提供的信息解題。做對比實驗時,必須進行單因子變量控制。
(1)據(jù)信息:實驗Ⅰ中硝酸銀和氨水反應生成的白色沉淀AgOH不穩(wěn)定,極易分解生成棕褐色Ag2O;Ag2O溶于濃氨水生成[Ag(NH3)2]+。沉淀消失的化學方程式為Ag2O+4NH3·H2O===2[Ag(NH3)2]OH+3H2O。
(2)氨水易揮發(fā)、一水合氨是可溶性堿,實驗測得Ⅱ中所用的氨水比Ⅰ中所用氨水的pH小,可能原因有吸收CO2、NH3的揮發(fā)。
(3)經(jīng)敞口放置空氣中48小時后,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產(chǎn)生的碳酸根離子與銀離子產(chǎn)生沉淀,則推測Ⅱ得到的白色略暗沉淀除Ag2O外的主要成分是Ag2CO3。
(4)氨氣是堿性氣體,檢驗實驗1產(chǎn)生的氣體含有NH3的方法是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試紙變藍(或用玻璃棒蘸濃鹽酸或者濃硝酸靠近,產(chǎn)生白煙);經(jīng)檢驗黑色物質(zhì)中有Ag2O,產(chǎn)生Ag2O的原因是加熱條件下,[Ag(NH3)2]+與OH-反應生成Ag2O沉淀,離子方程式為2[Ag(NH3)2]++2OH-eq \(=====,\s\up7(△))Ag2O↓+4NH3↑+H2O。
(5)這一組對比實驗中,唯一的變量是所加堿的堿性強弱不同,實驗1加強堿,結(jié)果產(chǎn)生銀鏡,實驗2加弱堿,結(jié)果沒有銀鏡產(chǎn)生,則該實驗小組同學設計上述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向銀氨溶液中滴加強堿后,沸水浴加熱有銀鏡出現(xiàn);滴加弱堿則不能。
(6)銀可與稀硝酸反應而溶解,清洗銀鏡反應后試管壁上的Ag所用的試劑是稀硝酸。
12.(14分)利用水鈷礦(主要成分為C2O3,含少量Fe2O3、Al2O3、MnO、MgO、CaO、SiO2等)可以制取多種化工試劑,以下為草酸鈷晶體和氯化鈷晶體的制備流程,回答下列問題:
已知:①浸出液中含有的陽離子主要有H+、Na+、C2+、Fe2+、Mn2+、Al3+、Mg2+、Ca2+等。
②沉淀I中只含有兩種沉淀。
③已知氧化性:C3+>MnO2>ClO>Fe3+
④流程中部分陽離子以氫氧化物形式沉淀時溶液的pH見表:
(1)得到水鈷礦的前一步是對粗礦的粉末“焙燒”,該步氧化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1)在對流空氣中氧化效率高且氧化時間短的原因是_______。
(2)浸出過程中加入Na2SO3作用是_______。
(3)NaClO3在浸出液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
(4)加入Na2CO3調(diào)pH至5.2,目的是_______;萃取劑層含錳元素,則加入NaF溶液所得沉淀II的主要成分為_______。
(5)操作I包括:向水層加入_______調(diào)整pH至2~3,蒸發(fā)濃縮_______、過濾、洗滌、減壓烘干等過程。
(6)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計算Ksp[C(OH)2]=_____(假設離子濃度小于等于10-5ml/L視為完全沉淀,已知100.4=2.5)
(7)將草酸鈷晶體(CC2O4·2H2O)置于空氣中加熱,受熱過程中 290~320℃溫度范圍得到剩余的固體物質(zhì)化學式為C3O4,同時產(chǎn)生CO2,寫出該過程的化學方程式_____。
【答案】(1)對流空氣能使氧氣和反應物充分接觸
(2)將C3+、Fe3+還原
(3)
(4) 將鐵離子、鋁離子完全轉(zhuǎn)化為沉淀物分離除去 MgF2、CaF2
(5) 濃鹽酸 冷卻結(jié)晶
(6)2.5×10-15
(7)
【解析】水鈷礦加入鹽酸、亞硫酸鈉,二氧化硅不反應,得到浸出液中含有陽離子主要有H+、Na+、C2+、Fe2+、Mn2+、Al3+、Mg2+、Ca2+;加入NaClO3將亞鐵離子轉(zhuǎn)化為鐵離子,調(diào)節(jié)pH除去鐵;濾液加入氟化鈉除去Mg2+、Ca2+,濾液加入萃取劑萃取出C2+,加入草酸銨處理后得到草酸鈷晶體和氯化鈷晶體;
(1)在對流空氣中氧化效率高且氧化時間短的原因是對流空氣能使氧氣和反應物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率,提高反應效率;
(2)已知:浸出液中含有的陽離子主要有H+、Na+、C2+、Fe2+、Mn2+、Al3+、Mg2+、Ca2+等;說明礦石中三價鈷、三價鐵均被Na2SO3還原為二價C2+、Fe2+,故加入Na2SO3作用是將C3+、Fe3+還原;
(3)已知氧化性:C3+>MnO2>ClO>Fe3+;亞鐵離子具有還原性,和NaClO3反應轉(zhuǎn)化為鐵離子而C2+、Mn2+不反應,以便于后續(xù)調(diào)節(jié)pH除去鐵,反應為;
(4)由部分陽離子以氫氧化物形式沉淀時溶液的pH表格可知,加入Na2CO3調(diào)pH至5.2,目的是將鐵離子、鋁離子完全轉(zhuǎn)化為沉淀物分離除去;萃取后萃取劑層含錳元素,且水層中含有C2+,而減少了Mg2+、Ca2+,故加入NaF溶液所得沉淀II的主要成分為MgF2、CaF2。
(5)操作I得到氯化鈷晶體,則調(diào)節(jié)pH應該加入鹽酸,然后進行結(jié)晶操作,故為:向水層加入濃鹽酸調(diào)整pH至2~3,蒸發(fā)濃縮、冷卻結(jié)晶、過濾、洗滌、減壓烘干等過程。
(6)pH=9.2時C(OH)2完全沉淀,此時pOH=4.8,Ksp[C(OH)2]= =2.5×10-15。
(7)草酸鈷晶體(CC2O4·2H2O)置于空氣中加熱,受熱過程中首先失去結(jié)晶水生成CC2O4, 290~320℃溫度范圍得到剩余的固體物質(zhì)化學式為C3O4同時產(chǎn)生CO2,鈷元素、碳元素化合價升高,則空氣氧氣會參與反應起到氧化劑作用,反應為。
13. (15分)處理、回收利用CO是環(huán)境科學研究的熱點課題?;卮鹣铝袉栴}:
(1)CO用于處理大氣污染物N2O的反應為CO(g) + N2O(g)CO2(g) +N2(g)。在Zn*作用下該反應的具體過程如圖1所示,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
總反應: CO(g) + N2O(g) CO2(g) + N2(g) ?H=______ kJ·ml-1; 該總反應的決速步是反應_____ (填 “①"或“②”),該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
(2)已知: CO(g) + N2O(g)CO2(g) + N2(g)的速率方程為v=k·c(N2O), k為速率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guān)。為提高反應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 (填字母序號)。
A.升溫B.恒容時,再充入CO
C.恒壓時,再充入N2OD.恒壓時,再充入N2
(3)在總壓為100kPa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g)和N2O(g)發(fā)生上述反應,在不同條件下達到平衡時,在T1K時N2O的轉(zhuǎn)化率與的變化曲線以及在時N2O的轉(zhuǎn)化率與的變化曲線如圖3所示:
①表示N2O的轉(zhuǎn)化率隨的變化曲線為____曲線(填“I”或“II”);
②T1_______T2 (填“>”或“
這是一份海南省農(nóng)墾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題,共8頁。
這是一份福建省寧德市福鼎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化學試題(原卷版),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福建省寧德市福鼎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化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寧德市福鼎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化學試題原卷版docx、福建省寧德市福鼎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化學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