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4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座號、考生號、縣區(qū)和科類填寫到答題卡和試卷規(guī)定的位置上。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相應的位置;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圖示為世界某海島位置圖,完成1~3題。
1.圖示區(qū)域位于
A.北半球 太平洋
B.北半球 印度洋
C.南半球 太平洋
D.南半球 印度洋
2.該島位于北京的方向是
A.東南 B.東北
C.西南 D.西北
3.該島陸地上最大相對高度為
A.2000米 B.2069 米 C.2631米 D.3069 米
圖示為寒武紀至新近紀生物多樣性和地表溫度的變化,完成4~5題。
4.圖中
A.三疊紀至新近紀生物種類持續(xù)遞增 B.二疊紀是爬行類動物的繁盛時期
C.白堊紀后期裸子植物種類大量消失 D.物種大滅絕與地表溫度變化無關
5.地質(zhì)學者在皖南山區(qū)的上溪群地層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寒武——奧陶紀的水母等古生物化石。推測該地層可能抬升于
A.古生代后期 B.寒武紀時期 C.元古宙時期 D.太古宙時期
2024年2月7 日,我國南極秦嶺站(74°56'S,163°42'E)正式開站。這是我國在南極建設的第五個科學考察站,也是新時代我國建立的第一個常年科考站。秦嶺站采用了降低能耗的規(guī)劃設計,兩翼的度夏宿舍在冬季人少時可以關閉,減少能源的消耗。 圖示為秦嶺站位置示意圖,完成6~8題。
6.秦嶺站
A.四季分明 B.有極晝極夜 C.淡水資源短缺 D.瀕臨大西洋
7.度夏宿舍在當?shù)囟救松贂r關閉,下列月份可以關閉的是
A.7 月 B.2月 C.11 月 D.12月
8.秦嶺科考站開站時
A.北京晝短夜長 B.尼羅河進入汛期
C.北印度洋洋流順時針流動 D.地中海沿岸炎熱干燥
等熵面是描述大氣熱力性質(zhì)的虛擬平面,大氣中的等熵面大體上呈水平分布,并隨著高度略向冷區(qū)傾斜。如果等熵面是傾斜的,那么特定方向的水平氣流會沿著傾斜的等熵面向上或向下滑動,稱為“等熵滑動”,是大氣垂直運動的重要觸發(fā)機制。 圖示為正常年份和2022年夏季30°N青藏高原周邊等熵面示意圖,完成9~10題。
9.正常年份夏季甲、乙兩地的天氣特點及該地水汽來源分別是
A.甲地濕潤多雨 大西洋 B.甲地干燥酷熱 印度洋
C.乙地干燥酷熱 印度洋 D.乙地濕潤多雨 大西洋
10.2022年夏季30°N青藏高原及周邊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正確的是
A.恒河平原出現(xiàn)旱災 B.長江中下游悶熱
C.青藏高原陰雨天多 D.橫斷山大雨滂沱
黃河氣旋是生成于河套和黃河下游地區(qū)的鋒面氣旋,全年均可出現(xiàn)。但以夏季居多,約占全年總次數(shù)的80%。黃河氣旋對華北和東北南部天氣影響很大。圖示為某日黃河氣旋分布,完成11~13題。
11.圖示黃河氣旋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黃土高原氣溫偏高 B.副高移至華北和東北
C.寒潮氣象災害消失 D.黃河中下游進入雨季
12.圖示黃河氣旋的主要云雨區(qū)位于
A.氣旋中心 B.氣旋東部暖鋒區(qū)
C.氣旋邊緣 D.氣旋西部冷鋒區(qū)
13.冬春季節(jié),黃河氣旋中心所經(jīng)之處可能帶來
A.龍卷風天氣 B.沙塵暴天氣 C.干熱風天氣 D.晴朗的天氣
渤海是我國重要的陸架淺海,水體更新周期時間較長,其水體營養(yǎng)鹽濃度的變化與環(huán)渤海河流(主要包括黃河流系、海河流系、灤河流系和遼河流系)輸入有著密切聯(lián)系。近年來,黃河流系營養(yǎng)鹽輸送呈下降趨勢。圖示為注入渤海的主要河流分布及渤海洋流分布,完成14~16題。
14.渤海水體更新周期最長的水域是
A.萊州灣 B.渤海灣 C.西北近岸 D.遼東灣
15.下列流系帶來的營養(yǎng)鹽類輸送到渤海灣外用時最長的是
A.黃河流系 B.海河流系 C.灤河流系 D.遼河流系
16.造成近年來黃河流系營養(yǎng)鹽類輸送呈下降趨勢的原因有
①環(huán)境保護政策實施 ②城市面積擴張 ③氣候趨于濕潤 ④河流筑壩攔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3小題,共52分)
17.(18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國神農(nóng)架滑雪場被譽為“最適宜的南國滑雪勝地之一”。該滑雪場占地面積19.17km2,擁有初、中、高級各類型難度的雪道13條,雪道總長超過700m,面積 30×10?m2,雪道最大垂直落差210m。該滑雪場還建有單板公園,提供跳臺、單板墻、鐵桿等設施,讓滑雪者可以盡情展示空中抓板、翻轉(zhuǎn)、跳躍等高超的運動技巧。圖示為神農(nóng)架區(qū)域的地理位置。
(1)指出圖示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適合修建滑雪場的地點,并說明原因。(6分)
(2)該區(qū)域滑雪場冬季積雪多,積雪時間長,試對此做出合理的解釋。(6分)
(3)說明與B河段相比,A河段的水文特點。(6分)18.(18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陸風是發(fā)生在沿海地區(qū)由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引起的中尺度局地環(huán)流,具有較強的時段性特點,對局地天氣有重要影響。遼寧省丹東市沿海地區(qū)海陸風多發(fā),受海陸風的影響,多平流霧(是當暖濕空氣平流到較冷的下墊面上,下部冷卻而形成的霧)。圖示為丹東市沿海地區(qū)夏季和冬季海陸風日風向變化。
注:0°為正北方向、90°為正東方向、180°為正南方向、270°為正西方向
(1)從時間角度指出丹東市沿海地區(qū)夏季和冬季海風的差異,并分析其原因。(6分)
(2)說出冬季丹東市海陸風日沿海地區(qū)平流霧多發(fā)的時間段,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3)從海陸風角度,說明丹東市沿海地區(qū)一天中凌晨降水明顯較多的原因。(6分)
19.(16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石器時代以后,今洞庭湖地區(qū)一直在沉降。先秦漢晉時期,該地區(qū)為河網(wǎng)交錯、局部有小湖分布的平原地貌景觀。東晉、南朝之際,受長江荊江段興筑堤壩等因素的影響,長江水分兩股進入該地區(qū),干擾該地區(qū)水系,在該地區(qū)迅速形成大湖景觀。之后洞庭湖不斷擴張,在宋代達歷史最深。研究表明,宋代以來,長江含沙量持續(xù)增加;洞庭湖洪水特征逐漸由以“春溜滿漲”為主轉(zhuǎn)變?yōu)橐浴跋那镞B漲”為主。至清代中葉,洪水期洞庭湖面積擴張至歷史鼎盛。 圖1示意先秦漢晉時期該地區(qū)水系,圖2示意明末清初該地區(qū)水系。
(1)洞庭湖主要補給類型。(4分)
(2)簡述宋代以來洞庭湖洪水由“春溜滿漲”為主逐漸轉(zhuǎn)變?yōu)椤跋那镞B漲”為主的原因。(6分)
(3)解釋宋代以后洞庭湖在面積擴張的同時深度變淺的原因。(6分)
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葉集區(qū)皖西當代職業(yè)中專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地理試題,文件包含安徽省六安市葉集區(qū)皖西當代職業(yè)中專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地理試題docx、高三地理參考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葉集區(qū)皖西當代職業(yè)中專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地理試題,文件包含高三地理試卷pdf、高三地理答題卷docx、高三地理參考答案pdf等3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7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安徽省皖西當代職業(yè)中專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地理考試,文件包含高二地理試卷pdf、高二地理答題卷docx、高二地理參考答案pdf等3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7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