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下列與動物特征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蛔蟲體表有角質層,有口無肛門
B.蜜蜂具有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jié)
C.大山雀具有與肺相通的氣囊,可輔助呼吸
D.鼴鼠胎生、哺乳的方式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2分)烏鴉銜住堅果駐足在紅綠燈桿上,等汽車來時扔下堅果,讓汽車將堅果碾碎,等紅燈亮時,再飛落地面享受美味,關于烏鴉這種行為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這種行為是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
B.這種行為可以使動物更好地適應復雜環(huán)境的變化
C.這種行為的出現離不開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
D.這種行為是能夠遺傳給后代個體的
3.(2分)下列關于細菌、真菌和病毒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菌與真菌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qū)別是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B.病毒進入寄主細胞,利用細胞的遺傳信息和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
C.某些細菌形成的芽孢是它的休眠體,對不良環(huán)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D.一些細菌生活在牛、羊胃腸內,不但不引起牛、羊患病,還對牛、羊有好處
4.(2分)草原是地球的“皮膚”,在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中存在“草→蝗蟲→青蛙→蛇→鷹”這樣一條食物鏈,以下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草原上所有的草、蝗蟲等動植物以及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組成生態(tài)系統
B.為了減輕蝗蟲災害,可以大量捕殺蛇,以增加青蛙的數量,維持生態(tài)平衡
C.在草原上適度放牧,草原生態(tài)系統會由于草的不斷生長而基本維持原狀
D.草原上噴灑生物體難以分解、無法排出的農藥,藥物將在青蛙體內積累最多
5.(2分)油菜是呼和浩特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每到油菜花盛開的季節(jié),田野里一片金黃。如圖表示油菜植株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下面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a細胞核內的染色體復制后均分,細胞膜從中部向內凹陷,縊裂成兩個細胞
B.b到c經過細胞的分裂、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組織
C.油菜儲藏有機物的組織主要是營養(yǎng)組織,含有葉綠體的營養(yǎng)組織還能進行光合作用
D.油菜的花是生殖器官,其細胞內的脫氧核糖核酸上有指導油菜發(fā)育的全部信息
6.(2分)走進烏蘭夫公園,各種植物郁郁蔥蔥,常年青翠的松柏,風中搖曳的垂柳,晚春怒放的桃花,林下的腎蕨,陰濕處的苔蘚,都會讓你駐足、流連。下面關于它們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柳樹是綠色開花植物,生長發(fā)育的起點是胚珠中的受精卵
B.松的球果不是果實,里面是沒有果皮包被的種子,種子中都有胚
C.腎蕨有根、莖、葉的分化,葉制造的有機物通過輸導組織運輸到各處的細胞
D.桃花的主要結構是雌蕊,只有經歷了傳粉和受精才能結出果實
7.(2分)下列有關農業(yè)生產措施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不同農作物選擇不同的時間播種,是為了滿足種子萌發(fā)對溫度的不同需求
B.鋤草的目的是減少雜草與農作物的競爭,同時促進根的呼吸作用
C.合理密植可以保證作物的葉片都能充分地接受光照,又不互相遮擋
D.蘑菇大棚適度延長光照時間,可提高蘑菇光合作用效率,從而提高產量
8.(2分)某研究小組設計了下圖所示的實驗方案,以驗證“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暗處理一晝夜”的目的是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轉運和消耗掉
B.步驟③的裝置中,小燒杯內盛有酒精,大燒杯中裝有清水
C.步驟④中葉片不變藍,是因為沒有二氧化碳,植物不能制造淀粉
D.需增設對照組,對照組透明鐘罩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應換成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9.(2分)下列關于生物技術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利用克隆技術,科學家把控制合成胰島素的基因轉入大腸桿菌生產出胰島素
B.轉基因超級鼠的獲得,說明基因控制著生物的性狀
C.冷藏保存食物的主要原理是低溫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繁殖
D.制作不同的發(fā)酵食品所利用的細菌或真菌的種類有可能是相同的
10.(2分)為研究垂體對動物生長發(fā)育的作用,技術人員用垂體切除法對幼齡大鼠進行了實驗。下面是幾位同學從實驗步驟及結果方面對該實驗所作的分析,其中錯誤的是( )
A.需將生長發(fā)育狀況基本相同的多只幼齡大鼠隨機均分為兩組后進行處理
B.對照組的處理是手術但不切除垂體,實驗組的處理是手術切除垂體
C.處理后的兩組大鼠要置于相同且適宜條件下飼養(yǎng),然后觀察兩組大鼠的生長發(fā)育情況
D.如果對照組大鼠生長發(fā)育狀況不如實驗組,說明垂體能促進幼齡大鼠的生長發(fā)育
11.(2分)如圖為小明看到水杯并端起水杯的反射活動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在視網膜上形成水杯的物像
B.形成視覺的中樞位于脊髓
C.效應器損傷可能無法端起水杯
D.完成該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12.(2分)下列關于生殖和遺傳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睪丸,能產生精子并分泌雌性激素
B.Y染色體上有決定睪丸形成的基因,也有決定精子產生和成熟的基因
C.每條染色體上有很多個DNA分子,每個DNA分子上有很多個基因
D.子代體細胞核中的每一個基因,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13.(2分)某種蛾易被蝙蝠捕食,但此種蛾的一部分個體會運用復雜的飛行模式逃避蝙蝠的捕食。后來,這種蛾越來越多。若干年后,變化后的蛾與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下列有關分析中,錯誤的是( )
A.變化后的蛾與祖先蛾的差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B.變化后的蛾與其祖先蛾一定還存在相同的基因
C.蛾的復雜飛行模式是為了逃避蝙蝠而形成的有利變異
D.蛾與蝙蝠在進化過程中,能夠相互影響、相互選擇
14.(2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狀病毒(2019﹣nCV)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病原體2019﹣nCV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
B.對患有該病的人進行隔離治療,從傳染病預防措施方面分析,屬于控制傳染源
C.2019﹣nCV侵入人體后,呼吸道黏膜和吞噬細胞等發(fā)揮作用,屬于特異性免疫
D.接種相關疫苗后,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第三道防線的淋巴細胞參與反應
15.(2分)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是生態(tài)系統的多樣性
B.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與生物變異有關,也與自然選擇有關
C.外來物種入侵可能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引入其天敵是有效的控制手段
D.退耕還林、將沼澤改造成人工林等是提高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手段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每空1分,共20分)
16.(4分)改善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綠色經濟發(fā)展,成為打造美麗鄉(xiāng)村的突破口。如圖為某生態(tài)農莊利用黑水虻處理廚余垃圾變廢為寶的生態(tài)農業(yè)模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據圖可知,黑水虻屬于昆蟲,其發(fā)育過程為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處于 期的黑水虻可將廚余垃圾中豐富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從而獲得生長發(fā)育所需的 。因此,黑水虻在該生態(tài)系統中扮演 的角色。
(2)黑水虻和家禽等排出的糞便作為肥料投入菜園,能夠達到增加產量的目的,是因為 。
17.(6分)研究人員為篩選優(yōu)良水稻新品種,在其他外界條件適宜的條件下,測定光照強度對A、B兩種水稻的氣孔導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氣孔導度越大,氣孔開放程度越高),結果如圖1和圖2。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水稻進行光合作用的器官主要是葉,葉片是由 三部分組成;氣孔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門戶”和氣體交換的“窗口”,植物可以通過控制 的形狀和大小來控制氣體和水分的進出。
(2)當光照強度低于8×102μml?m﹣2?s﹣1時,隨著光照強度增加,A、B兩品種水稻光合作用速率變化情況是 ,因此推斷,此時段影響水稻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3)光照強度高于8×102μml?m﹣2?s﹣1時,相同光照強度下,A水稻的光合作用速率比B水稻更大,結合圖1分析,原因可能是 ,葉肉細胞積累了較多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充足。因此,A水稻更適宜栽種在 的環(huán)境中。
18.(5分)人體是一個協調配合、和諧統一的整體。如圖為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的示意圖(c、d代表相關氣體),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A系統的功能是 。
(2)a和b表示胰臟的兩種分泌物,請分別寫出a和b的名稱: 。
(3)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生物學基本觀點之一,C系統中適于完成圖中c、d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是 。
(4)循環(huán)系統中的心臟其實是由左右兩個“泵”同時協同工作的,在心跳一次的過程中,當心房舒張時,心室的狀態(tài)依次為 。
(5)請寫出血液在腎臟內的流動途徑: 。
19.(5分)某種自花傳粉的豆科植物,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為14條。同一植株能開很多花,不同品種植株所結種子的子葉有紫色也有白色?,F用該豆科植物的甲、乙、丙三個品種的植株,進行如下實驗:
(1)在上面的四組實驗中,能夠判斷出該植物種子子葉顏色的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是 (填實驗組別)。
(2)如果用A、a表示相關基因,則甲、乙、丙植株的基因組成分別是 ;甲植株產生的卵細胞,其基因組成及含有的染色體數目分別是 ;請寫出丙植株產生的精子的基因組成及比例 。
(3)若將丙植株的花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紙袋,待雌蕊成熟時,接受甲植株的花粉,則預期的實驗結果為 。
2021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生物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2分)下列與動物特征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蛔蟲體表有角質層,有口無肛門
B.蜜蜂具有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jié)
C.大山雀具有與肺相通的氣囊,可輔助呼吸
D.鼴鼠胎生、哺乳的方式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解答】解:A、蛔蟲屬于線形動物,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錯誤。
B、蜜蜂屬于節(jié)肢動物,具有外骨骼,身體和附肢均分節(jié),正確。
C、大山雀屬于鳥類,具有與肺相通的氣囊,可輔助完成雙重呼吸,正確。
D、鼴鼠屬于哺乳動物,胎生、哺乳的方式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正確。
故選:A。
2.(2分)烏鴉銜住堅果駐足在紅綠燈桿上,等汽車來時扔下堅果,讓汽車將堅果碾碎,等紅燈亮時,再飛落地面享受美味,關于烏鴉這種行為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這種行為是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
B.這種行為可以使動物更好地適應復雜環(huán)境的變化
C.這種行為的出現離不開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
D.這種行為是能夠遺傳給后代個體的
【解答】解:烏鴉會銜住堅果駐足在紅綠燈桿上,當汽車來時扔下堅果,讓汽車將堅果碾碎,等紅燈亮時,再飛落地面享受美味。這種行為是在動物的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是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屬于學習行為。學習行為可以使動物更好地適應復雜環(huán)境的變化,學習行為不即時強化就會消退,這種行為不遺傳。
故選:D。
3.(2分)下列關于細菌、真菌和病毒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菌與真菌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qū)別是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B.病毒進入寄主細胞,利用細胞的遺傳信息和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
C.某些細菌形成的芽孢是它的休眠體,對不良環(huán)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D.一些細菌生活在牛、羊胃腸內,不但不引起牛、羊患病,還對牛、羊有好處
【解答】解:A、細菌細胞無成形的細胞核,真菌細胞有成形的細胞核,二者的主要區(qū)別是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A正確。
B、病毒以自我復制的方式繁殖,即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寄生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B錯誤。
C、某些細菌形成的芽孢是它的休眠體,對不良環(huán)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C正確。
D、一些細菌生活在牛、羊胃腸內,不但不引起牛、羊患病,還對牛、羊有好處,D正確。
故選:B。
4.(2分)草原是地球的“皮膚”,在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中存在“草→蝗蟲→青蛙→蛇→鷹”這樣一條食物鏈,以下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草原上所有的草、蝗蟲等動植物以及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組成生態(tài)系統
B.為了減輕蝗蟲災害,可以大量捕殺蛇,以增加青蛙的數量,維持生態(tài)平衡
C.在草原上適度放牧,草原生態(tài)系統會由于草的不斷生長而基本維持原狀
D.草原上噴灑生物體難以分解、無法排出的農藥,藥物將在青蛙體內積累最多
【解答】解:A、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草原上所有的草、蝗蟲等動植物以及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組成生態(tài)系統的生物部分,不能構成完整生態(tài)系統。A錯誤。
B、生態(tài)系統具有一定自動調節(jié)能力,所以在一般情況下,生態(tài)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wěn)定的,大量捕殺蛇,以增加青蛙的數量,會導致生態(tài)平衡遭到破壞。B錯誤。
C、生態(tài)系統的調節(jié)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擾超過了調節(jié)能力,生態(tài)系統就會遭到破壞。在草原上適度放牧,草原生態(tài)系統會由于草的不斷生長而基本維持原狀。C正確。
D、在生態(tài)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草→蝗蟲→青蛙→蛇→鷹食物鏈中,鷹的營養(yǎng)級別最高,若草原上噴灑生物體難以分解、無法排出的農藥,鷹體內農藥積累最多。D錯誤。
故選:C。
5.(2分)油菜是呼和浩特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每到油菜花盛開的季節(jié),田野里一片金黃。如圖表示油菜植株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下面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a細胞核內的染色體復制后均分,細胞膜從中部向內凹陷,縊裂成兩個細胞
B.b到c經過細胞的分裂、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組織
C.油菜儲藏有機物的組織主要是營養(yǎng)組織,含有葉綠體的營養(yǎng)組織還能進行光合作用
D.油菜的花是生殖器官,其細胞內的脫氧核糖核酸上有指導油菜發(fā)育的全部信息
【解答】解:A、a細胞核內的染色體復制后均分,植物細胞在原來的細胞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而動物細胞的分裂與植物細胞分裂有所不同,動物細胞最后向內凹陷形成兩個細胞,A錯誤。
B、細胞分裂導致細胞數目的增多,細胞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b到c經過細胞的分裂、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組織,B正確。
C、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油菜儲藏有機物的組織主要是營養(yǎng)組織,含有葉綠體的營養(yǎng)組織還能進行光合作用,C正確。
D、油菜的花是生殖器官,其細胞核內脫氧核糖核酸(DNA)含遺傳物質,對生物的遺傳具有重要的意義,控制著生物的遺傳和發(fā)育,D正確。
故選:A。
6.(2分)走進烏蘭夫公園,各種植物郁郁蔥蔥,常年青翠的松柏,風中搖曳的垂柳,晚春怒放的桃花,林下的腎蕨,陰濕處的苔蘚,都會讓你駐足、流連。下面關于它們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柳樹是綠色開花植物,生長發(fā)育的起點是胚珠中的受精卵
B.松的球果不是果實,里面是沒有果皮包被的種子,種子中都有胚
C.腎蕨有根、莖、葉的分化,葉制造的有機物通過輸導組織運輸到各處的細胞
D.桃花的主要結構是雌蕊,只有經歷了傳粉和受精才能結出果實
【解答】解:A、柳樹是綠色開花植物,生長發(fā)育的起點是胚珠中的受精卵,受精卵發(fā)育成胚,胚是新植物體的幼體。A正確。
B、松樹種子裸露,外面沒有果皮包被,所以松的球果不是果實;胚是種子的主要結構,松樹種子中都有胚。B正確。
C、蕨類植物具有根、莖、葉的分化,出現了輸導組織,所以葉制造的有機物通過輸導組織運輸到各處的細胞。C正確。
D、桃花屬于兩性花,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經過傳粉受精過程后,雌蕊的子房繼續(xù)發(fā)育,最終發(fā)育成果實。D錯誤。
故選:D。
7.(2分)下列有關農業(yè)生產措施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不同農作物選擇不同的時間播種,是為了滿足種子萌發(fā)對溫度的不同需求
B.鋤草的目的是減少雜草與農作物的競爭,同時促進根的呼吸作用
C.合理密植可以保證作物的葉片都能充分地接受光照,又不互相遮擋
D.蘑菇大棚適度延長光照時間,可提高蘑菇光合作用效率,從而提高產量
【解答】解:A、說明適宜的溫度有利于種子的萌發(fā)。A正確。
B、在植株之間去除雜草對作物的作用有減少對水分、礦質元素和光的競爭,同時促進要的呼吸作用。B正確。
C、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因此既要充分利用單位面積上的光照,使陽光盡量少的照到空地上,又要避免植株葉片互不遮光,這樣,種植農作物就要求不能過稀,也不能過密,應該合理密植。C正確
D、蘑菇不含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不屬于植物,屬于真菌。D錯誤。
故選:D。
8.(2分)某研究小組設計了下圖所示的實驗方案,以驗證“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暗處理一晝夜”的目的是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轉運和消耗掉
B.步驟③的裝置中,小燒杯內盛有酒精,大燒杯中裝有清水
C.步驟④中葉片不變藍,是因為沒有二氧化碳,植物不能制造淀粉
D.需增設對照組,對照組透明鐘罩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應換成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解答】解:A、為了排除葉片內原有淀粉對實驗現象的影響,實驗前要將實驗裝置放在暗處一晝夜,目的是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對實驗的干擾,保證實驗結果所檢測到的淀粉是實驗過程中形成的,A正確。
B、步驟③的裝置中,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至葉片變成黃白色。脫色時,酒精要隔水加熱,因為酒精的燃點低,防止酒精燃燒發(fā)生危險,B正確。
C、淀粉遇碘變藍,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實驗裝置放在光下,但是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得光合作用缺乏原料無法進行,C正確。
D、需增設對照組,實驗變量是二氧化碳,為了確保變量唯一,應該換成清水,D錯誤。
故選:D。
9.(2分)下列關于生物技術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利用克隆技術,科學家把控制合成胰島素的基因轉入大腸桿菌生產出胰島素
B.轉基因超級鼠的獲得,說明基因控制著生物的性狀
C.冷藏保存食物的主要原理是低溫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繁殖
D.制作不同的發(fā)酵食品所利用的細菌或真菌的種類有可能是相同的
【解答】解:A、科學家把控制合成胰島素的基因轉入大腸桿菌,使其生產胰島素,這利用了轉基因技術,錯誤。
B、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基因決定性狀的表達,一個基因對應一個性狀。轉基因超級鼠,是在普通鼠的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注射大鼠的生長激素基因,再使受精卵內的卵細胞核或精子核結合,這樣才能使其中攜帶著轉入的基因。轉基因鼠比與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長速度快兩到三倍,體積大一倍。轉基因超級鼠與普通鼠對照,表明基因控制性狀,正確。
C、冷藏食物不易變質是由于低溫抑制了細菌等微生物生長和繁殖,正確。
D、微生物的發(fā)酵在食品、藥品等的制作和生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饅頭、做面包、釀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說明制作不同的發(fā)酵食品所利用的細菌或真菌的種類有可能是相同的等,正確。
故選:A。
10.(2分)為研究垂體對動物生長發(fā)育的作用,技術人員用垂體切除法對幼齡大鼠進行了實驗。下面是幾位同學從實驗步驟及結果方面對該實驗所作的分析,其中錯誤的是( )
A.需將生長發(fā)育狀況基本相同的多只幼齡大鼠隨機均分為兩組后進行處理
B.對照組的處理是手術但不切除垂體,實驗組的處理是手術切除垂體
C.處理后的兩組大鼠要置于相同且適宜條件下飼養(yǎng),然后觀察兩組大鼠的生長發(fā)育情況
D.如果對照組大鼠生長發(fā)育狀況不如實驗組,說明垂體能促進幼齡大鼠的生長發(fā)育
【解答】解:A、將生長發(fā)育狀況基本相同的多只幼齡大鼠隨機均分為兩組,是為了保證變量唯一,除變量外其他因素均相同,A正確。
B、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故對照組是手術但不切除垂體,實驗組是手術手術切除垂體,B正確。
C、處理后的兩組大鼠要置于相同且適宜條件下飼養(yǎng),是為了保證變量唯一,除變量外其他因素均相同。觀察兩組大鼠的生長發(fā)育情況并記錄是為了分析數據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C正確。
D、如果對照組(不切除垂體)大鼠生長發(fā)育狀況高于實驗組(切除垂體),說明垂體能促進幼齡大鼠的生長發(fā)育,D錯誤。
故選:D。
11.(2分)如圖為小明看到水杯并端起水杯的反射活動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在視網膜上形成水杯的物像
B.形成視覺的中樞位于脊髓
C.效應器損傷可能無法端起水杯
D.完成該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解答】解:A、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過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部,再經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在視網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這些感光細胞產生的神經沖動,沿著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就形成視覺。A正確;
B、物像刺激了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這些感光細胞產生的神經沖動,沿著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就形成視覺。B不正確;
C、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效應器損傷可能無法端起水杯。C正確;
D、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D正確。
故選:B。
12.(2分)下列關于生殖和遺傳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睪丸,能產生精子并分泌雌性激素
B.Y染色體上有決定睪丸形成的基因,也有決定精子產生和成熟的基因
C.每條染色體上有很多個DNA分子,每個DNA分子上有很多個基因
D.子代體細胞核中的每一個基因,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解答】解:A、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睪丸,能產生生殖細胞﹣﹣精子,同時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錯誤。
B、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而在人的Y染色體上有決定雄性性別的,與睪丸形成有關的基因,精子的產生和成熟的基因位于也Y染色體上,正確。
C、一條染色體由一個DNA分子組成,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錯誤。
D、子代體細胞核中的每一對基因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錯誤。
故選:B。
13.(2分)某種蛾易被蝙蝠捕食,但此種蛾的一部分個體會運用復雜的飛行模式逃避蝙蝠的捕食。后來,這種蛾越來越多。若干年后,變化后的蛾與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下列有關分析中,錯誤的是( )
A.變化后的蛾與祖先蛾的差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B.變化后的蛾與其祖先蛾一定還存在相同的基因
C.蛾的復雜飛行模式是為了逃避蝙蝠而形成的有利變異
D.蛾與蝙蝠在進化過程中,能夠相互影響、相互選擇
【解答】解:A、祖先蛾和蛾的差異是自然環(huán)境選擇的結果,A正確。
B、變化后的蛾與其祖先蛾一定還存在相同的基因,但是變化后的蛾與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B正確。
C、變異是不定向的,蛾復雜飛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是被動性的,C錯誤。
D、蛾與蝙蝠在進化過程中相互影響,D正確。
故選:C。
14.(2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狀病毒(2019﹣nCV)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病原體2019﹣nCV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
B.對患有該病的人進行隔離治療,從傳染病預防措施方面分析,屬于控制傳染源
C.2019﹣nCV侵入人體后,呼吸道黏膜和吞噬細胞等發(fā)揮作用,屬于特異性免疫
D.接種相關疫苗后,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第三道防線的淋巴細胞參與反應
【解答】解:A、新型冠狀病毒(2019﹣nCV)是動物病毒,在傳染病學上稱為病原體,沒有細胞結構,只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物中,離開活細胞就會變成結晶體,A正確。
B、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三個: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對確診感染新冠肺炎患者,緊急送至定點醫(yī)院進行隔離治療。此措施屬于防治傳染病中的控制傳染源,B正確。
C、人體的第一道防線是由皮膚和黏膜構成的,它們不僅能夠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如乳酸,脂防酸、胃酸和酶等)還有殺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巨噬細胞,第三道防線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結、骨髓、和脾臟等)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組成的。非特異性免疫是生來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對多種病原體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線。特異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線,產生抗體,消滅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對特定的病原體有防御作用,是患過這種病或注射過疫苗后獲得的,因此呼吸道黏膜和體液內的吞噬胞等正在發(fā)揮作用,與病毒對抗,發(fā)生免疫反應,是非特異性免癥,C錯誤。
D.注射新冠疫苗,疫苗刺激淋巴細胞產生抗體,是第三道防線,是特異性免疫。故接種相關疫苗后,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第三道防線的淋巴細胞參與反應,D正確。
故選C。
15.(2分)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是生態(tài)系統的多樣性
B.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與生物變異有關,也與自然選擇有關
C.外來物種入侵可能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引入其天敵是有效的控制手段
D.退耕還林、將沼澤改造成人工林等是提高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手段
【解答】解:A、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是基因的多樣性,A錯誤。
B、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與生物變異有關,也與自然選擇有關,B正確。
C、控制外來物種入侵不能盲目引入其天敵,引種不當會造成新的生態(tài)災難,C錯誤。
D、退耕還林 可以改善環(huán)境,但是將沼澤改造成人工林不能提高生物多樣性,D錯誤。
故選:B。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每空1分,共20分)
16.(4分)改善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綠色經濟發(fā)展,成為打造美麗鄉(xiāng)村的突破口。如圖為某生態(tài)農莊利用黑水虻處理廚余垃圾變廢為寶的生態(tài)農業(yè)模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據圖可知,黑水虻屬于昆蟲,其發(fā)育過程為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處于 幼蟲 期的黑水虻可將廚余垃圾中豐富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從而獲得生長發(fā)育所需的 營養(yǎng)物質 。因此,黑水虻在該生態(tài)系統中扮演 分解者 的角色。
(2)黑水虻和家禽等排出的糞便作為肥料投入菜園,能夠達到增加產量的目的,是因為 植物的生活需要無機鹽 。
【解答】解:(1)黑水忙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屬于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生態(tài)系統中的三大生物成分分別是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袄ハx農場”利用養(yǎng)殖黑水虻幼蟲將廚余垃圾高效轉化成可再利用資源。可見黑水虻從功能上看屬于分解者。
(2)植物的生活需要無機鹽。黑水虻排出的糞便作為肥料投入菜園,其中的無機鹽可被蔬菜的根吸收,為蔬菜生長提供必需的物質。
故答案為:(1)幼蟲;營養(yǎng)物質;分解者。
(2)植物的生活需要無機鹽。
17.(6分)研究人員為篩選優(yōu)良水稻新品種,在其他外界條件適宜的條件下,測定光照強度對A、B兩種水稻的氣孔導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氣孔導度越大,氣孔開放程度越高),結果如圖1和圖2。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水稻進行光合作用的器官主要是葉,葉片是由 表皮、葉肉、葉脈 三部分組成;氣孔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門戶”和氣體交換的“窗口”,植物可以通過控制 保衛(wèi)細胞 的形狀和大小來控制氣體和水分的進出。
(2)當光照強度低于8×102μml?m﹣2?s﹣1時,隨著光照強度增加,A、B兩品種水稻光合作用速率變化情況是 逐漸增大且光合作用速率相同 ,因此推斷,此時段影響水稻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光照強度 。
(3)光照強度高于8×102μml?m﹣2?s﹣1時,相同光照強度下,A水稻的光合作用速率比B水稻更大,結合圖1分析,原因可能是 A水稻的氣孔導度大 ,葉肉細胞積累了較多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充足。因此,A水稻更適宜栽種在 光照較強 的環(huán)境中。
【解答】解:(1)葉片是由表皮、葉肉、葉脈三部分組成,其中葉脈是葉片的“骨架“,葉脈內主要有兩條運輸管道一導 管和篩管葉肉的細胞中含有許多葉綠體,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氣孔是由一對半月形的保衛(wèi)細胞圍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處就是能夠自動開閉,氣孔的張開和閉合受保衛(wèi)細胞的控制。
(2)據圖可知,當光照強度低于8×10﹣2μml?m﹣2?s﹣1時,隨著光照強度增加,A.B兩品種水稻光合作用速率變化趨勢是增且兩者光合作用速率相同,說明此時段影響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一定范圍內,光照越強,光合作用速率越大。
(3)結合圖1,可知當光照強度高于8×10﹣2μml?m﹣2?s﹣1時,A水稻的氣孔導度大于B水稻的氣孔導度。因此相同光照強度下,A水稻的光合作用速率比B水稻更大的原因是A水稻的氣孔導度大。在光照強度比較強的環(huán)境中,A水稻的光合速率明顯比B水稻大,積累的有機物較多,產量較高。因此A水稻更適宜栽種在較強光照強度的環(huán)境中。
故答案為:
(1)表皮、葉肉、葉脈;保衛(wèi)細胞
(2)逐漸增大且光合作用速率相同;光照強度
(3)A水稻的氣孔導度大;光照較強
18.(5分)人體是一個協調配合、和諧統一的整體。如圖為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的示意圖(c、d代表相關氣體),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A系統的功能是 消化和吸收 。
(2)a和b表示胰臟的兩種分泌物,請分別寫出a和b的名稱: 胰液、胰島素 。
(3)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生物學基本觀點之一,C系統中適于完成圖中c、d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是 肺泡數量很多,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肺泡的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
(4)循環(huán)系統中的心臟其實是由左右兩個“泵”同時協同工作的,在心跳一次的過程中,當心房舒張時,心室的狀態(tài)依次為 收縮、舒張 。
(5)請寫出血液在腎臟內的流動途徑: 腎動脈→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出球小動脈→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網→腎靜脈 。
【解答】解:(1)圖示中A是消化系統。消化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yǎng)物質。
(2)胰腺具有兩個分泌部,外分泌部具有導管,分泌胰液到消化道內,參與物質的消化,因此a物質是胰液;內分泌部是胰島,胰島沒有導管,腺體的分泌物胰島素直接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故b物質是胰島素。
(3)C系統是呼吸系統,圖中c、d過程是發(fā)生在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呼吸系統完成該過程的結構特點是:肺由許多肺泡構成,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肺泡的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些特點都有利于氣體交換,因此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
(4)心臟跳動一次,就是心臟收縮和舒張各一次。心臟每次跳動的過程是先兩個心房收縮,此時兩個心室舒張,房室瓣處開放狀態(tài),而動脈瓣處于關閉狀態(tài);接著兩個心房舒張兩個心室收縮,心臟房室瓣處于關閉狀態(tài),而動脈瓣處于開放狀態(tài);然后兩個心房和兩個心室舒張,心臟房室瓣處于開放狀態(tài),而動脈瓣處于關閉狀態(tài)。故在心跳一次的過程中,當心房舒張時,心室的狀態(tài)依次為收縮、舒張。
(5)血液由腎動脈進入腎臟,逐漸分支形成入球小動脈,入球小動脈再分支出數十條毛細血管,彎曲盤繞形成腎小球,腎小球毛細血管再匯集成出球小動脈,出球小動脈再分支成毛細血管,纏繞在腎小管外面,然后再匯集成腎靜脈。故血液在腎臟內的流動途徑是:腎動脈→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出球小動脈→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網→腎靜脈。
故答案為:(1)消化和吸收。
(2)胰液、胰島素。
(3)肺泡數量很多,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肺泡的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4)收縮、舒張。
(5)腎動脈→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出球小動脈→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網→腎靜脈。
19.(5分)某種自花傳粉的豆科植物,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為14條。同一植株能開很多花,不同品種植株所結種子的子葉有紫色也有白色?,F用該豆科植物的甲、乙、丙三個品種的植株,進行如下實驗:
(1)在上面的四組實驗中,能夠判斷出該植物種子子葉顏色的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是 實驗四 (填實驗組別)。
(2)如果用A、a表示相關基因,則甲、乙、丙植株的基因組成分別是 aa、AA、Aa ;甲植株產生的卵細胞,其基因組成及含有的染色體數目分別是 A、7條 ;請寫出丙植株產生的精子的基因組成及比例 A:a=1:1 。
(3)若將丙植株的花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紙袋,待雌蕊成熟時,接受甲植株的花粉,則預期的實驗結果為 紫色:白色=1:1 。
【解答】解:(1)實驗四“將丙植株進行自花傳粉”,后代既有紫色又有白色,表明紫色是顯性性狀,白色是隱性性狀。因此“在該植物種子子葉的紫色和白色中”,顯性性狀是紫色子葉,做出此判斷的依據的是實驗四的結果。
(2)“如果用A、a表示相關基因”,則甲植株(白色純合體)的基因型為aa,產生的卵細胞的基因是a,豌豆體細胞內有14條染色體,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是7條。乙植株(紫色純合體)的基因型為AA。丙植株(雜合體)的基因型為Aa。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是體細胞的一半,因此“體細胞染色體數為14”,則它產生的卵細胞中含有7條染色體;丙植株(Aa)產生的精子類型及比例是A:a=1:1。
(3)“若將丙植株的花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紙袋,待雌蕊成熟時,接受甲植株的花粉”,即Aa×aa,則形成的種子胚的基因是Aa或aa,預期的實驗結果種子的子葉紫色:白色=1:1。
故答案為:(1)實驗四
(2)aa、AA、Aa;a、7條;A:a=1:1
(3)紫色:白色=1:1
聲明: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日期:2024/6/20 16:13:08;用戶:15124787749;郵箱:15124787749;學號:20750791
實驗
組別
親本的處理方法
所結種子的性狀及數量
紫色子葉
白色子葉
實驗一
將甲植株進行自花傳粉
0粒
399粒
實驗二
將乙植株進行自花傳粉
403粒
0粒
實驗三
將甲植株的花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紙袋,待雌蕊成熟時,接受乙植株的花粉
396粒
0
實驗四
將丙植株進行自花傳粉
297粒
101粒
實驗
組別
親本的處理方法
所結種子的性狀及數量
紫色子葉
白色子葉
實驗一
將甲植株進行自花傳粉
0粒
399粒
實驗二
將乙植株進行自花傳粉
403粒
0粒
實驗三
將甲植株的花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紙袋,待雌蕊成熟時,接受乙植株的花粉
396粒
0
實驗四
將丙植株進行自花傳粉
297粒
101粒

相關試卷

2023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生物試卷:

這是一份2023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生物試卷,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3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生物試卷【附答案】:

這是一份2023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生物試卷【附答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3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生物試卷(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3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生物試卷(含解析),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簡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2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2022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2022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生物試卷(含答案解析)

2022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生物試卷(含答案解析)

2021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qū)中考二模生物試題及 答案

2021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qū)中考二模生物試題及 答案

2021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生物真題(Word,有答案)

2021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生物真題(Word,有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中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