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作為口頭文學、百戲之母,曲藝與戲曲、詩歌、小說等諸多藝術門類都有極深的淵源。當代中國,相聲、評書、快板書、評彈、鼓詞、二人轉等曲藝品種依然保有500余個,其中有127種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覆蓋之廣、影響之大,以及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程度,都使其不愧為中華演藝文化精粹。曲藝作為具有民族特性的文藝形式,在講好中國故事、傳達中國聲音的過程中還有更大發(fā)展空間。
在我國,曲藝的發(fā)展始終因時而變,充滿活力。在1949年7月舉行的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上,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說唱藝術正式被定名為“曲藝”。沐浴著新中國的春光,文藝工作者對曲藝進行了挖掘整理,逐步剝離了晚清以來的雜耍元素,并用社會主義文藝的標準整合傳統(tǒng)曲藝,推動其現代化轉型。
五十年代以來的“說新唱新”,使這門銘刻著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藝術形式,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新時代,文藝事業(yè)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發(fā)展機遇,一批批曲藝工作者投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傾心創(chuàng)作精品力作,使曲藝事業(yè)煥發(fā)出無限生機活力。
曲藝表演虛實相生、真假雜糅,極大限度發(fā)揮了藝術的假定性特點。不僅有對人物的體驗,強調進入情境和角色,還要跳出角色和情境,以語言引導敘事、與觀眾進行互動式交流,形成了獨特的表演形式。長久以來,曲藝表演深刻影響著中國戲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在實踐中被多種藝術門類借鑒。
曲藝講究“觀演一體互動、相生相長”“化入化出、一人多角”“不實當作實、非真認作真”,是敘述體表演的藝術。戲曲則要求演員作為角色整體進入情境,強調體驗、進入角色,是“以身演事”“現身說法”。曲藝與戲曲都采用自由時空體系,兼有戲劇體和敘述體的特色,在音樂性與文學性上,又照顧到漢語的特色,從而形成獨到的表演體系以及演劇體系。
話劇自20世紀初傳入中國,在其百年探索發(fā)展歷程中,借鑒曲藝、戲曲藝術進行了導演學派、演劇學派等的探索。如語言是話劇的重要支柱,話劇民族化的一個根本問題就是讓語言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習慣。中央戲劇學院首任院長歐陽予倩就非常重視從曲藝說唱藝術中汲取經驗,曾專門邀請侯寶林、駱玉笙等到學院講課。他強調曲藝的吐字歸音,認為曲藝口語化又別具韻味的發(fā)聲技巧一定要在話劇演員“聲”的訓練中得到更好的運用。比如曲藝中就有貫口、繞口令,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其發(fā)聲方法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
(摘編自周泉《曲藝是具有高辨識度的中國演劇流派》)
材料二:
“大一統(tǒng)”自先秦時期起即是中國重要的政治理念和社會理想。這種統(tǒng)一性滲透到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成為社會各階層共同的價值追求和最高目標,也體現在戲曲話語體系中。
我國現有348個劇種,每個劇種都有獨具特色的唱腔,但彼此的行頭,尤其是服裝卻十分相似。此外,各劇種的行頭使用規(guī)則頗為統(tǒng)一:根據角色地位、性別、性格搭配,同時顏色上也要有所區(qū)分,嚴格遵循“寧穿破,不穿錯”的原則。蟒服有“上五色”(紅、綠、黃、白、黑)“下五色”(粉紅、湖色、寶藍、紫、古銅或鐵香色)的區(qū)別,一般皇帝穿黃色團龍蟒袍,丞相、駙馬穿五色蟒袍。這些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是歷史沉淀下的集體記憶和文化認同,是對傳統(tǒng)的尊重與敬畏。
無論是“以歌舞演故事”的概括,還是綜合性、虛擬性、程式性的歸納、“演員中心論”的提出等,中國戲曲所具備的藝術特色,所蘊含的中華美學精神和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等價值觀念,都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統(tǒng)一性。不管是南戲對元雜劇“一人主唱、一唱到底”形制的突破,還是花部諸腔取代了雅部的地位,其固有的內涵仍代代延續(xù)。這種傳承對維系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戲曲藝術統(tǒng)一性的突出呈現,也是戲曲連續(xù)發(fā)展的基礎。
作為人類歷史上唯一綿延數千年從未中斷的文明,中華文明能夠傳承至今,一個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始終秉持的開放包容精神。中華民族始終對外來的異質文明予以尊重,在求同存異、和諧共處的基礎上,吸收、融合其精華以充實、豐富本民族的文化,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作為具有高度綜合性的藝術之一的戲曲,秉承了這一文化品格,表現出極大的包容性和吸納能力。
各劇種在保持原聲腔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和有序性的基礎上,在發(fā)展演變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對相關文化內容的借鑒與吸收。例如,河南梆子不斷吸收羅戲、卷戲、河南民間說唱藝術、民間舞蹈藝術等元素,逐漸成為河南地方戲中最具代表性的劇種——豫??;越調在吸納板腔體音樂元素后,慢慢從曲牌體演變?yōu)榘迩惑w,并逐漸融入眾多雜腔小調,獲得了不斷發(fā)展的內生動力。
戲曲在堅守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同時,也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自覺吸納世界優(yōu)秀文化成果,如舞臺呈現方式等,使中國戲曲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實現“美美與共”。京劇《悲慘世界》(改編自雨果的《悲慘世界》)、川劇《欲??癯薄罚ǜ木幾杂冉稹W尼爾的《榆樹下的欲望》)等跨文化戲曲改編作品,保留了城外故事框架和人物設定,其他方面則力求實現“中國化”和“戲曲化”,“洋為中用”,是戲曲藝術兼收并蓄特性的極佳注腳。
(摘編自邵敏《內蘊外化:戲曲中的中華文明特性》)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口頭文學曲藝包括相聲、評書、話劇、鼓詞、快板書等,其中一部分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B.“曲藝”命名于1949年7月舉行的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此后它因時而動,充滿活力。
C.我國現有348個劇種,雖然它們的唱腔獨具特色,但彼此的行頭以及行頭使用規(guī)則完全統(tǒng)一。
D.南戲不再像元雜劇“一人主唱,一唱到底”,形制有所突破,但它們所固有的內涵仍代代延續(xù)。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為中華演藝文化精粹的曲藝,具有民族特性,覆蓋廣,影響大,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
B.剝離晚清以來的雜耍元素是曲藝轉型的關鍵,曲藝從此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C.黃色團龍蟒袍是皇帝服飾,丞相、駙馬不能穿,這一約定俗成的戲曲規(guī)矩已經成為集體記憶。
D.中國戲曲有高度綜合性,能堅守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具有對外來文明極大的包容性和吸納性。
3.下列各項中,最能體現中國戲曲“文化認同的統(tǒng)一性”的一項是( )(3分)
A.中國戲曲蘊含著追求疆土統(tǒng)一、政治統(tǒng)一、文化統(tǒng)一的美學精神和價值觀念。
B.《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等突破時空限制,至今仍然活躍在舞臺上。
C.戲曲演員崇德且尚藝,戲曲舞臺演出力求完美,“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D.改編自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黃梅戲《仲夏夜之夢》力求實現“中國化”。
4.下列對兩則材料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材料一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曲藝的發(fā)展歷程,揭示曲藝事業(yè)煥發(fā)無限生機的原因。
B.材料一運用對比論證,論述曲藝形成獨到的表演體系以及演劇體系的歷史進程。
C.材料二論述了中國戲曲文化認同的統(tǒng)一性與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的特點,層次清晰。
D.舉例論證是材料二中常見的論證方法,所選用的事例典型,具有無可辯駁的說服力。
5.我國當前應如何推動中國戲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說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煮餃子千萬不能破(節(jié)選)
喬葉
“您為啥這么喜歡吃餃子呢?”她問。她總覺得這也是有由頭的。
“這有啥可說的。餃子好吃唄!有一次,我一個人在家呆著,有老伙計打電話請我去外頭吃飯,我一聽那飯店,火鍋什么的,我就沒了胃口,我就說我在家做好了,他問我做啥?我說做餃子唄。他說一個人在家也包餃子?我說我愛吃餃子,跟一個人兩個人在家有啥關系呀?!?br>兩個人一起笑起來。
“這老伙計說的話也有道理。一般人家常做餃子不多,做一次就覺得可瑣碎、可隆重,太麻煩,輕易就不想開這個張。一家人都這樣,何況一個人呢?以前我家也是,想吃個餃子就得跟老婆商量,跟閨女商量。商量來商量去,我就有點兒賭氣,我就不信自己做不成這個餃子。于是我就開始發(fā)狠,天天做,天天做……啥事都擱不住天天做啊,要是天天做,肯定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世界上的事,就是這么回事?!?br>她微微笑著,看著這可愛的老頭。
“三年前我沒了老伴兒,閏女在上海成的家,讓我過去,我不去。閏女不放心,死勸活勸的,讓我琢磨點兒事做。這不,我就開了這家餃子店,算是吃自己愛吃的、做自己愛做的。齊了?!崩项^喝了一口湯,“你咋也這么愛吃餃子呢?像你這個年紀的,愛吃餃子的不多?!?br>她頓了頓,開始講母親的事:“……她去年視網膜中央動脈出了毛病,眼睛就看不見了,我每次回家,她也還是想給我包餃子。我就和好面,調好餡,搟好皮,讓她包?!彼f著說著笑了起來,想起和母親包餃子時的情形。母親,她那么會做餃子,她和父親不論誰在家,只要說聲吃餃子吧,母親就來勁兒了,開始做,可是一個人在家時,母親就是對付,吃點兒剩飯剩菜,就打發(fā)過去了——她那一輩兒人活得,沒自己。
母親的眼睛看不見以后,她知道,這餃子依然得做,甚至更得做。所以每次回去看母親,她一定張羅著要吃一頓餃子。她把什么都準備得妥妥當當,母親就只負責包。她給母親講關于餃子的段子,說兩個老外在中國過春節(jié)吃餃子,一個說:“我真傻,第一次吃餃子還剝皮了。”另一個說:“你還好,我第一次以為是吐核的?!彼o母親講他們請新來的外教吃飯,主食點的是餃子,外教眼巴巴地看著他們怎么吃。一個男同學夾住一個餃子正往嘴里送,筷子一滑,把餃子掉在了啤酒杯里。那老外也急忙用勺子把餃子舀到酒杯中,然后再撈出來送到嘴里,把他們都笑壞了。這外教還很好學,問他們?yōu)樯兑@么吃?一桌子人都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她想起母親的話,就說這叫“餃子就酒,越吃越有”。老外又問:這個有是指有啥?她回答:有好日子過唄……母親笑得手都抖了起來,她笑著接過母親手里的餃子,放到案板上。案板上哪里都是面,她身上也是。
“是啊,人好吃哪種東西,雖說是在東西,可也不在東西。說到底,在的是一個念想?!崩项^兒沉默了一會兒,長長地嘆了口氣。
她沉默著,靜等他說下去。
“1960年,我10歲。到了年關,家里沒吃的,啥都沒有了。我媽讓我去借糧,我就踩著雪到縣城里,到了我姨家,我姨給了一斤白面。真的,只有一斤?!『⒆記]臉沒皮的,去借糧食最好。大人們豁不出去。都缺吃的,去朝人家借,真是沒辦法張嘴呀。那是大年三十下午,下著大雪,我就把那一斤白面拎了回去?;氐郊揖吞旌诹?,我媽問我想吃啥,我說,想吃餃子。我媽站在那里,發(fā)了半天愣,才開始和面。沒餡,我知道,可我看她在廚房里忙活,就知道她肯定會有辦法弄到餡。在小孩子心里,媽媽總是個有辦法的人。又過了一會兒,我去廚房看,我媽已經把餃子包好了。每個餃子都圓圓的、鼓鼓的,我心里高興啊,對我媽說:媽你真行!我媽笑了一下。我問媽啥餡的,媽說你到時候就知道了。餃子供過了天地君親師牌位,上桌了。我夾起一個送到嘴里,一咬,一股子清水流了出來。什么餡都沒有,只有這一股清水!”
“一股清水?”
“對,清水?!?br>“清水怎么能包到餃子里?”她滿臉問號地看著老頭兒,一點兒也沒聽懂。
“她包的是雪疙瘩呀。傻孩子!”老頭兒笑出了淚。
她懵在那里。
“現在不都時興說水餃水餃么?我告訴你,我那回吃的才是真正的水餃呢?!?br>“那水餃,什么味兒?”她愣愣地問。
“有點兒甜味,真的。雪是甜的?!崩项^兒悠悠地說,“所以我跟你說,煮餃子千萬不能破。你想,要是我媽餃子包得不好,怎么雪化成水了餃子還不走樣?”
她點點頭,不知道該說什么。
“其實,破了的餃子——”靜默良久,她終于開口,卻又頓住。失明的母親手力現在也不濟,包出來的餃子常常都是破的。她一個一個地修正,也還是會煮爛大多數。她會把好的挑出來給母親吃,她和父親一邊吃著那些爛餃子一邊贊不絕口。
——回過神來,她發(fā)現老頭兒正看著她,眼巴巴地等她繼續(xù)。
“也是好吃的?!彼f。
“你要真說好吃,我也沒辦法?!崩项^兒寬容地笑笑。
她也抿嘴一笑,站起來,結賬,出門。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餃子店老板拒絕老伙計去飯店吃火鍋的邀請,因為他認為餃子好吃,享受一個人待在家里悠閑自在包餃子的過程。
B.老伴去世以后,老頭兒依從女兒提出的開餃子店的建議,吃自己愛吃的,做自己愛做的,成為一位“可愛”的老頭。
C.“她”的母親擅長做餃子,現在眼睛看不見,仍高高興興地為丈夫、女兒做餃子,這源自對家人深沉的愛與家人的鼓勵。
D.用雪疙瘩做餡,餃子圓圓的、鼓鼓的,煮熟了也不走樣,這說明母親包餃子技藝高超,但故事里摻雜著沉重的悲傷氣息。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章善于在平實的敘述中揭示耐人尋味的道理,如“要是天天做,肯定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她那一輩子人活得,沒自己”。
B.隨著故事的展開,文章的情感態(tài)度逐漸發(fā)生變化,由輕松、愉悅變成“沉默”、沉重,以及后來“不知道該說什么”的茫然無措。
C.“母親笑得手都抖了起來”,既表現外國人吃餃子的兩個段子幽默風趣,又刻畫出“她”與母親包餃子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的場景。
D.老頭兒認為“煮餃子千萬不能破”,“她”卻說“破了的餃子也是好吃的”,文章巧妙設置矛盾,收束全文,引發(fā)讀者聯想、回味。
8.文章說到,“說到底,在的是一個念想”。對“她”和老頭兒來說,這“念想”分別是什么?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人物的對話構成這篇小說的主體部分,使小說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司城子罕相宋,謂宋君曰:“國家之危定,百姓之治亂,在君行之賞罰也。賞當則賢人勸,罰得則奸人止;賞罰不當,則賢人不勸,奸人不止,奸邪比周,欺上蔽主,以爭爵祿,不可不慎也。夫賞賜讓與者,人之所好也,君自行之;刑罰殺戮者,人之所惡也,臣請當之?!本唬骸吧疲又髌鋹?,寡人行其善,吾知不為諸侯笑矣?!庇谑撬尉匈p賜而與子罕刑罰,國人知刑戮之威,專在子罕也,大臣親也,百姓附之。居期年,子罕逐其君而尊其政。故曰:無弱君無強大夫。老子曰:“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贝酥^也。
(節(jié)選自《說苑·君道》)
材料二:
臣聞賞者禮之基,罰者刑之本。故禮崇謀夫竭其能,賞厚義士輕其死,刑正君子勖其心,罰重小人懲其過。然則賞罰者,軍國之綱紀,政教之藥石。古人云:“國無賞罰,雖堯、舜不能為化。”今罰不能行,賞亦難信,故人間議者皆言,“近日征行,虛有賞格而無其事”。良由中才之人不識大體,恐賞賜勛庸,傾竭倉庫,留意錐刀,將此益國。徇目前之近利,忘經久之遠圖,所謂錯之毫厘,失之千里者也。且黔首雖微,不可欺以得志,瞻望恩澤,必因事而生心。既有所因,須應之以實,豈得懸不信之令,設虛賞之科?比者師出無功,未必不由于此。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誠在令外?!惫噬叹颇疽员硇挪芄畎l(fā)以明法豈禮也哉有由然也。自蘇定方定遼東,李勣破平壤,賞絕不行,勛仍淹滯,數年紛紜,真?zhèn)蜗嚯s,縱加沙汰,未至澄清。臣以吏不奉法,慢自京師,偽勛所由,主司之過。其則不遠,近在尚書省中,不聞斬一臺郎,戮一令史,使天下知聞,天皇何能照遠而不照近哉!神州化首,萬國共尊,文昌政本,四方是則,軌物宣風,理亂攸在。臣是以披露不已,冒死盡言。
(節(jié)選自《舊唐書·魏元忠傳》)
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故商君A移木以B表信C曹公割發(fā)D以明法E豈禮F也哉G有由H然也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當,指擔當,與歸有光《項脊軒志》中“他日汝當用之”的“當”意思不同。
B.逐,指驅逐、放逐,與賈誼《過秦論》中“追亡逐北”的“逐”意思相同。
C.竭,指盡,與司馬遷《屈原列傳》中“竭忠盡智”的“竭”意思相同。
D.雜,指攙雜、混雜,與陶淵明《桃花源記》中“中無雜樹”的“雜”意思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在司城子罕看來,君王施行賞罰決定了國家的安危和百姓的治理;如果獎賞到位,賢人就會受到鼓勵,奸佞就會得到禁阻。
B.宋國國君贊賞并接受司城子罕的獎罰建議,他讓司城子罕專門負責刑罰,使得大臣們都親近子罕,百姓們也都依附子罕。
C.賞賜是禮的基礎,懲罰是刑的根本,魏元忠認為皇帝對謀略之人、忠義之士、君子和小人應該區(qū)別加以對待,以穩(wěn)定統(tǒng)治。
D.魏元忠此次甘冒死罪上諫的原因在于,自從蘇定方平定遼東、李勣攻破平壤后,獎賞沒有施行,吏治出現一定程度的混亂。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夫賞賜讓與者,人之所好也,君自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則賞罰者,軍國之綱紀,政教之藥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宋國國君的賞善與魏元忠所說的朝廷缺乏賞善的結果有什么不同?請簡要概括。(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白帝①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
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
[注]①此詩作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秋,詩人在夔州,當時連年混戰(zhàn),吐蕃也不斷入侵。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首聯運用民歌的復沓句法,寫出云雨翻騰的奇險景象,描寫極富張力和動感。
B.頷聯集中了詩人當時所見七種意象,進一步渲染了雷電與江水激蕩的宏大場面。
C.前四句以云雨寄興,暗寫時代動亂,為后四句展現腥風血雨中的社會面貌造勢。
D.頸聯分別將“戎馬”與“歸馬”、“千家”與“百家”相對應,形成一種一唱三嘆的效果。
16.后兩聯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實?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青年肩負著時代使命,責任重大,要志存高遠,意志堅強,可以用《論語·泰伯》中曾子所說的“______,______”兩句來自勉。
(2)面對學生在學習上的畏難情緒和諸多疑惑,老師引用韓愈《師說》中的“______,______”兩句,告訴學生沒有誰天生就懂得這些知識,有疑惑是很正常的。
(3)龍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動物,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之一,也常常被古代文人寫入詩文中,如“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
費孝通在《鄉(xiāng)土中國》中講:“從基層上看,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雹僭?0世紀20年代的鄉(xiāng)土小說中,②敘事策略基本上是寫實的,③村落自然成了最好的素材之一。④通過相對平實的一種眼光,⑤作家們發(fā)現鄉(xiāng)村破敗荒涼的根源。魯迅《故鄉(xiāng)》里金黃的圓月、碧綠的瓜地、英雄的少年,每個意象無不純美如夢;對照“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之類滿目瘡痍的現狀,“鄉(xiāng)愁”原來只是不可逼視的幻象。
然而,在同一時期,村落仍在詩意的觀照下,顯露了令人傾心的山水之美、人情人性之美以及風土之美。
沈從文在具有湘西風情的村落里,構建了一條渡船,渡給憑水依山的茶峒,給一半著陸、一半在水的吊腳樓河街以生機。桐油、青鹽、染色的五倍子,棉花、棉紗,以及布匹、雜貨同海味——( 甲 );歷經歲月風雨的老船夫、一派真純明凈的翠翠、與人性較量的天保和儺送——船擺渡的是命運。他們在密密匝匝的生活里種植喜怒哀樂,四季流轉,盛夏的果實躲藏在綠蔭里,等待一場秋的收獲,冬日的皚皚白雪覆蓋了秋的金黃,( 乙 )。
作家們所描寫的鄉(xiāng)村大多以自己的故鄉(xiāng)為藍本,經過記憶的篩選,掩蓋了其中艱辛苦楚的成分,營造了一個令人難忘的美麗原鄉(xiāng)。
在封建時代,人們習慣于從古典史籍、宮殿遺址、文物珍寶去認識中國;從村落開始,我們也慢慢能夠從一個農民、一座村莊、一條河流等視角出發(fā),去領悟這片博大的土地。我們生于斯,長于斯,這里埋藏著中華民族 A 的遺傳信息。
村落是一條絲滑的彩帶,一端扎系在人們身上,一端飄向文學夢鄉(xiāng)。孫犁的文思飄蕩在荷花淀里,沈從文一生走不出湘西鳳凰的山村。我們每一個人既是田園詩意的表達者,又是鄉(xiāng)居生活的實踐者。這是對中國鄉(xiāng)村的一種文化自覺。它不是 B ,而是在舊有的土壤重新生成,它力求在初始之地提煉出有益的精神元素,構建迥異于傳統(tǒng)社會但具有相對恒定性的社會結構與人地關系。
18.請就最后一段畫橫線的句子進行仿寫,仿寫句以“渡船”為本體。要求:使用暗喻修辭,且符合暗喻修辭特征,依照畫橫線的句子的結構進行仿寫。(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第一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畫波浪線的“種植喜怒哀樂”,有人說不合邏輯,有人說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請簡要說明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如今不少中小學生都有一周每天每個時間段的自律打卡本或自律打卡表,用各種顏色標記全天時間軸;一些青年參加了諸如30天運動打卡訓練營或百日閱讀自律營,每天標記這是完成的第幾天,距離目標還差幾天;一些成年人每次吃飯都會帶上一臺電子秤,計算食物精確到克來控制熱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生活數字化,并把這種新方式命名為“量化生活”。
量化人生目標、精確時間管理讓人生具有目標感、掌控感,但也帶來了一些思考:人的生活究竟能否被量化?人生必須量化嗎?
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語文參考答案
1.D解析:A.“話劇”不屬于曲藝,材料一有“話劇自20世紀初傳入中國,在其百年探索發(fā)展歷程中,借鑒曲藝、戲曲藝術進行了導演學派、演劇學派等的探索”的說法。B.“此”指定名后,“此后”于文無據。C.“完全統(tǒng)一”過于絕對化,材料二為“我國現有348個劇種,每個劇種都有獨具特色的唱腔,但彼此的行頭,尤其是服裝卻十分相似。此外,各劇種的行頭使用規(guī)則頗為統(tǒng)一”。
2.B解析:B.材料一中起到“推動現代化轉型”作用的“剝離了晚清以來的雜耍元素”不一定是“曲藝轉型的關鍵”,而且內容表述不完整,還應包括“并用社會主義文藝的標準整合傳統(tǒng)曲藝”。
3.A解析:中國戲曲“文化認同的統(tǒng)一性”出現于材料二的第三段,由“統(tǒng)一”“中華美學精神”“價值觀念”可知,A項“最能體現”。
4.B解析:B.材料一沒有“論述曲藝形成獨到的表演體系以及演劇體系的歷史進程”。
5.①借鑒曲藝的成功表演形式,從曲藝說唱藝術中汲取經驗,推動話劇等戲曲民族化。②貫徹落實戲曲統(tǒng)一性的原則。③各劇種之間相互借鑒與吸收相關文化,并且在堅守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基礎上,吸納世界優(yōu)秀文化成果。(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6.C解析:A.“享受一個人待在家里悠閑自在包餃子的過程”于文無據。B.“女兒提出的開餃子店的建議”與原文不符,原文為“閨女不放心,死勸活勸的,讓我琢磨點兒事做。這不,我就開了這家餃子店,算是吃自己愛吃的、做自己愛做的”:且“成為一位‘可愛’的老頭”原因概括不完整。D.“悲傷”不準確,原文有“雪是甜的”“笑出淚”等表述。
7.B解析:B.“茫然無措”錯,原文“她點點頭,不知道該說什么”是因為驚奇與感動。
8.對“她”來說,①“念想”是對母親的牽掛、體諒、關愛;②對母親漸漸衰老的擔憂與關切。(2分)對老頭兒來說,①“念想”是對母親的思念、感恩;②對借白面幫他度難關的姨的感激;③對往昔艱難歲月的懷念與銘記。(3分)
9.①文章寫兩人的對話,分別引出與餃子相關的故事,采用雙線索敘事,故事內容相互映襯,使主題多元而深刻。②兩人的對話中分別用第一人稱敘事,真實感人,且便于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抒發(fā)情感。人物語言口語化,娓娓道來,富有生活氣息。③小說的主體是兩人在餃子店里對話,人物單一、場景集中,而運用對話的形式,可以使故事中的人物、場景切換自然流暢。(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10.CEG解析:“商君移木以表信”與“曹公割發(fā)以明法”句式、結構相同,構成并列關系,“曹公”與“表信”之間必須停頓?!柏M”,副詞,表示反問語氣,用在句首,“豈”與“明法”之間必須停頓?!霸铡?,句末語氣助詞,譯為“嗎”,與“有”之間必須停頓。加上標點符號為:故商君移木以表信,曹公割發(fā)以明法,豈禮也哉,有由然也。
11.B解析:A“他日汝當用之”中的“當”意思是“一定”。B.“追亡逐北”中的“逐”意思是“追趕,追擊”。C.“竭忠盡智”中的“竭”意思是“用盡或盡力”。D.“中無雜樹”中的“雜”意思是“其他的”。
12.A解析:A.“如果獎賞到位,賢人就會受到鼓勵,奸佞就會得到禁阻”錯,應該是“如果賞罰到位,賢人就會受到鼓勵,奸佞就會得到禁阻”。
13.(1)獎賞恩賜財物或權利給別人,是大家都喜歡做的事,您可以自己執(zhí)行。(譯出大意1分,關鍵詞“讓與”“好”“行”各1分)
(2)然而賞與罰,是統(tǒng)軍治國的綱領,政治與教化的藥物和砭石。(譯出大意1分,關鍵詞“軍國”“政教”“藥石”各1分)
14.宋國國君只顧賞善、不專刑罰的舉措讓子罕獨攬大權,并致使自己被驅逐。(3分)魏元忠推測朝廷近年來出師無功很可能就是朝廷缺乏賞善導致的。(2分)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司城子罕輔佐宋國國君,對宋國國君說:“國家的安危,百姓的治理,均取決于君王施行賞罰。如果國君賞賜的到位,那么全國的賢人都會受到鼓勵;如果國君懲罰的到位,那么身邊的奸佞就會受到禁阻;如果賞罰都落實不到位,那么賢人就不會受到鼓勵,奸佞也不會得到禁阻,奸佞圍繞在國君周圍,蒙蔽國君來爭權奪利,所以國君不可不謹慎處理這個事。獎賞恩賜財物或權利給別人,是大家都喜歡做的事,您可以自己執(zhí)行;對壞人的懲處,是得罪人的事,大家都不喜歡做,這種事就讓我來擔當?!眹f:“好,你主管大家都不喜歡的刑罰,我主管讓大家都喜歡的獎賞,這樣我就不會被其他諸侯嘲笑了。”于是,宋國國君專管賞賜而子罕專管刑罰,如此宋國人都知道刑罰的厲害,而刑罰的權力又掌握在子罕手里,所以大臣們都親近子罕,百姓們也都依附子罕。一年以后,子罕就驅逐了國君,自己施行專政(篡奪了宋國的政權)。所以說,如果沒有羸弱的國君就不會有強勢的士大夫。老子說:“魚不可脫離池淵,國家的‘利器’不可隨便讓人知道?!本褪沁@個道理。
材料二:
臣聽說賞賜是禮的基礎,懲罰是刑的根本。因此對謀略之人以禮教尊崇使他竭盡才能,對忠義之士優(yōu)厚賞賜使他輕視生死,對君子公正刑法激勵他的心志,對小人嚴厲處罰警戒他的過失。然而賞與罰,是統(tǒng)軍治國的綱領,政治與教化的藥物和砭石。古人說:“國無賞罰,即使是堯、舜也不能施行教化?!比缃駪土P不能施行,賞賜也難以取信于人,所以人們議論都說,“近來征伐出兵,空有賞賜標準而不真正施行”。實在是由于中等才能的人不識大體,擔心賞賜有功勛的官兵,會使倉庫空竭,只留意細微小事,想要以此來使國家得到好處。追求眼前的利益,忘記長遠的謀劃,正所謂錯之毫厘,失之千里。況且庶民雖然卑賤,不可欺騙他們以實現心愿,他們盼望賞賜恩澤,必然會因此而生效忠之心。人們既然有所依托,就必須得到結果,怎能空懸沒有信用的令條,設置虛賞的名目?近來出師無功,未必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文子說:“言行一致就是信,信在言之前;令行一致便能施行,誠在令之外?!彼陨眺币詰屹p移木表示信用。曹操割發(fā)自罰以嚴明法度,這難道不合乎禮嗎?其中自有道理。自從蘇定方平定遼東,李勣攻破平壤,獎賞沒有施行,授勛仍然停滯,數年紛紜,真?zhèn)蜗嗷セ祀s在一起,縱使加以清理,也未必能夠澄清。臣認為官吏不能守法,怠慢出自京城,騙取功勛的由來,是主管部門的過失。其典則不能遠達,原因近在尚書省中,沒聽說斬過一名臺郎,殺過一名令史,來使天下知曉,天皇怎能只察遠不察近??!神州教化,萬國共尊,文昌治本,四方效法,規(guī)范事物宣揚風化,治亂興亡正在于此。臣因此陳述不止,甘冒死罪而竭盡言辭。
15.B解析:B.“當時所見七種意象”錯,此處“日月”為偏義復詞,即指日,雷雨天氣,詩人不可能同時見到日、月,故頷聯是集中了六種意象。
16.①頸聯上句寫戎馬因勞思逸,下句憶昔傷今,突出了戰(zhàn)亂時兵戈之慘、人口凋耗、村落蕭條的景象。②尾聯借孤苦無依、終日哀傷慟哭的寡婦形象,表現官府對百姓搜刮殆盡的殘酷現實。③詩人通過對戰(zhàn)亂時滿目瘡痍的社會的描寫,表達了對國家動蕩、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沉郁的憂愁與哀思。(每點2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
17.(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2)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無惑
(3)示例一: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示例二:積水成淵 蛟龍生焉
示例三:長橋臥波 未云何龍
示例四: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每空1分,錯字、漏字、添字則該空不得分)
18.示例一:渡船是一座移動的橋梁,一端連接翠翠的守候,一端牽系儺送的歸期。(3分)
示例二:渡船是一座移動的橋梁,一端連接此岸的期盼,一端通向彼岸的希望。(3分)
19.A:生生不息/源遠流長B:另起爐灶/另辟蹊徑/標新立異(每空1分)
20.③把“村落自然成了最好的素材之一”改成“村落自然成了最好的素材”或“村落自然成了素材之一”
④把“通過相對平實的一種眼光”改成“通過一種相對平實的眼光”(每處2分)
21.甲:船擺渡的是生活
乙:又開始醞釀春的黎明/希望/期盼(每處2分,意思對即可酌情給分)
22.【觀點一】可以使用,屬于超常搭配,理由是:①“種植”本義是指在土地上培植植物,使其生長和繁殖,在這里和“喜怒哀樂”搭配,突破習慣的修飾與搭配,語言新穎生動。(2分)②化抽象為具體,“喜怒哀樂”本是無形的,在這里與“種植”搭配顯得具體可感,表現了人們從容坦蕩的胸懷和冷靜的態(tài)度。(2分)③與后文照應,語意銜接緊密,符合語言邏輯。(1分)
【觀點二】不合語言邏輯,理由是:①“種植”一詞后面一般與表示“實物”的名詞搭配,如種植樹木、種植蔬菜等,這里與抽象性詞語搭配,不符合“種植”一詞的搭配習慣。(3分)②“種植”雖是帶有明顯主觀色彩的動詞,在生活里有意種植“喜樂”尚可,但種植“怒哀”背離了人的主觀意圖,不符合人的情感真實。(2分)
23.寫作指導:材料主要圍繞“量化生活”這一現象展開,介紹了不同年齡段的人們通過自律打卡、參加訓練營、使用電子秤等方式將生活數字化的現象。這些行為反映了人們追求目標感、掌控感的心理需求,同時也引發(fā)了對于生活能否被量化、人生是否必須量化的思考。在審題時,我們需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量化生活”,并思考其背后的深層含義??梢詮囊韵聨讉€角度進行立意:核心立意:理性審視“量化生活”,既要肯定其在目標設定、時間管理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也要反思過度量化可能帶來的問題,倡導適度量化與人文關懷并重的生活方式。具體立意:一、肯定量化生活的價值:量化生活:目標導向與自我管理的有效工具——論述“量化生活”如何幫助人們明確目標、提高效率,實現自我提升。二、反思量化生活的局限性:反思量化:生活不可完全物化,人生價值需多元衡量——探討過度量化可能導致生活失去溫度、忽視精神層面的豐富性,提倡在量化之外尋找人生價值的多元評價體系。三、辯證看待量化生活:量化與非量化:尋找生活與人生的最佳平衡——討論如何在量化與非量化之間尋找平衡,認為量化生活既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既享受量化帶來的便利與效率,又保留生活的多元性與人文色彩。我們應該理性看待,避免走向極端。題號
1
2
3
4
6
7
10
11
12
15
答案
D
B
A
B
C
B
CEG
B
A
B

相關試卷

安徽省六安市葉集皖西當代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題:

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葉集皖西當代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題,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沈從文曾說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安徽省六安市葉集區(qū)皖西當代職業(yè)中專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月考語文試題:

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葉集區(qū)皖西當代職業(yè)中專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月考語文試題,共11頁。

安徽省六安市葉集皖西當代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

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葉集皖西當代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文件包含安徽省六安市葉集皖西當代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pdf、安徽省六安市葉集皖西當代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0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安徽省皖西聯盟六安市2022-2023高三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答案

安徽省皖西聯盟六安市2022-2023高三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答案

安徽省六安市皖西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六安市皖西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Word版附解析)

2020-2021學年安徽省六安市皖西中學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2020-2021學年安徽省六安市皖西中學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安徽省皖江名校聯盟高三上學期11月月考語文試題

安徽省皖江名校聯盟高三上學期11月月考語文試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月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