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用時90分鐘。
第I卷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15題,共45分)
下圖為世界某區(qū)域略圖,某地理研學小組計劃寒假前往圖中的甲乙兩地開展研學考察。查閱資料得知甲地附近海岸線曲折破碎,乙地的自然景觀與我國西北相似。資料顯示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山地林線上部景觀變化明顯(林線是山地垂直自然帶譜中森林分布的上限)。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 甲地附近海岸線曲折破碎,最主要的處力作用是( )
A. 海水侵蝕B. 流水侵蝕C. 冰川侵蝕D. 風力侵蝕
2. 乙地所在區(qū)域氣候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①距海遠近 ②沿岸暖流 ③大氣環(huán)流 ④地形因素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3.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推測安第斯山脈林線上部( )
A. 喬木面積減少B. 草甸位置下移C. 耐旱植被增多D. 冰川消融減慢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題詳解】
讀圖可知,圖中甲地位于南美洲西南部,那里曾經(jīng)是南半球冰川發(fā)育的地方。冰期冰川從安第斯山脈下來,在流向大海的過程中不斷摩擦海岸,形成冰川槽谷,而冰期結束,冰川退縮,這些被摩擦切割的海岸就會因為地勢相對低洼被海水淹沒,出現(xiàn)破碎地形,C正確。甲地附近海岸線破碎與海水侵蝕、流水作用、風力作用相關性較小,ABD錯誤。故選C。
【2題詳解】
根據(jù)圖中經(jīng)緯度和海陸輪廓可知,乙地位于南美洲東部,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這里位于安第斯山脈的背風坡,安第斯山脈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西風氣流,背風坡空氣干燥,降水稀少,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③④正確;該地距離海洋較近,①錯誤;沿岸暖流可增溫增濕,不是該地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主要原因,②錯誤。故選D。
【3題詳解】
理論上林線上部不會有喬木存在,不存在喬木面積減少或增加,A錯誤;全球氣候變暖,氣溫升高,熱量條件變好,林線上部的草甸位置應上移,B錯誤;氣溫升高,蒸發(fā)加劇,氣候變干,耐旱植被增多,C正確;氣溫升高,冰川消融加快,D錯誤。故選C。
【點睛】南美洲中部的巴塔哥尼亞地區(qū)擁有獨特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特征。這種氣候的主要成因包括:地理位置:巴塔哥尼亞位于安第斯山脈西側,該地區(qū)受盛行西風帶影響,這些風帶有大量的水汽從太平洋帶來。地形因素:安第斯山脈的存在導致這些風被地形抬升,從而在山脈西側產(chǎn)生了豐富的高原地形雨,部分地區(qū)的年降水量可超過2000毫米。風向轉變:當風從西向東吹過安第斯山脈,原本濕潤的風會變得干燥,并在山脈東側下沉,產(chǎn)生所謂的“焚風效應”,進一步減少了這里的降水。海洋影響:雖然巴塔哥尼亞距離海洋較近,但由于山脈的存在,濕潤的海洋氣流難以深入內(nèi)陸,這也是溫帶大陸性氣候的一個特點。
我國某山脈K谷地季節(jié)性凍土廣布。某學習小組在研學過程中獲得K谷地四個站點的部分資料。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4. 據(jù)表推斷( )
A. 凍土主要存在于11月至次年3月
B. 土壤凍結最大深度隨土壤凍結天數(shù)增多而加深
C. 站點①處植被可能為落葉闊葉林
D. 站點②處年降水量受氣溫影響顯著
5. ③④站點坡度相近、坡向相同,導致兩站點土壤凍結最大深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 積雪深度B. 土壤有機質C. 冬季氣溫D. 大氣環(huán)流
【答案】4. A 5. A
【解析】
【4題詳解】
根據(jù)圖表可知,凍土天數(shù)平均為120天左右,且季節(jié)性凍土凍結主要在冬季,所以A正確;①到④凍結天數(shù)增加,但是④的凍結深度比③小,故B錯誤;①處海拔低,應該屬于基帶,降水量只有276mm,屬于半干旱地帶,無法發(fā)育森林,故C錯誤;從①到④海拔逐漸升高,降水逐漸增多,故降水受海拔影響,D錯誤。故選A。
【5題詳解】
根據(jù)材料可知,③④兩站點除凍結深度差異較大以外,④的海拔更高,降水更多,凍結天數(shù)更多,所以④的降水應該是降雪為主,為積雪帶,且積雪量大厚度大,所以對土層保溫作用較好,使得凍結深度較小,故A正確;兩地坡度相近,外力對土壤侵蝕強度接近,且土壤有機質跟凍結深度關系不大,B錯誤;④的海拔高,凍結天數(shù)多,所以④的冬季氣溫低,故C錯誤;兩地位于同坡向、坡度,大氣環(huán)流幾乎相同,D錯誤。故選A。
【點睛】季節(jié)性凍土指地表層冬季凍結、夏季全部融化的土(巖)。
坡度表示地表陡緩的程度,百分比是表示坡度的常用方法之一,即坡度=(高程差/路程)×100%。同一等坡度線上各點地表坡度值相等。下圖為我國西南某區(qū)域的等坡度線示意圖(單位:%),圖中河流均為源頭上游河段。某高中地理研學小組徒步從甲村到乙村考察,線路長度約6km。兩村建筑多就地取材。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6. 研學小組行走最為費力的路段是( )
A. ①段B. ②段C. ③段D. ④段
7. 對該地區(qū)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甲河自東南流向西南B. 該區(qū)域最大坡度差值為55%
C. 站在b處可見河流流向a處D. 站在d處可見河流流向c處
【答案】6. A 7. D
【解析】
【6題詳解】
圖中等值線為等坡度線,坡度線反映的是地勢起伏大小,即坡度越大,地勢起伏越大,甲村開始后的一段坡度值為40%~45%之間,其數(shù)值最大,并且根據(jù)圖中河流均為源頭上游河段判斷河流流向,進一步可判斷①段處于爬坡階段,因此研學小組行走最為費力,A正確,BCD錯誤,故選A。
【7題詳解】
由該圖的指示方向,并且均為河源地區(qū),可以確定甲河從東南流向西北,A錯誤;該圖幅最大坡度值范圍為45%~50%之間,最低為0%~5%之間,二者交叉相減,得到該圖幅坡度最大差值在40%~50%之間,因此不可以取到55%,B錯誤;由圖可知b處坡度小于a處,因此由b到a構成一個凸坡,所以b處無法看到a處,C錯誤;乙河由西流向東,所以d處海拔高于c處,且dc之間為一個凹坡,故站在d處可以看見河流流向c處,D正確。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故選D。
【點睛】 判斷通視問題的三種方法分別為:一、看兩點間有無山脊阻擋,無山脊阻擋則可以通視;二、看兩點間是凸坡還是凹坡。若等高線上密下疏,則坡度上陡下緩,為一個凹坡,可以通視。若等高線上疏下密,則坡度上緩下陡,為一個凸坡,不能通視。三、否穿越溝谷。如果穿越溝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勢會升高,即使地勢再降低,也會因為地形阻擋而無法看到。
雷暴是暖濕空氣強烈上升形成的中小尺度天氣系統(tǒng),圖示意美國本土年均雷暴天數(shù)的空間分布。完成下面小題。
8. 甲、乙兩地年均雷暴天數(shù)分別可能為( )
A. 45天、45天B. 45天、55天C. 55天、45天D. 55天、55天
9. 丙地年均雷暴天數(shù)少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水汽含量B. 盛行風向C. 地形地勢D. 沿岸寒流
10. 驅動丁地雷暴頻繁發(fā)生的局地環(huán)流為( )
A. 海陸風B. 山谷風C. 季風D. 颶風
【答案】8 B 9. D 10. A
【解析】
【分析】
【8題詳解】
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圖中等值距為10,甲地外側相鄰等值線為50,北側等值線為50,西南側等值線為60,所以甲地取值范圍為40—50,乙地外側等值線為50,東北側等值線為50,西南側等值線為40,所以乙地取值范圍為50—60,B正確,ACD錯誤。所以選B。
【9題詳解】
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丙地位于北半球大陸西岸,沿岸有寒流流經(jīng),寒流對沿岸地區(qū)降溫作用顯著,導致丙地氣溫較低。根據(jù)材料信息“雷暴是暖濕空氣強烈上升形成的中小尺度天氣系統(tǒng)”可知,雷暴發(fā)生需要暖濕空氣強烈上升,丙地氣溫較低,不利于暖濕空氣上升,不利于雷暴天氣較少,D正確;丙地位于沿海地區(qū),水汽含量充足,A錯誤;盛行風向和地形地勢不是影響雷暴天氣的主要因素,BC錯誤。所以選D。
【10題詳解】
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丁地位于半島,三面環(huán)海,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海陸風顯著,水汽充足,對流運動強烈,導致雷暴頻發(fā),A正確;該半島地勢較低,山谷風不顯著,B錯誤;該地受季風影響較小,C錯誤;颶風水平方向風速較快,不利于形成氣壓差,不利于雷暴的形成,D錯誤。所以選A。
【點睛】雷暴是熱帶和溫帶地區(qū)可見的局地性強對流天氣。雷暴發(fā)生時可伴隨有雷擊、閃電、強風和強降水,例如雨或冰雹。雷暴可發(fā)生于春季和夏季,常見的例子是夏季午后,但也可能在冬季隨暴風雪發(fā)生,被稱為雷雪。
下圖為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34.6°S,58.4°W)某中學足球場及旗桿位置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1. 7月份晴天時同學們面朝球門練習射門,以下球門位置和時間(北京時間)陽光最刺眼的是(無建筑物遮擋)( )
A 甲、16點B. 甲、4點C. 乙、16點D. 乙、9點
12. 7月份內(nèi)旗桿正午影長及一日內(nèi)旗桿影子在地面轉動的角度變化情況分別為( )
A 變長、變小B. 變長、變短C. 變短、變大D. 變短、變小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題詳解】
7月份,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所以布宜諾斯艾利斯日出東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陽位于正北。甲位于西北,乙位于東南,向乙地射球不會出現(xiàn)陽光直射的刺眼情況,C、D錯誤;布宜諾斯艾利斯位于西四區(qū),當北京時間16時,布宜諾斯艾利斯區(qū)時是4時,太陽沒有出來,A錯誤;北京時間4點鐘時為阿根廷當?shù)貐^(qū)時是16點左右,此時太陽處于西北方,在甲地朝球門射球正對太陽,最為刺眼,B正確。故選B。
【12題詳解】
7月份,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向南移,布宜諾斯艾利斯位于南半球,所以正午太陽高度角將逐漸變大,影子變短,A、B錯誤;日出日落方位由東北、西北逐漸往正東、正西方向移動,使得太陽視運動軌跡轉動角度也逐漸變大,C正確,D錯誤。故選C。
【點睛】白晝越長,地物影子轉動角度越大,白晝邊長,地物的影子轉動角度逐漸變大。
博物館的光環(huán)境要兼顧藏品保護和展陳效果。天然光提供采光的同時,若直射也可能會對展品造成損害。下圖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西大廳南區(qū)某時刻日影模擬圖,正西側立面是透明的玻璃幕墻。該博物館開放時間為每日9:00~17:00(16:00停止入館,16:30清場),周一閉館(法定節(jié)假日除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3. 在天氣晴朗的夏至日,展品最適宜放置的位置是( )
A. 2號墻和3號墻B. 3號墻和4號墻C. 5號墻和6號墻D. 1號墻和6號墻
14. 該博物館曾于北京時間7月6日20:30~21:30開展線上珍藏展示活動,在直播時段內(nèi)( )
A. 莫斯科(56°N,38°E)紅日西沉B. 開普敦(34°S,18°E)夏日炎炎
C. 泰山站(73°S,76°W)晨曦初露D. 新加坡(1°N,103°E)燈火通明
15. 該博物館開展線上珍藏展示活動當天,下列現(xiàn)象可能出現(xiàn)的是( )
A. 非洲熱帶草原斑馬開始成群往北遷徙B. 巴西利亞(約16°S)日出方位東南
C. 開羅(約30°N)晝漸短夜?jié)u長D. 悉尼建筑物正午影長為一年中最長
【答案】13. A 14. D 15. C
【解析】
【13題詳解】
由材料“若直射也可能對展品造成損害”可知,太陽不能直射展品。結合材料可知,每日開放的時間為9:00-17:00,說明夏至日在開放時間內(nèi)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太陽的移動方向應是從東南方向到正南方向再到西南方向;結合材料可知,正西側立面是透明的玻璃幕墻,由此可以確定圖中方位,4號墻和5號墻所在的一側為正東方向,2號墻,3號墻和6號墻所在的一側為正南方向;當太陽位于東南方向時,1號墻(為正西)會被直射,因此不適合放置,當太陽位于西南方向時,4號墻和5號墻會被直射,因此不適合放置,2號墻,3號墻和6號墻在開放時間不會被直射,A正確,排除BCD錯誤。故選A。
【14題詳解】
由已學可知,7月6日太陽直射北半球往南移動且靠近北回歸線,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B錯誤;北京時間為120°E的地方時,此時為20:30---21:30,比38°E早5小時28分,莫斯科地方時為15:02---16:02,莫斯科位于北半球晝長夜短,此時為下午,不是紅日西沉的傍晚,A錯;根據(jù)太陽直射點每4天大約移動1°,7月6日在夏至之后14天,該日太陽直射20°N附近,大致70°S及其以南區(qū)域出現(xiàn)極夜,C錯誤;新加坡在120°E西側,經(jīng)度相差17°,地方時晚1時08分,故地方時為19:22-20:22,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日落時間約為18時,此時可能燈火通明,D正確。故選D。
【15題詳解】
7月6日,北半球為夏季,非洲熱帶草原斑馬應該已經(jīng)遷徙到北半球,而不是開始遷徙,A錯誤;7月6日,太陽直射北半球,巴西利亞日出東北,B錯誤;北半球開羅夏至日晝最長,夏至日過后晝漸短夜?jié)u長,直到冬至日晝最短,C正確;悉尼在6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最小,影長最長,D錯誤。故選C。
【點睛】關于地方時計算:經(jīng)度相差15°時間相差1小時,經(jīng)度相差1°時間相差4分鐘,相差幾個時區(qū)就相差幾個小時,位置靠東的時間早,靠西的時間晚,時間的計算是“東加西減”。
第Ⅱ卷
二、綜合題(共4大題,共55分)
16.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下圖是世界某局部區(qū)域年降水量分布圖。圖中A處的豪雨林(溫帶雨林)是世界上僅有的幾個溫帶雨林之一,在1981年的時候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ǎn)。
(1)判斷圖中A處沿岸的氣候類型,分析該地降水量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原因。
(2)說明與C地比較,B地冬雨量的差異,并從大氣環(huán)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1)溫帶海洋性氣候。降水季節(jié)分配均勻。原因:終年受西風和沿岸暖流的影響,增溫增濕。年降水量從西向東(迅速)減少。原因:受地形影響,西部為西風的迎風坡,降水多。
(2)B地冬雨量更高。因為B地緯度更高,受西風帶控制的時間更長,冬季降水時間更長,冬雨更多。
【解析】
【分析】本題以局部區(qū)域圖為載體,涉及氣候類型判斷、降水分布、冬雨量等知識點,主要考查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等學科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讀圖,A地處于40°N~60°N的大陸西岸地區(qū),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注意關鍵詞“時空分布特點”,時間上,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均勻,主要受盛行西風帶的影響以及沿岸阿拉斯加暖流的影響(暖流增溫增濕),所以降水季節(jié)分配均勻;空間上,由于該地降水主要由西風帶來水汽,西部為西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受地形影響,自西向東,降水減少。
【小問2詳解】
BC兩地均位于30°N~40°N的大陸西岸地區(qū),屬于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氣候炎熱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風帶的影響,氣溫溫和濕潤,但是兩地由于緯度不同,其氣候的具體特點又略有差異。相比而言,B地緯度更高,一年中受盛行西風的影響時間更長,因此冬季降水時間長,冬雨量更大;C地相比于B地緯度偏低,受盛行西風的影響時間較短,而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時間偏長,冬雨量較小。
17.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位于歐洲中南部的多山內(nèi)陸國,地處北溫帶,受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交替影響,氣候變化較大,年平均氣溫9℃,瑞士高山水庫湖圖勒湖上建有世界上首個位于海拔1810米的漂浮式太陽能發(fā)電站。圖勒湖的太陽能電站由2240平方米的雙面太陽能電池板組成,占地不到湖面的2%。但比山谷里同樣規(guī)模的裝置多生產(chǎn)50%的電量。圖1為瑞士的地形圖,圖2為圖勒湖漂浮式光伏發(fā)電站景觀圖。
(1)說明地形對瑞士太陽能資源開發(fā)的不利影響。
(2)分析圖勒湖漂浮式光伏發(fā)電裝置發(fā)電效率高的原因。
【答案】(1)以山地為主,地形起伏大,平地少,制約大型光伏電站建設;地形崎嶇造成施工難度和輸電難度大;西風受地形抬升多陰雨天氣,云層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太陽輻射減弱。
(2)海拔高,氣溫低,太陽能電池板在低溫下發(fā)電的效益會更高;冬季地面積雪反射太陽光,增強發(fā)電效率;雙面都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利用水面的反射光,使得產(chǎn)生的電力更高。
【解析】
【分析】本題以瑞士的地形圖與勒湖漂浮式光伏發(fā)電站景觀圖為背景材料,涉及能源資源開發(fā)的相關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問1詳解】
由材料可知,瑞士是歐洲中南部的多山內(nèi)陸國,地處北溫帶,受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交替影響,氣候變化較大,以山地為主,地形起伏大,平地少,制約大型光伏電站建設,建設難度大;地形崎嶇造成施工難度和輸電難度大,不利于太陽能資源開發(fā);地處西風帶,西風受地形抬升多陰雨天氣,云層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太陽輻射減弱,太陽能資源不穩(wěn)定。
【小問2詳解】
由材料可知,瑞士高山水庫湖圖勒湖上建有世界上首個位于海拔1810米的漂浮式太陽能發(fā)電站,海拔高,氣溫低,太陽能電池板在低溫下發(fā)電的效益會更高;當?shù)囟臼芪黠L帶影響,降雪多,冬季地面積雪反射太陽光,增強發(fā)電效率;雙面都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利用水面的反射光,使得產(chǎn)生的電力更高,提高發(fā)電效率。
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地處青海柴達木盆地的冷湖地區(qū),因人煙稀少,氣候惡劣,地表植被稀少,雅丹地貌廣布,被稱為“最像火星的地方”,2021年12月22日,青海省海西州人民政府宣布冷湖全境為暗夜保護區(qū),并與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簽署冷湖光學天文觀測基地共建協(xié)議。冷湖天文站選址于海拔4200米的賽什騰山山頂平臺(圖1)。成為與智利阿塔卡瑪沙漠地區(qū)的拉西拉天文臺(29°15′S,70°W,海拔2430米)和美國夏威夷莫那卡亞天文臺(19°45′N,155′27′W,海拔4205米)相媲美的國際一流天文觀測基地。
材料二:冷湖地貌景觀圖(圖2)
(1)分析冷湖光學天文基地選址條件。
(2)與拉西拉天文臺和莫那卡亞天文臺相比,評價賽什騰山臺站的觀測條件。
【答案】(1)氣候干旱,晴夜比例高;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干擾少,觀測效果好;地廣人稀,為暗夜保護區(qū),人為光源干擾少;離西寧、敦煌等城市較近,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較好。
(2)有利條件:地處內(nèi)陸,水汽含量較低,對光學觀測影響??;不利條件:地處內(nèi)陸盆地地區(qū),觀測視野的開闊度不足;交通條件不足,影響觀測者的往來和觀測設備的運輸。
【解析】
【分析】本題以冷湖天文站選址圖文材料創(chuàng)設情境,涉及影響天文臺選擇的條件、天文觀測條件等知識點,考查了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
【小問1詳解】
結合材料分析,賽什騰山海拔4200米,空氣透明度極高,大氣散射和吸收光輻射減少,利于捕捉微弱的星光信號;冷湖地區(qū)人煙稀少,光污染極低,政府已將其設為暗夜保護區(qū),這極大保證了天文觀測所需的優(yōu)質夜天光背景;降雨少、云霧天氣罕見,全年大部分時間適合天文觀測;距離西寧、敦煌等城市較近,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好。
【小問2詳解】
天文觀測站的自然條件:緯度較低,觀測星空范圍廣;緯度高,星空起落變化小,利于觀測。冬季,晝短夜長,連續(xù)觀測時間長;降水少,多晴天,大氣透明度好;風速小,濕度低;地勢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高,視野開闊;地勢起伏大,利于排水。人文條件是遠離城市,污染?。蝗丝谙∩?,觀測干擾較小。與拉西拉天文臺和莫那卡亞天文臺相比,賽什騰山臺站有利條件:塞什騰山地處內(nèi)陸,氣候干旱,水汽含量少,大氣透明度更高,對光學觀測影響小。不利條件:地處內(nèi)陸盆地,觀測視野的開闊度不夠;深居內(nèi)陸,交通不便,影響大型觀測設備的運輸,影響觀測者往來。
19.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國東北西部地區(qū)地處過渡帶,生態(tài)環(huán)境較脆弱,冬季易發(fā)火災,冬季局地環(huán)流是該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調查研究冬季局地環(huán)流的形成機制及其影響,可為當?shù)乇Wo環(huán)境提供決策依據(jù)。受局地環(huán)流影響,該區(qū)域冬季氣溫較高,出現(xiàn)了一條向北顯著凸出的暖脊(如圖所示)。下圖示意東北西部地區(qū)1月海平面平均氣溫分布;海平面氣溫是由實測近地面氣溫按標準的垂直遞減率換算而成,可以更好的體現(xiàn)局地環(huán)流對氣溫的影響。
(1)說明東北西部地區(qū)暖脊區(qū)冬季氣溫較高的原因。
(2)指出AB、BC兩段增溫幅度差異顯著的特點與成因。
(3)從局地環(huán)流的角度指出東北西部地區(qū)冬季易發(fā)火災的原因。
【答案】(1)冬季盛行偏西風(或西北風);該區(qū)域地處山地東坡(或冬季風背風坡);氣流下沉,焚風效應導致增溫。
(2)AB段增溫幅度大(BC段增溫幅度?。?。原因:AB段坡面陡(或坡度大),氣流下沉運動顯著(焚風效應顯著/增溫顯著)或BC段地形和緩(或坡度?。?,氣流下沉運動弱(或焚風效應弱/增溫弱)
(3)焚風產(chǎn)生減濕、大風(多風)效應。
【解析】
【分析】本大題以我國東北西部地區(qū)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氣溫影響因素、自然災害等相關內(nèi)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描述和闡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guī)律能力,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shù)囟臼⑿衅黠L(或西北風);據(jù)圖中等高線可知東北西部地區(qū)受山脈的影響,位于冬季風的背風坡;盛行下沉氣流,形成焚風效應,導致增溫。
【小問2詳解】
據(jù)圖可知,AB段增溫幅度大,BC段增溫幅度小。原因:AB等高線密集,坡面陡,下沉氣流顯著,焚風效應顯著,BC段等高線較為稀疏,地形和緩,下沉氣流較弱,焚風效應弱。
【小問3詳解】
焚風效應,盛行下沉氣流,氣溫較高,濕度減小,同時,焚風風力較大,多大風效應,容易引發(fā)火災。
站點
海拔(m)
年降水量(mm)
土壤凍結天數(shù)(天)
土壤凍結最大深度(cm)

663
276
97
41

1106
554
120
64

1210
599
126
103

1854
802
144
85

相關試卷

海南省農(nóng)墾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無答案):

這是一份海南省農(nóng)墾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無答案),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海南省??谑协偵絽^(qū)海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海南省??谑协偵絽^(qū)海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海南省??谑协偵絽^(qū)海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地理試題原卷版docx、海南省??谑协偵絽^(qū)海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地理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8頁, 歡迎下載使用。

廣東省中山市汕頭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解析版):

這是一份廣東省中山市汕頭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解析版),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圖中所示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5,39),②處等深線, 甲地位于, 空間站到達北京上空約需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山東省濰坊市臨朐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解析版)

山東省濰坊市臨朐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解析版)

山東省濰坊市臨朐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山東省濰坊市臨朐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海南省農(nóng)墾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B卷

海南省農(nóng)墾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B卷

2023海南省嘉積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含答案

2023海南省嘉積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含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月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