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本題共15題,每題2分,共30分)
1.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描寫了西湖六月的風光。西湖在生命系統中的層次為( )
A. 種群B. 群落C. 生態(tài)系統D. 生物圈
2.光學顯微鏡是中學生最常用的實驗儀器。圖1表示光學顯微鏡的一組鏡頭,目鏡標有5×和15×字樣,物鏡標有10×和40×字樣;圖2中7mm、0.5mm表示物像清晰時物鏡與觀察物之間的距離。某同學和用提供的目鏡和物鏡顯微觀察菠菜細胞中葉綠體形態(tài)和細胞質的流動。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該實驗應取菠菜葉稍帶些葉肉的下表皮制作裝片,且隨時保持有水狀態(tài)
B. 觀察葉綠體形態(tài)時選擇的目鏡和物鏡及其與物像距離的組合為a、d和乙
C. 若觀察的物像位于視野的左下方,可將裝片向左下方移動使其位于視野中央
D. 觀察時若發(fā)現有一異物,移動裝片異物不動,則此異物可能存在于目鏡或物鏡上
3. 酶是極為重要的生物催化劑,在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廣泛的應用。下列關于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酶是由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
B. 溶菌酶可以溶解細菌的細胞壁,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C. 乳酸菌中與發(fā)酵有關的酶分布于線粒體內膜上
D.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直接來自于生物,安全性更高
4. 糖類是生命體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脂質是脂肪、磷脂和固醇等的總稱。下列關于細胞中糖類和脂質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淀粉在植物細胞中合成,糖原在動物細胞中合成
B. 糖類和脂質的組成元素相同,核心元素均為C
C. 大多數動物脂肪含有飽和脂肪酸,室溫時呈固態(tài)
D. 人體中多余的葡萄糖可轉化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5. 生物膜系統在細胞的生命活動中作用極為重要,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細胞,但這種控制作用是相對的
B. 生物膜系統包括核膜、細胞器膜、細胞膜和小腸黏膜等結構
C. 線粒體內膜折疊形成的嵴,為分解葡萄糖的酶提供附著位點
D. 細胞間進行信息交流時,都必須有細胞膜上的受體參與
6. 與野生型酵母菌相比,sec12基因突變體酵母菌的內質網異常大,且分泌功能異常。將該突變體放于含15N氨基酸的培養(yǎng)液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合成肽鏈后,15N主要存在于肽鏈的—CO—NH—結構中
B. 可用儀器檢測到細胞內15N主要集中在高爾基體中
C. sec12基因可能與內質網膜小泡的形成有關
D. 基因的正常表達是生命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
7. 冷凍蝕刻技術是一種將斷裂和復型相結合的制備透射電鏡樣品的技術。通過冷凍蝕刻讓樣本表面的冰在真空中升華,可顯示出原本無法觀察到的斷裂面細節(jié)。如圖為細胞膜的冷凍斷裂面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ES側表示細胞膜外側,依據是其上有糖蛋白和糖脂
B. 膜蛋白的種類和數量決定了細胞膜功能的復雜程度
C. 圖中蛋白質的分布是不對稱的,而磷脂的分布是對稱的
D. 冷凍蝕刻模型表面的冰在真空中升華對細胞原位結構的破壞較小
8. 蝌蚪發(fā)育成蛙的過程中,長出四肢,尾部消失。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蝌蚪尾部消失與基因表達有關B. 蛙紅細胞分裂時會出現紡錘體
C. 蛙四肢不同組織細胞中的DNA一般不同D. 蛙皮膚細胞是制備細胞膜的良好材料
9. 從某微生物中提取出的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麥芽糖。取適量該淀粉酶分別在不同溫度下水解等量淀粉,并在1小時末和2小時末測定產物麥芽糖的含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實驗的自變量是反應溫度和反應時間,溶液的pH是無關變量
B. 在實驗過程中,應先將淀粉酶與淀粉混合,再置于相應溫度進行反應
C. 35℃條件下,1~2h麥芽糖生成量比0~1h少,一定是因為淀粉酶失活了
D. 若第2h末將45℃實驗組的溫度降至15℃,3h末麥芽糖含量為0.4g/mL
10. 將生理狀況相同的同種植物細胞放入等濃度的甲、乙兩種溶液中,其吸水能力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乙溶液的初始濃度大于細胞溶液的
B. T2之前,乙溶液中細胞與外界的溶液濃度差在不斷增大
C. 細胞膜上可能有轉運甲溶液溶質的蛋白質,沒有轉運乙溶液溶質的蛋白質
D. 甲、乙兩組溶液的水分子均單向運入或運出細胞
11. 如圖為某植物細胞酒精發(fā)酵和有氧呼吸的部分過程示意圖,圖中的字母表示物質,①~⑤表示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物質A為NADH,物質B最可能是酒精
B. ③⑤產生 CO? 的場所和數量均不同
C. ④不產生水,③和④釋放的能量大多以熱能形式散失,少量生成ATP
D. ①②⑤產生的A 在線粒體內膜與氧結合生成水,并釋放大量能量
12. 細胞中的物質的功能與其特定的結構有關。關于“不同”的理解,正確的是( )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分別與NADP+和NAD+結合的H+的來源完全不同
B. DNA之所以具有多樣性,是因為組成不同DNA的堿基的種類不同
C. 不同細胞膜上運輸同一種物質的載體可能不同
D. DNA和RNA中,元素P所在的位置不同
13. 生物體內“泵”的3種類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細胞可依靠P型泵維持細胞內高K+低Na+的離子環(huán)境
B. V型和F型兩種質子泵位于溶酶體膜,可維持溶酶體的酸性環(huán)境
C. 溫度對三種泵的運輸速率均可產生影響
D. F型質子泵依靠H+濃度差來合成ATP
14. 小腸上皮細胞吸收腸道中氨基酸時,往往需要伴隨Na+從細胞外流入細胞內的過程才能完成。已知兩者共用同一載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小腸上皮細胞中的Na+濃度低于腸液中的
B. 人體攝入鈉鹽過少可能會影響小腸上皮細胞吸收氨基酸
C. Na+和氨基酸進入小腸上皮細胞均為主動運輸過程
D. 運輸Na+和氨基酸的載體蛋白具有特異性
15. 將一批剛采摘的大小及生理狀況均相近的新鮮藍莓均分為兩組,實驗組用高濃度的CO2處理48h后,貯藏在溫度為1℃的冷庫內,對照組則直接貯藏在1℃的冷庫內。從采摘后算起每10天定時定量取樣一次,測定其單位時間內CO2釋放量和O2吸收量,計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圖所示曲線。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第20天對照組藍莓產生乙醇量低于實驗組
B. 儲存時間越短高濃度CO2處理條件對藍莓的儲存優(yōu)勢越明顯
C. 若實驗在光照條件下進行則對實驗結果不會產生顯著影響
D. 第40天時,對照組藍莓有氧呼吸比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二、不定項(本題共5題,每題3分,共15分,每題正確答案1至4個選項,少選得1分,多選、錯選得0分)
16. 下列有關化合物或細胞結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沙漠中的仙人掌的活細胞中氫原子的數目最多
B. DNA和RNA被徹底水解得到的產物有12種
C. 細菌細胞中不存在既含有蛋白質又含有核酸的結構
D. 在細胞膜外表面有糖類與蛋白質結合形成糖蛋白
17. 放射性心臟損傷是由電離輻射誘導的大量心肌細胞凋亡產生的心臟疾病。一項新的研究表明,circRNA可以通過miRNA調控P基因表達進而影響細胞凋亡,調控機制見圖。miRNA是細胞內一種單鏈小分子RNA,可與mRNA靶向結合并使其降解。circRNA是細胞內一種閉合環(huán)狀RNA,可靶向結合miRNA使其不能與mRNA結合,從而提高mRNA的翻譯水平。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合成前體mRNA的模板為DNA的一條鏈,且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的催化
B. 細胞質中,circRNA通過與mRNA競爭性結合miRNA,從而影響細胞凋亡
C. 可通過增大細胞內circRNA的含量或增大miRNA的合成量抑制細胞凋亡
D. 某些細胞凋亡可能由細胞自噬引起,細胞自噬障礙與很多人類疾病的發(fā)生有關
18. 線粒體內膜能夠進行有氧呼吸第三階段,其上存在兩條呼吸途徑。主呼吸鏈途徑發(fā)生時,電子傳遞鏈釋放的能量將H+通過蛋白復合體從基質移至內外膜間隙,然后H+電化學梯度驅動ATP合酶合成ATP;交替呼吸途徑發(fā)生時,不發(fā)生H+的跨膜運輸。下列有關分析的錯誤是( )
A. 乳酸菌細胞內可同時進行主呼吸鏈和交替呼吸途徑
B. 線粒體內膜上的ATP合酶可兼具運輸H+和催化生成ATP的作用
C. 主呼吸鏈途徑中的蛋白復合體起載體蛋白的作用,主動運輸H+
D. 交替呼吸途徑比主呼吸鏈途徑產生更多的ATP
19. 某興趣小組選擇以“紅顏”草莓品種作為材料,用遮光度40%、60%、80%的遮陽網分別在草莓的幼苗期進行遮陰處理,探究不同遮陰處理對草莓苗溫度、光合速率的影響。上午和下午分別從9:00和13:00開始測量,測量時長為1h,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圖1中覆蓋遮陽網組的溫度均低于對照組的,其中遮光度為40%組的溫度最低
B. 影響上午測量時段草莓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為光照強度
C. 下午測量時段,對照組草莓苗可能發(fā)生了氣孔開放度減小的現象
D. 與上午相比,遮光度為80%和60%的處理組在下午測量時段光合速率都有所降低
20. 羧酶體是一種類似細胞器的結構,廣泛存在于藍細菌中。它的外殼是由蛋白質組成的正面體結構,內部主要含有 Rubisc(羧化酶)、碳酸酐酶。位于光合片層(具有吸收光能的作用)內部的羧酶體結構與功能如圖所示(注:→表示促進,→|表示抑制;3-PGA表示三碳化合物)。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藍細菌的光合片層上僅分布有捕獲光能的葉綠素
B. 羧酶體殼蛋白允許碳酸鹽透過,也可有效阻止 CO?溢出
C. 羧酶體中主要發(fā)生的生化反應是CO?的固定和C?的還原
D. 羧酶體能實現CO?的濃縮,從而提高 Rubisc周圍的CO?濃度
三、填空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
21. 細胞部分膜系統在結構與功能上的聯系如圖所示。COPI、COPⅡ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導蛋白質在甲與乙之間的運輸。據圖回答以下問題:
(1)構成生物膜系統的結構除了圖示膜結構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個)等。溶酶體中包含的水解酶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個)。
(2)被膜小泡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蛋白質方面分析,COPI、COPⅡ在結構上的區(qū)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點)。
(3)經甲→乙→細胞膜,分泌蛋白分泌后膜面積會增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內質網膜”“高爾基體膜”或“細胞膜”),但長期來看該膜的面積會保持相對穩(wěn)定,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下圖是小麥葉肉細胞光合作用過程示意圖。PSⅠ和PSⅡ是葉綠素和蛋白質構成的復合體,能吸收利用光能進行電子傳遞,在圖中膜兩側建立H+電化學梯度。圖中數字表示生理過程,字母表示物質。請回答下列問題∶
(1)PSⅠ和PSⅡ所在膜結構的名稱為_______________,將其上色素用紙層析法進行分離,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B物質是___________,為③過程提供能量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__,H+通過甲的運輸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
(3)從植株上取一健壯葉片,稱量其質量為a,經黑暗處理1小時后質量為b,再光照處理0.5小時后質量為c,假設整個過程中呼吸作用速率不變,則該光照條件下,此葉片的實際光合速率可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__/小時(用a、b、c表示)。
23. 人體受到低血糖、危險等刺激時,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會作出相應反應,以維持機體穩(wěn)態(tài)、應對環(huán)境變化。下圖為上述過程中腎上腺功能的調節(jié)機制。

回答下列問題:
(1)調節(jié)過程中,交感神經促進腎上腺髓質分泌兒茶酚胺類激素,有助于機體做出快速反應。從反射弧的組成分析,交感神經屬于__________。除上述途徑外,機體還可以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軸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分泌。
(2)調節(jié)過程中,神經元膜電位發(fā)生規(guī)律性變化。未受刺激時,神經元膜內外的電位表現為__________,維持該電位的過程中,K+從細胞內運輸到細胞外的方式為_________。若增大細胞外液Na+濃度,則神經元興奮時,動作電位的峰值(即動作電位的最大值)將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3)刺激引發(fā)的神經沖動還能傳到_________,該部位的某些神經細胞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該激素作用于腺垂體,最終促進糖皮質激素水平上升;當糖皮質激素含量過高時,又可作用于相關的神經系統和腺垂體,最終使糖皮質激素含量維持平衡,上述過程體現了糖皮質激素分泌的__________調節(jié)機制。
(4)糖皮質激素具有促進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抑制組織細胞利用葡萄糖等作用,在調節(jié)血糖濃度方面與胰高血糖素具有______(填“協同”或“相抗衡”)作用。
(5)去甲腎上腺素既是腎上腺髓質分泌的兒茶酚胺類激素,也是某些神經元釋放的神經遞質。下列關于激素和神經遞質的敘述,正確的有______。
A. 均可作為信號分子B. 靶細胞都具有相應受體
C. 都需要隨血液傳送到靶細胞D. 分泌不受機體內、外因素的影響
24. 亞洲象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區(qū)內亞洲象分布在5個互不連通的狹小區(qū)域內。亞洲象覓食多發(fā)生在灌木叢和灌草叢中,在郁閉度很大的密林內很少覓食。2021年,部分亞洲象從“老家”西雙版納一路北上,沿途穿越了森林、農田等一系列生態(tài)系統,遷移近500千米,直到8月,北遷的象群安全南返?;卮鹣铝袉栴}:
(1)決定亞洲象種群數量變化的種群數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亞洲象北遷過程中經過了不同的群落,________________是區(qū)分這些群落的重要特征。遷移過程中,亞洲象取食草本植物和灌木,從植物中獲取物質和能量,也有利于植物__________的傳播。
(2)亞洲象通常在森林邊緣覓食,結合材料信息,從郁閉度的角度推測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當野外生活的象群遇到食物和水源短缺時,會分工去遠距離處尋找食物和水源,個體間遠距離通訊通過靈敏的嗅覺來實現,此時大象利用的信息種類是______,該實例說明信息傳遞具有的作用是______。
(4)有些捕食者總是沿著被捕食者棲息地的邊界覓食,并可深入到某一固定深度。人類活動對野生物種生存環(huán)境的破壞,使得某些野生物種的棲息地碎片化,使很多野生物種種群難以維持,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點);同時,棲息地碎片化也會導致群落的________結構發(fā)生改變。
25. 某二倍體植物寬葉(M)對窄葉(m)為顯性,紅花(R)對白花(r)為顯性?;騇、m在2號染色體上,基因R、r在4號染色體上。
(1)基因R編碼蛋白質前3個氨基酸的堿基序列如圖(注:翻譯起始密碼子為AUG),轉錄的模板鏈是______(填“a鏈”或“b鏈”)。正常情況下,基因型為Rr的個體中,R基因在細胞中最多有______個。

(2)基因型為MmRr的個體自交,子代寬葉紅花個體中,自交后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的比例為______;子代寬葉白花個體測交后代中寬葉白花與窄葉白花植株的比例為______。
(3)基因型為Mm的植株減數分裂產生了一個MM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秋水仙素處理該植物,獲得了四倍體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機理是______________?,F有一基因型為RRrr的四倍體植株,減數分裂過程中四條同源染色體兩兩分離(不考慮突變),則其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
(5)對某海島該植物種群進行抽樣調查,100個個體中,基因型為RR、Rr、rr個體數分別為10個、40個、50個;5年后進行再次抽樣調查,100個個體中,基因型為RR、Rr、rr的個體數分別為20個、20個、60個,據此分析,5年間該植物種群______(填“發(fā)生”或“未發(fā)生”)進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6. 從健康人的血漿中分離提取的人血清白蛋白(HSA)在臨床上需求量很大,具有重要的醫(yī)用價值。研究人員將HSA基因轉入到水稻細胞中,培育轉基因植物。下圖1為HSA基因的部分片段,圖2是獲得轉基因植物的流程圖,其中報告基因表達的產物能催化無色物質K反應生成藍色物質。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注:外顯子指基因中編碼蛋白質的片段,內含子指基因中不編碼蛋白質的片段。
(1)科研人員獲取HSA基因后,可用PCR技術進行擴增,該技術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操作的每個循環(huán)都包括變性、復性和延伸三步,其中溫度最高的步驟為_______。據圖1分析,若要擴增出只含有內含子2和外顯子3的DNA片段,應選擇的引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構建重組Ti質粒過程中,為了保證連接的準確性,需要選擇______種限制酶對目的基因和Ti質粒進行切割。一個重組質粒的組成,除圖中所示外,還必須包含_________________等。
(3)過程①中需將植物細胞與農桿菌混合培養(yǎng),旨在使T-DNA進入植物細胞;除盡農桿菌后,需將植物細胞轉接到含___________的培養(yǎng)基上篩選出轉化成功的細胞。
(4)檢測發(fā)現HSA基因成功導入植物受體細胞,但仍不能確定轉基因水稻是否培育成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為檢測HSA基因的表達情況,可提取受體細胞中的蛋白質,與__________進行抗原一抗體雜交實驗。
(6)過程②的理論基礎是_______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兩個階段,培養(yǎng)基中需主要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兩種激素以調節(jié)相關過程。
答 案
1.
【答案】C
2.
【答案】B
3.
【答案】B
3、B
4. 【答案】B
5. 【答案】A
6. 【答案】B
7.【答案】C
8. 【答案】A
9. 【答案】A
10. 【答案】A
11. 【答案】C
12. 【答案】C
13. 【答案】B
14. 【答案】C
15. 【答案】C
16. 【答案】BC
17. 【答案】AC
18. 【答案】AD
19. 【答案】D
20. 【答案】BD
21. 【答案】(1) ①. 線粒體膜、葉綠體膜(類囊體薄膜、溶酶體膜、液泡膜) ②. 蛋白酶、DNA酶、脂肪酶、RNA酶等
(2) ①. 磷脂雙分子層 ②. 小泡內的成分不同、小泡的膜蛋白不同
(3) ①. 細胞膜 ②. 一方面細胞膜得到小泡后面積增加,另一方面細胞膜在轉化為內質網膜或囊泡的過程中膜面積減?。ê侠砑纯桑?br>22. 【答案】(1) ①. 類囊體(薄膜) ②. 不同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濾紙條上的擴散速度不同
(2) ①. C3 ②. ATP和NADPH ③. 協助擴散(易化擴散)
(3)a+2c-3b
23. 【答案】(1) ①. 傳出神經 ②. 下丘腦-腺垂體-甲狀腺
(2) ①. 外正內負 ②. 協助擴散 ③. 升高
(3) ①. 下丘腦 ②. (負)反饋
(4)協同 (5)AB
24. 【答案】(1) ①. 出生率和死亡率 ②. 物種組成 ③. 種子
(2)森林邊緣郁閉度較小,有更多的光照,草本植物和灌木生長更旺盛,食物資源更豐富
(3) ①. 化學信息 ②. 有利于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4) ①. 棲息地碎片化導致物種難以擴散和繁殖 ②. 水平
25. 【答案】(1) ①. a ②. 2
(2) ①. 1/9 ②. 2:1
(3)減數第二次分裂時 M 基因所在的兩條染色體未分離
(4) ①. 抑制(分裂細胞)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 ②. 紅花:白花=35:1
(5) ①. 未發(fā)生 ②. 5 年間種群的基因頻率未發(fā)生變化
26. 【答案】(1) ①. DNA 的半保留復制 ②. 變性 ③. 引物 4和引物5
(2) ①. 兩##2##二 ②. 啟動子、終止子 (3)無色物質K
(4)HSA基因在轉基因植物細胞中不一定轉錄,HSA 基因在轉基因植物細胞中不一定翻譯
(5)抗人血清白蛋白的抗體
(6) ①.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②. 脫分化和再分化 ③. 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

相關試卷

2023-2024學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鮮族中學高一(下)期末生物學試卷(含答案):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鮮族中學高一(下)期末生物學試卷(含答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鮮族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生物試卷:

這是一份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鮮族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生物試卷,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鮮族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

這是一份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鮮族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不定項,填空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鮮族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含答案)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鮮族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含答案)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鮮族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含答案)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鮮族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含答案)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鮮族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生物【試卷+答案】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鮮族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生物【試卷+答案】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鮮族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 生物【試卷+答案】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鮮族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 生物【試卷+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月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