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分)下列圖象中,能正確反映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B.
C.D.
2.(2分)為踐行綠色環(huán)保的生活理念,甲、乙、丙三人同時從A點同向而行,都向B點做勻速直線運動。甲速為30km/h,乙速為5m/s,丙速為0.6km/min,則最先到達的是( )
A.甲先到B.乙先到
C.丙先到D.三人同時到
3.(2分)某同學5次測量一塊金屬片的長度分別是:2.12cm、2.14cm、2.15cm、2.15cm、2.33cm,則物體的長度為( )
A.2.14cmB.2.135cmC.2.13cmD.2.15cm
4.(2分)小明參加中考體育測試,結(jié)果符合實際的是( )
A.立定跳遠成績?yōu)?mB.1000m跑用時4min
C.1s跳繩50次D.實心球成績?yōu)?0m
5.(2分)濟南地鐵2號線于2021年3月25日正式運營,與1號線、3號線形成“一縱兩橫”的“H”型骨架,更多泉城市民可以享受到綠色通行的便利。小紅坐在車廂里觀察到,列車啟動后站臺上的廣告牌在向后退,此時小紅選擇的參照物為( )
A.站臺B.車廂
C.地鐵鐵軌D.站臺上的廣告牌
6.(2分)關(guān)于聲現(xiàn)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高速公路兩側(cè)的隔音板能降低噪聲的音調(diào)
B.清晨,窗外小鳥的叫聲屬于噪聲
C.優(yōu)美的樂曲一定不是噪聲
D.禁放煙花炮竹,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7.(2分)如圖所示為兩個振動物體發(fā)聲時的波形圖,比較甲、乙兩圖,我們可以知道( )
A.甲的音調(diào)低,乙的音調(diào)高
B.甲的音調(diào)高,乙的音調(diào)低
C.甲的響度大,乙的響度小
D.無法確定
8.(2分)如圖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用力撥動,使鋼尺兩次振動的幅度大致相同,聽它發(fā)出聲音的變化。這個實驗用來探究( )
A.聲音能否在固體中傳播
B.響度與物體振幅的關(guān)系
C.音調(diào)與物體振動頻率的關(guān)系
D.音色與發(fā)聲體的哪些因素有關(guān)
9.(2分)往保溫瓶里灌開水時,聽聲音就能判斷瓶里的水位高低,因為( )
A.隨著水位升高,音調(diào)升高
B.灌水過程中音調(diào)保持不變,響度減小
C.隨著水位升高,音調(diào)降低
D.灌水過程中音調(diào)保持不變,響度增大
10.(2分)下列現(xiàn)象與對應的物態(tài)變化,錯誤的一組是( )
A.冰糕冒“白氣”(汽化)
B.玻璃上的“冰花”(凝華)
C.利用干冰人工降雨(升華)
D.空調(diào)滴水(液化)
11.(2分)入夏以來,我國20多個省市區(qū)迎來強降雨,多個地區(qū)遭遇洪澇災害侵襲.以下是某同學對雨的幾種認識,其中正確的是( )
A.太陽光使海洋中的水溫上升到100℃以后變成水蒸氣上升
B.高空中水蒸氣與冷空氣接觸,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后結(jié)成大水滴下降成為雨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氣流,凝華形成小冰珠,小冰珠在降落過程中熔化形成雨水
D.下小雨時和下暴雨時人聽到雨的聲音大小不同,說明聲音的傳播速度在發(fā)生變化
12.(2分)多彩斑斕的光影,美妙動聽的聲音,構(gòu)成了這個豐富美好的世界。以下有關(guān)聲與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正在發(fā)聲的物體是聲源,正在發(fā)光的物體是光源,太陽、月亮都是光源
B.聲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聲和光在不同介質(zhì)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情況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光在固體中傳播的最慢
D.雷雨天氣我們之所以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是因為閃電比雷先發(fā)生
13.(2分)下列4個數(shù)是對同一物體的長度,用同一刻度尺進行的四次測量的結(jié)果:9.87cm、98.6mm、0.985m、0.986dm。其中錯誤的數(shù)據(jù)和平均值分別是多少( )
A.0.985m 9.86cmB.0.986dm 9.86cm
C.0.985m 9.87cmD.0.986dm 9.87cm
14.(2分)央視舉辦的《中國詩詞大會》,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展現(xiàn)了中華古詩詞的魅力和韻味。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兩句詩中,所選的參照物分別為( )
A.天空 江水B.樹 人C.樹 月D.天空 人
15.(2分)你有過登高遠眺的體驗嗎?在高山頂上眺望遠處時會看到四周有一圈“天地分界線”,這就是在高處看到的地平線,乘坐飛機時通過舷窗也可以看到這條“天地分界線”。如果飛機起飛不久還在繼續(xù)爬升階段,你通過右邊的舷窗看到的應該是如圖所示的哪一幅( )
A.B.
C.D.
16.(2分)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甲、乙兩輛汽車,通過的路程之比是5:6,兩車速度之比為2:3,則所用時間之比為( )
A.5:4B.9:10C.4:3D.4:5
二、雙選題(共12分)
(多選)17.(3分)(雙選題)現(xiàn)在的電視節(jié)目播放一段電視劇后,中間往往會插播很長一段廣告。關(guān)于聲的知識,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
A.調(diào)節(jié)電視機音量,是調(diào)節(jié)響度的大小
B.看電視節(jié)目時禁止兒童喧嘩,是在傳播途徑中控制噪聲
C.只聽聲音我們也能辨別是哪個明星,靠的是音色
D.我們能聽到廣告的聲音,說明聲可以在固體中傳播
(多選)18.(3分)甲、乙都測量同一本書的長度,甲測量的結(jié)果是18.5cm,乙測量的結(jié)果是18.48cm,那么( )
A.甲用塑料卷尺測量長度時,如果用力拉尺進行測量,那么測量的結(jié)果將會偏大
B.甲、乙測量的結(jié)果不同,必定有一個是錯誤的
C.甲、乙測量的結(jié)果都是正確的,但是都有誤差
D.甲、乙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別是1cm和1mm
(多選)19.(3分)關(guān)于下列詩詞中的物理現(xiàn)象,說法錯誤的是( )
A.“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以“帆”為參照物“山”是運動的
B.“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薄案摺笔侵嘎曇舻囊粽{(diào)高
C.“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薄八笔悄A現(xiàn)象
D.“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冰、雪”都是凝華現(xiàn)象
(多選)20.(3分)如圖所示為某汽車行駛時的v﹣t圖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第5分鐘,汽車靜止不動
B.第3~7分鐘,汽車勻速行駛
C.第0~10分鐘,汽車的最大速度為60km/h
D.第3~10分鐘,汽車的平均速度為60km/h
三、填空題(共8分)
21.(3分)《唐宮夜宴》的演奏中,笛聲是由空氣柱 產(chǎn)生的,區(qū)分不同樂器發(fā)出的聲音是依據(jù) 。編鐘是古代的一種樂器、用相同的力敲擊大小不同的鐘,發(fā)出的聲音主要是 不同。
22.(2分)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號飛船發(fā)射成功?;鸺锏囊簯B(tài)氫和液態(tài)氧是采用降低溫度、 的方式使氣體液化的;發(fā)射時,火焰噴到發(fā)射臺下方的水池,水 ,使周圍溫度不致太高;同時發(fā)射臺周圍出現(xiàn)很多“白氣”,這是水蒸氣 而成的。
23.(3分)測量在物理實驗過程中非常重要,只有正確測量才能得到準確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圖是兩種測量工具的使用,請完成下面各小題。
(1)在測量一塊金屬塊的長度時,某次的測量情況如圖甲所示,這次所測得的金屬塊的長度為 cm。其他幾次測量的數(shù)據(jù)分別為3.96cm、3.95cm、3.95cm,則該金屬塊的長度最終應記為 厘米。
(2)圖乙是某次用秒表測量時間的示數(shù),所測得的時間為 s。
四、實驗題(共28分)
24.(10分)如圖所示,是探究“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部分實驗裝置。
(1)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小車通過的 和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 。
(2)小車長10cm,如圖全程s= cm,所用時間為4s,則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m/s。
(3)實驗前必須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的平均速度偏 (選填“大”或“小”)。
(4)小車運動的全程中,要測量小車在BC段的速度,應讓小車從 點由靜止釋放。
25.(8分)在學習了聲音的相關(guān)知識后,小明和小華進行了下面的實驗:
(1)如圖1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音叉放在水平桌面上,小槌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的音叉也會發(fā)聲,此實驗說明空氣可以傳聲,聲音可以傳遞 ;
(2)如圖2所示,用嘴從左到右依次吹瓶口,正在發(fā)聲的聲源是 ,音調(diào)最高的是最 端的瓶子(選填“左”或“右”),若圖甲、乙表示的是最左、右端的兩個瓶子聲音的波形圖,從波形圖判斷最左端聲音對應的是 圖所示波形(選填“甲”或“乙”)。
26.(10分)圖甲為“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裝置。
(1)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時,某一時刻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此時水溫是 ℃;
(2)當觀察到燒杯中有大量氣泡產(chǎn)生,且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 (選填“變大”或“變小”),升至水面破裂,此時認為水開始沸騰;
(3)當水溫接近9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作出了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在沸騰過程中水的溫度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如果要保持沸騰則需要繼續(xù) (選填“吸熱”或“放熱”);
(4)由圖丙可知,實驗過程中水的沸點低于100℃,原因是 。
五、計算題(共20分)
27.(3分)前段時間秋游時,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山洞。洞口標牌上寫著:洞深大約255m.小明在洞口向洞內(nèi)大喊一聲,經(jīng)過多長時間后聽到回聲?(聲速按340m/s)
28.(6分)如圖所示,小明發(fā)現(xiàn)校園內(nèi)的巡邏車,沿學校的南北大道行駛5min,通過的路程為600m,則:
(1)巡邏車行駛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以該平均速度巡邏校園2km,需要用多少s?
29.(11分)在平直公路上的A、B兩點相距480m,公路清潔車干掃車甲和洗掃車乙,兩車都從A點出發(fā)運動到B點,兩車路程與時間的關(guān)系如圖。請根據(jù)圖像,解答以下問題:
(1)全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哪輛車?
(2)甲車的速度是多少m/s?
(3)在第3~5min內(nèi)乙車每秒比甲車少行駛多少m?
(4)甲車行駛多長時間第一次與乙車相遇?(保留一位小數(shù))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共32分)
1.(2分)下列圖象中,能正確反映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B.
C.D.
【解答】解:
AC、s﹣t圖象反映物體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由圖可知,A圖中,物體路程不隨時間變化,所以處于靜止狀態(tài);C圖中,物體路程增大程度遠大于時間,所以是加速運動。故A、C不符合題意;
BD、v﹣t圖象反應物體的速度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由圖可知,B圖中,物體速度保持不變,故物體在做勻速直線運動;D圖中,速度均勻增加,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故B符合題意,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2分)為踐行綠色環(huán)保的生活理念,甲、乙、丙三人同時從A點同向而行,都向B點做勻速直線運動。甲速為30km/h,乙速為5m/s,丙速為0.6km/min,則最先到達的是( )
A.甲先到B.乙先到
C.丙先到D.三人同時到
【解答】解:由題意知,v甲=30km/h,v乙=5m/s=18km/h,v丙=0.6km/min=36km/h,
三個人運動的路程相同,由v=的變形公式t=可知,由于丙的速度最大,所以丙的運動時間最短,則丙最先到達B地,故C正確;
故選:C。
3.(2分)某同學5次測量一塊金屬片的長度分別是:2.12cm、2.14cm、2.15cm、2.15cm、2.33cm,則物體的長度為( )
A.2.14cmB.2.135cmC.2.13cmD.2.15cm
【解答】解:分析五次測量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2.33cm這個數(shù)據(jù)與其他四個相差太大,應該是一個錯誤數(shù)據(jù);
所以其它四次測量的平均值為:=2.14cm,故A正確。
故選:A。
4.(2分)小明參加中考體育測試,結(jié)果符合實際的是( )
A.立定跳遠成績?yōu)?mB.1000m跑用時4min
C.1s跳繩50次D.實心球成績?yōu)?0m
【解答】解:A、立定跳遠成績約為2m,故A錯誤;
B、1000m跑用時約4min,符合實際,故B正確;
C、1s跳繩約1次,故C錯誤;
D、實心球成績約為8m,故D錯誤。
故選:B。
5.(2分)濟南地鐵2號線于2021年3月25日正式運營,與1號線、3號線形成“一縱兩橫”的“H”型骨架,更多泉城市民可以享受到綠色通行的便利。小紅坐在車廂里觀察到,列車啟動后站臺上的廣告牌在向后退,此時小紅選擇的參照物為( )
A.站臺B.車廂
C.地鐵鐵軌D.站臺上的廣告牌
【解答】解:
站臺上的廣告牌向后退去,廣告牌是運動的,廣告牌和列車(車廂)之間發(fā)生了位置的改變,所以廣告牌向后退是以列車(車廂)為參照物的。
故選:B。
6.(2分)關(guān)于聲現(xiàn)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高速公路兩側(cè)的隔音板能降低噪聲的音調(diào)
B.清晨,窗外小鳥的叫聲屬于噪聲
C.優(yōu)美的樂曲一定不是噪聲
D.禁放煙花炮竹,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解答】解:A、隔音板不能降低噪聲的音調(diào),能降低噪聲的響度,故A錯誤;
B、清晨,窗外小鳥的叫聲沒有干擾到周圍的人的生活,不是噪聲,故B錯誤;
C、優(yōu)美的樂曲對人的工作、生活、休息產(chǎn)生了影響,就屬于噪聲,故C錯誤;
D、禁放煙花炮竹,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正確。
故選:D。
7.(2分)如圖所示為兩個振動物體發(fā)聲時的波形圖,比較甲、乙兩圖,我們可以知道( )
A.甲的音調(diào)低,乙的音調(diào)高
B.甲的音調(diào)高,乙的音調(diào)低
C.甲的響度大,乙的響度小
D.無法確定
【解答】解:由圖可知,甲比乙的橫向更密一些,意思是相同的時間內(nèi)振動的次數(shù)更多,所以甲比乙音調(diào)高,故A錯、B正確;
甲乙縱向?qū)挾认嗟龋馑际钦穹嗟?,所以甲和乙的響度相同,故C錯。
故選:B。
8.(2分)如圖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用力撥動,使鋼尺兩次振動的幅度大致相同,聽它發(fā)出聲音的變化。這個實驗用來探究( )
A.聲音能否在固體中傳播
B.響度與物體振幅的關(guān)系
C.音調(diào)與物體振動頻率的關(guān)系
D.音色與發(fā)聲體的哪些因素有關(guān)
【解答】解:A、我們聽到鋼尺發(fā)聲是通過空氣傳播的。不符合題意。
B、響度跟振幅有關(guān),鋼尺兩次振動的幅度相同,響度相同。不符合題意。
C、伸出的鋼尺的長度不同,振動物體的質(zhì)量和體積不同,振動快慢不同,振動頻率不同,音調(diào)不同。符合題意。
D、音色跟振動物體的材料和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改變伸出桌面的鋼尺長度不同,材料和結(jié)構(gòu)不變。不符合題意。
故選:C。
9.(2分)往保溫瓶里灌開水時,聽聲音就能判斷瓶里的水位高低,因為( )
A.隨著水位升高,音調(diào)升高
B.灌水過程中音調(diào)保持不變,響度減小
C.隨著水位升高,音調(diào)降低
D.灌水過程中音調(diào)保持不變,響度增大
【解答】解:音調(diào)是由振動頻率決定的,往保溫瓶里灌開水時,是保溫瓶中空氣柱振動發(fā)聲,水越多,瓶內(nèi)的空氣柱越短,發(fā)聲的頻率越高,音調(diào)越高,因此根據(jù)音調(diào)的高低就可以判斷水位的高低。
故選:A。
10.(2分)下列現(xiàn)象與對應的物態(tài)變化,錯誤的一組是( )
A.冰糕冒“白氣”(汽化)
B.玻璃上的“冰花”(凝華)
C.利用干冰人工降雨(升華)
D.空調(diào)滴水(液化)
【解答】解:A、冰糕冒“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冰糕液化形成小水滴,屬于液化現(xiàn)象,故A錯誤;
B、玻璃上的“冰花”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xiàn)象,故B正確;
C、干冰人工降雨的原理:利用干冰在云層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的過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熱量,使云層溫度急劇下降。原來飽和的水蒸氣變得大大過飽和,而過飽和狀態(tài)是不穩(wěn)定的,以至于小冰晶增多、增大、空氣浮力托不住時,就會向下降落,故C正確;
D、空調(diào)滴水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屬于液化現(xiàn)象,故D正確。
故選:A。
11.(2分)入夏以來,我國20多個省市區(qū)迎來強降雨,多個地區(qū)遭遇洪澇災害侵襲.以下是某同學對雨的幾種認識,其中正確的是( )
A.太陽光使海洋中的水溫上升到100℃以后變成水蒸氣上升
B.高空中水蒸氣與冷空氣接觸,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后結(jié)成大水滴下降成為雨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氣流,凝華形成小冰珠,小冰珠在降落過程中熔化形成雨水
D.下小雨時和下暴雨時人聽到雨的聲音大小不同,說明聲音的傳播速度在發(fā)生變化
【解答】解:A、海洋中的水在任何溫度下都會變成水蒸氣,故A錯誤;
B、高空中水蒸氣與冷空氣接觸,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后結(jié)成大水滴下降成為雨,故B正確;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氣流,凝固形成小冰珠,小冰珠在降落過程中熔化形成雨水,故C錯誤;
D、下小雨時和下暴雨時人聽到雨的聲音大小不同,說明聲音的響度不同,傳播速度不會變化,故D錯誤。
故選:B。
12.(2分)多彩斑斕的光影,美妙動聽的聲音,構(gòu)成了這個豐富美好的世界。以下有關(guān)聲與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正在發(fā)聲的物體是聲源,正在發(fā)光的物體是光源,太陽、月亮都是光源
B.聲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聲和光在不同介質(zhì)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情況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光在固體中傳播的最慢
D.雷雨天氣我們之所以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是因為閃電比雷先發(fā)生
【解答】解:A、正在發(fā)聲的物體是聲源,正在發(fā)光的物體是光源,太陽是光源,月亮自身不發(fā)光,靠反射太陽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故A錯誤;
B、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zhì)的,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故B錯誤;
C、聲和光在不同介質(zhì)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情況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光在固體中傳播的最慢,故C正確;
D、雷雨天氣閃電和雷聲在空中同時發(fā)生,我們之所以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是因為光速遠遠大于聲速,故D錯誤。
故選:C。
13.(2分)下列4個數(shù)是對同一物體的長度,用同一刻度尺進行的四次測量的結(jié)果:9.87cm、98.6mm、0.985m、0.986dm。其中錯誤的數(shù)據(jù)和平均值分別是多少( )
A.0.985m 9.86cmB.0.986dm 9.86cm
C.0.985m 9.87cmD.0.986dm 9.87cm
【解答】解:利用同一刻度尺測量長度,其分度值通常為0.1cm,所以讀數(shù)為9.87cm正確;
98.6mm=9.86cm符合讀數(shù)要求;
0.985m=98.5cm不符合讀數(shù)要求,應該為9.85cm(舍去);
0.986dm=9.86cm符合讀數(shù)要求;
所以其平均值為L=≈9.86cm;
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14.(2分)央視舉辦的《中國詩詞大會》,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展現(xiàn)了中華古詩詞的魅力和韻味。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兩句詩中,所選的參照物分別為( )
A.天空 江水B.樹 人C.樹 月D.天空 人
【解答】解:(1)“野曠天低樹”的意思是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所以“天低”選擇的參照物是樹。
(2)“江清月近人”的意思是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即月亮在水中的像離人很近,所以“月近”選擇的參照物是人。
故選:B。
15.(2分)你有過登高遠眺的體驗嗎?在高山頂上眺望遠處時會看到四周有一圈“天地分界線”,這就是在高處看到的地平線,乘坐飛機時通過舷窗也可以看到這條“天地分界線”。如果飛機起飛不久還在繼續(xù)爬升階段,你通過右邊的舷窗看到的應該是如圖所示的哪一幅( )
A.B.
C.D.
【解答】解:由題意可知,乘坐飛機向上爬升時,人通過右側(cè)舷窗看,圖片左側(cè)是機頭,則觀察“天地分界線”時,以地平線為參照物,飛機機頭是向上傾斜的,因此,所看到的“天地分界線”向下傾斜,故只有A符合題意。
故選:A。
16.(2分)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甲、乙兩輛汽車,通過的路程之比是5:6,兩車速度之比為2:3,則所用時間之比為( )
A.5:4B.9:10C.4:3D.4:5
【解答】解:由v=可知,兩車所用的時間之比:=====5:4。
故選:A。
二、雙選題(共12分)
(多選)17.(3分)(雙選題)現(xiàn)在的電視節(jié)目播放一段電視劇后,中間往往會插播很長一段廣告。關(guān)于聲的知識,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
A.調(diào)節(jié)電視機音量,是調(diào)節(jié)響度的大小
B.看電視節(jié)目時禁止兒童喧嘩,是在傳播途徑中控制噪聲
C.只聽聲音我們也能辨別是哪個明星,靠的是音色
D.我們能聽到廣告的聲音,說明聲可以在固體中傳播
【解答】解:A、調(diào)節(jié)音量實際是改變電視機喇叭發(fā)聲的響度,故A正確;
B、禁止喧嘩,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故B錯誤;
C、音色是聲音的特色,我們也能辨別是哪個明星,靠的是音色,故C正確;
D、我們能聽到廣告的聲音,說明聲可以在氣體中傳播,故D錯誤。
故選:AC。
(多選)18.(3分)甲、乙都測量同一本書的長度,甲測量的結(jié)果是18.5cm,乙測量的結(jié)果是18.48cm,那么( )
A.甲用塑料卷尺測量長度時,如果用力拉尺進行測量,那么測量的結(jié)果將會偏大
B.甲、乙測量的結(jié)果不同,必定有一個是錯誤的
C.甲、乙測量的結(jié)果都是正確的,但是都有誤差
D.甲、乙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別是1cm和1mm
【解答】解:
A、用被拉長了的塑料卷尺測量物體長度,物體的真實值不變,被拉長的塑料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實長度變大,但分度值的示數(shù)沒有變化,因此其測得的結(jié)果比真實值偏小,故A錯誤;
BC、由于測量總是存在誤差,在誤差范圍內(nèi),兩人的測量結(jié)果都是正確的,故B錯誤,C正確;
D、甲測得的結(jié)果是18.5cm,最后的一個5是估計值,倒數(shù)第二位是8,表示8cm,所以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乙測得的結(jié)果是18.48cm,最后一個8也是估計值,倒數(shù)第二位是4,表示4mm,所以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故D正確。
故選:CD。
(多選)19.(3分)關(guān)于下列詩詞中的物理現(xiàn)象,說法錯誤的是( )
A.“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薄浴胺睘閰⒄瘴铩吧健笔沁\動的
B.“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高”是指聲音的音調(diào)高
C.“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薄八笔悄A現(xiàn)象
D.“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冰、雪”都是凝華現(xiàn)象
【解答】解:A、以“帆”為參照物,“山”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所以“山”是運動的,故A正確;
B、詩句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響度大,故B錯誤;
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jié)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xiàn)象,故C正確;
D、千里冰封,是指水變成冰,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是凝固現(xiàn)象;萬里雪飄,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雪花,物質(zhì)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是凝華現(xiàn)象,故D錯誤。
故選:BD。
(多選)20.(3分)如圖所示為某汽車行駛時的v﹣t圖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第5分鐘,汽車靜止不動
B.第3~7分鐘,汽車勻速行駛
C.第0~10分鐘,汽車的最大速度為60km/h
D.第3~10分鐘,汽車的平均速度為60km/h
【解答】解:A、由圖可知,第5分鐘時,汽車的速度不變,說明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
B、由圖可知,第3~7分鐘,汽車的行駛速度保持不變,說明汽車這段時間內(nèi)勻速行駛,故B正確;
C、由圖可知,第0~10分鐘,汽車的最大速度為60 km/h,故C正確;
D、由圖可知,第3~7分鐘,汽車的行駛速度為60km/h,7分鐘以后,汽車的行駛速度均小于60km/h,因此第3~10分鐘,汽車的平均速度應小于60km/h,故D錯誤。
故選:BC。
三、填空題(共8分)
21.(3分)《唐宮夜宴》的演奏中,笛聲是由空氣柱 振動 產(chǎn)生的,區(qū)分不同樂器發(fā)出的聲音是依據(jù) 音色 。編鐘是古代的一種樂器、用相同的力敲擊大小不同的鐘,發(fā)出的聲音主要是 音調(diào) 不同。
【解答】解:笛聲是由空氣柱振動產(chǎn)生的;不同樂器的音色不同,因此區(qū)分不同樂器發(fā)出的聲音是依據(jù)音色;用相同的力敲擊大小不同的鐘,編鐘的振動頻率不同,音調(diào)不同。
故答案為:振動;音色;音調(diào)。
22.(2分)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號飛船發(fā)射成功?;鸺锏囊簯B(tài)氫和液態(tài)氧是采用降低溫度、 壓縮體積 的方式使氣體液化的;發(fā)射時,火焰噴到發(fā)射臺下方的水池,水 汽化吸熱 ,使周圍溫度不致太高;同時發(fā)射臺周圍出現(xiàn)很多“白氣”,這是水蒸氣 液化 而成的。
【解答】解:火箭里的液態(tài)氫和液態(tài)氧是既用降低溫度,也用壓縮體積的方式使氣體液化的;火箭升空瞬間,噴向水池的火焰使水池中的水迅速汽化成為水蒸氣,利用水的汽化吸熱,使周圍溫度不致太高;“白氣”是水蒸氣在上升過程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故答案為:壓縮體積;汽化吸熱;液化。
23.(3分)測量在物理實驗過程中非常重要,只有正確測量才能得到準確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圖是兩種測量工具的使用,請完成下面各小題。
(1)在測量一塊金屬塊的長度時,某次的測量情況如圖甲所示,這次所測得的金屬塊的長度為 3.95 cm。其他幾次測量的數(shù)據(jù)分別為3.96cm、3.95cm、3.95cm,則該金屬塊的長度最終應記為 3.95 厘米。
(2)圖乙是某次用秒表測量時間的示數(shù),所測得的時間為 228.6 s。
【解答】解:(1)由圖可知,該刻度尺的一大格是1cm,中間分為10個小格,所以分度值是1mm,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金屬塊的起始端對應的刻度是0.0mm,末端對應示數(shù)是39.5mm故金屬塊的長度為:L=39.5mm=3.95cm;
其他幾次測量的數(shù)據(jù)分別為3.95cm、3.95cm、3.96cm,數(shù)據(jù)相差不大,均有效,則該金屬塊的長度最終應記為4次測量值的算術(shù)平均值:;
(2)在秒表的中間表盤上,1min中間有兩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5min,指針在“3”和“4”之間,偏向“4”一側(cè),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為3min=180s;
在秒表的大表盤上,1s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1s,指針在48.6s處,所以秒針指示的時間為48.6s,即秒表的讀數(shù)為180s+48.6s=228.6s。
故答案為:(1)3.95;3.95;(2)228.6。
四、實驗題(共28分)
24.(10分)如圖所示,是探究“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部分實驗裝置。
(1)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小車通過的 路程 和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 時間 。
(2)小車長10cm,如圖全程s= 80.0 cm,所用時間為4s,則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0.2 m/s。
(3)實驗前必須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的平均速度偏 大 (選填“大”或“小”)。
(4)小車運動的全程中,要測量小車在BC段的速度,應讓小車從 A 點由靜止釋放。
【解答】解:(1)測量速度的原理:v=,根據(jù)實驗原理可知,要計算平均速度,需要測出小車通過的路程和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
(2)由圖可知,sAC=80.0cm﹣0.0cm=80.0cm,tAC=4s,
AC段的速度vAC===20.0cm/s=0.2m/s;
(3)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計時晚,即所計的時間偏小,用公式v=算出的速度偏大;
(4)小車由A運動到C的過程中,要測量小車在BC段的平均速度,應讓小車從A點由靜止釋放。
故答案為:(1)路程;時間;(2)80.0;0.2;(3)大;(4)A。
25.(8分)在學習了聲音的相關(guān)知識后,小明和小華進行了下面的實驗:
(1)如圖1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音叉放在水平桌面上,小槌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的音叉也會發(fā)聲,此實驗說明空氣可以傳聲,聲音可以傳遞 能量 ;
(2)如圖2所示,用嘴從左到右依次吹瓶口,正在發(fā)聲的聲源是 空氣柱 ,音調(diào)最高的是最 右 端的瓶子(選填“左”或“右”),若圖甲、乙表示的是最左、右端的兩個瓶子聲音的波形圖,從波形圖判斷最左端聲音對應的是 乙 圖所示波形(選填“甲”或“乙”)。
【解答】解:(1)左右兩個音叉之間是空氣,敲擊右邊音叉,左邊音叉發(fā)聲并且把乒乓球彈起,說明空氣可以傳聲;還能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3)用嘴從左到右依次吹瓶口,空氣柱振動發(fā)聲;空氣柱越短,頻率越高,音調(diào)越高,所以音調(diào)最高的是最右端的瓶子;
音調(diào)越高,在相同時間內(nèi)振動的次數(shù)越多,所以最左端瓶子振動的波形圖與乙是相同的。
故答案為:(1)能量;(2)空氣柱;右;乙。
26.(10分)圖甲為“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裝置。
(1)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時,某一時刻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此時水溫是 92 ℃;
(2)當觀察到燒杯中有大量氣泡產(chǎn)生,且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 變大 (選填“變大”或“變小”),升至水面破裂,此時認為水開始沸騰;
(3)當水溫接近9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作出了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在沸騰過程中水的溫度 不變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如果要保持沸騰則需要繼續(xù) 吸熱 (選填“吸熱”或“放熱”);
(4)由圖丙可知,實驗過程中水的沸點低于100℃,原因是 當?shù)貧鈮旱陀?標準大氣壓 。
【解答】解:(1)由圖乙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此時液面與92刻度線對齊,所以溫度計的讀數(shù)為92℃;
(2)燒杯中的水沸騰時,有大量的氣泡產(chǎn)生,氣泡內(nèi)主要是水蒸氣,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增大,升至水面破裂;
(3)由丙圖可知水沸騰時需要繼續(xù)吸熱,但溫度不變;
(4)由丙圖可見,此時的沸點是99℃,根據(jù)“沸點與氣壓的關(guān)系——氣壓越低,沸點越低”可知,當?shù)氐臍鈮旱陀?標準大氣壓。
故答案為:(1)92;(2)變大;(3)不變;吸熱;(4)當?shù)貧鈮旱陀?標準大氣壓。
五、計算題(共20分)
27.(3分)前段時間秋游時,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山洞。洞口標牌上寫著:洞深大約255m.小明在洞口向洞內(nèi)大喊一聲,經(jīng)過多長時間后聽到回聲?(聲速按340m/s)
【解答】解:發(fā)出聲音到聽到回聲時,聲音傳播的距離:
s=255m×2=510m,
由v=可得,聲音傳播的時間:
t===1.5s。
答:小明在洞口向洞內(nèi)大喊一聲,經(jīng)過1.5s后聽到回聲。
28.(6分)如圖所示,小明發(fā)現(xiàn)校園內(nèi)的巡邏車,沿學校的南北大道行駛5min,通過的路程為600m,則:
(1)巡邏車行駛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以該平均速度巡邏校園2km,需要用多少s?
【解答】解:(1)巡邏車的平均速度:v===2m/s;
(2)巡邏車在校園巡邏時通過的路程s′=2km=2000m,
由v=可知,以該平均速度巡邏校園2km,需要的時間:t′===1000s。
答:(1)巡邏車行駛的平均速度是2m/s;
(2)以該平均速度巡邏校園2km,需要用1000s。
29.(11分)在平直公路上的A、B兩點相距480m,公路清潔車干掃車甲和洗掃車乙,兩車都從A點出發(fā)運動到B點,兩車路程與時間的關(guān)系如圖。請根據(jù)圖像,解答以下問題:
(1)全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哪輛車?
(2)甲車的速度是多少m/s?
(3)在第3~5min內(nèi)乙車每秒比甲車少行駛多少m?
(4)甲車行駛多長時間第一次與乙車相遇?(保留一位小數(shù))
【解答】解:(1)由圖知甲的圖像為過原點的直線,路程與速度成正比,所以甲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2)由圖知甲5min行駛的距離為s甲=480m,甲車的速度為:
v甲===1.6m/s:
(3)在第3~5min內(nèi)乙車的速度為:
v乙===1.5m/s:
乙車每秒比甲車少行駛的距離為:
Δs=v甲t﹣v乙t=1.6m/s×1s﹣1.5m/s×1s=0.1m;
(4)由圖知乙在1到2秒之間的速度為:
v乙′===3.5m/s,
由圖知甲、乙第一次相遇在1到2min之間,甲比乙先出發(fā)1min,
設乙出發(fā)后x秒相遇,則由1.6m/s×(1+x)=3.5x,
解得x=0.8min,
故甲車行駛1min+0.8min=1.8min第一次與乙車相遇。
答:(1)全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甲輛車;
(2)甲車的速度是1.6m/s;
(3)在第3~5min內(nèi)乙車每秒比甲車少行駛0.1m;
(4)甲車行駛1.8min第一次與乙車相遇。
這是一份+湖南省衡陽市華新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物理試卷,共2頁。
這是一份湖南省衡陽市成章實驗中學2022-2023學年上學期期中考試九年級物理試卷,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和作圖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湖南省衡陽市實驗中學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物理,共4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