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1 巖石圈物質(zhì)循環(huán)一、巖石類型
二、巖石圈物質(zhì)循環(huán)?
方法技巧   此圖在實際考查中有很多變式圖,在判斷時牢記以下竅門,便不難得 出正確的結論:一是自巖漿始,到巖漿終,而且生成巖漿巖的只能是巖漿。二是只有一 個箭頭指向的方框應為巖漿巖;有兩個箭頭指向的方框一般為沉積巖或變質(zhì)巖;有三 個箭頭指向的方框必為巖漿。三、巖層新老關系的判斷1.沉積巖巖層的新老關系判斷(1)根據(jù)巖層層序判斷(下層較老,上層較新)。型哺乳動物化石層)。
(2)根據(jù)生物化石判斷(如圖1巖層由老到新為含三葉蟲化石層、含恐龍化石層、含大 2.其他巖層新老關系判斷:根據(jù)侵入巖侵入的巖層來判斷(侵入巖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 巖層,如圖2中花崗巖的形成晚于沉積巖Ⅰ和Ⅱ)。3.變質(zhì)巖在變質(zhì)作用下形成,多受巖漿活動的影響,因而變質(zhì)巖的形成晚于其相鄰的巖 漿巖。?
典例????(2021浙江1月選考,17—18,4分)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巖石與侵入巖的接觸帶。 下圖為南部非洲局部圖。完成下面兩題。?
1.與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風化殼的?( ????)A.物理風化作用較弱 ????B.風力沉積作用較弱C.生物風化作用較弱 ????D.流水侵蝕作用較強2.形成乙地石棉礦的地質(zhì)作用是?????( ????)A.變質(zhì)作用  B.風化作用 ????C.沉積作用  D.噴出作用
? 答案 1.C 2.A
? 解析????1.圖中甲地屬于熱帶沙漠氣候,丙地屬于熱帶草原氣候。與丙地比較,甲地氣溫年較差大,物理風化作用強,A項錯誤;沙漠廣布,風力沉積作用強,B項錯誤;降水少,生 物風化作用弱,流水侵蝕作用弱,C項正確,D項錯誤。2.由材料“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巖石與侵入巖的接觸帶”可知,石棉形成的環(huán)境是高 溫高壓。風化作用、沉積作用為外力作用,不具備高溫高壓條件,B、C項錯誤;噴出作 用發(fā)生在地表,同樣不具備高溫高壓條件,D項錯誤。變質(zhì)作用符合高溫高壓條件,本 題選A。
考點2 內(nèi)力作用與地貌一、內(nèi)力作用1.能量來源:主要是地球內(nèi)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chǎn)生的熱能。2.表現(xiàn)形式及影響
二、常見的地質(zhì)構造1.地質(zhì)構造和構造地貌
2.研究地質(zhì)構造的現(xiàn)實意義?
名師點睛 判斷沉積環(huán)境1.有石灰?guī)r,說明沉積時為溫暖淺海環(huán)境。2.有紅色巖層,說明沉積時為濕熱環(huán)境。3.出現(xiàn)含煤地層,說明曾經(jīng)為溫暖濕潤、森林茂密的環(huán)境。4.河谷沉積顆粒大(小),說明流量大(小)、流速快(慢)。5.沉積物分選性強,可能受風力或流水作用影響;沉積物分選性差,可能受冰川作用影響。6.沉積物厚,地勢低洼;沉積物薄,地勢較高。7.流水堆積作用下,沉積物顆粒上游大、下游小。
典例????(2022浙江1月選考,17—18,4分)下圖為某區(qū)域地質(zhì)構造平面圖,圖中主體構造為 向斜,地形以山地為主,經(jīng)外力長期侵蝕,地形起伏不大。沉積巖顆粒物粗細與沉積環(huán) 境中的水深有關,水越深,顆粒物越細。完成下面兩題。?
1.若甲地附近發(fā)育有小河,其最可能流向?( ????)A.東北  B.西南  C.西北  D.東南2.關于地層新老與沉積環(huán)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b比c老 ????②bc期間,海岸線向海洋后退③b比c新 ????④bc期間,海岸線向陸地前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答案 1.A 2.D
? 解析????1.因大壩在水庫下游,可知圖中河流流向大致為自西向東,該地西南區(qū)域地勢較高,甲地附近的河流應流向低處水庫,即流向東北,A正確。
2.該處主體構造為向斜,巖層中間新兩翼老,故b比c新;b處為石灰?guī)r,為海相沉積,c處為砂頁巖,為陸相沉積,再結合圖中從c到b,組成巖石的顆粒物從粗到細,說明這段時期,該處水從淺到深,可推知bc期間,該地區(qū)海平面升高,海岸線向陸地前進。D正確。?
三、板塊運動對地貌的影響1.板塊分布?
2.板塊運動對地貌的影響
名師點睛????1.澳大利亞大陸、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斯里蘭卡島、塔斯馬尼亞島屬于印度洋 板塊;中南半島、小亞細亞半島、太平洋西部島弧鏈屬于亞歐板塊;格陵蘭島、西印 度群島、火地島屬于美洲板塊;馬達加斯加島屬于非洲板塊。2.冰島: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交界處——大西洋“S”形海嶺上,為生長邊界;新西蘭 南、北二島: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為消亡邊界。3.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脈和落基山脈為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脈 為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形成。
典例????(2022浙江6月選考,11—12,4分)下圖為世界局部圖。完成下面兩題。?
1.圖中海溝的成因是?( ????)A.歐亞板塊張裂  B.美洲板塊抬升C.太平洋板塊張裂  D.太平洋板塊俯沖2.與海溝相伴的宏觀地形有?( ????)①海嶺 ?、诹压取 、凵矫} ?、軑u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答案 1.D 2.C
? 解析????1.海溝的形成是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擠壓碰撞,由于大洋板塊位置較低,俯沖到大陸板塊之下,在大洋板塊一側形成海溝,在大陸板塊一側抬升形成海岸山脈或者 是島弧。太平洋板塊屬于大洋板塊,美洲板塊屬于大陸板塊。因此D正確。2.海嶺和裂谷位于板塊張裂處,因此①②錯誤;圖中阿留申海溝北側有阿留申群島,因 此④正確;圖中北美洲阿拉斯加半島太平洋沿岸是阿拉斯加山脈,因此③正確,故選C。
考點3 外力作用與地貌一、外力作用1.能量來源:主要是地球外部的太陽輻射能。2.表現(xiàn)形式
知識拓展 1.風化作用在溫度、水以及生物等因素的影響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巖石經(jīng)常發(fā)生崩解和破碎, 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巖石碎塊或砂粒,這種作用叫風化作用。?
 2.風化作用的類型與影響
3.影響:使地表趨于平坦。
名師點睛 各種外力作用之間相互關系示意圖?
二、外力地貌1.風成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
方法技巧 利用風力地貌判定風向1.利用沙丘坡度陡緩來確定風向(風由緩坡吹向陡坡)?2.利用沉積物顆粒大小判定風向(風由顆粒大向顆粒小的方向吹)?
2.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地貌的形態(tài)喀斯特地貌可分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代表形態(tài)及成因如下:
(2)喀斯特地貌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特點①地勢:崎嶇不平。②氣候:溫暖濕潤。③水文:地表水缺乏,地下水豐富。④土壤:土層薄,土壤貧瘠。(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條件①有可溶性巖石。最常見的就是石灰?guī)r(主要成分是碳酸鈣)。
②巖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巖石中的裂隙越大,巖石的透水性就越好,就會有更 多的地表水滲透到地下,從而發(fā)生化學溶蝕作用。③高溫多雨的氣候。濕熱的氣候條件有利于溶解作用發(fā)生,利于喀斯特地貌發(fā)育。
歸納總結 外力作用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及對應地貌1.不同區(qū)域的主導性外力作用?
2.同一種外力作用在不同區(qū)域形成不同的地貌(1)流水作用:上游侵蝕,中游搬運,下游沉積。因此,上游為高山峽谷,中游河道變寬,下 游為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沖積島等。?
(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蝕——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積——冰磧丘陵、冰磧湖等。(3)風力作用:在風的源地附近,以侵蝕作用為主,形成風蝕蘑菇、風蝕城堡等;在風力搬 運途中,風力減弱會形成沙丘、黃土堆積地貌等。
典例????(2023浙江6月選考,13—14,4分)黃河三角洲海岸線始終在不斷變化。1996 年黃 河經(jīng)人工改汊朝東北方向入海。下圖為1996—2020年黃河河口區(qū)汛期陸地面積變化 統(tǒng)計圖。完成下面兩題。?
1.下列遙感影像,能正確反映不同年份河口區(qū)汛期陸地形態(tài)變化先后順序的是?(??????)?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2.1996年后,造成老河口陸地面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運動的作用B.黃土高原植被的恢復C.上游水庫的沖淤D.汛期流域降水的變化
? 解析????1.據(jù)材料“1996年黃河經(jīng)人工改汊朝東北方向入?!笨芍?圖中東北方向為新河口,東南方向為老河口。在改道前東北方向新河口處陸地面積較小,隨著1996年 黃河河口改道,東北方向新河口三角洲面積逐漸增加;而東南方向老河口在黃河改道 前三角洲面積較大,改道后沉積作用減弱,海水的侵蝕作用增強,陸地面積不斷減少;結 合圖示信息可知,圖②中東北方向新河口處三角洲面積最小,東南方向老河口處三角 洲面積最大,應是最早年份河口陸地形態(tài);圖①中東北方向新河口處三角洲面積最大, 東南方向老河口處三角洲面積最小,應是最晚年份河口陸地形態(tài);圖③④相比,圖③中 東北方向新河口三角洲面積較小,東南方向老河口處三角洲面積較大,由此判斷,圖③ 形成的時間早于圖④,故正確反映不同年份河口區(qū)汛期陸地形態(tài)變化先后順序的是②
③④①,C正確。2.1996年后,黃河經(jīng)人工改汊朝東北方向入海,造成老河口處泥沙沉積作用減弱,海水 侵蝕作用增強,導致老河口處三角洲面積不斷減小,A正確;與黃土高原植被的恢復、 上游水庫的沖淤、汛期流域降水的變化關系不大,B、C、D錯誤。
三、流水地貌1.水蝕作用
2.流水侵蝕地貌(1)峽谷:地殼上升、流水下切侵蝕而成,橫斷面大多呈“V”字形。?圖中1為河床;圖中2為河漫灘,是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沒的部分;圖中3為河流 階地,是河谷兩側洪水不能淹沒的階梯狀地形,其地面平坦,組成物質(zhì)顆粒較細,土壤較肥沃。
名師點睛 河流階地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河流階地地面平坦,建筑施工難度低,是聚落選址的理想場所。階地往往與河流沉積 作用有關,河流從上游挾帶的泥沙中含有多種重金屬砂礦,如金、錫等,在階地沉積形 成礦床。階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2)曲峽?
在地勢平緩的古平原地區(qū),河流以側蝕為主,形成彎曲河道,地殼快速隆升,河水下蝕將 抬起的基巖侵蝕切割,形成嵌入式蛇曲。最后,隆升的地殼形成山地,而蛇曲則保持原 形,嵌在山谷之中。(3)河曲(曲流):發(fā)生在地勢平緩、河床由松散堆積物構成的平原上。?
(4)河流襲奪:處于分水嶺兩側的河流,由于侵蝕速度差異較大,其中侵蝕力強的河流能夠切穿分水嶺,搶奪侵蝕力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這種河系演變的現(xiàn)象,稱為河流襲 奪。條件:兩條河川間的距離不能太遠;其中一條河川的側蝕或溯源侵蝕強烈;必須一 條為高位河,另一條為低位河,也就是分水嶺兩側的海拔要具有明顯的差異。3.流水堆積地貌
歸納總結 利用流水地貌判定河流流向及河岸1.利用三角洲、洪(沖)積扇的形狀判定流向?2.利用河谷寬窄判定流向?
3.河流流經(jīng)彎道時,水流做曲線運動,產(chǎn)生離心力。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表層水流趨向 凹岸,侵蝕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壓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 岸,形成彎道環(huán)流,在彎道環(huán)流作用下,凹岸發(fā)生侵蝕,凸岸發(fā)生堆積,河流變得越來越彎 曲。如下圖(a為凹岸,b為凸岸):?
典例????(2023遼寧,14—16,9分)當一個地區(qū)受到構造抬升時,促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 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為近似于階梯狀地形,稱為階地。階地按從下到上 (由新到老)依次命名為T1、T2……。青衣江發(fā)源于青藏高原東南部,流入四川盆地。 下圖為青衣江沿線各階地不同時期的河流下切速率(毫米/年)示意圖。完成下面三 題。
1.毛家壩T5、T4、T3階地形成過程中,河流下切速率的變化是?( ????)A.不斷加快 ?? B.不斷減慢
C.先變慢,后變快 ????D.先變快,后變慢2.影響栗子坪和陽坪現(xiàn)有階地數(shù)量的主要因素是( ????)A.河谷陡緩 ????B.海拔高低C.流量大小 ????D.基巖軟硬3.各時期河流最大下切速率所在地隨時間?( ????)A.往四川盆地方向變化 B.往青藏高原方向變化C.由東西往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交界地帶變化D.由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交界地帶往東西變化
? 答案 1.D 2.D 3.A
? 解析????1.由材料可知,階地按從下到上(由新到老)依次命名為T1、T2……,因此毛家壩T5、T4、T3階地形成順序為T5—T4—T3。讀圖可知,毛家壩T5階地形成于T6—T5 時期,河流下切速率為0.1毫米/年;T4階地形成于T5—T4時期,河流下切速率為2.2毫米/ 年;T3階地形成于T4—T3時期,河流下切速率為0.3毫米/年。所以,T5、T4、T3階地形 成過程中河流下切速率是先變快,后變慢,D正確。2.讀圖可知,栗子坪現(xiàn)有T7、T6、T5三個階地,而陽坪現(xiàn)有T5—T1五個階地。根據(jù)材 料可知,階地是地殼間歇性抬升過程中,河流下切形成的階梯狀地形,其數(shù)量與流水侵 蝕作用密切相關。栗子坪位于青衣江上游,海拔高于下游地區(qū),其河谷坡度也較大,流 水侵蝕作用強,因此A、B兩項不是栗子坪階地數(shù)量少的原因。T4—T3時期以后,栗子
坪沒有形成階地,說明其河谷下部基巖硬度高,導致河流下切作用較弱;而陽坪基巖較 軟,河流下切作用較強,形成連續(xù)的階地,D項正確。河流上下游流量大小主要影響同 一時期階地的下切深度,不是影響兩地現(xiàn)有階地數(shù)量差異的主要因素,C項錯誤。3.按照階地形成順序,對比圖中同一時期河流下切速率的地區(qū)差異可知,T7—T6和T6 —T5時期的河流下切速率最大值均出現(xiàn)于上游的栗子坪,T5—T4和T4—T3時期的河 流下切速率最大值均出現(xiàn)于中游的大崗頂,T3—T2和T2—T1時期的河流下切速率最 大值均出現(xiàn)于下游的陽坪。根據(jù)材料可知,青衣江發(fā)源于青藏高原東南部,流入四川 盆地,所以各時期河流最大下切速率所在地隨時間往四川盆地方向變化,A正確。
四、海岸線的變遷1.影響海岸線變遷的因素
2.河口地貌的特殊變化?
典例????(2022全國甲,7—8,8分)下圖示意北美東南部沿海沖積平原某區(qū)域1890年以來 海岸線的變化。讀圖,完成下面兩題。?
1.在圖示區(qū)域海岸線變化最快的時段,該區(qū)域可能經(jīng)歷了?( ????)A.強烈的地震 ????B.劇烈的海嘯C.頻發(fā)的颶風 ????D.洶涌的洪水2.判斷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灣的依據(jù)是?( ????)①甲水域北岸岸線基本穩(wěn)定②百年來變動的海岸線近似平直③甲水域有河流匯入④甲水域呈半圓形形態(tài)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解析????1.由圖示信息可以看出1950年至1970年,海岸線間隔最遠,說明變化最快。該時間段持續(xù)了約20年,強烈的地震、劇烈的海嘯一般持續(xù)的時間比較短,A、B錯誤;頻 發(fā)的颶風及引起的巨浪對海岸線侵蝕嚴重,持續(xù)的時間較長,C正確;洶涌的洪水可能帶 來大量泥沙,導致海岸線向海洋推進,D錯誤。2.如果甲水域是海灣,隨著海水上漲,甲水域北岸的岸線應該往西北方向移動,但實際 上沒有變化,①正確;如果甲水域是海灣,距今較近的海岸線在甲處應該是半圓形,但實 際上始終是近似平直,②正確;海灣也可以有河流匯入和呈半圓形形態(tài),③④錯誤。A 正確。
考點4 地表形態(tài)與人類活動、地質(zhì)災害一、地形對聚落的影響1.地形對聚落規(guī)模、分布和人口數(shù)量的影響
2.河流地貌與聚落(1)河流對聚落形成的作用提供充足的水源;方便對外聯(lián)系和運輸;提供豐富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2)聚落規(guī)模與河流的關系華北平原耕地連片,聚落規(guī)模較大;江南水鄉(xiāng)河網(wǎng)密布,耕地破碎,鄉(xiāng)村規(guī)模相對較小。(3)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典例????[2023浙江6月選考,28(3),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題。材料一????綠洲是干旱氣候區(qū)的特有景觀,經(jīng)過人類活動長期影響,部分天然綠洲和荒 漠演變?yōu)槿斯ぞG洲。人工綠洲主要由農(nóng)田、人工水域、村鎮(zhèn)和綠洲城市等組成。天 山北麓洪積、沖積作用形成山前傾斜平原,其上堆積的巨厚第四紀沉積物為地下水的 儲存、運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是新疆人工綠洲分布較集中的區(qū)域。材料二????圖1為天山北麓部分地區(qū)略圖。圖2為洪積—沖積扇示意圖。圖3為天山北 麓—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圖。
簡析山前傾斜平原上、中、下部分別開墾農(nóng)用地的適宜性。
? 答案????上部以礫石為主,不適宜開墾。但水源充足,可橫向挖溝或填入客土(外來土壤)。(2分)中部地下水豐富,土質(zhì)細膩,適宜開墾。(2分)下部土壤鹽堿化,不適宜開墾。 可種植耐鹽牧草或發(fā)展畜牧業(yè)。(2分)
? 解析????根據(jù)題意可知,山前傾斜平原是洪積、沖積作用形成的,流水在沉積的時候,顆粒物大而重的先沉積,小而輕的后沉積,所以山前傾斜平原上部水多、礫石多,細顆 粒(土)少,所以山前傾斜平原上部開墾農(nóng)用地應著重改良土壤;中部地下水豐富且埋藏 深度適中,土質(zhì)細膩,適宜開墾;下部地勢低平,地下水埋藏淺,土壤鹽堿化較嚴重,可考 慮種植耐鹽牧草或發(fā)展畜牧業(yè)。
二、山地對交通運輸?shù)挠绊?.運輸方式:以公路為主,鐵路為輔。主要原因是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難度均低于鐵路。2.線路分布:主要分布在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其地勢相對和緩,施工難度較小,建設和 運營成本低。3.延伸方向:迂回前進。
三、地質(zhì)災害及防御措施
名師點睛 地質(zhì)災害的關聯(lián)性1.地質(zhì)災害在成因上的關聯(lián)性?
2.我國西南地區(qū)地質(zhì)災害多發(fā)的原因及危害
典例示范(2020課標Ⅰ,37,24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形成玄武巖的巖漿流動性好,噴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單元。如圖所示,某海拔500 米左右的玄武巖臺地上,有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巖平頂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 右的玄武巖尖頂山。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分別形成于不同 噴發(fā)時期。?
(1)指出玄武巖臺地形成以來因流水侵蝕而發(fā)生的變化。(6分)(2)根據(jù)侵蝕程度,指出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說明 判斷理由。(12分)(3)說明玄武巖臺地上有平頂山、尖頂山分布的原因。(6分)
? 答案????(1)臺地被流水侵蝕、切割,起伏加大,面積變小。(2)形成的先后次序:構成尖頂山的玄武巖、構成平頂山的玄武巖、構成臺地的玄武 巖。理由:地貌侵蝕程度越嚴重,說明巖石暴露時間越長,形成時間越早。臺地受侵蝕 輕,構成臺地的玄武巖形成時間最晚;平頂山保留臺地的部分特征,構成平頂山的玄武 巖形成時間較晚;尖頂山已經(jīng)沒有臺地的特征,構成尖頂山的玄武巖形成時間最早。(3)早中期噴出的巖漿冷凝成玄武巖臺地后,大部分被侵蝕,殘留的部分為山體。最新 (晚)一期噴出的巖漿未能完全覆蓋殘留山體,冷凝成玄武巖臺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 體。
解題思路????(1)據(jù)圖文信息可知,臺地形成之初是平坦的地形單元;流水侵蝕作用會使 平坦的臺地變得高低不平,起伏加大,面積縮小。(2)臺地是巖漿噴出冷凝后形成的平 坦地形單元,而且是多次噴發(fā)而成(構成臺地、平頂山和尖頂山的巖石形成于不同時 期);后由于外力侵蝕,“破壞”了平坦地形。根據(jù)外力作用對平坦地形單元的破壞程 度,可判斷其形成時間的早晚,即破壞程度越強,說明其受侵蝕的時間越長,則形成的時 間最早。(3)
考法提煉 地貌演化過程的分析方法?
考法實踐[2024屆浙江強基聯(lián)盟10月聯(lián)考,27(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題。(4分)材料一????長江出三峽后,流速放緩,在荊江河段形成“九曲回腸”的獨特河流地貌,該 區(qū)域洪澇災害多發(fā)。地處湖北省境內(nèi)的天鵝洲,是長江中游故道群中的一個湖泊。下 圖為長江中游故道群濕地分布圖。
材料二????天鵝洲故道區(qū)域擁有兩個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為珍稀瀕危物種提供生態(tài)用水及 棲息地環(huán)境,?,F(xiàn)“豚游湖底,鹿馳洲灘”的景象。人類、江豚和麋鹿因水資源、食 物資源和棲息地等一直存在矛盾。下圖為天鵝洲故道區(qū)域的地理事物分布圖。

相關課件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專題五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課件:

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專題五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課件,共1頁。

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真題精練專題五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15練常見外力作用地貌課件:

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真題精練專題五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15練常見外力作用地貌課件,共16頁。

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真題精練專題五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14練構造地貌的形成課件:

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真題精練專題五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14練構造地貌的形成課件,共16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課件 更多

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真題精練專題五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16練河流地貌的發(fā)育課件

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真題精練專題五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16練河流地貌的發(fā)育課件

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真題精練專題五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13練地質(zhì)作用過程課件

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真題精練專題五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13練地質(zhì)作用過程課件

專題五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2023屆高考地理大單元二輪復習講重難

專題五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2023屆高考地理大單元二輪復習講重難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真題精練專題五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課件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真題精練專題五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課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