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廁鼠與倉鼠:李斯生命中的轉折點
他年輕時,起初在鄉(xiāng)村作管理文書的小官。看到公署廁所里的老鼠在吃臟東西,每逢有人或狗走來時,就受驚逃跑。 后來,李斯又看到糧倉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積的粟米,住在大屋子里,更不用擔心人或狗的驚擾。 感嘆道:“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意思是說一個人有出息還是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所決定的。貴賤窮通,“在所自處”—李斯的人生觀
1、早年為郡小吏,后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后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yè),被任為長史。秦王采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2、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為秦王政所采納,不久官為廷尉。在秦王政統(tǒng)一六國的事業(yè)中起了較大作用。3、秦統(tǒng)一天下后,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tǒng)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4、他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現存 《諫逐客書》、《泰山刻石文》、《瑯玡臺刻石文》等,以前者最為著名。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魯迅)
李斯:一只才華橫溢功勛卓著的倉鼠
1、引同窗好友韓非到秦國,又嫉妒其才能,將其設計害死。2、秦統(tǒng)一天下后,被任為丞相。他建議拆除郡縣城墻,銷毀民間的兵器,以加強對人民的統(tǒng)治;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秦始皇死后,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3、后為趙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于咸陽鬧市,并夷三族。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被腰斬前對兒子說的話
牽犬東門(牽黃犬):比喻過著悠閑自得的日子。
李斯:一只利欲熏心的碩鼠
太史公曰:李斯以閭閻歷諸侯,入事秦,因以瑕釁,以輔始皇,卒成帝業(yè),斯為三公,可謂尊用矣。斯知《六藝》之歸,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持爵祿之重,阿順茍合,嚴威酷刑,聽高邪說,廢適立庶。諸侯已畔,斯乃欲諫爭,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極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與俗議之異。不然,斯之功且與周、召列矣。
據《史記》記載,秦王逐客的導火線是“鄭國渠”事件:秦國為了統(tǒng)一天下,廣攬人才。韓國為了削弱秦國的勢力,趁秦國招攬人才之際,派水利專家鄭國入秦,企圖通過讓秦國修灌渠的方式來耗費財力,從而削弱秦國的軍事實力。計謀敗露之后,秦國的宗室大臣污蔑客卿都不可靠,紛紛要求秦王驅逐客卿。公元前237年,秦王下令驅逐在秦的六國客卿,李斯亦在被逐之列。于是,李斯寫下了《諫逐客書》一文。秦王看后,采納了李斯的意見,收回了逐客令,并恢復了李斯的官職。
諫——下對上進行勸誡的用語,即用言語規(guī)勸君王或尊長改正錯誤。逐客——驅逐客卿書——上書,奏章,古代臣下向君王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諫逐客書——選自《史記·李斯列傳》,是李斯為勸諫秦王不要驅逐客卿而寫的一篇奏章。犀利深刻、論辨雄健,富有氣勢。
諫官的五種工作方式諷諫——以婉言隱語進行勸諫,這種提意見的方式往往引用典故說明現實中的問題;順諫——用恭順的語言表達聽起來順耳的意見;規(guī)諫——以正義之道勸諫;指諫——指陳事實而進諫;直諫——當面直言得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
繆公 蹇叔 丕豹 鄢 郢功施到斤 范雎 穰侯 靈鼉 玩好駃騠 宛珠 珥 阿縞 甕缶 搏髀 《昭》 窈窕黔首 藉寇兵 赍盜糧
中心論點: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客卿,古代官名,是春秋戰(zhàn)國時授予非本國人而在本國當高級官員的人。?秦有客卿之官(爵為左庶長)。請其他諸侯國的人來秦國做官,其位為卿,而以客禮待之,故稱。后亦泛指在本國做官的外國人。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有“乃拜范雎為客卿,謀兵事”。 “秦昭王召見,與(蔡澤)語,大說之,拜為客卿”。 《史記穰侯列傳》有“魏冉謝病免相,以客卿壽燭為相”。 《史記李斯列傳》有“秦王拜斯為客卿”,秦本紀中又有客卿胡陽、客卿灶。 《白起王翦列傳》又有“明年,起與客卿錯攻垣城”。 《秦本紀》載為“十六年,左更錯取軹及鄧?!保梢娋粑蛔蟾c客卿可換稱。 《商君書境內》載“故爵公士也,就為上造也。故爵上造,就為簪裊,就為不更。故爵為大夫,爵吏而為縣尉,則賜虜六,加五千六百。爵大夫而為國治,就為大夫。故爵大夫,就為公大夫,就為公乘,就為五大夫,則稅邑三百家。故爵五大夫,皆有賜邑三百家,有賜稅三百家。
據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記載,韓國派水工鄭國游說秦王嬴政(即后來的秦始皇),倡言鑿渠溉田,企圖耗費秦國人力而不能攻韓,以實施“疲秦計劃”。事被發(fā)覺,秦王嬴政聽信宗室大臣的進言,認為來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間于秦,就下令驅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驅逐之列,盡管惶恐不安,但他在被逐的路途上寫了《諫逐客書》。
李斯(?-公元前208年),戰(zhàn)國末楚國上蔡?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少為郡吏,曾從荀卿學。戰(zhàn)國末年入秦國,初為秦相呂不韋舍人,被任命為郎。旋任長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時,上書力諫客不可逐,為秦王采納。又為秦并六國謀劃,建議先攻取韓國,再逐一消滅各諸侯國,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統(tǒng)一全國后,作為廷尉奉命與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等議定“皇帝”之號。后任丞相,多次隨始皇帝巡行。 反對淳于越分封子弟 之議,主張禁私學、廢《詩》、 《書》、六國史記及百家語”。又以小篆為標準,整理 文字,作《倉頡篇》 以為范文。 始皇帝死后,與趙高矯詔迫扶蘇自殺,立胡亥為 帝。秦末農民起義爆發(fā)后,勸二世更為法律,行“督 責之術”,加強君權。后被趙高誣為謀反,具五刑, 腰斬于咸陽市,夷三族。
1.客卿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一種普遍存在的現場,并非秦國特有。戰(zhàn)國時期的有志之士不會為國籍所限制,他們?yōu)閷崿F自己的理想,而奔走于各國。如孔子周游列國等。2.李斯是秦國的門客。3.秦國是李斯實現自我的理想之地。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譯文:我聽說官吏們在商量驅逐客卿,我私意認為這是錯誤的。
竊以為是一種謙虛地表達自己觀點的方式
昔繆(mù)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yuān),迎蹇叔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晉。此五子者,不產于秦,而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
譯文:過去秦穆公訪求有才干的人,在西邊從戎地收用了由余,在東邊從宛地聘到了百里奚,從宋國迎來蹇叔,從晉國招來丕豹和公孫支。這五位先生,都不是出生在秦國,但是穆公重用他們,吞并了二十個小國,于是稱霸于西戎之地。
古代稱西部個少數部族為戎,此指秦國西北部的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譯文:秦孝公實行商鞅的新法,轉移風氣,改變習俗,人民因此殷實富裕,國家因此富強,老百姓樂于為國家效力,各國諸侯都歸附聽命,(秦國)戰(zhàn)勝了楚、魏兩國的軍隊,攻占了上千里的土地,至今安定強盛。
殷:多,眾多。殷實,富裕
樂于為用,樂于為國效力
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yān)、郢(yǐng),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zòng),使之西面事秦,功施(yì)到今。
譯文:秦惠王采用張儀的計策,攻取了三川之地,向西兼并了巴、蜀兩國,向北獲得了上郡,向南取得了漢中,吞并了九夷之地,控制了楚國的鄢、郢之地,在東面占有了成皋這樣的要隘,割取了大量肥沃的土地,于是拆散了六國結成的合縱,使他們向西臣服秦國,功績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同“縱”,合縱,指六國聯合抗秦
昭王得范雎(jū),廢穰(rǎng)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譯文:秦昭王任用范睢,罷免穰侯,驅逐華陽君,加強和鞏固了王室的權力,抑制了豪門貴族的勢力,一步步侵占諸侯各國,使秦國成就帝王的基業(yè)。這四位國君(的大業(yè)),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勞。
比喻像蠶吃桑葉那樣逐步吞食侵占。蠶,名作狀。
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譯文:由此看來,客卿有什么對不起秦國的地方呢!假使這四位君王拒絕賓客而不接納,疏遠這些賢士而不加任用,這就會使國家得不到富強豐利之實,而秦國也不會有強大的威名了。
以秦國歷史上四位君主因用客卿而成就帝業(yè)的事實為論據,說明客卿的功勞。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繆公求士,……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四個層層遞進的句式,將客卿與秦國崛起和稱霸聯系在一起以此駁斥逐客令
得出觀點:客何負于秦哉!最后以秦國拒絕客卿錯失強大的 假設做總結。
1.文首提出總論點,單刀直入,但是,李斯針對的對象是誰?
2.下達政令的是秦王,為何李斯針對的是官吏? 正常人如果諫言會直接說秦王之錯也,但是李斯卻巧妙的把逐客的過錯歸之于“吏”,這不得不說李斯不僅是措詞委婉,而且十分注意諫言的語言策略,同樣是直諫因為不同的語言策略產生如此之大的反差,古有多少人未注意到這個細節(jié)而“忤逆”了上司讓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掉了腦袋。
3.這一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論證手法?舉例論證假設論證
求五子:(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
民盛國強,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鋪陳四代秦君重用客卿而富國的史實,證明客卿有功客卿于秦有功無負。
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史實:四君納客用士,使國富利,秦強大假設:四君卻客疏士,使國貧秦弱從史實的方向進行假設,得出弱秦的結果。
3、第三層使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試分析
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所舉的例子都來源于秦國歷代君王的實踐,客卿之功毋庸置疑,這符合秦王想一統(tǒng)天下的野心,某種程度上讓秦王重新思考逐客的利弊,同時也正面否定了”客負于秦”的論據。緊接著“客何負于秦?”的反詰更是該段語言策略運用轉化亮點,在之前客有功于秦的成功立論之下,李斯說道“向使六世秦君卻客而不納,疏士而不用,秦國豈有變法之功,強大之實也!”,在如此犀利的反面假設和嚴密推理的語言策略下,使該文前半段產生排山倒海的氣勢由正面與背面夾擊秦王產生的逐客的心理防線,但驅動這種語言說服力最終還是李斯能抓住秦王希望稱霸天下的心理,這才是語言策略設計時所應真正把握的核心與靈魂。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ē)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tuó)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
譯文:現在陛下獲得了昆侖山的美玉,擁有隋侯珠、和氏璧這樣的寶物,懸掛著明月寶珠,佩帶著太阿劍,騎著纖離駿馬,樹起以翠羽裝飾的鳳形旗幟,立起鱷魚皮制作的大鼓。這幾件寶貝,秦國一個都不出產,但是陛下卻非常喜歡,這是為什么呢?
鱷魚類,皮可制鼓,聲音洪大
必秦國之所生然后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wèi)之女不充后宮,而駿良駃(jué)騠(tí)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
譯文:如果必須是秦國出產的東西才能使用,那么夜光璧就不該裝飾在朝堂里,犀牛角、象牙制成的器具就不能成為供玩賞的寶物,鄭國、衛(wèi)國的美女就不會充滿后宮,駃騠駿馬就不會滿布在宮外的馬舍,江南出產的銅錫不能用,蜀地出產的丹青顏料也不能取。
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于前,而隨俗雅化佳冶(yě)窈窕趙女不立于側也。
譯文:如果用來裝飾后宮,充當侍妾,(使您)賞心快意,悅目娛耳的,都一定要秦國出產的才行,那么嵌有宛地出產寶珠的發(fā)簪、鑲嵌著珠子的耳飾、齊國東阿所產的細絹做的衣服、錦緞繡成的飾物,都不能奉獻在您面前,嫻雅變化而能隨俗、嬌美妖冶、窈窕美麗的趙國美女,也不會在您身旁侍立著。
堂下,古代殿堂下放置禮品、站列婢妾的地方
不圓的珠子,這里泛指珠子
嫻雅變化而能隨俗,隨著時尚打扮得時髦漂亮
佳:美好,美麗。冶:妖冶,艷麗
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bì),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wèi)》、《桑間》,《昭》、《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
譯文:敲擊甕、缶來奏樂,彈著秦箏,拍打大腿以應和節(jié)拍,嗚嗚呀呀地高唱來使耳朵痛快,這才是真正的秦國音樂;鄭國、衛(wèi)國一帶的樂曲,《韶》《虞》《武》《象》等傳說中的古樂,都是別國的音樂。
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wèi)》,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
譯文:如今拋棄敲擊甕、缶奏樂,而采用鄭國、衛(wèi)國一帶的樂曲,摒棄彈箏而采用《韶》《虞》等古樂,像這樣做是為什么呢?還不是因為(能讓)當時心情愉快,適于觀聽罷了。
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譯文:現在用人卻不是這樣,不問行不行,不論是非曲直,不是秦國人都讓離開,凡是客卿一律趕走。那么您看重的只是美色、音樂、珠寶、玉器,而輕視的卻是百姓。這不是能夠統(tǒng)一天下、制服諸侯的策略。
舉出大量事實,說明重物輕人決非一代英主所應為。
1.這部分是如何展開論證的? 文章第二部分設喻說理,用的是比較論證的語言策略。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窈窕趙女不立于側也。夫擊甕叩缶……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以珠寶等物為喻,設問作結;以玩好美女為喻,進行推論;以音樂為喻,進行對比;以人和物作比較,指出待誹秦之人不如待誹秦之物之結論,抓住秦王稱霸的心理,直言其弊端。
語言上不僅僅是文采四溢,更是乘著光華之色震撼人心,不僅達到論點論據充分嚴密的目標還讓人在其中享受到語言上的淋漓盡致與難以言說的美感。無怪乎這部分被古往 今來極多人贊譽。
與糧食有關的:栗、黍、禾、谷、稻、菽、稼穡、耕耘、稔、熟、刈、糴、糶、廩、稟、府、荒、欠收稔:莊稼成熟。刈:割;鐮刀一類的農具。廩:米倉。官府供給糧食。稟:給于各物。府:古代國家收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庫。后來成了同義詞?;模夯哪辏粘刹缓?。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譯文:我聽說,土地廣的糧食就充足,國家大的人口就眾多,武器強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丟棄任何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舍棄細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廣;君王不拒絕民眾,所以才能顯示他的恩德。
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譯文:因此土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本國別國,四季就會富足美滿,鬼神都來降福,這正是五帝三王無敵于天下的原因。然而我們今天卻拋棄老百姓去幫助敵國,拒絕賓客使之去成就其他國家的霸業(yè),使天下才士都退縮著而不敢向西來,止步不入秦國,這正是所謂“給敵人提供武器和糧食”啊。
無爵平民不能服冠,只能以黑巾裹頭,故稱黔首,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式稱百姓為黔首。
從理論上進一步闡明納客與逐客的利害關系。
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開國君主,即夏禹、商湯和周武王。
夫物不產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于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譯文:物品不出產在秦國,但值得珍視的有很多;人才不出生在秦國,但愿意效忠秦國的也很多。現在驅逐客卿以幫助敵國,減損本國民眾而增加敵國人口,在內則削弱了自己的國家,在外則在諸侯中結怨,(這樣下去)要使秦國沒有危險,是不可能的。
總結全文,指出逐客必將造成秦國的危亡,照應開頭
在本文最后一段,李斯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達到了什么效果?
正面比喻反面論證古今對比正反論述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最后一部分李斯先正面比喻與說理相結合論述驅逐客卿有利敵國,反面論證逐客等于是“藉寇兵而赍盜糧”不利于秦國。與首部分一樣運用的古今對比與正反論述,仔細分析行文我們會發(fā)現其中蘊含更為豐富的語言策略,該段古今對比策略直接提到“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 ”的原因,直接挑明客卿對于統(tǒng)一大業(yè)的不可或缺,如果排斥客卿以成就其他諸侯,則秦國霸業(yè)難成。這里不僅有古今對比,還加入了敵我對比的策略,提出兩種作法,兩種不同后果,李斯以古代五帝三王“不卻眾庶”無敵天 下去打動秦王,同前面部分一樣緊緊圍繞納客 就能統(tǒng)一天下,逐客就有亡國危險的這個根本 利害關系,抓住秦王兼并天下的欲望這個策略 運用靈魂。
除此之外,這篇文章結構上有何特點?
一、開門見山表明觀點,指出逐客是錯誤的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開門見山,語氣謙和,平心靜氣,切合日理萬機的秦王的性格
二、史實論證:客卿于秦有功
穆公求士———廣納人才———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變法治國———民盛國強 惠王用張儀——四面擴張———以橫破縱 昭王得范雎——打擊豪門———強化集權論證得當,洋洋灑灑,氣滿聲足,說服力強。
三、類比論證:重物輕人
用異國物(客觀事實與反面假設)取物原則: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用人原則:非秦者去,為客者逐重物輕人: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
四、理論概括:闡明納客與逐客的利害
正面:天道與圣王的做法反正:秦國目前的做法
邏輯嚴密,富于文采,理足詞勝,雄辯滔滔
五、總結分析:逐客必將造成秦國的危亡。
正面:士愿忠于秦國反面:逐客國危結尾呼應開頭,首尾相連,前后貫通。再次強化。
處處立足秦國現實,時時不忘霸業(yè)根本,言辭精警有力,節(jié)奏張弛有度,語氣不卑不亢,道理不容置疑。
開門見山表明觀點,并用史實論證客卿于秦有功
類比論證事實論證重物輕人
理論概括:闡明納客與逐客的利害。
分析總結:逐客必有惡果。
繆公求士——廣納人才——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移風易俗——民盛國強惠王用張儀——四面擴張——以橫破縱昭王得范雎——打擊豪門——強化集權
取物原則: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用人原則: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
正面:天道與圣王的做法反面:秦國目前的做法
根據文本內容,畫出本文的思路導圖。
情境1(在什么情況下談)
情境2(在什么情況下寫)
情境3(在什么情況下談)
交際語境寫作要素關系圖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11.1 諫逐客書課前預習課件ppt,共2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第一段,說當前,講道理,河海不擇,五帝三王不卻,探究第三段,本課成語,素材積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11.1 諫逐客書課文配套課件ppt,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李斯簡介,背景簡介,文體知識,開門見山提出觀點,得獲得獲取,名作動佩帶,名作動陳設,古駿馬名,隨侯珠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學年11.1 諫逐客書教課課件ppt,共2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教學目的,教學重點,第一環(huán)節(jié)作者及背景,李斯名利人生,一只利欲熏心的碩鼠,背景簡介,第二環(huán)節(jié)文本梳理,全文結構,第三環(huán)節(jié)思路解析,相關評論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