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新高考Ⅰ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
宿千歲庵聽泉
劉克莊
因愛庵前一脈泉,襥衾來此借房眠。
驟聞將謂溪當戶,久聽翻疑屋是船。
變作怒聲猶壯偉,滴成細點更清圓。
君看昔日蘭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的開頭交代,詩人之所以會到千歲庵借宿,是出于對庵前泉水的喜愛。
B.詩歌主要是從聽覺的角度來描寫泉流,與題目中的“聽泉”二字相切合。
C.詩人雅趣與古人相通,在聽泉的時候,聯(lián)想到昔日曲水流觴的蘭亭雅集。
D.詩人與蘭亭諸賢一樣,都把對音樂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棄了樂器。
16.本詩采用了對比的手法,頸聯(lián)寫泉水的聲音既響亮又微小,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2024·新高考Ⅱ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雨后為山亭獨臥
葉夢得①
過雨虛檐氣稍清,臥聞刁斗起連營。
幾看薄月當軒過,驚見陰蟲繞砌鳴②。
洶洶南江浮靜夜,寥寥北斗掛高城。
白頭心事今如許,慚愧兒童話請纓。
[注]①葉夢得:南宋文學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備及軍餉勤務。②陰蟲:秋蟲,如蟋蟀之類。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雨后空氣清新,為山亭的夜晚涼爽宜人,然而詩人的心情卻難以平靜。
B.本詩第二句與辛棄疾《破陣子》中的“夢回吹角連營”一句立意相似。
C.詩人憑軒望月,浮想聯(lián)翩,而階前突然傳出的蟲鳴聲驚擾了他的思緒。
D.頸聯(lián)通過江水、星空等物象營造出了一個天高地迥、蒼茫寂寥的境界。
16.如何理解詩人的“白頭心事”?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析。
(2024·全國甲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
次韻錢遜叔泛舟虹橋①
宋·呂本中
半篙春漲綠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齊。
舟比蜉蝣千頃外,□同斥鷃一枝棲②。
野橋柳線斜風軟,曲檻花光夕照低。
卻訝探驪人不至③,清樽畫航倩分題④。
[注]①次韻:依次用所和詩中的韻作詩。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驪:這里指精通寫詩作文。④分題:詩人聚會,分題目而賦詩。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歌開篇寫春水、草色,圍繞色彩落筆,營造出一種愉悅的情感氛圍。
B.春水新漲,水面遼闊寬廣,在波間漂浮的船只顯得如同蜉蝣一樣細小。
C.斥鷃見于《莊子·逍遙游》,用來與鵬做對比,因此詩中缺字應是“鵬”。
D.詩歌的尾聯(lián)寫到了“分題”,以此收束,與題目中的“次韻”形成照應。
15.請賞析頸聯(lián)“野橋柳線斜風軟,曲檻花光夕照低”中“軟”“低”二字的藝術(shù)效果。
(2023·全國甲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
臨江仙
晃補之
身外閑愁空滿眼,就中歡事常稀。明年應賦送君詩。試從今夜數(shù),相會幾多時。
淺酒欲邀誰共勸,深情唯有君知。東溪春近好同歸。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
1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詞真實描寫了送別的場景,充分地表現(xiàn)出詞人對朋友的眷戀之情。
B.詞人時常感到缺乏快樂,而即將到來的離別又會強化這種愁悶的感受。
C.因不忍與朋友分別,詞人更珍惜當下,數(shù)算還剩下多少時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將到來,詞人希望與朋友同歸東溪游覽,共同欣賞春日的美景。
15.詞的結(jié)尾兩句被后代評論家稱贊為“絕妙”,請簡要分析其妙處。
(2023·新高考Ⅰ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答友人論學
林希逸
逐字箋來學轉(zhuǎn)難①,逢人個個說曾顏②。
那知剝落皮毛處,不在流傳口耳間。
禪要自參求印可,仙須親煉待丹還。
賣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③。
【注】①箋:注釋。這里指研讀經(jīng)典。②曾顏:孔子的弟子曾參和顏回。③鶴山:南宋學者魏了翁,號鶴山。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的首聯(lián)描述了當時人們不畏艱難、努力學習圣人之道的學術(shù)風氣。
B.詩人認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獲得,不能簡單依靠口耳相傳。
C.頸聯(lián)中使用“自”“親”二字,以強調(diào)要獲得真正學識必須親自鉆研。
D.詩人采用類比等方法闡明他的治學主張,使其淺近明白、通俗易懂。
16.詩的尾聯(lián)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苯Y(jié)合本詩主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023·新高考Ⅱ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湖上晚歸
林 逋
臥枕船舷歸思清,望中渾恐是蓬瀛。
橋橫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濕飛如見避,紅蕖香裊似相迎。
依稀漸近誅茅地[注],雞犬林蘿隱隱聲。
【注】誅茅地:詩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描寫自己乘船歸家途中所見,筆下畫面隨著行程逐次展開,自然流暢。
B.詩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暉的映照之下,有動有靜,多姿多彩,令人愉悅。
C.詩人如處仙境的感覺被人居之地的雞鳴狗吠之聲破壞,心情也發(fā)生了變化。
D.詩人調(diào)動多種感官,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狀物生動,筆觸鮮活而細膩。
16.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請簡要分析。
(2022·全國乙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白下驛餞唐少府
王 勃
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
浦樓低晚照,鄉(xiāng)路隔風煙。
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系餞行之作,送別的對象為唐少府,是詩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詩人與唐少府都曾有過潦倒不得志的經(jīng)歷,這也是他們友誼的基礎。
C.頸聯(lián)中的“低”“隔”,使得餞別場景的描寫有了高低遠近的層次感。
D.頷聯(lián)和尾聯(lián)中的問句,使語氣起伏,也增添了詩作的豪邁昂揚氣概。
15.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別之作,但詩人排遣離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請結(jié)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
(2022·新高考Ⅱ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 別
[唐] 李白
尋陽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勝境由來人共傳,君到南中自稱美。
送君別有八月秋,颯颯蘆花復益愁。
云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根據(jù)本詩內(nèi)容可知,詩人的友人即將乘船出發(fā),沿水路駛往三峽方向。
B.詩人表示友人將去的地方景色優(yōu)美,而友人的風采正與這美景相稱。
C.本詩最后兩句的表達方式,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也曾使用。
D.詩中前后兩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將離別的友人,含義并無不同。
16.本詩是如何表現(xiàn)離愁別緒的?請結(jié)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
(2022·北京卷)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病柏【1】
杜 甫
有柏生崇岡,童童狀車蓋。
偃蹇龍虎姿,主當風云會。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豈知千年根,中路顏色壞【2】。
出非不得地【3】,蟠據(jù)亦高大。
歲寒忽無憑,日夜柯葉改。
丹鳳領九雛,哀鳴翔其外。
鴟鸮志意滿【4】,養(yǎng)子穿穴內(nèi)。
客從何鄉(xiāng)來,佇立久吁怪。
靜求元精理【5】,浩蕩難倚賴。
注釋:【1】此詩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時居成都草堂。【2】中路:中途。【3】出:生長?!?】鴟鸮:貓頭鷹。【5】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
11.下列對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前六句寫柏樹枝繁葉茂、高大軒昂之態(tài),表現(xiàn)出詩人的贊美之情。
B.“豈知”兩句寫柏的衰敗,“歲寒”兩句寫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
C.“客從何鄉(xiāng)來”兩句,詩人由病柏而想到故鄉(xiāng),抒發(fā)了思鄉(xiāng)之情。
D.這首詩在結(jié)尾兩句抒發(fā)胸臆,表達了世事無常、難以意料的感慨。
1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善用比興手法,此詩中的病柏與劉禹錫“病樹前頭萬木春”有相同的寄托。
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詩運用轉(zhuǎn)筆形成了詩意的轉(zhuǎn)折,其色調(diào)也從明朗轉(zhuǎn)為黯淡。
C.杜甫借物抒懷,用柏樹的“蟠據(jù)亦高大”之姿隱喻了當時藩鎮(zhèn)的龍盤虎踞之勢。
D.此詩情感復雜而深沉,既有對現(xiàn)實的不滿,也有對未來的希望,可謂沉郁頓挫。
13.詠物詩注重通過意象表達主題,這首詩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別說明這些意象有何意蘊。
(2022·上海卷)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題。(8分)
城中閑游
(唐)劉禹錫
借問池臺主,多居要路津。千金買絕境,永日屬閑人。竹徑縈紆入,花林委曲巡。斜陽眾客散,空鎖一園春。
【注】本詩作于使人被貶歸來,閑居洛陽時。
12.下列詩歌選集中,可能收錄本詩的一項是( )(1分)A.《古詩源》 B.《樂府詩集》 C.《唐宋近體詩集》 D.《萬首唐人絕句》
13.以下對本詩風格評價貼切的一項是( )(2分)
A.深沉哀怨 B.清雅委婉 C.瑰奇明麗 D.高古淡遠
14.結(jié)合全詩,具體分析詩題中“閑游”所寄寓的情感。(5分)
(2022·天津卷)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書 喜
【南宋】陸游
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綿萬里盡春耕。
陰陰阡陌桑麻暗,軋軋房櫳機杼鳴。
亭鼓不聞知盜息,社錢易斂慶秋成。
天公不負書生眼,留向人間看太平。
【注】作此詩時陸游鄉(xiāng)居山陰,時年74歲。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首聯(lián)寫雨過天晴,土地濕潤,廣袤無垠的田野上,農(nóng)人忙于春耕的情景。
B.頸聯(lián)寫亭中示警的鼓聲止息,因此人們才能踴躍交納社錢來舉辦祭祀活動。
C.整首詩語言平易明暢、生動自然,又不乏用詞上的精心錘煉,富有表現(xiàn)力。
D.該詩風格不同于陸游金戈鐵馬式的愛國詩作,體現(xiàn)出詩人多樣的詩歌風貌。
(2)請任選一個角度賞析頷聯(lián)。
(3)詩題為“書喜”,請結(jié)合全詩指出詩人因何而喜。
(選用全國一模到三模或者考前模擬題)
(2024屆·湖南郴州·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甲詩: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其二)
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shù)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乙詩:
同梅溪①賦秋日海棠二章(其二)
元好問
翠袖紅妝又一新,秋風秋露發(fā)清真。
丹青寫入梅溪筆,桃李從今不算春。
【注】梅溪:元好問的朋友史達祖,字邦卿,號梅溪。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詩開頭兩句,樹枝間新綠重重疊疊,僅可見藏于其間數(shù)點花蕾,色彩搭配的效果上,與“綠肥紅瘦”,有相似之處。
B.甲詩“鬧春風”中“鬧”一字,與《玉樓春·春景》“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一樣,化靜為動,暗示春意盎然,生機勃勃。
C.乙詩是與友人史達祖一同賦詩,見海棠花開即事有感,抒發(fā)當下心境,借秋風秋露來襯托海棠花的清秀純真。
D.兩首詩都是借物抒懷,將情感寄托在海棠上,描寫細膩獨到,用詞簡潔精煉,語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摯誠懇。
2.歐陽修《六一詩話》提及,“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請結(jié)合兩首詩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024屆·浙江杭州·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郊行即事 程顥①
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②莫忘歸。
【注】①程顥:北宋理學的奠基者。②游衍:指放任地游玩。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緊扣詩題,“恣行”寫出了詩人隨性輕松的心境;“碧”字用詞精當,可與“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媲美。
B.頷聯(lián)描繪了詩人在美景中盡興暢游的情形,“臨流水”“坐苔磯”真實寫出游玩之后的疲憊,也自然過渡到詩人的思考。
C.同樣是寫落花,頸聯(lián)和頷聯(lián)的情致卻有所不同:頷聯(lián)寫面對良辰美景而興致勃勃,頸聯(lián)寫擔心花落而游興闌珊。
D.前兩聯(lián)側(cè)重寫景,后兩聯(lián)側(cè)重抒情議論,在寫景敘事中巧妙地融入詩人的哲思,體現(xiàn)了宋詩富有理趣的特點。
2.程顥崇尚“中庸”,中正平和,不走極端。這首詩有沒有體現(xiàn)這種追求?請結(jié)合詩句談談你的看法。
(2024屆·福建福州·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戲為六絕句(其六)①杜甫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②復先誰。
別裁⑧偽體親風雅,轉(zhuǎn)益多師是汝師。
論詩十絕句(其四)戴復古
意匠如神變化生,筆端有力任從橫。
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后行。
[注]①此詩作于公元761年,當時人們對南北朝庾信和初唐四杰多有批評。杜甫作《戲為六絕句》予以回應。②祖述:效法;仿效。③別裁:區(qū)別淘汰。
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杜詩和戴詩題目相近,題材相同,以絕句形式從不同角度表達各自詩歌創(chuàng)作理念。
B.杜詩首句指出比不上前賢是毋庸置疑的,戴詩首句強調(diào)創(chuàng)作要精心構(gòu)思追求變化。
C.杜詩表示借鑒不分先后,與《師說》“庸知其年之先后”相似,戴詩對此無涉及。
D.杜甫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應該追求風流儒雅,戴詩認為詩歌是自己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
16.化用前人詩句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普遍現(xiàn)象,如戴詩第二句“筆端有力任從橫”化用了杜甫的“凌云健筆意縱橫”。請結(jié)合兩首詩主題,談談你對詩歌創(chuàng)作化用現(xiàn)象的理解。
(2024屆·浙江杭州·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過桐廬
[宋]姜夔
橫看山色仰看云,十幅風帆不藉人。
記取合江江畔樹,他年此處好垂綸①。
釣臺
[宋]范成大
山林朝市兩塵埃,邂逅人生有往來。
各向此心安處住,釣臺無意壓云臺②。
注釋:①垂綸:垂釣,常指隱居。②云臺:漢宮中高臺名,后用以借指朝廷。
15.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姜詩首句以“橫”“仰”視角的變化,展現(xiàn)了桐廬的山水景色,同時也透露詩人自在閑適的行游狀態(tài)。
B.姜詩中“十幅風帆不藉人”用擬人手法寫出船隨風動的輕盈、迅捷,“不藉人”語義雙關,頗有意味。
C.范詩首句“山林朝市”與結(jié)尾的“釣臺云臺”所指相同,兩相呼應,傳達了對人生不同境遇的深刻體悟。
D.姜詩以景起興,借景寄情,含蓄表達了詩人的情感;范詩則以議論為主,富有哲理,具有宋詩典型特色。
16.兩首詩都寫桐廬山水,或明或暗涉及嚴子陵釣臺,寄寓的情感卻有所不同。請結(jié)合作品簡要分析。
(2024屆·云南普洱·統(tǒng)考三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謁文宣王廟①
羅隱
晚來乘興謁先師,松柏凄凄人不知。
九仞蕭墻堆瓦礫,三間茅殿走狐貍。
雨淋狀似悲麟②泣,露滴還同嘆鳳③悲。
儻使小儒名稍立,豈教吾道受棲遲。
【注】①本詩作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其時佛道盛行,儒學衰微。文宣王,即孔子。②悲麟:《孔叢子·記問》記載:“子曰:‘今宗周將滅,天下無主,孰為來哉?!炱唬骸柚谌?,猶麟之干獸也,麟出而死,吾道窮矣?!雹蹏@鳳:《論語·子罕》記載:“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上句敘事,緊扣詩題,統(tǒng)攝全詩,交代了時間、人物、事件以及緣由。
B.首聯(lián)下句寫景,孔廟樹木凋零的環(huán)境與《蜀相》中“柏森森”的環(huán)境不同。
C.頷聯(lián)對仗工整,“九仞”“三間”相對,前者言圍墻之高,后者言荒殿之多。
D.頸聯(lián)運用了擬人手法,賦予“雨”“露”以人的情感,使得詩歌更具感染力。
16.詩歌是如何表現(xiàn)奉儒尊儒的情感的?請結(jié)合后三聯(lián)簡要分析。
(2024屆·遼寧沈陽·統(tǒng)考三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途中晴
孟浩然
已失巴陵雨,猶逢蜀坂泥。
天開斜景遍,山出晚云低。
馀濕猶沾草,殘流尚入溪。
今宵有明月,鄉(xiāng)思遠凄凄。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描寫了傍晚雨后趕路時的所見所感,語言明白曉暢,所寫之景如在目前。
B.頷聯(lián)描寫雨收天開、樹影橫斜、山巒初現(xiàn)、晚云低垂的景象,氣象宏大,視野開闊。
C.頸聯(lián)描寫芳草被雨水淋得濕漉漉的,急雨沖成的小水流淌入小溪,盡寫初晴之景象。
D.詩歌虛實有致,有云開雨霽之實景,也有詩人想象中明月當空的虛景,變化自如。
16.有人評此詩“蒼幽合作,無一恒筆”,意思是人物的情感隨景物的變換而變化。請結(jié)合全詩,談談你對這一評價的理解。
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01 小說文本(原卷版),共2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敦厚具有怎樣的品格?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01 字音字形(解析版),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01 字音字形(原卷版),共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