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攔門沙是河口區(qū)的泥沙堆積體(沙坎),受徑流與海洋共同作用形成。下圖為我國華南某河口區(qū)攔門沙甲、乙兩時期位置變動示意圖。據(jù)此回答1~3題。
1.與甲時期相比,乙時期河口區(qū)( )
A.徑流量大,來沙量多 B.河流的堆積作用強
C.海水侵蝕作用強 D.鹽度低,水位高
2.由甲時期到乙時期,攔門沙( )
A.外坡受侵蝕 B.高度降低
C.向外海推移 D.體積增大
3.對河口攔門沙進行整治,產(chǎn)生的影響有( )
A.利于海水自凈 B.增強航行安全
C.阻礙魚類洄游 D.不利泄沙排洪
解析:1.C 2.A 3.B 第1題,甲時期的沙坎位置更偏向外海,說明河流徑流作用更強,內(nèi)側粗泥沙為陸地徑流流水侵蝕形成,外側細泥沙為沉積形成,故沙坎向外海移動,而乙時期,沙坎離海岸近,且外側為細泥沙,表明徑流作用小于海流作用,證明河流流量減少,因此河流的堆積作用弱,帶來泥沙減少,A、B錯誤;海流增強,海水的侵蝕作用較強,C正確;河口受海水影響更明顯,鹽度上升,D錯誤。第2題,從圖中可讀出,由甲到乙時期,攔門沙向內(nèi)陸推移,高度升高,外坡由細泥沙變?yōu)榇帜嗌?,說明海水作用強,外坡受侵蝕,體積減小,A正確。第3題,整治攔門沙能夠增強航行安全。
讀長江口分流沙洲洲頭年平均5米等深線變化圖,完成4~5題。
4.2004—2007年等深線位置不斷變化,原因最可能是( )
A.上游過度砍伐植被 B.上中游大量修建水庫
C.中游圍湖造田 D.全球變冷,海平面下降
5.2014年2月,長江口遭受較長時間的咸潮影響。下列應對咸潮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加大地下水開采力度
B.申請三峽水庫增加下泄流量
C.在入??谛藿〝r海大壩
D.投放化學藥劑降低海水鹽度
解析:4.B 5.B 第4題,影響河底深度的因素是泥沙的淤積程度,泥沙淤積越少,等深線數(shù)值越大??磮D可知,5米等深線越來越靠近陸地(沙洲)部分,說明泥沙淤積越來越少,上中游大量修建水庫可攔蓄泥沙,使下游泥沙淤積減少,故選B。第5題,三峽水庫增加下泄水量可以減輕咸潮影響。其他三項措施均不合理。
河漫灘是指位于河床一側或兩側,由河流的橫向遷移和洪水的沉積作用形成,在洪水期才被河水淹沒的河流灘地。下圖為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漫灘河床縱剖面示意圖。據(jù)此完成6~8題。
6.容易形成河漫灘的河段是( )
A.山區(qū)河流落差較大的河段
B.流量季節(jié)變化大、崎嶇峽谷河段
C.平原水位季節(jié)變化小的河段
D.流量季節(jié)變化大、地勢平坦河段
7.圖中所示河段的流向為( )
A.自東向西 B.自西向東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8.若圖中河床各處巖性相同,圖中流水沉積作用最明顯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6.D 7.B 8.C 第6題,流量季節(jié)變化較大,地勢平坦的河段流水沉積作用強烈,河流灘地枯水期出露,洪水期被淹沒,D正確。第7題,根據(jù)圖中指向標可知,河流北岸受到泥沙淤積,南岸受到流水侵蝕,讀材料可知,該河流位于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向右偏,故河流流向自西向東,故選B。第8題,若圖中河床各處的巖性相同,根據(jù)河床形態(tài),河道中水深的一側,水流速度快,侵蝕能力強,河道中水淺的一側水流速度緩慢,侵蝕作用弱,以堆積作用為主,由圖可知,水流沉積作用最明顯的位置為丙,故選C。
金沙江金江街段位于金沙江中游。下圖為金沙江該河段河流階地示意圖。據(jù)此完成9~10題。
9.圖示河段的河流流向最可能為( )
A.自西北向東南 B.自北向南
C.自東北向西南 D.自東南向西北
10.圖示河流階地形成之前,該地區(qū)可能發(fā)生的內(nèi)力作用是( )
A.地殼運動 B.變質作用
C.地震 D.巖漿活動
解析:9.A 10.D 第9題,圖中箭頭與河道垂直,指向東北方向,說明河道呈西北—東南方向。讀圖可知,該河段河流西南岸的堆積地貌較對岸少,且河岸較陡,說明河流側蝕作用顯著,據(jù)此可判斷,河流流向最可能為自西北流向東南。第10題,讀圖可知,金沙江該河段的基巖為玄武巖,屬于噴出巖,因此河流階地形成之前,最可能發(fā)生過巖漿活動。
二、非選擇題
11.(2023·廣東高考)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風的柴達木盆地東北邊緣地區(qū)。巴音河在宗務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積的沖洪積扇。2015年12月,當?shù)貙υ搮^(qū)域巴音河出山口長約4千米的河道進行了硬化。圖1示意巴音河沖洪積扇及周邊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特征,圖2示意圖1中P1、P2兩點之間的水文地質剖面。
(1)分析圖1中布赫特山西南麓山前區(qū)域發(fā)育較大面積沙丘的主要成因。
(2)如圖2所示,巴音河河道所在區(qū)域地下水含水層明顯較厚,且在河道以南出現(xiàn)地下水溢出。請從地質構造角度,分析形成這兩種現(xiàn)象的原因。
(3)指出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對其下游地下水位變化的影響,并說明理由。
解析:第(1)題,沙丘發(fā)育原因類問題需要從沙丘的沙源、動力因素、阻擋因素三方面考慮。結合巴音河沖洪積扇及周邊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特征可以看出,布赫特山以西地區(qū)沖積平原廣布,細粒碎屑物質豐富,可為沙丘提供沙源;該地處于盛行西風帶,細粒碎屑物質受盛行西風搬運,形成風沙流;受西北—東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脈阻擋,風力挾帶的沉積物在運動過程中不斷減速并堆積在山前。第(2)題,結合材料要求,從地質構造角度進行分析。含水層較厚的原因與該位置的向斜地質構造相關,向下凹陷的向斜利于沖洪積物堆積;加上周圍的斷層加劇凹陷,進一步增加沖洪積物堆積厚度,地下水淤積導致含水層明顯增厚。地下水在河道以南溢出的原因與該位置的背斜地質構造相關,德南隆起是背斜構造,向上凸起的背斜可以阻擋地下水水平運動,抬升地下水位,當?shù)叵滤\動至河道南側斷層處時,可通過斷層形成的通道溢出地表。第(3)題,河道硬化對其下游地下水位變化的影響主要從下滲作用的變化角度分析。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使得該段河流下滲量減少,加大了向下游的徑流量;下游河流水量增大,下游河段下滲量增大,導致地下水位抬升。
答案:(1)布赫特山以西地區(qū)細粒碎屑物質豐富;細粒碎屑物質受盛行西風搬運,形成風沙流;受西北—東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脈阻擋,細粒碎屑物質堆積在山前,并逐漸發(fā)育為沙丘。
(2)含水層較厚的原因:此區(qū)域為向斜構造,利于沖洪積物堆積;斷層加劇凹陷,進一步增加沖洪積物堆積厚度,導致含水層明顯增厚。
地下水在河道以南溢出的原因:德南隆起是背斜構造,阻擋地下水水平運動,抬升地下水位;地下水通過河道南側斷層處形成的通道,溢出地表。
(3)影響:造成地下水水位抬升。理由:該段硬化河道減少了出山口區(qū)河水下滲,加大了向下游的徑流量,導致下游河段下滲量增大。
12.(2022·湖南高考)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某研究小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金沙江部分干熱河谷的緩坡上發(fā)育著一定厚度的黃土狀物質,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廣布古堰塞湖沉積物(如下圖)。在冬春季,常見谷風裹挾著塵土從谷底吹向谷坡。即將建成的白鶴灘水電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1)分析金沙江干熱河谷段冬春季谷風勢力強的原因。
(2)研究小組通過調(diào)查和實驗,認為該地黃土狀物質主要來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積物,推測其判斷的主要依據(jù)。
(3)白鶴灘水電站蓄水后,甲地谷底有部分被淹沒,該地的黃土狀物質沉積速率可能減小還是增大?表明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解析:第(1)題,金沙江地處我國西南地區(qū),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冬春季節(jié),金沙江干熱河谷段晴天多,降水少,山谷與山坡溫差較大,山谷風顯著;冬春季節(jié),金沙江干熱河谷山坡地表干燥、植被稀疏,升溫更快;植被稀疏,摩擦力小,谷風勢力較強。第(2)題,黃土狀物質主要來源于古堰塞湖沉積物的判斷依據(jù),可從風力搬運作用和風力沉積作用的一般規(guī)律、沉積物的相對位置以及元素或礦物組成等方面分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古堰塞湖沉積物和黃土狀物質相鄰分布;由材料“緩坡上發(fā)育著一定厚度的黃土狀物質,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廣布古堰塞湖沉積物”可知,谷風從谷底吹向山坡,風力搬運方向符合從古堰塞湖到坡地,黃土狀物質平均粒徑較小,符合風力沉積特征;另外,黃土狀物質的組成元素和礦物與古堰塞湖沉積物相似,則是這一結論的又一重要依據(jù)。第(3)題,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若回答黃土狀物質沉積速率減小,可從沉積物來源減少、動力條件(谷風)減弱等方面分析;若回答黃土狀物質沉積速率增大,可從沉積物質增多、谷風勢力增強等角度分析。
答案:(1)金沙江干熱河谷段冬春季節(jié)晴天多,山谷和山坡的氣溫差異顯著,山谷風環(huán)流勢力強;山坡地表干燥,植被稀疏,升溫更快;山坡植被稀疏,摩擦力小,谷風勢力強。
(2)谷風從谷底吹向山坡,風力搬運方向符合從古堰塞湖到坡地;黃土狀物質平均粒徑較小,符合風力沉積的特征;黃土狀物質的組成元素和礦物與古堰塞湖沉積物相似;古堰塞湖沉積物和黃土狀物質相鄰分布。
(3)可能減?。核娬拘钏?,淹沒區(qū)域增加,古堰塞湖沉積物出露減少;大氣濕度增加,植被覆蓋率增加,抑制起沙?;蚩赡茉龃螅核娬拘钏?,谷風勢力增強;水位抬升,流速減慢,水庫大壩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積加強。
這是一份新課標2023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課時跟蹤檢測十二熱力環(huán)流與風,共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課標2023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課時跟蹤檢測十六氣候的分布成因與特征,共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課標2023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課時跟蹤檢測六十資源跨區(qū)域調(diào)配,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