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
1.全卷分卷Ⅰ和卷Ⅱ,共10頁。卷Ⅰ中試題(1-15小題)的答案填涂在答題卷相應的位置上,卷Ⅱ中試題(16-32小題)的答案寫在答題卷相應的位置上。
2.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1C-12N-14O-16S-32Cl-35.5Na-23Ca-40Fe-56Cu-64
3.本卷g取10牛/千克。
卷Ⅰ
一、選擇題(本題有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 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 曬鹽B. 酒精揮發(fā)
C. 蠟燭熔化D. 火藥爆炸
【答案】D
【解析】
【詳解】A、曬鹽是將海水蒸發(fā),使鹽結晶出來,此過程中只是物質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B、酒精揮發(fā)是酒精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此過程中只是物質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C、蠟燭熔化是蠟燭從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此過程中只是物質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D、火藥爆炸是火藥燃燒產生大量氣體和熱量,此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
故選D。
2. 如圖為染色體與DNA的關系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①是DNA,其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叫基因
B. ③是染色體,通常分布于細胞核中
C. 成熟紅細胞的細胞核中的③的數量為23對46條
D. 生物的進化根本原因是生物的遺傳物質在發(fā)生改變
【答案】C
【解析】
【分析】細胞核中含有染色體,一條染色體上包含一個DNA分子,每個DNA分子包含許多基因,基因才是控制性狀的基本單位。圖中是③染色體,②是蛋白質,①是DNA。
【詳解】A.①是DNA,DNA上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的片段叫做基因,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A正確。
B.圖中③是染色體,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通常分布于細胞核中,B正確。
C.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C錯誤。
D.變異可以使生物不斷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使生物能不斷進化和發(fā)展,生物的進化根本原因是遺傳物質發(fā)生了改變,D正確。
故選C。
3. 關于對考場內一些物理量的估測,下列數據最接近實際的是( )
A. 一份物理試卷的質量約為80g
B. 課桌高度約為80cm
C. 人體最適宜的考場氣溫約37℃
D. 一塊橡皮從課桌掉到地上所用時間約為5s
【答案】B
【解析】
【詳解】A.一枚一元硬幣的質量約6g,一張物理試卷的質量略小于此數值,在4g左右,故A不符合題意;
B.課桌高度約為中學生身高的一半,即80cm,故B符合題意;
C.人體最適宜的考場氣溫約23~28℃,故C不符合題意;
D.一塊橡皮從課桌上落到地面所用的時間0.5s,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4. 鋯石是測定地質年份時常用的材料,主要成份為硅酸鋯(ZrSiO4)。已知ZrSiO4中Si的化合價為+4,則Zr的化合價為( )
A. +4B. -4C. +2D. -2
【答案】A
【解析】
【詳解】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在ZrSiO4中Si的化合價為+4,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可設Zr的化合價為x,可列式為:x+(+4)+(-2)×4=0可知x=4,故Zr的化合價為+4價。故選A。
5. 《Nature》刊登科學家發(fā)現肺組織和外界空氣之間的這個邊界居住著一種特殊的細菌群,與大腦存在密切關系。下列有關該種生物說法錯誤的是( )
A. 該生物靠寄生在肺組織中獲取營養(yǎng)
B. 該生物有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
C. 該生物主要通過分裂生殖
D. 利用顯微鏡觀察時,該生物出現在視野左下方,為方便觀察,應向左下方移動玻片
【答案】B
【解析】
【分析】細菌是單細胞個體,其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區(qū),有些細菌除具有這些基本結構外,還有一些特殊結構,如有些細菌細胞壁外有莢膜,有些生有鞭毛。細菌細胞內沒有葉綠體,營養(yǎng)方式是異養(yǎng);分裂生殖;有些細菌在條件惡劣時能形成休眠體芽孢。
【詳解】A.由題干表述“科學家發(fā)現肺組織和外界空氣之間的這個邊界居住著一種特殊的細菌群”推測,該細菌群營寄生生活,從肺組織中獲取營養(yǎng),A正確。
B.該生物為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B錯誤。
C.細菌通過分裂進行生殖,C正確。
D.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倒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 所以,利用顯微鏡觀察時,該生物出現在視野左下方,為方便觀察,應向左下方移動玻片,這樣,物像就會移到視野的中央,D正確。
故選B。
6. 學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性、安全性是實驗成敗的關鍵,同時也反映了實驗者的科學素養(yǎng)、下列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 )
A. 檢查裝置氣密性B. 實驗室制氧氣裝置
C. 證明CO2密度比空氣大D. 檢驗O2是否集滿
【答案】B
【解析】
【詳解】A、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把導管的一端浸沒在水里,雙手緊貼試管外壁,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不漏氣,故A操作正確;
B、加熱固體時,應使用鐵架臺固定,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試管,導致試管炸裂,故B操作錯誤;
C、觀察到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該實驗說明了CO2的密度比空氣大,既不能夠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故C操作正確;
D、氧氣驗滿的方法: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復燃,說明滿了,故D操作正確。
故選B。
7. 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農歷五月初七)載有三位航天員的神舟十四號發(fā)射成功,下列有關當天月球的位置及月相說法正確的是( )
A. a位置,下弦月B. b位置,上弦月
C. c位置,下弦月D. d位置,上弦月
【答案】B
【解析】
【詳解】農歷中的日期是根據月球繞地球公轉制定的,農歷與月相是有關系的。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滿月,廿二、三下弦月;發(fā)射當天為農歷五月初七,對應的是上弦月,月球處于圖甲中的b位置左右。B正確,故選B。
8. 在下面四個節(jié)日中,我國黑夜最長的一天是( )
A. 勞動節(jié)B. 中秋節(jié)C. 元旦D. 國慶節(jié)
【答案】C
【解析】
【詳解】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回歸線時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此時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故我國黑夜最長的一天是元旦(1月1),元旦最接近冬至日,C正確;勞動節(jié)、中秋節(jié)、國慶節(jié)距離冬至日相對較遠,不是黑夜最長的一天,ABD錯誤;故選C。
9. 有些眼鏡長期使用后,鼻托處會產生綠色的物質,這是由于銅制的鼻托與水、氧氣和二氧化碳反應產生了銅銹[Cu2(OH)2CO3]。該反應中屬于氧化物的是( )
A. O2B. CO2C. CuD. Cu2(OH)2CO3
【答案】B
【解析】
【分析】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
【詳解】A、O2屬于單質,故A選項錯誤
B、CO2屬于氧化物,故B選項正確
C、Cu屬于單質,故C選項錯誤
D、Cu2(OH)2CO3屬于化合物,故D選項錯誤
故選B。
10. 2024年3月,新冠病毒JN.1系列變異株成為主要流行株,部分人再次中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新冠病毒JN.1系列變異株是新冠肺炎的傳染源
B. 通過接種疫苗來防御感染屬于保護易感人群
C. 可以用抗生素來治療這種疾病
D. 接種疫苗屬于非特異性免疫
【答案】B
【解析】
【分析】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粋魅静【哂袀魅拘院土餍行缘奶攸c。傳染病若能流行起來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環(huán)節(jié)。因此,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
【詳解】A.病原體是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生物,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因此,新冠病毒JN.1系列變異株是新冠肺炎的病原體,A錯誤。
B.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預防接種能夠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因此,通過接種疫苗來防御感染屬于保護易感人群,B正確。
C.抗生素是一類能夠殺死細菌的物質,是當前治療人和動物細菌感染的常用藥;但抗生素對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起作用,C錯誤。
D.因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只對特定的病原體起作用,對其它病原體沒有作用,從而提高對特定傳染病的抵抗力,故接種疫苗產生的免疫力屬于特異性免疫,D錯誤。
故選B。
11. 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蘊含了豐富的光學知識,文中詞句與物理知識相符合的是( )
A. “錦鱗游泳”,看到水里的魚是實像
B. “皓月千里”,皎潔的月亮是光源
C. “浮光躍金”,湖面波動的光閃著金色是光的折射現象
D. “靜影沉璧”,如玉璧一樣的月光倒影是光的反射現象
【答案】D
【解析】
【詳解】看到水中的魚是光的折射現象形成的魚的虛像,是由于光從水中射向空氣的緣故,故發(fā)生了折射,故A錯誤;
月亮本身不能發(fā)光,即不是光源,故B錯誤;
“浮光躍金”,金色是光在水面發(fā)生的反射現象,故C錯誤;
玉璧一樣月亮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確;
故選D。
12. 某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B. 甲、乙兩物質參加反應的質量比為13∶16
C. 物質丁的化學式是D. 反應前后氧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改變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及物質的微觀構成可知,反應物是乙炔和氧氣;由質量守恒定律,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方程式是:2C2H2+5O2 4CO2+2H2O。
【詳解】A、置換反應是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的反應,該反應是乙炔和氧氣發(fā)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屬于置換反應,故A說法錯誤;
B、由反應的方程式可知,甲、乙兩物質參加反應的質量比為:[(12×2+1×2)×2]:(16×2×5)=13:40,故B說法錯誤;
C、物質丁的化學式是H2O,故C說法錯誤;
D、反應前氧元素的化合價是0價,反應后氧元素的化合價是-2價。反應前后氧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改變,故D說法正確。
故選D。
13. 如圖所示,將一圓柱體從水中勻速提起直至下表面剛好離開水面,此過程中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強p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大致如下列圖中的(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詳解】①將一圓柱體從水中勻速提起至其上表面剛好露出水面之前,水的密度一定,容器內水的深度不變,根據p=ρgh可知,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強不變;
②從圓柱體上表面剛露出水面到圓柱體直至下表面剛好離開水面的過程中,圓柱體排開水的體積減小,容器內水的深度逐漸減?。挥捎趫A柱體被勻速提起,容器的形狀上粗下細,根據 可知,水的深度減小的越來越快,根據p=ρgh可知,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強逐漸變小,并且也是減小得越來越快,符合這個規(guī)律的只有D圖像。
故選D。
14. 電動汽車利用旋鈕變阻器實現對轉速的控制,車速儀由電路中的電流表改裝,圖中O、E、F為變阻器的三個接線柱。踩下“油門”,旋鈕滑片逆時針轉動,車速儀示數變大。則與M、N相連接的是( )
A E和FB. O和E
C. O和FD. 以上接法均可
【答案】B
【解析】
【詳解】根據題意旋鈕滑片逆時針轉動,車速儀示數變大,電路中的電流變大,則旋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阻值變小,因此需將M、N與O和E相連,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5. “火龍出水”火箭是明朝的一種武器,如圖所示。它的側面裝上小火箭,龍的腹內裝上數支火箭,發(fā)射前點燃頭龍身上側面小火箭,火藥燃氣從火箭尾部噴出,火龍向前運動,因為龍身側面引信與龍腹內火箭引信相連,所以當第一級火箭燃燒完畢,就會自動引燃腹內的火箭,這是第二級火箭,此時就從龍腹里射出數支火箭。關于此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使火箭向前運動的力的施力物體是火箭自身
B. 第一級火箭被點燃后快速向前飛行,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C. 設置兩級火箭能有效增加火箭攻擊距離
D. 火箭能升空,利用了液體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的原理
【答案】C
【解析】
【詳解】A.根據題意火箭的第一級火箭被點燃,燃料燃燒,火藥燃氣從火箭尾部噴出,向后噴射的氣體產生反作用力,使火龍向前運動,因此使火箭向前運動的力是向后噴射的氣體,故A錯誤;
B.第一級火箭被點燃后快速向前飛行,是將燃料燃燒產生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故B錯誤;
C.設置兩級火箭可利用的內能多,即轉化為的機械能多,因此能有效增加火箭攻擊距離,故C正確;
D.火箭能升空,是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故D錯誤。
故選C。
卷Ⅱ
二、填空題(本題有7小題,18題每空1分,其余每空兩分,共40分)
16. 科學家利用微穿刺法將顯微操縱儀插入腎小囊腔中進行微量化學分析(如圖)。
(1)正常情況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內液中不含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原因是經過___________作用,這兩種成分無法透過。
(2)由③剛流入④的液體中,含有下列哪些成分?___________。
A.水 B.無機鹽 C.尿素 D.葡萄糖
【答案】 ①. 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 ②. ABCD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兩個連續(xù)的生理過程: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腎臟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圖中①②小動脈、③腎小囊腔、④腎小管,解答即可。
【詳解】(1)正常情況下,微吸管提取的液體內不含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原因是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其余物質被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
(2)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質(如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過濾到腎小囊的腔內,形成原尿。圖中③是腎小囊腔,④是腎小管,③內含有的液體是原尿,所以由③剛流入④的液體中含有水、無機鹽、尿素和葡萄糖。
大豆在我國各地區(qū)廣泛種植。圖甲是大豆種子的結構模式圖,圖乙是大豆種子萌發(fā)后的示意圖,圖丙為大豆種子在適宜條件下萌發(fā)過程中種子的干重與子葉干重變化的曲線。請據圖完成下列問題:
17. 甲圖中結構A的名稱為__________。
18. 圖乙中的e是由圖甲中的【__________】發(fā)育來的。(填序號)
19. 分析丙圖,在種子萌發(fā)過程中子葉中減少的有機物可能得去向是__________(填字母);
A.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
B.部分轉化成胚根、胚芽中的有機物
C.全部被呼吸作用消耗
【答案】17. 胚 18. 3 19. AB
【解析】
【分析】圖甲中,1是胚軸、2是胚芽、3是胚根、4是子葉、5是種皮;A是胚。
圖乙中,a是葉、b是子葉、c是莖、d是種皮、e是根。
【17題詳解】
大豆種子的基本結構包括種皮和胚兩部分。種皮具有保護作用,胚是種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體,它是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能發(fā)育成新的植物體。A胚由1胚軸、2胚芽、3胚根、4子葉四部分組成,胚芽將來發(fā)育成新植物的莖和葉,胚根發(fā)育成新植物體的根,胚軸發(fā)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
【18題詳解】
種子萌發(fā)時,胚根生長最快,首先突破種皮向地生長,并發(fā)育成根;隨后胚軸伸長,發(fā)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然后胚芽突破種子背地生長,發(fā)育成莖和葉;在此過程中,子葉內的營養(yǎng)物質逐步分解,轉化為可以被細胞吸收利用的物質,輸送到胚的胚軸、胚根和胚芽。因此,圖乙中的e根是由圖甲中的3胚根發(fā)育來的。
【19題詳解】
分析丙圖,在種子萌發(fā)過程中子葉中,子葉中的有機物逐漸減少;這些有機物一部分通過呼吸作用消耗了;一部分轉化成胚根、胚芽中的有機物。故AB符合題意,C不符合題意。
故選AB。
20. 下面是鈉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3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氯原子核電荷數是__________;
(2)鈉原子與氯原子的最本質區(qū)別是__________;
(3)在鈉和氯氣的反應中,得到電子的是__________原子;Na+的結構示意圖是__________(填標號)。
【答案】 ①. 17 ②. 質子數不同 ③. 氯 ④. A
【解析】
【詳解】(1)根據元素周期表中所提供的氯元素信息,可知氯原子的核電荷數是17;根據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qū)別是質子數不同,所以鈉原子與氯原子的最本質區(qū)別是:質子數(或核電荷數)不同;
(2)根據在化學反應中非金屬元素易得到電子;在鈉和氯氣生成氯化鈉的反應中,氯為非金屬元素,易得到電子; 根據當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陽離子,A圖中核電荷數=11>2+8。
21. 有些汽車的后視鏡有加熱功能,加熱功能啟動時,鏡片后面的加熱片迅速將鏡面加熱,可以除去鏡面上的雨水或霧,提高雨天的行車安全。
(1)除霧過程中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__________;
(2)如圖甲,汽車后方的景象出現在后視鏡中,是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
(3)圖乙為汽車后視鏡加熱裝置簡化的電路圖,當電路接通溫度恒定后,加熱片電阻為10歐,電流為0.8安,工作10分鐘產生的熱量是__________焦。
【答案】 ①. 汽化 ②. 反射 ③. 3840
【解析】
【詳解】(1)[1]除霧過程是將水變?yōu)樗魵?,物態(tài)變化為汽化。
(2)[2]后視鏡采用的是凸面鏡,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可以擴大視野,凸面鏡運用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3)[3]由焦耳定律可求加熱片工作10分鐘產生的熱量為
22. 一個科學假說的形成需要證據的支持,在新證據不斷發(fā)現的過程中,原有假說不斷被解釋、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說。關于地球構造理論的發(fā)展主要有:①板塊構造學說;②大陸漂移說;③海底擴張說。
(1)三種學說發(fā)展的先后順序是__________(填序號)。
(2)下列現象不能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的是__________。
A.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形成 B.珠穆朗瑪峰每年在升高
C.長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板塊構造學說”之所以能被大多數學者認可,是因為它能很好地解釋地球上的許多現象,從“板塊構造學說”角度分析我國四川省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②③① (2)C
(3)因為四川省處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
【解析】
【分析】本題以地球構造理論為材料,設置三個小題,涉及學說發(fā)展的先后順序、板塊運動的影響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小問1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最開始提出的是大陸漂移學說,然后是海底擴張學說,為大陸漂移學說提供了動力問題,最后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全球被劃分為六大板塊和一些小板塊。板塊在不斷地運動著,發(fā)生張裂和碰撞。故三種學說發(fā)展的先后順序是:②③①。
【小問2詳解】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形成,是因為位于亞歐大陸和印度洋板塊之間的擠壓碰撞地帶,A不符合題意。珠穆朗瑪峰每年在升高,是因為位于亞歐大陸和印度洋板塊之間的擠壓碰撞地帶,B不符合題意。長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是流水沖擊形成,與板塊運動無關,C符合題意。高山上有海洋化石,原來的海洋變成陸地,D不符合題意。故選C。
【小問3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四川省處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受兩大板塊的碰撞擠壓影響,地殼比較活躍,因此多火山地震。
23. 從鹽湖中提取的某種礦物主要含有KCl,還有少量MgSO4、CaCl2及不溶性雜質SiO2.從該礦物中提取KCl的流程如圖:回答下列問題:
(1)濾渣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2)Y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
(3)向濾液Ⅱ中加入過量鹽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蒸發(fā)溶液得到KCl固體的過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目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氫氧化鎂、硫酸鋇或Mg(OH)2、BaSO4 ②. K2CO3 ③. 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鉀和氫氧化鉀 ④. 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解析】
【分析】礦物加水過濾,得到二氧化硅和X溶液,X溶液中的溶質是氯化鉀、硫酸鎂、氯化鈣。向X溶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鋇溶液,氫氧化鋇溶液與硫酸鎂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鎂沉淀。過濾,得到的濾渣Ⅰ是硫酸鋇和氫氧化鎂,濾液Ⅰ中的溶質是氯化鉀、氫氧化鋇、氯化鈣。向濾液Ⅰ加入過量的Y溶液,能將濾液Ⅰ中的雜質轉化為沉淀,則Y是碳酸鉀,碳酸鉀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的沉淀和氫氧化鉀,碳酸鉀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鉀,過濾,得到的濾渣Ⅱ是碳酸鋇和碳酸鈣,濾液Ⅱ的溶質是氯化鉀、氫氧化鉀、碳酸鉀。向濾液Ⅱ中加入過量鹽酸,氫氧化鉀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水,碳酸鉀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鉀、水和二氧化碳,然后蒸發(fā),溶液中的氯化氫揮發(fā),最后結晶得到氯化鉀晶體。
【詳解】(1)由分析知,濾渣Ⅰ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鎂、硫酸鋇,故填:氫氧化鎂、硫酸鋇或Mg(OH)2、BaSO4。
(2)由分析知,Y溶液是碳酸鉀溶液,碳酸鉀溶液中的溶質是碳酸鉀,化學式為:K2CO3,故填:K2CO3。
(3)向濾液Ⅱ中加入過量鹽酸的目的是:除去濾液Ⅱ中的氫氧化鉀和碳酸鉀,故填:除去溶液中的氫氧化鉀和碳酸鉀。
(4)在蒸發(fā)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故填: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24. 如圖是“擦窗機器人”,它的“腹部”有吸盤。當擦窗機器人的真空泵將吸盤內的空氣向外抽出時,它能牢牢地吸在豎直玻璃上,回答下列問題:
(1)該機器人靜止在豎直玻璃上時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為__________。
(2)當擦窗機器人在豎直玻璃板上靜止時(如圖),若真空泵繼續(xù)向外抽氣增大壓力,則擦窗機器人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吸盤與玻璃的接觸面積為,若吸盤對玻璃的壓強是,則機器人對玻璃的壓力為__________。
【答案】 ①. 豎直向上 ②. 不變 ③. 300N
【解析】
【詳解】(1)[1]擦窗機器人在豎直玻璃板上靜止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豎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該機器人工作時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為豎直向上。
(2)[2]當真空泵繼續(xù)向外抽氣時,機器人仍然靜止,豎直方向上受平衡力,機器人的重力不變,則擦窗機器人受到的摩擦力不變。
(3)[3]吸盤對玻璃的壓力
三、實驗探究題(本題有5小題,共40分)
25. 多酶片屬于助消化類藥物,是胃蛋白酶和胰酶的復方制劑。其中胰酶含有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小科在吞服多酶片時,產生疑問:pH會影響胰酶的活性嗎?為此小科用胰淀粉酶開展以下實驗:
①將6支試管在37℃水浴5分鐘后如圖甲將試管兩兩混合后,再將試管1、2、3繼續(xù)37℃水浴5分鐘。
②將三組試管取出,分別滴入1滴碘液,搖勻,觀察記錄各試管顏色變化情況。
(1)請將試管5內所添加的物質補充完成__________。
(2)若觀察到的現象為__________,則說明胰淀粉酶只有在中性環(huán)境中才能發(fā)揮作用。
(3)為了多酶片正常發(fā)揮作用,在制作過程中,先用腸衣包裹胰酶,然后包上胃蛋白酶,最后再包上糖衣,如圖。為使蛋白酶能在胃中起作用,而讓胰酶在小腸中起作用,“糖衣”和“腸衣”的材料應符合什么要求?__________
【答案】 ①. 1mL胰淀粉酶+1mL蒸餾水 ②. 試管1和3顏色變藍,試管2顏色不變藍 ③. 糖衣在胃液中分解,腸衣在胃液中不分解,在腸液中分解
【解析】
【分析】(1)淀粉酶若起作用,則淀粉被分解成麥芽糖,溶液不再變色。
(2)要驗證是否使5%的鹽酸溶液使淀粉變性,需增加不加淀粉酶的實驗。
(3)胃液中具有胃蛋白酶,腸液中具有胰酶。
【詳解】(1)要驗證是否是5%的鹽酸溶液影響胰酶的活性,需增加不加淀粉酶的實驗,因此5號試管內所添加的物質是:1mL蒸餾水+1mL胰淀粉酶。
(2)淀粉酶若起作用,則淀粉被分解成麥芽糖,溶液不再變色。如果觀察到的現象為試管1、3顏色變藍,試管2顏色不變藍,則說明胰淀粉酶只有在中性環(huán)境中才能發(fā)揮作用。
(3)由圖可知,“糖衣”能讓胃蛋白酶在能在胃中起作用,“腸衣”能讓胰酶只在小腸中起作用,因此“糖衣”和“腸衣”的材料應符合:糖衣在胃液中分解,腸衣在胃液中不分解,在腸液中才分解。
26. 實驗室可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制取純凈、干燥的CO,然后用CO還原Fe2O3并檢驗氣體產物。
(1)A裝置中草酸(H2C2O4)在濃硫酸和加熱的條件下發(fā)生分解反應生成CO、H2O和另一種氧化物,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2)實驗裝置B中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
(3)為達到實驗目的,正確的裝置連接順序依次為A__________。(用大寫字母依次表示,裝置可重復選擇)
(4)該實驗裝置有不足之處,請給出改進措施_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吸收水蒸氣 ③. EBCD ④. 不足之處:沒有尾氣處理裝置;改進措施:在f導管口點燃或收集尾氣
【解析】
【詳解】(1)草酸(H2C2O4)在濃硫酸和加熱的條件下發(fā)生分解反應生成CO、H2O和另一種氧化物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裝置B中濃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氣;
(3)為達到實驗目的,正確的裝置連接順序依次為AE(吸收二氧化碳)B(吸收水蒸氣)C(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反應)D(檢驗二氧化碳);
(4)該實驗裝置不足之處:沒有處理尾氣;改進方法:在f導管口點燃或收集尾氣。
27. 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電路測量小燈泡的功率,被測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V,電阻約為10Ω左右,實驗室有如下器材:電源(U=6V),電流表(0~0.6A,0~3A),電壓表(0~3V,0~15V),滑動變阻器、電阻箱各一只,單刀單擲、單刀雙擲開關各一個,導線若干。
(1)圖甲是小明剛連好的實物圖,實驗前小華幫他檢查了一遍,發(fā)現有兩處不合實驗規(guī)范。請你指出來:___________
(2)完善電路后,閉合開關,小明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測量出了5組數據,并描點畫出了小燈泡中電流隨其兩端電壓變化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則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___________W。
(3)實驗中所使用的滑動變阻器的規(guī)格可能為___________。
A.10Ω 3A B.30Ω 1A C.60Ω 1A
(4)在實驗過程中,電壓表發(fā)生故障,小明和小華增加一只電阻箱和一個單刀雙擲開關設計出了丙、丁兩種電路圖,則能測出小燈泡額定電功率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閉合開關前滑片P沒有處于阻值最大處;電流表所選量程太大 ②. 0.625 ③. C ④. 丙
【解析】
【詳解】(1)[1]為了保護電路,閉合開關前,滑片P沒有處于阻值最大處;小燈泡的電流約在0.25A左右,不會超過0.6A,故電流表的量程選擇的太大了。
(2)[2]測量小燈泡的額定電功率,由圖乙知額定電壓為2.5V時的電流為0.25A,故小燈泡的額定電功率為
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3)[3] 根據測量小燈泡的5組數據的第一組,小燈泡的電壓為0.5V時,電路電流為0.1A。由串聯分壓可知,此時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為
由串聯電路的電流處處相等可知,此時通過滑動變阻器的電流為0.1A。則滑動變阻器接入的電阻
故選C。
(4)[4]選擇丙,開關S2接a,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使電流表的示數為0.25A,小燈泡正常發(fā)光,保持滑動變阻器位置不動,開關S2接b,調節(jié)電阻箱,使電流表的示數為0.25A,則通過電阻箱和電流表就可以求出額定電壓,即可求出小燈泡的額定電功率。
丁圖中,將S2置于b,電流表沒有接入電路,將S2置于a,電流表測通過電阻箱中的電流,即無論S2置于a、b,燈的電流都不能測量,故不能使燈正常發(fā)光,不能測出燈泡額定功率。
28. 在學習“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后,某??茖W興趣小組的同學針對“手機視頻app投屏需要收費”開展“自制手機投影儀”的項目化學習活動。
【投影原理】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實驗材料】凸透鏡、內部涂黑的硬紙盒(規(guī)格:28cm×20cm×12cm)、紙板、膠水、剪刀等。
【透鏡選擇】
(1)實驗需要選擇焦距合適的凸透鏡,如圖所示是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
根據合理的方法,小組同學測出了實驗材料所提供的凸透鏡的焦距為30cm。
【產品制作】將凸透鏡固定在硬紙盒的一側,并在紙盒中卡入紙板便于放置手機,紙板可在紙盒內前后移動。產品實物圖及原理圖如圖所示。
【產品調試】
(2)調試①:為了使投影儀使用過程中具有良好的觀影效果,手機應該選擇__________(填“甲”或“乙”)的放置方式;
(3)調試②:小東同學建議選擇光滑的白板作為屏幕,而小陽同學建議選擇白墻作為屏幕。你贊成誰的建議?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
【產品評價】以下表格為該小組同學制定的部分評價量表。
(4)興趣小組的同學根據評價量表對某同學自制的投影儀進行評價,“指標一”評為優(yōu)秀,“指標二”評為待改進。請結合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相關知識,你認為該同學自制的投影儀還需要進行的改進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B ②. 乙 ③. 贊成小陽同學,因為光照在白墻上會發(fā)生漫反射,人在各個方向都能清晰觀影 ④. 增大紙盒的長度或換用焦距較短的凸透鏡
【解析】
【詳解】(1)[1]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焦距,應讓凸透鏡正對太陽光,白紙應與凸透鏡平行,來回移動透鏡,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即為焦距,應選擇B。
(2)[2]凸透鏡成實像時,像與物上下顛倒,為了使投影儀使用過程中具有良好的觀影效果手機應該應該倒著放,故應選擇乙的放置方式。
(3)[3]若用光滑的白板作為屏幕,表面光滑,發(fā)生鏡面反射,反射光線將射向同一方向,其它方向的人無法清晰觀影而選擇白墻作為屏幕,白墻表面粗糙,發(fā)生的是漫反射,各個方向的人都能清晰觀影,故成小陽的觀點。
(4)[4]由于無法模擬投影儀成像,說明,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紙盒的長度太短或提供的凸透鏡焦距太大,故還需要進行的改進是:增大紙盒的長度或換用焦距較短的凸透鏡。根據,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29. 已知影響金屬與酸反應速度的因素有溫度和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繡繡為驗證該結論,現將等質量的鐵粉與過量的鹽酸在不同的實驗條件下進行反應,組別設置如下表所示。
(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2)分析實驗__________(填組別)數據,可知鹽酸溶質質量分數對金屬與酸反應速率的影響。
(3)測得實驗數據如圖甲所示,繡繡分析數據得出溫度越高,酸溶液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則反應越快。那么圖甲中表示第4組實驗數據的曲線是__________。(填字母)
(4)圖乙為足量鎂片與20mL10%的稀鹽酸反應,利用壓強傳感器測得反應后瓶內氣壓變化如圖丙中圖像Ⅰ所示,而其氣壓變化理論計算結果如圖線Ⅱ所示,發(fā)現實驗測得的實際值比理論值偏大,請分析可能的原因(答一點)__________。
【答案】 ①. Fe+2HCl=FeCl2+H2↑ ②. 1、4 ③. b ④. 稀鹽酸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出的HCl使氣壓變大##反應放熱使溫度升高,氣體膨脹而使氣壓變大(合理即可)
【解析】
【詳解】(1)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所以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
(2)實驗變量為鹽酸溶質質量分數,所以選擇實驗組1和4;
(3)第4組溫度適中,鹽酸溶質質量分數最大,所以反應速度處于第二位,因此曲線b符合其反應趨勢;故答案為:b;
(4)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有氯化氫氣體進入氫氣,造成壓強變大,反應屬于放熱反應,溫度升高,也會使氣體受熱膨脹,造成壓強增大。
四、綜合題(本題有5小題,32題第一問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5分。)
30. 酸和堿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某同學利用圖1實驗研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過程,并測量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和溫度的變化情況,得到圖2和圖3,請回答下列問題:
(1)膠頭滴管中A溶液的溶質是:__________(填化學式)。
(2)要配制50克15%的稀鹽酸,需要質量分數為30%的濃鹽酸的質量為多少克__________?(列式計算)
(3)該興趣小組同學推斷出圖3中V的值為12,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
A.圖2的b點溶質是NaCl和HCl
B.圖2的d點溶質蒸干所得固體為純凈物
C.圖2的c→d中NaCl的質量不斷增加
D.圖3中e→f變化趨勢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答案】 ①. NaOH ②. 需要質量分數為30%的濃鹽酸的質量=50g×15%÷30%=25g ③. 加入12mLNaOH溶液時,兩者恰好完全反應,放熱最多 ④. AD##DA
【解析】
【詳解】(1)實驗過程中溶液pH由小于7逐漸升高,是把氫氧化鈉溶液加入稀鹽酸中,膠頭滴管中A溶液的溶質是NaOH;
(2)要配置50克15%的稀鹽酸,溶液在稀釋過程中溶質的質量不變,見答案;
(3)該興趣小組同學推斷出圖3中V的值為12,他的理由是:由圖2可知,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氫氧化鈉溶液體積是12mL,說明此時放熱最多,溫度最高;
(4)A、圖2中b點所示溶液pH7,氫氧化鈉過量,其中的溶質含有氯化鈉和氫氧化鈉,加熱蒸干所得固體是氯化鈉和氫氧化鈉,是混合物,錯誤;
C、圖2中c→d反應已結束,所示溶液中NaCl的質量不再增加 ,錯誤;
D、圖3中e→f變化趨勢是溫度升高,可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正確。
故填AD。
31. 為吸引顧客,商場前的廣場上經常會出現巨大的充氣城堡,深受小朋友的喜愛。學校興趣小組的同學認為充氣城堡需要持續(xù)充氣會浪費很多電,設計了一個如圖甲所示的電路來實現智能充氣。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達到智能充氣的目的,需要在A處添加一個阻值隨氣壓變化的電阻,使得氣壓較低時充氣,氣壓較高時停止充氣。根據要求接入電路中的電阻應選擇圖乙中的__________(選填“R1”或“R2”);
(2)結合圖甲電路,說明閉合開關后如何實現智能充氣__________;
(3)當充氣城堡的氣壓低至p0時開始充氣,達到1.8p0時停止充氣,如圖丙所示,若充氣機的功率為200瓦,請計算該充氣城堡運行一天(按24小時算)消耗的電能__________。
【答案】 ①. R1 ②. 當氣壓較低時,電阻變小,由歐姆定律,電路的電流變大,電磁鐵對銜鐵的吸引變大,動靜觸頭連接,電動機連入電路中,開始充電。當氣壓增大時,電阻增大,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的電流變小,電磁鐵對銜鐵的吸引變小,在彈簧彈力的作用下,動靜觸頭分離,充氣停止 ③.
【解析】
【詳解】(1)[1]在A處添加一個阻值隨氣壓變化電阻,使得氣壓較低時充氣,即應將電動機連入電路中,此時電磁鐵對銜鐵的吸引力變大,動觸頭與靜觸頭連接,要求氣壓大時停止充氣,即動觸頭和靜觸頭分離,電動機沒有連入電路中;說明電磁鐵的磁性減弱,即通過電磁鐵的電流減小,由歐姆定律可知,氣敏電阻的阻值應變大,所以應選擇圖丙中的R1。
(2)[2]當氣壓較低時,氣敏電阻阻值變小,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的電流變大,電磁鐵對銜鐵的吸引力變大,動觸頭被吸下,動觸頭與靜觸頭連接,電動機連入電路中,開始充氣;當氣壓增大時,氣敏電阻阻值增大,電路的電流變小,電磁鐵對銜鐵的吸引力變小,在彈簧彈力的作用下,靜觸頭與動觸頭分離,充氣停止。
(3)[3]由圖丙知,15min充氣機充氣5min,故1h內充氣機充氣20min,若充氣機的功率為200W,1天內充氣機消耗的電能
32. 冬天,青菜不易被霜凍死,被霜凍過的青菜吃起來反而更甜了。這是什么原因呢?請根據以下材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釋。
材料一:淀粉不溶于水,尤甜味,葡萄糖溶于水,有甜味。
材料二:淀粉在植物體內的轉化與在人體內被消化的過程類似。
材料三:氣溫在短時間內下降至0℃及以下,會引起植物體內液體凝固,嚴重時會導致植物死亡。溶液中可溶性糖的濃度高低變化會引起溶液凝固點的變化。
材料四:諺語“箱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br>【答案】冬天有霜的日子往往是晴天,光照強,青菜光合作用產生的淀粉(有機物)多;冬天有霜的日子氣溫低,青菜呼吸作用減弱,消耗淀粉(有機物)少,積累的淀粉(有機物)增多;青菜體內的淀粉會轉化為葡萄糖;為防止短時間內氣溫低引起體內液體凝固,青菜細胞中葡萄糖的濃度升高,使液體的凝固點降低,青菜細胞中的液體就不易凝固,因此青菜不易被凍死;同時,由于青菜細胞中有甜味的葡萄糖增加,使青菜更甜了。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綠色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的過程。
【詳解】冬天有霜的日子往往是晴天,光照強,青菜光合作用產生的淀粉(有機物)多;冬天有霜的日子氣溫低,青菜呼吸作用減弱,消耗淀粉(有機物)少,積累的淀粉(有機物)增多;青菜體內的淀粉會轉化為葡萄糖;為防止短時間內氣溫低引起體內液體凝固,青菜細胞中葡萄糖的濃度升高,使液體的凝固點降低,青菜細胞中的液體就不易凝固,因此青菜不易被凍死;同時,由于青菜細胞中有甜味的葡萄糖增加,使青菜更甜了。
【點睛】掌握光合作用原理的產物等是本題解題關鍵。
33. 某衛(wèi)生間馬桶水箱的進水調節(jié)裝置如圖甲所示,圖乙為其結構示意圖,浮臂AB可視為繞O點轉動的杠桿,OA=4cm,OB=1cm,A端通過細連接桿AC與柱狀浮筒連接,浮筒質量為60g,B端通過細連接桿BD與圓餅狀止水閥連接,止水閥上下表面積與進水管口面積均為0.2cm2。當水箱中無水或水量較少時,止水閥打開,水從進水管流進水箱。水位達到一定高度時,浮筒推動杠桿,使止水閥剛好堵住進水管,停止進水,此時AB處于水平位置,連接桿豎直,大氣壓強,進水管中水壓。除浮筒外其它裝置所受重力不計,忽略所有摩擦。則剛停止進水時:
(1)進水管中的水對止水閥的壓力;
(2)連接桿BD對止水閥的壓力;
(3)求浮筒排開水的體積,并畫出此時浮筒受力的示意圖。
【答案】(1)10N;(2)8N;(3);
【解析】
【詳解】解:(1)進水管中的水對止水閥的壓力
(2)止水閥上表面所受到的大氣壓力為
連接桿BD對止水閥的壓力
(3)浮臂平衡時,由杠桿平衡條件得可得
杠桿A端受到的作用力
浮筒的重力
浮筒受到重力,浮力和AC桿對浮筒的壓力,浮筒處于平衡狀態(tài),AC桿對浮筒的壓力大小等于杠桿A端受到的作用力,方向相反;由力的平衡可得,浮筒受到的浮力
由阿基米德定律得,浮筒排開水的體積為
浮筒受到向下的重力0.6N,向下的壓力2N,向上的浮力2.6N,浮筒的受力示意圖如圖
答:(1)進水管中的水對止水閥的壓力為10N;
(2)連接桿BD對止水閥的壓力為8N;
(3)浮筒排開水的體積為,此時浮筒受力的示意圖如圖
34. 目前杭州垃圾發(fā)電有三張“大嘴”,杭州錦江環(huán)保能源有限公司“胃口”最大,可日吞800噸垃圾,日發(fā)電43萬千瓦時;杭州生活垃圾焚燒發(fā)電廠潛力最大,現在日吞垃圾600噸,日發(fā)電量10萬千瓦時;杭州余杭錦江環(huán)保能源有限公司日吞垃圾200噸,日發(fā)電14萬千瓦時。這意味著目前杭州每年3000多噸城市生活垃圾有一半被垃圾發(fā)電“吞吃”。據悉剩下的垃圾則全部拉到天子嶺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并通過填埋產生的沼氣進行發(fā)電。填埋是目前全球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傳統的垃圾處理方式是將垃圾集中填埋,讓其自行發(fā)酵。在發(fā)酵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廢氣,易造成常規(guī)污染。請利用所學科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垃圾焚燒發(fā)電時能量轉化情況是:化學能→__________→__________→電能。
(2)若垃圾焚燒發(fā)電時的總效率為,焚燒m噸垃圾發(fā)電w千瓦時,則生活垃圾的平均熱值約為__________J/kg。
(3)制沼氣時離不開甲烷細菌,它的代謝類型是異養(yǎng)厭氧型,它與酵母菌在細胞結構上最大的區(qū)別是__________。
(4)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來看。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屬于__________。
【答案】 ①. 內能 ②. 機械能 ③. ④. 甲烷細菌無成形細胞核,酵母菌有成形細胞核 ⑤. 切斷傳播途徑
【解析】
【詳解】(1)利用焚燒垃圾放出的熱量進行發(fā)電的過程中,垃圾具有化學能,燃燒時,化學能轉化為內能,高溫蒸汽推動汽輪機轉動,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然后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2)發(fā)電量:W電=w千瓦時=3.6×106×wJ,
由η=可知,焚燒垃圾產生的熱量:Q放== ,
生活垃圾的平均熱值:q===;
(3)甲烷細菌是細菌,酵母菌是真菌,兩者的區(qū)別是細菌和真菌的區(qū)別,所以甲烷細菌無成型細胞核,酵母菌有成型細胞核;
(4)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是防止通過生活垃圾使致病微生物感染人群,所以屬于切斷傳播途徑的方式來預防傳染病。編號
4
5
6
試管內所添加的物質
1mL胰淀粉酶+1mL5%的鹽酸
▲
1mL胰淀粉酶+1ml5%的氫氧化鈉溶液
“自制手機投影儀設計”評價量表
評價指標
優(yōu)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
設計合理,結構完整
結構較完整
結構不完整,有缺失
指標二
能模擬投影儀成像,成像清晰
能模擬投影儀成像,但成像效果一般
無法模擬投影儀成像
組別
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
溫度(℃)
1
8
32
2
12
50
3
8
20
4
12
32
這是一份2024年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qū)中考二??茖W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qū)中考二模科學試題原卷版docx、2024年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qū)中考二??茖W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浙江省義烏市稠州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開學考試科學試題,共4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賓王中學、江東中學九年級中考模擬科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年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賓王中學江東中學九年級中考模擬科學試題原卷版docx、2023年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賓王中學江東中學九年級中考模擬科學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7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