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部分 (8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 3 分,共 48 分)
1. 甲乙兩車并排停著,當甲車司機看著乙車時,忽然感覺自己的車正在緩慢運動,但當他看到地面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車并沒動,對此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以地面為參照物甲車是運動的
B. 以乙車為參照物甲車是靜止的
C. 以地面為參照物乙車是靜止的
D. 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是運動的
【答案】D
【解析】
【詳解】甲乙兩車并排停著,當甲車司機看著乙車時,以甲車為參照物時,乙車是運動的,以地面為參照物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車并沒動,故ABC錯誤,D正確.
2. 下列關于速度的估測與實際不符合的是( )
A.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1.2m/s
B. 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 × 105 m/s
C. 中學生跑800米的速度約為4m/s
D. 15℃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
【答案】B
【解析】
【詳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1.2m/s,故A不符合題意;
B.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108m/s,故B符合題意;
C.跑800米的時間約為200s,平均速度約為
故C不符合題意;
D.聲音在不同的介質(zhì)中傳播速度不同,15℃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3. 噪聲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下列關于防止噪聲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人控制所有聲源不發(fā)生振動
B. 中考期間考場周邊工地停止施工
C. 規(guī)定建筑工地上不允許使用大型機械
D. 將所有的噪聲聲源都隔離在真空容器中,以免將噪聲傳出去
【答案】B
【解析】
【詳解】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人為無法控制所有聲源不發(fā)生振動,故A不符合題意;
B.中考期間考場周邊工地停止施工,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B符合題意;
C.工地沒有大型機械就無法進行工作,故C不符合題意;
D.將所有的噪聲源都隔離在真空容器里不現(xiàn)實,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4. 如圖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關實驗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圖甲中應選用光滑的硬紙板
B. 圖甲中∠EOM是入射角
C. 圖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 圖丙、甲中現(xiàn)象說明光路是可逆的
【答案】D
【解析】
【詳解】A.當光線照射到硬紙板上時,為了能看清光路,需要硬紙板發(fā)生漫反射,所以硬紙板的表面要粗糙一些,故A錯誤;
B.根據(jù)入射角的定義知道,圖甲中∠EON是入射角,∠EOM是入射光線與鏡面之間的夾角,故B錯誤;
C.紙板的右半部分向后折,此時看不到反射光線,但反射光線是存在的,故C錯誤;
D.由圖知道,當光線逆著反射光線射入時,會逆著入射光線射出,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D正確。
故選D。
5. 下列有關聲音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蝴蝶翅膀振動的聲音我們聽不到,是因為它的翅膀振動幅度太小
B. 上課時聽不到老師講話的回聲是因為教室太小不會產(chǎn)生回聲
C. 用硬卡片在梳齒上快劃、慢劃,可以聽到不同音色的聲音
D. 發(fā)出較強聲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燭焰“跳動”,說明聲波具有能量
【答案】D
【解析】
【詳解】A.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的聲音是因為蝴蝶翅膀振動的頻率小于20Hz,屬于次聲波,不在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之內(nèi),故A錯誤;
B.在小教室里,由于我們說話的地點離墻較近,當我們說話時,聲音傳到墻壁上反射回來的時間與我們說話的時間幾乎是同時的,時間差太短,小于0.1s,所以我們的耳朵聽不出說話聲與回聲的區(qū)別,也就聽不到回聲,故B錯誤;
C.用硬卡片在梳齒上快劃、慢劃,改變了振動的頻率,即改變了聲音的音調(diào),故C錯誤;
D.發(fā)出較強聲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燭焰“跳舞”,說明聲波具有能量,故D正確。
故選D。
6. 下列估算最接近實際的是( )
A. 一個人體積約為350m3
B. 七上科學課本的質(zhì)量為350克
C. 課桌距地面高度為75毫米
D. 冬天早晨大氣的溫度接近人體體溫
【答案】B
【解析】
【詳解】A.人體的密度接近水的密度為1.0×103kg/m3,人的質(zhì)量約為50kg,一個人的體積
故A不符合題意;
B.一個雞蛋的質(zhì)量約為50g,七上科學課本的質(zhì)量為350克,故B符合題意;
C.普通課桌的高度約為75cm,課桌距地面高度為75厘米,故C不符合題意;
D.冬天有暖氣的教室內(nèi)溫度約為25℃,冬天早晨大氣的溫度遠低于人體體溫,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7. 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 5升=5 升×1000毫升=5000 毫升
B. 0.5米=500微米=500000 納米
C. 5分米=5×10毫米=50毫米
D. 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
【答案】D
【解析】
【詳解】A.因為1升=1000毫升,所以
5升=5×1000毫升=5000毫升
故A錯誤;
B.因為
1米=106微米=109納米
所以
0.5 米=0.5×106微米=5×105微米=5×105×103納米=5×108納米
故B錯誤;
C.因為1分米=100毫米,所以
5 分米=5×100毫米=500毫米
故C錯誤;
D.因為
1米3=106厘米3=106毫升
所以
0.5 米3=0.5×106厘米3=0.5×106毫升=5×105毫升
故D正確。
故選D。
8. 物質(zhì)的用途由其所具有的性質(zhì)所決定,下列事實中主要利用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是( )
A. 用干冰營造舞臺效果
B. 用水作為汽車發(fā)動機冷卻液
C. 用天然氣作燃料
D. 用金屬鎢作為白熾燈發(fā)光材料
【答案】C
【解析】
【詳解】A.用干冰營造舞臺效果,是利用了干冰易升華吸熱的性質(zhì),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屬于干冰的物理性質(zhì),故A不符合題意;
B.用水作為汽車發(fā)動機冷卻液,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質(zhì),故B不符合題意;
C.用天然氣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氣的可燃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表現(xiàn)出來,是利用了其化學性質(zhì),故C符合題意;
D.用金屬鎢作為白熾燈發(fā)光材料,是利用了鎢熔點高的性質(zhì),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質(zhì),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9. 小金在商場里見到一種神奇的“金屬冰塊” ,放進飲料中能迅速降低飲料溫度?!敖饘?冰塊”外部為食用級不銹鋼,內(nèi)部為酒精和水的混合液,混合液凝固點在-20攝氏度以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金屬冰塊”放入飲料中,將熱傳給飲料
B. “金屬冰塊”放入飲料中,飲料在降溫過程中會放熱
C. “金屬冰塊” 中混合液熔點和其凝固點不一致
D. “金屬冰塊” 內(nèi)部酒精與水混合是一個化學變化過程
【答案】B
【解析】
【詳解】A.“金屬冰塊”的溫度較低,放入飲料中,將吸收熱量,飲料將熱量傳遞給“金屬冰塊”,故A錯誤;
B.“金屬冰塊”放入飲料中,飲料在降溫過程中會放熱,“金屬冰塊”吸熱,故B正確;
C.同一種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金屬冰塊”中混合液的熔點和其凝固點相同,故C錯誤;
D.“金屬冰塊”內(nèi)部酒精與水混合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誤。
故選B。
10. 夏季在海邊,由于水和砂石的比熱容不同,常能夠形成海風或者陸風。海風指從海上吹向陸地的風,反之為陸風。如圖是某地空氣流動情況,據(jù)此判斷此時為( )
A. 白天,形成的是海風B. 晚上,形成的是海風
C. 白天,形成的是陸風D. 晚上,形成的是陸風
【答案】A
【解析】
【詳解】海水比熱容比陸地(泥土、沙石)的比熱容大,白天,太陽照射下陸地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熱量,海水溫度上升少;陸地吸熱后,溫度上升快,熱空氣上升,海面冷空氣就會來補充,于是冷空氣沿海面吹向陸地,形成海風,圖近地面風向從海洋吹向陸地,是海風,且陸地近地面為上升氣流,說明圖為白天形成的海風,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1. 時值仲夏,常聽見“蛙聲一片” 、“聲聲蟬鳴” ,有時覺得悅耳,有時覺得吵鬧,為了減輕蛙聲和蟬鳴的影響,我們常常緊閉門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緊閉門窗是通過防止噪聲的產(chǎn)生來控制噪聲
B. 戴上耳塞是通過阻斷噪聲的傳播來控制噪聲
C. 我們能分辨蛙聲和蟬鳴,是因為它們的音色不同
D. 蟬鳴是通過翅膀振動振動產(chǎn)生的
【答案】C
【解析】
【詳解】A.減弱噪聲的方式有三種,分別是從聲源處減弱,從傳播過程中減弱,從人耳處減弱,緊閉門窗是通過防止噪聲的傳播來減弱噪聲,故A錯誤;
B.戴上耳塞是在人耳處,即通過防止噪聲進入人耳來控制噪聲,故B錯誤;
C.發(fā)聲體的材料和結構不同,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我們能分辨蛙聲和蟬鳴,是因為它們的音色不同,故C正確;
D.蛙聲和蟬聲都是由該動物身體的某部分振動產(chǎn)生的,蟬是通過腹部的發(fā)音器振動產(chǎn)生的,故D錯誤。
故選C。
12. 下列的實驗實例中,能說明聲音的產(chǎn)生或傳播條件的一組是( )
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紙屑,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
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當有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
丙: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動活塞可使聲音變得悅耳或低沉
?。河詈絾T在飛船艙外工作時,他們之間的對話必須借助電子通訊設備才能進行
A. 甲、乙、丁B. 甲、丙、丁C. 乙、丙、丁D. 甲、乙、丙
【答案】A
【解析】
【詳解】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紙屑,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紙屑放大了聲源的振動,即說明發(fā)聲體在振動,故甲符合題意;
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當有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說明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即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故乙符合題意;
丙: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動活塞可使聲音變得悅耳或低沉,該實驗說明空氣柱的長度變化,影響聲源的振動頻率,而頻率決定音調(diào),故不能說明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條件,不符合題意;
?。河詈絾T在飛船艙外工作時,他們之間的對話必須借助電子通訊設備才能進行,說明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丁符合題意。
故甲、乙、丁符合題意。
故選A。
13. 攝影愛好者拍到了難得一見的日偏食景象(如圖所示)。此時,若將太陽光垂直照射在紙板一個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
A. B. 形C. 形D. 形
【答案】D
【解析】
【詳解】因為小孔很小,故這種情況會發(fā)生小孔成像現(xiàn)象,像與發(fā)光的物體形狀是相同的,但上下左右顛倒。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選D。
14. 我校男生學生校服為紅色,去橫店研學當天一同學穿著校服,帶著紫色透明太陽鏡, 行駛在黑暗山洞途中時,一束紅色的光打在此同學身上,此時周圍同學看到該同學的衣服是________色,該同學看到的光的顏色為_______色。( )
A. 紅 黑B. 黑 紅C. 紅 紫D. 黑 紫
【答案】A
【解析】
【詳解】校服為紅色,一束紅色的光打在此同學身上,不透明的校服只反射和它顏色相同的紅光,此時周圍同學看到該同學的衣服是紅色;該同學帶著紫色透明太陽鏡,透明太陽鏡只透過和它相同的紫光,而把校服的紅光吸收了,此時該同學看到的光的顏色為黑色,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5. 如圖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聲音的實驗。把兩個紙杯底部用細棉線連接起來,固定其中一個紙杯,在紙杯口處蒙上膠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鏡。拉緊棉線,將一固定的激光筆發(fā)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鏡上,小明對另一紙杯說話(不接觸紙杯),會看到墻上反射的光點在晃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光點的晃動是由于激光筆晃動引起的
B. 晃動,該實驗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
C. 兩個紙杯間聲音的傳播主要是通過空氣實現(xiàn)的
D. 在月球上做該實驗也能看到光點的晃動
【答案】B
【解析】
【詳解】A.光點在晃動,說明聲音的傳播引起紙杯的振動,故A錯誤;
B.光點的晃動是由于聲音能夠傳遞能量,故B正確;
C.兩個紙杯間聲音的傳播主要是通過固體棉線傳播的,故C錯誤;
D.在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傳聲;故做該實驗不能成功,不能看到光點的晃動,故D錯誤。
故選B。
16. 關于圖中的現(xiàn)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拉小提琴時,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為了改變響度B. 抽出罩內(nèi)空氣,聽到鬧鐘的聲音變小,說明發(fā)聲體在振動
C. 道路兩旁設置隔音墻,是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車發(fā)出噪聲D. 發(fā)聲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彈開,說明發(fā)聲體在振動
【答案】D
【解析】
【詳解】A.小提琴是琴弦振動發(fā)出聲音的,當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琴弦振動的快慢會不一樣,所以聲音的音調(diào)就會發(fā)生變化,故A錯誤;
B.抽出罩內(nèi)空氣,聽到鬧鐘的聲音變小,即說明聲音傳播需要介質(zhì),真空不能傳聲,故B錯誤;
C.道路兩旁建隔音墻是在噪聲的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C錯誤;
D.發(fā)聲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彈開,說明發(fā)聲體在振動,故D正確;
故選D。
二.實驗題(17題每空1分,18 、19小題每空2分,共19分)
17.
(1)如圖1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的實驗裝置實驗中,除圖中儀器外,還需要用到的實驗儀器是__________。
(2)實驗時小金同學先點燃蠟燭A ,則實驗過程中人眼應一直在玻璃板________ (選填“蠟燭 A”或“蠟燭B”)一側觀察,到看上去蠟燭B跟________(選填“蠟燭A”或“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在白紙上記下這兩個位置。
(3)小金正在觀察蠟燭A的像,他用科學書擋在玻璃板的后面,那么他________ (選填“能” 或“不能”)看到蠟燭A的像。
(4)接下來小金多次改變點燃蠟燭A到玻璃板的距離進行實驗,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
(5)小海根據(jù)所學的平面鏡知識,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水位測量儀示意圖,A點與光屏PQ 在同一平面上,從A點發(fā)出的一束與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變的激光,經(jīng)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點處形成一個光斑,光斑位置隨水位變化而發(fā)生變化。若A點與水面相距3m,則A與它在水中的像之間的距離為_________m ;若光斑B向左移動了1m ,說明水________ (選填 “上升”或“下降”)了。
【答案】(1)刻度尺 (2) ①. 蠟燭A ②. 蠟燭A的像
(3)能 (4)見解析
(5) ①. 6 ②. 上升
【解析】
【小問1詳解】
為了探究像和物體到達平面鏡的距離關系,需用刻度尺測量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小問2詳解】
[1][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面(蠟燭A側)觀察,直至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
【小問3詳解】
平面鏡所成的是虛像,他能在蠟燭A一側透過玻璃板看到蠟燭的像。
【小問4詳解】
小明多次改變點燃的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進行實驗,這樣做的目的是消除偶然性,得到普遍規(guī)律。
【小問5詳解】
[1]根據(jù)平面鏡成像中的像距等于物距可知,A點與水面相距3m,則A與它在水中的像A′之間的距離
l=3m+3m=6m
[2]若光斑B向左移動了1m,移動到E點,如圖所示:
BE=OF=1m
因為從A點發(fā)出的一束與水平面成45°角,所以
則說明水位上升了。
18. 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反射聲音的強弱與充當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關。他們將發(fā)聲的鬧鈴置于紙筒A內(nèi),將充當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處
(1)保持紙筒A和紙筒B的位置不變,只改變 ___________,讓同一位同學傾聽反射聲音的強弱,實驗結果如表;
(2)分析實驗結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反射聲音的強弱與充當反射面的材料有關,你還可以進一步分析得出的結論是 ___________(寫出一條即可);
(3)實驗結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聲音的強弱無法分辨,有同學認為可能是人耳對聲音強弱的分辨能力不夠造成的。對此___________。
【答案】 ①. 充當反射面的材料 ②. 在其它條件相同時,海綿的吸音效果好,大理石反射效果好 ③. 用靈敏儀器(例如分貝器)替代人耳測量反射聲音的強弱
【解析】
【詳解】(1)[1]一種現(xiàn)象受多種因素影響時,探究現(xiàn)象和其中一個因素關系時,控制其它因素不變,這種方法是控制變量法;保持紙筒A和紙筒B的位置不變,只改變充當反射面的材料,是為了探究反射聲音的強弱與充當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關。
(2)[2]由實驗表格知,材料不同,所以反射聲音的強弱與充當反射面的材料有關,在其它條件相同時,海綿的吸音效果好,大理石反射效果好。
(3)[3]人的聽覺不能準確測量聲音的大小,可以采用靈敏儀器(例如分貝器)替代人耳測量反射聲音的強弱。
19. 聲音傳播的速度和溫度有關,如表是空氣中聲速隨溫度變化的數(shù)據(jù);
(1)請你根據(jù)圖像找出溫度為25℃時聲速為________m/s。
(2)當飛機的飛行速度接近周圍的聲速時會受到相當大的阻力。你能指出在什么情況下實驗更容易成功嗎?
(3)20℃時,某人站在一個較大的山谷里,想估測山谷的寬度。他大喊一聲后經(jīng)過0.2秒鐘聽到右面山崖反射回來的聲音,經(jīng)過0.4秒鐘才聽到左面山崖反射回來的聲音。則這個山谷的寬度為_________米。
【答案】(1) 345
(2)空氣溫度低時進行實驗 (3)102.6
【解析】
【小問1詳解】
根據(jù)圖像分析:當空氣溫度每升高10℃,聲音的速度升高6m/s,因此當空氣溫度每升高5℃,聲音的速度升高3m/s。當空氣的溫度為20℃,聲音的速度為342m/s。所以當空氣的溫度為25℃,聲音的速度變?yōu)?45m/s。
【小問2詳解】
因為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與溫度有關,而且溫度越低時,聲音傳播的越慢,故在低溫下更容易成功。
【小問3詳解】
聲音傳播到高山的時間為聽到回聲的時間的一半,即聲音在山谷從左到右傳播時間
則這個山谷的寬度
s=vt=342m/s×0.3s=102.6m
三.實踐題(共2小題,共13分)
20. 大約兩千四百年前,我國的學者墨翟和它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學將兩個長度均為50cm,直徑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圖的儀器(M筒的直徑稍大,可以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動)
(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________像,可以用光的 ________解釋,所成的像與小孔的形狀________關;
(2)若直筒M、N位置不動,讓物體遠離N筒,像距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以上兩空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答案】 ①. 實 ②. 直線傳播 ③. 無 ④. 不變 ⑤. 變小
【解析】
【詳解】(1)[1][2][3]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
(2)[1][2]物體遠離N筒時,物體發(fā)出的光仍然能把光屏照亮,所以還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則像距不變,但像變小。
21. 下表是某些介質(zhì)中的聲速v ;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斷聲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________?
(2)設海水溫度為25℃ ,在海面用超聲測位儀向海底垂直發(fā)射聲波,經(jīng)過4s后收到回波,求海水的深度_______。(根據(jù)公式s = vt進行計算,)
(3)超聲波聲吶________ (選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測距(比如地球與月球的距離)。
【答案】(1)介質(zhì)種類和溫度 (2)3062m
(3)不能
【解析】
【小問1詳解】
觀察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聲音在水、海水、冰、鐵等不同介質(zhì)中的速度不同,說明聲速大小和介質(zhì)種類有關。聲音在 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說明聲速大小和溫度有關,聲速大小可能和溫度和介質(zhì)種類有關。
【小問2詳解】
聲音從海面到海底時間
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聲音在25℃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31m/s,由得,海水深度
s=vt=1531m/s×2s=3062m
【小問3詳解】
超聲波聲吶不能用于太空測距,因為真空不能傳聲。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綿
反射聲音的強弱
最強
強
強
較強
弱
幾乎聽不到
空氣溫度/℃
20
10
0
10
20
30
聲音速度/(m·s-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介質(zhì)
v(m/s)
介質(zhì)
v(m/s)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軟橡膠(常溫)
40-50
水(20℃)
1480
軟木
500
海水(25℃)
1531
鐵(棒)
5200
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qū)太原市實驗中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開學物理試題,共2頁。
這是一份2024年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qū)太原市實驗中學校中考三模物理試題,文件包含物理試卷pdf、物理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年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qū)中考二模考試物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qū)中考二??荚囄锢碓囶}原卷版docx、2024年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qū)中考二??荚囄锢碓囶}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4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