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一、選擇題 1.有學者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絕對的原汁原味既無必要也不可能,我們現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活態(tài)的,這就意味著它必然要發(fā)生變化?!边@說明非物質文化遺產(   ) A.可不具備真實性完整性 B.沒有加以保護的必要性 C.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 D.變化無常具有不可知性 2.(2023·山東夏津一中)下表所示為《世界遺產公約》的部分規(guī)定。由此可見,《世界遺產公約》(   ) A.肯定文化遺產具有“突出的真實價值” B.旨在集各國之力加強對世界遺產的保護 C.是關于古跡保護的第一個國際憲章 D.制定了以國際援助為主的遺產保護體系 3.2008年末,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2 819個,是1949年的51.3倍。博物館1 893個,是1949年的90.1倍。共有廣播電臺257座,而1949年只有49個;電視臺從無到有,達到277座。全年生產故事影片406部,而1978年僅生產故事片4部。全國圖書、雜志、報紙出版幾倍、幾十倍增長。這表明(   ) A.經濟發(fā)展促進公共文化建設 B.國家政策左右百姓精神生活 C.社會需求決定民生建設取舍 D.“科教興國”戰(zhàn)略取得顯著成就 4.(2023·江蘇漣水一中)下表是我國高考錄取率(指當年報考人數與錄取人數之比) 這反映我國(   ) A.建立起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 B.實現了普及高等教育的目標 C.高等教育逐漸走向大眾化 D.踐行了“科教興國”戰(zhàn)略 5.晚清民國時期,由于梅州市松口鎮(zhèn)華僑踴躍捐資助學,當地學校不但收費低廉,甚至免費并聘請名師碩儒或留洋歸來的學子做老師,出現了“鄉(xiāng)村雖偏僻,但無一二里無童聲”的盛況。據此可知(   ) A.當地教育經費問題得以解決 B.科舉制瓦解有利于教育革新 C.當地傳統教育模式即將瓦解 D.華僑家國情懷助力教育發(fā)展 6.承德避暑山莊宮殿建筑布局多為方形,以圍墻和長廊構成封閉式整體。八座廟宇圍繞在避暑山莊外,呈放射狀布局,如眾星捧月。外八廟既有漢式傳統宮殿、府邸,又有佛教廟宇,分別呈現出蒙、藏、漢的建筑風格。避暑山莊園林建筑體現的中國傳統政治內涵是(   ) A.空間布局體現了皇權神圣、等級森嚴以及“大一統”的政治理念 B.建筑形式體現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特點 C.多樣建筑風格彰顯了中國不同的藝術特色 D.皇家園林彰顯多元融合的傳統文化理念 7.(2023·常州)1905年,考古專家蘭德爾·麥克維爾評論大津巴布韋遺址時指出:“許多人都會哀嘆一段羅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個冷靜清醒的頭腦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羅曼史,而是一個失落已久的歷史文化遺產?!丙溈司S爾的觀點(   ) A.肯定了大津巴布韋遺址屬非洲古文化 B.指出了大津巴布韋遺址具有“羅曼史” C.評價了大津巴布韋遺址重要歷史價值 D.鼓勵人類探索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8.1902年頒布的《欽定京師大學堂章程》規(guī)定“京師大學堂主持教育,宜合通國之精神脈絡而統籌之……將來全國學校事宜,請由京師大學堂將應調查各項擬定格式薄……頒發(fā)各處學堂,于每歲散學后,照格填注,通報京師大學堂”。由此可知京師大學堂(  ) A.改革教育體制以適應變法需求 B.學習西方的教育管理體制 C.具有管轄全國教育的行政能力 D.開創(chuàng)了官員選拔的新形式 9.1984年6月17日午夜時分,布達拉宮頂層的強巴佛殿因電線短路起火,殿內文物和佛經付之一炬,殿堂燒毀了一半。由于大量使用本地出產的極易遭蛀蝕的藏青楊作為木料,一些主要殿堂內甚至有超過10%的柱子處于重度腐蝕狀態(tài)……在地震活動頻繁的青藏高原,地震波反復的擾動已經在宮殿的石墻上到處留下了痕跡。該材料反映了布達拉宮保護面臨的主要威脅不包括(  ) A.文物管理薄弱 B.建筑材料有缺陷 C.工業(yè)化城市化浪潮 D.地震的破壞 10.法國1887年頒布的《紀念物保護法》要求國家對與國家利益相關的歷史紀念物進行保護;1913年頒布的《歷史文物法》要求國家對從歷史或藝術角度符合公共利益的建筑進行列級保護,有的私人建筑甚至可以不經產權人的同意進行征收。這些做法(  ) A.阻礙法國城市化進程 B.與民眾生活有機結合 C.意在增強民族自豪感 D.注重彰顯城市的個性 11.有學者認為中國古代“地下最偉大的建筑”和埃及古代“地上最偉大的建筑”是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跡,這兩個建筑(  ) A.都是龐大的帝王宮殿 B.都是帝王的陵墓 C.都是公共活動場所 D.都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 12.明代中期以來,民間大力興辦私人書院。講授者常常聯系現實問題進行講學,尋求改變政治腐敗、 民不聊生等社會現狀的方法。私人書院即使遭到官方禁毀依然毀而不絕。據此可知,明代私人書院的發(fā)展(  ) A.取代了官方書院的主體地位 B.推動了經世致用思潮的發(fā)展 C.形成了激進的思想解放潮流 D.導致了傳統價值體系的瓦解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編自鄧洪波《中國書院史》等 從表中提取相互關聯的兩則或兩則以上的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史論結合) 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一、選擇題 1.有學者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絕對的原汁原味既無必要也不可能,我們現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活態(tài)的,這就意味著它必然要發(fā)生變化?!边@說明非物質文化遺產(   ) A.可不具備真實性完整性 B.沒有加以保護的必要性 C.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 D.變化無常具有不可知性 [解析] 從材料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絕對的原汁原味既無必要也不可能”和“我們現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等信息可以看出,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故C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保持真實性和整體性是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兩個基本要素,排除A項。“沒有加以保護的必要性”不符合世界文物保護的原則,B項錯誤。“變化無常具有不可知性”不符合材料主旨,D項錯誤。 2.(2023·山東夏津一中)下表所示為《世界遺產公約》的部分規(guī)定。由此可見,《世界遺產公約》(   ) A.肯定文化遺產具有“突出的真實價值” B.旨在集各國之力加強對世界遺產的保護 C.是關于古跡保護的第一個國際憲章 D.制定了以國際援助為主的遺產保護體系 [解析] 根據表中信息“國際合作的援助系統”“世界遺產基金”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遺產公約》旨在集各國之力,對日益遭到損毀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實施有效保護,故選B項;世界遺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故排除A項;1964年的《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是關于古跡保護的第一個國際憲章,故排除C項;世界遺產保護體系以本國保護為主、國際援助為輔,故排除D項。 3.2008年末,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2 819個,是1949年的51.3倍。博物館1 893個,是1949年的90.1倍。共有廣播電臺257座,而1949年只有49個;電視臺從無到有,達到277座。全年生產故事影片406部,而1978年僅生產故事片4部。全國圖書、雜志、報紙出版幾倍、幾十倍增長。這表明(   ) A.經濟發(fā)展促進公共文化建設 B.國家政策左右百姓精神生活 C.社會需求決定民生建設取舍 D.“科教興國”戰(zhàn)略取得顯著成就 [解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有了很大發(fā)展。伴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公共文化事業(yè)得到較快發(fā)展。從材料中的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廣播電臺和電視臺的增加數量來看,經濟發(fā)展促進了公共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故答案為A項。B項說法絕對,且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D兩項材料信息沒有涉及,均排除。 4.(2023·江蘇漣水一中)下表是我國高考錄取率(指當年報考人數與錄取人數之比) 這反映我國(   ) A.建立起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 B.實現了普及高等教育的目標 C.高等教育逐漸走向大眾化 D.踐行了“科教興國”戰(zhàn)略 [解析] 根據表中顯示,1977到2011年我國高考錄取率由4.8%逐漸提高到了72.3%,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有了上大學的機會,反映我國高等教育逐漸走向大眾化,C項正確;高考錄取率的逐年提高不能說明我國有了“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A項錯誤;直到2011年,我國高考錄取率才達到72.3%,還沒有實現普及高等教育的目標,B項錯誤;“科教興國”戰(zhàn)略直到1995年才提出,不是1977到1988年高考錄取率提高的原因,D項錯誤。 5.晚清民國時期,由于梅州市松口鎮(zhèn)華僑踴躍捐資助學,當地學校不但收費低廉,甚至免費并聘請名師碩儒或留洋歸來的學子做老師,出現了“鄉(xiāng)村雖偏僻,但無一二里無童聲”的盛況。據此可知(   ) A.當地教育經費問題得以解決 B.科舉制瓦解有利于教育革新 C.當地傳統教育模式即將瓦解 D.華僑家國情懷助力教育發(fā)展 [解析] 近代華僑踴躍捐資助學,使學校收費降低,優(yōu)質師資聚集,偏僻的松口鎮(zhèn)初等教育有了很大發(fā)展,說明華僑家國情懷助力教育發(fā)展,D項正確;當地教育經費問題得以解決只是部分信息,與材料主旨不符,A項錯誤;材料不能說明科舉制瓦解有利于“教育革新”,B項錯誤;“傳統教育模式即將瓦解”在材料中沒有體現,C項錯誤。 6.承德避暑山莊宮殿建筑布局多為方形,以圍墻和長廊構成封閉式整體。八座廟宇圍繞在避暑山莊外,呈放射狀布局,如眾星捧月。外八廟既有漢式傳統宮殿、府邸,又有佛教廟宇,分別呈現出蒙、藏、漢的建筑風格。避暑山莊園林建筑體現的中國傳統政治內涵是(   ) A.空間布局體現了皇權神圣、等級森嚴以及“大一統”的政治理念 B.建筑形式體現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特點 C.多樣建筑風格彰顯了中國不同的藝術特色 D.皇家園林彰顯多元融合的傳統文化理念 [解析] 根據材料 “宮殿建筑布局多為方形,以圍墻和長廊構成封閉式整體”并結合所學知識,體現中國傳統政治內涵是以皇權為中心和封建等級特色的布局形式,故A項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通過不同民族風格的建筑來反映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特點,故B項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反映多樣建筑風格,故C項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反映多元融合的傳統文化理念,故D項不符合題意。 7.(2023·常州)1905年,考古專家蘭德爾·麥克維爾評論大津巴布韋遺址時指出:“許多人都會哀嘆一段羅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個冷靜清醒的頭腦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羅曼史,而是一個失落已久的歷史文化遺產?!丙溈司S爾的觀點(   ) A.肯定了大津巴布韋遺址屬非洲古文化 B.指出了大津巴布韋遺址具有“羅曼史” C.評價了大津巴布韋遺址重要歷史價值 D.鼓勵人類探索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解析] 據材料“……一個冷靜清醒的頭腦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羅曼史,而是一個失落已久的歷史文化遺產”可知,肯定了大津巴布韋遺址的歷史文化價值,A項符合題意;據材料“一個冷靜清醒的頭腦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羅曼史,而是一個失落已久的歷史文化遺產”可知,材料強調的是大津巴布韋遺址重要歷史價值,而不是“羅曼史”,B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大津巴布韋遺址重要歷史價值,而不是評價,C項錯誤;D項與材料無關。 8.1902年頒布的《欽定京師大學堂章程》規(guī)定“京師大學堂主持教育,宜合通國之精神脈絡而統籌之……將來全國學校事宜,請由京師大學堂將應調查各項擬定格式薄……頒發(fā)各處學堂,于每歲散學后,照格填注,通報京師大學堂”。由此可知京師大學堂(  ) A.改革教育體制以適應變法需求 B.學習西方的教育管理體制 C.具有管轄全國教育的行政能力 D.開創(chuàng)了官員選拔的新形式 【解析】根據材料“將來全國學校事宜,請由京師大學堂將應調查各項擬定格式薄……頒發(fā)各處學堂,于每歲散學后,照格填注,通報京師大學堂”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京師大學堂具有政府機構的性質,具有管轄全國教育的行政能力, 故C項正確。 9.1984年6月17日午夜時分,布達拉宮頂層的強巴佛殿因電線短路起火,殿內文物和佛經付之一炬,殿堂燒毀了一半。由于大量使用本地出產的極易遭蛀蝕的藏青楊作為木料,一些主要殿堂內甚至有超過10%的柱子處于重度腐蝕狀態(tài)……在地震活動頻繁的青藏高原,地震波反復的擾動已經在宮殿的石墻上到處留下了痕跡。該材料反映了布達拉宮保護面臨的主要威脅不包括(  ) A.文物管理薄弱 B.建筑材料有缺陷 C.工業(yè)化城市化浪潮 D.地震的破壞 【解析】材料沒有體現工業(yè)化城市化浪潮對布達拉宮的影響,不在威脅之中,故C項符合題意。 10.法國1887年頒布的《紀念物保護法》要求國家對與國家利益相關的歷史紀念物進行保護;1913年頒布的《歷史文物法》要求國家對從歷史或藝術角度符合公共利益的建筑進行列級保護,有的私人建筑甚至可以不經產權人的同意進行征收。這些做法(  ) A.阻礙法國城市化進程 B.與民眾生活有機結合 C.意在增強民族自豪感 D.注重彰顯城市的個性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法國強化對歷史紀念物或古跡的保護及發(fā)揮其社會效益,這有利于傳承民族文化,保持民族性,進而有利于增強民眾的民族自豪感,故C項正確。 11.有學者認為中國古代“地下最偉大的建筑”和埃及古代“地上最偉大的建筑”是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跡,這兩個建筑(  ) A.都是龐大的帝王宮殿 B.都是帝王的陵墓 C.都是公共活動場所 D.都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 【解析】中國古代“地下最偉大的建筑”指的是秦始皇陵,埃及古代“地上最偉大的建筑”指的是金字塔,兩者都屬于帝王的陵墓,故B項正確。 12.明代中期以來,民間大力興辦私人書院。講授者常常聯系現實問題進行講學,尋求改變政治腐敗、 民不聊生等社會現狀的方法。私人書院即使遭到官方禁毀依然毀而不絕。據此可知,明代私人書院的發(fā)展(  ) A.取代了官方書院的主體地位 B.推動了經世致用思潮的發(fā)展 C.形成了激進的思想解放潮流 D.導致了傳統價值體系的瓦解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明代私人書院主要聯系現實問題進行講學,尋求改變社會現狀的方法,說明私人書院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實學,研究實際問題,推動了當時經世致用思潮的發(fā)展,故B項正確。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編自鄧洪波《中國書院史》等 從表中提取相互關聯的兩則或兩則以上的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史論結合) [答案] 示例一: 論題:君主專制的強化對書院發(fā)展的影響。 論述:唐宋以來,隨著君主專制的強化,政府日益加強對文化教育的控制。唐朝時期,民間書院尚能得到朝廷鼓勵;兩宋時期,隨著理學的興起和發(fā)展,書院逐漸成為宣揚儒家忠孝節(jié)義,維護封建專制制度的場所;元朝時期,書院負責人由官府任免,財權也受到官府節(jié)制,民間書院完全被納入官方教育體制;明清時期,厲行文化專制,實行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政府屢次禁毀民間書院,大力干預書院建設,書院日漸衰落。 小結:綜上所述,由于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的影響,民間書院發(fā)展由盛轉衰,日益被官辦書院所取代。 示例二: 論題:民間書院開辟了一種獨特的教育模式。 論述:在培養(yǎng)目標上,書院追求學生人格的完善,強調道德與學問并進,而不像官學那樣以科舉入仕為主要目標;在教學方式上,師生之間注重質疑問難,注意啟發(fā)學生思維;在學術氛圍上,書院倡導并推行“講會”制度,注重學術研討,倡導不同學派之間的學術交流。 小結:綜上所述,書院的教育實踐,與漢代以來太學所形成的官辦教育風格迥然不同,其豐富的教學經驗和靈活多變的辦學方式,為歷代教育家所取鑒。 條目規(guī)定第六條本公約締約國,在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所在國的主權,并不使國家立法規(guī)定的財產權受到損害的同時,承認這類遺產是世界遺產的一部分第七條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國際保護應被理解為建立一個旨在支持本公約締約國保存和確定這類遺產的努力的國際合作的援助系統第十八條本公約締約國應對在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贊助下為世界遺產基金所組織的國際募款活動給予援助時間1977年1979年1984年1988年2008年2011年錄取率%4.86.128.724.65772.3唐朝書院的名稱最早見于唐朝,民間書院傳道授業(yè),教化公眾,得到朝廷鼓勵。唐中期以后書院多集中于長江流域,較著名的有衡陽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等宋朝民間書院獲得重大發(fā)展,書院與理學的一體化,注重探討義理,注重人格修養(yǎng)。教學方式多采用問難辯論式,注意啟發(fā)學生思維,書院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書院有:白鹿洞書院、岳麓書院、嵩陽書院、石鼓書院等元朝官學化是元朝書院的一大特點,將書院山長列為各地儒學提舉司下屬官員的編制,由行省任免,書院財權也由官方掌管。學生通過考核也可以進入仕途。這樣,書院完全被納入官方教育體制明朝明初一百年間,書院一直處于沉寂狀態(tài)。成化年間,書院逐漸恢復,到嘉靖年間興盛。明朝最著名的書院是位于江蘇無錫的東林書院。書院盛行“講會”制度,允許不同的學派講學,百家爭鳴;明中葉后政治日趨腐敗,書院品評朝臣,批評時政,政治性傾向加強,朝廷屢次禁毀書院清朝清朝初年,統治者推崇科舉和官學,對書院加強抑制和控制。光緒年間,改書院為學堂,晚清書院衰落條目規(guī)定第六條本公約締約國,在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所在國的主權,并不使國家立法規(guī)定的財產權受到損害的同時,承認這類遺產是世界遺產的一部分第七條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國際保護應被理解為建立一個旨在支持本公約締約國保存和確定這類遺產的努力的國際合作的援助系統第十八條本公約締約國應對在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贊助下為世界遺產基金所組織的國際募款活動給予援助時間1977年1979年1984年1988年2008年2011年錄取率%4.86.128.724.65772.3唐朝書院的名稱最早見于唐朝,民間書院傳道授業(yè),教化公眾,得到朝廷鼓勵。唐中期以后書院多集中于長江流域,較著名的有衡陽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等宋朝民間書院獲得重大發(fā)展,書院與理學的一體化,注重探討義理,注重人格修養(yǎng)。教學方式多采用問難辯論式,注意啟發(fā)學生思維,書院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書院有:白鹿洞書院、岳麓書院、嵩陽書院、石鼓書院等元朝官學化是元朝書院的一大特點,將書院山長列為各地儒學提舉司下屬官員的編制,由行省任免,書院財權也由官方掌管。學生通過考核也可以進入仕途。這樣,書院完全被納入官方教育體制明朝明初一百年間,書院一直處于沉寂狀態(tài)。成化年間,書院逐漸恢復,到嘉靖年間興盛。明朝最著名的書院是位于江蘇無錫的東林書院。書院盛行“講會”制度,允許不同的學派講學,百家爭鳴;明中葉后政治日趨腐敗,書院品評朝臣,批評時政,政治性傾向加強,朝廷屢次禁毀書院清朝清朝初年,統治者推崇科舉和官學,對書院加強抑制和控制。光緒年間,改書院為學堂,晚清書院衰落

英語朗讀寶
相關資料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歷史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電子課本

本單元綜合與測試

版本: 人教統編版

年級: 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

切換課文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