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材料一:
《論語》中孔子的正義觀主要是通過“道”“義”“禮”等詞表現(xiàn)出來的。與柏拉圖相似,孔子在討論“道”“義”“禮”等有關正義的問題時,也既包括君子個人道德方面的正義,又涵蓋諸侯國政權合法性方面的正義。他認為,當君子都以“義”作為做人行事的原則,處處不違背“禮”時,有“道”的社會才能夠建成。這與柏拉圖從個人正義能夠推廣到城邦正義的觀點是一致的。
個人倫理方面,孔子認為,人是有等級的,而有道者和無道者、君子和小人、士和鄙夫等是最簡單最明顯的等級劃分。階級之間并非不能流動,而是“就有道而正焉”,到有道之人那里可以匡正自己。“義”是君子為人處世的根基,“君子義以為質”(《論語·衛(wèi)靈公》),“君子義以為上”(《論語·陽貨》),然后才能在行為上表現(xiàn)出“禮”,遵守符合其身份地位的行為規(guī)范。如果做到了“義”,那么就遵從了人之本體的正當性,便實現(xiàn)了個人的正義了,正是“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同時,君子要注意去遵從“道”的要求,以“道”作為修身立世的信仰,“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論語·衛(wèi)靈公》)。
到了國家層面,孔子認為“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論語·季氏》),也就是,符合正義的國家,其制禮作樂、興兵攻伐都由天子來定奪,而不符合正義的國家則由諸侯來定奪。可以看出,孔子所謂的“正義”是基于秩序之上的,符合“禮”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孔子對于政權正義性和合法性的思考尤其體現(xiàn)在他對圣人德政的肯定與贊揚中。而這種“有道”需要通過因襲三代“禮”之精華來達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有道的統(tǒng)治者“為政以德”,不僅以德得天下,更是以德治天下。在《論語·泰伯》篇中,孔子盛贊堯:“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
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盛贊舜、禹:“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可以看出,統(tǒng)治者是否具有足夠的德性也是孔子判斷國家是否符合正義的重要指標。
(摘編自王菁菁《柏拉圖與孔子的正義觀:比較與啟示》)
材料二:
孔子在《論語·季氏》中提出“均、和、安”的思想:“……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br>我們認為,根據(jù)“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三者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論語·季氏》原文可為:“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和,不患傾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薄柏殹币鉃椤柏敻回毞Α保熬币鉃椤案鞯闷浞帧?,“寡”意為“人口稀少”,“和”意為“社會和諧”,“傾”意為“政權傾覆”,“安”意為“民安邦寧”??鬃诱J為相比擔心財富貧乏、人口稀少、政權傾覆,更應擔心財富分配的不均衡、社會關系的不和諧以及人民生活的不安定。無論《論語·季氏》是否具有錯漏補綴存疑的問題,結合孔子對冉求說教的背景,其體現(xiàn)出的正是孔子深諳人民對公平正義的訴求?!熬币筘敻环峙洹案鞯闷浞帧?,以此縮小貧富差距,體現(xiàn)社會公平,實現(xiàn)社會之“和”。但孔子認為此時所達到的“和”之深度仍然不夠,進而提出“寡”的問題,即人口數(shù)量的問題。但孔子并不擔心人口多寡而威脅到“和”,相比人口數(shù)量,他更擔心人口質量,確切地說,是人的內在道德問題。所以,“和”的要求不能只停留于等級分配正義的經(jīng)濟社會之“和”,要從經(jīng)濟社會之“和”上升到道德社會之“和”,即進一步深化到內生道德正義層面。在這個意義上,“和”之高度在于“中庸”,“和”之根基在于“仁性”,以“仁”界定社會秩序的合理性,以“仁”肯定固有人性的平等性。但是,孔子認為具有高尚德行的人民還未達到“安”的程度,想要達到真正的“安”還需要從內生道德需求之“安”落實到外在物質需求之“安”,所以,必須堅持“藏富于民”的民本經(jīng)濟正義,鼓勵人民自由生產(chǎn),保障人民利益,增進人民福祉,民富則國富,國富則民安,本固則邦寧。
可見,從孔子“均、和、安”的思想中提煉出“各得其分”的等級分配正義、“崇仁尚中”的內生道德正義和“藏富于民”的民本經(jīng)濟正義,均內含公平正義的思想意蘊,均是公平正義的具體體現(xiàn)。因此,對孔子“均、和、安”的思想可作進一步解讀:以“均”為基,“和”為貴,“安”為重,將經(jīng)濟、道德、政治統(tǒng)一起來,形成從“各得其分”的等級分配正義層面,到“崇仁尚中”的內生道德正義層面,再到“藏富于民”的民本經(jīng)濟正義層面的理論邏輯,建構出一套有機聯(lián)系的傳統(tǒng)公平正義思想體系。
(摘編自楊潔《論孔子“均、和、安”的公平正義思想》)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孔子與柏拉圖的相似點在于,他們談論的正義既包括君子個人道德方面,又涵蓋諸侯國政權合法性方面。
B.孔子認為在個人倫理方面,“義”是君子立身處世的根基,“禮”是行為的規(guī)范,“道”是修身立世的信仰。
C.作者根據(jù)“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的有機聯(lián)系,將《論語·季氏》原文重新組合,把“均”放在了首位。
D.孔子在“和”的基礎上提出人口數(shù)量問題,并認為人口多寡不會威脅到“和”,但人口質量會威脅到“和”。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由“天下無道,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可知,孔子認為如果諸侯帶兵出去打仗,是不符合正義的,因為這種行為打破了秩序。
B.統(tǒng)治者是否具有足夠的德性是孔子判斷國家是否符合正義的重要指標,因此獲得孔子贊揚的統(tǒng)治者很可能在德政方面比較突出。
C.“均”要求財富分配“各得其分”,以此縮小貧富差距,體現(xiàn)社會公平,但“各得其分”不意味著照顧懶惰之人,否則也不公平。
D.作者認為孔子“均、和、安”思想中,“均”為基、“和”為貴、“安”為重,如果沒有“均”這個基礎,“和”與“安”都無從談起。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第二段觀點的一項是( )
A.見利思義,見危授命?!墩撜Z·憲問》
B.修己以安百姓?!墩撜Z·憲問》
C.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墩撜Z·衛(wèi)靈公》
D.道不同,不相為謀?!墩撜Z·衛(wèi)靈公》
4.根據(jù)材料二內容,下列選項對下面這幅圖表的解讀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和”指的不是經(jīng)濟社會之“和”,而是道德社會之“和”,要求深化到內生道德正義層面。
B.只有從內生道德需求之“安”落實到外在物質需求之“安”,才能達到真正的“安”。
C.國家要想安定,不僅要使人民具有高尚德行,還要堅持“藏富于民”的民本經(jīng)濟正義。
D.孔子“均、和、安”的思想中蘊含著等級分配正義、內生道德正義和民本經(jīng)濟正義。
5.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郵差
張建春
一條土路悠悠地向山外延伸,晴天里還好,雨天里一路泥濘。可也就這一條路,將山里山外聯(lián)系了起來。
土路上跑得最多的山外人是郵差,也稱為信使,一周一趟,風雨無阻。
起先郵差還是個小伙子,但跑著跑著小伙子就老了,就有了白發(fā),就有了風刻的皺紋,一道道的,如山石的紋理。
郵差叫許文燦,名字好聽,不過山上喊他“許文燦”的人很少。馬爺和馬奶叫他“文燦”。許文燦上山,一周一趟,都是直奔馬爺、馬奶家。馬爺、馬奶的家在山旮旯里,房子躲在山石的皺褶里。偏僻得很。
許文燦氣喘吁吁地將自行車停在山石的皺褶邊,必大聲喊:“馬爺、馬奶,我來了!報紙來了,信來了!”
馬爺、馬奶雙雙應答:“文燦,文燦啦!”山跟著回應:“文燦,文燦啦!”一座山都知道郵差許文燦進山了。
許文燦進山是馬爺、馬奶家的節(jié)日——有報紙看,有信讀,有歡笑,時而還有捎過來的包裹。包裹里都是些山里沒有的古怪的東西,比如好吃的、好用的。
許文燦把報紙信件送到了,不是拔腿就走,還要在馬爺、馬奶家待上半天——上午到,下午走;下午來,要到天擦黑才下山。許文燦有理由——就給他們一家送郵件,送到了工作就完成了。
馬爺、馬奶巴不得許文燦多待些時候。他們和他嘮嗑,有說不完的話。說著話,許文燦也不閑著,在房前屋后找活兒干,干得順湯順水。馬爺、馬奶喜歡看許文燦吃飯。許文燦吃得香,對山菜特別鐘愛,每次都將馬爺、馬奶燒的飯菜吃個精光。不過,從山外寄來的包裹中的吃食,許文燦是堅決不吃的,許文燦只吃山貨。馬爺不止一次悄悄對馬奶說:“文燦的吃相和兒子一樣?!瘪R奶點頭,接著眼眶就紅了。
兒子早些年當兵去了好遠的外地,一去就沒回來過,這期間信沒斷過。所以許文燦才經(jīng)常來送郵件。報紙也是兒子訂的,兒子知道馬爺愛看報紙,訂了好幾種。
報紙不能天天送,許文燦一周送一次,一送一堆,夠馬爺看的了。
兒子的信大約一個月一封,字寫得工整,把在部隊的情況說得清清楚楚。兒子來信,馬爺、馬奶是要回的,先是馬爺親自回,之后讓許文燦代回。這樣過了幾年時間,有一天,馬爺突然對許文燦說:“不回了,知道兒子在部隊好好的就行。”說這話時,馬爺長長嘆了口氣,沒想到山也做了回應,發(fā)出一聲長嘆。
馬爺、馬奶發(fā)現(xiàn),許文燦送郵件的時間多是在周六或者周日,盤桓在山中的時間也越來越長。馬爺就對許文燦說:“多陪陪父母?!瘪R奶跟上說:“早點兒回去吧,孩子、老婆一大家呢。”許文燦就呵呵笑:“都要陪的,都要陪的?!?br>許文燦每次下山,馬爺、馬奶堅決不讓許文燦空手,有時給幾捧栗子,有時是一兩個南瓜,有時是一小袋山菜……許文燦不客氣,拿上頭也不回地走。許文燦不敢回頭,一回頭淚就掉地上了。
路好了,許文燦再來送郵件就不蹬自行車了,改成了開車。每周末來一次是少不了的,有時中間也來,一待半天。許文燦沒告訴馬爺、馬奶,自己已經(jīng)退休了。
馬爺比馬奶走得早,走得也突然。那天是星期天,許文燦剛到,從車上搬下報紙、包裹之類,還高興地說:“有信,有信呢。”馬爺把信接到手中,還沒拆封,手一抖,竟不省人事了。馬爺臨終前,拉著許文燦的手斷斷續(xù)續(xù)地說:“我都知道,都知道……”許文燦沒敢接腔,淚水橫流。
馬爺走后,許文燦還是每周來送郵件。迎接許文燦時,少了馬爺?shù)囊痪洹拔臓N,文燦啦!”馬奶蒼老的聲音落單了,只有她自己的聲音在山里轉:“文燦,文燦啦!”
許文燦沒有改變,馬奶也沒有改變,只是馬奶不看報,就不讓許文燦再送報了,她說:“省兩個錢是兩個錢?!痹S文燦沒聽馬奶的,還是送,送得更勤了。
馬奶的最后幾年是在養(yǎng)老院度過的,馬奶一到周六就把目光投向大門口,一直要望到許文燦來。許文燦從沒讓馬奶失望。許文燦總是開著車,還是郵差的角色,到養(yǎng)老院一待大半天。過去許文燦到馬奶家還有些活兒干,在養(yǎng)老院無事可做,許文燦就不停地和馬奶說話,但馬奶無話,只是用渾濁的眼睛看許文燦,一直看,看得許文燦的心一陣陣抽搐。
馬奶是九十五歲走的,走前,許文燦守在馬奶身邊,淚一個勁兒地流。許文燦想說什么,馬奶搖頭制止,緩緩地說:“我知道,文燦,我知道的……”許文燦的心就碎了。
馬爺、馬奶都不在了,許文燦隔段時間還會去山的皺褶里,讓山風吹吹,拾取“文燦,文燦啦”的余響。
許文燦是馬爺、馬奶兒子的戰(zhàn)友,馬爺、馬奶的兒子早犧牲了。許文燦當了郵差、信使,傳遞著虛假的信息,延續(xù)著深摯的戰(zhàn)友情。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郵差對山村生活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將外界的新鮮事物與山村相勾連,讓山村感受到了世界的廣闊。
B.小說中寫馬爺、馬奶的應答以及大山的回應,突出了郵差受到的尊重,體現(xiàn)了馬爺、馬奶對他的到來的期待和歡迎。
C.郵差在山村中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他與馬爺、馬奶之間建立了深深的感情聯(lián)系,成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D.小說結尾用簡短的話語揭曉真相,體現(xiàn)出郵差身負重任——他需要向馬爺、馬奶傳遞他們的兒子已犧牲的信息。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開頭描繪了山上路況的糟糕,為下文寫郵差“風雨無阻”送郵件作鋪墊,表明了郵差堅持為馬爺、馬奶送郵件的決心。
B.小說用生動細膩的語言描寫馬奶去世時的畫面,突出了郵差與馬奶之間的默契以及“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深刻情感交流。
C.小說通過郵差與馬爺、馬奶的形象,成功向人們描繪了一個封閉、愚昧、落后的山村在殘酷戰(zhàn)爭背景下的生活圖景。
D.小說通過郵差送郵件和陪伴馬爺、馬奶等細節(jié)描寫,呈現(xiàn)出三人的生活狀態(tài),使讀者更能理解小說的深層意蘊。
8.請簡要分析小說標題“郵差”的內涵。
9.你認為許文燦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栗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節(jié)選自杜牧《阿房宮賦》)
材料二:
至秦有天下,始皇帝以詐力而并諸侯,自以為智術之有余,而禹、湯、文、武之不知出此也。于是廢諸侯,破井田,凡所以治天下者,一切出于便利,而不恥于無禮,決壞圣人之藩墻,而以利器明示天下。故自秦以來,天下惟知所以求生避死之具,而以禮者為無用贅疣之物。何者?其意以為生之無事乎禮也。茍生之無事乎禮,則凡可以得生者無所不為矣。嗚呼!此秦之禍,所以至今而未息歟!
昔者始有書契,以科斗為文,而其后始有規(guī)矩摹畫之跡,蓋今所謂大小篆者。至秦而更以隸其后日以變革貴于速成而從其易。又創(chuàng)為紙,以易簡策。是以天下薄書符檄,繁多委壓,而吏不能究,奸人有以措其手足。如使今世而尚用古之篆書簡策,則雖欲繁多,其勢無由。由此觀之,則凡所以便利天下者,是開詐偽之端也。嗟乎!秦既不可及矣。茍后之君子欲治天下,而惟便利之求,則是引民而日趨于詐也。悲夫!
(節(jié)選自蘇軾《秦始皇帝論》)
10.材料二中畫框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勾選相應位置。
至秦A而更B以隸C其后D日E以變革F貴于速G成H而從其易。
11.下列對材料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南畝,指農(nóng)田;南坡向陽,利于農(nóng)作物生長,古人田土多向南開辟,故稱“南畝”。
B.固,指頑固,與《齊桓晉文之事》“臣固之王之不忍也”中的“固”意思相同。
C.篆書,是小篆、大篆的合稱;后來為了書寫方便,逐漸演變成隸書,稱為“隸變”。
D.端,指起因、根源,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待坐》“端章甫”中的“端”意思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杜牧用“使”字領起,連用六組句子構成排比,擺出一系列罪證,詳盡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B.杜牧用“嗚呼”一詞領起全段,表現(xiàn)出他對歷史教訓的沉痛感觸,增強了感情色彩,起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作用。
C.蘇軾認為,從秦開始,世人只懂得如何求生避死,而把禮看作是沒有用的多余的東西;這個禍患延續(xù)至今沒有平息。
D.兩篇文章體裁和寫作動機都相同,都以史為鑒,借古諷今,表現(xiàn)出封建時代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時濟俗的情懷。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2)茍后之君子欲治天下,而惟便利之求,則是引民而日趨于詐也。
14.兩則材料中,杜牧和蘇軾分別認為秦始皇的過錯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三、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登太白峰①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愿乘冷風去②,直出浮云間。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注】①太白峰:即太白山,秦嶺主峰,在今陜西眉縣、太白縣、周至縣交界處。②化用自《莊子·逍遙游》中“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二句寫李白從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陽殘照,才登上峰頂,這就從側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聳。
B.三、四句以實寫虛,寫詩人和太白星側耳傾談、悄語密話的情景,以此表現(xiàn)太白山高聳入云的雄姿。
C.五、六句境界開闊,“愿乘泠風去”化用了《逍遙游》中的句子而無斧鑿痕跡,“泠風”指自由輕快的清風。
D.這首詩想象豐富,忽而馳騁天際,忽而回首人間,結構跳躍多變,突然而起,忽然而收,雄奇跌宕。
16.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四、默寫題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待坐》中,曾晳之志體現(xiàn)了儒家禮樂理想,成語“沂水春風”就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變而來的。
(2)蘇洵在《六國論》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現(xiàn)六國子孫割地之輕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岳陽樓》中描寫洞庭湖浩瀚無邊、波瀾壯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語言表達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碧焯梦疑形慈ミ^。至于蘇杭,余生也晚,沒趕上當年的旖旎風光。我雖然足跡不廣,但北自遼東,南至百粵,也走過了十幾省,竊以為真正令人A_______的地方應推青島。
①青島的天氣屬于大陸氣候,但是有海灣的潮流調劑,四季的變化相當溫和,且四季皆美。②冬天也有過雪,但是很少見,屋里面無須生火不會結冰。③夏天的涼風習習,秋季的天高氣爽,都是令人喜的。而春季櫻花我并不喜歡,我喜歡的是公園里培養(yǎng)的那一大片嬌艷欲滴的西府海棠,歷代詩人詞人歌詠贊嘆它的不在少數(shù)。④
青島本身沒有高山峻嶺,鄰近的勞山,亦作嶗山,又稱牢山,卻是峻崢巉險,為海濱一大名勝。我雖未到過勞山,但讀《聊齋志異》,對它早已B_______,覺得至少那是一些奇人異士棲息之所。由青島驅車至九水,就是山麓,清流汩汩,到此塵慮全消。
說來慚愧,“飲食之人”無論到了什么地方總是不能忘情口腹之欲。青島好吃的東西很多。
牛肉最好,銷行國內外。青島的海鮮也很齊備,像蚶、蛤、牡蠣、蝦、蟹以及各種魚類C_______。
我在青島居住四年,往事如煙。如今隔了半個世紀,人事全非,山川有異。懸想可以久居之地,乃成為縹緲之鄉(xiāng)!噫!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19.下列句子中的“自”與文中加粗的“自”,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兩人久別重逢,自有許多話說。
B.我們要實事求是,不要自以為是。
C.愛國主義教育法自2024年元旦起施行。
D.人之死生自有長短,不在操行善惡也。
20.“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边@兩句古詩出現(xiàn)的位置,最恰當?shù)氖? )
A.①處B.②處C.③處D.④處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對于許多眼科疾病,①_________。滴眼藥水前,一定要徹底清洗雙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觸眼睛,以免造成眼部的感染。滴眼藥水的時候,可用食指將下眼瞼下拉,使之與眼球分開,將眼藥水滴在結膜穹窿內,滴一至兩滴即可。
正常人結膜穹窿內最大的液體容量為20~30微升,其中正常淚液量約為7~10微升,結膜穹窿最多只能容納20微升的藥液。市售的眼藥水因為包裝、開口不同,會使②_________,平均算下,每滴藥液的體積約40微升,已經(jīng)超出了結膜穹窿容量。因此,當眼藥水滴入后,③_________,這是正常的現(xiàn)象。
一兩滴眼藥水已經(jīng)達到了治療劑量,無需增加藥量。多點幾滴不會帶來更多的吸收,除了浪費還可能使不良反應風險增加。某些藥物如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膠、硝酸毛果蕓香堿滴眼液等,用量加大,溢出眼內,經(jīng)鼻腔或口腔吸收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全身不良反應。因此建議滴完眼藥水后,用手指輕輕按壓眼內角鼻淚管處至少2分鐘,以避免藥液進入鼻腔或口腔,從而增加療效,減少不良反應。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2.簡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要求使用包含目的關系的句子,表達準確流暢,不超過50個字。
六、材料作文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些觀點并不絕對正確,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都這樣認為,有的人就接受了。但也有人會去甄別、勘誤,從而有了新的收獲。
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D項,“并認為人口多寡不會威脅到‘和’”錯誤,根據(jù)材料二原文“但孔子并不擔心人口多寡而威脅到‘和’”可知,人口多寡會威脅到“和”,但是孔子不擔心人口多寡,更擔心人口質量。
2.答案:A
解析:A項,“孔子認為如果諸侯帶兵出去打仗,是不符合正義的”錯誤,由材料一原文“不符合正義的國家則由諸侯來定奪”可知,不符合正義的不是帶兵打仗,而是作戰(zhàn)的決策權。
3.答案:C
解析:材料一第二段觀點為:君子遵循“道”“義”“禮”的倫理要求。A項,“見利思義”符合君子對“義”的要求。B項,“修己”符合君子對“禮”的要求。C項,“遠慮”與“道”“義”“禮”無關,是謀劃方面的要求。D項,“道不同,不同為謀”符合君子對“道”的要求。
4.答案:A
解析:A項,“‘和’指的不是經(jīng)濟社會之‘和’,而是道德社會之‘和’”錯誤,材料二原文表述為“‘和’的要求不能只停留于等級分配正義的經(jīng)濟社會之‘和’,要從經(jīng)濟社會之‘和’上升到道德社會之‘和’”,“和”不僅指經(jīng)濟社會之“和”,更指道德社會之“和”。
5.答案:材料一采用“總—分”結構,先開門見山地提出“孔子的正義觀主要是通過‘道’‘義’‘禮’等詞表現(xiàn)出來的”的觀點,并與柏拉圖的正義觀進行比較;然后從個人倫理、國家層面兩個方面入手,大量引用《論語》中關于“道”“義”“禮”的句子,來論證孔子的正義觀。
解析:
6.答案:D
解析:D項,“體現(xiàn)出郵差身負重任——他需要向馬爺、馬奶傳遞他們的兒子已犧牲的信息”錯誤,雖然許文燦的確承擔著向馬爺、馬奶傳遞亡子信息的任務,但這個重任并不是告訴他們兒子已經(jīng)犧牲的事實,而是延續(xù)他們對兒子仍在世上的希望,讓他們在歡喜中度過余生。
7.答案:C
解析:C項,“愚昧、落后”“殘酷戰(zhàn)爭背景”錯誤,偏離主題,小說講述的是一個“郵差”幫助犧牲的戰(zhàn)友照顧老人的感人故事。
8.答案:①“郵差”的本意是郵遞員,指許文燦,他以“郵差”的身份出現(xiàn)在馬爺、馬奶的生活中,聯(lián)系著山里山外。②“郵差”也具有象征意義,不僅指信息的傳遞者,更指親情、戰(zhàn)友情的傳遞者。馬爺、馬奶對兒子的愛通過“郵差”得以延續(xù),“郵差”通過傳遞“虛假的信息”延續(xù)深摯的戰(zhàn)友情。
解析:
9.答案:①有責任感、使命感。他堅持每周進山送郵件,風雨無阻,一直替犧牲的戰(zhàn)友照顧著馬爺、馬奶。②重情重義、熱心善良。他怕馬爺、馬奶難過,一直維持著他們的兒子還在世的假象,每周給他們送東西、陪伴他們,給他們帶來了溫暖和喜悅。③勤勞肯干、樸實厚道。他在馬爺、馬奶家也不閑著,屋前屋后找活兒干,干得順湯順水;馬爺、馬奶讓他早點回去陪家人,他笑呵呵說都要陪的。
解析:
10.答案:CFH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1)秦始皇喜歡繁華奢侈,老百姓也顧念自己的家。為什么搜刮錢財?shù)臅r候一分一厘也不放過,揮霍起來卻像泥沙一樣呢?
(2)如果后世的統(tǒng)治者想要治理好天下,卻只圖便捷有利,那么就是引導百姓一天天走向欺詐。
解析: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唉!一個人的心思,就是千萬人的心思。秦始皇喜歡繁華奢侈,老百姓也顧念自己的家。為什么搜刮錢財?shù)臅r候一分一厘也不放過,揮霍起來卻像泥沙一樣呢?(秦始皇的聚斂,)使阿房宮里支撐大梁的柱子,比在田里耕種的農(nóng)夫還要多;架梁的椽子,比織機旁的做工的女子還要多;釘頭個個凸起,比谷倉里的谷粒還要多;瓦縫參差,比(人)全身衣服上的絲線還要多;直的欄桿,橫的門檻,比九州的城郭還要多;管弦之聲嘈雜,比鬧市里人們的言語還要多。這使得天下人不敢口上言語而只敢心中含怒。獨夫秦始皇的心,也一天比一天驕橫頑固。戍邊的士卒吶喊起來,函谷關被攻占,項羽燃起了一把大火,可惜豪華的阿房宮變成了一片焦土!
唉!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滅亡秦國的是秦自己,不是天下人。唉!假使六國能夠各自愛惜他們的百姓,那么足以抵抗秦國;假使秦又能夠愛惜六國的百姓,那么可以傳遞三世乃至萬世而做君王,誰能夠消滅它呢?秦人來不及為自己悲哀,而后人為他們悲哀;如果后人為他們悲哀而不以他們?yōu)殍b,也會使更后來的人再為后人悲哀了。
材料二:
到了秦統(tǒng)天下,始皇帝憑著欺詐和武力兼并諸侯,以為自己智慧權術有余,夏禹、商湯、周文王和周武王不懂得使用這種方法。于是廢棄分封制,破壞井田制,治理天下的手段,都采用最便捷最有效的,而不把沒有禮節(jié)視為恥辱,破壞圣人制定的禮節(jié)規(guī)距,卻把武力拿出來炫耀于天下。所以,從秦開始,世人只懂得如何救生避死,而把禮看成是沒用的多余的東西。為什么會這樣呢?在他們看來,人活著是不必講究什么禮節(jié)的。如果人活著不講究仁義禮節(jié),那么只要能救生避死,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來。唉!這就是秦留下的禍患,延續(xù)至今也沒有平息停止?。?br>從前剛剛出現(xiàn)文書契約的時候,用科斗文字書寫,而后才有標準的描摹的字跡,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大篆和小篆。到了秦代改用隸書,之后又一改再改,只求快速便捷,采用簡便容易的。又創(chuàng)造了紙張取代竹制的簡策。所以世上的公文,繁多累積,官吏們無暇應付,給了壞人做壞事的機會。如果今天仍用古時候的篆字和竹制的簡策,那么即使想要文書繁多累積,也是做不到的。由此看來,所有用來讓天下人便捷的東西,都是產(chǎn)生欺瞞的根源。唉!改變秦的做法已來不及了。如果后世的統(tǒng)治者想要治理好天下,卻只圖便捷有利,那么就是引導百姓一天天走向欺詐??杀?!
14.答案:杜牧認為秦國統(tǒng)治者不愛百姓、不行仁政而導致亡國;蘇軾認為秦國統(tǒng)治者只圖便利而棄禮,開詐偽之端。
15.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B.“以實寫虛的手法”錯,三、四兩句運用化實為虛,以虛寫實的手法,詩人并沒有直接刻畫太白峰的高峻雄偉,只是寫他和太白星側耳傾談,悄語密話的情景,就生動鮮明地表現(xiàn)出太白山高聳入云的雄姿;且“詩人的主動問好”錯,應是太白星主動向詩人問好,同他攀談,并愿為之“開天關”。
故選B。
16.答案:①首兩句以極力攀登來烘托太白峰的高峻,表現(xiàn)了詩人不畏艱險、奮發(fā)向上、勇敢登攀的精神。②“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等句中描繪游仙意境,表現(xiàn)了詩人追求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③五、六句有出世思想,末二句寫詩人思想又回到現(xiàn)實,反映了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情。④全詩描寫詩人登山并幻想神游天界的情景,含蓄地表達了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也含蓄地表達了詩人政治抱負無法實現(xiàn)的惆悵愁悶心情。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情感的能力。詩的開頭兩句“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寫到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時分才登上峰巔。通過寫登山時間之長從側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聳。山勢如此高峻,李白卻要攀登到頂峰,一“窮”字,表現(xiàn)出詩人不畏艱險、奮發(fā)向上的精神。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等句中描繪游仙意境,詩人滿懷豪情逸志,飛越層巒疊嶂,舉起雙手,向著明月靠近飛升,幻想超離人間,擺脫塵世俗氣,追求個性的自由發(fā)展,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表現(xiàn)了詩人追求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
“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中“愿乘泠風去”化用《莊子·逍遙游》中“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的丨語意,流露出詩人的出世思想。然而,李白并不甘心情愿拋開人世,脫離現(xiàn)實,一去不復返,他在詩中發(fā)問:“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一種留戀人間,渴望有所作為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深深地縈繞在詩人心頭。細致地表達了他那種欲去還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
《登太白峰》描寫作者登上太白山和太白星悄語密話,并幻想神游天界的情景,生動地表現(xiàn)出太白山高聳入云的雄姿壯景,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以及無法實現(xiàn)政治理想的愁悶心情。
17.答案:(1)浴乎沂,風乎舞雩
(2)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3)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18.答案:A流連忘返/念念不忘B心向往之/心馳神往C應有盡有/數(shù)不勝數(shù)
19.答案:C
解析:文中加粗的“自”和C項的“自”表示方位、時間的由始,相當于“從”“由”。A項,自然,當然。B項,表示第一人稱,相當于“自己”。D項,本來。
20.答案:B
解析:這兩句古詩說的是四季各有美景。文中第二段先寫青島的氣候和四季皆美,然后分別寫到冬、夏、秋、春四季。故可將這兩句詩句填在②處,承上啟下。
21.答案:①眼藥水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②滴出的藥液體積大小不等③約有一半的藥液會流出眼外
解析:①根據(jù)后文“滴眼藥水前……滴一至兩滴即可”可知,這是在說滴眼藥水的注意事項,所以強調的是眼藥水對許多眼科疾病有治療作用,可填“眼藥水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②根據(jù)前文“市售的眼藥水因為包裝、開口不同”可知,不同包裝和開口的眼藥水滴出的藥液體積是不同的,可填“滴出的藥液體積大小不等”。
③前文說到“結膜穹窿最多只能容納20微升的藥液”,而“平均算下,每滴藥液的體積約40微升”,所以,當眼藥水滴入后會有大約一半的藥液流出,可填“約有一半的藥液會流出眼外”。
22.答案:為了減少滴眼藥水的不良反應,建議只滴一至兩滴眼藥水,且在滴完后用手指按壓眼內角鼻淚管處至少2分鐘。
解析:由原文“一兩滴眼藥水已經(jīng)達到了治療劑量,無需增加藥量。多點幾滴不會帶來更多的吸收,除了浪費還可能使不良反應風險增加”可知,多點幾滴眼藥水可能會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所以,建議只滴一至兩滴眼藥水。
由原文“建議滴完眼藥水后,用手指輕輕按壓眼內角鼻淚管處至少2分鐘,以避免藥液進入鼻腔或口腔,從而增加療效,減少不良反應”可知,為了減少不良反應,建議滴完眼藥水后,用手指輕輕按壓眼內角鼻淚管處至少2分鐘。
所以本語段說到滴眼藥水時建議只滴一至兩滴眼藥水,并且在滴完后用手指按壓眼內角鼻淚管處至少2分鐘,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滴眼藥水的不良反應。
可概括為:為了減少滴眼藥水的不良反應,建議只滴一至兩滴眼藥水,且在滴完后用手指按壓眼內角鼻淚管處至少2分鐘。
23.答案:
學會理性思考,不盲目接受
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觀點和信息。如何從中篩選出有價值的內容,避免被誤導,就需要我們學會理性思考,不盲目接受。理性思考是一種重要的思維能力,它能夠幫助我們客觀、全面地分析問題,形成正確的判斷。
理性思考意味著我們要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篩選和甄別。就像園丁在花園里挑選花朵一樣,我們需要仔細甄別信息的真?zhèn)魏蛢r值。近年來網(wǎng)絡上流傳著許多關于健康養(yǎng)生的謠言,比如某種食物可以治愈所有疾病。面對這樣的信息,我們不能盲目相信,而應該通過查閱權威資料、咨詢專家等方式進行驗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被虛假信息誤導,保護自己的健康和權益。
理性思考還意味著我們要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正如古人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蔽覀儾荒芡耆蕾囁说挠^點,而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經(jīng)驗,進行獨立思考和判斷。在職場中,我們可能會聽到同事對某個項目的不同看法。這時,我們不能盲目跟從他人的意見,而應該結合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經(jīng)驗,進行客觀的分析和評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推動項目的成功。
理性思考也需要我們具備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不是簡單地否定他人的觀點,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評價。在學習新知識時,我們不能僅僅接受教材上的說法,而應該通過查閱相關資料、進行比較和分析等方式,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見解。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掌握知識的精髓,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就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幫助我們避開陷阱和誤區(qū)。正如一位哲人所說:“思考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只有學會理性思考,我們才能在這個充滿變化和挑戰(zhàn)的世界中立足。
然而,理性思考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和實踐,積累經(jīng)驗和智慧。我們要時刻保持一顆謙虛的心,勇于接受他人的批評和建議。同時,我們還要善于傾聽不同的聲音,尊重他人的觀點和選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理性思考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總之,學會理性思考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追求的目標。通過篩選和甄別信息、保持獨立思考能力、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等方式,我們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避免盲目接受和隨波逐流。讓我們一起努力,用理性思考點亮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吧!
解析:材料解析:材料共兩句話,分別是“有的人”與“也有人”對待“有些觀點并不絕對正確”的不同方式。第一句指出,雖然“有些觀點并不絕對正確”,但是“有的人就接受了”。寫作時要深入思考,既然這些觀點并不絕對正確,為什么“有的人就接受了”?影響我們認識事物的因素是什么?這些因素會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
造成什么影響?第二句指出,“但也有人會去甄別、勘誤,從而有了新的收獲”?!暗?顯示了兩種人對待“有些觀點”的迥異,而“甄別、勘誤、新的收獲”等也暗示了命題人的情感傾向,只有敢于“甄別、勘誤”,方能有新的收獲。
參考立意:可以從“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都這樣認為,有的人就接受了”出發(fā),立意為“學會理性思辨:不盲目‘這樣認為’,也不輕易‘接受’”;也可從“也有人會去甄別、勘誤,從而有了新的收獲”出發(fā),立意為“甄別與勘誤:開啟新知的鑰匙”,強調甄別、勘誤的重要意義,倡導以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對待生活中的事物。

相關試卷

[語文][期末]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

這是一份[語文][期末]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填寫答題卡的內容用2B鉛筆填寫,提前 xx 分鐘收取答題卡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 語文 Word版含解析:

這是一份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 語文 Word版含解析,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題范圍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 語文試題 Word版含答案:

這是一份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 語文試題 Word版含答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題范圍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Word版附解析)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Word版附解析)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一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一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

云南省曲靖市名校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云南省曲靖市名校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