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五年級上冊6.水的作用教案
展開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五年級上冊6.水的作用教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 累計____1____課時
課題
水的作用
課型
新授課
教學
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地球上的水在陸地、海洋及大氣之間不間斷地循環(huán)。
2.知道雨水降落到地面會侵蝕土地。
3.知道河流會侵蝕河床和兩岸,這些被侵蝕的泥土在水流緩慢的地方又會沉積下來。河流的侵蝕和沉積作用,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科學探究目標
1.能通過模擬實驗探究降雨給土地帶來的變化。
2.能夠通過分析、閱讀資料了解河流的侵蝕和沉積作用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積極參與模擬實驗,尊重事實,愿意溝通交流自己的觀點與發(fā)現(xiàn)。
2.提升自覺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認識到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減少雨水對土地侵蝕的重要性。
2.認識到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學
重難點
重點:認識雨水對土地的侵蝕作用。
難點:通過模擬實驗探究降雨給土地帶來的變化。
教學
準備
為學生準備:泥土、有顏色的沙子、報紙、小桶、自制噴壺、塑料盒、水、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班級記錄表。
流程
教學設計
二次備課
聚焦
1.提問:在地表的變化過程中,水發(fā)揮著什么重要作用?(預設:水可以保護地球;水可以讓植物生長;外層的水可以改善地球的環(huán)境。)地面的水是從哪里來的?(預設:從地下來的;地球有時會下雨,就形成了地面的水;地面上的水是水蒸氣變化而來的。)
2.出示:適時出示水在陸地、海洋、大氣中循環(huán)的圖片,供學生進一步思考:地面水會不會有枯竭的一天?(預設:地面水不會干涸,因為水會在陸地、海洋、大氣之間不間斷地循環(huán)。)
3.提問:降落的雨水和眾多的河流會給土地的樣貌帶來怎樣的影響?會使地表發(fā)生怎樣的改變呢?(預設:雨水和河流會把土地沖得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由于地表受到?jīng)_擊,泥沙被帶到河里,會使河床抬高;雨
探索
與研討
水長期擊打會讓地表變得坑坑洼洼,河水會把地表有些地方?jīng)_成一條一條的渠(qú)道,長期積累會讓土地樣貌變得不平整。)
4.揭題:本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水的作用”。(板書:水的作用)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三個問題的研討,引導學生認識到,地面水不會干涸,因為水會在陸地、海洋、大氣之間不間斷地循環(huán)。在此基礎上,再聚焦到本節(jié)課要研究的兩個問題,在揭示研究主題的同時,也明確了本課的研究對象。
探索一:降雨給土地帶來的變化(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
1.出示:課件出示泥土、有顏色的沙子、報紙、小桶、自制噴壺、塑料盒、水。
2.交流: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設計“降雨給土地帶來的變化”模擬實驗方法。
3.布置任務: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并完成實驗幫助卡。
探索
與研討
4.小結(jié):侵蝕作用會造成水土流失。
探索二:河流對地形帶來的改變(侵蝕作用、沉積作用)
1.展示:課件展示資料,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資料。
2.出示:出示黃河第一灣——乾坤灣和黃河入??诘纳持迗D片。
3.提問:請大家觀察這兩幅圖片,并結(jié)合資料試著分析河流對地表有什么改變?(預設:乾坤灣主要由河流的侵蝕作用形成,黃河入??诘纳持拗饕珊铀某练e作用形成。)
4.研討匯報:指導學生分組匯報,其他小組補充。
探索
與研討
5.小結(jié):(1)降雨會侵蝕土地,造成水土流失,黃土高原上的溝壑就是這樣形成的。
(2)水流到低洼處匯集后,水量變大,侵蝕力變強,“河道”變寬,黃河第一灣——乾坤灣就是這樣形成的,其凹進去的河岸可能是河水帶著泥沙不斷沖刷造成的,凸出來的河岸可能是泥沙沉積下來造成的。土壤和沙子會堆積到坡腳,黃河入??诘纳持蘧褪沁@樣形成的,河流速度減慢,帶不動泥沙,泥沙就沉積下來了,形成黃河入??诘纳持?。
拓展
與小結(jié)
1.小結(jié):河流的侵蝕和沉積作用,形成了許許多多不同的地形地貌。水的作用和地震、火山噴發(fā)、風的作用一樣,都會給地表樣貌帶來改變。地震、火山噴發(fā)對地表的改變是劇烈的;風的作用、水的作用對地表的改變是緩慢的。
2.拓展:學習本課后我們知道,水的侵蝕作用會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會帶走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壞農(nóng)田,使得自然災害加劇,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生活中你看到過水土流失現(xiàn)象嗎?為了減少或防止水土流失,我們可以做些什么?與老師同學交流討論。
板書
設計
教學
反思
降雨、河流都是學生非常熟悉的自然景象,但是他們并不清楚地面流水也是改變地形地貌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本課的教學活動中,首先引導學生研討:“在地表的變化過程中,水發(fā)揮著什么重要作用?地面的水是從哪里來的?”讓學生認識到水會在陸地、海洋、大氣之間不間斷地循環(huán),由此再聚焦到本課要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降落的雨水”和“眾多的河流”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上來。其次,在明確研究主題后,引導學生完成2個探索活動。通過模擬實驗認識降雨給土地帶來的變化,使學生真實感受到降雨的侵蝕作用真的改變了地表的形態(tài),理解降雨會沖走松散的土壤,造成水土流失。通過觀察圖片、閱讀資料的方式了解河流對地形帶來的改變,豐富他們對河流改變地表的認識。最后,在探索活動進行的同時,完成三個問題的研討,引導學生形成對“水的作用”的理解,并且通過與地震、火山噴發(fā)、風的作用相比較,發(fā)現(xiàn)水在改變地形地貌過程中獨有的特點,加深對“水的作用”的理解。從而完成本課的各項教學任務。
課后
作業(yè)
見“”系列叢書《創(chuàng)優(yōu)作業(yè)100分》對應課時訓練P27第四題。
四、用如圖所示實驗材料模擬降雨給土地帶來的變化。
1.判斷對錯:在做模擬實驗時,要分別觀察記錄實驗前后土壤的樣子,目的是形成對比。( )
2.在做模擬實驗時,在土壤表面撒上帶有顏色的沙子,不是為了( )。
A.便于觀察 B.更加美觀 C.方便實驗前后對比
3.下列對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降雨”時,土壤和彩色的沙子被細流帶動沿坡面向下移動
B.水流到低洼處匯集后,水量變小,侵蝕力變?nèi)?br>C.土壤和沙子會堆積到斜坡下部和坡腳處
4.觀察實驗現(xiàn)象,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雨水對土地有________作用;雨水會沖走松散的土壤,造成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四、1.√ 2.B
3.B 【解析】 水流到低洼處匯集后,水量變大,侵蝕力變強。
4.侵蝕 水土流失
相關教案
這是一份小學教科版 (2017)6.水的作用優(yōu)秀教學設計,共5頁。
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級上冊6.水的作用教學設計,共2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簡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活動手冊使用說明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五年級上冊6.水的作用教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簡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教案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