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語文積累與運用(35分)
1. 默寫。
(1)閱讀中國古代詩文,常見“天下”二字。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們讀出了杜甫心系蒼生的濟世情懷;從《岳陽樓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們讀出了范仲淹的開闊胸襟和崇高境界;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們讀出了辛棄疾收復失地、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豪情。
(2)中國古代詩歌常常追求含蓄雋永的表達效果,如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寫了友人離開后詩人的深情凝望,寓情于景,言有盡而意無窮。
2. 請運用積累的知識,完成各題。
(1)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zhē( )掩 召( )喚 散( )去 shǔ( )光
(2)下列對詩句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使高樹/繁枝向它/舞蹈B. 群眾/在曠場上/高聲說話
C. 黑夜/收斂起/她那神秘的帷幔D. 乘上/有金色輪子的/車輛
(3)【甲】【乙】【丙】三則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出艾青“詩中有畫”創(chuàng)作特點的一則是_________。
(4)“太陽”是艾青詩歌中的主要意象之一,請結合《艾青詩選》全書,概括這一意象的特點。
3. 班級開展以“走近新科技,暢想新生活”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
(1)班級發(fā)布活動通知,正文如下:
為豐富科學教育內容,了解新科技知識,感受新科技魅力,我班擬組織全體同學去市科技館參觀學習。請于4月26日下午3點在學校南大門集合。
小宇同學因請假在家,不了解通知的內容,你覺得其中哪三個重要信息需要轉告她?
(2)在科技館里,同學們參觀了航空航天廳、低碳新能源廳和人工智能廳。小華同學為三個展廳各寫了一則宣傳語(見下表),請你在表中填寫與宣傳語對應的展廳名。
(3)在人工智能廳,講解員與同學們就“科技改變生活”話題展開交流。請你根據(jù)情境將對話內容補充完整。
講解員:同學們好,歡迎來到人工智能廳。人工智能主要是指用計算機模擬類似于人類的某些智能活動,它已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 ①___________?
同學甲:掃地機器人能自動清掃垃圾。
同學乙:智能語音導航、可以幫人精準識路。
同學丙:還有人臉識別!讓身份驗證更便捷。
講解員:說得好!同學們,人工智能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你們將大有作為啊!
同學?。?②____________?
講解員:同學們應該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時代,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4)活動結束后,有位同學寫了如下一段總結文字其中有一些錯誤,請你幫他修改。
【甲】在這次參觀學習活動中讓我們受益匪淺,大大激發(fā)了我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科技讓我們大開眼界,也讓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疽摇课彷吷倌?,應樹立起“科技強國,必定有我。”的堅定信念,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①【甲】處畫線句有語病,請修改。
②【乙】處畫線句有一處標點使用不當,請修改。
二、閱讀(55分)
[一](2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山中的小草
郭震海
①或許和年齡有關吧,我越來越喜歡回到鄉(xiāng)村,望一望那巍峨的山峰,看一看那溝溝梁梁中錯落的農舍,摸一摸身邊的一草一木,疲憊頓消,心生愉悅。
②太行山是雄偉的,也是溫柔的,如一位歷經(jīng)滄桑的母親,包容萬物。一片片白楊林、柳樹林、松柏林交織在一起,還有林中高高低低的灌木叢,以及低矮的小草,都生長在大山的懷抱里。大山無聲,默默地哺育著草木;草木無言,靜靜地供養(yǎng)著山里的動物。
③每當走在山中,我總喜歡俯下身子,去觀察一株株小草。任微風從耳邊吹過,小鳥在頭頂歡唱。草木香混合著泥土的芳香,吸幾口,如飲佳釀。
④在太行山里,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山里的孩子從小就進山識草木。在孩子眼里,草木是伙伴。在大人眼里,草木是寶貝,可以作為餐桌上的美食、家畜的飼料,更可成為醫(yī)治疾患的“救命草”——它們不僅為蒼山披綠,也曾在漫長的歲月里救過山里人的命。山里人代代相傳,口口相授,對各種草木的習性和作用如數(shù)家珍。
⑤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就跟在父親身后上山采中草藥。我最先認識的是黃芩,我喜歡它的向陽而生。除了喜歡陽坡外,黃芩似乎不再擇地,荒石縫隙,道路旁邊,只要有一點泥土就能生長。根莖深埋泥土,春天生出新芽,細小的軀干慢慢抽出。農人們懂得,此時的黃芩格外嬌嫩,走過之時腳步會變得緩而輕,生怕把它踩疼。到了七八月份,它細長的軀干會高高上揚,如柳葉般的葉子在軀干兩邊展開,頂端開出紫色的小花,隨風搖曳,很是漂亮。黃芩的根能入藥,味道很苦,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山里人在挖黃芩的時候很講究,比如發(fā)現(xiàn)成片的黃芩,會選一些年長的挖走,留下年幼的繼續(xù)生長。
⑥小柴胡似乎有點調皮,喜歡往灌木叢里鉆,仿佛在和農人捉迷藏。不過它散發(fā)出的特殊香氣總會暴露它的存在。這種植物在春天里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因為上一年的枯枝還未腐朽,懂它的人一眼就可認出。不過太行山里的農人不會在春天挖小柴胡,那樣會遭到鄉(xiāng)親們的數(shù)落。小柴胡的葉子同樣細長、秀麗,春生夏長,開出的小黃花香氣四溢。小柴胡的根細長,多用于治療感冒發(fā)熱等。山里人偶感風寒,抓一把小柴胡,再配幾根大蔥的根,熬水喝,晚上出一身透汗,第二天便又精神煥發(fā)。
⑦益母草的性格則比較外向,田埂旁,小路邊,它總喜歡與灌木比高低,長得很是旺盛。仿佛春來它先知,嫩小的新葉迎春破土,生長很快。進入夏季,遠遠望去,挺拔的個頭開滿了粉紅色的小花。花開兩三天后,就是采收最好的時候。選一個晴朗的天氣,用鐮刀齊地割下地上部分,留下的根來年又會旺長。采回后,稍作晾曬,清洗干凈,母親會將益母草分段,然后在一口大砂鍋里熬,邊熬邊攪拌。最后過濾掉枝葉,再接著熬,直到熬成膏狀,放入罐里,待入藥用。
⑧每一次回鄉(xiāng),我總會走進山里,去看看這些草木,就像是去拜訪一個個交情甚厚的老友。初春的風在蒼茫的群山中、空曠的原野上奔跑,蘇醒的小溪一路邁著輕盈的腳步邊走邊唱。背陰處偶有殘雪待融,雪面上有山雞、野兔走過,爪印如盛開的花朵。沉睡了一個冬天的老桃樹、大柳樹,枝條上已有新芽冒尖,讓人驚喜。此時大地之下,成群結隊的小草聞風而動,枯枝敗葉中孕育著新生。陽坡上的黃芩,灌木叢中的小柴胡,田埂邊的益母草,點點嫩芽已經(jīng)在解凍的泥土中萌生。我輕聲喚著它們的名字,微風中,它們紛紛點頭應答……
(選自《人民日報》2024年3月22日,有改動)
4. 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第④段中“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名字”,表現(xiàn)出太行山區(qū)的人們對家鄉(xiāng)的小草非常熟悉。
B. 第⑤段中“只要有一點泥土就能生長”,突出了黃芩生命力頑強,對生存環(huán)境別無他求。
C. 第⑦段寫益母草從采收到制成膏狀的過程時,用了割、晾曬、清洗、熬等動詞,準確精練。
D. 第⑧段的景物描寫,有靜態(tài)有動態(tài),有視覺有聽覺,展現(xiàn)了大山初春時節(jié)的勃勃生機。
5. 作者說“太行山是雄偉的,也是溫柔的”,如何理解這里的“雄偉”“溫柔”?
6. 請從修辭方法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
小柴胡似乎有點調皮,喜歡往灌木叢里鉆,仿佛在和農人捉迷藏。
7. 文章線索明晰,首尾呼應,請結合全文加以分析。
8. 作者通過寫黃芩、小柴胡和益母草這三種小草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17分)
材料一
“五一”假期期間,眾多小城市受到游客青睞。不少游客競相“逆向奔赴”,回歸小鄉(xiāng)村、小城鎮(zhèn),到山鄉(xiāng)田野里走一走,住一住。旅游平臺數(shù)據(jù)顯示,“五一”假期出行目的地中,小城市更受歡迎,三線以下城市旅游訂單的增幅高于一、二線城市。
(摘編自《“小城故事多”寶藏小城旅游為經(jīng)濟增長添活力》,人民網(wǎng)2024年5月7日)
材料二
(以上數(shù)據(jù)來源于《寶藏小城也能有文旅大作為縣域經(jīng)濟新引擎點燃》,新華網(wǎng)2024年5月14日)
材料三
①如今的游客更在意體驗一種有趣有益的生活方式。對于常年處于快節(jié)奏都市生活的人來說,更加向往可以讓自己慢下來的地方。親近自然的縣域地帶,無疑是另一方治愈心靈的小世界,諸如登山、漂流、騎行、露營等戶外運動的開展,也更容易實現(xiàn)。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23年12月以來,10個省份共新增127家4A景區(qū),其中65%分布于縣或縣級市??h域旅游,在經(jīng)濟上更有性價比,在體驗上更能滿足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再加上諸多“寵客”措施,縣城和游客的雙向奔赴也就順理成章了。
②當然,相比大城市,縣城仍有一些不足之處。一些“后起之秀”還應完善游客服務中心、旅游道路、廁所等配套設施,積極營造透明,誠信的旅游消費環(huán)境。迎得進人,也要留得住心。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相信更多的縣城,也已經(jīng)在路上。
(摘編自《小縣城跑贏大都市!旅游“出圈秘籍”是啥?》,央視新聞網(wǎng)2024年5月9日)
材料四
①“小地方”旅游要有“大作為”,取決于兩個關鍵的基礎條件。
②一是旅游需求持續(xù)、大規(guī)模爆發(f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生產(chǎn)加速發(fā)展,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方面的需求得到極大滿足,需求開始向更高的精神層面拓展。旅游需求作為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最直接有效的形式,迎來快速擴張區(qū)間。如此巨大的需求,顯然不是幾個老牌知名景區(qū)、景點所能消化的,也不是幾個大城市或核心城市所能承載的,這為不同區(qū)域、各個層次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發(fā)展機會。
③二是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與出行方式的變革,為拓展旅游出行空間、探索更多未知可能創(chuàng)造了條件。隨著國內高等級公路里程的拓展以及自駕游出行方式的盛行,過往依靠火車、飛機和大巴等的主流出行方式逐漸被自主可控的自助出行所取代。服務于熱門旅游目的地和景區(qū)的基礎設施,逐漸向不知名地區(qū)、縣城或鄉(xiāng)村擴展,一些過往不被關注、交通不便的地區(qū)。逐漸被挖掘、追捧。“小地方”的舒適、松弛和新奇感,更容易讓人滿足,進而讓這些地方“出圈”。
(摘編自《下沉式旅游為“寶藏小城”提供出彩機會》,《中國旅游報》2024年5月7日)
9. 下列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2024年“五一”假期期間,一、二線城市旅游訂單的增幅要低于三線以下城市。
B. 2023年,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安徽省占有三席,數(shù)量位居全國前十。
C. 縣域地帶之所以能成為治愈心靈的小世界,主要是因為這里可以開展戶外運動。
D. 隨著國內高等級公路里程的拓展和自駕游的盛行,人們的出行方式發(fā)生了變化。
10. 結合材料三,解釋加點詞語“雙向奔赴”在文中的含義。
11. 下圖是對材料四第二段行文思路的梳理,請在圖中①②處填入相應內容。
12. 請結合以上材料,就如何發(fā)展縣域旅游提出三點建議。
[三](16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
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進攻威遠、靖遠諸臺。守者羸兵數(shù)百,公②遣將慟哭請師,無應者。初,公之以海運入都也,時從故人飲酒肆中……已而嘆曰:“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終不為妻子計。”公老母年八十余,長子奎龍,吳淞參將,前卒。幼子先遣歸。及是,乃緘一匣寄家人,堅不可開。公死后啟視,則墮齒數(shù)枚,舊衣數(shù)襲而已。公既自度眾寡不敵而援絕,乃決自為計,住靖遠臺,晝夜督戰(zhàn)。已而夷大?③奄至,公率游擊麥廷章奮勇登臺大呼,督厲士卒,士卒呼聲撼山。海水沸揚,杳冥晝晦,自卯至未,所殺傷過當,而身亦受數(shù)十創(chuàng),血淋漓,衣甲盡濕。
(節(jié)選自魯一同《關忠節(jié)公家傳》)
[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②公:關天培,清末將領。③?:艦隊。
13. 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 布衣:_________________
(2)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顧:___________________
(3)終不為妻子計 計:___________________
(4)公既自度眾寡不敵而援絕 度: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位置用“/”標出。
丈 夫 受 國 恩 有 急 死 耳!
15. 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2)公遣將慟哭請師,無應者。
16. 諸葛亮和關天培有哪些共同精神品質?請結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簡要分析。
三、寫作(55分)
17.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馬拉松運動員這樣說過:掌聲,鮮花,名次,成績,固然令人心動,但更重要的是奔跑不止,一步一步,一次又一次,用雙腳實實在在地跑過一個個終點。
上面的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感觸與思考?請結合你的經(jīng)歷和體驗,自擬標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個人的身份信息;(2)抄襲是不良行為,請不要照搬別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甲】
它以難zhē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樹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帶著狂歌奔向它去
當它來時,我聽見
冬蟄的蟲蛹轉動于地下
群眾在曠場上高聲說話
城市從遠方
用電力與鋼鐵召喚它
(節(jié)選自《艾青詩選·太陽》)
【乙】
黑夜收斂起她那神秘的帷幔
群星倦了,一顆顆地散去……
黎明——這時間的新嫁娘啊
乘上有金色輪子的車輛
從天的那邊到來……
我們的世界為了迎接她,
已在東方張掛了萬丈的shǔ光……
(節(jié)選自《艾青詩選·吹號者》)
【丙】
光給我們以智慧
光給我們以想象
光給我們以熱情
創(chuàng)造出不朽的形象
(節(jié)選自《艾青詩選·光的贊歌》)
宣傳語
智慧賦能 遇見未來
長空逐日 九天攬月
青山綠水 風光無限
展廳名
這是一份[語文][中考真題]安徽省2024年中考語文真題試卷,共6頁。
這是一份[語文]【中考真題]安徽省2024年中考語文真題試卷,共6頁。
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中考真題語文真題,文件包含2024年安徽省中考語文真題解析docx、2024年安徽省中考語文真題空白卷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