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了解直接論證和間接論證的方法,掌握相關的論證方法。2.理解和評估論證的合理性,提高論證的水平。3.剖析文章的論證過程,體會論證的作用和論辯的魅力。
學校利用課余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你準備參加“雄辯家”社團,請了解邏輯論證知識,提升基本邏輯論證能力,以參加社團選拔。
加拿大前外交切斯特·官朗寧出生于我國湖北襄樊。他30歲在加拿大競選省議員時,反對派大肆宣傳“他是喝中國人的奶長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國的血統(tǒng)”。請研讀“資料鏈接”部分,運用歸謬法幫助郎寧巧妙地反擊對方的觀點?!敬鸢浮?【示例】 朗寧說道:“權威研究表明,閣下是喝牛奶長大的,你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統(tǒng)?!?br/>請剖析這篇文章的論證過程,理清其中的邏輯鏈條。成人不自在郭英德《西游記》記錄了孫悟空從出生、成長、奮斗,直到成為“斗戰(zhàn)圣佛”的曲折過程,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人不自在。
孫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樣,他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擺脫了人與生俱有的社會關系。用小說的話,就是“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約束”。那么,作為一個原生態(tài)的人,他是不是就獲得了真正的“自在”呢?這還不行。他發(fā)現(xiàn)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太狹隘了,來來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猴兄猴弟。他想要擁有更大的空間和世界,所以去尋仙問道,有了種種法力。一個筋斗云翻出十萬八千里,生活空間如此之大,可以為所欲為,來去自如。有了這么廣闊的生存空間,就獲得真正的“自在”了嗎?還是不行。孫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嘆起來,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遲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閻羅殿去把自己的名字從生死簿中勾掉,從而擁有了絕對意義上的“自在”。
但是對社會來說,這卻觸犯了規(guī)范,社會不允許沒有經(jīng)過任何修煉就得到這種絕對自由。孫悟空擾亂了正常的秩序,必須受到懲罰。社會要么剿滅他,要么改造他。小說采用了寓意性的寫法,用“如來佛的掌心”代表一種無所不能的社會規(guī)范,個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皞€體人”一旦步入社會,就不可能再有絕對的自由自在了。
孫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經(jīng)的事業(yè),這是偶然的事情嗎?不完全是。小說有一個寓意性的寫法——“金箍兒”。金箍兒是有形的東西,卻有著無形的含義。孫悟空頭上的金箍兒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著金箍兒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給自己戴上了。這說明孫悟空是心甘情愿接受社會規(guī)范,保護唐僧西天取經(jīng)的?!敖鸸績骸庇幸粋€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孫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長大成人。
于是,西天取經(jīng),是孫悟空充分發(fā)揮個人能力的過程,更是他收心斂性的過程。西天取經(jīng)賦予孫悟空的任務,就是保護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懶。這是一種人生的命題,人生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人生最大的價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過程。西天取經(jīng)的八十一難,并沒有內(nèi)在的邏輯聯(lián)系。那些周而復始、形形色色的險阻與妖魔,都不過是孫悟空修心過程中所遇障礙的象征。任何社會中的人都面臨著“自在”和“成人”的兩難處境。你生活在社會當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發(fā)現(xiàn)面臨著種種約束。這是兩難的,人的一生就是在這種兩難處境當中找到最佳位置。在這個意義上,孫悟空是成功的。
請簡要分析本文的論證思路?!敬鸢浮?文章首先以孫悟空為例,提出中心論點“成人不自在”;接著寫孫悟空發(fā)覺自己生存空間險隘、生命有限,從而反抗、奮斗、接受約束、戴上“金箍兒”的過程,闡述“不自在”的原因;然后寫“西天取經(jīng)”經(jīng)歷磨難,對自我進行磨礪、修心,從而最后成為“斗戰(zhàn)圣佛”,闡述“不自在”的意義;最后寫任何社會中的人都面臨著“自在”和“成人”的兩難處境。
“雄辯家”社團請你準備資料參加“溫飽是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辯論賽,請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這一論題的觀點、概念以及論證思路、辯論策略?!敬鸢浮?【明確】正方: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反方:溫飽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觀點分析】 正方:沒有溫飽免談道德;談道德的都是溫飽之人。反方:不溫不飽依然談道德。無關的觀點:有人處于溫飽中,卻不談道德;溫飽之人都談道德。(這兩個觀點是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相關推理,要認真區(qū)分)【概念界定】 對正方有利:溫飽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求;溫飽就是既溫又飽。對反方有利:溫飽就是社會上總體無衣食之困;溫飽就是或溫或飽。
【論證思路】 正方:略。反方:1.人存在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2.人有理性,理性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3.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談道德;4.走向溫飽的過程中尤其應該談道德。
【思路解析】“人存在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言外之意是不論溫飽與否都得談道德,人們不可以因為不溫或不飽就違背道德原則,而這一命題恰恰是個真命題?!叭擞欣硇裕硇允钦劦赖碌谋匾獥l件”是對正方“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的直接反駁,更進一步論證“喪失理性的人無法談道德”,這一命題也是一個真命題,并且該命題認為溫飽的人有理性,不溫飽的人同樣也會有理性。
“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談道德”反駁了“只有在溫飽的前提下才能夠談道德”的條件限制?!白呦驕仫柕倪^程中尤其應該談道德”強調(diào)了“談道德”在“走向溫飽的過程中”的重要性,提出不溫飽(走向溫飽的過程中)不僅能夠談道德,而且“尤其應該談道德”,看似讓步,實則是對正方觀點的進一步否定,設計十分巧妙。
【辯論策略】正方:論證不能溫飽就難以生存;對方舉例時,指出例子中的人物并未講道德,或者指出其已處于溫飽狀態(tài)(當反方舉例證明有的人并未處于溫飽狀態(tài)卻依然講道德時)。反方:論證從生存到溫飽存在過渡地帶;談道德的行為盡量寬泛(“談道德”的概念范圍界定越小,不溫不飽、不溫或不飽情況下的某些行為將被排除在“談道德”的概念范圍之外,對正方越有利)。
一、 隱含前提(一) 關注隱含前提在一個論證中,說出來的論據(jù)只是一部分,那些沒有說出來的論據(jù)就是隱含前提。而且在論據(jù)或隱含前提的背后,還有一些支持這些論據(jù)或隱含前提的沒有說出來的假設,這些假設又稱隱含假設?!半[含假設”產(chǎn)生的條件如下:
①有著理想中的目標或者狀態(tài);②理想與當前的處境相反或者相差較大,形成了心理上的沖突或矛盾;③心理上的沖突或者矛盾促成了糟糕的內(nèi)心狀態(tài)。例如:有一個剛畢業(yè)的大學生,一直向往著到大城市發(fā)展,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可是自己目前卻在一個小城市的一家小公司里做著一份無關痛癢的工作?!拔铱释约嚎梢詫W到更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能,但那只是渴望而已,因為我自己不夠?qū)I(yè),沒底氣、沒信心走出去。我發(fā)現(xiàn)自己是一個自卑且懦弱的人?!?br/>這個例子稍作分析如下:①理想目標:到大城市打拼,展現(xiàn)才華,擁有更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能;②當前處境:在小城市的小公司里打雜;③內(nèi)心狀態(tài):自卑、苦惱、無奈……
我們從定義出發(fā),知道隱含假設是潛藏在我們思維深處的一些假想出來的條件,所以需要用心把它找出來。如上面的例子,大概有這樣的一些隱含假設:①工作會一直不變;②大城市才有好的工作;③大城市才能學到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能;④無法改變目前的狀態(tài);⑤需要足夠?qū)I(yè)才敢出去。
隱含的假設除了以上這些,還有“可能選項”:①尋找和等待調(diào)換部門、崗位的機會;②收集信息,尋找本地的好公司(好工作);③參加培訓班、學習社群或者在線課程,提升技能;④用實際的行動去逐步提升自我;⑤想到和愿意承擔最糟糕的結果,就可以出去闖一闖。因此,在實際論證中要關注隱含的前提,還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找出潛意識中的“隱含假設”;②識別“隱含假設”中的不合理性;③校正不合理性,尋找“可能選項”,采取行動。
(二) 隱含前提的兩種類型1.事實判斷型所謂事實判斷,指的是基于存在或發(fā)生的事實做出的判斷,例如:多吃橙子可以補充維生素,這里假定的前提就是橙子是富含維生素的。事實判斷是客觀的,是唯一的。
2.價值判斷型所謂價值判斷,指的是根據(jù)我們的價值觀做出的判斷,例如:家長跟孩子說,你要好好讀書,考上好的大學,將來才有機會出人頭地。這里面隱藏了一個價值判斷假定——你應該出人頭地。價值判斷是主觀的,是非唯一的。
人與人溝通要基于事實判斷而非價值判斷。例如:員工經(jīng)常遲到,領導找對方談話,不能說“你又遲到了”,而應該說“公司9點上班,你今天9點半到的公司”?!澳阌诌t到了”隱含的前提是——我的價值觀認為,你不應該遲到,遲到是不好的表現(xiàn);而“公司9點上班,你今天9點半到的公司”——說的是一個事實,沒有做任何的評價。基于事實做的判斷,不會或者不易引發(fā)對方的情緒,從而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
二、 學會間接論證當直接論證有困難或者效果不好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間接論證,主要包括“排除法”“反證法”和“歸謬法”。1.排除法如果一個題有若干個選項,而要證明其中某項正確,只要找出證據(jù)否定其他所有選項就行了,這種方法就是大家熟悉的“排除法”。排除法實際上就是運用不相容選言推理的規(guī)則。魯迅在《拿來主義》中闡述為什么要提倡拿來主義的時候,就采用了排除法,將“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進行一一排除,最后推出唯一的正確做法就是“拿來主義”,這樣的論證讓人無可辯駁。
例如:最近上映了一部很受歡迎的電影,小劉購買了4張座位連在一起的電影票,邀請小馬、小楊和小廖一同去觀看。四人各自隨機拿了一張電影票,此時他們分別猜了一下座位情況。小劉說:“我好像是坐在小馬旁邊?!毙●R說:“我的左手邊不是小劉就是小楊。”小楊說:“我肯定是坐在小廖旁邊?!毙×握f:“小劉應該是坐在我的左手邊?!奔偃缢麄兯娜硕疾洛e了,那么他們面向銀幕從左到右的正確座位可能是( )A.小廖、小馬、小楊、小劉 B.小劉、小楊、小廖、小馬C.小馬、小廖、小楊、小劉 D.小楊、小劉、小廖、小馬
【答案】A 【解析】通過梳理題干信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題干條件眾多,選項信息相對比較全面,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排除法選出答案。前提是“他們四人都猜錯了”,根據(jù)小楊說的“我肯定是坐在小廖旁邊”,可知小楊和小廖沒有緊挨著,排除B、C兩項;根據(jù)小廖說的“小劉應該是坐在我的左手邊”,可知小劉沒有坐在小廖的左手邊,排除D項。
2.反證法反證法就是先假設與某個論點相矛盾的觀點成立,然后推出明顯的錯誤或矛盾之處,從而間接地證明最初的觀點。其依據(jù)的是邏輯規(guī)律中的排中律。例如:我們要論證《祝福》的時代背景。其論證過程如下:故事一定發(fā)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如果不是發(fā)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就不可能有“舊歷”的說法。
課文頭一句就說“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所以,故事一定發(fā)生在辛亥革命之后。思路:先假設該觀點為非,由此推出錯誤或矛盾之處,從而間接證明了該觀點是正確的。用p和q的格式來表示,即:主張:“p”正確。論證:(1) 設“非p”正確。
(2) 證“非p”不成立,即如果非p,則q(由非p引出的推斷);q假(由有關知識得到“q是假的”),所以,“非p”不成立。(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3) 根據(jù)排中律,由“非p”不成立推出“p”正確。(據(jù)排中律,非p與p是互相矛盾的,二者不能同時為假,既然非p假,則p必真)運用反證法進行論證應當注意:①反論題必須與自己所主張論點構成矛盾關系,如果不滿足這一要求,即使論證了反論題不能成立,也難以確定原論題一定是正確的。②必須以有力的論據(jù)說明反論題是虛假的或不能成立的,這樣才能真正確定自己所主張論點的正確性。
3.歸謬法歸謬法是一種為了反駁某一命題,先假定它是對的,然后由它推出一個或若干明顯荒誕的結論,再運用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確定被反駁的命題是不正確、荒謬的,這樣間接地否定錯誤論題的論證方法。例如:
有人認為“君子慎其獨”是封建時代的士大夫語言,我們今天還使用它,會使思想倒退到封建社會去。果真如此,那我們今天所說的話,大多來自古代社會,山水草木、日月風雨且不必說,就連“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以史為鑒”等也來自古代社會,甚至出自封建士大夫之口。照這些人的邏輯,這類語言也不能說了,那我們今天只好做半個啞巴了。
其推理過程如下:假設這個人的觀點正確,即:如果現(xiàn)在還用“君子慎其獨”這種封建時代士大夫的語言,那么“會使思想倒退到封建社會”。事實上,我們今天所說的話大部分來自古代社會,甚至出自封建士大夫之口,但并未倒退到封建社會。所以,這個人的觀點是錯誤的。用p和q的格式來表示,即:
反駁論題:p反駁:(1) 設p真。(2) 推導,即如果p,那么q;q假,所以,p假。運用歸謬反駁法的關鍵在于從被反駁命題中引出荒誕的結論,引出的結論越是荒誕,反駁的力量就越強。
【注意】 反證法和歸謬法的區(qū)別:①二者的目的不同。反證法用于論證,目的在于確定某一判斷的真實;歸謬法用于反駁,目的在于確定某一判斷的虛假。②二者的結構不同。反證法的結構比歸謬法的結構復雜,反證法需要設被論證論題的反論題(相矛盾的或相反對的論題);歸謬法不需要設反論題。③二者的根據(jù)不同。反證法需要運用排中律,由確定反論題假進而間接地確定原論題真;歸謬法則是根據(jù)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直接推出被反駁的論題假。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第四單元 邏輯的力量學習活動三 采用合理的論證方法評課ppt課件,共60頁。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第四單元 邏輯的力量學習活動三 采用合理的論證方法精品ppt課件,共3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兇器應該是短刀之類,熱水瓶,采用合理的論證方法,引入虛擬論證,什么是駁論文,駁論據(jù),駁論證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三 采用合理的論證方法一等獎課件ppt,文件包含第四單元第三節(jié)《采用合理的論證方法》課件pptx、第四單元第三節(jié)《采用合理的論證方法》教案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4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