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幫助孩子系統(tǒng)梳理上學期所學知識。帶領孩子構建完備、扎實牢固的知識體系;
2、幫助孩子預習新學期功課。提前掌握重難點、考點、易錯點,領先一步提高學習效率;
3、假期持續(xù)穩(wěn)定的學習。避免孩子長時間沉迷于電視、手機,養(yǎng)成壞習慣,影響新學期學習。
專題八 文言文閱讀
要點梳理
一、準確誦讀。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有效方法。通過有感情地誦讀,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文意,更好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要做到準確地誦讀,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①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
②理解文章內(nèi)容,做到熟讀。
誦讀文言文要建立在熟練的基礎上,正所謂“熟讀成誦”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誦讀還應建立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這樣,才有利于讀出文言文的感情和韻味。
二、借助注釋及工具書,準確地進行翻譯。
翻譯文言文要做到“信、達、雅”三個字。
“信”是指譯文要準確無誤,忠于原文:如實地、恰當?shù)赜矛F(xiàn)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
“達”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
“雅”就是指譯文要自然、生動、形象、富于表現(xiàn)力,完美地體現(xiàn)原文的寫作風格。
文言文翻譯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①意。意分直譯和意譯兩種。直譯,就是對文言文語句字面表現(xiàn)出的意思直接進行翻譯。
如“寧信度,無自信也”,可直譯為“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地名、職稱、器具等可照錄不翻譯。
如“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中的“弈秋”為人名,可不譯。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義,直譯不明確,應用意譯。
如“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譯:連秋天望野獸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譯:連最小的東西都不敢占有。這里在翻譯時就要采取意譯。
②調(diào)。在翻譯時,有些句子的詞序需要調(diào)整,才能使語意通順。
如“何不試之以足”翻譯時可調(diào)整為“何不以足試之”,意思是:為什么不用腳試一試鞋呢?
③補。在翻譯文言文時應補出省略成分。
如“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翻譯時應在“出”的后面將省略的“去人”補上。
④擴。一是將單音詞擴為同義的雙音詞或多音詞。
如“問其故”的“故”可擴為緣故。二是對一些言簡意賅的句子,翻譯時要擴展其內(nèi)容。
三、理解文言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
閱讀文言文要理解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在此基礎上,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或作者所要闡述的道理。
如《弈秋》一文,通過和弈秋學習的兩個人的不同表現(xiàn),告訴人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再如學習《兩小兒辯日》一文,我們應透過文章的內(nèi)容,深刻體會古人為認識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以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文言實詞、虛詞
文言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在文言文中,實詞的數(shù)量比虛詞多得多。學習文言實詞,應特別注意意它在語法上的幾個主要特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
文言虛詞是文言詞匯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虛詞是不能單獨充當 句子成分的詞,有連接或附著各類實詞的語法意義。辨析文言虛詞是文言文閱讀的重要考點之一。主要虛詞有“而”“何”“乎”
“乃”“其”“然”“以”“矣”等。
推斷文言實詞的方法:
(1)語境分析法。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推斷詞義。
(2)結構推斷法。根據(jù)句中位置對稱的詞語的意思推斷。
(3)溫故知新法。聯(lián)系已學過的知識推斷詞義。
敏而好學
真題回顧
1.(2021春?獨山縣期末)文言文閱讀。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拙皆勂涓福覆辉?,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字敢允緝涸唬骸按耸蔷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荨!?br>(1)解釋詞語。
(2)“氏”表示姓氏。姓“楊”的人可稱為“楊氏”,那么姓“張”和姓“歐陽”的人可分別稱為“ 張氏 ”“ 歐陽氏 ”。
(3)文中最能體現(xiàn)楊氏之子語言巧妙的句子是哪一句?請抄寫下來。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4)《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一書,下面是書中另一則關于言語智慧的小故事,請認真閱讀并完成下面的練習。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br>①文中的小孩姓 徐 ?!皯颉钡囊馑际? 游戲 。
②徐孺子的言語智慧在于他用 眼睛 與月亮進行類比,以反駁“ 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 ”的觀點。
【分析】參考譯文: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于是便叫楊氏子出來。楊氏子為孔君平端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拙街钢鴹蠲穼钍现?,并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氏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有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br>【解答】(1)考查了解釋文中詞語的能力。“孔君平詣其父”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君平去拜訪他父親。“詣”是“拜訪”的意思?!吧趼敾荨边@句話的意思是:非常聰明有智慧。“惠”是“智慧”的意思。
(2)考查了對知識的拓展能力?!笆稀北硎拘帐稀P铡皸睢钡娜丝煞Q為“楊氏”,那么姓“張”和姓“歐陽”的人可分別稱為“張氏”和“歐陽氏”。
(3)通過閱讀可知,楊氏子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用“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正話反說的方式,婉轉對答,既表現(xiàn)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
(4)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閱讀所給材料可知,①文中的小孩姓徐?!皯颉钡囊馑际擎覒颍螒?。②徐孺子的言語智慧在于他用“眼睛”與月亮進行類比,以反駁“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的觀點。
故答案為:
(1)拜訪 智慧;
(2)張氏 歐陽氏;
(3)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4)①徐 嬉戲,游戲 ②眼睛 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
【點評】文言文的學習要多讀、多背,多積累文言字詞。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題目也就和現(xiàn)代文的閱讀相同了,所以平時學習中要會背課文,還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2.(2021春?山亭區(qū)期末)閱讀古文,完成練習。
割席斷交
管寧、華歆共①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②去之。又嘗③同席④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⑤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⑥非吾友也?!?br>【注釋】①共:一起。②擲:扔。③嘗:曾經(jīng)。④席:坐席。⑤廢書:放下書。⑥子:你。
(1)短文主要講了管寧與華歆交往中的 B 事情。
A.一件
B.兩件
C.三件
D.四件
(2)短文中的管寧是一個 D 的人。
A.剛正不阿,疾惡如仇
B.刻苦勤奮,自強不息
C.自命清高,知足常樂
D.淡泊名利,不事權貴
(3)后來,人們往往用“割席”比喻 A 。
A.與朋友絕交。
B.朋友之間的感情比較淡薄。
C.朋友的德行有高有低。
D.志不同,道不合也可以成為真正的朋友。
(4)你覺得文中管寧的做法正確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我覺得文中管寧的做法正確。因為和自己思想不一致、認識不相同的人是很難成為真心朋友的。
【分析】參考譯文:
管寧、華歆一起在菜園里鋤草,見到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寧照樣揮鋤勞作,看得同瓦石一樣;華歆拾起來又扔掉。兩人又曾經(jīng)同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外面有個乘高車戴禮帽的官員從門前經(jīng)過,管寧照舊讀書;華歆卻放下書走出去看。管寧即將席子割裂成兩半分開來坐,說:“你不是我的明友。
【解答】(1)考查對短文內(nèi)容的理解。結合短文內(nèi)容可知,短文主要講了管寧與華歆交往中的兩件事:第一件是管寧、華歆在園中鋤草,看見地上有金子,管寧無動于衷,華歆卻撿起來,隨后再丟掉。第二件是管寧和華歆一起讀書,門外有貴人路過,管寧依然在讀書,華歆卻跑到外面去看熱鬧。故選B。
(2)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短文通過講述管寧與華歆交往中的兩件事,從中可以看出管寧是一個淡泊名利,不事權貴的人。故選D。
(3)考查對文中詞語的理解。管寧、華歆兩人,本是合坐在一張席上讀書的同學,后來華歆不專心讀書,管寧就同他割席分坐。后人就以“割席”指朋友間的絕交。故選A。
(4)考查對文章主旨的理解。結合短文內(nèi)容,說出自己認為管寧的做法正確還是不正確,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為:
(1)B;
(2)D;
(3)A;
(4)我覺得文中管寧的做法正確。因為和自己思想不一致、認識不相同的人是很難成為真心朋友的。
【點評】學習文言文的方法:1、掌握基本的語言結構。2、正確斷句。3、學會正確的翻譯方法。4、反復誦讀。此外,古文很講究內(nèi)在的韻律和節(jié)奏,反復誦讀可以充分領略作品的音樂美,提高學習興趣。
3.(2021秋?滑縣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書戴嵩畫牛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有戴嵩《?!芬惠S,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摘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碧幨啃Χ恢?。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辈豢筛囊?。
(1)本文作者是宋代的 蘇軾 (人名),他是 豪放 派(詞派)的代表人物。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好書畫: 愛好。
②今乃掉尾而斗: 于是。
③謬矣: 錯誤。
④處士笑而然之: 對。
(3)“有一牧童見之,附掌大笑?!边@句對牧童運用了 動作 描寫,把牧童 天真可愛 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4)“處士笑而然之”的原因是什么?你從他的笑中讀到了什么?
杜處士認為牧童說得對。從中可以看出杜處士是一個虛懷若谷、實事求是、能聽得進別人意見、有藝術修養(yǎng)和品德修養(yǎng)的人。
(5)從作者講的這個故事中,你讀出了什么道理?
做什么事都應該尊重事實,不能想當然。
【分析】參考譯文:
四川境內(nèi)有個姓杜的隱士,愛好書畫,他珍藏的書畫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畫的一幅斗牛圖,他特別喜愛,用錦囊盛起來,用玉石作畫軸,經(jīng)常隨身攜帶著。
有一天晾曬書畫,一個牧童看到了這幅畫,拍手大笑說:“這畫上畫的是爭斗的牛呀,牛在爭斗時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夾在兩條后腿中間,但這幅畫卻畫成牛翹著尾巴爭斗,錯了?!彪[士笑了,認為牧童說得對。有句古話說:“耕地應當去問男奴,織布應當去問婢女?!边@句話是不可改變的。
【解答】(1)考查作家作品。結合平時的積累即可解答。
(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
①句意為:愛好書畫。好:愛好。
②句意為:但這幅畫卻畫成牛翹著尾巴爭斗。乃:于是。
③句意為:錯了。謬:錯誤。
④句意為:隱士笑了,認為牧童說得對。然:對。
(3)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有一牧童見之,附掌大笑。”這句對牧童運用了動作描寫,把牧童天真可愛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4)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疤幨啃Χ恢钡脑蚴嵌盘幨空J為牧童說得對,從中可以看出杜處士是一個虛懷若谷、實事求是、能聽得進別人意見、有藝術修養(yǎng)和品德修養(yǎng)的人。
(5)本題考查文本主旨的理解。根據(jù)文章講述的內(nèi)容及主旨句的理解,即可概括出答案。選文以牧童指出讀書人所珍藏畫作中的錯誤之處,表現(xiàn)了做事情應尊重事實,不可想當然,脫離實際。
故答案為:
(1)蘇軾 豪放;
(2)①愛好 ②于是 ③錯誤 ④對;
(3)動作 天真可愛;
(4)杜處士認為牧童說得對。從中可以看出杜處士是一個虛懷若谷、實事求是、能聽得進別人意見、有藝術修養(yǎng)和品德修養(yǎng)的人;
(5)做什么事都應該尊重事實,不能想當然。
【點評】文言文的學習要多讀、多背,多積累文言字詞。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題目也就和現(xiàn)代文的閱讀相同了,所以平時學習中要會背課文,還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模擬練習
1.虎求①百獸而食②之,得狐。狐曰:“子③無敢④食我也!天帝使我長⑤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⑥不信⑦,吾為子先行,子隨吾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⒉恢F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注釋:①求:尋找②食:吃 ③子:你 ④無敢:不該 ⑤長:為首領⑥以……為:認為是 ⑦信:誠實
1.選出下面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天帝使我長百獸(zhǎng)
B.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yǐ)
C.吾為子先行(háng)
D.今子食我(sì)
2.選出對“子以我為不信”理解正確的一項 。
A.你以為我不相信你嗎?
B.我是不會相信你的。
C.如果你認為我不誠實。
D.我不相信你說過的話。
3.選出下列選項中關于“獸見之皆走”的原因描述正確的一項 。
A.獸皆畏狐
B.獸皆畏虎
C.獸皆畏天帝
D.獸皆畏人
4.從“虎、狐、百獸”中選擇一個形象進行簡單的評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
余①幼時即嗜②學。家貧,無從致③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④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⑥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注釋:①余:我,指宋濂,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②嗜:喜愛。③致:買。④手自:親自。⑤?。旱÷潘?。⑥以是:因此。
(1)寫出下面加點字的意思。
計日以還:
走送之:
(2)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
(3)求學路上,宋濂遇到的困難是 ,他的解決辦法是 。大家愿意把書借給宋濂是因為 。
3.閱讀回答各小題。
管仲、隰朋①從②于桓公而伐孤竹③,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④。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蹦朔爬像R而隨⑤之,遂⑥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奴冬居山之陽⑦,夏居山之陰⑧,蟻壤一寸而仞⑨有水。”乃掘之,遂得水。
注釋:①管仲、隰(xí)朋:都是齊桓公時的大臣,幫助桓公成就了霸業(yè)。②從:跟從。③孤竹:古國名。④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歸途。⑤隨:跟隨。⑥遂:于是、就。⑦山之陽:山的南邊。⑧山之陰:山的北邊。⑨仞:古代的計量單位。
(1)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
蟻冬居山之陽。
(2)根據(jù)文意解釋加點的字。
①春往而冬反 反:
②行山中無水 行:
(3)文中出現(xiàn)的人物管仲利用 找到了 ,隰朋利用 找到了 ;從這兩個人物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有過利用動物的行為來調(diào)整自己活動的經(jīng)驗,試著寫兩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言文閱讀
勸學(節(jié)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ònɡ)繩①,輮②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③。雖有(yòu)槁(ɡǎ)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⑥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注釋】①中繩:(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線。 ②輮: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條彎曲的一種工藝。
③規(guī):圓規(guī)。 ④有,通“又”。 ⑤槁,枯。 ⑥就礪: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1)請把加點字的意思寫在橫線上。
①學不可以已:
②水為之,而寒于水:
③雖有槁暴:
④輮使之然也:
(2)《兩小兒辯日》中,“孰為汝多知乎”中“知”的意思是“智慧”,所以文中“知明而行無過”的意思可能是 。
(3)請根據(jù)節(jié)選內(nèi)容,填寫作者表達的觀點和運用的事例。
事例一 ←表達的觀點→事例三 木受繩則直
事例二 ← →事例四
5.疑鄰竊斧。
疑鄰竊斧
人有亡斧者,意【1】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2】,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tài)度無為而不竊斧也。俄而,掘于谷【3】而得其斧。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tài)度無似竊斧者。其鄰之子非變也,己則變矣;變也者無他,有所尤【4】也。
(選自《列子?說符》)
【注釋】【1】意:猜想,猜測?!?】顏色:這里指神色?!?】谷:山溝?!?】有所尤:被偏見所蒙蔽。
(1)①人有亡斧頭者:
②視其行步:
③掘于谷而得其斧:
④無似竊斧者: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tài)度無似竊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讀了這個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閱讀。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肿u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如 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在文中的橫線上加上恰當?shù)臉它c符號。
(2)寫出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譽:
②弗:
③陷:
(3)“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 (填序號)
A.楚人很生氣,一時回答不上來。
B.楚人自己把“盾”和“矛”的功能都夸大到絕對化的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圓其說,處于尷尬局面,因此無法回答。
C.楚人笨嘴拙舌,想不到反駁的話語。
(4)假如你是那個楚國商人,你該怎樣來推銷你的“盾”和“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閱讀下面的小古文,完成試題。
翠鳥移巢
翠鳥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愛之,恐墜,稍下作巢。子長羽毛,復益愛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注釋]①翠鳥:一種羽毛是翠綠色的水鳥。②避:避免?;迹瑸牡?。③及:到了……的時候。④墜:落,掉下。⑤益:更加。
(1)用組詞法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①恐墜: ②又更下巢:
(2)翠鳥一開始作巢的原因是(請用文中語句回答): 。
(3)下列句中加點的“之”字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
A.及生子,愛之
B.子長羽毛,復益愛之
C.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4)讀了這個故事,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父母過分溺愛孩子,只會害了孩子。
B.我們要懂得變通,要隨著外界情況的變化而變化。
C.母愛是偉大的,我們要懂得感恩。
8.
截竿入城
魯有執(zhí)①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zhí)之,不可入;橫執(zhí)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②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③依而截之。
【注釋】①執(zhí):拿。②俄:不久。③遂:于是。
(1)選擇帶點字的意思。
①初豎執(zhí)之
A.長竿
B.城門
C.老人
②俄有老父至
A.至于
B.到來
C.知道
(2)語句朗讀停頓正確的兩項是 。
A.魯有執(zhí)長竿入|城門者
B.魯有|執(zhí)長竿入城門者
C.遂|依而截之
D.遂依|而截之
(3)翻譯句子的意思。
①橫執(zhí)之,亦不可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計無所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1.【分析】參考譯文:
老虎尋找各種野獸來吃,抓到一只狐貍。狐貍說“你不能吃我,天帝讓我做百獸之王,今天你如果吃我,就是違背了天帝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那么我走在前面,你跟在我的后面,看一看野獸們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相信了狐貍的話,所以和護理一起走,野獸們看見都拋開了,老虎不知道野獸們是因為看見了他所以才逃走,還以為野獸們害怕狐貍。
【解答】(1)本題考查漢字的字音。A、C、D正確。B.“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中的“己”的意思是:自己。故“己”應讀作“jǐ”。故選B。
(2)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白右晕覟椴恍拧钡囊馑际牵耗闳绻幌嘈盼摇Q酝庵馐侨绻阏J為我不誠實。故選C。
(3)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矮F見之皆走”的原因是:百獸看見了跟在狐貍的老虎,百獸懼怕的是老虎,而不是狐貍。故選B。
(4)考查人物形象。由“子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吾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可見,狐貍借老虎在其它動物面前耍威風,虛張聲勢,由此看出狐貍的陰險狡詐。
故答案為:(1)B;(2)C;(3)B;
(4)狐貍借老虎在其它動物面前耍威風,虛張聲勢,由此看出狐貍的陰險狡詐。
【點評】對于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于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nèi)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依總分、據(jù)修辭、對稱、反復、辨句式。
2.【分析】參考譯文:我年幼時就愛學習。因為家中貧窮,無法買書來看,常向藏書的人家借書,親手抄錄,在約定日期內(nèi)送還。天氣酷寒時,硯池中的水凍成了堅冰,手指不能彎曲和伸直,但是我不敢懈怠。抄寫完后,趕快送還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此能夠讀各種各樣的書。
【解答】(1)考查學生對文言文中字句的理解。解答時要結合譯文及課內(nèi)學習完成。
(2)考查文言文語句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對翻譯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注意詞達句順。重點詞有弗:不;?。盒傅?。
(3)考查學生對本文內(nèi)容的理解。做好此題,要掌握文章大意,并從中獲取信息,解決問題,認真閱讀語段,結合上下文填空。
故答案為:
(1)計算 跑;
(2)天氣非常的寒冷,硯臺的墨水都已經(jīng)結冰了,我的手指不能夠彎曲和伸直(手指已經(jīng)凍僵了),但是我不敢懈怠(放松)。
(3)家里窮,沒有錢買書看 借書,并且把書抄下來 宋濂守信。
【點評】文言文中存在很多古今異義詞,在掌握這些實詞或虛詞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積累。對于文言文的文章大意要多讀、多背,只有了解了文章的意思和道理,做題才會得心應手,所以平時學習中要會讀、會背課文。
3.【分析】參考譯文:
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時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庇谑欠砰_老馬,人跟隨著它們,終于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沒有水,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蟻穴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庇谑峭诰蛏降?,終于得到了水。
【解答】(1)考查文言語句的停頓。
句意為: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故可斷句為:蟻/冬居/山之陽。
(2)考查了對文言文字詞的理解與掌握。結合課內(nèi)注釋與譯文完成即可。
①句意為: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時已是冬天。反通“返”,返回。
②句意為:走到山里沒有水。行:走。
(3)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從文章內(nèi)容來看,人“迷惑失道”,“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蹦司虻兀斓盟?。文中出現(xiàn)的人物管仲利用老馬找到了歸路,隰朋利用螞蟻找到了水源。從這兩個人物身上可以看出,自然萬物都可以是人類學習的對象返回;或是我們要虛心求教等。
(4)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拓展。結合知道本文我們自然萬物都可以是人類學習的對象,比如說看到“燕子低飛”“螞蟻搬家”表示天要下雨,就要及時調(diào)整出行計劃等。
故答案為:
(1)蟻/冬居/山之陽。
(2)①返回 ②走。
(3)老馬 歸路 螞蟻 水源 自然萬物都可以是人類學習的對象返回
(4)燕子低飛 螞蟻搬家。
【點評】文言文的學習要多讀、多背,多積累文言字詞。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題目也就和現(xiàn)代文的閱讀相同了,所以平時學習中要會背課文,還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4.【分析】譯文:
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線,用煣的工藝把它彎曲成車輪,(那么)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準了,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干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jīng)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jīng)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制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解答】(1)考查了對文言文中字詞的理解。結合譯文完成。
①“學不可以已”意思是: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已”的意思是停止。
②“水為之,而寒于水”意思是:(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爸贝副?br>③“雖有槁暴”意思是: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干枯。“暴”同“曝”,曬干。
③“輮使之然也”意思是:是因為經(jīng)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叭弧边@樣。
(2)考查了對句子的理解。結合“孰為汝多知乎”中“知”的意思是“智慧”可知,“知明而行無過”中“知”的意思是也可能是“智慧”的意思,則這句的意思是:他就會智慧明達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3)考查了根據(jù)文言文內(nèi)容填空的能力。通過閱讀可知,文章首先提出觀點“學不可以已”,然后通過四個事例進行了說明,分別是“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故答案為:
(1)①停止。②冰。③同“曝”,曬干。④這樣。
(2)他就會智慧明達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3)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學不可以已 金就礪則利。
【點評】文言文的理解是小學語文中的難點,完成此類題目要注意古今異義及語言習慣的不同。
5.【分析】參考譯文:
從前有一個人丟了一把斧頭,心里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去了。便觀察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一不像偷斧子的。不久,這個人到山谷里去挖地,找到了自己丟失的斧頭。隔了幾天,再看鄰居的兒子,一舉一動,面目表情,都不像偷斧頭的樣子了。
【解答】(1)考查了字詞翻譯。結合譯文作答。①亡:丟失。②視:看。③掘:挖。④似:像。
(2)考查了句子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句子意思是:隔了幾天,再看鄰居的兒子,一舉一動,面目表情,都不像偷斧頭的樣子了。
(3)考查了對文章內(nèi)容和主旨的理解。通過閱讀可知,這個人丟了斧子,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去了,看他無論做什么都像是偷了斧子。最后卻在谷地里找到了斧子。這則寓言說明,主觀成見,是認識客觀真理的障礙。當人以成見去觀察世界時,必然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
故答案為:
(1)①丟失。②看。③挖。④像。
(2)隔了幾天,再看鄰居的兒子,一舉一動,面目表情,都不像偷斧頭的樣子了。
(3)主觀成見是認識客觀真理的障礙。當人們帶著成見去觀察世界時,必然會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
【點評】文言文學習中最應該下功夫的就是文言字詞的含義、句式等知識。只要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才能輕松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6.【分析】參考譯文:
有一個楚國人,既賣盾又賣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堅固無比,沒有什么東西能夠穿透它?!庇挚湟约旱拿?,說:“我的矛鋒利極了,任何堅固的東西都穿得透?!庇腥藛査骸叭绻媚拿棠亩?,結果會怎么樣呢?”那人張口結舌,一句話也回答不上來。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與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時存在于這個世界上。
【解答】(1)考查了標點符號?!盎蛟弧焙笫怯械娜苏f話的內(nèi)容,加冒號、前引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后加逗號,“何如”是疑問語氣,加問號、后引號。
(2)考查了翻譯詞語。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在具體句子中理解詞語的意思。①譽之曰:他夸耀自己的盾說。故“譽”的意思是夸耀。②其人弗能應也:那人張口結舌,一句話也回答不上來。故“弗”的意思是不。③物莫能陷也:沒有什么東西能夠穿透它。故“陷”的意思是攻破,刺穿。
(3)考查了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由文章內(nèi)容可知,“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楚人自己把“盾”和“矛”的功能都夸大到絕對化的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圓其說,處于尷尬局面,因此無法回答。故選B。
(4)考查對本文內(nèi)容理解后知識的拓展。做好此題,要認真理解本文按題目要求結合譯文來回答,楚人賣“矛”和“盾”時,自己把“盾”和“矛”的功能都夸大到絕對化的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圓其說,處于尷尬局面,因此無法回答。假如我是那個楚國商人,賣“盾”的時候,可以拿一個不如自己的“盾”作對比。賣“矛”的時候,同樣拿一個不如自己的“矛”對比,以此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產(chǎn)品質(zhì)量。
故答案為:
(1)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2)①夸耀。
②不。
③攻破,刺穿。
(3)B;
(4)賣盾的時候,可以拿一個不如自己的盾作對比。賣矛的時候,同樣拿一個不如自己的矛對比,以此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產(chǎn)品質(zhì)量。
【點評】文言文學習中最應該下功夫的就是文言字詞的含義、句式等知識。只要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才能輕松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7.【分析】參考譯文:
翠鳥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來避免禍患。等到它生了小鳥,特別喜愛它,惟恐它從樹上掉下來,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等小鳥長出了羽毛,翠鳥更加喜愛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們就把它們捉住了。
【解答】(1)考查對文言字詞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①句意:擔心它從樹上掉下來??郑嚎峙拢瑩?。②句意: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更:更加,愈發(fā)。
(2)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從“翠鳥先高作巢以避患”可知:翠鳥一開始做巢是為了避免禍患。
(3)考查文言詞語的辨析能力。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的含義。A項的句意:等到它生了小鳥,特別喜愛它。“之”是代詞,代指小鳥。B項的句意:等小鳥長出了羽毛,翠鳥更加喜愛它了。之”是代詞,代指小鳥。C項的句意:于是人們就把它們捉住了。之”是代詞,代指翠鳥和它的孩子。故選C。
(4)考查對文章主題的理解。通過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我們父母過分溺愛孩子,只會害了孩子。
故答案為:
(1)①恐怕,擔心 ②更加,愈發(fā);
(2)翠鳥先高作巢以避患;
(3)C;
(4)A。
【點評】文言文的學習要多讀、多背,多積累文言字詞。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題目也就和現(xiàn)代文的閱讀相同了,所以平時學習中要會背課文,還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8.【分析】參考譯文:
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開始是豎著拿長竿,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一會兒,有個老人來過來說:“我并不是圣人,只不過見到的事情多了!為什么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間截斷后進入城門呢?”于是那個魯國人依照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解答】(1)考查了字詞解釋。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在具體句子中理解詞語的意思。①根據(jù)“魯有執(zhí)長竿入城門者”,可知是說魯國有個拿著長竿子進入城門的人。之:長竿。故選A。②根據(jù)“俄有老父至”,可知是說不久,有個老人來到這里說話。至:到來。故選B。
(2)考查了斷句。根據(jù)句意,魯有執(zhí)長竿入城門者是說魯國有個拿著長竿子進入城門的人。故句子劃分為:魯有|執(zhí)長竿入城門者。根據(jù)句意,遂依而截之是說于是,那個魯國人依從了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故句子劃分為:遂|依而截之。故選BC。
(3)考查了句子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①橫執(zhí)之,亦不可入:又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去。②計無所出:他實在是想不出什么辦法來了。
故答案為:
(1)①A;
②B;
(2)BC;
(3)①又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去。
②他實在是想不出什么辦法來了。
【點評】文言文學習中最應該下功夫的就是文言字詞的含義、句式等知識。只要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才能輕松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詣: 拜訪
惠: 聰明

相關試卷

【暑假銜接】知識點專題八 文言文閱讀(講義+試題)四升五年級語文(含答案):

這是一份【暑假銜接】知識點專題八 文言文閱讀(講義+試題)四升五年級語文(含答案),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幫助孩子系統(tǒng)梳理上學期所學知識,幫助孩子預習新學期功課,假期持續(xù)穩(wěn)定的學習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暑假銜接】知識點專題15 寫作(講義+試題)五升六年級語文(含答案):

這是一份【暑假銜接】知識點專題15 寫作(講義+試題)五升六年級語文(含答案),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移步換形法,說明介紹法,環(huán)境襯托法,彩筆描繪法,遠近結合法,時序變換法,生長變化法,展開聯(lián)想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暑假銜接】知識點專題09 文言文閱讀(講義+試題)五升六年級語文(含答案):

這是一份【暑假銜接】知識點專題09 文言文閱讀(講義+試題)五升六年級語文(含答案),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準確誦讀,理解文言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暑假銜接】知識點專題03  詞語(講義+試題)五升六年級語文(含答案)

【暑假銜接】知識點專題03 詞語(講義+試題)五升六年級語文(含答案)

【暑假銜接】知識點專題02 漢字(講義+試題)五升六年級語文(含答案)

【暑假銜接】知識點專題02 漢字(講義+試題)五升六年級語文(含答案)

【暑假銜接】知識點專題01 拼音(講義+試題)五升六年級語文(含答案)

【暑假銜接】知識點專題01 拼音(講義+試題)五升六年級語文(含答案)

【暑假銜接】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五升六)知識點專題11 文言文閱讀(講義+試題)(含答案)

【暑假銜接】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五升六)知識點專題11 文言文閱讀(講義+試題)(含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暑假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