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1 基因的分離定律及其應用
1.【新思維】(2023全國甲,6,6分)水稻的某病害是由某種真菌(有多個不同菌株)感染引起的。水稻中與該病害抗性有關的基因有3個(A1、A2、a):基因A1控制全抗性狀(抗所有菌株),基因A2控制抗性性狀(抗部分菌株),基因a控制易感性狀(不抗任何菌株),且A1對A2為顯性、A1對a為顯性、A2對a為顯性?,F將不同表現型的水稻植株進行雜交,子代可能會出現不同的表現型及其分離比。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全抗植株與抗性植株雜交,子代可能出現全抗∶抗性=3∶1
B.抗性植株與易感植株雜交,子代可能出現抗性∶易感=1∶1
C.全抗植株與易感植株雜交,子代可能出現全抗∶抗性=1∶1
D.全抗植株與抗性植株雜交,子代可能出現全抗∶抗性∶易感=2∶1∶1
答案 A
2.(2022浙江6月選考,9,2分)番茄的紫莖對綠莖為完全顯性。欲判斷一株紫莖番茄是否為純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讓該紫莖番茄自交 B.與綠莖番茄雜交
C.與純合紫莖番茄雜交 D.與雜合紫莖番茄雜交
答案 C
3.(2021湖北,4,2分)淺淺的小酒窩,笑起來像花兒一樣美。酒窩是由人類常染色體的單基因所決定的,屬于顯性遺傳。甲、乙分別代表有、無酒窩的男性,丙、丁分別代表有、無酒窩的女性。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若甲與丙結婚,生出的孩子一定都有酒窩
B.若乙與丁結婚,生出的所有孩子都無酒窩
C.若乙與丙結婚,生出的孩子有酒窩的概率為50%
D.若甲與丁結婚,生出一個無酒窩的男孩,則甲的基因型可能是純合的
答案 B
4.(2021湖北,18,2分)人類的ABO血型是由常染色體上的基因IA、IB和i(三者之間互為等位基因)決定的。IA基因產物使得紅細胞表面帶有A抗原,IB基因產物使得紅細胞表面帶有B抗原。IAIB基因型個體紅細胞表面有A抗原和B抗原,ii基因型個體紅細胞表面無A抗原和B抗原。
現有一個家系的系譜圖(如圖),對家系中各成員的血型進行檢測,結果如表, 其中“+”表示陽性反應,“-”表示陰性反應。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個體5基因型為IAi,個體6基因型為IBi
B.個體1基因型為IAIB,個體2基因型為IAIA或IAi
C.個體3基因型為IBIB或IBi,個體4基因型為IAIB
D.若個體5與個體6生第二個孩子,該孩子的基因型一定是ii
答案 A
5.(2020江蘇,7,2分)有一觀賞魚品系體色為桔紅帶黑斑,野生型為橄欖綠帶黃斑,該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某養(yǎng)殖者在繁殖桔紅帶黑斑品系時發(fā)現,后代中2/3為桔紅帶黑斑,1/3為野生型性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桔紅帶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現性狀分離,說明該品系為雜合子
B.突變形成的桔紅帶黑斑基因具有純合致死效應
C.自然繁育條件下,桔紅帶黑斑性狀容易被淘汰
D.通過多次回交,可獲得性狀不再分離的桔紅帶黑斑品系
答案 D
6.(2022江蘇,23,12分)大蠟螟是一種重要的實驗用昆蟲,為了研究大蠟螟幼蟲體色遺傳規(guī)律,科研人員用深黃、灰黑、白黃3種體色的品系進行了系列實驗,正交實驗數據如表(反交實驗結果與正交一致)。請回答下列問題。
表1 深黃色與灰黑色品系雜交實驗結果
表2 深黃色與白黃色品系雜交實驗結果
表3 灰黑色與白黃色品系雜交實驗結果
(1)由表1可推斷大蠟螟幼蟲的深黃體色遺傳屬于 染色體上 性遺傳。
(2)深黃、灰黑、白黃基因分別用Y、G、W表示,表1中深黃的親本和F1個體的基因型分別是 ,表2、表3中F1基因型分別是 。群體中,Y、G、W三個基因位于 對同源染色體。
(3)若從表2中選取黃色雌、雄個體各50只和表3中選取黃色雌、雄個體各50只,進行隨機雜交,后代中黃色個體占比理論上為 。
(4)若表1、表2、表3中深黃和黃色個體隨機雜交,后代會出現 種表現型和 種基因型。
(5)若表1中兩親本的另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存在純合致死基因S和D(兩者不發(fā)生交換重組),基因排列方式為,推測F1互交產生的F2深黃與灰黑的比例為 ;在同樣的條件下,子代的數量理論上是表1中的 。
答案 (1)常 顯 (2)YY、YG YW、GW 一 (3)1/2 (4)4 6 (5)3∶1 1/2
考點2 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及其應用
7.【新思維】(2022山東,17,3分)(不定項)某兩性花二倍體植物的花色由3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a無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駼控制紅色,b控制藍色?;騃不影響上述2對基因的功能,但i純合的個體為白色花。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長和繁殖,基因型為A_B_I_和A_bbI_的個體分別表現紫紅色花和靛藍色花。現有該植物的3個不同純種品系甲、乙、丙,它們的花色分別為靛藍色、白色和紅色。不考慮突變,根據表中雜交結果,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
A.讓只含隱性基因的植株與F2測交,可確定F2中各植株控制花色性狀的基因型
B.讓表中所有F2的紫紅色植株都自交一代,白花植株在全體子代中的比例為1/6
C.若某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比為1/4,則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9種
D.若甲與丙雜交所得F1自交,則F2表型比例為9紫紅色∶3靛藍色∶3紅色∶1藍色
答案 BC
8.(2023全國乙,6,6分)某種植物的寬葉/窄葉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控制寬葉性狀;高莖/矮莖由等位基因B/b控制,B基因控制高莖性狀。這2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為研究該種植物的基因致死情況,某研究小組進行了兩個實驗,實驗①:寬葉矮莖植株自交,子代中寬葉矮莖∶窄葉矮莖=2∶1;實驗②:窄葉高莖植株自交,子代中窄葉高莖∶窄葉矮莖=2∶1。下列分析及推理中錯誤的是( )
A.從實驗①可判斷A基因純合致死,從實驗②可判斷B基因純合致死
B.實驗①中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子代中寬葉矮莖的基因型也為Aabb
C.若發(fā)現該種植物中的某個植株表現為寬葉高莖,則其基因型為AaBb
D.將寬葉高莖植株進行自交,所獲得子代植株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1/4
答案 D
9.【新思維】(2023湖北,14,2分)人的某條染色體上A、B、C三個基因緊密排列,不發(fā)生互換。這三個基因各有上百個等位基因(例如:A1~An均為A的等位基因)。父母及孩子的基因組成如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基因A、B、C的遺傳方式是伴X染色體遺傳
B.母親的其中一條染色體上基因組成是A3B44C9
C.基因A與基因B的遺傳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D.若此夫妻第3個孩子的A基因組成為A23A24,則其C基因組成為C4C5
答案 B
10.(2022全國甲,6,6分)某種自花傳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B/b控制花色,紅花對白花為顯性。若基因型為AaBb的親本進行自交,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子一代中紅花植株數是白花植株數的3倍
B.子一代中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所占比例是1/12
C.親本產生的可育雄配子數是不育雄配子數的3倍
D.親本產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數與含b的可育雄配子數相等
答案 B
11.(2021湖北,19,2分)甲、乙、丙分別代表三個不同的純合白色籽粒玉米品種。甲分別與乙、丙雜交產生F1,F1自交產生F2,結果如表。
根據結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若乙與丙雜交,F1全部為紅色籽粒,則F2玉米籽粒性狀比為9紅色∶7白色
B.若乙與丙雜交,F1全部為紅色籽粒,則玉米籽粒顏色可由三對基因控制
C.組1中的F1與甲雜交所產生玉米籽粒性狀比為3紅色∶1白色
D.組2中的F1與丙雜交所產生玉米籽粒性狀比為1紅色∶1白色
答案 C
12.【新情境】(2021山東,22,16分)番茄是雌雄同花植物,可自花受粉也可異花受粉。M、m基因位于2號染色體上,基因型為mm的植株只產生可育雌配子,表現為小花、雄性不育?;蛐蜑镸M、Mm的植株表現為大花、可育。R、r基因位于5號染色體上,基因型為RR、Rr、rr的植株表現型分別為:正常成熟紅果、晚熟紅果、晚熟黃果。細菌中的H基因控制某種酶的合成,導入H基因的轉基因番茄植株中,H基因只在雄配子中表達,噴施萘乙酰胺(NAM)后含H基因的雄配子死亡。不考慮基因突變和交叉互換。
(1)基因型為Mm的植株連續(xù)自交兩代,F2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為 。 雄性不育植株與野生型植株雜交所得可育晚熟紅果雜交種的基因型為 ,以該雜交種為親本連續(xù)種植,若每代均隨機受粉,則F2中可育晚熟紅果植株所占比例為 。
(2)已知H基因在每條染色體上最多插入1個且不影響其他基因。將H基因導入基因型為Mm的細胞并獲得轉基因植株甲和乙,植株甲和乙分別與雄性不育植株雜交,在形成配子時噴施NAM,F1均表現為雄性不育。若植株甲和乙的體細胞中含1個或多個H基因,則以上所得F1的體細胞中含有 個H基因。若植株甲的體細胞中僅含1個H基因,則H基因插入了 所在的染色體上。若植株乙的體細胞中含n個H基因,則H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分布必須滿足的條件是
。
植株乙與雄性不育植株雜交,若不噴施NAM,則子一代中不含H基因的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為 。
(3)若植株甲的細胞中僅含1個H基因,在不噴施NAM的情況下,利用植株甲及非轉基因植株通過一次雜交即可選育出與植株甲基因型相同的植株。請寫出選育方案
。
答案 (1)1/6(1分) MmRr(1分) 5/12(3分) (2)0(2分) M基因(2分) 必須有1個H基因位于M所在染色體上,且2條同源染色體上不能同時存在H基因(3分) 1/2n(2分) (3)以雄性不育植株為母本、植株甲為父本進行雜交,子代中大花植株即所需植株(或:利用雄性不育植株與植株甲雜交,子代中大花植株即所需植株)(2分)
13.(2020山東,23,16分)玉米是雌雄同株異花植物,利用玉米純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變品系,該突變品系的產生原因是2號染色體上的基因Ts突變?yōu)閠s,Ts對ts為完全顯性。將抗玉米螟的基因A轉入該雌株品系中獲得甲、乙兩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現正常,乙植株矮小。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產生的影響,進行了以下實驗:
(1)實驗一中作為母本的是 ,實驗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別表現為 (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
(2)選取實驗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約為2∶1∶1。由此可知,甲中轉入的A基因與ts基因 (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 。若將F2中抗螟雌雄同株與抗螟雌株雜交,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 。
(3)選取實驗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約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轉入的A基因 (填:“位于”或“不位于”)2號染色體上,理由是 。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預期值,說明A基因除導致植株矮小外,還對F1的繁殖造成影響,結合實驗二的結果推斷這一影響最可能是 。F2抗螟矮株中ts基因的頻率為 ,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種植F2抗螟矮株使其隨機受粉,并僅在雌株上收獲籽粒,籽粒種植后發(fā)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為 。
答案 (1)甲(1分) 雌雄同株(1分) (2)是(1分) AAtsts(2分) 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1∶1(2分) (3)不位于(1分) 抗螟性狀與性別性狀間是自由組合的,因此A基因不位于Ts、ts基因所在的2號染色體上(2分) 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2分) 1/2(2分) 1/6(2分)
14.(2023全國甲,32,10分)乙烯是植物果實成熟所需的激素,阻斷乙烯的合成可使果實不能正常成熟,這一特點可以用于解決果實不耐儲存的問題,以達到增加經濟效益的目的?,F有某種植物的3個純合子(甲、乙、丙),其中甲和乙表現為果實不能正常成熟(不成熟),丙表現為果實能正常成熟(成熟),用這3個純合子進行雜交實驗,F1自交得F2,結果見表。
回答下列問題。
(1)利用物理、化學等因素處理生物,可以使生物發(fā)生基因突變,從而獲得新的品種。通常,基因突變是指 。
(2)從實驗①和②的結果可知,甲和乙的基因型不同,判斷的依據是 。
(3)已知丙的基因型為aaBB,且B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夠催化乙烯的合成,則甲、乙的基因型分別是 ;實驗③中,F2成熟個體的基因型是 ,F2不成熟個體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 。
答案 (1)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堿基序列的改變) (2)甲和丙雜交產生的F1與乙和丙雜交產生的F1的表現型不同 (3)AABB、aabb aaBB和aaBb 3/13
15.(2023遼寧,24,11分)蘿卜是雌雄同花植物,其貯藏根(蘿卜)紅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對等位基因W、w控制,長形、橢圓形和圓形由另一對等位基因R、r控制:一株表型為紫色橢圓形蘿卜的植株自交,F1的表型及其比例如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注:假設不同基因型植株個體及配子的存活率相同
(1)控制蘿卜顏色和形狀的兩對基因的遺傳 (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爾第二定律。
(2)為驗證上述結論,以F1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①選擇蘿卜表型為 和紅色長形的植株作親本進行雜交實驗。
②若子代表型及其比例為 ,則上述結論得到驗證。
(3)表中F1植株純合子所占比例是 ;若表中F1隨機傳粉,F2植株中表型為紫色橢圓形蘿卜的植株所占比例是 。
(4)食品工藝加工需大量使用紫色蘿卜,為滿足其需要,可在短時間內大量培育紫色蘿卜種苗的技術是 。
答案 (1)遵循 (2)紫色橢圓形 紫色橢圓形∶紫色長形∶紅色橢圓形∶紅色長形=1∶1∶1∶1 (3)1/4 1/4 (4)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
16.(2023河北,23,13分)某家禽等位基因M/m控制黑色素的合成(MM與Mm的效應相同),并與等位基因T/t共同控制喙色,與等位基因R/r共同控制羽色。研究者利用純合品系P1(黑喙黑羽)、P2(黑喙白羽)和P3(黃喙白羽)進行相關雜交實驗,并統計F1和F2的部分性狀,結果見表。
回答下列問題:
(1)由實驗1可判斷該家禽喙色的遺傳遵循 定律,F2的花喙個體中純合體占比為 。
(2)為探究M/m基因的分子作用機制,研究者對P1和P3的M/m基因位點進行PCR擴增后電泳檢測,并對其調控的下游基因表達量進行測定,結果見圖1和圖2。由此推測M基因發(fā)生了堿基的 而突變?yōu)閙,導致其調控的下游基因表達量 ,最終使黑色素無法合成。

(3)實驗2中F1灰羽個體的基因型為 ,F2中白羽個體的基因型有 種。若F2的黑羽個體間隨機交配,所得后代中白羽個體占比為 ,黃喙黑羽個體占比為 。
(4)利用現有的實驗材料設計調查方案,判斷基因T/t和R/r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不考慮染色體交換)。
調查方案: 。
結果分析:若 (寫出表型和比例),則T/t和R/r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否則,T/t和R/r位于兩對染色體上。
答案 (1)自由組合(或“孟德爾第二”) 1/3 (2)增添 下降 (3)MmRr(或“MmRrTt”) 5 1/9 0 (4)對實驗2中F2個體的喙色和羽色進行調查統計 F2中黑喙灰羽∶花喙黑羽∶黑喙白羽∶黃喙白羽=6∶3∶3∶4
17.(2022北京,18,11分)番茄果實成熟涉及一系列生理生化過程,導致果實顏色及硬度等發(fā)生變化。果實顏色由果皮和果肉顏色決定。為探究番茄果實成熟的機制,科學家進行了相關研究。
(1)果皮顏色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果皮黃色與果皮無色的番茄雜交的F1果皮為黃色,F1自交所得F2果皮顏色及比例為 。
(2)野生型番茄成熟時果肉為紅色?,F有兩種單基因純合突變體,甲(基因A突變?yōu)閍)果肉黃色,乙(基因B突變?yōu)閎)果肉橙色。用甲、乙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圖1。
據此,寫出F2中黃色的基因型: 。
(3)深入研究發(fā)現,成熟番茄的果肉由于番茄紅素的積累而呈紅色,當番茄紅素量較少時,果肉呈黃色,而前體物質2積累會使果肉呈橙色,如圖2。上述基因A、B以及另一基因H均編碼與果肉顏色相關的酶,但H在果實中的表達量低。
根據上述代謝途徑,aabb中前體物質2積累、果肉呈橙色的原因是
。
(4)有一果實不能成熟的變異株M,果肉顏色與甲相同,但A并未突變,而調控A表達的C基因轉錄水平極低。C基因在果實中特異性表達,敲除野生型中的C基因,其表型與M相同。進一步研究發(fā)現M中C基因的序列未發(fā)生改變,但其甲基化程度一直很高。推測果實成熟與C基因甲基化水平改變有關。欲為此推測提供證據,合理的方案包括 ,并檢測C的甲基化水平及表型。
①將果實特異性表達的去甲基化酶基因導入M
②敲除野生型中果實特異性表達的去甲基化酶基因
③將果實特異性表達的甲基化酶基因導入M
④將果實特異性表達的甲基化酶基因導入野生型
答案 (1)黃色∶無色=3∶1 (2)aaBB、aaBb (3)基因A突變?yōu)閍,但果肉細胞中的基因H仍表達出少量酶H,持續(xù)生成前體物質2;基因B突變?yōu)閎,前體物質2無法轉變?yōu)榉鸭t素 (4)①②④
18.(2022遼寧,25,12分)某雌雄同株二倍體觀賞花卉的抗軟腐病與易感軟腐病(以下簡稱“抗病”與“易感病”)由基因R/r控制,花瓣的斑點與非斑點由基因Y/y控制。為研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特點,進行系列雜交實驗,結果見表。
(1)如表雜交組合中,第1組親本的基因型是 ,第4組的結果能驗證這兩對相對性狀中 的遺傳符合分離定律,能驗證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的一組實驗是第 組。
(2)將第2組F1中的抗病非斑點植株與第3組F1中的易感病非斑點植株雜交,后代中抗病非斑點、易感病非斑點、抗病斑點、易感病斑點的比例為 。
(3)用秋水仙素處理該花卉,獲得了四倍體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機理是 ?,F有一基因型為YYyy的四倍體植株,若減數分裂過程中四條同源染色體兩兩分離(不考慮其他變異),則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分別為 ,其自交后代共有 種基因型。
(4)用X射線對該花卉A基因的顯性純合子進行誘變,當A基因突變?yōu)殡[性基因后,四倍體中隱性性狀的出現頻率較二倍體更 。
答案 (1)RRYy、rrYy 抗病與易感病 2 (2)3∶3∶1∶1 (3)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的兩極,從而引起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 YY∶Yy∶yy=1∶4∶1 5 (4)低
19.(2021湖南,17,12分)油菜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株高適當地降低對抗倒伏及機械化收割均有重要意義。某研究小組利用純種高稈甘藍型油菜Z,通過誘變培育出一個純種半矮稈突變體S。為了闡明半矮稈突變體S是由幾對基因控制、顯隱性等遺傳機制,研究人員進行了相關試驗,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F2表現型及數據分析,油菜半矮稈突變體S的遺傳機制是 ,雜交組合①的F1產生各種類型的配子比例相等,自交時雌雄配子有 種結合方式,且每種結合方式概率相等。F1產生各種類型配子比例相等的細胞遺傳學基礎是 。
(2)將雜交組合①的F2所有高稈植株自交,分別統計單株自交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分為三種類型,全為高稈的記為F3-Ⅰ,高稈與半矮稈比例和雜交組合①、②的F2基本一致的記為F3-Ⅱ,高稈與半矮稈比例和雜交組合③的F2基本一致的記為F3-Ⅲ。產生F3-Ⅰ、F3-Ⅱ、F3-Ⅲ的高稈植株數量比為 。產生F3-Ⅲ的高稈植株基因型為 (用A、a;B、b;C、c……表示基因)。用產生F3-Ⅲ的高稈植株進行相互雜交試驗,能否驗證自由組合定律? 。
答案 (1)半矮稈性狀由位于兩對常染色體上的隱性純合基因控制遺傳 16 F1通過減數分裂產生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會隨著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而組合,從而產生比例相等的各種類型配子 (2)7∶4∶4 aaBb、Aabb 否
20.(2021北京,20,12分)玉米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研究種子發(fā)育的機理對培育高產優(yōu)質的玉米新品種具有重要作用。
(1)玉米果穗上的每一個籽粒都是受精后發(fā)育而來。我國科學家發(fā)現了甲品系玉米,其自交后的果穗上出現嚴重干癟且無發(fā)芽能力的籽粒,這種異常籽粒約占1/4。籽粒正常和干癟這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孟德爾的 定律。上述果穗上的正常籽粒均發(fā)育為植株,自交后,有些植株果穗上有約1/4干癟籽粒,這些植株所占比例約為 。
(2)為闡明籽粒干癟性狀的遺傳基礎,研究者克隆出候選基因A/a。將A基因導入到甲品系中,獲得了轉入單個A基因的轉基因玉米。假定轉入的A基因已插入a基因所在染色體的非同源染色體上,請從表中選擇一種實驗方案及對應的預期結果以證實“A基因突變是導致籽粒干癟的原因”。 。
(3)現已確認A基因突變是導致籽粒干癟的原因,序列分析發(fā)現a基因是A基因中插入了一段DNA(見圖1),使A基因功能喪失。甲品系果穗上的正常籽粒發(fā)芽后,取其植株葉片,用圖1中的引物1、2進行PCR擴增,若出現目標擴增條帶則可知相應植株的基因型為 。
(4)為確定A基因在玉米染色體上的位置,借助位置已知的M/m基因進行分析。用基因型為mm且籽粒正常的純合子P與基因型為MM的甲品系雜交得F1,F1自交得F2。用M、m基因的特異性引物,對F1植株果穗上干癟籽粒(F2)胚組織的DNA進行PCR擴增,擴增結果有1、2、3三種類型,如圖2所示。
統計干癟籽粒(F2)的數量,發(fā)現類型1最多、類型2較少、類型3極少。請解釋類型3數量極少的原因。
答案 (1)分離 2/3 (2)Ⅲ④/Ⅱ③ (3)Aa (4)基因A/a與M/m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且距離近),其中a和M在同一條染色體上;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四分體/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了互換,導致產生同時含有a和m的重組型配子數量很少;類型3干癟籽粒是由雌雄配子均為am的重組型配子受精而成。因此,類型3干癟籽粒數量極少。
三年模擬
限時拔高練1
時間:30 min
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2024屆新高考聯合測評,13)南瓜果實的白色(A)對黃色(a)是顯性,盤狀(D)對球狀(d)是顯性,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白色盤狀個體雜交后代均為白色盤狀和黃色盤狀是基因重組的結果
B.雜交組合Aadd×aaDd可驗證自由組合定律
C.若AaDd×Aadd后代表型比為3∶1∶3∶1,說明控制兩對性狀的基因獨立遺傳
D.上述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答案 C
2.(2024屆德州期中,10)某二倍體植物的性別是由3個等位基因aD、a+、ad決定的,其中aD對a+、ad為顯性,a+對ad為顯性。aD基因決定雄性,a+基因決定雌雄同株,ad基因決定雌性。若沒有基因突變發(fā)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自然條件下,該植物的基因型最多有6種
B.通過雜交的方法能獲得純合二倍體雄性植株
C.利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可直接獲得純合二倍體雄性植株
D.若子代中1/4是雌株,則母本一定是雌雄同株
答案 D
3.(2024屆泰安新泰一中質檢,12)蝴蝶的翅形(正常翅對殘缺翅為顯性)和翅長(長翅對短翅為顯性)分別由位于常染色體上的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A、a和B、b決定?;駻純合時雄蝶致死,基因b純合時雌蝶致死。基因型為aabb的雄蝶和基因型為AABB的雌蝶交配得到F1,F1隨機交配得到F2。F2蝴蝶中正常長翅∶正常短翅∶殘缺長翅∶殘缺短翅為( )
A.6∶2∶3∶1 B.15∶2∶6∶1
C.9∶3∶3∶1 D.15∶5∶6∶2
答案 B
4.【新情境】(2024屆新高考聯合開學聯考,14)普通水稻不含耐鹽基因、含有吸鎘基因(A)。科學家將普通水稻的兩個位于6號染色體上的吸鎘基因敲除(相當于基因a),獲得了低鎘稻甲,并向另一普通水稻的兩條2號染色體上分別插入一個耐鹽基因(B)獲得了海水稻乙,然后讓甲和乙雜交獲得F1,F1自交獲得F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F2中一共有4種表型
B.F2中低鎘耐鹽稻所占比例為3/16
C.F2的高鎘非耐鹽水稻中純合子占1/16
D.耐鹽基因和吸鎘基因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
答案 C
5.【新情境】(2024屆淄博四中學期檢測,11)某植物為二倍體雌雄同株同花植物,自然狀態(tài)下可以自花受粉或異花受粉,其花色受A(紅色)、AP(斑紅色)、AT(條紅色)、a(白色)4個復等位基因控制,4個復等位基因的顯隱性關系為A>AP>AT>a。AT是一種“自私基因”,在產生配子時會導致同株一定比例的其他花粉死亡,使其有更多的機會遺傳下去?;蛐蜑锳Ta的植株自交,F1中條紅色∶白色=5∶1。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花色基因的遺傳遵循孟德爾分離定律
B.兩株花色不同的植株雜交,子代花色最多有3種
C.等比例的AAP與ATa植株隨機交配,F1中含“自私基因”的植株所占比例為13/28
D.基因型為Aa的植株自交,F1紅色植株中能穩(wěn)定遺傳的占3/7
答案 D
二、選擇題(每題有一個或多個選項符合題意)
6.(2024屆山東省實驗中學一診,20)某種昆蟲的黑體(A)對灰體(a)為顯性,正常翅(B)對斑翅(b)為顯性,且雌性個體無論翅形基因如何,均為斑翅。兩對基因獨立遺傳且都位于常染色體上。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一對純合斑翅昆蟲雜交,若后代出現正常翅個體,這是基因突變的結果
B.若想根據子代翅形來判斷性別,則能滿足要求的親代基因型組合有三種
C.若純合黑體正常翅與純合灰體斑翅個體雜交,子一代雌雄個體自由交配,子二代四種表型之比可能為3∶1∶3∶1
D.若一對基因型未知的親本雜交,子代中黑體正常翅的比例為3/16,則親本基因型組合為一種,是AaBb和Aabb
答案 BC
7.(2024屆濟南開學摸底,17)某二倍體植物植株高度由4對等位基因控制(A/a、B/b、C/c、D/d),這4對基因獨立遺傳,對高度的增加效應相同并且具有疊加性,如AABBCCDD植株高為32 cm,aabbccdd植株高度為16 cm,現有基因型為AaBBccDd和aaBbCCDd的兩植株進行雜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親本植株的高度都為24 cm
B.F1植株基因型有12種,表型有6種
C.F1中植株高度為24 cm的個體占3/8
D.取F1中28 cm個體與20 cm個體雜交,其子代最矮個體高20 cm
答案 ACD
三、非選擇題
8.(2023滕州一中階段測試,25)布偶貓又稱布拉多爾貓,是貓中體形和體重較大的一種,多為三色貓或雙色貓,是非常理想的家養(yǎng)寵物。回答下列問題:
(1)若布偶貓大耳和小耳由等位基因D/d控制,長尾和短尾由等位基因F/f控制,用大耳短尾布偶貓與小耳長尾布偶貓雜交,F1有大耳長尾布偶貓和小耳長尾布偶貓。讓大耳長尾雌雄貓雜交,子代雌雄貓均出現大耳長尾∶小耳長尾∶大耳短尾∶小耳短尾=6∶3∶2∶1。試分析出現該分離比的原因:① ;② 。
(2)布偶貓中野生型基因(e)使白色呈現黑色,突變型基因(E)抑制棕色基因的表達,使白色呈現紅色。若兩個基因同時存在則為黑紅交錯的雙色貓,且雙色貓均為雌貓,不考慮從性遺傳(指由常染色體上基因控制的性狀,在表型上受個體性別影響的現象),分析產生的原因是 。
(3)布偶貓的眼型(粗糙眼與正常眼)由位于常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決定,相關基因與眼型關系如圖所示?,F獲得甲、乙、丙三種純合粗糙眼布偶貓,設計簡單雜交實驗篩選出雙隱性純合的粗糙眼布偶貓。寫出實驗思路和實驗結論。
答案 (1)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遺傳時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F1中大耳長尾貓基因型為DdFf,子二代中長尾∶短尾=3∶1,大耳∶小耳=2∶1,可推測大耳基因純合致死 (2)E、e基因存在于X染色體上,母貓有兩條X染色體,可使兩個基因同時出現 (3)讓甲乙兩種貓雜交,若后代均為正常眼,則丙種貓為雙隱性純合的粗糙眼布偶貓。讓甲乙兩種貓雜交,若后代均為粗糙眼,再讓甲貓與丙貓雜交,若后代均為正常眼,則乙為雙隱性純合的粗糙眼布偶貓;若后代均為粗糙眼,則甲為雙隱性純合的粗糙眼布偶貓。(將其中一種粗糙眼布偶貓分別與另外兩種粗糙眼布偶貓雜交,若兩個雜交組合的子代均沒有出現正常眼的布偶貓,則該種粗糙眼布偶貓為雙隱性純合的粗糙眼布偶貓;若有一個相同親本的兩個雜交組合中,一個雜交組合的子代是正常眼,另一個雜交組合子代是粗糙眼,則子代為粗糙眼的另一親本為雙隱性純合粗糙眼布偶貓。)
限時拔高練2
時間:25 min
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2024屆新高考聯合開學考,13)下列關于遺傳實驗和遺傳規(guī)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間自由組合,不會存在相互作用
B.孟德爾分離定律實驗中F2的3∶1性狀分離比一定依賴于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
C.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顯性基因相對于隱性基因為不完全顯性,子二代仍符合3∶1性狀分離比
D.測交實驗只能用于檢測F1的基因型
答案 B
2.(2024屆萊蕪一中期中,13)某種小鼠的毛色有黃色、鼠色和灰色三種表型,由常染色體上的基因AX、AY、A控制,已知AX、AY、A互為等位基因,顯隱性關系為AX>AY>A。用黃色小鼠與灰色小鼠交配,子一代出現黃色∶鼠色∶灰色=2∶1∶1的表型及比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基因AX、AY、A的根本區(qū)別是堿基的排列順序不同
B.等位基因一般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
C.黃色、鼠色和灰色分別由基因AX、A、AY控制
D.子一代中黃色小鼠為雜合子的比例為2/3
答案 D
3.(2024屆淄博實驗中學開學考,20)玉米的寬葉與窄葉是由單基因控制的一對相對性狀。將寬葉與窄葉兩種純合親本間行種植(假如玉米間受粉機會均等)得F1,其中窄葉親本所結籽粒發(fā)育成的植株中寬葉和窄葉均有?,F選取F1中部分寬葉植株與窄葉植株雜交,所得F2中寬葉∶窄葉=7∶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窄葉為玉米植株的隱性性狀
B.F1玉米植株中窄葉所占的比例為1/4
C.親本中寬葉植株上的籽粒與窄葉植株上的籽?;蛐筒糠窒嗤?br>D.若將F1中選取的那部分寬葉植株自交,后代隱性性狀植株的比例為1/6
答案 D
4.【新思維】(2023青島適應性檢測,6)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有三種表型,受三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R/r、B/b、D/d控制,已知基因R、B和D三者共存時表現為紅花(分為深紅花、淺紅花兩種表型)。選擇深紅花植株與某白花植株進行雜交,F1均為淺紅花,F1自交,F2中深紅花∶淺紅花∶白花=1∶26∶37。下列關于F2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淺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7種,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9種
B.白花植株之間雜交,后代可能出現淺紅花植株
C.淺紅花植株自交,后代中會有白花植株出現
D.淺紅花和白花植株雜交,后代中會有深紅花植株出現
答案 D
二、選擇題(每題有一個或多個選項符合題意)
5.(2024屆青島期初調研,17)已知某雌雄同株植物的寬葉/窄葉由等位基因A/a控制,高莖/矮莖由等位基因B/b控制。研究人員利用射線處理該植物,從中選擇出甲、乙、丙、丁四株植物分別進行相關實驗,結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上述兩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遺傳時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B.通過自交結果可推斷,A和B基因均存在純合致死現象
C.親代寬葉矮莖和窄葉高莖的基因型分別是Aabb和aaBb
D.將F1中寬葉高莖的個體自交,后代植株中寬葉高莖所占比例為4/9
答案 BC
6.(2024屆泰安一中學情檢測,19)M基因在水稻細胞中能編碼毒蛋白,該毒蛋白對雌配子無影響,但是由于某種原因,同株水稻不含M基因的花粉出現一定比例的死亡。實驗小組讓基因型為Mm的植株自交,F1中隱性性狀植株所占的比例為1/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上述親本植株中含m基因的花粉有2/3會死亡
B.基因型為Mm和mm的植株正反交,后代表型比例不同
C.F1的顯性性狀個體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4/7
D.F1個體自交后代中隱性性狀個體所占比例為3/16
答案 ABD
三、非選擇題
7.【新思維】(2023滕州期末,22)已知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且A和B在同一條染色體上,a和b在另一條染色體上。在產生配子時,可以發(fā)生如圖所示的變化:
(1)圖②所示變異發(fā)生在減數分裂Ⅰ的 期。現有兩個基因型為AaBb的精原細胞分別按圖①②方式發(fā)生減數分裂,則產生的所有精細胞的基因型及比例為 。
(2)如果讓AaBb個體與aabb個體雜交,子代有四種表型且比例為97∶3∶3∶97,則AaBb中有 %的性母細胞發(fā)生了圖②所示過程。
(3)已知等位基因D(d)控制灰體與黑體,等位基因E(e)控制長翅與殘翅,雄果蠅不發(fā)生圖②所示過程,D(d)與E(e)不會導致雄配子致死?,F用灰體長翅雌果蠅(DdEe)與黑體殘翅雄果蠅(ddee)雜交,F1表型及比例為灰體長翅∶灰體殘翅∶黑體長翅∶黑體殘翅=4∶1∶1∶4。推測產生該比例的原因可能有:
①等位基因Dd和Ee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雌果蠅產生配子時發(fā)生了互換,產生的配子比例為DE∶De∶dE∶de=4∶1∶1∶4。
②等位基因Dd和Ee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De和dE型雌配子的死亡率均為 ,導致雌果蠅產生的配子比例為DE∶De∶dE∶de=4∶1∶1∶4。
③等位基因D(d)和E(e)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表型為 的個體存活率均為1/4。
(4)為驗證上述(3)的推測①②③,再用F1中灰體長翅果蠅隨機交配,觀察F2的表型及比例。
若子代灰體長翅∶灰體殘翅∶黑體長翅∶黑體殘翅= ,則推測①正確;
若子代灰體長翅∶灰體殘翅∶黑體長翅∶黑體殘翅= ,則推測②正確;
若子代灰體長翅∶灰體殘翅∶黑體長翅∶黑體殘翅= ,則推測③正確。
答案 (1)四分體(或前) AB∶Ab∶aB∶ab=3∶1∶1∶3 (2)6 (3)75%(3/4) 灰體殘翅和黑體長翅 (4)14∶1∶1∶4 12∶3∶3∶2 36∶3∶3∶4
考法綜合練
1.(2024屆濰坊昌樂一中期中,4)假設羊的毛色遺傳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對白色(b)為顯性。一個隨機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頻率各占一半?,F需對羊群進行人工選擇,逐代淘汰白色個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淘汰前,該羊群中黑色個體數量多于白色個體數量
B.白色羊至少要淘汰2代,才能使b基因頻率下降到25%
C.白色個體連續(xù)淘汰2代,羊群中基因型為Bb的個體占2/3
D.若每代均不淘汰,不論交配多少代,羊群中純合子的比例均為1/2
答案 C
2.【新思維】(2024屆德州一中月考,15)純合水稻品系甲、乙和丙均有稻飛虱抗性,且抗性性狀均由一對基因控制。研究者用如表中的親本組合進行雜交實驗,各組F1自交,得到F2。分析表中結果,不能得出的是( )
A.甲的抗性性狀由顯性基因控制
B.控制甲、乙、丙抗性性狀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
C.乙的抗性性狀由隱性基因控制
D.組合3非抗性植株的產生是互換的結果
答案 B
3.(2024屆齊魯名校聯合檢測,6)科研人員對控制某種觀賞性植物花色的基因進行研究,發(fā)現其花色受3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A/a、B/b、D/d控制,其控制機理如圖所示。進一步研究發(fā)現,受精卵中來自花粉的D基因有甲基化現象,進而抑制D基因的表達,來自卵細胞的D基因無甲基化現象。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若黃花植株自交出現了性狀分離,則其基因型為aaBbdd
B.純合白花植株與純合黃花植株雜交,子代不會出現紅花植株
C.該種植物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1種,黃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種
D.圖示過程體現了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答案 C
4.【新情境】(2024屆濰坊安丘月考,11)不同品種的水稻雜交種常有育性下降現象。研究發(fā)現,T或G基因能表達對花粉發(fā)育重要的蛋白質,t和g基因無法表達有功能的蛋白質。研究人員將基因型為TTgg的栽培稻和基因型為ttGG的野生稻雜交獲得F1,將F1自交時發(fā)現,某種花粉(占總配子數1/4)發(fā)育不正常導致不能受精。選取F2部分植株,通過PCR擴增相關基因后,電泳檢測結果如圖。已知圖中①②個體的所有花粉發(fā)育完全正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T/t和G/g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B.基因型為tg的花粉發(fā)育不正常
C.F1自交后代花粉發(fā)育全部正常的個體占比為7/12
D.③④⑤⑥中花粉正常發(fā)育數量最少的是④
答案 D
5.(2024屆滕州期中,13)現有三個純合的水稻淺綠葉突變體X、Y、Z,突變位點不同,這些突變體的淺綠葉性狀均為單基因隱性突變。X、Y、Z兩兩雜交后,三組雜交實驗的F1均為綠色葉,為判斷X、Y、Z的淺綠葉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育種人員將三組雜交實驗的F1自交,觀察并統計F2的表型及比例。下列預測結果錯誤的是( )
A.若X、Y、Z的淺綠葉基因均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則F2的表型及比例均為綠葉∶淺綠葉=1∶1
B.若X、Y、Z中僅有兩個突變體淺綠葉基因在同一對染色體上,則應有兩組結果,一組結果為綠葉∶淺綠葉=15∶1,另一組結果為綠葉∶淺綠葉=1∶1
C.若X、Y、Z的淺綠葉基因位于三對不同染色體上,則三組結果應均為綠葉∶淺綠葉=9∶7
D.突變體X、Y、Z的出現說明了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和隨機性
答案 B
6.(2024屆濰坊臨朐一中期中,17)(不定項)當兩對處于不同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影響同一性狀時,可能產生基因間的相互作用,從而對孟德爾F2的表型比例9∶3∶3∶1進行修飾,如上位效應。上位效應是指影響同一性狀的兩對非等位基因中的一對基因(顯性或隱性)掩蓋另一對基因的作用時,所表現的遺傳效應。其中的掩蓋者稱為上位基因,被掩蓋者稱為下位基因。由隱性基因引起的上位效應稱為隱性上位,由顯性基因引起的上位效應稱為顯性上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基因的相互作用實質上是基因及其表達產物間的互作
B.上位基因可以是一對隱性基因或一個顯性基因
C.隱性上位將孟德爾F2的表型比例修飾為9∶6∶1
D.顯性上位將孟德爾F2的表型比例修飾為9∶3∶4
答案 AB
7.【新情境】(2023棗莊二模,22)自然界中存在一類稱為“單向異交不親和”的玉米,該性狀由G/g控制,其中G決定單向異交不親和。該性狀的遺傳機制是“含有G的卵細胞不能與g的花粉結合受精,其余配子間結合方式均正?!?。玉米籽粒顏色紫色和黃色為一對相對性狀,用A/a表示,兩對性狀獨立遺傳。研究人員選擇純種紫粒單向異交不親和品系與正常純種黃粒品系進行雜交,F1均為紫粒,F1進行自交獲得F2:
(1)玉米的籽粒顏色中隱性性狀是 ,F1的基因型是 。
(2)為了讓親本正常雜交,黃粒品系應作為 (填“父本”或“母本”),理由是 。
(3)F1產生的可接受g花粉的卵細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F2中純種育性正常黃粒的比例是 。
(4)科研人員利用轉基因技術將一個育性恢復基因M導入F1中,發(fā)現M能夠使籽粒的紫色變淺成為淺紫色;只有將M導入G所在的染色體上才可以使其育性恢復正常?,F在利用F1作母本進行測交實驗,探究M基因導入的位置。
①若M導入G所在的染色體上,則子代的籽粒顏色及比例為 。
②若M的導入破壞了A基因序列,則子代的籽粒顏色及比例為 。
③若M導入G以外的染色體上,且沒有破壞A基因序列,則子代的籽粒顏色及比例為 。
答案 (1)黃粒 AaGg (2)母本 單向異交不親和品系作母本時,G基因的卵細胞不能接受g基因的花粉,無法產生后代 (3)Ag∶ag=1∶1 1/12 (4)紫?!脺\紫粒∶黃粒=1∶1∶2 全為黃粒 淺紫?!命S粒=1∶1或者紫?!命S粒=1∶1或者淺紫?!米狭!命S粒=1∶1∶2
個體
1
2
3
4
5
6
7
A抗原抗體
+
+
-
+
+
-
-
B抗原抗體
+
-
+
+
-
+
-
雜交組合
子代體色
深黃
灰黑
深黃(P)♀×灰黑(P)♂
2 113
0
深黃(F1)♀×深黃(F1)♂
1 526
498
深黃(F1)♂×深黃(P)♀
2 314
0
深黃(F1)♀×灰黑(P)♂
1 056
1 128
雜交組合
子代體色
深黃

白黃
深黃(P)♀×白黃(P)♂
0
2 357
0
黃(F1)♀×黃(F1)♂
514
1 104
568
黃(F1)♂×深黃(P)♀
1 327
1 293
0
黃(F1)♀×白黃(P)♂
0
917
864
雜交組合
子代體色
灰黑

白黃
灰黑(P)♀×白黃(P)♂
0
1 237
0
黃(F1)♀×黃(F1)♂
754
1 467
812
黃(F1)♂×灰黑(P)♀
1 428
1 342
0
黃(F1)♀×白黃(P)♂
0
1 124
1 217
雜交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
甲×乙
紫紅色
紫紅色∶靛藍色∶白色=9∶3∶4
乙×丙
紫紅色
紫紅色∶紅色∶白色=9∶3∶4
父親
母親
基因組成
A23A25B7B35C2C4
A3A24B8B44C5C9
兒子
女兒
基因組成
A24A25B7B8C4C5
A3A23B35B44C2C9
組別
雜交組合
F1
F2
1
甲×乙
紅色籽粒
901紅色籽粒,699 白色籽粒
2
甲×丙
紅色籽粒
630紅色籽粒,490白色籽粒
實驗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約為1∶1
實驗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約為1∶1
實驗
雜交組合
F1表現型
F2表現型及分離比

甲×丙
不成熟
不成熟∶成熟=3∶1

乙×丙
成熟
成熟∶不成熟=3∶1

甲×乙
不成熟
不成熟∶成熟=13∶3
F1
表型
紅色
長形
紅色
橢圓形
紅色
圓形
紫色
長形
紫色
橢圓形
紫色
圓形
白色
長形
白色
橢圓形
白色
圓形
比例
1
2
1
2
4
2
1
2
1
實驗
親本
F1
F2
1
P1×P3
黑喙
9/16黑喙,3/16花喙(黑黃相間),4/16黃喙
2
P2×P3
灰羽
3/16黑羽,6/16灰羽,7/16白羽


親本雜
交組合
F1表型及數量
抗病非斑點
抗病斑點
易感病非斑點
易感病斑點
1
抗病非斑點×易感病非斑點
710
240
0
0
2
抗病非斑點×易感病斑點
132
129
127
140
3
抗病斑點×易感病非斑點
72
87
90
77
4
抗病非斑點×易感病斑點
183
0
172
0
實驗方案
預期結果
Ⅰ.轉基因玉米×野生型玉米
Ⅱ.轉基因玉米×甲品系
Ⅲ.轉基因玉米自交
Ⅳ.野生型玉米×甲品系
①正常籽粒∶干癟籽?!?∶1
②正常籽?!酶砂T籽?!?∶1
③正常籽?!酶砂T籽?!?∶1
④正常籽?!酶砂T籽粒≈15∶1
P
F1
甲:寬葉矮莖
寬葉矮莖∶窄葉矮莖=2∶1
乙:窄葉高莖
窄葉高莖∶窄葉矮莖=2∶1
丙:寬葉矮莖
×
丁∶窄葉高莖
寬葉矮莖∶寬葉高莖∶窄葉高莖∶窄葉矮莖=1∶1∶1∶1
組合
親本
F1性狀表現
F2性狀表現
抗性
非抗性
1
甲×乙
均為抗性
260
60
2
甲×丙
451
30
3
乙×丙
1 025
5

相關試卷

高考生物(山東專用)復習專題14體液調節(jié)練習含答案:

這是一份高考生物(山東專用)復習專題14體液調節(jié)練習含答案,共3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碘是甲狀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考生物(山東專用)復習專題4酶與ATP練習含答案:

這是一份高考生物(山東專用)復習專題4酶與ATP練習含答案,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熱點透】中國制茶工藝源遠流長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考生物(山東專用)復習專題3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練習含答案:

這是一份高考生物(山東專用)復習專題3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練習含答案,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3 ml/L,保衛(wèi)細胞吸水膨脹使植物氣孔張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高考生物(山東專用)復習專題8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過關檢測含答案

高考生物(山東專用)復習專題8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過關檢測含答案

2024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重難點訓練 專題06 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試題(含答案)

2024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重難點訓練 專題06 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試題(含答案)

專題06 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新高考專用】2020-2022三年高考真題生物分類匯編(原卷版+解析版)

專題06 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新高考專用】2020-2022三年高考真題生物分類匯編(原卷版+解析版)

【三年高考真題】最新三年生物高考真題分項匯編——專題06《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2023新高考地區(qū)專用)

【三年高考真題】最新三年生物高考真題分項匯編——專題06《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2023新高考地區(qū)專用)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