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熊出沒》主要講述了森林保護者熊兄弟與破壞森林、采伐原木的光頭強之間的一幕幕搞笑對決的故事。以下是七年級學生受《熊出沒》的啟發(fā),結合所學地理知識自編的故事情境。據此完成下題。熊二從赤道某地出發(fā),沿赤道一直向東去追光頭強,結果又回到了原出發(fā)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熊二是沿著經線追光頭強的B. 熊二是沿著緯線追光頭強的
C. 說明地球有可能是一個球體D. 熊二行進的距離大約是4萬千米
【答案】A
【解析】
【詳解】由熊二從赤道某地出發(fā),沿赤道一直向東去追光頭強,結果又回到了原出發(fā)點,說明地球有可能是一個球體,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大約是4萬千米,BC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A錯誤,符合題意;故選A。
讀圖“某半球經緯網圖”,完成下面小題。
2. 下列經緯度能正確表示乙地位置的是( )
A. (60°N,80°W)B. (60°S,80°W)C. (60°S,80°E)D. (60°N,80°E)
3. 關于甲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地位于丙地的東南方向B. 甲地位于中緯度地區(qū)
C. 甲地位于熱帶D. 甲地比丁地到南極點的距離遠
【答案】2 D 3. C
【解析】
【2題詳解】
度數往北增加為北緯用N表示,度數往東增加為東經用E表示。由圖可知,乙地位置為(60°N,80°E),故D正確;度數往南增加為南緯用S表示,度數往西增加為西經用W表示,故ABC錯誤。故選D。
【3題詳解】
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北極所在的方向是北方,反之為南方,由圖可知,甲地位于丙地的西南方向,故A錯誤;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低緯度,由圖可知,甲地位于低緯度地區(qū),故B錯誤;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由圖可知,甲地位于熱帶,故C正確;甲地和丁地在同一條緯線上,兩地和南極點的距離一樣遠,故D錯誤。故選C。
【點睛】人們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用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作為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線,即從20°W向東到0°經線,繼續(xù)向東再到160°E為東半球,從20°W向西到180°經線,繼續(xù)向西再到160°E為西半球。
4. 某地往北是北半球,往南是南半球,往西是東半球,往東是西半球,該地區(qū)位于( )
A. 20°E,0°B. 160°E,0°C. 160°W,0°D. 20°W,0°
【答案】B
【解析】
【詳解】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是以0°緯線即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由此可知,往北是北半球,往南是南半球,該點位于赤道上 (緯度0°);往西是東半球,往東是西半球,該點位于160°E經線上。依據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
5. 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周期是( )
A. 自西向東 24小時B. 自西向東 12小時
C. 自東向西 24小時D. 自東向西 365天
【答案】A
【解析】
【詳解】地球繞地軸不停轉動,叫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
6. 下列現象中,由于地球自轉所產生的是( )
A. 極晝極夜B. 東西時刻的差異C. 四季的變化D. 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
【答案】B
【解析】
【詳解】地球自轉所產生的是晝夜變化、東西時刻的差異,故B正確;南北極圈內的極晝極夜現象、四季的變化、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規(guī)律是地球的公轉造成的現象,故ACD錯誤。故選B。
讀某日地球晝夜分布圖及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7. 從“某日地球晝夜分布圖”判斷我國此時正值(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8. 2021年“六一”兒童節(jié)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范圍是( )
A. 丁到甲之間B. 甲到乙之間C. 乙到丙之間D. 丙到丁之間
【答案】7 D 8. A
【解析】
【7題詳解】
由圖可知,某日地球晝夜分布圖上陽光直射南回歸線,此時是我國的冬季,故D正確;我國春季和秋季的時候陽光直射赤道附近,夏季的時候,陽光直射北回歸線附近,故ABC錯誤。故選D。
【8題詳解】
“六一”兒童節(jié)時,為北半球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至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間,接近夏至日。由圖可知,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位置范圍是丁到甲之間,故A正確;甲到乙之間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至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間,故B錯誤;乙到丙之間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間,故C錯誤;丙到丁之間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間,故D錯誤。故選A。
【點睛】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四季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五帶的劃分。
9. 小明在圖上量算得學校到居住區(qū)的直線距離為2厘米,兩地實際距離是4000米,該圖的比例尺是( )
A. 1:2000
B. 1:4000
C. 1:200000
D. 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2000厘米
【答案】C
【解析】
【詳解】根據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2厘米:400000厘米=1:200000,表示圖上距離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2000米。所以正確的是C。
10. 2020年央視春晚設置了河南鄭州、粵港澳大灣區(qū)兩大分會場,節(jié)目開始前,小明想查找兩個分會場所在省區(qū)的位置,他最好查找( )
A. 中國政區(qū)圖B. 中國資源圖C. 中國地形圖D. 中國氣候圖
【答案】A
【解析】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地圖的種類有很多。按內容,地圖可分為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普通地圖綜合反映某一區(qū)域自然和社會經濟的一般特征,包括地形、河湖、植被、行政區(qū)劃、城鎮(zhèn)、交通等基本內容。了解河南鄭州、粵港澳大灣區(qū)所在省區(qū)的位置,應查找中國政區(qū)圖,而中國資源圖是了解中國資源分布狀況,中國地形圖是了解我國各種地形分布,中國氣候圖是了解不同地區(qū)氣候分布。根據題意,故選A項。
11. 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代表的地形類型是( )
A. 高原B. 平原C. 丘陵D. 盆地
【答案】B
【解析】
【詳解】分層設色通用的顏色順序是:海洋用藍色,平原用綠色,低山丘陵用黃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淺紫色表示積雪、冰川。在不同的等深線之間,用分層設色法著上深淺不同的藍色,可以用來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綠色越濃,表示地勢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勢越高;雪線以上的地區(qū)通常用白色表示。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2. 如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圖,數值關系為a>b>c,則①、②兩地代表的地形分別是( )
A. 山脊山脊B. 山谷山谷C. 山脊山谷D. 山谷山脊
【答案】D
【解析】
【分析】
【詳解】圖中是等高線地形圖,如果a>b>c,①則是向海拔高處凸出,所以為山谷,②則是向海拔低處凸出,所以為山脊。故選D。
13. 下圖中①②③④處坡度最緩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D
【解析】
【詳解】由圖可知,圖中①②③④處等高線最稀疏的是④,為緩坡,故D正確;①②③處等高線密集為陡坡,故ABC錯誤。故選D。
14. 南北回歸線同時穿過的大洲是( )
A. 亞洲B. 非洲
C. 南美洲D. 大洋洲
【答案】B
【解析】
【詳解】被北回歸線穿過的大洲有非洲、亞洲、北美洲;被南回歸線穿過的大洲有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同時被南北回歸線穿過的是非洲,B符合題意,ACD不合題意。故答案選B。
15. 下圖為北半球某區(qū)域圖,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①為甲、乙兩大洲分界線,分界線上的山脈是( )
A. 烏拉爾山B. 阿爾卑斯山
C. 阿爾泰山D. 喜馬拉雅山
【答案】A
【解析】
【詳解】圖中為亞洲和歐洲,亞歐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A正確;阿爾卑斯山脈位于歐洲中南部,B錯誤;阿爾泰山、喜馬拉雅山位于我國,CD錯誤;排除BCD,選A。
16. 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是世界上火山與地震活動最劇烈的兩大地帶之一,與這個火山、地震帶無關的板塊是( )
A. 非洲板塊B. 亞歐板塊C. 印度洋板塊D. 美洲板塊
【答案】A
【解析】
【詳解】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位于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及南極洲板塊之間。與非洲板塊無關,故選項A符合題意,選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
17. 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的是
A. 火山噴發(fā)B. 潮汐的作用
C. 人為因素D. 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
【答案】D
【解析】
【詳解】地球上的海陸分布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是會發(fā)生變化的,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故選D。
以下選自王老師的微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這兩天的氣溫跳水,早晨出門即便毛衣秋褲還是會感到陣陣寒意。中午天氣變得暖和起來,和老師們一起漫步校園,邊賞景邊交流,好不愜意,意猶未盡大家即興在園中合影,雖無月色,也是花前??偹阋患朗?。
到了下午結束工作,走出教室那天卻變了,北風呼嘯,黃沙滿天,開車返程,竟似游走在沙陣之中,時而沙塵滾滾讓路變得朦朧,時而斯吼陣陣似那風督著沙一次次的沖鋒。坐在車里你也能感受到風的威力,不時的側風讓你的手下意識地緊把住方向盤,生怕不慎偏離了方向。那些紙片,塑料袋倒是得了勢,乘風直上,成了空中的打擊力量,在蒼白的陽光下,絢出一種詭異的光,恍如末日。
18. 文中反映出天氣所具備的特點是( )
①反映一個地區(qū)短時間的大氣狀況②反映一個地區(qū)多年的平均大氣狀況③時刻在變化④變化不大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
19. 文中描述的下午的天氣現象是( )
A. B. C. D.
【答案】18. A 19. B
【解析】
【18題詳解】
天氣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段內的具體狀態(tài)。對天氣狀況我們可以這樣描述:睛,雨,氣溫高,氣溫低,風力大,風力大小等,天氣現象的突出特點是多變。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它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例如,在中國,東部地區(qū)7月較為悶熱;北方地區(qū)1月和2月多嚴寒天氣;西北地區(qū)氣候干燥,晝夜氣溫變化劇烈等。所以①③符合題意,故選A。
【19題詳解】
讀圖可知,A表示的天氣符號是霧,B表示的天氣符號是沙塵暴,C表示的是雷雨,D表示的是霜凍。由題意可知,文中描述的天氣現象是沙塵暴,北風呼嘯,黃沙滿天。故B項符合題意。故選B。
【點睛】天氣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段內的具體狀況,突出特點是時間短,多變;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特點是時間長,穩(wěn)定。
讀“某地某年月平均氣溫統(tǒng)計表”,回答下面小題。
20. 四位同學根據表中數據分別繪制了該地的氣溫年變化曲線圖,其中正確的是( )
A. AB. BC. CD. D
21. 根據氣溫年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判斷,該地位于( )
A. 北半球陸地B. 南半球陸地C. 北半球海洋D. 南半球海洋
【答案】20. C 21. A
【解析】
【20題詳解】
由圖可知,該地1月和2月的最低氣溫低于了0°C,四幅圖中只有C1月和2月的最低氣溫在0°C以下,所以結合所給答案A、B、D錯誤、C正確。故選C。
【21題詳解】
由上題可知,C圖為該地的氣溫年變化曲線圖,一年中,北半球大陸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出現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陸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出現在1月,海洋上是2月,表中所示該地的最熱月是7月,最冷月是1月,該地位于北半球的陸地。結合所給答案B、C、D錯誤,A正確。故選A。
【點睛】一年中,北半球大陸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出現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陸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出現在1月,海洋上是2月。
22. 實驗與活動:如下圖,某地理小組把一盆沙和一盆水放在太陽下暴曬15分鐘后,用溫度計測量其溫度,記錄下來;再把沙和水同時移到空調室中約15分鐘,再次測量其溫度,并記錄下來。兩次測量數據如表所示。請你分析活動結果,該結果可以解釋:導致同緯度地區(qū)不同經度的地方(海拔高度相同)氣候顯著差異的因素是( )
A. 海陸位置B. 緯度位置C. 地形因素D. 人口分布
【答案】A
【解析】
【詳解】由圖可知,沙盆代表陸地升溫快、降溫快,說明氣候的大陸性特征明顯;水盆代表海洋,升溫慢,降溫慢,說明了氣候的海洋性特征明顯。由于海陸性質的巨大差異,造成同緯度地區(qū)海洋與陸地氣溫不同。故A正確,B錯誤;由題干可知,兩地海拔高度相同,故C錯誤;人口分布對氣候的影響較小,不是導致同緯度不同經度氣候顯著差異的主要原因,故D錯誤。故選A。
23. 在等溫線圖上,等溫線密集的地方,說明氣溫( )
A. 高B. 低C. 差別大D. 差別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詳解】在等溫線圖上,等溫線越密集的地方,表示氣溫差異越大,相反,等溫線越稀疏的地方表示氣溫差異越小,故選C。
【點睛】
24. 關于世界氣溫分布規(guī)律描述,正確的是( )
A. 同緯度地區(qū),海洋氣溫總是低于陸地B. 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遞減
C. 緯度越高氣溫越高D. 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也隨著升高
【答案】B
【解析】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同緯度地區(qū),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則相反,A錯誤;受緯度因素影響,氣溫從赤道向兩極逐漸遞減,B正確;緯度越高氣溫越低,C錯誤;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D錯誤。故選B項。
25. 關于倫敦降水季節(jié)分配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各月降水分配較均勻B. 降水集中在夏季C. 降水集中在冬季D. 各月幾乎無降水
【答案】A
【解析】
【詳解】由圖中倫敦的降水柱狀圖可以看出,該地區(qū)的降水是各月降水分配均勻,屬于溫和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故選A。
26. 下圖是印度的年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據圖判斷該氣候類型是( )
A. 熱帶雨林氣候B. 熱帶沙漠氣候C. 熱帶季風氣候D. 亞熱帶季風氣候
【答案】C
【解析】
【詳解】由圖可知,圖中全年高溫,降雨分明顯的旱、雨兩季,為熱帶季風氣候,故C正確;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干旱,故AB錯誤;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故D錯誤。故選C。
27. 某國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分別為1.5%和1.7%,該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 )
A. 1.7%B. -0.2%C. 3.2%D. 0.2%
【答案】B
【解析】
【詳解】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因此,該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5%-1.7%=﹣0.2%,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8. 關于世界人種和宗教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黃種人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
B. 黑色人種的故鄉(xiāng)是南、北美洲
C. 阿拉伯人信仰基督教
D. 佛教建筑物為清真寺
【答案】A
【解析】
【分析】
【詳解】本題考查世界人種和宗教的概況。黑色人種的故鄉(xiāng)是非洲,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佛教建筑物為寺廟、佛塔等,故BCD敘述錯誤,黃種人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A敘述正確,選A。
29. 下列關于聚落的說法正確的是
A. 一般來說,先有城市聚落再有鄉(xiāng)村聚落
B. 城市聚落是由鄉(xiāng)村聚落演變而成的
C.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聚落
D. 聚落就是指人們休息的地方
【答案】B
【解析】
【詳解】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既是人類的居所,也是人們進行生產勞動和社會活動的場所,一般來說,先有鄉(xiāng)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平原地區(qū)自然條件優(yōu)越,聚落比較集中,高山、荒漠地區(qū)自然條件惡劣,聚落比較稀少;鄉(xiāng)村是人口規(guī)模不大,主要從事農業(yè)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guī)模,主要從事非農業(yè)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因此傳統(tǒng)聚落的形成與自然環(huán)境密切相關,與人類活動也有關系。B正確,故選B。
【點睛】本題考查聚落的形成與發(fā)展。
30. 下圖可說明,當今國際經濟關系是( )
A. 國際商業(yè)競爭日趨劇烈B. 國際經濟合作不斷加強
C. 國際經濟合作不斷減弱D. 各個國家經濟發(fā)展自成一體
【答案】B
【解析】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各國各地區(qū)的經濟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資源、技術、人才、信息等逐漸成為全球共享的財富,大量的跨國公司和地區(qū)性、全球性的經濟貿易組織的出現,使勞務、技術、資本等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配置,各國各地區(qū)經濟相互滲透、相互影響,日益向經濟全球化的方向發(fā)展,它有利于在世界范圍內配置資源,有利于資本和產品的全球性流動,有利于各國經濟與技術的密切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發(fā)展。綜上所述,ACD錯誤,B正確。故選B項。
二、綜合題(共40分)
31. 讀“世界人種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A大洲的平均經濟發(fā)展水平很高,是世界上____(發(fā)達或發(fā)展中)國家最為集中的地方,該地屬于____人種分布區(qū),大都信仰____教。
(2)B地通用的語言是____,這種語言是世界上使用____(填“范圍最廣”或“人數最多”)的語言。B地所在大洲的____部和____部是世界人口稠密區(qū)。
(3)C地屬于____洲,該地主要是____人種。
(4)D、E兩地主要是____人種,大多信仰____教,說____(語言)。
(5)A、B、C、D四地中,人口老齡化問題最嚴重的是____。
【答案】(1) ①. 發(fā)達 ②. 白色 ③. 基督
(2) ①. 漢語 ②. 人數最多 ③. 東 ④. 南
(3) ①. 非 ②. 黑色
(4) ①. 白色 ②. 伊斯蘭 ③. 阿拉伯語 (5)A
【解析】
【分析】本題以世界人種分布圖為材料,設置五道小題,涉及世界人口稠密區(qū)分布、不同地區(qū)人種、語言、宗教分布及人口問題等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能力。
【小問1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根據經濟發(fā)展水平的高低,通??砂咽澜缟系膰曳譃榘l(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歐洲的平均經濟發(fā)展水平很高,是世界上發(fā)達國家最為集中的地區(qū),該地主要是白色人種,大都信仰基督教。
小問2詳解】
讀圖可知,B地是亞洲東部,通用的語言是漢語,這種語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所在大洲是亞洲,其東部和南部,主要位于中低緯度,地勢平坦、氣候適宜,是世界人口稠密區(qū)。
【小問3詳解】
讀圖可知,C位于非洲,該洲北部主要是白種人,中部和南部主要是黑種人,黑種人居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黑非洲”之稱。
【小問4詳解】
讀圖可知,DE兩地分別是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在人種、語言、宗教、文化等方面都比較相似,大多屬于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白色人種,大多信仰伊斯蘭教,說阿拉伯語。
【小問5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發(fā)達國家人口老齡化現象較為嚴重,圖中ABCD分別是歐洲西部、亞洲東部、非洲北部、非洲南部,A地人口老齡化問題最嚴重,B地人口趨于老齡化,CD兩地人口增長相對較快。故為A地。
32. 讀“世界氣候分布圖”,完成下列要求。
(1)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氣候類型名稱:A____氣候,B____氣候,C____氣候,G____氣候。
(2)受不同因素影響、各地氣候不同,其中H氣候的分布主要是受____因素影響,G氣候的分布主要受到____因素影響;北美洲西海岸氣候沿南北狹長分布是受____因素影響。
(3)讀氣候類型圖,回答下列問題。
甲氣候類型的主要分布地區(qū)與世界氣候分布圖中____(填字母)是一致的,乙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____洲的西部,丙氣候類型夏季的氣候特點是____。
【答案】(1) ①. 熱帶草原 ②. 熱帶雨林 ③. 熱帶沙漠 ④. 溫帶大陸性
(2) ①. 緯度 ②. 海陸 ③. 地形
(3) ①. E ②. 歐 ③. 高溫多雨
【解析】
【分析】本大題以“世界氣候分布圖”為材料,設置三道小問,涉及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氣候類型的判讀、影響氣候的因素,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能力。
【小問1詳解】
世界氣候復雜多樣,從圖中可知,A熱帶草原氣候,B熱帶雨林氣候,C熱帶沙漠氣候,G溫帶大陸性氣候。
【小問2詳解】
受不同因素影響,各地氣候不同,其中H是寒帶氣候,分布主要是受緯度因素影響,G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主要受海陸位置影響;北美洲西海岸氣候沿南北狹長分布是受地形因素影響。
【小問3詳解】
從圖中可知,甲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候,分布與世界氣候分布圖中字母一致的是E;乙是溫帶海洋性氣候類型,其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的西部,丙夏季的氣候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
33. 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德國科學家魏格納從B____洋的兩岸輪廓相似從而得到啟示,提出了____學說。
(2)①____運河溝通了太平洋和B大洋,也是北美洲和C____洲的分界線。
(3)從圖1可以看出,全部位于東半球上的大洲是____。
(4)北冰洋被亞洲,____和____三大洲環(huán)繞。
(5)圖2地區(qū),地殼活躍,板塊運動明顯,貝貝作出的一些解釋,不正確的是____。
A. 幾千萬年后,地中??赡芟. 紅海屬于板塊的碰撞擠壓區(qū)
C. 阿拉伯半島處在三大板塊的交界處D. 阿爾卑斯山是板塊碰撞擠壓的結果
【答案】(1) ①. 大西 ②. 大陸漂移
(2) ①. 巴拿馬 ②. 南美 (3)歐洲
(4) ①. 北美洲 ②. 歐洲 (5)B
【解析】
【分析】本題以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圖及板塊運動示意圖為材料,設置五道小題,涉及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大洲分界線、大陸漂移說及板塊運動的影響等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能力。
【小問1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并讀圖可知,B大西洋兩岸,尤其是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東海岸,輪廓十分相似,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他認為,大約在2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塊大陸,大陸周圍是一片大洋,大陸分裂成數塊,并緩慢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狀況。
【小問2詳解】
讀圖可知,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洲是北美洲和C南美洲,其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溝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小問3詳解】
讀圖可知,主要位于東半球的洲是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其中歐洲全部位于東半球。
【小問4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冰洋的周圍被三大洲環(huán)繞,分別是亞洲、歐洲、北美洲。
【小問5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并讀圖可知,由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擠壓,幾千萬年后,地中??赡芟?,A正確;由于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張裂,紅海在擴張,B錯誤;阿拉伯半島處在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和非洲板塊三大板塊的交界處,C正確; 阿爾卑斯山是由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D正確。本題要求選擇解釋不正確的選項,故選B。
34. 圖1為聚落景觀圖,圖2為聚落形成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甲為____聚落,乙為____聚落,與甲聚落相比,乙聚落一般規(guī)模較____。甲、乙兩聚落的本質區(qū)別是____的不同。
(2)圖2中,A、B、C三聚落選址的共同點是____分布;A、B、C三聚落中,最可能發(fā)展為大城市的是____(填字母),原因是其地形平坦開闊,且位于河流____,交通便利。
(3)A聚落附近的河流大致流向是____。
(4)圖中等高線地形圖的等高距是____。
【答案】(1) ①. 城市 ②. 鄉(xiāng)村 ③. 小 ④. 生產與生活方式不同
(2) ①. 沿河 ②. B ③. 交匯處 (3)自西北向東南
(4)100米
【解析】
【分析】本題以聚落景觀圖及聚落形成示意圖為材料,設置四道小題,涉及方向判讀、聚落分類、聚落形成有利條件等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能力。
【小問1詳解】
讀圖可知,甲區(qū)域有高樓林立,交通運輸網縱橫交織,規(guī)模較大,乙區(qū)域主要從事農業(yè)生產活動,種植大面積農作物,兩聚落相比,乙聚落一般規(guī)模較小。甲、乙兩聚落的本質區(qū)別是生產與生活方式不同。
【小問2詳解】
讀圖可知,A、B、C三聚落都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交通便利。A、B、C三聚落中,最可能發(fā)展為大城市的是B,原因是其地形平坦開闊,且位于河流交匯處,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小問3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通常情況下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原則表示方向,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表示方向,在經緯網地圖上,應根據經緯線確定方向。此題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原則判斷方向,可知A聚落附近的河流大致流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小問4詳解】
讀圖可知,圖中等高線地形圖上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距離是100米,故等高距是100米。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氣溫(℃)
-3
-1
7
13
19
24
27
25
22
18
12
5
工具
第一次測量
第二次測量
沙盆
38℃
21℃
水盆
28℃
25℃

相關試卷

07,2024年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qū)中考二模地理試題(無答案):

這是一份07,2024年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qū)中考二模地理試題(無答案),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

這是一份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共2頁。

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

這是一份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共2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2-2023學年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qū)七年級(下)期末地理試卷(含解析)

2022-2023學年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qū)七年級(下)期末地理試卷(含解析)

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qū)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含答案)

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qū)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含答案)

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qū)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測試地理試卷 (含答案)

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qū)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測試地理試卷 (含答案)

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qū)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

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qū)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