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時間:分鐘 滿分: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級:__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__
*注意事項:
1、填寫答題卡的內容用2B鉛筆填寫
2、提前 xx 分鐘收取答題卡
第Ⅰ卷 客觀題
第Ⅰ卷的注釋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共16題;共48分)
1. 197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漢內斯·阿爾文博士說:“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二十五個世紀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睗h內斯·阿爾文意在說明( )
A . 中華傳統(tǒng)文化影響力有待提升 B . 儒家思想具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 C . 孔子思想蘊含豐富的科學價值 D . 儒學可以保證世界和諧穩(wěn)定
2. 蘇美爾人發(fā)明的楔形文字被阿卡德人接受,巴比倫人、亞述人先后采用。此外,埃蘭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等也根據各自需要,對楔形文字加以改變并使用。1500年左右,埃及與西亞各國的交往書信也用楔形文字書寫。這可用于說明( )
A . 西亞和北非文明發(fā)展的趨同性 B . 文字的出現(xiàn)標志著文明高度發(fā)展 C . 蘇美爾人為區(qū)域交往作出了貢獻 D . 古巴比倫長期是區(qū)域的文化中心
3. 羅馬共和國建立后,隨著平民社會地位的提高,一個新的呼聲也就跟著出現(xiàn)——讓擁有少量財產的人也享有法律上的地位。就這一呼聲的歷史結果而言,這一訴求最終將古羅馬社會送入一個新的時代。下列屬于這一“新的時代”現(xiàn)象的是,古代羅馬( )
A . 明文限制貴族濫用權力 B . 私有財產開始受到保護 C . 終結了貴族的政治特權 D . 平民主導國家法制建設
4. 印度宗教之多,是古代其他各國難以比擬的,其中重要的有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印度教、錫克教、伊斯蘭教等,較小的宗教和各教中的派別更是不勝枚舉。這可用來說明,古印度( )
A . 是世界宗教中心 B . 文化管理較為混亂 C . 文化的豐富多彩 D . 奉行政教合一制度
5.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大量流民僑居南方,但“至(北魏)孝文帝立而崇經禮士,浸浸華化,于是中原士族向之避難在江左者,又相率慕化來歸”。這一變化( )
A . 有利于南北文化的交流 B . 得益于北魏社會經濟的繁榮 C . 加速了南方政權的衰敗 D . 緩解了江南地區(qū)的人地矛盾
6. 1948年,英國制定《國籍法》,賦予英聯(lián)邦國家公民入境和定居英國的權利。隨后,亞、非、拉有色人種涌入英國,僅印度、巴基斯坦和西印度群島三地就達到了48.5萬人,他們在英國從事建筑、環(huán)衛(wèi)、交通運輸、餐飲等工作。這一狀況( )
A . 導致了英國人口結構的巨變 B . 為英國經濟發(fā)展注入了動力 C . 促成英國經濟發(fā)展模式轉型 D . 激化了英國各民族間的矛盾
7. 法國漢學家安田樸在《中國文化西傳歐洲史》中寫道:“在廣大的中亞、西亞地區(qū)很少發(fā)現(xiàn)可以肯定是從陸路運來的北宋器物,這是和當時的政治形勢相對應的?!被凇爱敃r的政治形勢”,宋朝( )
A . 對舶來品加征關稅 B . 被迫轉向閉關自守 C . 積極發(fā)展海上絲路 D . 推動邊境貿易發(fā)展
8. 1658年,倫敦《政治快報》上刊登了一則茶葉廣告,稱飲茶可以改善人的體質。1866年,法國畫家雷諾阿創(chuàng)作的繪畫作品《在安托尼媽媽的旅店》展現(xiàn)了法國民眾使用中國瓷器飲茶的場景。材料可用于說明( )
A . 茶葉已成為歐洲民眾生活必需品 B . 世界貿易格局發(fā)生了深刻的改變 C . 國際貿易的發(fā)展推動了文化傳播 D . 英法兩國民眾飲食結構趨于一致
9. 下表所示是關于蒙古西征的三個觀點。據此,我們可得到的啟示是( )
A . 軍事擴張推動文明進步 B . 蒙古西征阻礙歐亞文化交流 C . 應辯證地看待蒙古西征 D . 蒙古西征旨在傳播進步文化
10. 美國共和黨領袖塔夫脫當選總統(tǒng)(1909—1913年在任)后明確指出:“我絕對不會偏離我的南部政策……我不會在南部任命黑人為官員……我不會放棄在那里建立一個白人政黨的希望?!边@一言論( )
A . 阻礙了黑人奴隸制度的廢除 B . 反映了美國的種族歧視頑疾 C . 加速了民主共和政治的完善 D . 協(xié)調了美國南北雙方的分歧
11. 德意志海德堡的作家約瑟夫·格雷斯于1807年出版了《德意志人民叢書》,勃倫塔和阿尼姆于1808年出版了民間抒情詩《少年的魔笛》,他們都力圖從文學方面揭示德意志歷史的意義。正如施泰因所說,這些作品“主要燃起了后來趕走法國人的那種德意志火焰”。據此可知( )
A . 啟蒙思想推動德國國家政權構建 B . 德國學者引領了出版行業(yè)的升級 C . 德意志人借助文學宣揚民主精神 D . 拿破侖戰(zhàn)爭激發(fā)了德國民族覺醒
12. 1917年8月,北洋政府正式對德宣戰(zhàn),并制定了“以工代兵”的參戰(zhàn)政策,約14萬華工被派遣到歐洲戰(zhàn)場。一戰(zhàn)結束后,這些華工成為聲援五四運動的重要力量,后來有的還轉變?yōu)闊o產階級革命者。據此可知,一戰(zhàn)客觀上( )
A . 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的轉折點 B . 助推了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發(fā)展 C . 直接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傳播 D . 促成了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13. 二戰(zhàn)以來,韓國創(chuàng)建了近百個書院或其他形式的儒學學校。這些學校主要向青少年講授儒學典籍和傳統(tǒng)禮儀。成均館大學以儒家思想為辦學理念,開設儒學必修課,以仁、義、禮、智為校訓。由此可見,韓國( )
A . 排斥西方資本主義文化 B . 重視傳承和發(fā)展儒家文化 C . 形成了獨有的民族文化 D . 積極推動民族文化的轉型
14. 唐代婦女在學校學習的書籍幾乎包括了所有儒家經典,其中以《春秋》《禮》和《詩》最為普遍。此外,有關“婦德”的教科書數不勝數,比如《女儀》和《女誡》就是唐代婦女常讀的書籍。這說明唐代( )
A . 積極推動學校教育發(fā)展 B . 社會觀念進一步開放 C . 婦女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 . 強調婦女的道德規(guī)范
15. 下表所示為中外古代著名人物與圖書館的關系簡述。這說明( )
A . 圖書館提供智力資源 B . 東西方文化發(fā)展路徑不同 C . 東西方文化政策迥異 D . 國家圖書館承載多種職能
16. 從1834年通過第一部文化遺產保護法起,希臘在對待古跡方面的基本原則就是“文化遺跡永遠是第一位的”。盡管一些人認為過于嚴格的法律有時候會影響經濟增長,但希臘文化遺產保護優(yōu)先的原則從來沒有動搖過。希臘的這一做法( )
A . 促使社會治理水平得以高度發(fā)展 B . 使文化立國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實 C . 秉持優(yōu)先發(fā)展文化產業(yè)的戰(zhàn)略 D . 為人類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借鑒
第Ⅱ卷 主觀題
第Ⅱ卷的注釋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共4題;共52分)
17.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屈服于西方列強,允許英、法等國在中國招募華工,廣西有人開始被運往國外。1876年,北海(當時屬廣東管轄)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后,從北海口岸出國的華工,每年多則4000人,少則數百人。1897年,梧州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1904年,英國在梧州設立“契約華工”接收站。
摘編自石維有、張堅《華僑華人與西南邊疆社會穩(wěn)定》
材料二
清末的廣西社會由封建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過渡,在此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出現(xiàn)了大批的海外移民。清政府的殘酷壓榨,再加上天災頻仍,大量破產的百姓紛紛外逃。此外,在當時“西學東漸”的影響下,許多廣西學子出洋留學,也成為海外移民的重要組成部分。
—摘編自梁茜茜《論清末廣西海外移民的類型及特點》
材料三
1940年,日軍將越南作為向中國華南進攻及發(fā)動太平洋戰(zhàn)爭的軍事基地,導致廣西邊境交通受阻,廣西人遷居海外的人數劇減。日軍發(fā)動太平洋戰(zhàn)爭以后,南進侵占東南亞,大約有11萬僑胞又遷回廣西。而廣西一大批愛國志士,利用廣西的特殊地理位置,移遷至越南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42年,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抗戰(zhàn)勝利以后,因為各種原因,少數廣西籍士兵流落在緬甸和印度。
——摘編自向大有《民國時期廣西向國外移民三個時段社會背景特征》
(1) 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末廣西人口大量外遷的背景。
(2) 根據上述材料,指出相較于清朝末年.抗戰(zhàn)時期廣西人口遷移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
18.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據商務部文化貿易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統(tǒng)計
材料二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文化貿易在影視等特色文化產業(yè)的文化產品傳播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自“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中國影視作品在東南亞、西亞、南亞和俄羅斯等市場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2015年,中國向東南亞出口電視節(jié)目總額達到12397.39萬元,占電視節(jié)目出口總額的24.15%,2016年提升到31.50%。影視等產業(yè)的文化傳播,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人民展現(xiàn)了中國的社會風貌和人民精神面貌,使中國的國家形象和文化魅力更加直觀、豐滿。
材料三
隨著美國“重返亞太”戰(zhàn)略的實施,巴以沖突、烏克蘭危機等事件的發(fā)生,持續(xù)給“一帶一路”周邊地區(qū)的安全環(huán)境蒙上了陰影。而全球經濟正經歷下行階段,增長動力減弱,各種深層次矛盾進一步凸顯。受經濟下行影響,“逆全球化”風潮涌起,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嚴重阻礙了全球產品和服務的流動,加重了全球經濟運行負擔。
——材料二、三均摘編自任力等《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文化貿易成效、挑戰(zhàn)與對策》
(1) 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文化貿易取得的成就及其意義。
(2) 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面臨的挑戰(zhàn),并談談你的應對策略。
19.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這場翻譯運動不僅僅讓落后的阿拉伯文明飛躍上升,且讓逐漸衰敗的波斯、兩河文明與埃及文明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而最為重要的是,為一度沉淪但最終全面崛起的希臘、羅馬文明奠定了復興的基礎。此外,翻譯運動還使長期隔閡的東西方文明得以交流和融合,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因為地理距離所造成的文化交流障礙。翻譯運動因此被稱為人類歷史上首次真正意義的全球規(guī)模的文化交流活動。
——摘編自李曉非、孫曉天《阿拉伯帝國翻譯運動產生巨大影響力的原因分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阿拉伯翻譯運動”,提出一個探究主題,并予以闡釋。(要求:主題明確,源自材料;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完整。)
20.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石器時代,隨著黃河流域各部落以及部落集團之間的往來逐漸頻繁,逐漸形成了夏、商、周三族,并先后建立了夏、商、周三代王朝。三族不斷融為一體,產生了共同的文化認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生產力的發(fā)展推動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發(fā)展。在民族大遷徙、大雜處、大交融的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局面。諸子學說的爭鳴競長,促進了早期中華文化的發(fā)展。
——摘編自陳連開《中華文化的基本特點及其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弘揚》
材料二
中華文化是在特定的歷史地理等條件下形成的,其過程中沒有經歷過被強行嫁接或重新塑造,因而有著自己相對獨立與完整的文化體系。中華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涌現(xiàn)出數不清的思想大家、文化學者,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寶庫。中國文化主張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對外來文化不是排斥與拒絕,而是吸收與創(chuàng)造,從而不斷地充實與豐富自己。
——摘編自張連珍《中華文化的內涵及其意義和價值》
(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早期中華文化形成與發(fā)展的有利因素。
(2) 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華文化的特征。 題號
一
二
評分
閱卷人
得分
觀點一
蒙古在西征過程中不斷攻城略地,對當時的亞歐大陸經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觀點二
西征過程中,大量的漢人工匠被帶到了中亞、西亞和東歐。與此同時,蒙古人也將大量的西方工匠俘虜到了蒙古草原和中原
觀點三
蒙古將中國的火藥、印刷術、指南針三大發(fā)明傳播到了阿拉伯,后來這些發(fā)明又從阿拉伯傳播到了歐洲,推動了歐洲的近代化轉型
古代西方
歐幾里得、阿基米德、阿里斯塔克等人的數學和科學成就都與亞歷山大圖書館有密切關系
古代中國
孔子、司馬遷、班固、司馬光等都曾管理過國家圖書,其研究均受益于圖書館
閱卷人
得分
這是一份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貴百河”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月考歷史試卷(Word版附解析),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閱讀下表,據此可知, 馬克思在其一部著作中寫道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貴百河”2024屆高三下學期二模歷史試卷(含答案),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材料題,論述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貴百河聯(lián)考高二下學期4月月考試題歷史含解析,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