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
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4.本卷命題范圍:高考范圍。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小小樹藤是我家,啦啦啦啦……”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正是童年經(jīng)典動畫《葫蘆娃》的主題曲。動畫片《葫蘆娃》給我們的童年留下了很多美好回憶。近日,一位研究者推測葫蘆娃來自云南,這一新奇的觀點使這部童年經(jīng)典之作重回我們的視野。葫蘆娃來自云南這個觀點最早出自一道高中地理試題。在浙江省某次高中聯(lián)考的地理試卷中,命題人以《葫蘆娃》動畫為題干,要求考生根據(jù)圖中的建筑、地形、生物分析其所在地區(qū)的地理特征,這也成為我們研究葫蘆娃出身地的重要線索。
首先是建筑。動畫片中,老爺爺居住的房屋為人字形尖頂茅草屋。一個地區(qū)的房屋建筑,特別是傳統(tǒng)民居建筑風格的形成,是當?shù)鼐用裨陂L期生活過程中逐漸適應氣候、地形、地質等條件后的結果,也是人類適應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具體表現(xiàn)。這種人字形尖頂房屋之所以出現(xiàn),主要是因為當?shù)氐奶厥鈿夂?。我國南方地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特別是每年夏季雨季來臨時,降水更是豐富。所以當?shù)孛窬拥奈蓓斊毡樵O計成人字形斜坡,利于降水時雨水快速排出。此外,由于緯度較低,我國南方地區(qū)在夏季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容易形成高溫少雨的“伏旱”天氣,人字形屋頂增加了房間上部的空間,形成隔熱層,使得屋內能夠相對涼爽。
其次是地形、地貌?!逗J娃》動畫中,妖精所住的山洞里有許多吊垂下來的鐘乳石。地面上也石峰林立、峰叢矗擁、崎嶇不平,這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而云貴高原是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廣的地區(qū)??λ固氐孛财娈愒幾H的特點,完美契合了妖精洞府的氛圍,導致其“出鏡率”頗高。
另外,動畫中出現(xiàn)的蛇、蝎子、穿山甲等動物也可作為憑據(jù)。云南省被譽為“動物王國”和“物種基因庫”,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根據(jù)《中國生物物種名錄》的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云南省擁有35581種生物,在我國省份中位列第一名。云南省內因橫斷山脈穿過,形成了高山峽谷密布、江河湖泊縱橫的地形,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發(fā)展。例如,穿山甲通常生活在山區(qū)森林、灌叢或林灌的各種環(huán)境中,云南境內因海拔不同而形成的各種闊葉林、針闊混交林、樹竹叢和灌草叢等都是穿山甲喜愛的活動地?!逗J娃》如果以云南為背景,出現(xiàn)穿山甲也就不足為奇了。
葫蘆分布廣、生存能力強、用途多,既可食用,又可以制作成各種形狀的容器。因此,在生產(chǎn)力落后的古代社會,葫蘆理所當然地與人們結下不解之緣,甚至成為一種靈物,受到人們的崇信。如《詩經(jīng)·大雅》中有“綿綿瓜腿,民之初生”之語,這是我國將人類起源與葫蘆結合起來的最早記載,可見中華民族的葫蘆崇拜歷史之悠久。在物產(chǎn)豐饒的云南,人們長期靠采集豐富的瓜果為生,葫蘆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一直起著重要作用,包括食用葫蘆的果實、葉子,用葫蘆制作成水瓢、酒葫蘆乃至藥壺,諺語“葫蘆里裝的什么藥”正是對這一現(xiàn)象的反映。
葫蘆還能被制成武器。云南彝族先民很早就以飛石索投擲石球作為狩獵工具。火藥傳入后,彝族人將火藥、鉛砂裝入葫蘆內,點燃后用飛石索擲往敵方,稱為“火藥飛雷”。
正因為葫蘆與云南先民們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如此緊密,云南各民族在探尋“我們從哪里來”這一問題的過程中,都不約而同地將葫蘆視為最早的祖先,形成了多種關于人類起源的葫蘆神話。
除此之外,葫蘆又與東西方神話中普遍出現(xiàn)的大洪水存在聯(lián)系。彝族創(chuàng)世古歌《梅葛》記載:上古時期,一場大洪水使人類滅絕。洪水退去后,一對幸存的兄妹奉天神旨意成親,生下一個葫蘆,從中誕生了漢、彝、苗、藏等九族?;Z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則稍有不同,聲稱這對在洪水中幸存的兄妹結婚后收到了神仙的葫蘆籽,種出了一個大葫蘆。他們打破了大葫蘆,葫蘆中走出了基諾、漢、傣等各族人民。傈僳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也與之大同小異,稱人類毀滅之后,天神發(fā)出長嘯使天空掉下兩個大葫蘆,從中生出兩個人祖,男的叫西沙,女的叫勒沙,他們結合生下九子九女,互相結為夫婦,生下了漢、彝、傣、藏、景頗、緬、納西等各族人民。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傳說與希臘神話中丟卡利翁的故事頗為相似。丟卡利翁夫婦在宙斯發(fā)起的大洪水中幸存,受到女神忒彌斯的指引,將石頭扔到自己身后來創(chuàng)造新人類,夫婦二人所丟的石頭分別形成了男人和女人。對比之下,二者何其相似,區(qū)別只在于故事的核心分別是葫蘆和石頭。
綜上所述,云南各民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中都出現(xiàn)了葫蘆,可見各族人民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葫蘆崇拜文化。因此,《葫蘆娃》中七個葫蘆娃從七彩葫蘆中誕生這一情節(jié),靈感來源應該就是云南地區(qū)流傳的葫蘆創(chuàng)世神話,這也成為葫蘆娃來自云南的又一有力證據(jù)。
(摘編自韓靖宇《“葫蘆娃是哪里人?”浙江聯(lián)考的這道題你會解嗎?》)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人類在長期生活中逐漸適應某個地區(qū)的自然條件,因此該地區(qū)就會形成具有獨特風格的房屋建筑。
B.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云南省成為我國物種最豐富的省份,它擁有的生物種類在國內首屈一指。
C.云南彝族先民很早就會制作狩獵工具,在火藥傳入當?shù)睾?,他們將火藥和葫蘆結合起來制成武器。
D.彝族、基諾族、傈僳族三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的具體內容是一樣的,都認為云南各民族人民有著共同的來源。
2.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這道以動畫片《葫蘆娃》為背景的地理試題,能從學科知識的角度引導考生重溫童年時期的經(jīng)典。
B.人字形尖頂茅草屋的建造與當?shù)貧夂蛴嘘P,人字形斜坡增加了房屋上部的空間,提高了居住舒適度。
C.葫蘆與云南人民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除了實用價值還具有精神價值,其影響力在民間文化中可見一斑。
D.東西方神話中有關大洪水的故事情節(jié)相似,區(qū)別在于故事的核心,因此可推知當時西方?jīng)]有葫蘆。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畫橫線部分觀點的一項是(3分)( )
A.在傣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中,天神派一頭母牛和一只鷂子來到地上,由鷂子孵化母牛生下的三個蛋,每一個蛋都孵出一個葫蘆,人類就從葫蘆中誕生。
B.在阿昌族的神話中,天公、地母相愛,懷胎九年生下一顆葫蘆籽,種下后結了一個很大的葫蘆,剖開后,從里面走出九個小孩,這便是人類的祖先。
C.新平的彝族認為孕婦的腹部與葫蘆相似,會在成親之日摔破一個盛滿灶灰的葫蘆,葫蘆被摔破后灶灰四散,象征產(chǎn)婦破水分娩,預示子孫繁茂。
D.拉祜族的創(chuàng)世史詩記載,至上神厄莎種下一粒金色的葫蘆籽,待其成熟時命小動物啄開葫蘆,始祖扎迪和娜迪從葫蘆里走出,從此有了拉祜族。
4.下面三幅圖均來自動畫《葫蘆娃》,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選項對這三幅圖的解讀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
圖1 圖2 圖3
A.圖1中的屋頂形狀獨特,反映出該地區(qū)可能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更豐富。
B.圖2的山洞里有許多吊垂下來的鐘乳石,這是動畫制作者根據(jù)妖精洞府的氛圍虛構的。
C.圖3中的穿山甲可以生活在山區(qū)森林、樹竹叢和灌草叢等海拔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中。
D.三幅圖用三個特有元素反映該地區(qū)的生活和自然特征,能為研究葫蘆娃出身地提供線索。
5.文章從兩個角度來論證“葫蘆娃來自云南”這一結論。請結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在半光明里繼續(xù)寫作
余秀華①
像是把頭埋在水里,不顧及呼吸,一直游下去,永遠找不到對岸,但是除了游動也別無選擇。這樣的狀態(tài)是我的生活狀態(tài),也是我的寫作狀態(tài):沒有目的地寫,不求甚解地寫。至今,我依然無法給“詩歌”一個定義,哪怕是模糊的。但是我從來不覺得這是恥辱,如同光明充滿了房間,而人依然無法說清楚這些光線的來龍去脈。加繆說世界是荒誕的,哪怕你有足夠的理由反證,而反證的結果還是在荒謬的范疇里,所以與“荒誕”共處似乎也成了我隱隱約約的一種生存心理。
從2015年的春天起,我的名字似乎與詩歌產(chǎn)生了物理反應,而其實這不是我關心的問題。詩歌是一個人心靈最真實的部分,能有人喜歡,說明我們能共情,共情離知音相差甚遠,也是我刻意避免的。但是,又恰好是這樣的共情讓我們似乎找到了伙伴,①一個人在深夜看星星的時候,還有人在別的地方同時在看,這無疑是一種安慰。2015年到現(xiàn)在,總有人問我有哪些變化,能夠被人看見的變化我就不多說了,盡管這變化里還有想象的部分,我不做解釋。
我個人能有什么變化呢?年歲的增長之外,生活的變化其實并沒有多少影響到我內心的歷程。前幾年,世界的好意朝我撲面而來,我也張開雙臂去迎接,去愛。這是我人生的一段不再重復的激情,因為是激情,就多少有些沖動,缺乏思考,特別是對自身的思考,當然有些明顯的收獲是擺到了臺面上的,比如對人性之惡的認識。當我沒有辦法逃離,就只能選擇共存,因為一直把自己定位于“演員”的身份,生命劇情的發(fā)展是我不能控制的,所以我一直處于被動的、消極的心態(tài)。好在,我所有的愛里面,對文字的鐘情經(jīng)久不衰,這是任何一段愛情都不能做到的。
幾年前,加繆來到我的書架上。他向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看到的生活就是我們想要的嗎?我們應該如何生活?我理解的是,他并不一定是指“正當?shù)纳睢?。什么是正當?shù)纳??它是不是真的存在呢?沒有一個狂妄之徒敢下結論。低頭一想,一個人的生活幾乎一眼就望到底了,還能做什么呢?比如一棵花兒在別的地方已經(jīng)生長得很好,我卻把它移植到我的院子里來,于它何益?于我,除了愛的證明,再沒有別的。
這幾年得到了贊美,也受到了很多侮辱,讓我疼得夜不能寐。這是多么冤枉:我與這世界并沒有多深刻的聯(lián)系,憑什么我要承擔無中生有的惡意?而其實我在內心里認為自己是膚淺的,連最基本的智慧都沒有。好在我的生活根基還算牢靠,雖然我不停地在這個旋渦里打轉,卻從來沒有脫離生活的本身。詩歌,無疑加固了這個生活的底座。
詩歌是什么,到現(xiàn)在我依舊不能給出一個答案,就像你問我愛是什么、宗教是什么一樣。有答案的東西都能夠解決,能夠解決的東西多半不是精神上的東西。②朋友圈里大多數(shù)是詩人,每天都有新的詩歌產(chǎn)生,我們就如同一個工廠里流水線上的工人,這是多么荒誕。每個人都有話想說,但是怎么說都說不清楚內心的準確,這也許就是詩歌。
文字是一個人的心態(tài)。這時期你的心態(tài)如何,都會反映在文字里,你是悲傷的,文字就是悲傷的;你是安靜的,詞語之間就會溢出安靜。怎么寫好像都對,說詩歌有好壞,不如說一個人的靈魂是膚淺的還是深邃的,是高貴的還是臣服于塵世的。事到如今,想改變靈魂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應該向高貴的靈魂靠近,這應該成為一個人的自覺。
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卻是散漫的。我總是不想刻意追尋什么,只期望著本來要與我匯合的東西不緊不慢地朝我走來。而詩歌常常在我一天的散漫后,把我飄忽的心拉回肉身里,它也像一個隧洞,當我走進去時,洞口就閉合了起來,讓我精心地梳理我的得失,成為我在塵世里的一處位置,盡管是徒勞無功,但是無用的東西在一個人的生活里也是至關重要的。
我原始的身份是農(nóng)民,這是就我所處的位置、所從事的工作和社會地位而言的。某一日,我突然悟到:身份也是對自己的禁錮,無論是農(nóng)民、工人,還是大學教授、科學家,身份的禁錮和社會地位沒有關系,恰恰是這樣的界定來誘惑你去打碎它。③真正能夠飛揚起來的從來不是安分守己、刻板的人,而是離經(jīng)叛道的。我想我本身的殘疾加深了這樣的體悟。而一個人很難把自己界定為純粹的詩人,一旦界定,詩人就會成為文字的囚徒。
我還在寫著,這就完成了我寫作的使命。至于是不是詩歌,或者什么是詩歌,一點都不重要。④我是如此幸運,能夠找到最適合我的方式,用最忠誠的文字把自己平放在世界上,一切的苦厄都成了配菜。
(本文為詩集《后山開花》序,有刪改)
【注】①余秀華:當代女詩人、作家,出生在湖北農(nóng)村,因小腦受損而行動不便。高中畢業(yè)后賦閑在家,有過短暫的打工經(jīng)歷,33歲開始寫詩。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有人很想了解作者近年的變化,但作者認為生活的變化并未對自己內心產(chǎn)生太多的影響。
B.作者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一段缺乏思考、沖動的激情,在這之后,她確認了自己對于文字的鐘情。
C.作者認為文字只是個人心態(tài)的反映,不存在對錯,因此詩歌也沒有好壞之分,更無從改進。
D.作者反復提及詩歌的“穩(wěn)定”作用,認為它加固了自己的生活根基,并幫助自己找準了位置。
7.對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句子①使用比喻手法,用看星星闡釋“共情”,“安慰”則表示作者希望自己的詩歌能得到別人的喜歡。
B.句子②中的“荒誕”是作者對朋友圈詩歌的反思,批評了目前詩歌趨于同質化又不能準確表達內心的現(xiàn)象。
C.句子③表明人只有打破身份的禁錮、勇于探索才可能實現(xiàn)精神的飛揚,也是作者對自己“離經(jīng)叛道”的褒揚。
D.句子④是作者對寫作功能的認知,她把寫作當作自己正確的生活方式,流露出自信與樂觀的情懷。
8.文中兩次提及加繆,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么?請簡要說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何理解標題中的“半光明”?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jié)之。書之玉版,藏諸金匱。生子孩提,師保①固明孝仁禮義,導習之矣。凡庶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shù)歲,可省笞罰。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復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為敗德。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于呵怒、傷其顏色,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當以疾病為諭,安得不用湯藥針灸救之哉?
(節(jié)選自《顏氏家訓·教子第二》)
材料二:
孝定李太后,神宗②生母也。太后教帝頗嚴。帝或不讀書,即召使長跪。每御講筵入,嘗令效講臣進講于前。遇朝期,五更至帝寢所,呼曰“帝起”,敕左右掖帝坐,取水為盥面,挈之登輦以出。帝事太后惟謹,而諸內臣奉太后旨者,往往挾持太過。帝嘗在西城曲宴被酒令內侍歌新聲辭不能取劍擊之。左右勸解,乃戲割其發(fā)。翼日,太后聞,傳語居正具疏切諫,令為帝草罪己御札。又召帝長跪,數(shù)其過。帝涕泣請改,乃已。
后性嚴明。萬歷初,政委任張居正,綜核名實,幾于富強,后之力居多。光宗③之未冊立也,給事中姜應麟等疏請被謫,太后聞之弗善。一日,帝入侍,太后問故。帝曰:“彼都人子也。”太后大怒曰:“爾亦都人子!”帝惶恐,伏地不敢起。蓋內廷呼宮人曰“都人”,太后亦由宮人進,故云。光宗由是得立。
(節(jié)選自《明史·列傳第二·后妃二》)
【注】①師保:古時輔弼帝王和教導王室子弟的官,有師有保,統(tǒng)稱“師?!薄"谏褡冢杭疵魃褡谥祚粹x,年號萬歷。③光宗:即明光宗朱常洛,明神宗之子。
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帝嘗在西城A曲宴B被酒C令D內侍歌E新聲F辭G不能H取劍I擊之。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諸,文中作兼詞,相當于“之于”,與《蘭亭集序》中“或取諸懷抱”的“諸”用法相同。
B.逮,文中指及、等到,與《陳情表》中“逮奉圣朝”的“逮”意思相同。
C.數(shù),文中指多次、屢次,與《蘇武傳》中“數(shù)通使相窺觀”的“數(shù)”意思相同。
D.乃,文中作副詞,相當于“才”,與《石鐘山記》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的“乃”用法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材料一認為,教育對智力超群和智力極低下的人而言確實用處不大,但對智力中等的人而言,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能明白事理。
B.材料一認為,古代圣王在孩子出生前就開始對其教育,普通人家即使不能完全效仿,也應盡早教育孩子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而不是鞭撻懲罰。
C.材料一認為,放縱孩子不加以管制,就像生病不用湯藥和針灸來治療一樣,孩子并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自然明白事理,疏于管教就會成為品德敗壞之人。
D.由材料二可知,李太后是明神宗的生母,她由宮女進位,雖出身平平卻對國家有功,她在朝廷任用張居正主持政事時有所出力,后來又促使神宗冊立朱常洛為太子。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宗之未冊立也,給事中姜應麟等疏請被謫,太后聞之弗善。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材料二中李太后的做法與材料一中關于子女教育的哪一個觀點相符?請簡要說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海 望①
周繇②
蒼??辗喝眨念櫧^人煙。
半浸中華岸,旁通異域船。
島間應有國,波外恐無天。
欲作乘槎③客,翻然去隔年。
【注】①有版本作“望海”。②周繇:晚唐詩人,唐懿宗咸通十年(872)舉進士及第。③乘槎:傳說天河與海通,有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見有浮槎去來,不失期,遂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織女、牽牛。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聯(lián)意境壯闊,一輪太陽浮于空中,詩人在岸邊朝四周望去,一片蒼茫,渺無人煙。
B.頷聯(lián)顯示出中國的海岸線之長,并點出唐朝與海外國家通過船只往來的情況。
C.頸聯(lián)寫波濤浩渺與天相連,依稀推想海島間會有國家存在,因視線受阻而恐懼。
D.尾聯(lián)用典,表達詩人想要去探索海上世界的愿望,為整首詩增添了神秘色彩。
16.本詩運用哪些手法來表現(xiàn)大海的神韻?請結合詩歌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蜀相》中,回顧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輔佐蜀國兩代君主歷史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回憶當年“名屬教坊第一部”時,感嘆自己的演奏讓樂師贊揚、長相讓同行嫉妒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詩文中的數(shù)詞在句中的位置靈活多變,如《李憑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十二”出現(xiàn)在修飾的名詞前;又如《過秦論》中“______________”,“十二”出現(xiàn)在修飾的名詞后。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我在鄱陽湖東岸的村莊度過了少年時光,許多條奔騰的河流交匯于此。它們在流入鄱陽湖之后又化成一條白龍,與長江一道奔流而去,同時一些細流也緊隨其后。那些 ① 的青年人都會忍不住跟著河流小跑,試圖跟上水的速度。
那時,我常常在湖邊閑逛,沉浸在群山的奔騰起伏,湖水的漲漲落落,牛羊的逐草遷徙中,完全沒有自己的存在。我曾在湖岸的上空,看到日環(huán)食。太陽被蒼狗吞噬,只留下一圈火環(huán)。起先是潮水般鳥雀歸巢的聲音,然后是 ② 的死寂,萬物都用沉默相對。湖水落入桎梏,田野被暮色籠罩,瓜果收住膨脹,藤蔓停止攀爬,雞鴨鉆入棚窩,我與哥哥的打鬧中斷在門前??瓷先?,世界末日行將來臨。
片刻之后,雄雞再次打鳴,天下一白,躲在瓜棚邊的人走出來,孩子的嬉笑復歸熱鬧,湖水 ③ ,虛脫的云朵恢復力氣,飛鳥重新回到天空。日頭與湖水又有了呼應。湖泊里的駁船,淺游的魚蝦,河蚌與田螺,統(tǒng)統(tǒng)攪在一只萬花筒里,白色的云如棉絮一樣。待一切平靜后,我待在湖邊的屋前。六七分鐘的時間竟像一整天似的漫長,太陽放棄了江湖。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3分)
答: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如改成“看著四周連綿不斷的山脈、湖水水位的變化和遷徙的牛羊”,表達效果為何不如原文好?(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三段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請具體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甲)遺憾分為兩種:不行動的遺憾和行動的遺憾。
(乙)研究發(fā)現(xiàn),①隨著時間推移和流逝,“沒做”的遺憾會更深。因為“沒做”往往涉及一個未實現(xiàn)的愿望或者未完成的目標,這個愿望或目標很難從記憶中消退。況且,②我們的大腦還喜歡美化那些未曾走過的路,放大未獲得的潛在利益,這會讓我們痛徹心扉。
(丙)此外,研究者有一個意外發(fā)現(xiàn),相比不行動造成的遺憾,做了之后錯誤或失敗造成的后悔,實際上更容易被逐漸消化掉。③只要做了之后的錯誤或失敗不是無法挽回的惡劣后果就還有機會對這個錯誤或失敗進行補救,即便你做錯了,也不至于天塌地陷。
(?。┮蜃鲥e而感到的后悔,并不是一無是處的情緒體驗,它能促使我們反思。④分析過去行為的局限并優(yōu)化我們的行為,在職場中有個別名叫做“復盤”。正是在一次次的復盤里,我們才得以成長,也是那些看起來有些挑戰(zhàn)的選項,⑤幫我們意識到了我們過去行為的局限并促使我們改變和成長。匯總起來就是一句話:去做就有收獲,不做永遠是輸。
21.下面這段文字在文中出現(xiàn)的位置,最恰當?shù)氖牵?分)( )
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jīng)驗,原本想做的一件事,放久了會變得越來越難?這種感受也叫“分析癱瘓”,就像一臺內存有限的電腦,因為過度分析所有可能的選擇和后果而死機。長期暴露在這種不確定的狀態(tài)里,人的信心會動搖,大腦也會強化“我無力控制”的推論,更加害怕行動。
A.(甲) B.(乙) C.(丙) D.(?。?br>2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表述煩瑣,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簡潔通順,但不得改變原意。(6分)
答:(1)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本試卷語言文字運用Ⅱ中重點談到“遺憾”,“遺憾”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每個人都不可能沒有遺憾,但應該如何盡可能地降低它的負面影響呢?
請結合相關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語文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
1.D(“彝族、基諾族、傈僳族三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的具體內容是一樣的”錯,根據(jù)原文“基諾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則稍有不同”“傈僳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也與之大同小異”可知,三個民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的具體細節(jié)有差異。)
2.D(“因此可推知當時西方?jīng)]有葫蘆”錯,無法根據(jù)西方有關大洪水的神話故事中沒有葫蘆得出該結論。)
3.C(畫橫線部分的觀點是云南各民族在探尋人類起源時,將葫蘆視為最早的祖先并形成了多種葫蘆神話,A項、B項和D項提及的神話都認為葫蘆是人類的起源。C項介紹的并不是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而是將葫蘆與生命聯(lián)系起來的民族風俗,故選C項。)
4.B(“這是動畫制作者根據(jù)妖精洞府的氛圍虛構的”錯,根據(jù)原文“這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完美契合了妖精洞府的氛圍”可知,妖精山洞里的環(huán)境并非虛構,而是取自真實存在的喀斯特地貌。)
5.①通過《葫蘆娃》動畫中建筑、地形地貌、生物等方面的細節(jié),分析葫蘆娃所在地區(qū)的地理特征,發(fā)現(xiàn)其與云南地區(qū)高度重合。②引入云南地區(qū)的葫蘆崇拜文化,并介紹云南各民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將《葫蘆娃》中的情節(jié)與葫蘆神話聯(lián)系在一起,證明“葫蘆娃來自云南”。(每點3分,意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評分細則:第①點答到“動畫中建筑、地形地貌、生物等方面的細節(jié)”給1分,答到“葫蘆娃所在地區(qū)的地理特征”給1分,答到“與云南地區(qū)高度重合”給1分。第②點答到“葫蘆崇拜文化”給1分,答到“云南各民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給1分,答到“將《葫蘆娃》中的情節(jié)與葫蘆神話聯(lián)系在一起”給1分。
6.C(“因此詩歌也沒有好壞之分”錯,根據(jù)原文“說詩歌有好壞,不如說一個人的靈魂是膚淺的還是深邃的,是高貴的還是臣服于塵世的”可知,作者并未否定“詩歌有好壞”,只是她認為詩歌的好壞反映的是一個人靈魂的狀態(tài);“更無從改進”錯,根據(jù)原文“想改變靈魂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應該向高貴的靈魂靠近,這應該成為一個人的自覺”可知,既然詩歌反映人靈魂的狀態(tài),那么“向高貴的靈魂靠近”可以改進詩歌的品質。)
7.A(“作者希望自己的詩歌能得到別人的喜歡”錯,“安慰”指自己的詩歌已經(jīng)能有人喜歡,像“找到了伙伴”,而不是“希望自己的詩歌能得到別人的喜歡”。)
8.①第一次:作者借此表達自己對世界本質的認識,即生活狀態(tài)常常是一種沒有明確目標和意義的漂泊和尋找,這與加繆所描述的“荒誕”有著相似性,因此作者的生存心理就是與“荒誕”共處。②第二次:作者借加繆引出自己對生活本質與應該如何生活的深入思考,引出下文思考詩歌的意義,呼應上文“對文字的鐘情”。(第①點2分,第②點3分,意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評分細則:第①點答到“荒誕”即可給1分。第②點答到“引出下文”即可給1分,答到“呼應上文”即可給1分。
9.①“半”:寫作狀態(tài)的不確定性——作者寫作并不刻意追尋某種目標;對詩歌定義的模糊認識——作者表示自己無法給詩歌一個準確的定義;詩人的矛盾特性——作者有話想說卻不能準確說清楚心里想法,純粹的詩人身份反而會讓她成為文字的囚徒,作者的身上同時具有這些對立的特質。②“光明”: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作者努力擺脫現(xiàn)實的陰影,找到了文字這條最適合自己的路;戰(zhàn)勝苦厄——作者的生活中不乏苦難(黑暗),但是詩歌卻能幫助她以一種明亮積極的心態(tài)直面苦難。(每點3分,意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評分細則:第①點答到“寫作狀態(tài)的不確定性”“對詩歌定義的模糊認識”“詩人的矛盾特性”中任意一個方面即可給分。第②點答到“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戰(zhàn)勝苦厄”中任意一個方面即可給分。
10.CFH(原文標點為:帝嘗在西城曲宴被酒,令內侍歌新聲,辭不能,取劍擊之。)
11.C(C項,文中加點的“數(shù)”是“數(shù)落”的意思,即一一列舉罪狀加以責備。D項,“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的“乃”作副詞,相當于“卻”“竟然”。)
12.B(“而不是鞭撻懲罰”錯,原文“比及數(shù)歲,可省笞罰”是說,如果在兒童識人臉色、懂得喜怒時就教育引導到位,等他們長大幾歲就可省免鞭撻懲罰。)
13.(1)那些不能教育好子女的普通人,并不是想要使子女陷入罪惡的境地。(“凡人”“陷其罪惡”各1分,定語后置1分,句意通順1分)
評分細則:“定語后置1分”指“凡人不能教子女者”原則上應按定語后置的特殊句式進行翻譯,否則不給分。
(2)光宗還沒有被冊立為太子時,給事中姜應麟等人上疏請求(立他為太子)而被貶,太后聽到后認為這樣不對。(“光宗之未冊立也”“疏請”“弗善”各1分,句意通順1分)
評分細則:“光宗之未冊立也”1分,其中的“之”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獨立性,不譯。若考生翻譯為助詞“的”或其他義項,則不給分。
14.符合材料一中應盡早教育兒童、嚴格管教不放縱孩子的觀點。(觀點1分)她親自督促皇帝的日常學習,在神宗犯錯時會嚴厲地批評他,并責令他改正,這種嚴格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神宗的敬畏之心與孝順之德。(具體做法2分)[或答:符合材料一中師保應講解孝、仁、禮、義來引導孩童學習的觀點。(觀點1分)她以事后檢驗的形式敦促皇帝認真聽講官進講,并命張居正輔佐神宗,規(guī)范其言行。(具體做法2分)](意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材料一:
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智力極低下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普通人,不教育就不能明白事理。古時候,圣王有“胎教”的方法:(母親)懷孕三個月的時候,出去住到別的房子里,眼睛不看不正當?shù)氖?,耳朵不亂聽,聽音樂吃美味,都要按照禮加以節(jié)制。還得把這些寫到玉版上,藏進金柜里。到胎兒出生還在幼兒時,擔任“師”和“?!钡娜司鸵v解孝、仁、禮、義,來引導孩童學習。普通老百姓家縱使不能如此,也應在嬰兒識人臉色的時候,懂得喜怒的時候,就加以教導訓誨,叫做就得做,叫不做就得不做。等到長大幾歲,就可省免鞭打懲罰。父母既威嚴又慈愛,那么子女自然敬畏謹慎而有孝行了。我見到世上,那種對孩子不講教育而只有慈愛的,每每不能贊同;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縱孩子,該訓誡時反而夸獎,該訓斥責罵時反而歡笑,到孩子懂事時,就認為這些道理本來就是這樣。到驕傲怠慢已經(jīng)成為習慣時,才開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縱使鞭打得再狠也樹立不起威嚴,憤怒得再厲害也只會增加怨恨,到長大成人時,最終成為品德敗壞的人。
那些不能教育好子女的普通人,并不是想要使子女陷入罪惡的境地。只是不輕易使他因受責罵訓斥而神色沮喪,不忍心杖打使他身體遭受痛苦罷了。這該用生病來作比喻,難道能不用湯藥、針灸來救治他嗎?
材料二:
孝定李太后,是神宗皇帝的生母。太后對皇帝的教育十分嚴格。皇帝有時不讀書,(太后)就召來(他)讓(他)長跪。每次皇帝聽講官進講完畢入內,(太后)就命他在自己面前仿效講官講說。每逢上朝的日子,(太后)五更時到皇帝寢宮,喊道“皇帝起床”,命左右侍從扶皇帝坐起,打水為他洗臉,然后扶他登上轎子出宮。皇帝侍奉太后十分恭謹,而那些內侍奉太后旨意行事,往往過分嚴厲?;实墼幸淮卧谖鞒乔缰酗嬀七^量,命內侍唱新曲,(內侍)推辭不會,(皇帝)就拔劍擊他。左右勸解,皇帝就戲弄地割下他們的頭發(fā)。第二天,太后聽說了這件事,傳話給張居正讓他上疏直言切諫,命張居正替皇帝起草了自責的詔書。(太后)又召皇帝長跪,數(shù)落他的過錯?;实劭奁埱蟾恼?,(太后)才罷休。
太后性格嚴明。萬歷初年,朝廷政事都委任張居正,他全面考核事物的稱說是不是與實際相符,(國家)幾乎達到了富強,這多半是太后的功勞。光宗還沒有被冊立為太子時,給事中姜應麟等人上疏請求(立他為太子)而被貶,太后聽到后認為這樣不對。一天,皇帝入內侍奉,太后問起這件事的原因?;实壅f:“他(指光宗)是都人的兒子?!碧蟠笈f:“你也是都人的兒子!”皇帝惶恐不安,伏在地上不敢起來。原來內廷稱宮女為“都人”,太后也是由宮女進位的,所以這樣說。光宗因此得以被立為太子。
15.C(“因視線受阻而恐懼”錯,“恐”表示猜測,恐怕的意思。)
16.①正側結合。(手法1分)詩中有對大海的直接描寫,也有通過航船、海島、乘船所花的時間等來從側面表現(xiàn)大海的寬廣。(具體分析2分)②虛實結合。(手法1分)首聯(lián)寫眼前所望實景,中間兩聯(lián)由所見引發(fā)聯(lián)想,尾聯(lián)寫詩人想象自己乘船到神話世界。(具體分析2分)(意對即可,若答“直接描寫”或“想象”且分析合理到位亦可給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17.(1)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2)曲罷曾教善才服 妝成每被秋娘妒
(3)十二門前融冷光 鑄以為金人十二(每空1分,錯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
18.①朝氣蓬勃 ②噤若寒蟬 ③波光粼粼(每處1分,符合語境的成語皆可)
19.①原句“沉浸在”強調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且與下文“完全沒有自己的存在”銜接自然;而改句使用“看著”,缺少了與自然的互動和融合。②原句中“奔騰起伏”“漲漲落落”和“逐草遷徙”具有強烈動態(tài)感,突出湖邊自然環(huán)境的生機;而改句使用了相對靜態(tài)的“連綿不斷”“水位的變化”和“遷徙”,減弱了這種動態(tài)感,使得文字變得平淡。③原句運用三個結構、字數(shù)都一致的短句,既分別強調了群山、湖水和牛羊的不同變化特點,也使音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而改句只運用一個長句,既不能突出景物的不同,也不如原句具有韻律感。(每點2分,任意答兩點給滿分,意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0.①比喻:將“白色的云”比作“棉絮”,表現(xiàn)云朵潔白、輕柔的特點;將駁船、魚蝦、河蚌與田螺在湖泊中交織的畫面比作人們通過萬花筒看到的五彩斑斕的圖案,表現(xiàn)湖中景觀豐富多彩、變化多端的特點。②擬人:“虛脫的云朵恢復力氣”賦予云朵人的特點,“虛脫”形容云朵在日環(huán)食發(fā)生時可能呈現(xiàn)出的暗淡的狀態(tài),“恢復力氣”可以理解為云朵重新煥發(fā)生機,恢復了它們原有的輕盈和靈動;生動展現(xiàn)了日環(huán)食發(fā)生前后天空景色的變化。(或答:“太陽放棄了江湖”賦予太陽人的特點,寫出日環(huán)食發(fā)生時湖邊陷入黑暗中的景象,更能突出人在日環(huán)食時手足無措的狀態(tài)。)(每點2分,意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評分細則:指明所用的修辭手法各1分,結合文段具體分析各1分。
21.B(題目所給的這段文字涉及“分析癱瘓”。根據(jù)原理,它與“不行動”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所以應在語段提及“不行動的遺憾”之后,故首先排除A項。從第三段開始話題由“不行動的遺憾”轉向“行動的遺憾”,與這段文字不屬于同一話題,故排除C、D兩項,選B項。)
22.語句①改為:隨著時間推移。語句③改為:只要不是無法挽回的惡劣后果就還有機會補救。語句⑤改為:幫我們意識到了局限并促使我們改變。(語句①,“時間流逝”與“時間推移”都表示時間的變化,語意重復,故刪去“和流逝”。語句③,“做了之后的錯誤或失敗”與前句內容重復,刪去不影響理解;“對這個錯誤或失敗進行補救”表述啰嗦,改為“補救”即可。語句⑤,前面語句④已經(jīng)提及“過去行為的局限”,該句中不用再重復這一信息,且句中已有“我們”,不用再在“局限”前添加定語表示領屬關系,可以將“我們過去行為的”刪去;“改變”和“成長”表意有重合,且前文已有“我們才得以成長”,故將“和成長”刪去。序號正確各1分,修改正確各1分,其他改法酌情給分)
23.【寫作指導】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背景材料“就地取材”,來自試卷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的寫作突破口在于審題,首先明確題干中“本試卷語言文字運用Ⅱ中重點談到”的“遺憾”是“不行動的遺憾”和“行動的遺憾”,這是寫作的立足點;然后根據(jù)題干“應該如何盡可能地降低它的負面影響”梳理語言文字運用Ⅱ材料中的兩點關鍵信息:一是負面影響,二是應該如何去降低。材料已經(jīng)給了不少提示:負面影響方面,有“讓我們痛徹心扉”“信心會動搖”“更加害怕行動”;如何去降低方面,有積極行動不拖延、做錯后積極復盤反思、“去做就有收獲,不做永遠是輸”??忌鷮懽鲿r可以結合材料中的提示,也可以結合自身學習與生活經(jīng)驗,發(fā)表關于這一話題的獨到見解。
【參考立意】①不要美化沒做過的事、沒走過的路。②做錯事沒有那么嚴重,挫敗感終會淡化。③與其糾結做不做,不如先行動再觀察。等等。
這是一份江西省多校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摸底考試語文試題,文件包含語文-摸底聯(lián)考pdf、語文彩卡-摸底聯(lián)考pdf、語文答案-摸底聯(lián)考pdf、語文評分細則-摸底聯(lián)考pdf、語文黑卡-摸底聯(lián)考pdf等5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江西省多校2024屆高三下學期5月模擬預測語文試題(Word版附答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聯(lián)考語文試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西省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聯(lián)考語文試卷docx、江西省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聯(lián)考語文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2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