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級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__ 分數____________
(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學號填寫在試卷上。
2.回答第I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將答案填在選擇題上方的答題表中。
3.回答第II卷時,將答案直接寫在試卷上。
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3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我國東北三省是指( )
A.河北、山東、湖北B.湖北、廣西、山東
C.黑龍江、吉林、遼寧D.吉林、遼寧、內蒙古
【答案】1.C
【解析】1.東北三省是指位于我國最東北部的三個省區(qū),自北向南分別是黑龍江省、吉林省和遼寧省,河北省、山東省屬于我國華北地區(qū),內蒙古屬于我國西北地區(qū),湖北、廣西位于南方地區(qū),故選C。
2.東北平原的主要農作物是( )
A.春小麥、棉花、大豆B.冬小麥、玉米、大豆
C.冬小麥、棉花、花生D.春小麥、玉米、大豆
【答案】2.D
【解析】2.東北平原屬于中溫帶,發(fā)展農業(yè)的最大障礙是熱量不足,作物容易受低溫凍害的影響。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主要的農作物有春小麥、大豆、高粱、玉米、甜菜等。故答案為D。
了解區(qū)城的位置、地形、氣候、水文、人口與城市分布、產業(yè)結構與布局,是認識區(qū)域的基本方法。就此完成下列3-5題。
3.關于東北地區(qū)的地表結構,敘述正確的是( )
A.地表結構大致呈半環(huán)狀的三帶B.外圍是山地和丘陵
C.中間是廣闊的平原D.內部是黑龍江、烏蘇里江、圖們江和鴨綠江等流域低地
4.東北地區(qū)土地資源的顯著特征是( )
①耕地面積廣大 ②宣開墾荒地多 ③土壤肥沃 ④適宜大化耕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東北三省東面和北面的鄰國分別是( )
A.朝鮮、俄羅斯B.蒙古共和國C.朝鮮韓國D.哈薩克斯坦、印度
【答案】3.A 4.C 5.A
【解析】3.東北地區(qū)地表結構大致呈半環(huán)狀的三帶:外圍是黑龍江、烏蘇里江、圖們江和鴨綠江等流域低地,中間是山地和丘陵,內部則是廣闊的平原。故選A。
4.東北平原是我國最大的平原,地勢坦蕩,適宜大規(guī)模機械化耕作,北部地區(qū)土地肥沃,因土壤中富含腐殖質被稱為“黑土地”,經過建設者多年的艱苦努力,原先叫做“北大荒”的大片宜農荒地,已經發(fā)展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農業(yè)基地,盛產小麥、大豆、甜菜和乳肉制品,成了富饒的“北大倉”。故選C。
5.東北三省東面和北面的鄰國分別是朝鮮、俄羅斯,根據題意,故選A。
讀東北地區(qū)某地的統計資料,回答下面6-8小題
6.① →②階段,該地自然環(huán)境發(fā)生的變化是( )
A.森林面積廣大B.年降水量增加C.河流含沙量減少D.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
7.① →②階段,該地糧食總產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退耕還牧B.毀林開荒C.人口增長D.生產落后
8.② →③ 階段,該地為了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采取的重要措施可能是( )
A.退耕還林B.疏通河道C.開墾沼澤D.開采山林
【答案】6.D 7.B 8.A
【解析】6.觀察表中數據可知,① →②階段,該地自然環(huán)境發(fā)生的變化是森林減少、耕地擴大、河流含沙量增大,糧食總產量減少。由此可知,該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故選D。
7.①→②階段,耕地面積增加,但是糧食產量減少,該地糧食總產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毀林開荒,造成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肥力下降。故選B。
8.② →③ 階段,該地為了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耕地面積減少了,森林面積增加了,所以采取的退耕還林。故選A。
讀東北局部區(qū)域示意圖,完成下面9-11小題。
9.該區(qū)域成為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不同于其他商品糧基地的原因是( )
A.地廣人稀B.人多地少C.交通便捷D.開發(fā)較早
10.該區(qū)域水稻種植北界不斷北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夏季高溫多雨B.全球氣候變暖C.黑土地肥沃D.地勢平坦開闊
11.圖中①處有許多濕地,從環(huán)保角度考慮,今后最適宜的發(fā)展方向是( )
A.開墾濕地,擴大糧食種植面積B.平整土地,大力發(fā)展房地產業(yè)
C.加強保護,適度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D.保留濕地,大力發(fā)展水產養(yǎng)殖
【答案】9.A 10.B 11.C
【解析】9.讀圖可知,圖示區(qū)域為我國東北平原,東北平原地勢平坦,土地集中連片適合大規(guī)模機械化耕作,土壤肥沃,適宜農作物生長,農業(yè)科技水平高,利于農業(yè)發(fā)展,特別是地廣人稀,農作物單產和商品率比較高,為成為商品糧基地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故選A。
10.讀圖可知,圖示區(qū)域為我國東北平原,該區(qū)域北部緯度較高氣溫較低,但是由于全球氣候不斷變暖使得北部地區(qū)氣溫有所增加,能夠滿足水稻的生長,所以該區(qū)域水稻種植北界不斷北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故選B。
11.讀圖可知,圖示區(qū)域為我國東北平原,大規(guī)模農墾引發(fā)該區(qū)域的一系列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為了保護該地區(qū)的環(huán)境,應停止開荒,建立自然保護區(qū),A錯誤;平整土地,大力發(fā)展房地產業(yè)會破壞當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B錯誤;加強保護,適度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兼顧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C正確;大力發(fā)展水產養(yǎng)殖,會破壞當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出現環(huán)境問題,D錯誤。故選C。
商品糧基地具備條件:①糧食生產條件較好,高產穩(wěn)產農田比重較大,余糧較多;②人均占有糧食數量多,商品率高,增產潛力大,且投資少而見效快的地區(qū);③糧食生產集中連片,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基本類似,便于統一規(guī)劃、建設和布局生產;④以糧食生產為中心,糧食生產用地與經濟作物和其他作物生產用地矛盾不大,交通運輸方便。
下圖示意“東北地區(qū)一月平均氣溫分布”,據此完成下面12-13小題。
12.①、②兩地氣溫相差20℃以上,主要影響因素是( )
A.緯度、海陸B(tài).地形、地勢C.晝夜長短D.人類活動
13.③處濕地廣布,從可持續(xù)發(fā)展角度考慮,最適宜的發(fā)展方向是( )
A.種植糧食B.開發(fā)房產C.發(fā)展旅游D.水產養(yǎng)殖
【答案】12.A 13.C
【解析】12.由圖可知,①位于遼寧省南部的渤海,②位于內蒙古北端,兩地區(qū)氣溫差異大的原因是由于兩地緯度不同,②除了緯度更高導致氣溫低以外,還有就是此處離海遠,氣溫又更低,是受緯度和海陸位置的影響,故選A。
13.③處是三江平原,這里濕地廣布,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考慮,此處適合發(fā)展旅游業(yè),不適合開荒種植糧食和水產養(yǎng)殖,更不能開發(fā)房產,這樣才不會破壞當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故選C。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位于黑龍江的三江平原濕地開發(fā)經歷了從“北大荒到北大倉,再從北大倉又回到北大荒”兩個迥然不同的發(fā)展階段。下圖是“三江平原的變遷”示意。據此完成下面14-15小題。
14.三江平原濕地開發(fā),由“北大荒到北大倉”,主要解決的問題是( )
A.環(huán)境污染問題B.糧食不足C.森林資源不足D.生態(tài)破壞問題
15.“北大倉又回到北大荒”,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
A.退耕還濕地B.大力發(fā)展木器制造業(yè)
C.擴大耕地面積D.發(fā)展旅游業(yè)
【答案】14.B 15.A
【解析】14.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隨著人口的增長,人們對糧食的需求量增大,人們加大了對三江平原的開發(fā),使往日的“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成為我國的重要糧食基地,B正確。故選B。
15.圖中三江平原是我國主要的濕地保護區(qū)之一,分布在大片沼澤。由“北大荒”到“北大倉”,人們的過度開墾使得濕地面積大量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氣候變差、水源變少等等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凸顯,沼澤是濕地種類之一,為了保護濕地,采取了停止?jié)竦亻_荒和退耕地還濕地的措施,使得“北大倉又回到北大荒”,A正確。故選A。
三江平原位于東北平原的東北部,是中國最大的沼澤分布區(qū),由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沖積而成,由于此地土壤肥沃,三江平原一度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為了保護生態(tài)系統,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三江平原也開始注重保護濕地生態(tài)系統,由“北大倉回到北大荒”。
東北地區(qū)山環(huán)水繞、沃野千里,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讀下圖,完成下面16-19小題。
16.圖中①山脈東側地形區(qū)的突出特征是( )
A.雪山連綿,冰川廣布B.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C.地勢平坦,一望無際D.崎嶇不平,多山間盆地
17.圖中①山脈東側主要的經濟作物是( )
A.棉花B.甜菜C.油菜D.甘蔗
18.關于圖中②省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簡稱黑,行政中心是哈爾濱B.冬季溫和干燥
C.與哈薩克斯坦隔江相望D.位于中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
19.圖中有中國結冰期最長的河流是( )
A.珠江B.黑龍江C.長江D.黃河
【答案】16.C 17.B 18.A 19.B
【解析】16.讀圖可知,圖中①山脈是大興安嶺,東側地形區(qū)是東北平原,該地區(qū)的突出特征是地勢平坦,一望無際。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是青藏地區(qū)的特征,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是黃土高原的特征,崎嶇不平,多山間盆地是云貴高原的特征。故根據題意選C。
17.讀圖可知,圖中①山脈是大興安嶺,東側地形區(qū)是東北平原,該地區(qū)的經濟作物是甜菜。油菜和甘蔗是南方地區(qū)的作物。棉花是華北平原和新疆的經濟作物。故根據題意選B。
18.讀圖可知,②省是黑龍江省,簡稱黑,行政中心是哈爾濱,冬季寒冷干燥,與俄羅斯隔黑龍江相望;位于中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所以A正確,BCD不正確。根據題意選A。
19.黑龍江是我國結冰期最長的河流,因為黑龍江位于黑龍江省最北部,是我國緯度最高的河流,冬季漫長寒冷。珠江和長江位于秦嶺-淮河以南,河流沒有結冰期,黃河有結冰期,但是結冰期較短。故根據題意選B。
20.下圖中甲所示的地形區(qū)是( )
A.內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塔里木盆地D.東北平原
【答案】20.D
【解析】20.讀圖,從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可知,這是我國的東北平原,我國東北地區(qū)山環(huán)水繞,沃野千里,甲為東北平原,故選D。
讀東北地區(qū)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完成下面21-22小題。
21.對東北地區(qū)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山河相間,縱列分布B.三山夾兩盆
C.丘陵、盆地相間分布D.山環(huán)水繞,沃野千里
22.下列對圖中等溫線或氣溫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氣溫由南向北遞增B.0℃等溫線以南全年氣溫高于0℃
C.緯度高,離冬季風源地近,冬季漫長寒冷D.受海陸位置影響,中部等溫線向北凸
【答案】21.D 22.C
【解析】21.讀圖可知,東北地區(qū)周圍有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包圍,又有黑龍江、烏蘇里江和鴨綠江等河流環(huán)繞,中間是肥沃的東北平原。所以該地區(qū)的地形特征是山環(huán)水繞,沃野千里。故選D。
22.讀東北地區(qū)的等溫線分布圖可知,氣溫由南向北遞減,0℃等溫線以南冬季氣溫會小于0℃,緯度高,離冬季風源地近,冬季漫長寒冷,受地形位置影響,中部等溫線向北凸。所以ABD不正確,C正確。根據題意選C。
結合我國東北地區(qū)省級行政區(qū)及山脈分布圖,完成下面23-25小題。
23.下列有關圖中數字序號代表的地理事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①是俄羅斯B.②是韓國C.③是渤海D.④是黃海
24.圖中甲山脈是( )
A.太行山B.小興安嶺C.長白山D.大興安嶺
25.2020年11月19日凌晨,冰城哈爾濱迎來今冬首場暴風雪。下列有關哈爾濱所在省區(qū)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位于東北平原,盛產大豆B.比內蒙古自治區(qū)早看到日出
C.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省區(qū)D.冬季比山東省受冷空氣影響大
【答案】23.B 24.D 25.C
【解析】23.由圖可知,圖中①是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②是朝鮮,③是渤海,④是黃海,故選B。
24.由圖可知,圖中甲是我國緯度最高的東北-西南走向山脈大興安嶺,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故選D。
25.哈爾濱是黑龍江的省會,位于東北平原、盛產大豆,故A正確。位于我國最東邊,比內蒙古自治區(qū)更早看到日出,故B正確。是我國冬季氣溫最低的地區(qū),夏季氣溫最低的地區(qū)是青藏高原,故C錯誤。由于緯度高,冬季比山東省受冷空氣影響更大,故D正確,故選C。
2020年7月29日,來自黑龍江日報的最新消息顯示,目前黑龍江省內某糧食作物正從南到北陸續(xù)進入收獲期,千里龍江大地呈現出一片繁忙的豐收景象。據此完成下面26-27小題。
26.材料中提到的某糧食作物可能是( )
A.水稻B.小麥C.甜菜D.甘蔗
27.該區(qū)域農作物熟制是( )
A.一年三熟B.一年兩熟C.兩年三熟D.一年一熟
【答案】26.B 27.D
【解析】26.黑龍江位于我國東北地區(qū),其糧食作物主要是春小麥,故B符合題意。選B。
27.該區(qū)域位于東北平原,其緯度高,熱量不是充足,其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故D符合題意。選D。
我國某地以降雪期長、降雪量大、積雪深厚而聞名,被譽為“中國雪鄉(xiāng)”。由于冷暖氣流常在此地相遇,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地面均有積雪,形成著名的“雪盆”。下圖示意該地所在區(qū)域地形狀況。據此完成下面28-30小題。
28.中國雪鄉(xiāng)最可能位于圖中(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9.中國雪鄉(xiāng)積雪最厚的月份是( )
A.12月B.1月C.3月D.5月
30.與同緯度的東北平原相比,該地降雪時間較早的主要原因是( )
A.離冬季風源地較近,冷空氣到達時間早B.受地形影響,空氣濕度較大
C.位于冬季風的迎風坡,更容易形成降雪D.海拔較高,有利于水汽凝結
【答案】28.A 29.C 30.B
【解析】28.雪鄉(xiāng)最可能處于緯度高且地勢較高山地的迎風地帶。從圖中看,甲地位于山地的東南坡,三面環(huán)山,冬季北面襲來的西伯利亞寒流和南來的日本海的暖濕氣流在此交匯,降雪量大,最可能是中國雪鄉(xiāng)。故選A。
29.中國雪鄉(xiāng)的降雪主要是冬季北面襲來的西伯利亞寒流和南來的日本海的暖濕氣流在此交匯形成的降雪,積雪期可以長達7個月,積雪最厚的月份應該是冬去春來、氣溫還不足以融化積雪的月份。結合選項,12月、1月降雪仍在繼續(xù),積雪厚度仍在加大;5月積雪已經開始融化,故3月最合適。故選C。
30.與同緯度的東北平原相比,該地不如東北平原離冬季風源地近,但該地三面環(huán)山,區(qū)內河流多,且受地形影響,空氣濕度較大,南北氣流在此交匯,容易形成降水,故降雪時間較早;該地位于冬季風的背風坡,海拔較高并不是該地水汽凝結的條件。故選B。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40分)
二、解答題
3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東北地區(qū)城市與鐵路分布圖。
材料二 玲玲和貝貝沿京哈線去東北地區(qū)考察,玲玲考察當地民族風情,貝貝考察當地的城市分布。
(1)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鐵路線名稱。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玲玲在考察過程中找到幾件當地的民族服飾,請將它們的代號填到相應位置,與民族名稱對應起來。
蒙古族__________,朝鮮族__________,滿族__________。
(3)玲玲發(fā)現這些民族服飾的共同點是都能__________,是為了抵御當地的__________天氣。
(4)貝貝在東北地區(qū)經過的省會城市: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貝貝發(fā)現東北的大城市和工礦業(yè)大多沿鐵路分布,試幫他分析原因____________。
【答案】31.(1)濱洲線 濱綏線 哈大線
(2)Ⅱ I Ⅲ
(3)保暖 嚴寒
(4)沈陽 長春 哈爾濱 東北地區(qū)的運輸以鐵路為主,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也帶動了城市的發(fā)展。
【解析】31.根據東北地區(qū)位于中國東北部,地處東北亞的核心位置,東、北兩面與朝鮮及俄羅斯為鄰;西接內蒙古自治區(qū);南連河北省,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東北地區(qū)資源豐富,重工業(yè)發(fā)達,有我國最大的重工業(yè)基地,進行分析解答。
(1)讀圖分析可知,東北地區(qū)經濟較為發(fā)達,交通便利形成了以A濱洲線、B濱綏線、C哈大線為主的,四通八達的鐵路網,促進了東北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
(2)東北地區(qū)是我國少數民族的主要分布區(qū),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朝鮮族、滿族、蒙古族等共同生活的多民族家庭;讀圖分析可知,蒙古族為圖Ⅱ,朝鮮族為圖I,滿族為圖Ⅲ。
(3)東北地區(qū)屬于中高緯度地區(qū),冬季寒冷而漫長,各種民族服飾的共同點是都能防寒保暖,為了抵御當地的寒冷的天氣。
(4)讀圖分析可知,東北地區(qū)經過的省會城市:D為遼寧省省會沈陽,E為吉林省省會長春,F為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東北的大城市和工礦業(yè)大多沿鐵路分布,是因為東北地區(qū)資源豐富,重工業(yè)發(fā)達,貨物、人員運輸以鐵路為主,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也帶動了城市的發(fā)展。
32.讀東北地區(qū)地形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東北地區(qū)的地形以______、丘陵和______為主,地表結構大致呈______狀的三帶。
(2)“白山黑水”泛指東北地區(qū),其中“白山”是指______,“黑水”是指______。
(3)東北平原由①______、②_____、③______三個小平原組成。
(4)有人得出東北地區(qū)山河分布的顯著特征是“山環(huán)水繞”。請你指出能夠支撐這種結論的證據。
“山環(huán)”的證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繞”的證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2.(1)平原 山地 半環(huán)
(2)長白山 黑龍江
(3)松嫩平原 遼河平原 三江平原
(4)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 黑龍江、烏蘇里江、鴨綠江、圖們江
【解析】32.本題主要是對東北地區(qū)的地形以及讀圖能力的考查。
(1)從圖中可以看出東北地區(qū)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為主,地表結構大致呈半環(huán)狀的三帶;
(2)東北地區(qū)有“白山黑水”,所謂的“白山”是指長白山,“黑水”是指黑龍江;
(3)東北平原是由三個小平原組成,分別是由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的松嫩平原,由遼河沖積而成的遼河平原,由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沖積而成的三江平原,圖中①是松嫩平原,②是遼河平原,③是三江平原;
(4)從圖中可以看出,東北地區(qū)山河分布的顯著特征是“山環(huán)水繞”,“山環(huán)”指的是被西部的大興安嶺,北部的小興安嶺,東部的長白山脈所環(huán)繞;“水繞”是指被黑龍江、烏蘇里江、鴨綠江、圖們江所環(huán)繞。
33.讀東北三省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區(qū)域典型的氣候特征是_________,形成該種氣候特征主要受_______因素影響。
(2)鄰國: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3)臨海:C________________。河流:d________________。
(4)東北三省的簡稱自北向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3.(1)冷濕 緯度(因素)
(2)俄羅斯 朝鮮
(3)渤海 松花江
(4)黑 吉 遼
【解析】33.東北地區(qū)是我國緯度最高的地區(qū),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由于緯度高、氣溫低,典型的氣候特征是冷濕;是我國土壤最肥沃,糧食商品率最高的地區(qū)。
(1)由圖可以看出,該地區(qū)是我國緯度最高的東北地區(qū),這里由于緯度高、典型的氣候特征是冷濕。
(2)由圖可知,A是與我國隔黑龍江為界的俄羅斯,是世界最大的國家;B是與我國隔鴨綠江為界的朝鮮。
(3)圖中C是我國緯度最高的渤海;d是主要流經黑龍江省的松花江。
(4)圖中所示的東北三省中,自北向南的簡稱依次是黑、吉、遼。
34.東北三省不僅是“中國飯碗”,也是“國之重器”。北京某中學師生開展了以東北三省為主題的研學活動。據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第一小組:以“中國飯碗——我國最大商品糧基地”為主題進行學習。黑龍江省的三江平原從昔日“北大荒”成為名副其實的“北大倉”。同學們收集資料探究了三江平原成為我國著名商品糧基地的條件,并制作了框圖。
(1)三江平原位于我國_____(方位)角,西鄰_______(山脈)東南端,東至烏蘇里江,北起黑龍江,南抵興凱湖。地勢西高東低,南____北_______。
(2)在框圖內橫線上填寫詞語,反映三江平原成為我國著名商品糧基地的條件。
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__
第二小組:以“國之重器—我國最大重工業(yè)基地”為主題進行學習。東北三省的很多工業(yè)中心是依托自然資源發(fā)展起來的。下圖為大慶、伊春、鞍山的工業(yè)結構圖。
(3)在下表中寫出三個工業(yè)中心的工業(yè)結構特點和與當地自然資源的關系。
第三小組:以“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銀山”為主題進行學習。東北三省借助冰雪旅游,把“冷資源”變?yōu)椤盁峤洕?,成為促進其經濟發(fā)展的新增長點。下面為研學資料。
查干湖漁獵文化源于史前,一直延續(xù)至今,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的12月至次年春節(jié)前,是查干湖冬季捕魚作業(yè)的黃金時間。魚類處于冬眠期,魚肉鮮肥;足夠的低溫,魚類出水即凍;冰面厚度超過50厘米,可承受大量的人和汽車在冰面開展捕撈活動。2018年的查干湖冬捕為當地百姓帶來旅游收入近10億元。
(4)說明每年12月至次年春節(jié)前是查干湖冬捕的黃金時間的有利條件。(答出一點即可)
(示例)魚類處于冬眠期:易于捕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4.(1)東北 小興安嶺 高 低
(2)平坦 雨熱 肥沃 水源 高
(3)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 鐵礦、森林 鐵
(4)足夠的低溫:便于儲存;冰面厚度大:便于開展捕撈活動。(答出一點即可)
【解析】34.東北地區(qū)位于中國東北部,地處東北亞的核心位置,東、北兩面與朝鮮及俄羅斯為鄰;西接內蒙古自治區(qū);南連河北省,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鞍咨胶谒?--長白山位于東北地區(qū)東南部,是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等河流的發(fā)源地;黑龍江流經黑龍江省北側,是中國與俄羅斯之間重要的界河,流域內森林茂盛,徑流豐富。
(1)三江平原位于我國東北角,西鄰小興安嶺,東到烏蘇里灌,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
(2)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又屬于雨熱同期的溫帶季風氣候,土壤肥沃、河湖眾多,水源充足,機械化程度高、勞動生產效率高,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3)由圖可以看出,大慶是以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加工為主;伊春有豐富的森林、鐵礦資源,以鋼鐵、木材加工為主;鞍山有豐富的煤炭、鐵礦資源,以鋼鐵、非金屬礦物質加工為主。
(4)查干湖冬季捕撈的有利條件體現在:冬季時氣溫低、便于儲藏;冰面厚度大,便于捕撈,更安全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年份
森林覆蓋率/﹪
耕地面積/萬畝
年降水量/毫米
河流含沙量/﹪
糧食總產量億/千克
①
19
50
420
38
1.025
②
10
65
350
42
0.975
③
34
40
500
30
1.525
工業(yè)結構
原因
大慶
以石油和天然氣開采、⑥______為主
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
伊春
以鋼鐵、木材及林產品加工為主
⑦________資源豐富,附近有煤炭資源
鞍山
以鋼鐵、非金屬礦物加工為主
⑧______礦資源豐富,附近有煤炭資源
這是一份八年級下冊第六章 北方地區(qū)第二節(jié) “白山黑水”——東北三省同步測試題,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東北平原也能種植水稻的原因是,下列不屬于東北工業(yè)特色的是,推斷該平原位于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第六章 北方地區(qū)第二節(jié) “白山黑水”——東北三省鞏固練習,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圖中區(qū)域①和②分別代表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 (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第二節(jié) “白山黑水”——東北三省優(yōu)秀綜合訓練題,文件包含同步講義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62“白山黑水”東北三省學生版docx、同步講義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62“白山黑水”東北三省教師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1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