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世界上淡水的主體是( )
A.河流水B.地下水
C.冰川水D.湖泊水
C [陸地水體中冰川占68.7%。]
下圖為不同水體之間相互轉化關系示意圖。據(jù)此完成2~4題。
2.在下列月份中,箭頭a代表的補給主要發(fā)生在( )
A.1~2月B.3~4月
C.6~7月D.11~12月
3.甲代表的水體類型是( )
A.冰川、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
4.如果在洞庭湖區(qū)進行大規(guī)模退耕還湖,可導致( )
A.豐水期a變小,枯水期b變大
B.豐水期a變小,枯水期b變小
C.豐水期a變大,枯水期b變小
D.豐水期a變大,枯水期b變大
2.C 3.B 4.D [第2題,洞庭湖是長江流域的湖泊,能夠?qū)﹂L江徑流量起到調(diào)節(jié)作用,當長江流域降水豐富,長江水量大、水位高時補給洞庭湖水,此時為6~7月,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第3題,圖示中相互補給是直接的關系。甲水體和長江水、洞庭湖水之間都存在著相互補給的關系。長江水和洞庭湖水經(jīng)過蒸發(fā)補給雨水,雨水通過降水補給長江水和湖泊水,故甲可能代表雨水。地下水與長江水和洞庭湖水之間存在相互補給的關系,故甲可能代表地下水。冰川水可以補給長江水,但是長江水不能直接補給冰川,故甲不可能代表冰川。湖泊水可以補給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能直接補給湖泊,故甲不可能代表海洋水。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B。第4題,豐水期長江水補給洞庭湖水,降低長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補給長江水,提高長江水位。如果在洞庭湖區(qū)進行大規(guī)模退耕還湖,洞庭湖的面積增大,蓄水能力增強,則豐水期a補給增大;枯水期b補給增大,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下圖為某溪流連續(xù)兩天的流量變化曲線示意圖。讀圖,完成為5~6題。
5.兩晝夜內(nèi),該溪流流量特點是( )
A.變化幅度:第一天小,第二天大
B.最大流量:出現(xiàn)在第一天的午后
C.最小流量:出現(xiàn)在6點前
D.變化幅度:晝夜差異大,兩日差異小
6.導致溪流的流量發(fā)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海陸位置B.氣溫影響
C.洋流影響D.地形影響
5.B 6.B [第5題,讀圖可知,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流量,圖中數(shù)值作為根據(jù)分析,流量變化幅度第一天大,第二天小,A項錯誤。最大流量值出現(xiàn)在第一天的午后,B項正確。最小流量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或者6點前后,這種河流的流量變化和氣溫呈正相關,6點前后是一天中氣溫最低的時候,也是該河流量最小的時候,C項錯誤。流量變化幅度晝夜差異大,兩日差異也較大,D項錯誤。第6題,白天氣溫高,流量增大,夜晚氣溫降低,流量減小,所以變化的原因可能是氣溫影響,B項正確。海陸位置、洋流、地形的影響,沒有這樣明顯的晝夜變化,A、C、D項錯誤。]
錫林河是流經(jīng)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東部的一條內(nèi)流河。流域內(nèi)多年平均降水量約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顯。據(jù)此完成7~8題。
7.錫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補給水源是( )
A.地下水B.大氣降水
C.冰川融水D.冰雪融水
8.錫林河伏汛不明顯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
A.凍土融化,下滲量大B.生活用水量大
C.植被繁茂,蒸騰量大D.生產(chǎn)用水量大
7.D 8.D [第7題,錫林河流域地處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東部,為高原地形,冰川較少,降水雖然集中在夏季,冬季也有一定的降雪,春季氣溫回升,冰雪融化,形成春汛。第8題,該地為主要牧區(qū),部分地區(qū)為種植業(yè),夏季農(nóng)業(yè)(牧業(yè)和部分種植業(yè))用水量較大,導致伏汛不明顯。]
下圖是我國某地區(qū)一條河流受三種不同水源補給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線圖。據(jù)此回答9~10題。
9.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①a是永久積雪和冰川融水補給 ②b是雨水補給
③c是地下水補給 ④該河最主要的補給水源是雨水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0.該河最可能位于我國( )
A.華北地區(qū)B.東北地區(qū)
C.長江中下游地區(qū)D.西北地區(qū)
9.D 10.B [第9題,根據(jù)圖中三種補給形式的特點,a主要出現(xiàn)在春季,是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補給,①錯誤;b主要出現(xiàn)在6~9月,屬于我國夏季,是雨水補給,②正確;c補給形式最穩(wěn)定,是地下水補給,③正確;該河雨水補給量大,最主要的補給水源是雨水,④正確。第10題,該河一年有兩個汛期,春季季節(jié)性積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大氣降水形成夏汛。最可能位于我國東北地區(qū)。]
11.讀我國某兩條河流的流量過程曲線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甲
乙
(1)甲圖中河流年最大徑流量出現(xiàn)在________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河流有斷流現(xiàn)象,由此可見,該河流徑流量隨________的變化而變化。
(2)乙圖中河流一年有兩個汛期,其中A汛期是______季,補給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B汛期是________季節(jié),補給類型是______。該河流徑流終年存在,可知該河流至少有______種補給類型。
(3)甲、乙圖中河流位于我國,根據(jù)其徑流量的變化分析可知,它們分別所處的地區(qū)是( )
A.西北、東北B.東南、東北
C.西北、東南D.東北、西北
[解析] 第(1)題,讀甲圖可知,其徑流量及其變化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化,可判斷為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第(2)題,讀圖乙可知,河流一年有兩個汛期,其中A汛期出現(xiàn)在4~5月份,出現(xiàn)在春季,為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補給,形成春汛;B汛期出現(xiàn)在7~8月份,出現(xiàn)在夏季,為大氣降水補給,為夏汛。該河流徑流終年存在,可知該河流至少有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大氣降水、地下水等3種補給類型。第(3)題,據(jù)上題分析可知,甲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應為我國西北地區(qū)的河流,乙河流有兩個汛期,可以判斷為我國東北地區(qū)的河流,所以A正確。
[答案] (1)8 夏季氣溫高,冰雪融水多 1、2 氣溫
(2)春 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補給 夏 大氣降水補給 3
(3) A
柬埔寨的洞里薩湖是一個水量季節(jié)變化很大的大湖,其北部的吳哥通王城兩邊有兩個巨大的長方形人工湖——西池和東池,這兩個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墻形成的高于地面的水庫,是著名的古老灌溉工程。讀圖,回答12~13題。
12.這兩個地上水庫最主要的補給水源是( )
A.雨水B.地下水
C.湖泊水D.人工提水
13.這兩個地上水庫能有效發(fā)揮灌溉作用的時間是( )
A.2~6月B.5~9月
C.8~12月D.11月~次年4月
12.C 13.D [第12題,圖示水庫頂部位置低于湖泊豐水期水位,高于湖泊枯水期水位,水庫是在地面上筑起土墻形成的,由此推知水庫利用豐水期的高水位儲水,在枯水期灌溉水稻田,故水庫的主要補給水源是湖泊水,故選C。第13題,當該地降水少時,農(nóng)田就需要水庫發(fā)揮灌溉作用,柬埔寨位于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冬春季節(jié)降水少,故選D。]
某河發(fā)源于美國內(nèi)陸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節(jié)性融雪和大氣降水補給。7月后主要受降水補給,降水多為暴雨。該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內(nèi)變化大,但河面寬度變化不明顯。下圖示意該河段典型河流斷面不同時間的水體形態(tài)。讀圖,完成14~15題。
14.4~6月,導致該河段深度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氣溫 ②降水 ③泥沙搬運 ④地殼抬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8月,河床抬高,其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積B.降水量增加
C.水量減少D.地殼抬升
14.B 15.A [第14題,根據(jù)材料可知,河流上游受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和大氣降水補給,4~6月,氣溫回升,融雪量加大,水位變高,水量較大,流速持續(xù)加快,河水搬運泥沙的能力加強,對河床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侵蝕,泥沙淤積量減小,河流深度加大,①③正確;7月后主要受降水補給,②錯誤;地殼運動是一個緩慢的地質(zhì)過程,不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nèi)成為影響河水深度變化的因素,④錯誤,故選B。第15題,由材料“7月后主要受降水補給,降水多為暴雨”可知,7~8月該河主要受降水補給,且多暴雨,降水強度大,河岸受到的沖刷作用強,河水含沙量高;且該時段該河徑流量與流速變率大,流水的搬運作用與流速密切相關,一旦流速降低,就會使泥沙快速淤積,導致河床抬高,A正確;該河發(fā)源于內(nèi)陸高山,上游地勢起伏大,當暴雨停止以后徑流量和流速迅速變小,流速降低說明降水量下降,B錯誤;僅水量減少不會導致河床抬高,C錯誤;地殼抬升是個緩慢的過程,河床抬升的主要原因不是地殼抬升,D錯誤,故選A。]
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是亞洲中部的一條國際河流,全長1 236千米,流域面積15.1萬平方千米,是巴爾喀什湖的主要補給水源。雅馬渡以上為河流上游,雅馬渡至哈薩克斯坦的伊犁村(卡普恰蓋)為河流中游,伊犁村至巴爾喀什湖為河流下游。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澤與湖泊的寬河谷中。自伊犁村以下,進入卡普恰蓋峽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資源最為豐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較長,流量相對平穩(wěn),歷史上未出現(xiàn)過大范圍的嚴重洪澇災害。下圖示意伊犁河流域。
(1)說明伊犁河成為巴爾喀什湖主要補給水源的原因。
(2)從整體性角度說明伊犁村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
(3)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長、流量平穩(wěn)的原因。
[解析] 第(1)題,伊犁河上游位于盛行西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大氣降水較多;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來水量大;流域面積廣,支流眾多,匯水量大。第(2)題,河水清澈說明含沙量低,含沙量低的原因除與植被覆蓋率高有關外,還與流域內(nèi)的沼澤和上游地區(qū)水庫的修建有關。第(3)題,從河流的補給及沼澤、湖泊的調(diào)節(jié)作用等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 (1)伊犁河上游位于盛行西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大氣降水較多;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來水量大;流域面積廣,支流眾多,匯水量大。
(2)上游地區(qū)修建有多個水庫,泥沙大量沉積庫區(qū);上游地區(qū)沼澤廣布,對水流起到過濾作用,導致下游河段泥沙來源減少。
(3)流域內(nèi)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春季自下游到中游,積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區(qū)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汛;中上游河段多沼澤、湖泊,調(diào)蓄作用顯著。
這是一份地理第一節(jié) 陸地水體及其相互關系課時作業(yè),共7頁。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圖版 (2019)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第一節(jié) 陸地水體及其關系課時作業(yè),文件包含41陸地水體及其關系分層作業(yè)-2022-2023學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課堂中圖版2019選擇性必修1解析版docx、41陸地水體及其關系分層作業(yè)-2022-2023學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課堂中圖版2019選擇性必修1原卷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7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第一節(jié) 陸地水體間的相互關系課后作業(yè)題,共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圖為“水圈的構成示意圖”,關于河流徑流變化的正確敘述是,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