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
題目的語境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應用”,一個結(jié)論是“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這是對“語境”事件和事實的肯定。一個問題是“那么,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這是對語境的質(zhì)疑(反思、思辨)。這里有三個“點”,一個是“那么”,“那么”在這里相當于古文中的“然則”一詞的“則”,“既然這樣”在句中省略了,指上文的內(nèi)容;一個是“是否”,這里是從“是”和“否”兩個角度引發(fā)思考,而非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一個是“會”,這是一個著眼于“未來”的詞語,引導考生基于現(xiàn)實作進一步暢想和思考,而“未來”是不確定的,因此“會”保證了有關(guān)“是否”推理的合理性,即無論“是”還是“否”都符合題意。
這是一道要求“理性思維”的命題,我們可以著眼于“互聯(lián)網(wǎng)和人工智能”的作用,寫其帶來的便利,解決問題的速度和數(shù)量,暢享未來的更為省心省力的生活圖景,也可以寫“互聯(lián)網(wǎng)和人工智能”的副作用,寫其帶來的新問題、新煩惱,暢想未來的更多危機和問題;也可以辯證思考“互聯(lián)網(wǎng)和人工智能”的長板和短板,思考如何趨利避害、取長補短,用更高的手段和方法驅(qū)動其“為人服務”而非“為人增憂添亂”。
二、新課標Ⅱ卷
【原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本試卷現(xiàn)代文閱讀Ι提到,長久以來,人們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號”探月任務揭開了月背的神秘面紗;隨著“天問一號”飛離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遙遠的深空……
正如人類的太空之旅,我們每個人也都在不斷抵達未知之境。
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
試題的引導語的語境是“隨著‘天問一號’飛離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遙遙的深空……”,試題的思維的轉(zhuǎn)換點和連接點是“正如人類的太空之旅”,試題命題的著力點和價值思考點是“我們每個人也都在不斷抵達未知之境”。
這句話的要素之一是“我們每個人也都在”,因此寫作對象涉及的人員、行業(yè)很廣。這句話的要素之二是“不斷抵達”,“不斷抵達”可以是主動的“探索發(fā)現(xiàn)”“上下求索”,是一種“主動接近”的必然結(jié)果;也可以是主動的“隨遇而安”“隨波逐流”;可以是“主動”行為的“被動”結(jié)果,如“不期而遇”。但從語境“正如人類的太空之旅”,應該可以舍棄中間的說法。要素三是“未知之境”,就是“新發(fā)現(xiàn)”“新領(lǐng)域”“新生活”“新觀念”“新天地”。這里的“未知之境”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危險的,需要人辨別、改造。
當然,這句話的重點應該在“不斷抵達”,而非“抵達”。我們可以寫“不斷的出發(fā)就是為了不斷的抵達”“人生就是要通過不斷的追求,不斷實現(xiàn)階段目標”;也可以寫“怎樣才能不斷抵達”,還可以寫“不斷抵達的美好”“不斷抵達的意義和價值”。
三、全國甲卷
【原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每個人都要學習與他人相處。有時,我們?yōu)楸苊鉀_突而不愿表達自己的想法。其實,坦誠交流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相遇。
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
試題共三句話,第一句“每個人都要學習與他人相處”,屬于“話題”和“論題”性質(zhì)的,就是一個大的“主題”。第二句“有時,我們?yōu)楸苊鉀_突而不愿表達自己的想法”,屬于第一句的一個方面、一個做法,“有時”說明這不是“常態(tài)”,也不是“大多數(shù)”。第三句“其實,坦誠交流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相遇”,屬于論點性質(zhì)的,是對第二句的否定,也是對第一句的“具體解釋說明”,“其實”一詞,說明“這一句”才是命題人真正想說的。
“坦誠交流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相遇”是一句不肯定的話,其要素有“坦誠交流”“真正的相遇”和“有可能迎來”三個。因此,我們可以圍繞這三個要素,整理出相關(guān)觀點:
(1)坦誠交流是迎來真正相遇的基礎和前提;
(2)真正的相遇需要坦誠的交流;
(3)沒有坦誠的交流就不會有真正的相遇;
(4)坦誠交流未必能迎來真正的相遇。
四、北京卷
【原題呈現(xiàn)】
作文(50分)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寫在答題卡上。不透露所在區(qū)、學校及個人信息。
1.幾千年來,古老的經(jīng)典常讀常新,杰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亙古常新……很多事物,在時間的淬煉中,愈顯活力和價值。
請以“歷久彌新”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jù)充分,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2.個人成長需要打開視野,人際交往需要打開心扉,科技創(chuàng)新需要打開思路……打開,發(fā)現(xiàn)新的自己;打開,帶來新的氣象。每一次“打開”,都有一段故事。
請以“打開”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nèi)容充實、合理,有細節(jié)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作文解析】
試題1“歷久彌新”是一道命題、限定文體的作文。語境中無論是具體示例“古老的經(jīng)典常讀常新,杰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亙古常新”,還是概述的語句“很多事物,在時間的淬煉中,愈顯活力和價值”都是為了引出“標題”的鋪墊,提醒考生可以參考這些題材,但不限于這些題材。標題“歷久彌新”是對“語境”的高度概括,盡管“歷久彌新”與概述性的“很多事物,在時間的淬煉中,愈顯活力和價值”不是一個意思,因為“新”不是“活力和價值”,但是其與示例性語境還是很吻合的。因此我們可以結(jié)合“示例”和“概述”圈定和理解“歷久彌新”的“內(nèi)涵”——“新”在“愈顯活力和價值”。
由此,我們可以做如下思考:
(1)“什么是‘歷久彌新’”;
(2)“為什么要‘歷久彌新’”;
(3)“為什么能‘歷久彌新’”;
(4)“怎樣才能‘歷久彌新’”;
(5)“‘歷久彌新’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試題2“打開”也是一道命題限文體作文。
材料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皞€人成長需要打開視野,人際交往需要打開心扉,科技創(chuàng)新需要打開思路”部分,為考生提供了寫作方向——“個人成長”“人際交往”“科技創(chuàng)新”等。“打開,發(fā)現(xiàn)新的自己;打開,帶來新的氣象”部分為考生提示“打開”的意義,提供寫作重點通過材料要反映“發(fā)現(xiàn)新的自己”“帶來新的氣象”,等等。“每一次‘打開’,都有一段故事”部分,提示考生要以“故事”——記敘文的形式(文體)展示文字,而“每一次”則提示考生可以寫“一次”也可以寫“多次”,可以寫“一件事”,也可以寫“多件事”。
相比較而言,試題2“打開”要比試題1“歷久彌新”,更能讓考生發(fā)揮出文字水平。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2024屆高考作文命題審題立意分析及寫作示例(新課標I卷+新課標Ⅱ卷+全國甲卷+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新課標I卷,新課標Ⅱ卷,全國甲卷,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年全國高考真題新課標Ⅱ卷語文試卷及答案解析(考后更新),共1頁。
這是一份2024年全國高考真題新課標Ⅰ卷語文試卷及答案解析(考后更新),共1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