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分)下列科學家與其對應的科學貢獻不正確的是( )
A.湯姆生發(fā)現(xiàn)了原子核是由質(zhì)子和中子組成的
B.盧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C.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創(chuàng)立了“日心說”
D.牛頓發(fā)現(xiàn)光的色散現(xiàn)象
2.(2分)下列四幅圖均是與靜電現(xiàn)象相關實際應用的例子,屬于防止靜電危害的是( )
A.靜電除塵試卷源自 每日更新,匯集全國各地小初高來這里 全站資源一元不到!最新試卷。B.靜電植絨
C.靜電帶放電
D.靜電噴涂
3.(2分)面對浩瀚的宇宙,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的腳步。若我們有一天乘坐宇宙飛船從地球出發(fā)去探索宇宙,將先后飛離( )
A.太陽系、銀河系、地月系
B.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
C.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
D.銀河系、地月系、太陽系
4.(2分)用橡皮筋、回形針、棉線、小瓶蓋、牙膏盒、鐵絲、鉤碼和刻度尺等,做一個如圖所示的橡皮筋測力計。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刻度可以標在牙膏盒上
B.可以把回形針上端當作指針
C.可以利用鉤碼拉伸橡皮筋標注刻度
D.不同橡皮筋做的測力計量程都相同
5.(2分)如圖所示,使一薄鋼條的下端固定,分別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發(fā)生如圖①、②、③、④所示的形變,如果力的大小F1<F2=F3=F4,那么,能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關的圖是( )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②和④
6.(2分)如圖所示的事例中,能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是( )
A.手拉橡皮筋
B.氣球壓扁
C.跳板被壓彎
D.火箭升空
7.(2分)校運動會爬桿比賽,小明第一個爬到桿頂。如圖所示,小明緊緊握住桿子保持靜止,此時他受到的摩擦力為f1;片刻后,小明適度減小握桿子的力量使自己勻速滑下,此時他受到摩擦力為f2,則( )
A.f1豎直向上,f2豎直向上,f1>f2
B.f1豎直向上,f2豎直向上,f1=f2
C.f1豎直向上,f2豎直向下,f1>f2
D.f1豎直向上,f2豎直向下,f1=f2
8.(2分)如圖是位于興化施耐庵陵園風景區(qū)內(nèi)的施耐庵雕像,它由雕像主體和底座兩部分構成。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雕像主體所受的重力和底座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B.雕像主體對底座的壓力和底座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底座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底座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底座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對底座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9.(2分)小明體育課上50m測試時,經(jīng)過不斷加速、沖過終點、減速停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關于小明運動過程中的幾種情景分析正確的是( )
A.小明整個運動過程中的慣性大小不變
B.小明減速后不能立即停下是受到慣性的作用
C.小明在加速時比減速時的慣性大
D.小明減速停后慣性為零
10.(2分)小明和媽媽到菜市場買菜,媽媽買了很多菜讓小強提,小明感覺有點“吃不消”,下面能讓小明明顯舒服的操作是( )
①把一部分裝蔬菜的袋子移到另一只手上;
②把袋子的左右位置換一下;
③在某袋子中再裝一些菜;
④用一塊硬紙板墊在手提袋子的地方。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2分)如圖中物體對支持面壓力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
A.B.
C.D.
12.(2分)如圖甲所示是“蹦極”運動員把一端固定的長彈性繩綁在踝關節(jié)等處,從幾十米高處跳下的一種極限運動,圖乙是運動員下落過程中的模擬圖(不計空氣阻力)。其中B點是彈性繩的原長度,C點是彈性繩產(chǎn)生的彈力與他重力大小相等的點,D點是下落的最低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他從A位置運動B位置時,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他在加速下落
B.從B位置運動到D位置時的速度一直變小
C.在反彈過程中,當他在B點后還會繼續(xù)向上運動是因為他受到一個向上的力
D.若他豎直向上反彈到最高點時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則他將豎直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二、填空題(本題有8小題,每空1分,共25分)
13.(3分)如圖所示,將兩個表面光滑的鉛塊互相緊壓,它們會粘在一起,很難被拉開,這說明分子之間存在 ,用針筒抽取半筒水,用手指抵住針筒口,然后用力推入活塞,發(fā)現(xiàn)水 (選填“容易”或“不容易”)被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 。
14.(4分)甲流感病毒的直徑僅為0.3μm,可通過飛沫傳播,飛沫傳播的方式 (選填“是”或“不是”)擴散現(xiàn)象.為了消除病毒,我們常常要使用酒精消毒,在使用酒精時發(fā)現(xiàn)酒精和水混合在一起后,總體積小于酒精和水的體積之和,原因是分子間有 ,消毒過程中我們很遠就能聞到酒精的氣味說明酒精分子在做 ,“甲流病毒、原子核、飛沫”按空間尺度比較,最小的是 。
15.(4分)如圖甲是小明新買的一瓶礦泉水,正立放在桌面上。
(1)小明想把它推移至桌子的右側,當他作用在A處向右用力推時,瓶子容易右倒,作用在B處時,瓶子能平移到右側,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有關;
(2)從甲圖到乙圖的過程中,桌面受到礦泉水瓶的壓力是由 (選填“礦泉水瓶形變”或“桌面形變”)產(chǎn)生的。從圖乙到圖丙的過程中,瓶子對桌面的壓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下同),壓強 。
16.(2分)小明做測量物體質(zhì)量的實驗前,想檢查桌面是否水平,于是利用一重錘來檢測,他是應用了重力的方向總是 ,重錘靜止時如圖所示,說明桌面 (選填“左”或“右”)側偏高。
17.(3分)在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重力活動中。
(1)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實際表示物體對彈簧的拉力大小,而這個力與彈簧對物體的拉力是一對 (選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2)物體的重力與彈簧對物體的拉力是一對 (選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不管是相互作用力還是平衡力大小都 ,所以物體的重力大小與物體對彈簧的拉力大小相等。
18.(3分)一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當它受到一個水平方向大小為5N的拉力時,木塊靜止,這時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N;當拉力大小為10N時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時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N;如果拉力增大到20N時,這時的摩擦力是 N。
19.(3分)六一兒童節(jié)期間,小明弟弟所在幼兒園舉辦了戶外“親子活動”,如圖所示是游戲期間弟弟被爸爸托在肩膀上的情景。已知爸爸的質(zhì)量為75kg,弟弟的質(zhì)量為15kg,爸爸每只腳與水平地面的接觸面積為250cm2。當爸爸雙腳站立,此時他對地面的壓力為 N,雙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 m2,對地面的壓強為 Pa。
20.(3分)“嫦娥”探月衛(wèi)星在距月球表面200km高度經(jīng)過多次“剎車制動”,最終繞月球做勻速圓周運動。衛(wèi)星“剎車制動”時,沿運動軌跡向 (選填“前”或“后”)噴射高溫氣體,高溫氣體對衛(wèi)星施加制動力,這說明力的作用是 的。在繞月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時,衛(wèi)星的運動狀態(tài) (選填“改變”或“不變”)。
三、解答題(本題有9小題,共51分.解答22、23題時應寫出解題過程)
21.(2分)如圖所示,一金屬塊沿粗糙斜面滑下,請畫出斜面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圖。
22.(2分)如圖所示,一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沿虛線方向勻速上升,請畫出除重力外,物體所受另外一個力的示意圖。(空氣阻力忽略不計)
23.(2分)一空易拉罐如圖,注入少量的水后,斜立在桌面上,請畫出易拉罐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24.(4分)一座橋的橋頭立有這樣的交通標志牌(橋梁限重標志),如圖所示。現(xiàn)有一自重5×104N的大卡車,裝了2×105N的石子。
(1)求大卡車質(zhì)量;
(2)請通過計算說明這輛卡車能否從該橋安全通過?
25.(4分)小明的質(zhì)量是40kg,每只腳的面積是200cm2,當他雙腳站立時:
(1)求小明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
(2)若一沼澤地能承受的壓強是5000Pa,則小明準備在兩腳底各固定一塊木板交替前進,則每塊木板的面積至少為多少?
26.(5分)探究摩擦起電現(xiàn)象:
(1)將一根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懸掛起來,用同樣的一根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靠近它,如圖(a)所示,觀察現(xiàn)象;
(2)用兩根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重復上述實驗,如圖(b)所示,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3)用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靠近懸掛著的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觀察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分析實驗現(xiàn)象,可以作出如下的分析:
①通過實驗步驟(1)、(2),我們發(fā)現(xiàn):兩根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之間相互排斥;兩根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之間相互排斥;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之間相互 (吸引/排斥);
②用更多的摩擦帶電體進行實驗后發(fā)現(xiàn):凡是與玻璃棒相互排斥的,一定與橡膠棒相互吸引;凡是與橡膠棒相互排斥的,一定與玻璃棒相互吸引。由此發(fā)現(xiàn),物體相互摩擦所帶的電荷有且只有 種;
③兩根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或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一定是 (相同/不同)的。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是因為玻璃棒 (失去/獲得)電子,同時絲綢帶 電荷(正/負)。
27.(8分)小明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的實驗中,所用裝置如圖甲所示。(1)從彈簧測力計直接讀出的是拉力大小,實驗中需要讓拉力與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則應滿足的主要條件是:將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使其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jù) 的知識可得:拉力大小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br>(2)拉動木塊前,若先在豎直方向上對彈簧測力計調(diào)零,然后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物體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測出的摩擦力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實際摩擦力;
(3)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相關實驗后,在木塊上再疊放另一個木塊如圖乙來進行實驗。分析疊放木塊與不疊放木塊兩種情況對應的數(shù)據(jù),是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有關;
(4)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積大小是否有關”,小明將木塊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兩塊(如圖丙,虛線為切割線),將小塊拿走,進行實驗,最后得出的結論與正確結論不相符,請你指出他在實驗中的錯誤是: ;
(5)同組的小華將物體放在斜面上勻速拉動,則此時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與木塊所受的摩擦力 (選填“是”或“不是”)一對平衡力;(6)該小組發(fā)現(xiàn)實驗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容易穩(wěn)定,于是采用如圖戊所示裝置進行探究。實驗中,用大小為5N的水平拉力F勻速拉動木板A,物塊B靜止不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則B受到的A的摩擦力為 N,若木板A做加速運動,則B所受摩擦力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方向為水平向 (選填“左”或“右”)。
28.(7分)如圖甲是小華同學探究二力平衡條件時的實驗情景。
(1)小華將系于小卡片兩對角的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兩個拉力方向相反,并通過調(diào)整 來改變拉力的大小;
(2)當小卡片平衡時,小華將卡片旋轉(zhuǎn)一個角度,松手后小卡不能平衡。設計此實驗步驟的目的是為了探究 的兩個力能否平衡;
(3)為了驗證只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在圖甲所示情況下,小華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小華在探究活動結束后想到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包括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那如何探究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的二力平衡條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實驗方案:在已知鉤碼重力的情況下,用彈簧測力計拉著鉤碼 (選填“一定在水平方向”、“一定在豎直方向”或“可以在任意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實驗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根據(jù)觀察到的相關現(xiàn)象可以得出初步結論:物體靜止時的二力平衡條件同樣適用于物體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5)利用圖乙裝置 (選填“能”或“不能”)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6)若將圖甲中小卡片換成輕質(zhì)彈簧測力計,左右兩側各懸掛重5N的鉤碼,則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 N。
29.(6分)關于“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問題,某學習小組進行了如下探究實驗:依次將毛巾、棉布分別鋪在水平木板上,讓小車分別從斜面頂端由靜止自由下滑,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離,三種情況下的運動如圖所示。
(1)實驗中每次均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自由下滑,目的是 ,本實驗中的“阻力”是指小車受到的 ;
(2)分析圖運動情況可知:小車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離最短,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減小得越 (選填“快”或“慢”);
(3)牛頓第一定律 (選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實驗得出的,其符合邏輯的科學推理為科學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方法。
(4)在此實驗基礎上通過推理可知觀點 (選填“A”或“B”)是正確的;
A.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B.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5)在體現(xiàn)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大小的方法上,小明提出了另外一個方法:測量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時間。你支持下面哪個觀點: 。
A.這個方法不可行,與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大小沒有關系
B.這個方法可行,但沒有小車運動的路程便于測量
30.(7分)如圖甲、乙、丙所示,小明利用礦泉水瓶、海綿等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本實驗是通過觀察 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
(2)比較圖C、D、E所示實驗,可得出結論:受力面積相同時, 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通過比較圖 (填序號),說明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下列實例中,直接應用第二個結論的是 ;
A.圖釘?shù)囊欢俗龅煤芗?br>B.交通管理部門規(guī)定,嚴禁貨車超載
C.書包的背帶做得又寬又大D.壓路機的碾子很重
(3)將整礦泉水瓶放置在磚塊上(如圖A)時,磚塊受到的壓強p1;放置在海綿上(如圖B)時,海綿受到壓強p2,則兩次壓強的大小關系為p1 p2(選填“>”“<”或“=”下同)。若將兩瓶泉水瓶并排放置在地面上(如圖F)時,對地面的壓強為p3,則p1 p3;
(4)為了探究壓強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老師準備了如下器材供同學們選擇,①釘子做腿的小桌②海綿③砝碼④木板⑤盛有適量水的礦泉水瓶⑥裝有沙的容器。四個同學所選的四組器材中,不能達到探究目的是 。
A.①③⑥
B.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1.(4分)小明彎曲手中的鋼鋸片,感覺到彈力大小與鋼鋸片的彎曲程度有關,他猜想,彈力大小可能還跟鋼鋸片的長度有關。于是,他和同學合作進行了探究。如圖甲所示,將鋼鋸片一端固定,伸出的長度(簡稱長度)用L表示;鋼鋸片的形變量(彎曲程度)用末端側移量x表示,鋼鋸片彈力用F表示,其大小等于測力計的讀數(shù)。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長度L/cm
15
20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形變量x/cm
2
2
1
2
3
4
5
6
7
8
彈力F/N
0.48
0.22
0.06
0.12
0.18
0.24
0.30
0.39
0.51
0.66
(1)由 (填實驗序號)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在形變量x一定時,鋼鋸片中彈力F隨長度L的增大而減小;
(2)由第3﹣7次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該情況下彈力F與形變量x的關系式為 ;
(3)請用表中鋼鋸片長度L為25cm時的數(shù)據(jù),在圖乙中畫出彈力F跟形變量x關系的圖像;
(4)鋼鋸片產(chǎn)生的彈力除了與形變量和長度有關,還可能與 有關。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每題4個選項中只有1個符合題意。每題2分,共24分)
1.(2分)下列科學家與其對應的科學貢獻不正確的是( )
A.湯姆生發(fā)現(xiàn)了原子核是由質(zhì)子和中子組成的
B.盧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C.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創(chuàng)立了“日心說”
D.牛頓發(fā)現(xiàn)光的色散現(xiàn)象
【解答】解:A.湯姆生發(fā)現(xiàn)了電子,證明原子是可分的,故A錯誤;B.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故B正確;
C.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創(chuàng)立了“日心說”,故C正確;
D.牛頓發(fā)現(xiàn)光的色散現(xiàn)象,故D正確。
故選:A。
2.(2分)下列四幅圖均是與靜電現(xiàn)象相關實際應用的例子,屬于防止靜電危害的是( )
A.靜電除塵
B.靜電植絨
C.靜電帶放電
D.靜電噴涂
【解答】解:A.靜電除塵時除塵器中的空氣被電離,煙霧顆粒吸附電子而帶負電,顆粒向電源正極運動,屬于靜電應用,故A錯誤;
B.靜電植絨屬于靜電應用,故B錯誤;
C.油罐車上的搭地鐵鏈是為了把產(chǎn)生的靜電導走,屬于靜電危害的防止,故C正確;
D.噴槍噴出的油漆微粒帶正電,因相互排斥而散開,形成霧狀,被噴涂的物體帶負電,對霧狀油漆產(chǎn)生引力,把油漆吸到表面,屬于靜電應用,故D錯誤。
故選:C。3.(2分)面對浩瀚的宇宙,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的腳步。若我們有一天乘坐宇宙飛船從地球出發(fā)去探索宇宙,將先后飛離( )
A.太陽系、銀河系、地月系
B.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
C.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
D.銀河系、地月系、太陽系
【解答】解:地月系是太陽系中的一小部分,而太陽系又是銀河系中的一部分,則若我們有一天乘坐宇宙飛船從地球出發(fā)去探索宇宙,將先后飛離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
故選:B。
4.(2分)用橡皮筋、回形針、棉線、小瓶蓋、牙膏盒、鐵絲、鉤碼和刻度尺等,做一個如圖所示的橡皮筋測力計。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刻度可以標在牙膏盒上
B.可以把回形針上端當作指針
C.可以利用鉤碼拉伸橡皮筋標注刻度
D.不同橡皮筋做的測力計量程都相同
【解答】解:
如圖所示的橡皮筋測力計,根據(jù)所用器材可知,牙膏盒平整可以在上面標注刻度;回形針在橡皮筋的下部,可以把回形針上端當作測力計的指針;鉤碼上標有質(zhì)量的數(shù)值,且每個鉤碼的質(zhì)量相同,故可以用鉤碼拉伸皮筋標注刻度;橡皮筋的長短、粗細都影響著測力計的量程,所以不同橡皮筋做的測力計量程不相同;故ABC正確,D錯誤。
故選:D。
5.(2分)如圖所示,使一薄鋼條的下端固定,分別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發(fā)生如圖①、②、③、④所示的形變,如果力的大小F1<F2=F3=F4,那么,能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關的圖是( )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②和④
【解答】解:要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關,需要控制力的方向和作用點相同時,力的大小不同,所以需要選擇圖①和③,故B符合題意。
故選:B。
6.(2分)如圖所示的事例中,能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是( )
A.手拉橡皮筋
B.氣球壓扁
C.跳板被壓彎
D.火箭升空
【解答】解:A、手拉橡皮筋說明力改變物體的形狀,故A不符題意;
B、氣球壓扁說明力改變物體的形狀,故B不符題意;
C、跳板被壓彎說明力改變物體的形狀,故C不符合題意;
D、火箭升空,火箭的運動速度發(fā)生變化,說明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故D符題意。
故選:D。
7.(2分)校運動會爬桿比賽,小明第一個爬到桿頂。如圖所示,小明緊緊握住桿子保持靜止,此時他受到的摩擦力為f1;片刻后,小明適度減小握桿子的力量使自己勻速滑下,此時他受到摩擦力為f2,則( )
A.f1豎直向上,f2豎直向上,f1>f2
B.f1豎直向上,f2豎直向上,f1=f2
C.f1豎直向上,f2豎直向下,f1>f2
D.f1豎直向上,f2豎直向下,f1=f2
【解答】解:
小明緊緊握住桿子保持靜止時,其重力與靜摩擦力平衡,由二力平衡條件可知:fl的方向豎直向上,且f1=G;
勻速下滑時,其重力與滑動摩擦力平衡,則f2的方向豎直向上,且f2=G,所以f1=f2.故B正確。
故選:B。
8.(2分)如圖是位于興化施耐庵陵園風景區(qū)內(nèi)的施耐庵雕像,它由雕像主體和底座兩部分構成。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雕像主體所受的重力和底座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B.雕像主體對底座的壓力和底座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底座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底座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底座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對底座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解答】解:A、雕像主體所受的重力和底座對它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A錯誤;
B、雕像主體對底座的壓力和底座對它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不是一對平衡力,故B錯誤;
C、底座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底座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C正確;D、底座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對底座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
故選:C。
9.(2分)小明體育課上50m測試時,經(jīng)過不斷加速、沖過終點、減速停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關于小明運動過程中的幾種情景分析正確的是( )
A.小明整個運動過程中的慣性大小不變
B.小明減速后不能立即停下是受到慣性的作用
C.小明在加速時比減速時的慣性大
D.小明減速停后慣性為零
【解答】解:AD.物體慣性的大小只與質(zhì)量有關,質(zhì)量越大,慣性越大,小明在整個跑步過程中,質(zhì)量不變,其慣性大小不變,故A正確,D錯誤;
B.小明減速后不能立即停下來,是由于小明具有慣性,慣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慣性的作用,故B錯誤;
C.物體慣性的大小只與質(zhì)量有關,質(zhì)量越大,慣性越大;與物體運動快慢無關,故C錯誤。
故選:A。
10.(2分)小明和媽媽到菜市場買菜,媽媽買了很多菜讓小強提,小明感覺有點“吃不消”,下面能讓小明明顯舒服的操作是( )
①把一部分裝蔬菜的袋子移到另一只手上;
②把袋子的左右位置換一下;
③在某袋子中再裝一些菜;
④用一塊硬紙板墊在手提袋子的地方。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答】解:小明之所以感到明顯舒服,是因為小明的手受到的壓強小,而壓強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壓力越小,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
①把一部分裝蔬菜的袋子移到另一只手上,壓力變小,受力面積不變,壓強變小,所以會讓小明感到明顯舒服;②把袋子的左右位置換一下,壓力不變,受力面積不變,壓強不變,所以不會讓小明感到明顯舒服;
③在某袋子中再裝一些菜,壓力變大,受力面積不變,壓強變大,所以不會讓小明感到明顯舒服;
④用一塊硬紙板墊在手提袋子的地方,壓力不變,受力面積變大,壓強變小,所以會讓小明感到明顯舒服。
綜上分析可知,會讓小明感到明顯舒服的操作是①④。
故選:C。
11.(2分)如圖中物體對支持面壓力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
A.B.
C.D.
【解答】解:因為壓力的作用點在接觸面上,因此排除A、B選項;又因為壓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面向下,因此D選項錯誤,C選項正確。
故選:C。
12.(2分)如圖甲所示是“蹦極”運動員把一端固定的長彈性繩綁在踝關節(jié)等處,從幾十米高處跳下的一種極限運動,圖乙是運動員下落過程中的模擬圖(不計空氣阻力)。其中B點是彈性繩的原長度,C點是彈性繩產(chǎn)生的彈力與他重力大小相等的點,D點是下落的最低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他從A位置運動B位置時,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他在加速下落
B.從B位置運動到D位置時的速度一直變小
C.在反彈過程中,當他在B點后還會繼續(xù)向上運動是因為他受到一個向上的力
D.若他豎直向上反彈到最高點時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則他將豎直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解答】解:A、因為不計空氣阻力且B點是彈性繩的原長度,說明在AB段彈性繩還未發(fā)生形變,即未產(chǎn)生彈力作用,由此可知當他從A位置運動B位置時,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他在加速下落,故A正確;
B、由于C點是彈性繩產(chǎn)生的彈力與他重力大小相等的點,說明BC段彈性繩產(chǎn)生豎直向上的彈力作用,且彈力逐漸增大直至等于重力,這一階段是向下做加速運動;而接著繼續(xù)下落到D點的過程中,彈性繩的彈力大于重力,則此階段向下做減速運動直至速度為0,因此從B位置運動到D位置時的速度是先增大后減小,故B錯誤;
C、因為B點是彈性繩的原長度,在反彈過程中,當他在B點后,彈性繩將不產(chǎn)生彈力作用,則此過程只受到一個豎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故C錯誤;
D、若他豎直向上反彈到最高點時此時速度將為0,因此當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則他將處于靜止狀態(tài),故D錯誤。
故選:A。
二、填空題(本題有8小題,每空1分,共25分)
13.(3分)如圖所示,將兩個表面光滑的鉛塊互相緊壓,它們會粘在一起,很難被拉開,這說明分子之間存在 引力 ,用針筒抽取半筒水,用手指抵住針筒口,然后用力推入活塞,發(fā)現(xiàn)水 不容易 (選填“容易”或“不容易”)被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 斥力 。
【解答】解:表面干凈的鉛壓緊,兩塊鉛表面分子的距離大于平衡距離,表現(xiàn)為引力;
用針筒抽取半筒水,用手指抵住針筒口,然后用力推入活塞,發(fā)現(xiàn)水不容易被壓縮,此時,水分子間的距離小于平衡距離,表現(xiàn)為斥力。
故答案為:引力;不容易;斥力。
14.(4分)甲流感病毒的直徑僅為0.3μm,可通過飛沫傳播,飛沫傳播的方式 不是 (選填“是”或“不是”)擴散現(xiàn)象.為了消除病毒,我們常常要使用酒精消毒,在使用酒精時發(fā)現(xiàn)酒精和水混合在一起后,總體積小于酒精和水的體積之和,原因是分子間有 間隙 ,消毒過程中我們很遠就能聞到酒精的氣味說明酒精分子在做 無規(guī)則運動 ,“甲流病毒、原子核、飛沫”按空間尺度比較,最小的是 原子核 。
【解答】解:飛沫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屬于宏觀物質(zhì),所以飛沫的傳播屬于機械運動,而不是擴散;
在使用酒精時發(fā)現(xiàn)酒精和水混合在一起后,總體積小于酒精和水的體積之和,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間隙,酒精和水混合時,酒精分子和水分子會相互進入對方分子的間隙中;消毒過程中我們很遠就能聞到酒精的氣味說明酒精分子在做無規(guī)則運動;
原子核<甲流病毒<飛沫,故最小的是原子核。
故答案為:不是;間隙;無規(guī)則運動;原子核。
15.(4分)如圖甲是小明新買的一瓶礦泉水,正立放在桌面上。
(1)小明想把它推移至桌子的右側,當他作用在A處向右用力推時,瓶子容易右倒,作用在B處時,瓶子能平移到右側,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作用點 有關;
(2)從甲圖到乙圖的過程中,桌面受到礦泉水瓶的壓力是由 礦泉水瓶的形變 (選填“礦泉水瓶形變”或“桌面形變”)產(chǎn)生的。從圖乙到圖丙的過程中,瓶子對桌面的壓力 不變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下同),壓強 變大 。
【解答】解:(1)當作用在A處向右用力推時,瓶子容易右倒,作用在B處時,瓶子能平移到右側,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2)桌面受到礦泉水瓶的壓力,施力物體是礦泉水瓶,是由礦泉水瓶的形變產(chǎn)生的;
從圖乙到圖丙的過程中,因瓶子在豎直方向上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G=F支,而支持力與壓力相等,故壓力也等于重力,重力不變,故壓力不變;
由圖可知,受力面積變小,由p=可知,壓強將變大。
故答案為:(1)作用點;(2)礦泉水瓶的形變;不變;變大。
16.(2分)小明做測量物體質(zhì)量的實驗前,想檢查桌面是否水平,于是利用一重錘來檢測,他是應用了重力的方向總是 豎直向下 ,重錘靜止時如圖所示,說明桌面 左 (選填“左”或“右”)側偏高。
【解答】解:(1)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而水平儀就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制成的;
(2)當它放置在桌面上時,重垂線錐體偏向水平儀中央刻度線的右方,說明此桌面的左端高。故答案為:豎直向下;左。
17.(3分)在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重力活動中。
(1)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實際表示物體對彈簧的拉力大小,而這個力與彈簧對物體的拉力是一對 相互作用力 (選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2)物體的重力與彈簧對物體的拉力是一對 平衡力 (選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不管是相互作用力還是平衡力大小都 相等 ,所以物體的重力大小與物體對彈簧的拉力大小相等。
【解答】解:(1)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實際表示物體對彈簧的拉力大小,而這個力與彈簧對物體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2)物體的重力與彈簧對物體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是一對平衡力,不管是相互作用力還是平衡力大小都相等,所以物體的重力大小與物體對彈簧的拉力大小相等。
故答案為:(1)相互作用力;(2)平衡力;相等。
18.(3分)一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當它受到一個水平方向大小為5N的拉力時,木塊靜止,這時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5 N;當拉力大小為10N時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時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10 N;如果拉力增大到20N時,這時的摩擦力是 10 N。
【解答】解:當給木塊一個水平向大小的5N的拉力時它保持靜止,此時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方向與拉力大小等于5N;
當它受到10N的拉力時它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與摩擦力仍平衡,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等于10N;
當拉力增大到20N時,由于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所以摩擦力大小不變,此時拉力大于摩擦力,物體將做加速運動。
故答案為:5;10;10。
19.(3分)六一兒童節(jié)期間,小明弟弟所在幼兒園舉辦了戶外“親子活動”,如圖所示是游戲期間弟弟被爸爸托在肩膀上的情景。已知爸爸的質(zhì)量為75kg,弟弟的質(zhì)量為15kg,爸爸每只腳與水平地面的接觸面積為250cm2。當爸爸雙腳站立,此時他對地面的壓力為 900 N,雙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 0.05 m2,對地面的壓強為 1.8×104 Pa。
【解答】解:當爸爸雙腳站立,此時他對地面的壓力:
F=G總=m總g=(m1+m2)g=(75kg+15kg)×10N/kg=900N,
雙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S=2×250cm2=500cm2=0.05m2,
對地面的壓強:p===1.8×104Pa。
故答案為:900;0.05;1.8×104。
20.(3分)“嫦娥”探月衛(wèi)星在距月球表面200km高度經(jīng)過多次“剎車制動”,最終繞月球做勻速圓周運動。衛(wèi)星“剎車制動”時,沿運動軌跡向 前 (選填“前”或“后”)噴射高溫氣體,高溫氣體對衛(wèi)星施加制動力,這說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在繞月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時,衛(wèi)星的運動狀態(tài) 改變 (選填“改變”或“不變”)。
【解答】解:衛(wèi)星“剎車制動”時,沿與運動方向相同的方向,即向前噴射高溫氣體,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高溫氣體反過來對衛(wèi)星施加制動力。
在繞月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時,衛(wèi)星的運動方向不斷發(fā)生變化,則衛(wèi)星的運動狀態(tài)是改變的。
故答案為:前;相互;改變。
三、解答題(本題有9小題,共51分.解答22、23題時應寫出解題過程)
21.(2分)如圖所示,一金屬塊沿粗糙斜面滑下,請畫出斜面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圖。
【解答】解:
金屬塊沿粗糙斜面滑下,所以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根據(j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斜面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從物塊與斜面的接觸面的中心作沿斜面向上的下,即摩擦力f,如圖所示:
22.(2分)如圖所示,一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沿虛線方向勻速上升,請畫出除重力外,物體所受另外一個力的示意圖。(空氣阻力忽略不計)
【解答】解:由于物體沿虛線方向勻速上升,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受平衡力的作用,受到豎直向上的力F和豎直向下的重力G,過物體的重心畫出豎直向上的力F,如圖所示:
23.(2分)一空易拉罐如圖,注入少量的水后,斜立在桌面上,請畫出易拉罐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解答】解:在一易拉罐內(nèi)注入少量的水后,斜立在桌面上,易拉罐能在如圖所示位置靜止,受力平衡,支持力經(jīng)過支點,且方向豎直向上,則重心在支點的正上方,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過物體的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即可。如圖所示:
24.(4分)一座橋的橋頭立有這樣的交通標志牌(橋梁限重標志),如圖所示?,F(xiàn)有一自重5×104N的大卡車,裝了2×105N的石子。
(1)求大卡車質(zhì)量;
(2)請通過計算說明這輛卡車能否從該橋安全通過?
【解答】解:(1)大卡車質(zhì)量m===5×103kg;
(2)車和沙子的總重力G總=5×104N+2×105N=25×104N
橋能承受的最大重力G最大=mg=30×103kg×10N/kg=30×104N>25×104N,則能安全通過。
答:(1)求大卡車質(zhì)量是5×103kg;
(2)這輛卡車能從該橋安全通過。
25.(4分)小明的質(zhì)量是40kg,每只腳的面積是200cm2,當他雙腳站立時:
(1)求小明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
(2)若一沼澤地能承受的壓強是5000Pa,則小明準備在兩腳底各固定一塊木板交替前進,則每塊木板的面積至少為多少?
【解答】解:(1)小明雙腳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力F=G=mg=40kg×10N/kg=400N,
小明雙腳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
p===1.0×104Pa;
(2)因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自然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或行走時的壓力:
F=G=400N,
又因行走時受力面積為一只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
所以,由p=可得,受力面積即小明每只腳底的木板面積至少為:
S===0.08m2。
答:(1)小明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為1.0×104Pa;
(2)每塊木板的面積至少為0.08m2。
26.(5分)探究摩擦起電現(xiàn)象:
(1)將一根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懸掛起來,用同樣的一根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靠近它,如圖(a)所示,觀察現(xiàn)象;
(2)用兩根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重復上述實驗,如圖(b)所示,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3)用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靠近懸掛著的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觀察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
分析實驗現(xiàn)象,可以作出如下的分析:
①通過實驗步驟(1)、(2),我們發(fā)現(xiàn):兩根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之間相互排斥;兩根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之間相互排斥;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之間相互 吸引 (吸引/排斥);
②用更多的摩擦帶電體進行實驗后發(fā)現(xiàn):凡是與玻璃棒相互排斥的,一定與橡膠棒相互吸引;凡是與橡膠棒相互排斥的,一定與玻璃棒相互吸引。由此發(fā)現(xiàn),物體相互摩擦所帶的電荷有且只有 兩 種;
③兩根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或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一定是 相同 (相同/不同)的。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是因為玻璃棒 失去 (失去/獲得)電子,同時絲綢帶 負 電荷(正/負)。
【解答】解:①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由圖C可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②物體間相互產(chǎn)生的電荷只有正負兩種;
③兩根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或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互排斥,因此帶的是同種電荷。原子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組成,整體不顯電性,當玻璃棒失去電子(負電)后,顯正電性,同時失去的帶負電的電子轉(zhuǎn)移到絲綢上,絲綢就帶負電。
故答案為:①吸引;②兩;③相同;失去;負。
27.(8分)小明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的實驗中,所用裝置如圖甲所示。(1)從彈簧測力計直接讀出的是拉力大小,實驗中需要讓拉力與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則應滿足的主要條件是:將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使其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jù) 二力平衡 的知識可得:拉力大小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2)拉動木塊前,若先在豎直方向上對彈簧測力計調(diào)零,然后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物體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測出的摩擦力 小于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實際摩擦力;
(3)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相關實驗后,在木塊上再疊放另一個木塊如圖乙來進行實驗。分析疊放木塊與不疊放木塊兩種情況對應的數(shù)據(jù),是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壓力 有關;
(4)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積大小是否有關”,小明將木塊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兩塊(如圖丙,虛線為切割線),將小塊拿走,進行實驗,最后得出的結論與正確結論不相符,請你指出他在實驗中的錯誤是: 沒有控制壓力大小相等 ;
(5)同組的小華將物體放在斜面上勻速拉動,則此時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與木塊所受的摩擦力 不是 (選填“是”或“不是”)一對平衡力;
(6)該小組發(fā)現(xiàn)實驗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容易穩(wěn)定,于是采用如圖戊所示裝置進行探究。實驗中,用大小為5N的水平拉力F勻速拉動木板A,物塊B靜止不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則B受到的A的摩擦力為 2.8 N,若木板A做加速運動,則B所受摩擦力大小將 不變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方向為水平向 右 (選填“左”或“右”)。
【解答】解:(1)由二力平衡可知,只有當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拉力與摩擦力才是一對平衡力,二者的大小才相等。
(2)如果先在豎直方向上對彈簧測力計調(diào)零,由于彈簧自重的影響,水平放置時,指針在0N偏上的位置,然后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物體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測出的摩擦力小于實際摩擦力。
(3)滑動摩擦力只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疊加木塊改變壓力的大小,所以驗證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4)要探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的關系,需使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變接觸面積的大小,大小兩塊,將小塊拿走,則在接觸面積變化的同時,壓力也發(fā)生了變化,所以得出錯誤結論。
(5)將物體放在斜面上勻速拉動,拉力除了要克服摩擦力還要客服一部分重力,故此時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與木塊所受的摩擦力不是一對平衡力;
(6)物體B保持靜止狀態(tài),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知: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等于摩擦力的大小,由圖示測力計可知,其分度值為0.2N,示數(shù)為2.8N,故B受到的A的摩擦力為2.8N;
無論長木板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B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即平衡狀態(tài)),這樣拉力等于摩擦力,而且無論拉木板速度多少,摩擦力都一樣,不改變摩擦力大小,B受到的拉力是向左的,所以,摩擦力是向右的。
故答案為:(1)二力平衡;(2)小于;(3)壓力;(4)沒有控制壓力大小相等;(5)不是;(6)2.8;不變;右。
28.(7分)如圖甲是小華同學探究二力平衡條件時的實驗情景。
(1)小華將系于小卡片兩對角的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兩個拉力方向相反,并通過調(diào)整 鉤碼個數(shù) 來改變拉力的大?。?br>(2)當小卡片平衡時,小華將卡片旋轉(zhuǎn)一個角度,松手后小卡不能平衡。設計此實驗步驟的目的是為了探究 不在同一直線上 的兩個力能否平衡;
(3)為了驗證只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在圖甲所示情況下,小華下一步的操作是 將卡片從中間剪開 ;
(4)小華在探究活動結束后想到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包括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那如何探究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的二力平衡條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實驗方案:在已知鉤碼重力的情況下,用彈簧測力計拉著鉤碼 可以在任意方向 (選填“一定在水平方向”、“一定在豎直方向”或“可以在任意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實驗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 不變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根據(jù)觀察到的相關現(xiàn)象可以得出初步結論:物體靜止時的二力平衡條件同樣適用于物體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5)利用圖乙裝置 能 (選填“能”或“不能”)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6)若將圖甲中小卡片換成輕質(zhì)彈簧測力計,左右兩側各懸掛重5N的鉤碼,則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 5 N。
【解答】解:(1)小卡片兩端通過滑輪各掛一個鉤碼,兩個鉤碼由于重力通過繩子對小卡片施加了兩個向相反方向的拉力;并通過調(diào)整鉤碼個數(shù)來改變拉力的大?。?br>(2)要探究一對平衡力在同一直線上,可將小卡片轉(zhuǎn)過一個角度,使小卡片兩端的拉力不在一條直線上,觀察小卡片是否平衡,小卡片轉(zhuǎn)過一個角度,小卡片上受到的兩個拉力就不在一條直線上,是驗證不在同一直線上兩個力是否平衡;
(3)為了驗證只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用剪刀把小卡片剪成兩個更小的卡片,觀察兩個更小卡片是否平衡;
(4)因為平衡狀態(tài)包括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所以只有物體在只受兩個力的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時,二力平衡條件和物體靜止時的二力平衡條件就是相同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也是不變,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任意方向的都適合;
(5)因為小卡片很輕,左右兩側各通過一個定滑輪,定滑輪的位置雖然不等高,但是當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時,小卡片還是處于靜止狀態(tài),照樣能完成實驗;
(6)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時候都是在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下的,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是一種平衡狀態(tài),受到的就一定是平衡力;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等于掛鉤上受到的力,彈簧測力計左右兩盤各放入重5N的砝碼,即彈簧測力計掛鉤上受到了5N的拉力,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5N。
故答案為:(1)鉤碼個數(shù);(2)不在同一直線上;(3)將卡片從中間剪開;(4)可以在任意方向;不變;(5)能;(6)5。
29.(6分)關于“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問題,某學習小組進行了如下探究實驗:依次將毛巾、棉布分別鋪在水平木板上,讓小車分別從斜面頂端由靜止自由下滑,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離,三種情況下的運動如圖所示。
(1)實驗中每次均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自由下滑,目的是 使小車到達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 ,本實驗中的“阻力”是指小車受到的 摩擦力 ;(2)分析圖運動情況可知:小車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離最短,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減小得越 快 (選填“快”或“慢”);
(3)牛頓第一定律 不是 (選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實驗得出的,其符合邏輯的科學推理為科學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方法。
(4)在此實驗基礎上通過推理可知觀點 A (選填“A”或“B”)是正確的;
A.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B.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5)在體現(xiàn)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大小的方法上,小明提出了另外一個方法:測量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時間。你支持下面哪個觀點: B 。
A.這個方法不可行,與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大小沒有關系
B.這個方法可行,但沒有小車運動的路程便于測量
【解答】解:(1)每次都從斜面上同一位置釋放,目的是使小車運動到斜面底端時的速度相等,
本實驗中的“阻力”是指小車受到的摩擦力;
(2)根據(jù)圖中運動情況可知:小車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離最短,說明毛巾表面最粗糙,阻力最大,小車運動的距離就越近,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減小得越快;
(3)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得出的,不是用實驗直接得出的;
(4)由實驗可知當物體所受阻力越小,物體的速度減小的越慢,故可以推理出:當沒有阻力時,物體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故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即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故A正確;
(5)在體現(xiàn)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大小的方法上,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小車到達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水平面越光滑,阻力越小,速度減小的越慢,行駛的距離越長,行駛的時間越長,故測量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時間可以體現(xiàn)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大小,但不如小車運動的路程便于測量,故B正確。故答案為:(1)使小車到達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摩擦力;(2)快;(3)不是;(4)A;(5)B。
30.(7分)如圖甲、乙、丙所示,小明利用礦泉水瓶、海綿等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本實驗是通過觀察 海綿的凹陷程度 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
(2)比較圖C、D、E所示實驗,可得出結論:受力面積相同時, 壓力 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通過比較圖 B、C (填序號),說明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下列實例中,直接應用第二個結論的是 A ;
A.圖釘?shù)囊欢俗龅煤芗?br>B.交通管理部門規(guī)定,嚴禁貨車超載
C.書包的背帶做得又寬又大
D.壓路機的碾子很重
(3)將整礦泉水瓶放置在磚塊上(如圖A)時,磚塊受到的壓強p1;放置在海綿上(如圖B)時,海綿受到壓強p2,則兩次壓強的大小關系為p1 = p2(選填“>”“<”或“=”下同)。若將兩瓶泉水瓶并排放置在地面上(如圖F)時,對地面的壓強為p3,則p1 = p3;
(4)為了探究壓強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老師準備了如下器材供同學們選擇,①釘子做腿的小桌②海綿③砝碼④木板⑤盛有適量水的礦泉水瓶⑥裝有沙的容器。四個同學所選的四組器材中,不能達到探究目的是 D 。
A.①③⑥
B.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答】解:(1)本實驗是通過觀察海綿的凹陷程度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
(2)比較圖C、D、E所示實驗,可得出結論: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應控制壓力的大小不變,通過比較圖B、C,說明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A、圖釘?shù)囊欢俗龅煤芗馐窃趬毫σ欢〞r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應用了此原理,故A符合題意;
B、交通管理部門規(guī)定,嚴禁貨車超載是在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減小壓強,沒有用到此原理,故B不符合題意;C、書包帶做得較寬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應用了此原理,故C不符合題意;
D、壓路機的碾子很重,是在受力面積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加壓力作用效果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3)將整礦泉水瓶放置在磚塊上(如圖A)時,磚塊受到的壓強p1;放置在海綿上(如圖B)時,海綿受到壓強p2,根據(jù)p=,因壓力和受力面積相同,則兩次壓強的大小關系為p1=p2;若將兩瓶泉水瓶并排放置在地面上(如圖F)時,對地面的壓強為p3,因壓力變?yōu)樵瓉淼?倍,受力面積也變?yōu)樵瓉淼?倍,根據(jù)p=,則p1=p3;
(4)A、選擇①用釘子做腿的小桌、③砝碼、⑥裝有沙的容器。小桌腿朝下放在沙子上,觀察小桌腿陷入沙子的深度;然后在小桌上放砝碼,再觀察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把小桌倒過來桌面朝下放到沙子上,觀察桌面陷入沙子的深度,與正放時桌腿陷入沙子中的深度比較,可探究壓強的大小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故可以達到目的,不符合題意。
B、選擇②海綿、⑤盛有適量水的礦泉水瓶。瓶口擰緊,瓶子正放和倒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程度;瓶子正放時,瓶子中有水和空瓶分別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程度??梢赃_到目的,不符合題意。
C、選擇②海綿、③砝碼、④木板。木板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凹陷程度;木板上再放砝碼觀察海綿的凹陷程度;砝碼放在海綿上,再在砝碼上面放木板,觀察海綿的凹陷程度??梢赃_到目的,不符合題意。
D、選擇③砝碼、④木板、⑤盛有適量水的礦泉水瓶,因同樣條件下,木板發(fā)生形變不明顯,無法顯示壓強大小。不能達到目的,符合題意。
故選:D。
故答案為:(1)海綿的凹陷程度;(2)壓力;B、C;A;(3)=;=;(4)D。
31.(4分)小明彎曲手中的鋼鋸片,感覺到彈力大小與鋼鋸片的彎曲程度有關,他猜想,彈力大小可能還跟鋼鋸片的長度有關。于是,他和同學合作進行了探究。如圖甲所示,將鋼鋸片一端固定,伸出的長度(簡稱長度)用L表示;鋼鋸片的形變量(彎曲程度)用末端側移量x表示,鋼鋸片彈力用F表示,其大小等于測力計的讀數(shù)。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1)由 1、2、4 (填實驗序號)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在形變量x一定時,鋼鋸片中彈力F隨長度L的增大而減小;
(2)由第3﹣7次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該情況下彈力F與形變量x的關系式為 F=0.06N/cm?x ;
(3)請用表中鋼鋸片長度L為25cm時的數(shù)據(jù),在圖乙中畫出彈力F跟形變量x關系的圖像;
(4)鋼鋸片產(chǎn)生的彈力除了與形變量和長度有關,還可能與 鋼鋸片的厚度 有關。
【解答】解:(1)由第1、2、4次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可知,在形變量x一定時,鋼鋸片的彈力F隨長度L的增大而減?。?br>(2)由第3~7次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鋼鋸片在長度L為25cm時,鋼鋸片的形變量每增大1cm,彈力每增加0.06N,由此可見:鋼鋸片在長度L一定時,彈力F跟形變量x成正比,則其關系式為:F=0.06N/cm?x。
(3)橫坐標對應形變量X,縱坐標對應彈力F,利用描點法繪制圖象,見下圖;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長度L/cm
15
20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形變量x/cm
2
2
1
2
3
4
5
6
7
8
彈力F/N
0.48
0.22
0.06
0.12
0.18
0.24
0.30
0.39
0.51
0.66
(4)鋼鋸片的彈力可能還與鋼鋸片的厚度有關。
故答案為:(1)1、2、4;(2)F=0.06N/cm?x;(3)見解答圖:(4)鋼鋸片的厚度。
這是一份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物理試題,共6頁。
這是一份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物理試卷,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卷,共6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