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50分鐘)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4小題,共28分。
1. 下列關于亞洲地理位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全部位于北半球B. 跨寒、溫、熱三帶,主要是熱帶
C. 瀕臨三大洋,西與歐洲相連D. 東北方隔著白令海峽與南美洲相望
【答案】C
【解析】
【詳解】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一個跨了東、南、西、北四個半球的大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故A錯誤。亞洲跨了寒帶、溫帶和熱帶,主要位于北溫帶,故B錯誤。亞洲瀕臨三大洋,西部與歐洲相連,故C正確。東北方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故D錯誤。故選C。
2. 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產國是( )
A. 馬來西亞B. 菲律賓C. 越南D. 印度尼西亞
【答案】D
【解析】
【分析】
【詳解】菲律賓——世界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馬來西亞——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印度尼西亞——世界最大的椰子生產國,故選D。
3. “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聽到這首《亞洲雄風》,腦海中呈現出一幅亞洲壯麗山河的畫卷。“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頭”,那么這座“山”是( )
A. 天山博格達峰B. 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
C. 喀喇昆侖山喬戈里峰D. 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
【答案】D
【解析】
【詳解】“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這里的“山”指的是喜馬拉雅山脈。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即“頭”是珠穆朗瑪峰。D正確,排除ABC,故選D。
讀“亞洲位置圖”回答下列題目。
4. 從半球位置看,亞洲絕大部分地區(qū)位于( )
A. 北半球、東半球B. 北半球、西半球C. 南半球、東半球D. 南半球
5. 經緯線沒有穿過亞洲的是( )
A. 北回歸線B. 赤道C. 北極圈D. 本初子午線
6. 氣候特征是( )
①氣候類型復雜多樣②海洋性特征顯著③季風氣候顯著④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
【答案】4. A 5. D 6. B
【解析】
【4題詳解】
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南北半球的劃分是以0°緯線即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據此并結合圖可知,亞洲處于81°N--10°S,27°E--170°W,跨東西南北四個半球,主要位于東半球、北半球。排除BCD,故選A。
【5題詳解】
北回歸線為23.5°N,赤道為0°緯線,北極圈為66.5°N。亞洲位于10°S-80°N范圍內,被北極圈、北回歸線、赤道穿過;本初子午線為0°經線,未穿過亞洲,穿過歐洲和非洲。綜上所述,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
【6題詳解】
亞洲的氣候類型有: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寒帶氣候、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特征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綜上所述,①③④正確,故選B。
【點睛】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
7. “五一”期間,小暢去日本旅游,下列旅游活動不可能體驗的是( )
A. 游富士山,觀賞雪峰奇景B. 到熱帶雨林探險
C. 參觀現代化的生產車間 D. 游北海道,欣賞盛開的櫻花
【答案】B
【解析】
【詳解】富士山是日本最高的山峰,山頂白雪皚皚,所以A正確;日本沒有熱帶雨林氣候,所以B不可能。日本科技發(fā)達,可參觀現代化的生產車間,所以C正確?!拔逡弧逼陂g,是北海道櫻花盛開的季節(jié),所以D正確;根據題意,故選B。
2023年1月13日上午,日本政府確定將于2023年春夏期間開始向福島附近海域排放核污染水,引起周邊國家的強烈反對。結合本州島地形圖,完成各小題。
8. 本州島的河流特征是( )
A. 無結冰期B. 短小湍急C. 徑流量小D. 含沙量大
9. 日本鄉(xiāng)村傳統(tǒng)民居多以木材為建筑材料,這體現了日本( )
A. 注重環(huán)境保護B. 礦產資源匱乏C. 文化東西兼容D. 森林資源豐富
10. “和食”與“洋”快餐并存,反映出日本( )
A. 東西方文化兼容B. 民眾思想保守C. 傳統(tǒng)文化已消失D. 排斥外來文化
【答案】8. B 9. D 10. A
【解析】
【8題詳解】
本州島北部屬于中緯度有結冰期,A錯誤;日本地域狹小,境內多山地、丘陵,地形崎嶇,故河流短小流急,水能資源豐富,B正確;日本氣候具有海洋性,降水多,河流水量大,C錯誤;本州島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植被茂密,含沙量小,D錯誤。 故選B。
【9題詳解】
日本鄉(xiāng)村傳統(tǒng)民居多為木質結構,用輕便木材作為原料,主要原因是從原料角度看,日本森林資源豐富,木材原料充足,可以就地取材。從災害角度分析,日本位于板塊交界處,火山地震多發(fā),木質結構的房屋可以減少地震災害帶來的傷亡和損失,D正確;注重環(huán)境保護,礦產資源匱乏,文化東西兼容和建筑材料沒有關系,ABC錯誤。 故選D。
【10題詳解】
“和食”與“洋”快餐并存,反映出日本東西方文化兼容,A正確;民眾思想保守,傳統(tǒng)文化已消失,排斥外來文化,與“和食”與“洋”快餐并存沒有關系,故BCD錯誤 故選A。
【點睛】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數千個小島及附近的海域組成。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經濟發(fā)達,但是由于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對外依賴性較強。日本工業(yè)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11. 中老鐵路多隧道和橋梁主要是因為沿線區(qū)域( )
A. 板塊邊界,火山眾多B. 氣候濕熱,植被茂密
C. 山河相間,山高谷深D. 水流湍急,洪澇頻發(fā)
【答案】C
【解析】
【詳解】中老鐵路雖然位于板塊交界地帶,但不是多隧道和橋梁的主要原因,A錯誤。中老鐵路所在地區(qū)季風氣候顯著,降水集中,植被茂密,修建橋梁和隧道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但不是主要原因,B錯誤。中老鐵路所經過的中南半島地區(qū)山河相間,山高谷深,地質條件復雜,地形起伏大,為了行車安全,因此多隧道和橋梁,C正確。水流湍急,洪澇頻發(fā)不是影響鐵路修建的主要原因,且關聯不大,D錯誤。故選C。
12. 該半島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區(qū),主要原因是:①淡水魚類豐富 ②地形平坦 ③水源充足 ④交通便利
A. ①②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詳解】由上題可知,該半島是中南半島,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區(qū),主要原因是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和交通便利,故選D。
讀下面某國圖,完成下列題目。
13. 區(qū)域“”是該國主要工業(yè)區(qū),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工業(yè)區(qū)以圣彼得堡為中心B. 主要生產石油、鋼鐵、機械等產品
C. 這里是該國工業(yè)最發(fā)達的地區(qū)D. 因鄰近庫爾斯克鐵礦發(fā)展鋼鐵工業(yè)
14. 小剛的爸爸去該國進行考察,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經驗,他最有可能考察的工業(yè)是( )
A. 服裝生產線B. 食品加工工藝C. 航空、航天技術D. 葡萄酒釀造技術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題詳解】
讀圖可知,其工業(yè)區(qū)位于伏爾加河東側是烏拉爾工業(yè)區(qū),主要生產石油、鋼鐵、機械等產品;圣彼得堡位于伏爾加河西側;俄羅斯最發(fā)達的工業(yè)區(qū)是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yè)區(qū);。ACD錯誤,故選B。
【14題詳解】
由于俄羅斯礦產資源豐富,為其重工業(yè)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重工業(yè)發(fā)達,輕工業(yè)滯后。服裝生產線、食品加工工藝、葡萄酒釀造技術屬于輕工業(yè)方面。航空、航天技術先進,值得學習。ABD錯誤,故選C。
【點睛】俄羅斯礦產資源豐富,重工業(yè)發(fā)達,輕工業(yè)滯后。工業(yè)區(qū)有以圣彼得堡為中心工業(yè)區(qū)、以莫斯科為中心工業(yè)區(qū)、以烏拉爾為中心工業(yè)區(qū)、以新西伯利亞中心工業(yè)區(qū)。
二、綜合題(共五道大題,每空一分,共計72分)
15. 印度是中國的重要鄰國,又是人口眾多的發(fā)展中國家。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印度是____(填寫亞洲地理分區(qū))面積最大的國家,其首都是____。
(2)印度的地形分為三部分,北部是____山脈,中部是____(地形區(qū)名稱),南部是____高原。
(3)印度氣候以____氣候為主,該地的氣候特征____,夏季風時強時弱易造成的主要自然災害是____。
(4)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____。
(5)20世界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印度快速發(fā)展的產業(yè)為____,請簡要說出該國發(fā)展其產業(yè)的優(yōu)勢條件____。
【答案】(1) ①. 南亞 ②. 新德里
(2) ①. 喜馬拉雅山脈 ②. 恒河平原 ③. 德干
(3) ①. 熱帶季風 ②. 全年高溫,分明顯旱雨兩季 ③. 旱澇災害
(4) ①. 小麥 ②. 水稻
(5) ①. 服務外包產業(yè) ②. 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英語普及、信息技術發(fā)展早
【解析】
【分析】本題以印度示意圖為材料,涉及印度的位置、首都、地形、氣候、農業(yè)、服務外包產業(yè)等知識點,考查學生讀圖識圖能力,培養(yǎng)學生區(qū)域認知和綜合思維核心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經濟最發(fā)達的國家;其首都是新德里,是印度全國政治和文化中心。
【小問2詳解】
印度的地形分為三部分,北部是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恒河沖擊而成的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所以地勢特點是中間低、南北高。
【小問3詳解】
印度地處南亞地區(qū),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高溫,分明顯的旱雨兩季。西南季風從印度洋帶來濕潤的空氣,形成雨季降水豐富;西南季風不穩(wěn)定,來得早、退的晚、風力強,容易形成洪災;來得晚、退的早、風力弱,容易形成旱災,所以印度旱澇災害頻繁。
【小問4詳解】
印度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麥,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的東北部恒河平原和半島東西兩側的沿海地區(qū),小麥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以及恒河上游地區(qū)。
【小問5詳解】
20世界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印度的軟件技術非常發(fā)達,其軟件外包業(yè)務約占全球軟件外包市場的三分之二,被形象地稱為“世界辦公室”,印度的班加羅爾更是被稱為印度的硅谷。印度發(fā)展服務外包產業(yè)的優(yōu)勢是:勞動力豐富且價格低,英語普及早,信息技術發(fā)展的較早等。
16. 讀日本本土地圖和照片答題。
(1)日本最大的島嶼B叫____島,日本地形以____為主,沿海最大的平原為____平原。
(2)最著名的山峰叫____。
(3)日本是地震頻繁發(fā)生的國家,人們可以感到地震每天約有四次,原因是日本位于____火山地震帶上。
(4)日本的民族組成特點是____(多民族或單一民族),傳統(tǒng)服飾是____。
(5)二戰(zhàn)后,日本從國外進口大量的____和____,依靠____和勞動力資源優(yōu)勢對進口原料進行加工,制成的工業(yè)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____為主的經濟。
(6)日本的工業(yè)集中分布在C____洋沿岸和D____海沿岸(填名稱)。
【答案】(1) ①. 本州 ②. 山地 ③. 關東
(2)富士山 (3)環(huán)太平洋
(4) ①. 單一民族 ②. 和服
(5) ①. 原料 ②. 燃料 ③. 科學技術 ④. 進口-加工-出口
(6) ①. 太平 ②. 瀨戶內
【解析】
【分析】本題以日本為材料, 設置六個小題,涉及日本的位置范圍、地形地勢、工業(yè)發(fā)展及其分布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小問1詳解】
讀圖可知,B為本州島,為日本最大的島嶼;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關東平原為沿海最大的平原。
【小問2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最著名的山峰為富士山,也是活火山。
【小問3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
【小問4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的民族構成單一,大和民族占絕對優(yōu)勢,其傳統(tǒng)服飾是和服。
【小問5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礦產資源匱乏,二戰(zhàn)后,日本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依靠科學技術和勞動力資源優(yōu)勢對進口原料進行加工,制成的工業(yè)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進口-加工-出口為主的經濟,經濟對外依賴嚴重。
【小問6詳解】
讀圖可知,日本的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交通運輸便利,工業(yè)主要分布在C太平洋沿岸和D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17. 閱讀材料,回答下面問題。
材料一:中俄兩國將繼續(xù)鞏固能源互利合作,開拓新的增長點,推動合作提質升級,助力兩國發(fā)展。
材料二:俄羅斯礦產資源和工業(yè)分布圖。
(1)俄羅斯北靠北冰洋,東臨太平洋,是地跨亞歐兩洲的____洲國家,首都是____,位于____平原。
(2)俄羅斯由于緯度較高,大部分地區(qū)冬季____而漫長,夏季____,大部分屬于____氣候。
(3)圖中城市位于北冰洋沿岸的不凍港是____,并有“極晝極夜”現象。
(4)俄羅斯礦產資源豐富種類齊全,____(重\輕)工業(yè)發(fā)達,形成了四大工業(yè)基地,圖中①②③④最發(fā)達的是____工業(yè)基地(序號)。
(5)中俄雙方繼續(xù)鞏固能源互利合作,其中從俄羅斯輸入我國的能源主要是石油、____,主要運輸方式是____運輸。
(6)俄羅斯的客運以____和____為主,西伯利亞大鐵路橫跨亞歐大陸,被稱為____。
【答案】(1) ①. 歐 ②. 莫斯科 ③. 東歐
(2) ①. 寒冷 ②. 溫暖而短促 ③. 溫帶大陸性
(3)摩爾曼斯克 (4) ①. 重 ②. ②
(5) ①. 天然氣 ②. 管道
(6) ①. 鐵路 ②. 公路 ③. 亞歐大陸橋
【解析】
【分析】本題以俄羅斯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俄羅斯的位置范圍、氣候類型、工業(yè)分布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區(qū)域認知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地跨亞洲與歐洲兩大洲,其首都莫斯科位于歐洲部分的東歐平原,政治中心、經濟中心、人口都在歐洲部分地區(qū),是傳統(tǒng)的歐洲國家。
【小問2詳解】
俄羅斯北部被北極圈穿過,地處緯度較高、氣溫低,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促。俄羅斯大部分地區(qū)遠離海洋,濕潤氣團難以到達,因而干燥少雨,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
【小問3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受北大西洋暖濕氣流的影響,北冰洋沿岸的摩爾曼斯克港終年不凍。
【小問4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俄羅斯礦產資源豐富,種類齊全,依托礦產資源發(fā)展重工業(yè),重工業(yè)發(fā)達,輕工業(yè)發(fā)展緩慢;其中俄羅斯工業(yè)最發(fā)達地區(qū)是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yè)區(qū),即②工業(yè)基地。
【小問5詳解】
俄羅斯石油、天然氣豐富,被稱為世界的加油站,我國主要從俄羅斯進口的能源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主要的運輸方式是管道運輸。
【小問6詳解】
俄羅斯交通運輸以鐵路和公路為主,鐵路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歐洲部分較為密集,西伯利亞大鐵路橫跨亞歐大陸,被稱為亞歐大陸橋。
18. 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東南亞地處____洲與____洲,____洋與____洋之間的“十字路口”
(2)位于____半島和馬來群島之間的____海峽,是從____洲、____洲向東航行到____、____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
(3)有一船只從中國的沿海出發(fā)到歐洲去,途中要經過____洋、____海峽、____洋,再經____運河進入____海,最后到達____洋。
(4)馬來群島的氣候以____為主,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____半島。
(5)中南半島上山脈由北向南延伸,該地區(qū)河流流向為自____向____流。其中____河是流經東南亞國家最多河流,在中國叫作____江。
【答案】(1) ①. 亞 ②. 大洋 ③. 太平 ④. 印度
(2) ①. 中南 ②. 馬六甲 ③. 歐 ④. 非 ⑤. 東亞 ⑥. 東南亞
(3) ①. 太平 ②. 馬六甲 ③. 印度 ④. 蘇伊士 ⑤. 地中 ⑥. 大西
(4) ①. 熱帶雨林 ②. 中南
(5) ①. 北 ②. 南 ③. 湄公 ④. 瀾滄
【解析】
【分析】本大題以東南亞及中南半島簡圖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東南亞的位置、氣候、河流、地形及馬六甲海峽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地圖的認讀能力、地理知識與理解能力,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本小題主要考查東南亞的地理位置,東南亞位于亞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位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小問2詳解】
東南亞的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之間有世界上重要的一個海峽——馬六甲海峽。由圖可知,歐洲和非洲經過馬六甲海峽,可以聯系到亞洲的東亞及東南亞各港口,且為最短航線。
【小問3詳解】
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從中國出發(fā)的船只,首先要進入太平洋,向西航行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向西北航行,經過紅海及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后到達大西洋,最后到達歐洲。
【小問4詳解】
東南亞主要有兩種氣候類型,馬來群島在赤道附近,主要是熱帶雨林氣候,另外一種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
【小問5詳解】
讀題并聯系所學知識可知,中南半島地勢北高南低,主要河流的流向為自北向南流。其中,湄公河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在中國境內被稱為瀾滄江。
19. 讀亞洲氣候類型圖,回答下列問題。
(1)亞洲各種氣候類型中,序號______所代表的______氣候類型分布面積最廣。
(2)由于亞洲中部______,形成序號⑨所代表的高原山地氣候。
(3)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與阿拉伯半島基本處于同一緯度,都有北回歸線穿過,可是阿拉伯半島是炎熱干燥的亞熱帶和熱帶沙漠氣候,而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卻是夏季炎熱多雨、冬季低溫少雨的______氣候,原因是______。
(4)關于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原因的敘述,錯誤的是______
A. 南北跨緯度大,增加了氣候的復雜性B. 東西離海遠近差異大,增加了氣候的復雜性
C. 植被類型多,增加了氣候的復雜性D. 地形復雜并且起伏大,增加了氣候的復雜性
(5)序號⑥所代表的氣候類型,其氣候特征是______
A. 炎熱干燥B. 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C. 高溫多雨D. 冬暖夏涼
(6)受______因素的影響,⑥→⑦→⑤氣溫逐漸______。受______因素的影響,⑦→⑧降水逐漸______。
【答案】(1) ①. ⑧ ②. 溫帶大陸性 (2)分布著高原和山地
(3) ①. 亞熱帶季風 ②. 我國東南沿海受季風影響顯著 (4)C (5)C
(6) ①. 緯度 ②. 降低 ③. 海陸 ④. 減少
【解析】
【分析】本題以亞洲氣候類型示意圖為材料,設置六個小題,涉及亞洲氣候類型分布及其特征、對氣候的影響因素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小問1詳解】
讀圖可知,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地跨寒、溫、熱三帶,中部距海較遠,降水稀少,氣候干旱,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都大,因此⑧代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小問2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中部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受地形地勢的影響,形成序號⑨所代表的高原山地氣候。
【小問3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回歸線穿過的大陸內部和西部降水少,東岸降水多,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瀕臨世界最大的太平洋,海陸熱力差異顯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受季風影響大,形成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
【小問4詳解】
亞洲南北跨緯度大,地跨寒溫熱三帶,增加了氣候的復雜性,A不符合題意;東西離海遠近差異大,各地受海洋影響差異大,增加了氣候的復雜性,B不符合題意;亞洲地形復雜、起伏大,加劇氣候復雜性,D不符合題意;亞洲的植被類型多,是因為亞洲氣候復雜多樣,C符合題意;故選C。
【小問5詳解】
讀圖可知,⑥位于赤道附近為全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C正確;熱帶沙漠氣候全年炎熱干燥,排除A;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排除B;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各月降水均勻,排除D;故選C。
【小問6詳解】
⑥為熱帶雨林氣候、⑦為亞熱帶季風氣候、⑤為溫帶季風氣候,受緯度位置因素的影響,⑥→⑦→⑤緯度越來越高,氣溫逐漸降低;⑦位于亞洲東南沿海地區(qū),受海洋影響大,降水豐富,⑧位于亞洲中部地區(qū),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受海洋影響小,降水少,受海陸位置因素的影響,⑦→⑧降水逐漸減少。
這是一份遼寧省盤錦市第一完全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遼寧省盤錦市第一完全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原卷版docx、遼寧省盤錦市第一完全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遼寧省黑山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遼寧省黑山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原卷版docx、遼寧省黑山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陜西省三原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陜西省三原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原卷版docx、陜西省三原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1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