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現(xiàn)象中沒有利用這一原理的是( )
A. 向前劃船時,要用槳向后撥水B. 人向前跑步時,要向后下方蹬地
C. 火箭起飛時,要向下方噴氣D. 頭球攻門時,要向球門方向用力頂球
2.某彈簧原長10cm,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5N的拉力下彈簧長16cm,受到8N的拉力下彈簧長( )
A. 19cmB. 19.6cmC. 18cmD. 9.6cm
3.如圖中甲、乙、丙、丁四根彈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墻上,圖中所示的力F均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為一條直線上,四根彈簧在力的作用下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其長度分別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 L甲L丁B. L甲=L丙 L乙=L丁
C. L甲L丁
4.關于物體受到的重力,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物體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產生的B. 重力就是物體對地球的吸引力
C. 物體受到地球吸引的同時,也在吸引地球D.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
5.如圖,“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設計巧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重心在“不倒翁”的幾何中心上B. “不倒翁”的重心很高
C. “不倒翁”的重心很低D. “不倒翁”的重心不在物體上
6.大老虎從靜止開始加速追趕小羚羊,快追上時,羚羊突然急轉彎逃脫了老虎的捕捉。在此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老虎靜止時沒有慣性B. 老虎加速過程慣性增大
C. 老虎慣性大不易轉彎D. 老虎慣性小不易轉彎
7.為了防止交通事故,交通管理部門制定了許多交通規(guī)則,下列規(guī)則中,為防止由于慣性而造成交通事故的是( )
A. 酒后不準駕駛車輛B. 車輛快速行駛要保持車距
C. 車輛要靠右側行駛D. 小型客車的駕駛員不得駕駛大型客車
8.對于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礦泉水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桌面對瓶子的支持力與瓶子所受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B. 瓶子對桌面的壓力與桌面對瓶子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 瓶子正放與倒放時,對桌面的壓力是不同的
D. 如果瓶子所受的力同時全部消失,它將仍留在原位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
9.如圖所示,將彈簧測力計左端固定在墻上,右端用細線與重力為10N的木塊相連,木塊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車上,彈簧測力計保持水平,現(xiàn)拉動小車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4N,則木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與方向分別是( )
A. 10N 水平向右B. 14N 水平向左C. 6N 水平向左D. 4 N 水平向右
10.如圖所示,用力F=30N,按住一重G=10N的木塊,當木塊沿豎直方向勻速下滑時,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 )
A. 10N
B. 20N
C. 30N
D. 40N
二、填空題(本題共5小題,共20分)
11.如圖所示的物理教材中的插圖,坐在船中的人用力向前推動另一艘船時,發(fā)現(xiàn)自己坐的船向后退,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______,還可說明物體間______。
12.包餃子時用手捏餃子可捏出漂亮的花紋,這是力使餃子皮發(fā)生了______形變;用手壓玩具皮球時,皮球發(fā)生了______形變。(填“彈性”或“塑性”)
13.如圖所示,一根彈簧其自由端B在未懸掛重物時指針正對刻度“10”,在彈性限度內,當掛上100N重物時指針正對刻度30.當彈簧掛50N重物時,自由端所對應的刻度應是______;若自由端所對的刻度為15,這時彈簧下端懸掛的重物為______N.(實驗中始終未超出彈簧彈性限度)
14.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物體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向右移動的過程中(物體未掉下桌子),則A與桌面間的摩擦力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桌面受到物體A的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______.
15.在跳板跳水這一運動項目中,運動員對跳板施力的同時,也受到跳板對他的作用力,(如圖)但這兩個力的作用效果卻不同,前者主要是改變了跳板的______,后者主要改變了運動員的______。
三、作圖題(本題共2小題,共8分)
16.如圖所示,小櫻用F=260N的力豎直向上提起水壺,請你作出力F的示意圖。
17.如圖所示,用力F沿傾斜角為30°的斜面向上拉小車,作出該力的示意圖。
四、實驗探究題(本題共2小題,共30分)
18.在“探究彈簧的伸長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
(1)小明為了“研究受到拉力時彈簧的伸長量與彈簧自身因素”的關系,他在實驗過程中應控制不變的量是:______(填序號)
A.彈簧長度 B.彈簧材料 C.彈簧伸長量 D.拉力
(2)小華為了“研究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關系”的實驗中,她將彈簧水平放置測出其自然長度,然后豎直懸掛讓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豎直向下施加拉力F,實驗過程是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進行的,并根據(jù)記錄的拉力F與彈簧的伸長量x作出了F?x的圖象(如圖所示).
①由圖象可知,該彈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彈簧的伸長量增加______cm.
②分析圖象,你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
③該探究的結論在實際中的應用是制造了______;
④該圖象不過原點的原因是______.
19.如圖甲是小華同學探究二力平衡條件時的實驗情景。
(1)小華將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計)兩對角的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兩個拉力方向______,并通過調整______來改變拉力的大小。
(2)當小卡片平衡時,小華將小卡片轉過一個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平衡。設計此實驗步驟的目的是為了探究______。
(3)為了驗證只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在圖甲所示情況下,小華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
(4)在探究同一問題時,小明將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同學們認為小華的實驗優(yōu)于小明的實驗。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A.減少摩擦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B.小卡片是比較容易獲取的材料
C.容易讓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轉。
五、計算題(本題共1小題,共12分)
20.一座平直橋的橋頭立著如圖所示的限重標志牌,這座橋的橋面受到的力超過多少時,橋就可能損壞?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向前劃船時,要用槳向后撥水,水同時也會給漿一個向前的力,故船前進,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不符合題意;
B、人向前跑步時,要向后下方蹬地,地同時也會給人向前的力,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不符合題意;
C、火箭起飛時,要向下方噴氣,火箭對噴出的燃氣產生向下的推力,反之燃氣對火箭產生向上的推力,使火箭升空的,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不符合題意;
D、頭球攻門時,要向球門方向用力頂球,只是說明了力可以改變運動狀態(tài)與方向,沒有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符合題意。
故選:D。
此類題目考查兩個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即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時,另一個物體也同時對這個物體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答案】B
【解析】解:由題意可知,彈簧受到5N的拉力時,彈簧的伸長量為16cm?10cm=6cm,即彈簧受到1N拉力時的伸長量為65m;
受到8N的拉力時彈簧的伸長量為8N×65m=9.6m,彈簧的長度為9.6m+10m=19.6m,故B正確。
故選:B。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拉力成正比,據(jù)此分析。
本題考查彈簧測力計的原理,難度不大。
3.【答案】B
【解析】彈簧受到的拉力與其伸長量(彈簧實際長度與原長之間的差值)成正比:而圖甲和丙都是使彈簧伸長的,圖乙和圖丁都是讓彈簧壓縮的,圖甲和圖丙上的作用力相同,故伸長的長度相同,所以L甲=L丙;
圖乙和圖丁上的作用力相同,故壓縮的長度相同。所以L乙=L丁。
故選:B。
彈力是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時,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彈簧受到的彈力與其伸長量(彈簧實際長度與原長之間的差值)成正比。
彈簧的伸長量取決于作用在彈簧上的力的大小,作用在掛鉤上的力都是F,則伸長量相同,注意判斷彈簧是伸長的還是壓縮的。
4.【答案】B
【解析】【分析】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作用在物體的重心,其方向豎直向下.
重力是最常見的力,要從產生的原因、大小、方向等方面理解重力.
【解答】
A、物體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重力是地球對物體引力的一個分力,故A正確;
B、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受力物體是物體。而B選項把重力的施、受力物體都弄反了。故B錯誤;
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球對物體有吸引,同時物體也在吸引地球,故C正確;
D、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重力,故D正確.
故選B.
5.【答案】C
【解析】解:(1)只有形狀規(guī)則,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重心才在物體的幾何中心上,“不倒翁”底部質量大,因此重心不在幾何中心上,故A不正確;
(2)物體的重心越低,穩(wěn)定性越好,因此“不倒翁”之所以不倒是因為重心很低,故C正確,B錯誤;
(3)“不倒翁”的重心在它的底部接近地面的位置,故D不正確。
故選:C。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形狀規(guī)則、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上;重心只是重力在作用效果上的作用點,重心并不是物體上最重的點;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體之外。
本題考查重心的相關知識,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聯(lián)系,屬于基礎知識的考查。
6.【答案】C
【解析】解: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慣性越大,與是否受力、速度大小無關,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它指的是物體能夠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的一種性質,慣性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慣性越大。
慣性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性質,它描述的是物體能夠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不能和生活中的習慣等混在一起。
7.【答案】B
【解析】解:
A、酒后不準駕駛車輛是因為人酒后的反應能力和運動能力下降,與慣性無關,不合題意;
B、車輛快速行駛要保持車距是為了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機動車在運動時,遇到緊急情況,由于慣性不能立即停下來,若車距過小,就容易發(fā)生交通事故.符合題意;
C、右側通行只是我們國家交通規(guī)則的一個規(guī)定,與慣性是沒有關系的.不合題意;
D、小型客車的駕駛員不得駕駛大型客車,是因為不同車輛的駕駛技術要求不同,與慣性無關,不合題意.
故選B.
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叫慣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結合交通中與慣性有關的現(xiàn)象可做出判斷.
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慣性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要科學的利用慣性為人類服務,還要會避免慣性帶來的危害.注意慣性現(xiàn)象與其它現(xiàn)象的區(qū)分.
8.【答案】D
【解析】解:A、桌面對瓶子的支持力與瓶子所受重力是一對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A錯誤;
B、瓶子對桌面的壓力與桌面對瓶子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B錯誤;
C、瓶子正放與倒放時,對桌面的壓力相等,都等于瓶子的重力,故C錯誤;
D、如果瓶子所受的力同時全部消失,由于慣性它將仍留在原位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故D正確;
故選:D。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
一對平衡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瓶子放在水平桌面上而靜止,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到的支持力與重力相等,瓶子對桌面的壓力等于瓶子的重力;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如果物體不受力或所受合力為零,物體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狀態(tài)不變。
對瓶子正確受力分析,正確區(qū)分平衡力與一對作用力、知道慣性,即可正確解題。
9.【答案】D
【解析】解:由圖知,木塊相對于小車向左運動,則木塊受的滑動摩擦力方向與木塊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水平向右;
木塊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處于靜止狀態(tài),即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平衡條件得:滑動摩擦力f=F=4N;
由上分析知,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據(jù)此判斷摩擦力方向,對木塊受力分析,由平衡條件求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本題考查了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方向,知道滑動摩擦力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是正確解題的前提條件。
10.【答案】A
【解析】【分析】
當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時,物體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等大、反向、共線、共物,知道其中的一個力可以確定另一個力。利用木塊所處的狀態(tài),確定木塊的受力情況,進而利用二力平衡的條件可以得到此題的答案。
此題考查了二力平衡的條件。靜止的物體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受平衡力的作用。二力平衡的條件包括四方面:同物、同線、等值、反向,根據(jù)其中的一個力可以確定另一個力。
【解答】
木塊下滑,相對于墻壁向下運動,墻壁會給它一個向上的摩擦力。由于木塊是在豎直方向上勻速下滑,其處于平衡狀態(tài),所以其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木塊受到的重力是10N,由于摩擦力與重力是一對平衡力,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可知摩擦力大小也等于10N,方向豎直向上,故A正確
故選:A。
11.【答案】運動狀態(tài)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解:
(1)把另一只小船推開時,船由靜止變?yōu)檫\動;說明了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把另一只小船推開,同時自己坐的小船向相反的方向運動,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為:運動狀態(tài);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①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即使物體發(fā)生形變;②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包括物體的運動速度大小發(fā)生變化、運動方向發(fā)生變化;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兩個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深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及物體間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12.【答案】塑性 彈性
【解析】解:
包餃子時用手捏餃子可捏出漂亮的花紋,在撤去外力后,花紋依然存在,因此,這是捏力使餃子皮發(fā)生了塑性形變。用手壓玩具皮球時,在撤去外力后,皮球恢復原狀,皮球發(fā)生了彈性形變。
故答案為:塑性;彈性。
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發(fā)生形變,撤去外力后形變能恢復的為彈性形變,撤去外力后形變不能恢復的為塑性形變。
本題考查了彈力的概念,屬于基礎題。
13.【答案】20;25
【解析】解:
(1)由題,掛上100N重物時彈簧的拉力F1=100N,伸長量△L1=30?10=20;當掛50N重物時,拉力為F2=50N,
因為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拉力成正比,
即F1△L1=F2△L2,100N20=50N△L2,
解得△L2=10,
自由端所對刻度為10+10=20;
(2)若自由端所對刻線是15,彈簧伸長量△L3=15?10=5,
因為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拉力成正比,
即F1△L1=F3△L3,
100N20=F35,
解得F3=25N,
彈簧下端懸掛的重物G=F3=25N.
故答案為:20;25.
(1)彈簧自由端B在未懸掛重物時,正對刻度尺的零刻線,掛上100N重物時正對的刻線為30,即彈簧伸長20格;根據(jù)“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拉力成正比”求出當彈簧分別掛50N重物時,自由端所對刻度尺的讀數(shù).
(2)再由“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拉力成正比”求解自由端所對刻線是15時,彈簧下端懸掛重物的重力.
本題考查了彈簧伸長與受到拉力的關系,即胡可定律F=kx,其中x是彈簧伸長的長度或壓縮的長度.
14.【答案】不變;右
【解析】解:
放在水平桌面上物體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向右移動的過程中,與桌面的接觸面積變小,但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沒變化,所以摩擦力將保持不變;
由于物體A水平向右運動,所以桌面對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根據(jù)相互作用力特點,則A對桌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右.
故答案為:不變;右.
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靈活運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問題.
15.【答案】形狀 運動狀態(tài)
【解析】解:運動員對跳板施力的時候,跳板會變彎,所以是形狀發(fā)生了變化;
跳板對運動員施力時,將運動員彈起,使運動員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
故答案為:形狀、運動狀態(tài)。
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和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此題主要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在分析過程中要把形狀的變化和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區(qū)別開來。
16.【答案】解:由題意可知,小櫻用F=260N的力豎直向上提起水壺,作用點在水壺提手上,方向豎直向上,大小F=260N,如圖所示:
故答案為:見解答圖。
【解析】根據(jù)力的示意圖的作法,從力的作用點,沿力的作用線作出力F的示意圖。
本題考查了力的示意圖的畫法,難度不大。
17.【答案】解:拉力的作用點在箱子右邊緣的中點,拉力F方向為沿斜面平行向上,拉力F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解析】力的示意圖是用一條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要素表示出來,線段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畫力的示意圖的一般步驟為:一畫簡圖二定點,三畫線,四畫尖,五把力的符號標尖邊。按照這個作圖步驟,很容易能夠畫出指定力的示意圖。
18.【答案】D;0.5;在彈性范圍內,彈簧的伸長與拉力成正比;彈簧測力計;彈簧有自重使其有一定的伸長量
【解析】解:(1)探究受到拉力時彈簧長度的增加量與彈簧自身因素的關系,需要保持外在因素的相同.即保持拉力相同,研究增加量與彈簧長度、材料的關系.
(2)①由圖可得,當伸長1cm時,拉力為1N;伸長2cm時,拉力為3N;伸長3cm時,拉力為5N.
所以彈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彈簧的伸長增加0.5cm;
②分析圖象,可知,在彈性限度內,在彈性范圍內,彈簧的伸長與拉力成正比.
③根據(jù)探究的實驗結論制造了彈簧測力計;
④由圖象可知,該圖線不過原點,當彈簧被豎直懸掛自然下垂時,說明由于彈簧自身受重力而伸長.
故答案為:(1)D;
(2)0.5;在彈性范圍內,彈簧的伸長與拉力成正比;彈簧測力計;彈簧有自重使其有一定的伸長量.
(1)利用控制變量的思想設計、分析實驗,被研究問題是彈簧長度的增加量,影響因素是彈簧的材料、原來長度、橫截面積、拉力.
(2)①根據(jù)彈簧測力計的原理來分析;
②根據(jù)彈簧測力計的原理來分析,即: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伸長的越長.
③彈簧秤是根據(jù)在彈性限度內,在彈性范圍內,彈簧的伸長與拉力成正比制成的.
④圖線不過原點,當彈簧被豎直懸掛自然下垂時,由于彈簧自身受重力而伸長.
解答第(1)題時本題不要受已有知識點干擾: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是在彈性限度內,彈簧伸長的長度與所受拉力成正比.
這里考查的控制變量的思想,通過題意找出被研問題,影響該問題的因素,在設計實驗、描述結述時,要注意說清控制什么因素一定的思想,這是控制變量法的關鍵所在.本題屬于基礎題,關鍵要根據(jù)圖中圖象數(shù)據(jù)分析具體的關系,然后才能計算.
19.【答案】相反 鉤碼個數(shù) 不能 一對平衡力在同一直線上 把小卡片剪為兩半 A
【解析】解:
(1)小卡片兩端通過滑輪各掛一個鉤碼,兩個鉤碼由于重力通過繩子對小卡片施加了兩個向相反方向的拉力;并通過調整鉤碼個數(shù)來改變拉力的大小。
由于小卡片的質量較小,所以實驗中選擇小卡片的目的是不考慮小卡片的重力;
(2)要探究一對平衡力在同一直線上,可將小卡片轉過一個角度,使小卡片兩端的拉力不在一條直線上,觀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3)為了驗證只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用剪刀把小卡片剪成兩個更小的卡片,觀察兩個更小卡片是否平衡。
(4)小華實驗用的小卡片重力小,可以忽略,懸在空中不受摩擦力影響;
小明實驗用的小車放在水平桌面上,小車和桌面之間存在摩擦力,摩擦力是不能消除的,實驗要受到摩擦力影響,所以還是小華的實驗方案好,故選A。
故答案為:(1)相反;鉤碼個數(shù);(2)不能;一對平衡力在同一直線上;(3)把小卡片剪為兩半;(4)A。
(1)定滑輪不能改變力的大小,但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實驗中通過調節(jié)鉤碼的個數(shù)來改變卡片受到的力;
一個物體上受到的力相差很大時,很小的力可以忽略不計。實驗中小卡片的力比較小,可以忽略不計,使小卡片只受水平方向的力;
(2)轉動卡片,卡片受到的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松手后卡片轉動說明卡片受到的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時,卡片不能保持平衡狀態(tài);
(3)探究二力平衡時,驗證兩個力需要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可以把小卡片分成兩半變成兩個物體;
(4)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塊和桌面之間存在摩擦力,實驗要考慮摩擦力,使實驗比較復雜。
此題探究的是二力平衡的條件,注意從二力平衡的四個條件進行分析;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力學中的難點,也是一個重點需要掌握。
20.【答案】解:“t”是質量的單位,所以標志牌上“15t”的含義是該橋限載標準為15t,即過往車輛的最大質量不得超過15t=1.5×104kg,
車從橋上通過時允許對橋的最大壓力為:F=G=mg=1.5×104kg×10N/kg=1.5×105N。
答:這座橋的橋面受到的力超過1.5×105N時,橋就可能損壞。
【解析】根據(jù)圖示可知該橋限載標準為15t,即1.5×104kg,然后根據(jù)G=mg計算出該橋限載的總重力,車從橋上通過時允許對橋的最大壓力即為該橋限載的總重力。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理解標志牌上數(shù)字的意思,還要知道不能超載,以免產生車禍,出現(xiàn)危險。
這是一份77,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qū)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題,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qū)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卷,共3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qū)中考沖刺物理模擬試題(含解析),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