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蕭是我國的一種傳統(tǒng)樂器,如圖所示。演奏者吹蕭時,用手指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是為了改變聲音的______。
【答案】音調
【解析】
【詳解】演奏者吹簫時,用手指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振動的空氣柱的長短不同,振動頻率不同,聲音的音調不同。
2. 如圖所示是熱管的工作原理圖,當熱管的熱端受熱時,吸液芯里的液體吸收熱量變成蒸氣,液體通過吸液芯又回到熱端。熱管內的工作物質從熱端到冷端的過程中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 _______。
【答案】先汽化后液化
【解析】
【詳解】熱管的熱端受熱時,吸液芯里的液體吸收熱量變成蒸氣,發(fā)生的物體變化是汽化;熱管中的蒸氣到達冷端時遇冷放熱,由氣態(tài)又變回到液態(tài),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液化。所以熱管內的工作物質從熱端到冷端的過程中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3. 如圖,A、B兩個物體重疊放在水平桌面上,若A在水平向右的推力的作用下使得A、B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作出B物體受到的力的示意圖。
【答案】
【解析】
【詳解】B受豎直向下的重力和A對B豎直向上的支持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作用點畫在物體a的重心上,如下圖所示:
4. 某同學利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測量前,他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時指針和游碼位置如圖所示。為了調節(jié)天平橫梁平衡,正確的操作步驟是______并調節(jié)平衡螺母,直至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央。
【答案】將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處
【解析】
【詳解】利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時,要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還要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處,再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到分度盤的中央位置。
5. 雷電是大氣中一種劇烈的放電現象,某次雷電釋放了2.1×109J的能量,若這些能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使質量為___________kg的水從0升高到50℃。
【答案】1×104
【解析】
【詳解】根據題意可知,水吸收的熱量為2.1×109J,則水的質量
6. 一輛總重為的汽車經過某一長為200m的路段時,豎直高度上升了20m,如果汽車的牽引力恒為,此過程中盤山公路斜面的機械效率為______。
【答案】40%
【解析】
【詳解】牽引力做的總功
W總=Fs=2.5×104N×200m=5×106J
牽引力做的有用功
W有=Gh=1×105N×20m=2×106J
盤山公路的機械效率
7. 如圖所示,電源電壓恒為6V。開關閉合后電流表的示數是0.2A,電壓表的示數是4V,則的電阻為______Ω。
【答案】10
【解析】
【詳解】由圖可知,開關閉合后,兩個電阻串聯(lián),電壓表測R2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由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特點可知,R1兩端的電壓
U1=U-U2=6V-4V=2V
R1的電阻值
8. 如圖所示,電源電壓恒定不變,定值電阻R的阻值為10Ω。閉合開關,電流表A的示數為0.5A,A1的示數為0.3A,則整個電路在1min內消耗的電能為______J。
【答案】90
【解析】
【詳解】由圖可知,定值電阻R與電動機并聯(lián),電流表A1測定值電阻R支路的電流,電流表A測干路電流,并聯(lián)電路各支路兩端電壓相等,都等于電源電壓,由歐姆定律可得電源的電壓
U=U2=U1=I1R1=0.3A×10Ω=3V
已知電流表A的示數為0.5A,即并聯(lián)總電流I=0.5A,所以整個電路在1min內消耗的電能
W=UIt=3V×0.5A×60s=90J
9. 如圖所示,用細線懸掛的磁體AB,磁極未知,磁體的B端與通電螺線管左端相互排斥;斷開開關S,B端會指向地理的 _______(選“北方”或“南方”)。
【答案】北方
【解析】
【詳解】當閉合電路并關S后,電流從螺線管右端流入,根據安培定則可知,通電螺線管左端為N極。由于磁體的B端與通電螺線管左端相互排斥,根據同名磁極相互排斥可知,A端是磁體的S極,B端為N極。由于地磁的N極在地理的南極附近,地磁的S極在地理的北極附近,所以磁體靜止時,A端會指向地理的南方,B端指向地理的北方。
10. 光從玻璃斜射入到空氣中,在玻璃與空氣的交界面上發(fā)生折射和反射,反射光線OC如圖所示,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AO和折射光線OB的大致方向。
【答案】
【解析】
【詳解】光從玻璃斜射入到空氣中,在玻璃與空氣的交界面上發(fā)生折射和反射,過O點作分界面MN的垂線即法線,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畫出入射光線AO;由光的折射規(guī)律可知,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折射光線應遠離法線,據此畫出折射光線OB,如圖所示:
二、選擇題(共7小題,每小題2分,共14分)
11. 如題圖所示,公交車上的乘客都拉好了扶手,當車的運動狀態(tài)突然發(fā)生改變時,乘客都向東傾,產生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車由靜止突然向東啟動B. 車勻速前行時突然加速
C. 車勻速前行時突然減速D. 勻速倒車時突然減速
【答案】C
【解析】
【詳解】A.公交車由靜止突然向東啟動,乘客腳由于摩擦力會隨公交車一起向東運動,而上半身由于慣性還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此時乘客會都會向西傾斜,故A不符合題意;
B.車勻速前行時突然加速,乘客的腳由于摩擦力會隨公交車一起向東運動,而上半身由于慣性還保持原來的勻速運動,此時乘客會都會向西傾斜,故B不符合題意;
C.車勻速前行時突然減速,乘客的腳由于摩擦力會隨公交車一起向西減速運動,而上半身由于慣性還保持原來的速度運動,此時乘客會都會向東傾斜,故C符合題意;
D.勻速倒車時突然減速題,乘客的腳由于摩擦力會隨公交車一起向東減速運動,而上半身由于慣性還保持原來的倒車速度運動,此時乘客會都會向西傾斜,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2. 如圖所示,小明媽媽用手機拍視頻。下列關于手機鏡頭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手機攝像鏡頭相當于一個凹透鏡
B. 媽媽通過手機鏡頭成正立的虛像
C. 要拍面部特寫,可以把手機靠近面部一些
D. 手機鏡頭的成像規(guī)律與投影儀的成像規(guī)律相同
【答案】C
【解析】
【詳解】手機的攝像頭相當于凸透鏡,利用其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與照相機的工作原理相同;要拍面部特寫,此時的像會變大,像距變大,物距變小,可以把手機靠近面部一些,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13. 如圖所示,從空中落下的排球先后在草地和水泥地面上彈起,你認為排球運動的軌跡最有可能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詳解】從空中落下的排球先后在草地和水泥地面上彈起,由于草地松軟,撞擊時損失的機械能較多,彈起的高度比原來的高度低較多,當第二次從水泥地上彈起時,水泥地堅硬,撞擊損失的能量較少,反彈后最大高度降低較小,但一定比草地上反彈最大高度小,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4. 關于如圖所示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裝置中的AB是輕質塑料棒
B. 用該裝置可探究“什么情況下磁可以生電”
C. 只要開關閉合,靈敏電流計的指針就會偏轉
D. 根據該實驗揭示的原理發(fā)明了電動機
【答案】B
【解析】
【詳解】A.塑料棒是絕緣體,不容易導電,不能產生感應電流,實驗不能成功,故A錯誤;
B.金屬棒在磁場中以不同的方式運動,觀察電流表的指針是否發(fā)生偏轉,是否會產生感應電流,探究“什么情況下磁可以生電”,故B正確;
C.只閉合開關,金屬棒不切割磁感線,不會產生感應電流,靈敏電流計的指針不會偏轉,故C錯誤;
D.該實驗是探究電磁感應現象,根據該實驗的原理發(fā)明了發(fā)電機,故D錯誤。
故選B。
15. 如圖所示,電源電壓恒定不變,閉合開關S,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A的示數變大,V1的示數不變B. A 的示數變大,V2的示數變大
C. V1的示數與V2的示數之和不變D. V2的示數與A的示數之比變小
【答案】D
【解析】
【詳解】ABC.由電路圖可知,滑動變阻器與定值電阻R2串聯(lián)在電路中,電流表A測電路的電流,V1測量滑動變阻器的電壓,V2測量電源電壓,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動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變小,則電路中的電流增大,定值電阻R2兩端的電壓增大,又電源電壓恒定不變,可知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減小,即V1的示數變小,V2的示數不變,V1的示數與V2的示數之和變小,故ABC錯誤;
D.由于V2測量電源電壓,示數不變,電路中的電流增大,A的示數增大,則V2的示數與A的示數之比變小,故D正確。
故選D。
16. 如圖所示是電阻R1、R2的電壓—電流關系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電阻 R1兩端電壓為4V時,通過R1的電流是0.3A
B. 電阻 R1、R2串聯(lián),當電流為0.2A時,R1、R2兩端總電壓為3V
C. 電阻 R1、R2并聯(lián)到2V電壓下,干路中的電流是0.3A
D. 電阻 R1和R2的阻值之比是1∶2
【答案】B
【解析】
【詳解】A.由圖可知當電阻 R1兩端電壓為4V時,通過其電流為0.4A,故A錯誤;
B.由圖像可知,若電阻 R1、R2串聯(lián),當電流為0.2A時,R1、R2兩端電壓分別為2V、1V,根據串聯(lián)電路電壓特點知,R1、R2兩端總電壓為
故B正確;
C.由圖像可知,電阻 R1、R2并聯(lián)到2V電壓下時,通過R1、R2電流分別為0.2A、0.4A,由并聯(lián)電路中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可知,干路中的電流
故C錯誤;
D.由圖像可知,R1、R2為定值電阻,若電阻 R1、R2串聯(lián),當電流為0.2A時,R1、R2兩端電壓分別為2V、1V,根據歐姆定律知
電阻 R1和R2的阻值之比是
故D錯誤。
故選B。
17. 如圖所示,物體A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用平行于桌面的細線通過定滑輪與小桶B相連。逐漸向小桶B中加入細沙,當小桶和細沙的總質量為m時,物體A恰好沿水平桌面勻速向右運動(忽略繩重和滑輪摩擦)。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物體A受到的重力與桌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B. 小桶對細線的拉力與細線對小桶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C. 物體A向右運動過程中,受到水平向左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mg
D. 向小桶中加入細沙,物體A沒有被拉動的過程中,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不變
【答案】C
【解析】
【詳解】A.物體A受到的重力與桌面對它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是一對平衡力,故A錯誤;
B.小桶對細線的拉力與細線對小桶的拉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B錯誤;
C.物體A向右勻速運動,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到向右的拉力與向左的滑動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向右的拉力等于小桶和細沙的重力,即mg,故C正確;
D.向小桶中加入細沙,物體A沒有被拉動的過程中,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到的摩擦力與拉力始終相等,而向右的拉力等于小桶和細沙的重力,小桶和細沙的重力不斷變大,因此A受到的摩擦力也逐漸變大,故D錯誤。
故選C。
三、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共20分)
18.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中,器材有:激光筆、可折轉光屏、平面鏡和噴霧器,將平面鏡置于水平桌面,在平面鏡上方噴水霧,從前向后觀察
(1)將折轉光屏垂直于平面鏡放置,讓入射光沿左半屏射到O點,如圖乙所示。要呈現反射光,需要將右半屏向_____(選填“前”或“后”)折轉;
(2)保持入射點不變,多次改變入射方向,在光屏上記錄每次實驗的光路aa'、bb'和cc',如圖丙所示。為了研究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位置關系,發(fā)現左、右半屏相對應的光線關于轉軸對稱,可將此對稱軸視為 _______。同時根據光屏上的角度信息可得結論:_____。
【答案】 ①. 前 ②. 法線 ③. 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相等
【解析】
【詳解】(1)[1]如圖乙,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了一個角度,由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則需要將右半屏向前折轉。
(2)[2][3]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關于法線對稱,如圖丙所示,發(fā)現左、右半屏相對應的光線關于轉軸對稱,可將此對稱軸視為法線所在位置,同時根據光屏上的信息可得結論,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相等。
19. 用木塊、木板、毛巾、棉布、彈簧測力計、金屬塊等器材做“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實驗。
(1)如圖所示,將木塊置于水平木板上,應水平拉動木塊,使它沿長木板做______線運動;
(2)在圖示情況下,做以下調整后再次水平拉動木塊,其中會改變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有______填序號)
① 增大拉力
② 加大拉動木塊速度
③ 把木塊沿豎直方向截掉一部分
④ 在木塊上加金屬塊
【答案】 ①. 勻速直 ②. ③④
【解析】
【詳解】(1)[1]如圖,將木塊置于水平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在水平方向上勻速拉動木塊,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據二力平衡知識即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2)[2] ①增大拉力,木塊對木板的壓力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因此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不變,故①不符合題意;
②加大拉動木塊的速度,木塊對木板的壓力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因此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不變,故②不符合題意;
③把木塊沿豎直方向截掉一部分,受力面積變小,壓力也變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因此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變小,故③符合題意;
④在木塊上加金屬塊,壓力變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因此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變大,故④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其中會改變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有③④。
20. 小紅同學用下列器材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干電池4節(jié),定值電阻R(10Ω、15 Ω、20Ω和25Ω),電流表A(量程0~0.6A或0~3A),電壓表V(量程0~3V或0~15V),滑動變阻器,開關,導線若干。在實驗中:
(1)①如圖乙所示,電壓表量程為0~15V,電流表量程為0~0.6A,定值電阻R=10Ω,請根據圖甲在圖乙中補畫2根導線,將實物電路連接完整;______;
②確認電路連接無誤后,閉合開關,電壓表示數如圖丙所示,則電源電壓______V;
(2)斷開開關,將電壓表量程改為0~3V,并聯(lián)接在圖甲中的A、B兩點,檢查電路無誤后,閉合開關,向左移動滑片P,當電流表示數為0.24 A時,記下電壓表的示數,設此時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阻值為RP1;接著將10Ω的定值電阻更換為15Ω的定值電阻,重做實驗,當觀察到電壓表的示數是 ______V時,記下電流表的示數,設此時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阻值為RP2,則RP1﹣RP2=______Ω;
(3)小紅同學繼續(xù)進行實驗,將15Ω的定值電阻更換為20Ω的定值電阻,閉合開關,發(fā)現滑片P在最右端時,電壓表示數為2.7V。為了能用20Ω和25Ω的定值電阻繼續(xù)完成實驗,應將實物電路中的滑動變阻器更換為 ______(填“25Ω 2A”“30Ω 2A”或“50Ω 1.5A”)的滑動變阻器。
【答案】 ①. ②. 6 ③. 2.4 ④. 7.5 ⑤. 50Ω 1.5A
【解析】
【詳解】(1)[1]根據圖甲可知,電壓表測量滑動變阻器和定值電阻R兩端電壓,故將電壓表并聯(lián)接在滑動變阻器和定值電阻R兩端,如圖所示:
[2]電壓表示數如圖丙所示,電壓表分度值0.5V,故其示數為6V。
(2)[3][4]由題意知,滑動變阻器和定值電阻R串聯(lián),當電流表示數0.24 A時,由可得,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為
根據串聯(lián)電路分壓特點可得,此時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為
由得,滑動變阻器此時電阻為
當定值電阻更換為15Ω時,由于電壓表量程為0~3V,則移動滑動變阻器,根據控制變量法,此時應控制電壓表示數為2.4V。根據串聯(lián)電路電壓特點可知,此時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為
根據得,此時電路電流為
由得,此時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阻值為RP2為
所以可得
(3)[5]將15Ω的定值電阻更換為20Ω的定值電阻, 滑片P在最右端時,電壓表示數為2.7V,則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最大電阻阻值不夠,為了能繼續(xù)后面的實驗,控制定制電阻兩端電壓為2.4V,所以需跟換阻值更大的滑動變阻器,當接入定值電阻阻值為25Ω時,由得,經過定值電阻的電流為
此時需要接入滑動變阻器的電阻為
所以應選擇“50Ω 1.5A”的滑動變阻器。
四、計算題(共16分)
21. 俯臥撐是一項常見的健身項目,采用不同的方式做俯臥撐,健身效果通常不同。圖23甲所示的是小京在水平地面上做俯臥撐保持靜止時的情境,她的身體與地面平行,可抽象成如圖23乙所示的杠桿模型,地面對腳的力作用在O點,對手的力作用在B點,小京的重心在A點。已知小京的體重為750N,OA長為1m,OB長為1.5m。
(1)圖23乙中,地面對手的力F1與身體垂直,求F1的大小;
(2)圖24所示的是小京手扶欄桿做俯臥撐保持靜止時的情境,此時她的身體姿態(tài)與圖23甲相同,只是身體與水平地面成一定角度,欄桿對手的力F2與他的身體垂直,且仍作用在B點。分析并說明F2與F1的大小關系。
【答案】(1)500N;(2)
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合肥四十五中橡樹灣校區(qū)中考物理一模試卷,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題,選擇題,實驗探究題,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橡樹灣校區(qū)2023-2024學年下學期八年級物理期中考試,共6頁。
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中考物理一模試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中考物理一模試卷原卷版docx、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中考物理一模試卷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2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