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1.將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在規(guī)定的位置貼好條形碼。
2.答案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一、積累(19分)
班級進行年俗研究性學習交流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下面小題。
1. 根據(jù)“年”字起源,你認為下列是漢字“年”最初意義的一項是( )
A. 負擔,責任B. 豐收,收獲C. 年紀,歲數(shù)D. 歲月,光陰
2. 請為上表文段中加點字注音,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1)耳畔______ (2)xiā______聲匿跡
3. 根據(jù)語境,在上表中橫線處填寫恰當?shù)奈淖帧?br>______ ______ ______
4. 以下文段中劃線句子有語病的一項是
南方過年有貼春聯(lián)的習俗。①春聯(lián)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fā)美好愿望。②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lián),意味著過年的序幕正式拉開。北方則盛行貼窗花。③原本是在立春,是古人迎春的一種方式。④宋元以后,貼窗花的時間便由立春改為大年初一。
A. ①B. ②C. ③D. ④
5. 以下四幅窗花沒有運用諧音的是( )
A. 龍馬精神B. 喜上眉梢
C. 大吉大利D. 連年有余
【答案】1. B 2. ①. pàn ②. 銷
3. ①. 怕響 ②. 怕紅 ③. 怕光 4. C 5. A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字義辨析。
根據(jù)給出的甲骨文“年”的字形,“上部是一束穗子向下垂的禾谷,下部是一個彎著腰,臂向下伸的人”,可以理解為這個字形象地描繪了人們在豐收時彎腰收割谷物的情景。因此,“年”字的最初意義與豐收和收獲相關。選項B(豐收,收獲)正確。其他選項與甲骨文的字形描述不符。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字音字形。
耳畔(pàn):耳邊。
銷聲匿跡(xi?。翰辉俟_講話、不再出頭露面,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露面。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概括。
根據(jù)文中提到的“年”被“噼啪”聲、“大紅衣裳”和“燈火輝煌”嚇跑的情節(jié),可以推斷出“年”怕響:被竹子投入火堆發(fā)出的“噼啪”聲嚇跑。怕紅:被曬在門口的大紅衣裳嚇得落荒而逃。怕光:看到燈火輝煌感到頭暈目眩。
【4題詳解】
本題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C.第③句成分殘缺,缺少主語,應在“是古人迎春的一種方式”前加上“貼窗花”;
故選C。
【5題詳解】
本題考查成語諧音的理解分析。
A.龍馬精神:龍馬指古代傳說中的神獸,龍代表剛猛,馬代表勤勉,這個成語是形容人精神旺盛,與諧音無關;
B.喜上眉梢:通常與喜鵲和梅花的圖案相結(jié)合,利用“梅”與“眉”的諧音,寓意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C.大吉大利:“吉”與“雞”諧音,“利”與“梨”諧音,通常以雞和梨作為圖案,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順利;
D.連年有余:“連年”與蓮諧音,“有余”與魚諧音,以蓮花和魚組成的圖案,象征著年年富饒,生活富裕;
故選A。
6. 根據(jù)要求默寫詩句。
若你走出戶外,看到如下圖中的景色,一定會想起這學期學過的古詩文句子。請你把相關的句子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

(1)______, (3)______, (5)______, (7)______,
(2)______。 (4)______。 (6)______。 (8)______。
(《蒹葭》)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
【答案】 ①. 蒹葭蒼蒼 ②. 白露為霜;兩句亦可填寫“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或“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③. 八月湖水平 ④. 涵虛混太清 ⑤. 芳草鮮美 ⑥. 落英繽紛 ⑦. 土地平曠 ⑧. 屋舍儼然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名句默寫。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nèi)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nèi)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中的“蒹葭、涵、繽紛、儼”等字詞容易寫錯。
二、閱讀(41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小題共3小題,7分)
中國的龍
①中國龍起源于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約8000年。遼寧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遺址出土的“龍形堆塑”,是我國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
②龍的形成歷來眾說紛紜。古時人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都依賴于雨水,雨水適度,牧草豐茂,谷物有成;雨水乏缺,葉草干枯,百谷旱絕;雨水過量,人畜受淹,農(nóng)田泡湯。古人猜想一定有一個“神物”掌管著一切,它能興云降雨、翻江倒海,在土壤干涸急需甘霖滋潤時能夠降下喜雨。于是一個集飛禽、走獸、水族及自然天象之精華于一身的虛擬組合——龍形成了。
③龍這一虛擬出的神靈形象,其組合物象流傳比較廣泛的說法是駱駝頭、鹿角、虎眼、馬齒、牛耳、蛇身、鯉魚鱗、鷹爪、泥鰍尾。龍身如蛇,靈敏矯??;龍鱗如魚鱗,井然有序;龍爪如鷹爪,扎實有力;龍角如鹿角,華美穩(wěn)重。集如此多的優(yōu)勢于一身的組合自然是萬物之靈,它的身上自然也寄托了人們美好的愿望。人們將自己對身外世界的畏懼、疑惑、想像、依賴、崇拜等,都貫穿、體現(xiàn)到龍的組合中了。龍成為靈異、祥瑞之物。古人把生物分成毛蟲(披毛獸類)、羽蟲(鳥類)、介蟲(有甲殼類)、鱗蟲(有鱗之魚類及有翅之昆蟲類)和人類五大類。龍是鱗蟲之長,在百蟲蠢動、疫病益發(fā)之時,龍出則百蟲伏藏。從審美的角度來看,龍無疑是古人的一種藝術(shù)創(chuàng)造。它的形成過程,是“美”的因素集納的過程,其間體現(xiàn)著古人的神話猜想、審美感受和藝術(shù)情趣。
④隨時代的更替,龍的造型在不斷變化。從我們能看到的漢代瓦當上的行龍、隋代趙州橋石欄板上的雙龍、唐代銅鏡背面的云龍、元代高足杯上的云龍、明代金冠上的升龍、清代皇帝玉璽上的蟠龍,當代吉慶嘉瑞的祥龍,不同時代龍的造型顯示出不同的風采:漢代雄健豪放,隋唐健壯圓潤,元代成熟穩(wěn)健,明清繁復華麗,而當代的祥龍,總是揚頭挺胸、瞠目振鱗、意氣風發(fā)、精神抖擻、威武奮發(fā)。
⑤除了能興云降雨,使百蟲伏藏,龍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還是權(quán)勢、高貴、尊榮的象征。封建社會皇帝頭戴雙龍戲珠金冠,身穿龍袍,手持龍鈕玉印,自稱真龍?zhí)熳?,希望擁有龍的威嚴、精神和本領。龍還具有出類拔萃,不同凡俗的文化象征意義。龍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們常常把那些志向高潔、行為不俗,很有本事、有成就的人稱為“龍”。
⑥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黃帝、炎帝等中華民族的始祖都是“龍子”。自然,我們這些炎黃子孫也就是“龍的傳人”了。
7.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第①段寫到中國龍起源距今約8000年,說明了中國龍歷史悠久。
B. “不同時代龍的造型顯示出不同的風采:漢代雄健豪放,隋唐健壯圓潤,元代成熟穩(wěn)健,明清繁復華麗……”運用了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C. ②~⑤段按邏輯順序,分別從龍形成的原因、龍的造型變化、龍的形象形成的過程、龍的文化象征意義幾方面介紹中國龍。
D. 選文語言流暢典雅,文辭優(yōu)美,形象生動,可讀性很強。
8. 下列說法與選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項是( )
A. 關于龍的形成有很多說法,其中一種是龍的形成表達了古時人們對雨量多寡成因的理解和解釋。
B. 龍的形成過程,取蛇身、魚鱗、鷹爪、鹿角的靈敏矯健、井然有序、扎實有力、華美穩(wěn)重,是‘美’的因素集納的過程。
C. 龍是神物,掌管自然,而且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象征權(quán)勢、高貴、尊榮,出類拔萃,不同凡俗。
D.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黃帝、炎帝等中華民族的始祖都是“龍子”,這說明龍的形象是憑空想象出來的。
9. 請你借助文中的相關知識,選(1)或(2)說明其表達了人們怎樣的愿望以及這種愿望產(chǎn)生的原因。
(1)諺語: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2)成語:望子成龍
【答案】7. C 8. D
9. 示例一:我選(1)?!岸露?,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表達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因為古人認為龍是掌管雨水的神靈之物,能興云降雨。
示例二:我選(1)。“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北磉_了人們在農(nóng)歷二月二時希望借龍威以懾百蟲,祈求人畜平安的愿望。因為此時百蟲蠢動,疫病易發(fā),龍為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
示例三:我選(2)。“望子成龍”表達了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將來能出人頭地,做一番事業(yè)的愿望。人們借助“龍”這一形象,是由于“龍”具有出類拔萃、不同凡俗的文化象征意義。
【解析】
【7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
C.有誤。實際上,②~⑤段的順序是:龍形成的原因(第②段)、龍的形象形成的過程(第③段)、龍的造型變化(第④段)、龍的文化象征意義(第⑤段)。因此,選項C中的“龍的造型變化”和“龍的形象形成的過程”的順序是錯誤的。
故選C。
【8題詳解】
本題考場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
D.有誤。選文中提到“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黃帝、炎帝等中華民族的始祖都是‘龍子’”,但這并不意味著龍的形象是憑空想象出來的。相反,文章明確提到龍的形成是基于古人對雨量多寡成因的理解和解釋,并集納了多種動物的優(yōu)點。因此,D項中的“這說明龍的形象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與選文意思不相符。
故選D。
【9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拓展應用。文章主要介紹了中國龍的歷史、形成原因、形象特點、造型變化以及文化象征意義。首先,文章指出中國龍起源于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約8000年,體現(xiàn)了其悠久的歷史。接著,文章詳細闡述了龍的形成原因,即古時人們對雨水多寡成因的理解和解釋,以及龍的形象形成過程,它集飛禽、走獸、水族及自然天象之精華于一身。此外,文章還描述了龍在不同時代的造型變化,展現(xiàn)了其藝術(shù)魅力和文化內(nèi)涵。最后,文章介紹了龍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象征意義,如權(quán)勢、高貴、尊等榮,并解釋了為何人們常常將志向高潔、行為不俗的人稱為“龍”。
示例一:“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這句諺語深刻地表達了古代人民對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的殷切期盼。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龍是掌管雨水的神靈,具有興云降雨的能力。因此,當二月二日龍?zhí)ь^時,人們便期盼它能帶來充足的雨水,滋養(yǎng)大地,讓農(nóng)作物茁壯成長,進而實現(xiàn)“大倉滿,小倉流”的豐收景象。這種愿望的產(chǎn)生,源于古代人民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高度依賴和對雨水調(diào)控能力的渴望。
示例二:“望子成龍”這個成語,凝聚了父母對子女成長成才的深切期望。在中國文化中,龍象征著權(quán)勢、高貴、尊榮以及出類拔萃、不同凡俗的品質(zhì)。因此,父母希望子女能夠成為“龍”,即意味著他們期盼子女能夠出人頭地,擁有非凡的才華和成就。這種愿望的產(chǎn)生,源于父母對子女未來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對優(yōu)秀品質(zhì)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對龍這一神話生物的高度崇敬和認同。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小題共4小題,13分)
舞動的醒獅
林延軍
①村莊里年味的氣息,從“咚咚咚”的鼓聲里開始。
②正月的日子,“獅子班”便串村走巷,挨家挨戶,為村民舞獅,寓意慶賀一年的收成,祈禱風調(diào)雨順。他們在村莊穿行,變成村莊樂譜上的一個個音符,又像田疇里的莊稼,星星點點,在南方這片貧瘠的紅土地上跳躍起來。
③從村頭到村尾,從大街到小巷,“獅子班”所到之處,隊伍后面跟著一群圍觀的孩童,他們個個躍躍欲試,目標是那“獅子”。舞獅多數(shù)由身手敏捷、強健有力的小伙子完成。其實,小孩兒并不懂,只知道想看“舞獅子”??磩e人耍幾套功夫,看舞獅,看擊鼓,來一場喧囂和狂歡。
④勞作了一年的人們,黝黑的額頭寫滿了皺紋,從田里耕作完的小哥,還來不及放好農(nóng)具,便直奔村里宗祠旁的一間小屋,舉起鼓槌“咚咚咚”敲起。每次舞獅前,都會有一段擊鼓演奏?!斑诉恕钡穆曇魪牡偷礁?,變化多端,似乎在召集志同道合的人,又似乎要把“獅子”喚醒。隨后,醒獅聞鼓起舞,或睜眼,或洗須,或舔身,或抖毛。漸漸地,鼓聲如千軍萬馬奔騰而來,又像狂風暴雨,排山倒海。小孩兒坐在大人的肩膀上,看得如癡如醉。
⑤霎時,握鼓槌者用盡力氣,擂出渾厚的鼓聲,“獅子”又彎了一下頭,似沉思,似驚悚,尾巴隨之搖擺起來。鼓聲、镲聲和鞭炮聲回蕩在房舍、村莊和草木之間,地面不時揚起一陣土灰,圍觀的黃發(fā)垂髫如追星,久久不忍離去……
⑥舞獅,源于宮廷獅子舞,盛行于民間。
⑦在廣東,因粵語“瑞”與“睡”讀音相同,老百姓比較忌諱,認為“瑞獅”是帶來福瑞,后又將“瑞獅”改稱“醒獅”。直至明代,醒獅出現(xiàn)在廣東的一些村莊,百姓為祈愿兆豐年,風調(diào)雨順,把愿景寄托在醒獅的身上。村民用醒獅的威嚴驅(qū)趕邪惡,祈盼來年事事順心。后來將舞獅的表演程式逐漸演化出高樁獅、梅花樁獅、獅子走鋼絲……每逢元宵、年例或節(jié)慶盛典,鄉(xiāng)親們便舉起獅頭,與獅共舞,人們要將一年的收成和喜悅,擂響在鼓鑼鈸的交融之中。
⑧記憶中的童年,許多小伙伴都有“功夫夢”“獅子班夢”。一聽到鼓聲響起,小伙伴們就像著了魔,拔腿就跑,直奔村中央的那片空曠地?!拔瑾{子啦!快!”成為我們奔走相告的口頭禪。但每次看完舞獅表演,伙伴們都意猶未盡,回家又找來棍子到處敲,模仿?lián)艄摹?br>⑨有一次,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遠遠便聽到我家那個方向傳來一陣“咚咚咚”的聲音,只是,那不是獅子鼓發(fā)出轟隆、遒勁的鼓聲。原來,鄰居家的親戚坐在磚頭上,他跟前倒放著一個破舊·的鐵桶,雙手各握著一根棍子,自得其樂地敲起來,我馬上意識到他想學“獅子班”的人擊鼓。此刻,這個鼓就是他的“獅子班夢”,就是他的世界,他陶醉在鼓聲的旋律中,童真而無邪。那段時間,我也學著他,搬來自家的鐵桶當鼓敲,后來被母親訓了一頓,現(xiàn)在回想起來是那么幼稚。“我長大了也要參加獅子班!”他告訴我,這是他的夢想。
⑩醒獅一動,沉寂的村莊就被喚醒。它們威嚴,它們兇猛,它們祥瑞,它們從鄉(xiāng)野走進城市,又從城市走出國門。醒獅要將舞蹈、武術(shù)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氣神,從世界的東方撒向全世界。在一呼一吸之間,醒獅登上異鄉(xiāng)的舞臺,在華麗轉(zhuǎn)身之間,在萬千景象之中,醒獅一躍登上非遺的榜單。
?醒獅,是有生命的,它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目光,還有記憶。它舞動的走向,又像一條遼闊的河流,支流所到之處,連著根脈,滋長鄉(xiāng)愁。
10. 請你閱讀文章,梳理思路,用簡潔的語句完成填空。
(1)______→醒獅的由來→(2)______→醒獅成為“非遺”→(3)______
11. 請你賞析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
隨后,醒獅聞鼓起舞,或睜眼,或洗須,或舔身,或抖毛。漸漸地,鼓聲如千軍萬馬奔騰而來,又像狂風暴雨,排山倒海。
12. 文中劃直線的句子屬于什么描寫方法?有何作用?
圍觀的黃發(fā)垂髫如追星,久久不忍離去……
13. 為什么說“醒獅,是有生命的”?
【答案】10. ①. 鄉(xiāng)村過年舞獅 ②. 童年“醒獅夢” ③. 醒獅承載鄉(xiāng)愁
11. “睜眼”“洗須”“舔身”“抖毛”等動作描寫,寫出了舞獅表演的活靈活現(xiàn);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舞獅表演的力量和氣勢。
12. 側(cè)面描寫。用老老少少的觀眾為舞獅而著迷,側(cè)面烘托舞獅的精彩及吸引力。
13. ①醒獅為村莊帶來生機與活力;②醒獅寄托著老百姓對生活美好的愿景;(答到“豐收”“事事順心”“喜慶”亦可)③醒獅承載著童年的回憶;④醒獅是傳統(tǒng)文化的使者;⑤醒獅承載著游子的鄉(xiāng)愁。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梳理概括。
根據(jù)第②段“正月日子,‘獅子班’便串村走巷,挨家挨戶,為村民舞獅,寓意慶賀一年的收成,祈禱風調(diào)雨順”可以概括為:鄉(xiāng)村過年舞獅;
根據(jù)第⑧段“記憶中的童年,許多小伙伴都有‘功夫夢’‘獅子班夢’……伙伴們都意猶未盡,回家又找來棍子到處敲,模仿?lián)艄摹保冖岫巍按丝蹋@個鼓就是他的‘獅子班夢’……他告訴我,這是他的夢想”可以概括為:童年“醒獅夢”;
根據(jù)第?段“它舞動的走向,又像一條遼闊的河流,支流所到之處,連著根脈,滋長鄉(xiāng)愁”可以概括為:醒獅承載鄉(xiāng)愁。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賞析句子。
句中用了“睜眼”“洗須”“舔身”“抖毛”等動詞,從寫作手法上是分析,是運用了動作描寫,這些動詞寫出了舞獅的各種動作,表現(xiàn)了舞獅表演的活靈活現(xiàn);“鼓聲如千軍萬馬奔騰而來,又像狂風暴雨,排山倒?!眲t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鼓點、鼓聲比作“千軍萬馬奔騰,狂風暴雨,排山倒海”,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舞獅表演的力量和氣勢,表達了作者對舞獅表演的熱愛。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寫作手法分析。
“圍觀的黃發(fā)垂髫如追星,久久不忍離去……”,寫舞獅表演結(jié)束后觀眾的反應,通過觀眾的反應側(cè)面烘托舞獅表演的精彩、吸引人,所以寫法上分析,屬于側(cè)面描寫。用老老少少的觀眾為舞獅而著迷,側(cè)面烘托舞獅的精彩及吸引力。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句子的含義。
根據(jù)第②段“他們在村莊穿行,變成村莊樂譜上的一個個音符,又像田疇里的莊稼,星星點點,在南方這片貧瘠的紅土地上跳躍起來”可知:醒獅為村莊帶來生機與活力;
根據(jù)第⑦段“直至明代,醒獅出現(xiàn)在廣東的一些村莊,百姓為祈愿兆豐年,風調(diào)雨順,把愿景寄托在醒獅的身上。村民用醒獅的威嚴驅(qū)趕邪惡,祈盼來年事事順心”可知,醒獅寄托著老百姓對生活美好的愿景;
根據(jù)第⑧“記憶中的童年,許多小伙伴都有……伙伴們都意猶未盡,回家又找來棍子到處敲,模仿?lián)艄摹笨芍?,醒獅承載著童年的回憶;
根據(jù)第⑩段“醒獅要將舞蹈、武術(shù)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氣神,從世界的東方撒向全世界。在一呼一吸之間,醒獅登上異鄉(xiāng)的舞臺,在華麗轉(zhuǎn)身之間,在萬千景象之中,醒獅一躍登上非遺的榜單”可知,醒獅是傳統(tǒng)文化的使者;
根據(jù)第?段“它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目光,還有記憶。它舞動的走向,又像一條遼闊的河流,支流所到之處,連著根脈,滋長鄉(xiāng)愁”可知,醒獅連接著人們對家鄉(xiāng)的根脈,喚起人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三)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6分)
【甲】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乙】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14. 下列對以上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甲】詩開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寫了河洲灘頭雎鳩和鳴,是比興手法的巧妙運用。
B. 【甲】詩中“琴瑟友之”“鐘鼓樂之”表現(xiàn)窈窕淑女超凡才藝、脫俗追求和優(yōu)雅品格。
C. 【乙】詩中的“子衿”“子佩”意思是青綠的衣領、佩玉的帶子,用來借代心中的戀人。
D. 【乙】詩中的“挑兮達兮,在城闕兮”兩句描繪了女子在城樓上獨自徘徊、張望的畫面。
15. 【甲】詩中男子“求之不得”的心理是“悠哉悠哉”,【乙】詩中女子“候而不至”的心理是“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請你賞析這兩句心理描寫的句子。
【答案】14. B 15. “悠哉悠哉”運用反復的手法,表現(xiàn)了男子相思的綿長;“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表現(xiàn)了女子強烈的思念之情。
【解析】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詞句的理解和分析。
B.有誤。在《關雎》中,“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實際上是描寫君子(男性)為了得到淑女(女性)的芳心,所采取的行動,即用琴瑟來與她交友,用鐘鼓來使她快樂。這里并不是在表現(xiàn)窈窕淑女的超凡才藝、脫俗追求和優(yōu)雅品格,而是在展現(xiàn)君子對淑女的深情和追求。因此,這個選項的理解是不正確的。
故選B。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詞句的理解和賞析。
【甲】詩中男子“求之不得”的心理是“悠哉悠哉”,這里的“悠哉悠哉”采用了反復的手法。在古代詩歌中,反復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通過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達到強調(diào)情感、增強韻律的目的。在《關雎》這首詩中,“悠哉悠哉”的反復使用,不僅增強了詩歌的韻律感,更深刻地描繪了男子對窈窕淑女思念之情的綿長和深沉。他心中充滿了對淑女的向往和追求,但現(xiàn)實中卻難以得到,這種求而不得的失落感和無奈感在“悠哉悠哉”的反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乙】詩中女子“候而不至”的心理是“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這里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鋸埵峭ㄟ^故意夸大或縮小事物的某些特征,以達到強調(diào)或突出某種情感或觀點的目的。在《子衿》這首詩中,“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將一日的離別夸張為如同三月之久,這樣的夸張不僅增強了詩歌的表達力度,還讓讀者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女子對戀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她渴望與戀人團聚,但等待的日子卻讓她感到無比漫長和煎熬,這種強烈的思念和期盼之情在“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夸張中得到了生動的展現(xiàn)。這種夸張的手法使得詩歌的情感表達更加鮮明和強烈,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15分)
【甲】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石澗記(節(jié)選)(柳宗元)
石渠之事既窮,上由橋西北下土山之陰,民又橋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亙①石為底,達于兩涯。若床若堂,若陳筵席,若限閫奧。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掃陳葉,排腐木,可羅胡床②十八九居之。交絡之流,觸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龍鱗之石,均蔭其上。古之人其有樂乎此耶?后之來者有能追予之踐履③耶?
【注】①亙:橫貫。②胡床:也稱“交床”“交椅”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③踐履:蹤跡,行跡。
16. 請你根據(jù)方法提示,解釋【乙】文中的加點詞。
17. 請你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亙石為底
18. 請你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_____
(2)流若織文,響若操琴。______
19. 有人認為,柳宗元在永州寫的詩文,輕松中透著悲涼。請你結(jié)合【甲】文談談自己的理解。
20.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對后世影響深遠,請你根據(jù)提示完成《游記寫作要素探究表》。
【答案】16. ①. 已經(jīng),……之后 ②. 架橋 ③. 邊,邊際 ④. 門
17.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亙石為底
18. ①. 兩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似的參差不齊,不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 ②. 水流像織物的花紋,水聲像是彈琴聲。
19. 甲文先寫小石潭水清石奇樹茂,表達了喜悅歡快;寫魚樂,物我合一,作者得到慰藉;然而隨著景物的變化,作者感覺“凄神寒骨”,可見作者的輕松是掩蓋失意后的凄苦孤寂。
20. ①. 根據(jù)游蹤記錄游覽見聞 ②. 響若操琴 ③. 寫景同時,寄寓所感。(或:寓情于景)
【解析】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意思是:漁人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來時的路劃回去。既:已經(jīng),……之后。據(jù)此推測“石渠之事既窮”的意思是:發(fā)現(xiàn)石渠的事情已經(jīng)結(jié)束。既:已經(jīng),……之后。
(2)“處處志之”的意思是:處處都做了標記。志:名詞用作動詞,做標記。由此推測“民又橋焉”的意思:老百姓又架了一座橋。橋:名詞用作動詞,架橋。
(3)成語“天涯海角”的意思是:形容極偏遠的地方。涯:邊,邊際。據(jù)此推測“達于兩涯”的意思:寬達到水的兩岸。涯:邊,邊際。
(4)“篁”部首是“竹”字頭,據(jù)此推斷“篁”指竹林;“珮環(huán)”都是“王”字旁,據(jù)此推測“珮、環(huán)”都是玉飾。用偏旁部首推斷法,“閫”是“門”字旁,據(jù)此推測“若限閫奧 ”的意思是:有的像用門坎隔開的內(nèi)外屋。閫:門。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斷句。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亙石為底”的意思是:橋下的水流很大,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分之一。巨大的石頭作為水的底部?!捌渌蟆本湟馔暾?,可斷開;“倍石渠三之一”是用石渠的水量和橋下的水進行比較,“亙石為底”句意完整。據(jù)此斷句為: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亙石為底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語有:
(1)岸勢:兩岸的形狀;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不可知:不知道;其:代詞,代指溪水;源:源頭。
(2)流:水流;若:像;織文:織物的花紋;響:水聲;操琴:彈琴。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
聯(lián)系【甲】文的寫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順宗永貞元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柳宗元貶官之后,為排解內(nèi)心的憤滿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并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fā)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間共寫了八篇山水游記,后稱《永州八記》。【甲】文通過描寫“小石潭”清幽的環(huán)境,刻畫了作者探幽尋勝,熱愛自然美景,輕松閑適,寄情山水的志趣,然而從“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等句看來,作者到此覽勝,看似輕松的表面,只不過是想以此來排遣被貶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與概括。
(1)由【甲】文:“從小丘西行”“下見”“坐潭上”可知,作者先是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接著往下看見一個小潭,然后又是坐在小石潭邊上。由【乙】文:“上由橋西北”“下土山之陰”可知,作者從石渠的橋上向西北走,下去到土山的北坡。由此可以推出要素一:游記寫作可以以游蹤為順序記錄游覽時的所見所聞;
(2)由要素二的“多角度描寫景觀”以及“用比喻寫出了水聲的悅耳動聽”的提示,從【乙】文中不難找出相關的句子?!八讲计渖希魅艨椢?,響若操琴”的意思是:水面平靜,如布鋪在水面上,水流像紡織物的花紋,水泉咚響聲像是彈琴聲。將水面比作布面,寫出了水面的平靜;將水流比作紡織的花紋,寫出了水波紋的好看;將流水的聲音比作是彈琴聲,寫出了水聲的悅耳動聽。所以橫線上應該填“響若操琴”;
(3)由“【甲】【乙】兩文為讀者展現(xiàn)美麗畫卷的同時,又讓人感受其寄寓的復雜情感”的提示可推出要素三:游記寫作可以在寫景的同時,寄托自己的情感,即寓情于景。
【點睛】參考譯文:
【甲】文: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珮環(huán)碰撞的聲音,心里十分高興??车怪褡?,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可以看見(一個)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蒙蓋纏繞,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傍的。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迅疾,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被竹子和樹木環(huán)繞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
同游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乙】文:發(fā)現(xiàn)石渠的事情已經(jīng)結(jié)束,從石渠的橋上向西北走,下去到土山的北坡,老百姓又架了一座橋。橋下的水流很大,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分之一。巨大的石頭作為水的底部,寬達到水的兩岸。石頭有的像床,有的像門堂的基石,有的像筵席上擺滿菜肴,有的像用門坎隔開的內(nèi)外屋。水面平靜,如布鋪在水面上,水流像紡織物的花紋,水泉咚響聲像是彈琴聲。我們撩起衣襟,赤著腳涉水而過,折斷竹箭,掃除陳葉,除去腐朽的樹木,清出一塊可排放十八九張交椅的空地。交織的流水,激撞的水聲,都在交椅的下面了;而像翠鳥羽毛般的樹木,像魚龍麟甲般的石塊,都遮蔽在交椅之上了。古時候的人有誰曾在這里找到這種快樂的嗎?以后的人,有誰能追隨我的足跡來此嗎?
三、綜合(10分)
21.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班上舉行讀書分享會,請你參加并完成任務。
(1)有同學提出可以從《經(jīng)典常談》中尋找關于“和”的知識。請你參考《經(jīng)典常談》目錄圖,補全對話。
小A:我想閱讀①______(篇目名),了解墨、道、法等不同學派對“和”有什么看法。
小B:我想知道“和”字的本義以及演變,那我可以讀②______(篇目名)。
小C:“和”不僅是一種內(nèi)在精神,也逐漸成為了一種禮節(jié)。我可以看③______(篇目名)嘗試尋找儒家禮教中的“和”。
我:我可以通過閱讀其中的《辭賦第十一》《詩第十二》《文第十三》了解④______。
(2)請你仿照示例,結(jié)合《經(jīng)典常談》中《第四》一章的內(nèi)容及你的個人積累,體會“詩言志”。
(3)請你仿照示例,完成讀書分享會結(jié)束語中的一組排比句。
經(jīng)典是黑夜里的一盞明燈,能照亮你前行的道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諸子第十 ②. 《說文解字》第一 ③. 三禮第五 ④. 描寫和贊美“和”的詩文
(2) ①. 精益求精 ②. 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 ③. 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改正自己的缺點。 ④.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3) ①. 示例:經(jīng)典是大山里的一澗溪水 ②. 能洗滌你心上的塵埃 ③. 經(jīng)典是春天里的一縷陽光 ④. 能驅(qū)散你眼中的陰云
【解析】
【小問1詳解】
本題考查對名著內(nèi)容的理解。
《經(jīng)典常談》是朱自清先生在20世紀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一些主要的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的梳理和講解的著作,介紹中國古代文學、歷史、哲學經(jīng)典的啟蒙讀物,內(nèi)容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jīng)》、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共十三個專題。
《諸子第十》是一部深入探討中國古代諸子百家思想的篇章。它主要介紹了諸子之學的社會背景、發(fā)展趨勢,以及儒、墨、道、法、陰陽家等士階級的代表人物。這些學派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興起,各自提出了不同的主張及理論,形成了中國學術(shù)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故研究各家學派對“和”的看法應看這一篇目;
《說文解字》的第一章深入探討了文字的起源、演變和發(fā)展,并通過介紹一些早期的象形字,展示了古代文字的形態(tài)和變化。這部作品對于理解漢字的歷史和演變過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故想了解“和”字,可看這一篇目;
在《經(jīng)典常談》中,三禮第五篇目主要圍繞《儀禮》、《周禮》和《禮記》這三部經(jīng)典進行深入的探討和闡述。通過對禮的內(nèi)涵、作用以及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等方面的探討,展現(xiàn)了儒家文化中的禮儀思想和價值觀念。故研究禮節(jié)及尋找儒家禮教中的“和”,可看這一篇目;
《辭賦第十一》《詩第十二》和《文第十三》分別從辭賦、詩歌和文體發(fā)展的角度,對中國古代文學進行了深入的介紹和探討,展示了其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和思想價值。《辭賦第十一》主要介紹了辭賦這一古代文學體裁?!掇o賦第十一》主要介紹了辭賦這一古代文學體裁。《文第十三》則是對古代文學中“文”的概念和文體發(fā)展的探討。故看這幾個篇目可以了解關于“和”的詩歌。
【小問2詳解】
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與概括。結(jié)合題干要求,要仿照示例,體會“詩言志”的育人作用。
根據(jù)“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釋義“修身如治玉,需切制、銼平、雕琢、磨光”可知,“雕琢、磨光”對應在做學問上就是要不斷進步、追求更好。故可知,做學問要精益求精;
根據(jù)“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釋義“你送我木桃,我就用美玉回報你”可知,交朋友要懂得感恩,有來有往,回報對方;
根據(j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釋義“別的山上的石頭堅硬,可用來琢磨玉器”可知,要善于借鑒他人的長處和經(jīng)驗。這句話從教育意義方面,應從做人上談起,“他山之石”既“別人或指別人的意見”,“攻玉”即“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句話是教育我們要善于借助別人或聽取別人的意見,改正自己的缺點。;
根據(jù)“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釋義“沒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終的”可知,這句話從教育意義方面,應從做人做事上談起,是教育我們?yōu)槿俗鍪乱惺加薪K,矢志不渝,不能半途而廢。
【小問3詳解】
本題考查仿寫句式。
仿句要求:句式相似,題干重點強調(diào)要是排比句,內(nèi)容相關,主題一致。 分析給出的兩個句子,得出仿寫的句式特點是:運用比喻修辭,指出經(jīng)典的重要作用。
示例:經(jīng)典是沙漠里一片綠洲,能帶給你生機和希望。經(jīng)典是海洋里的一座燈塔,能指引你找到正確的方向。
四、寫作(50分)
22.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青年歌手毛不易在2024年春晚與來自湖南會同粟裕希望小學的師生們一起完成了《如果要寫年》的表演。《如果要寫年》歌中唱道“……如果你要寫年/就不能只寫年/用眼睛用耳朵用心感受/每個瞬間”?;貞浺幌?,過年期間,你的耳朵聽到什么聲音?鞭炮聲、鑼鼓聲、祝福聲、歡笑聲、寒暄聲、做菜聲、春晚的聲音、走親訪友的汽車喇叭聲……這些聲音與哪些人、哪些事有關?又承載著一份怎樣的情感?
請你以“過年的聲音”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1)把題目抄寫到答題卡指定位置;(2)不要抄襲,不能套作;(3)不透露真實校名、姓名等信息;(4)不少于600字;(5)書寫規(guī)范、工整。
【答案】例文:
過年的聲音
爆竹聲中,我們又一次辭舊歲,迎新年。除夕夜,依舊是一家團聚,其樂融融。
廚房里,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咣咣”的剁菜聲不絕于耳。灶臺上火焰歡快的跳動著,火光映襯著大廚的滿頭大汗。透明的玻璃沾染上白色的水汽。執(zhí)手畫心。小妹妹踮起腳尖,用孩子的筆體歪歪扭扭的寫下“新春快樂”。大人們的忙進忙出,與我們這些孩子充滿閑情逸致的在玻璃上畫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油在鍋里滋滋的聲音,成為我們倍感幸福的聲音。這才是春節(jié),我們最盛大,最熱鬧的節(jié)日!
不消一會兒,廚房的溫度漸漸降下來。餐廳又成了歡樂最多的地方。一道道精心制作的美食被擺上餐桌,貪吃的弟弟妹妹們早就迫不及待的爬上椅子,一臉陶醉的嗅著滿桌菜肴。此時此刻,我們一起舉杯。清脆的聲音伴著大家爽朗的笑聲,一起成為一年中最后的美好印象。
飯后,大人們忙著刷盤子,嘮家常。小孩子則早早守在電視機前,等著春晚的開始。八點一到,我們便沉浸在美妙的歌聲和優(yōu)雅的舞蹈中。幾個小品更是逗得我們捧腹大笑。嗑著瓜子剝著花生,清脆的咔嚓聲,留在我們心底,成為永恒的記憶。
零點的鐘聲敲響。窗邊綻開一朵美麗的煙花。我們利索的穿上外套,拎起裝滿鞭炮的袋子,撒歡的往樓下沖去。一推開單元門,就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還未融化的雪地上撒著點點紅色,火花四溢。鞭炮的爆炸聲更是不絕于耳。我們迫不及待的展開長長的一串鞭炮,點燃,然后飛奔著遠離。抬眼望樓上看去,沒下來的家人都守在窗邊,看著我們放炮。年幼的小妹妹還站上了窗臺,沖我們揮手。視線再一轉(zhuǎn),滿眼的煙花綻開月圓,點綴在黑暗的夜空。那一瞬,噼里啪啦的聲音刻在我的心底??粗h方不斷升起的煙花,心里有一種特別的感覺。相視一笑,又是新的一年!
幸福的滋味,無論是誰,都無法說清,幸福不在于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藏在生活中的點點片段,藏在各種美妙的聲音里。你不需要尋找幸福,因為,幸福無處不在。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寫作命題作文。
1、審題立意?!斑^年的聲音”中“過年”限定了聲音的范圍,必須是過年時應該具有的。“聲音”一詞限定了寫作的對象,必須是聲音。根據(jù)題干提示“鞭炮聲、鑼鼓聲、祝福聲、歡笑聲、寒暄聲、做菜聲、春晚的聲音、走親訪友的汽車喇叭聲”,可以是喜慶的鞭炮聲、鑼鼓聲、戲曲聲,可以是歡笑聲、嬉戲打鬧的聲音,還可以是問候祝福的聲音??傊ㄟ^過年時各種各樣的聲音與人的聯(lián)系,表達對幸福生活的滿足,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及對美好未來的期望。
2、選材構(gòu)思。選取一家人置辦年貨時熱熱鬧鬧的聲音,突出生活的富足;選取過年中一家人嘮家常,嗑瓜子的聲音,突出一家人的溫馨相處;選取大家圍在電視機前觀看春晚里節(jié)目,激動鼓掌的聲音,突出社會的和諧幸福。注意寫成記敘文,還要著重描寫聲音中充分的幸??鞓放c溫馨。
“年”字起源
“年”的傳說
甲骨文:年(會意兼形聲)上部是一束穗子向下垂的禾谷,下部是一個彎著腰,臂向下伸的人。
古時有一只猛獸叫“年”,每到臘月三十,便出來覓食人肉。臘月三十晚上,“年”剛摸到一個村莊,耳畔突然響起“噼啪”的聲音。原來有村民將竹子誤投到火堆里,“噼啪”聲將“年”嚇得驚慌失措。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被一家門口曬著的大紅衣裳嚇得落荒而逃。后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里面燈火輝煌,頓時感到頭暈目眩,只好又溜走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弱點,想到許多抵御它的方法。不知從何時起,“年”便xiā聲匿跡了,而這些方法逐漸演化成如今的過年習俗。
解釋
方法提示
(1)石渠之事既窮 既______
課內(nèi)遷移法:(聯(lián)系“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2)民又橋焉 橋______
詞類活用:(如“處處志之”)
(3)達于兩涯 涯______
成語解詞法:(聯(lián)系“天涯海角”)
(4)若限閫奧 閫______
依據(jù)偏旁部首推斷:(如“篁”“珮環(huán)”)
探究一
【甲】文:“從小丘西行”“下見”“坐潭上”。
【乙】文:“上由橋西北”“下土山之陰”。
要素一:
(1)______
探究二
【甲】文中“如鳴珮環(huán)”和【乙】文中“(2)______”一句都用比喻寫出了水聲的悅耳動聽;【乙】文中的“若床若堂,若陳筵席,若限闌奧”和【甲】文中的“為坻,為嶼,為堪,為巖”又都寫出了岸邊石頭的不同形態(tài)……
要素二:
多角度描寫景觀。
探究三
【甲】【乙】兩文為讀者展現(xiàn)美麗畫卷的同時,又讓人感受其寄寓的復雜情感。
要素三:
(3)______
原句
釋義
做學問做人的道理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
女子天生麗質(zhì)。
做事是要一步步發(fā)展的。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修身如治玉,需切制、銼平、雕琢、磨光。
做學問要①______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你送我木桃,我就用美玉回報你。
②______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別的山上的石頭堅硬,可用來琢磨玉器。
③______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沒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終的。
④______

相關試卷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宜州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宜州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宜州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原卷版docx、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宜州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廣西桂平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解析):

這是一份廣西桂平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解析),共18頁。

廣西貴港市覃塘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廣西貴港市覃塘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廣西貴港市覃塘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原卷版docx、廣西貴港市覃塘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5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廣西玉林市玉州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廣西玉林市玉州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廣西桂林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廣西桂林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廣西來賓市興賓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廣西來賓市興賓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廣西貴港市桂平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廣西貴港市桂平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