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賣花漁村地處皖南山區(qū),種花、制作盆景的傳統(tǒng)始于唐代,是徽派盆景的發(fā)源地,因村落形態(tài)似魚形、村民又以賣花為生而得名。1959年人民大會堂會客廳曾擺出徽派盆景;1978年在當地縣農業(yè)局的支持下,賣花漁村建成盆景展示園;1995年賣花漁村首次接待國際旅行團;2006年賣花漁村通往外界的公路通車。近年來,賣花漁村空間快速擴張。下圖示意賣花漁村的空間形態(tài)演變過程。完成下面小題。
1.推測賣花漁村空間形態(tài)的演變主要取決于( )
A.氣候B.地形C.水源D.交通
2.1978年賣花漁村建成盆景展示園的優(yōu)勢條件是( )
A.產業(yè)歷史悠久B.種植技術先進
C.靠近東部市場D.業(yè)內知名度低
3.近年來,賣花漁村擴張最明顯的用地類型可能是( )
A.生活居住用地B.交通建設用地
C.旅游接待用地D.盆景展示用地
青海湖處于我國東部季風區(qū)、西北部干旱區(qū)和西南部高寒區(qū)交會地帶,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應,區(qū)域內西北風盛行,湖風與陸風交替出現(xiàn)。青海湖周邊地區(qū)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湖區(qū)東岸沙島附近較為集中(見圖1,黑色區(qū)域為水域),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見圖2),近年來這些沙丘面積有擴大趨勢。完成下面小題。
4.關于青海湖東岸沙丘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沙丘的沙源來自河湖沉積物B.沙丘的形成與流水堆積作用有關
C.沙丘東坡緩西坡陡D.沙丘向湖心移動
5.據圖推測,影響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自然因素有( )
①西北風②湖陸風③地殼隆起④河流⑤地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
6.推測近年來青海湖周邊地區(qū)沙丘面積不斷擴大的主要人為原因是( )
A.氣候干旱B.過度放牧C.過度開墾D.水資源利用不當
莖柔魚、秘魯鳀、智利竹英魚是東南太平洋的重要漁業(yè)資源。研究發(fā)現(xiàn)厄爾尼諾事件期間,秘魯鳀會向南部及近岸偏移。下圖示意三種魚類在東南太平洋的活動分布范圍。完成下面小題。
7.三種魚類適宜生存的水溫整體上由低到高是( )
A.莖柔魚、智利竹莢魚、秘魯鳀B.秘魯鳀、莖柔魚、智利竹莢魚
C.秘魯鳀、智利竹莢魚、莖柔魚D.智利竹莢魚、莖柔魚、秘魯鳀
8.厄爾尼諾現(xiàn)象發(fā)生年份,秘魯鳀( )
A.適宜棲息地擴大B.近岸捕獲難度大
C.漁獲總量明顯增加D.種群內競爭增加
甘肅省農業(yè)碳排放總量變化趨勢可大致分為持續(xù)上升和波動下降兩個階段。種植業(yè)碳排放量在甘肅省農業(yè)碳排放總量中約占60%,畜牧業(yè)約占40%。下圖示意甘肅省各市州農業(yè)碳排放量及年均增長率。完成下面小題。
9.甘肅省農業(yè)碳排放量( )
A.蘭州略高于臨夏B.年均增長率隴南大于慶陽
C.武威遠高于白銀D.年均增長率天水大于張掖
10.推測嘉峪關一直處于低碳排放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面積較小B.自然條件惡劣C.常住人口較多D.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好
11.甘肅省減少農業(yè)碳排放量亟須采取的措施是( )
A.調整產業(yè)結構B.增加農業(yè)能耗C.降低生產成本D.大量燃燒秸稈
鎳是我國重要的戰(zhàn)略性礦產資源。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鎳消費國,2019年原生鎳消費約占世界的53%,但是鎳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對國家安全帶來威脅。目前在我國鎳資源產品進出口貿易中,位于產業(yè)鏈上游的鎳礦砂及精礦產品逐步取代下游不銹鋼產品,成為進口的主體,不銹鋼產品構成出口的主體。圖示意2001~2020年中國、世界鎳資源儲量。完成下面小題。
12.目前我國鎳資源供給面臨的主要危機是( )
①探明儲量增速緩慢②自給能力不足
③儲量占比波動顯著④對外依存度高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3.我國在全球鎳資源產品價值鏈中( )
A.所處地位逐漸下降B.進口產品向下游移動
C.所處地位逐漸上升D.出口產品向上游移動
九九消寒圖是中國北方的一項傳統(tǒng)民俗,與數九的民俗密切相關?!巴で按沽渲卮猴L”均為繁體字,每字9畫共81畫,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順序填充一筆。下圖分別為“冬至后某日昆侖站(80°S,77°E)全天順時針太陽運動軌跡圖(最低點太陽高度為5°)”和“九九消寒圖”。完成下面小題。
14.當日按中國傳統(tǒng)民俗,應填充( )
A.亭B.垂C.柳D.待
15.20天后,昆侖站的晝長為( )
A.8小時B.12小時C.18小時D.24小時
第Ⅱ卷
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
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傳統(tǒng)旅行社布局于經濟最繁榮的核心商圈、高檔寫字樓等區(qū)域。知名旅游互聯(lián)網企業(yè)X公司主要提供線上酒店預訂、交通預訂、旅游度假預訂、線路定制與咨詢等服務。自2017年起,X公司由線上銷售旅游服務產品向“店商+電商”新模式轉變。新模式以技術為核心,在線下門市、體驗店、生活館布局線下生活服務場景,為個性化定制提供平臺。其布局對良好的公共交通區(qū)位具有較強的依附性,門店選址呈現(xiàn)出對寫字樓、商場和居民區(qū)的多元區(qū)位偏好特征。目前X公司線下門店在迪拜等地的機場投入運營,打通出境游“最后一公里”。下圖示意X公司線下門店與傳統(tǒng)旅行社在上海市的選址布局差異。
(1)說明X公司線下門店在距市中心6km附近布局最多的原因。(6分)
(2)從市場競爭力角度,分析X公司由線上向“店商+電商”新模式轉變的原因。(4分)
(3)請為X公司繼續(xù)開拓海外市場提出建議。(4分)
1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溫度平流是指冷暖空氣水平運動引起某些地區(qū)溫度降低或升高的現(xiàn)象,空氣由高溫區(qū)流向低溫區(qū)為暖平流,空氣由低溫區(qū)流向高溫區(qū)為冷平流。一般而言,冷鋒伴后會出現(xiàn)冷平流。溫度平流強度=風速×水平溫度梯度,單位為10-5℃/s,溫度升高為正值、下降為負值,通常溫度平流強度在±5×10-5℃/s以內的影響較小,基本可以忽略。
某年5月,河西走廊東部經歷了冷鋒降溫天氣(出現(xiàn)了冷平流),引發(fā)了低溫凍害。對農業(yè)生產造成了重大影響。下圖示意該年5月10日20時河西走廊及其周邊地區(qū)3000米高度的溫度平流強度分布情況,此時甲地的冷氣團正在南移。
(1)在圖中適當位置繪制出造成此次低溫凍害的冷鋒。(3分)
(2)甲地冷氣團侵襲河西走廊的概率較小,對此作出合理解釋。(6分)
(3)分析5月份冷平流對河西走廊農業(yè)生產影響較大的原因。(4分)
1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
喜馬拉雅山冰川廣布,有“地表河塔與地下水塔”之稱。雅魯藏布江穿行于眾多山脈之間,在東部發(fā)育了大峽谷,它是季風水汽輸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大峽谷地區(qū)海拔從北部2910米降至南部出口僅155米,全長超過500公里,寬度和長度位居世界峽谷之首.研究表明,未來圖(a)中虛線框內因河流侵蝕差異使得南北兩側分水嶺位置移動不同,該處流域面積將出現(xiàn)縮小趨勢。圖(b)示意虛線框內河段兩分水嶺的地形與年降水量狀況。
(1)從水循環(huán)的角度,說明喜馬拉雅山被稱為“地表河塔與地下水塔”的原因。(6分)
(2)分析大峽谷地區(qū)成為青藏高原最大水汽輸送通道的有利地形條件。(4分)
(3)結合圖(b)信息,請論證圖(a)中虛線框內河段流域面積未來縮小的趨勢(6分)
19.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蒙古M草原位于烏蘭巴托以西60km,海拔約1260m,年平均氣溫0.5℃,年均降水量240mm,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為滿足烏蘭巴托的糧食需求,該地于1978年被開辟成農田,連續(xù)種植小麥和大麥,每季收獲后進行翻耕,種植過程中時常施用化肥。1989年農田因土壤退化,產量大幅降低,逐漸被棄耕。為應對全球糧食價格上漲,實現(xiàn)糧食自給,蒙古國政府于2008年開始實施第三個墾荒計劃。下圖示意該地區(qū)的位置。
(1)1978年,選擇在M草原開墾農田的原因。(4分)
(2)蒙古國實施第三次墾荒計劃,選擇水草豐美的草原開墾為農田。結合圖文資料,論述該計劃的實施可能對國家安全產生的影響(要求:角度全面,邏輯清晰,表述準確)。(8分)
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題預測卷—地理(遼寧卷03)(考試版),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榕樹氣生根發(fā)達的主要作用是,推測瑙魯植被的特點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題預測卷—地理(廣東卷03)考試版,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專業(yè)村發(fā)展初期,產品銷售方向為,該月為,該月當地房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題預測卷—地理(福建卷03)(考試版),共7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