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項選擇題(共25分,每題1分)。
亞洲是亞洲人共同的“家”,這個“大家庭”有很多的“左鄰右舍”。讀亞洲簡圖,完成下面題。
1. 亞洲的主體部分位于( )
A. 北半球、西半球B. 北半球、東半球
C. 南半球、東半球D. 南半球、西半球
2. 亞洲的地勢特點是( )
A. 中部高、四周低B. 中部低、四周高
C. 西部高、東部低D. 西部低、中部高
3. 下列關于亞洲這個“大家庭”的“左鄰右舍”,敘述正確的是( )
A. 東南隔烏拉爾山脈與歐洲相望
B. 西南隔巴拿馬運河與南美洲相望
C. 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D. 西北隔土耳其海峽與非洲相望
4. 亞洲面積廣大,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圖中陰影部分中,絕大部分地區(qū)的氣候類型是( )
A. 溫帶大陸性氣候B. 高原山地氣候C. 溫帶季風氣候D. 熱帶沙漠氣候
【答案】1. B 2. A 3. C 4. A
【解析】
【1題詳解】
讀圖可知,亞洲地跨東西南北半球,主要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和20°W以東、160°E以西的東半球,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題詳解】
亞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較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地勢中部高,四周低?!笆澜缥菁埂鼻嗖馗咴劬醽喼拗胁?,喜馬拉雅山脈等眾多高大的山脈,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向四周延伸,平原多分布在大陸邊緣。因此可知,亞洲的地勢特點是中部高,四周低。A正確,BCD錯誤;故選A。
【3題詳解】
由圖可知,亞洲西部與歐洲相鄰,東臨太平洋,A錯誤;西南隔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相望,B錯誤;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C正確;西北隔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相望,D錯誤;故選C。
【4題詳解】
亞洲面積廣大,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圖中陰影部分中,絕大部分地區(qū)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在亞洲大陸內部大部分地區(qū),A正確;高原山地氣候分布在亞洲的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地區(qū),B排除;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亞洲的中國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的北方地區(qū),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qū)、日本北部以及俄羅斯東部太平洋沿岸,C排除;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亞洲的印度河平原、阿拉伯半島,D排除;故選A。
【點睛】亞洲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東、北、南三面瀕臨大洋,中西部深居亞歐大陸腹地,受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的綜合影響,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和季風性顯著。
5. 亞洲有“奔騰不息的江河”,亞洲的大江大河( )
A. 自西向東注入海洋B. 流程長,最終消失在沙漠
C. 形成放射狀水系D. 流程短,水能資源豐富
【答案】C
【解析】
【詳解】依據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的特點可知,受地勢的影響亞洲河流呈放射狀向四周流入海洋,選項A錯誤,C正確。亞洲河流流程長,最終流入海洋,B錯誤。河流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D錯誤。故選C。
【點睛】亞洲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東、北、南三面瀕臨大洋,中西部深居亞歐大陸腹地,受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的綜合影響,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和季風性顯著。
隨著美國重返亞太的戰(zhàn)略轉移,東南亞成為世界上備受關注的地區(qū)。讀東南亞中南半島簡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6. 中南半島的地形分布特點是( )
A. 山河相間、縱列分布B. 地勢西高東低
C. 以高原為主D. 地形呈網格狀分布
7. 世界上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qū)是( )
A. 南亞B. 西亞C. 中亞D. 東南亞
8. 自然地理環(huán)境影響著當地的物產,下列熱帶經濟作物不屬于東南亞的是( )
A. 天然橡膠B. 油棕C. 椰子D. 椰棗
9. 東南亞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 )
A. 湄南河B. 湄公河C. 紅河D. 伊洛瓦底江
【答案】6. A 7. D 8. D 9. B
【解析】
【6題詳解】
中南半島受中國橫斷山脈延伸的影響,地形特點是山河相間、縱列分布,地勢北高南低,A正確,BCD錯誤。故選A。
【7題詳解】
東南亞是世界上海外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qū),總人數在2000萬以上,主要來自于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特別是廣東、福建兩省。故選D。
【8題詳解】
中南半島濕熱的氣候條件,使得東南亞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熱帶經濟作物生產基地之一,主要的熱帶經濟作物有天然橡膠、棕櫚油、椰子、蕉麻,椰棗是中東地區(qū)的物產。故選D。
【9題詳解】
湄公河發(fā)源于中國,在中國境內稱瀾滄江,在東南亞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在越南入南海,是東南亞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東南亞絕大部分位于熱帶,主要是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這兩種氣候都具有全年高溫多雨,氣候濕熱的特征,有利于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
10. 下列關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所在地區(qū)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地處“三洲五海之地”B. 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佛教的發(fā)源地
C. 居民多為阿拉伯人D. 石油資源豐富,主要銷往西歐、美國等地
【答案】B
【解析】
【詳解】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位于中東,中東溝通了亞洲、非洲、歐洲,聯系了黑海、里海、紅海、地中海、阿拉伯海,位于“三洲五海之地”,A正確;中東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發(fā)源地,B錯誤;中東居民多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使用阿拉伯語,C正確;中東石油資源豐富,主要銷往西歐、美國等地,D正確;故選B。
11. 中東地區(qū)是我國最主要的石油進口來源地,該地的石油運往我國必經( )
A. 蘇伊士運河B. 霍爾木茲海峽C. 好望角D. 直布羅陀海峽
【答案】B
【解析】
【詳解】中東地區(qū)的石油運往我國的海上路線是: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中國,B正確;不經過蘇伊士運河、好望角、直布羅陀海峽,ACD錯誤;故選B。
12. 漫步伊朗古城亞茲德,可見最獨特的建筑奇觀—“風塔”,風塔跟中央空調一樣,給人帶來涼爽。亞茲德人建造“風塔”主要是由于當地( )
A. 氣候炎熱干燥B. 地下水資源豐富C. 人口密集,地價昂貴D. 降水豐富,氣候濕潤
【答案】A
【解析】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伊朗深居內陸,遠離海洋,以溫帶大陸性氣候主,降水少,尤其夏季炎熱,風塔跟中央空調一樣,給人帶來涼爽,A正確,D錯誤;和地下水、人口、地價無關,BC錯誤,故選A。
【點睛】風塔是一種為城市地下空間提供新鮮空氣的設施,通常位于建筑物頂端。按照行車方向,采用多豎井送、排風加射流風機誘導型縱向通風方,通過洞口和送風井送入新鮮空氣,通道內的廢氣又通過洞口和排風井排出。
13. 中東地區(qū)常把床鋪安放在屋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晝夜溫差小B. 降水稀少C. 屋頂是平的D. 易于觀賞風景
【答案】B
【解析】
【詳解】中東很多地區(qū)的人們夜晚常把床鋪安放在屋頂上,主要原因是中東地區(qū)屬于熱帶沙漠氣候,氣候炎熱,降水稀少,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4. 下列敘述不符合歐洲西部地區(qū)的是( )
A. 餐桌上常見乳制品和牛羊肉B. 絕大多數國家屬于發(fā)展中國家
C. 人口稠密D. 工業(yè)產品享譽世界
【答案】B
【解析】
【詳解】歐洲西部是世界經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世界上發(fā)達國家最集中的地區(qū),絕大多數國家屬于發(fā)達國家,B錯誤;該地區(qū)畜牧業(yè)發(fā)達,所以在餐桌上常見乳產品和牛羊肉,A正確;該地區(qū)經濟發(fā)達,人口稠密,C正確;該地區(qū)絕大多數國家屬于發(fā)達國家,經濟發(fā)達,以加工型工業(yè)為主,工業(yè)產品大量輸出,產品質量高,工業(yè)產品享譽世界,D正確。故選B。
15. 歐洲西部園藝業(yè)發(fā)達,油橄欖主要種植在地中海沿岸地區(qū)。據此推斷,適宜油橄欖生長的氣候環(huán)境是( )
A. 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B. 全年高溫多雨
C. 冬冷夏熱,干旱少雨D. 全年溫和濕潤
【答案】A
【解析】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分析,推測油橄欖的生活習性主要結合原產地的氣候特點。由材料可知,油橄欖原產于地中海沿岸地區(qū),為地中海氣候,其特點為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是橄欖樹生長理想的氣候環(huán)境,A正確;全年高溫多雨是熱帶雨林氣候,B錯誤;冬冷夏熱,干旱少雨是溫帶大陸性氣候,C錯誤;全年多雨,溫和涼爽是溫帶海洋氣候,D錯誤。故選A。
16. 目前,歐洲西部是國際旅游業(yè)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下列旅游活動能在挪威進行的是( )
A. 觀看午夜太陽B. 游水城威尼斯C. 登埃菲爾鐵塔D. 觀賞郁金香
【答案】A
【解析】
【詳解】歐洲西部旅游業(yè)發(fā)達,乘船游覽陡峻幽深的峽灣,觀賞午夜的太陽應該去挪威,A正確;游水城威尼斯,參觀龐貝古城,應該去意大利,B錯誤;登埃菲爾鐵塔應該去法國,C錯誤;觀賞郁金香應該去荷蘭,D錯誤。綜上,BCD錯誤,故選A。
17. 下列關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東臨大西洋,西臨印度洋B. 全部位于南半球
C. 大部分地處熱帶,地形以高原為主D. 單一商品經濟在國際上能賺很多錢
【答案】C
【解析】
【詳解】撒哈拉以南非洲,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故A錯誤;赤道橫穿非洲大陸,地跨南北兩大半球,故B錯誤;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處熱帶,地形以高原為主,被稱為“高原大陸”,故C正確;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主要出口礦產,木材、畜產或熱帶經濟作物等初級農礦產品,進口機械,汽車等工業(yè)制成品,以單一的出口商品經濟為主,出口的產品都是廉價出口、但是進口的商品卻是高價進口,并且出口商品受國際市場影響大,導致這種外貿結構特點對國家經濟發(fā)展是不利的,故D錯誤。依據題意,故選C。
18.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積最廣的氣候是是( )
A. 地中海氣候B. 熱帶沙漠氣候C. 熱帶草原氣候D. 熱帶雨林氣候
【答案】C
【解析】
【詳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其特點是終年高溫,降水分干濕兩季,C正確,故選C。
19. 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5米)被譽為“赤道雪峰”,形成該獨特自然景觀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緯度因素B. 海陸因素C. 人為因素D. 地形因素
【答案】D
【解析】
【詳解】受地形因素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地處赤道附近,山腳下終年高溫,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因此山頂上終年白雪皚皚,這是地形因素造成的氣候差異,與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和人為因素無關。結合題意,故選D。
20. 下列各大洲或地區(qū)中,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 )
A. 歐洲西部B. 北美地區(qū)C. 大洋洲D.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答案】D
【解析】
【詳解】一般來說,經濟發(fā)展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速度較慢;經濟發(fā)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速度較快.非洲經濟發(fā)展水平最低,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特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地區(qū),D正確,ABC錯誤。故選D。
21. 下列地形區(qū)與所在大洲組合正確的是( )
A. 巴西高原—北美洲B. 亞馬孫平原—非洲
C. 剛果盆地—歐洲D. 青藏高原—亞洲
【答案】D
【解析】
【詳解】巴西高原和亞馬孫平原位于南美洲,剛果盆地位于非洲,青藏高原位于亞洲,ABC錯誤,D正確。故選D。
22. 我國現建有四個極地科考站,其中屬于北極的科考站是( )
A. 昆侖站B. 長城站C. 中山站D. 黃河站
【答案】D
【解析】
【詳解】我國在南極地區(qū)的科學考察站有長城站、中山站和昆侖站,在北極地區(qū)的科學考察站有黃河站,ABC錯誤,D正確,故選D。
23. 在南極洲進行科學考察,需克服氣候嚴寒等困難,南極洲氣溫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緯度高B. 緯度低C. 海拔低D. 地勢低
【答案】A
【解析】
【詳解】影響氣溫的因素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等。因地球是個很大的球體,緯度不同的地方,太陽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樣,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或幾個月受不到陽光的照射。因此,各地方的太陽高度角不同,接受太陽光熱的多少就不一樣,氣溫的高低也相差懸殊,一般是緯度越低,氣溫越高;緯度越高,氣溫越低。南極地區(qū)緯度較高,受太陽光熱較少,所以氣候嚴寒, A 正確; B 錯誤;海拔越低,氣溫越高,地勢低與題干不相符, C 錯誤;D 錯誤。故選 A 。
24. 下列關于兩極地區(qū)降水量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與赤道附近地區(qū)比較,兩極地區(qū)降水稀少B. 南極地區(qū)有“白色沙漠”之稱,降水很少
C. 北極地區(qū)比南極地區(qū)降水量高得多D. 南極地區(qū)比北極地區(qū)降水量高得多
【答案】D
【解析】
【詳解】與赤道附近地區(qū)比較,兩極地區(qū)降水稀少,南極的降水比北極少,南極有“白色沙漠”之稱,大部分地區(qū)年平均降水量為55毫米,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北極降水量普遍比南極高得多,一般年降水量介于100~250毫米之間。ABC正確,D錯誤;依據題意,故選D。
25. 人類對極地進行科學考察,目的是( )
A. 便于開采地下礦產B. 捕獲更多的極地動物
C. 更好地保護地球環(huán)境D. 為向南極大陸移民做準備
【答案】C
【解析】
【詳解】大量開采極地地區(qū)的地下礦產資源,不利于極地地區(qū)的環(huán)境保護,A錯誤;大量捕獲極地地區(qū)的動物,不利于維持極地地區(qū)的生物多樣性,B錯誤;極地地區(qū)科學考察為了了解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進行科學實驗,同時尋找未來的儲備資源,更好的保護地球,C正確;南極大陸自然條件惡劣,不適宜人類居住,D錯誤。
【點睛】極地地區(qū)的科學考察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環(huán)境。
二、綜合題(共25分,每空1分)。
26. 讀“亞洲范圍圖”,回答問題。
(1)亞洲東臨E____洋,南臨F____洋,北臨G____洋,西與A____洲接壤。
(2)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跨____(填“經度”或“緯度”)最廣,____距離最長的大洲。
(3)亞洲地跨寒、溫、____三帶,下列不屬于亞洲氣候特征的是( )
A.氣候復雜多樣 B.大陸性特征顯著 C.季風氣候顯著 D.冬暖夏涼
【答案】(1) ①. 太平 ②. 印度 ③. 北冰 ④. 歐
(2) ①. 緯度 ②. 東西
(3) ①. 熱 ②. D
【解析】
【分析】本題以亞洲范圍圖為材料,涉及到亞洲的地理位置、地勢特點、河流流向、溫度帶名稱及亞洲不同地理事物的分布,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培養(yǎng)區(qū)域認知綜合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讀圖可知,從海陸位置看,亞洲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北臨北冰洋;西與A歐洲接壤,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小問2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亞洲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同時,亞洲是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小問3詳解】
從緯度位置來看,部深亞洲北入北極圈內,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域廣闊,地跨寒、溫、熱三帶,但是大部分地處北溫帶;氣候類型復雜多樣,但由于西部沒有瀕臨寬闊的海洋,缺少溫帶海洋性氣候,東部和南部季風氣候顯著,大部分地區(qū)離海遠,大陸性特征顯著;但冬暖夏涼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特征,不屬于亞洲氣候特征,ABC錯誤,的正確;故選D。
【點睛】亞洲地面起伏較大,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亞洲河流多發(fā)源于中部,呈輻射狀流向四周海洋。亞洲中部的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
27. 讀“歐洲西部氣候圖”,回答下列各題。
(1)歐洲西部大部分屬于五帶中的____帶。地形以____為主。
(2)填出圖中數字代表的氣候名稱③____氣候。
(3)歐洲人的餐桌上常見奶酪等乳制品,這同他們發(fā)達的____有關。
(4)環(huán)游“歐洲四國”(瑞士、德國、西班牙、英國)按經濟發(fā)展水平來看,這四個國家應屬于____(發(fā)達/發(fā)展中)國家。
(5)圖A描述的氣候特征與圖中①②③三類氣候中____類氣候對應(填序號)。
【答案】(1) ①. 北溫 ②. 平原
(2)地中海 (3)畜牧業(yè)
(4)發(fā)達 (5)①
【解析】
【分析】本大題以歐洲西部氣候圖為材料,設置五道小題。涉及歐洲西部自然環(huán)境特征、歐洲西部的農業(yè)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小問1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歐洲西部大部分屬于五帶中的北溫帶,少部分位于寒帶,沒有熱帶;歐洲西部中部為平原,南北多山地,呈東西走向,因此地形以平原為主。
【小問2詳解】
讀圖可知,③氣候類型位于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氣候。
【小問3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為主,氣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降水豐富,利于多汁牧草生長。因此農業(yè)部門以畜牧業(yè)為主。
【小問4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瑞士、德國、西班牙、英國為發(fā)達國家。
【小問5詳解】
讀圖可知,圖A氣候類型氣候特征為全年溫和濕潤,①為溫帶海洋性氣候,②為溫帶大陸性氣候,③為地中海氣候,④為高原山地氣候,因此圖A描述的氣候特征與圖中①對應。
28. 根據材料及“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非大地原野遼闊,西非海灣波光瀲滟,北非大漠砂磧曠遠,南非高原草木葳蕤,印度洋島鏈大海揚波。
(1)文中提到的“北非大漠”指的是世界最大的沙漠____沙漠。
(2)非洲大部分地處五帶中的____帶,氣候普遍暖熱,被稱為“熱帶大陸”。
(3)圖中字母AB代表的氣候類型分別是:A____氣候;B____氣候;B氣候容易導致____災害,對當地農業(yè)生產產生很大的影響。
(4)非洲中部和南部的居民,以____種人為主。他們擅長手鼓舞,以激越的鼓聲歡迎遠方來客。
【答案】(1)撒哈拉 (2)熱
(3) ①. 熱帶雨林 ②. 熱帶草原 ③. 水旱(或旱澇)
(4)黑
【解析】
【分析】本題以非洲氣候圖為材料,涉及到非洲的地形、地理位置、氣候及影響因素、居民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對非洲這一區(qū)域地理的掌握程度。
【小問1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被回歸線穿過北非地區(qū),當地為熱帶沙漠氣候,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小問2詳解】
讀圖可知,北回歸線穿過非洲北部,南回歸線穿過非洲南部,非洲3/4的面積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絕大部分地區(qū)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氣候普遍暖熱,因而被稱為“熱帶大陸”。
【小問3詳解】
從赤道往南、北兩側,依次出現A熱帶雨林氣候、B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其中,熱帶草原氣候區(qū)從北、東、南三面圍著熱帶雨林氣候區(qū),在各大洲同類氣候區(qū)中,其分布面積最廣。熱帶草原氣候分為干濕兩季,降水季節(jié)分配不均,容易出現旱澇災害,對農業(yè)產生不利影響。
【小問4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非洲中部和南部地區(qū)居民以黑色人種主,而北非居民則以白色人種為主。
29. 讀下面材料與“南極地區(qū)圖”,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中國南極昆侖站”勝利建成,位置確定為南緯80度25分01秒,東經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這也是中國繼長城站、中山站以來建立的第三個南極考察站。
(1)圖中①②③代表我國三個科考站,其中____是昆侖站。
(2)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方向____(逆時針/順時針)。
(3)南極洲的代表動物是____。
(4)去南極科學考察的時間,一般選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這時北半球大致處在____季。
(5)南極洲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眾所周知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濕的環(huán)境與大片的森林,而南極洲上冰天雪地,號稱“白色沙漠”,為什么會有此種現象產生( )
A. 氣候變暖B. 人類活動C. 大陸漂移D. 植被遷徙
【答案】(1)③ (2)順時針
(3)企鵝 (4)冬 (5)C
【解析】
【分析】本大題以南極地區(qū)圖為材料,涉及我國南極地區(qū)的科考站、南極洲的氣候特點、代表動物等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小問1詳解】
據材料可知,昆侖站地理位置為為南緯80度25分01秒,東經77度06分58秒,圖中三地中,只有③在80°S以南,符合此經緯度范圍,故③為昆侖站。
【小問2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呈順時針方向。
【小問3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極洲的代表動物為企鵝。
【小問4詳解】
11月到次年3月為南極的夏季(暖季),南北半球季節(jié)相反,此時北半球大致處于冬季。
小問5詳解】
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濕的環(huán)境與大片的森林,南極洲有豐富的煤炭資源,而南極洲上冰天雪地,說明南極洲曾經森林茂密,當時環(huán)境適合森林生長,說明南極洲是從其他地區(qū)漂移而來,C正確;與氣候變暖、人類活動無關,植被不能遷徙,ABD錯誤。故選C。
這是一份重慶市潼南區(qū)六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重慶市潼南區(qū)六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原卷版docx、重慶市潼南區(qū)六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重慶市江津區(qū)16校聯盟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重慶市江津區(qū)16校聯盟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原卷版docx、重慶市江津區(qū)16校聯盟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重慶市江津區(qū)16校聯盟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重慶市江津區(qū)16校聯盟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原卷版docx、重慶市江津區(qū)16校聯盟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