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學校、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認真核準條形碼上的學校、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在規(guī)定的位置貼好條形碼及填涂準考證號。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5題。
材料一
中醫(yī)成為國粹,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科院外籍院士李約瑟認為,中醫(yī)是疾病記載方面幾乎唯一擁有連續(xù)性著述傳統(tǒng)的醫(yī)學,在古代的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占有先進的地位。
新文化運動后,許多激進的知識分子認為中醫(yī)與科學精神背道而馳,是落后腐朽的東西。晚清文學家教育家吳汝綸說,與西醫(yī)相比,中醫(yī)典籍都可以燒掉。魯迅在《吶喊·自序》中也曾質疑過中醫(yī)的議論和方藥。尤其是國民政府肇建之初,激進派視中醫(yī)為中國現(xiàn)代化的絆腳石,不惜以“規(guī)劃現(xiàn)代化的衛(wèi)生工作”為名,提出《廢止舊醫(yī)以掃除醫(yī)事衛(wèi)生之障礙案》,該法案被國民政府通過,開辟了五四以來以政治法權解決文化論爭的先例。面對自身岌岌可危的生存態(tài)勢,中醫(yī)界有識之士拼力抗爭。從此,論戰(zhàn)、抗爭以及探尋中醫(yī)出路,便構成了中國近代社會中醫(yī)變遷史的雙重基調。
作為一門關涉國計民生的應用技藝,醫(yī)學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它既是關愛生命、促進健康、治療疾病的科學、藝術和實踐,又包含著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深層的文化要素。誠如熊月之先生所言:“西醫(yī)最得西方古典科學重具體、講實證的精神,中醫(yī)最得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整體、講聯(lián)系的神韻。如果在各種學科中,舉出最能體現(xiàn)中西文化特征的一種,我以為醫(yī)學最為合適?!睆倪@個意義著眼,醫(yī)學無疑可為活生生的文化標本。
從宏觀角度來看,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等問題的研究,應該被視為史學研究的一部分,應該成為中華文明史的一部分。然而,這一工作是由醫(yī)學家承擔還是由史學家來運作呢?現(xiàn)實中,我們往往看到:在一般性的史學著作中,出現(xiàn)了歷代名醫(yī)和醫(yī)學經(jīng)典的記述,但涉及醫(yī)理知識、醫(yī)療手段等技術性問題則難以深入;而在一些醫(yī)學史著述中,雖在各章之前冠以“時代背景”“歷史回顧”等史學名詞,但對歷史背景的回溯和醫(yī)學內容的闡發(fā)往往貌合神離。這種醫(yī)學和史學之間學科體例的異質和交叉研究的兩難,至今仍然困擾醫(yī)學史研究向縱深領域的開掘。
(摘編自郝先中《近代中醫(yī)存廢執(zhí)政研究》,有刪改)
材料二
據(jù)《中國古代疫情年表》統(tǒng)計,從公元前243年到公元1911年的2154年里,中國共發(fā)生有史可查的瘟疫352場。其中,東漢和明末清初,是中國歷史上疫病大流行的兩個高峰期。
東漢末年諸候割據(jù),戰(zhàn)亂頻仍,又是我國歷史上氣候相對寒濕的時期,僅建安年間就發(fā)生五次大疫。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自序中說:“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他“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成《傷寒雜病論》”,創(chuàng)立了六經(jīng)辨證論治體系,將中醫(yī)辨證施治的研究與運用推上高峰,為抗擊疫病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被后人尊為醫(yī)圣?!秱s病論》最突出的貢獻就是制定了診斷標準和治療規(guī)范,這種先“辨證”再“施治”的方法從此為中醫(yī)所推崇。
明末清初時局動蕩,氣候干冷異常。崇禎十五年,全國瘟疫大爆發(fā),“一巷百余家,無一家僅免,一門數(shù)十口,無一僅存者”(《吳江縣志》)。時醫(yī)恪守古訓,以仲景之法應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因致病情延誤加重者不計其數(shù),枉死者不可勝數(shù)。此時,民間草根醫(yī)家吳有性冒死深入疫區(qū),勘察病情,潛心鉆研,大膽提出了新的看法。他強調這種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非六淫之邪外侵,而是由天地間存在的一種“異氣”導致,與傷寒病截然不同。他指出此“異氣”不同于一般六淫致病之氣(自然界的風、寒、暑、濕、燥、熱),是一種“疫毒”之氣。吳有性依據(jù)大量病案資料,最終撰成了《溫疫論》,開創(chuàng)了我國傳染病學研究和治療的先河?!稖匾哒摗酚纱艘渤蔀槔^《傷寒雜病論》之后,又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志性著作。
(摘編自賈振華 李紅蓉《中醫(yī)學應對疫病的歷史回顧與思考》有刪改)
材料三
事實上,在西醫(yī)進入中國之前,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健康都是由中醫(yī)呵護的。中醫(yī)需不需要廢除?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只需注意一個簡單的事實:晚清的中國人口已達4億,這就是中醫(yī)的巨大成效。放眼當時的世界,這個成效足以傲視群倫。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指出,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在使用不同的圖像描繪外部世界,而且這些不同的圖像在哲學上具有同等的合理性。我們完全可以認為,支撐中醫(yī)的理論就是人類用來描述外部世界的圖像之一,雖然這個圖像完全不同于西方人描繪的圖像,但它同樣有著哲學上的合理性。我們應珍視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醫(yī)理論,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加以傳承和弘揚。
(摘編自江曉原《從中醫(yī)科學看“李約瑟之問”》)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新文化運動后,作為國粹并在醫(yī)學史上擁有領先地位的中醫(yī),遭到了許多知識分子極力的否定。
B.熊月之先生不僅對中西醫(yī)學精神作了客觀精當?shù)脑u價,還將二者看作是中西文化差異性的代表。
C.張仲景六經(jīng)辨證論治理論已經(jīng)形成了診治傷寒病證的有效體系,為以后的中醫(yī)施治創(chuàng)建了規(guī)范。
D.三則材料在談及中醫(yī)理論發(fā)展創(chuàng)新時,雖各有自己的角度和見解,但它們都肯定了中醫(yī)的價值。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民國政府最終施行《廢止舊醫(yī)以掃除醫(yī)事衛(wèi)生之障礙案》,符合當時部分激進知識分子希望中國醫(yī)學西化的愿望。
B.材料一認為應從宏觀視野來研究中醫(yī)理論與實踐,并將其納入中華文明史研究的范疇,這一工作宜由史學家完成。
C.自明末清初吳有性撰寫《溫疫論》以后,遵循張仲景六經(jīng)辨證理論體系的傷寒論學派逐漸淡出了傳統(tǒng)醫(yī)學的歷史舞臺。
D.從材料內容可看出,東漢末年和明清兩代,既是我國疫病發(fā)生的高峰時期,也是我國歷史上人口增長的低谷時期。
3.下列選項切合材料二中吳有性認為導致瘟疫流行原因的一項是(3分)
A.“癘氣流行,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三國·曹植)
B.“凡所以得霍亂者,多起飲食,或飲食生冷雜物。”(晉·葛洪)
C.“凡傷寒之病,多從風寒得之。始表中風寒,入里則不消矣?!保ń稹こ蔁o己)
D.“人感怪戾之氣而生病,則病氣轉相染易,乃至滅門?!保ㄌ啤こ苍剑?br>4.請解釋材料一中加點詞語“雙重基調”“貌合神離”的語境含意。(4分)
5.結合三則材料內容,對材料三所談的中醫(yī)的合理性作簡要分析。(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水上英雄
袁靜 孔厥
春天,大淀口給敵人占領了。鬼子的汽船來來往往,老百姓打的魚,養(yǎng)的鴨子……常給他們搶去。
一天,大水集合隊員們研究,想治治那汽船。他的兄弟小水,十六歲了,一聽說要打汽船,心里樂得怪癢癢的,急忙喊:“哥!我有個好主意!”大水一臉正經(jīng)地說:“這是開會,什么哥不哥的!”眾人都笑了。
小水吐了吐舌頭,說:“不準叫哥,我就報告隊長,我有個意見?!贝笏f:“好,你說吧。這是工作,你可別鬧著玩兒!”小水說:“我這么尋思,大槍一槍一個子兒,打不準就完蛋啦。使咱們的火槍打他兔崽子,只要離得近,一打就是一大片,準叫他喂王八!-我的意見完啦!”
有些隊員笑著說:“嘿,這個主意倒使得!”打過十年水中圍獵的趙五更說:“我看咱們要使火槍,干脆弄上幾十支,說打一齊打,他沒個跑!”大水想了一下,說:“我看這個辦法倒不錯,咱們就這么試試看,再用手槍大槍配合著?!?br>這一天,汽船又過去了,估摸它下午回大淀口,大水他們劃著二十只小船,出發(fā)了。五月,水面上葦芽子一人多高了。這葦塘方圓好幾里,里面橫一條,豎一條,都是溝濠;一長串小船兒鉆進去,一個也不見了。敵人的汽船要回去,準得從葦塘前面過。
日頭歪了。聽得見西邊鳴兒地叫。大水說:“來了!”大伙兒手里都拿著火香,從葦叢里向外張望。一只綠色的小汽船剛一到,大水喊聲打,幾十支土槍一齊轟隆隆地打出去,也看不清打得怎樣了,光聽見汽船突突突地響。小水低聲說:“真邪門兒!怎么回事兒?人死了沒有呀?又不還槍,又不開船走!”大水說:“別作聲!瞧!”
煙散了,看得見汽船上一個人也沒有了,那汽船在水面上打轉兒呢。趙五更忙說:“我去探探!”他拿了小水的一把短而尖的刀,跳下水,一個猛子扎過去。那精瘦的身上流著水,悄悄地扒著船幫,往里瞧,見一個日本鬼子趴在船尾巴上瞄著槍呢。他連忙翻進船里,鬼子一回頭,尖刀已經(jīng)插進了這鬼子的后心窩,再一刀,就死了。
船可還是突突突地往前開,趙五更朝后面招手喊:“快來喲!這玩藝兒弄不住,別給跑嘍!”立時二十只小船像賽跑似的,嘩嘩嘩劃著,都來捉汽船。汽船直沖直撞,一下子闖到一片葦子地,嘟嘟嘟地還想往里鉆;大伙兒追上來,才把它捉住了。
小水看著汽船說:“哈!這玩藝兒可怎么弄回去呀?”大水聽說過,這號小汽船可以卸開來,就叫大家擰螺絲釘,一下子把汽船都拆開了。機器搬到小船上。船殼兒被大伙兒七手八腳地抬上小船。弄停當,才歡天喜地地劃回來。二十條小船走成個人字形了。村里的老百姓,聽說打了汽船,都聚在岸上看。有個老先生,捋著長長的白胡子,笑呵呵地指著說:“哈,你們瞧!真好看!”旁邊一個老漁民拍著手大喊“瞧瞧瞧,這是個雁翎隊?。 崩习傩斩寂氖纸泻?,喊著:“雁翎隊!雁翎隊!”從此,雁翎隊的名兒就傳開了。
晌午,雁翎隊又出發(fā)了。這一次,偵察來的消息,說敵人有二十幾個,坐著兩只大汽船過去了。大水他們找了個更好的地點,兩邊都是葦塘。隊伍分成兩撥子:大水一撥在南邊,準備打第一只汽船;趙五更一撥在北邊,準備打第二只汽船,兩撥子錯開。這會兒葦葉子唰唰唰地響。風吹過來一陣陣清香味兒。原來是葦塘東邊,南北兩大片荷花都開了;望過去,千朵萬朵,在風里搖擺……
大家等了很久,汽船還不來。天變了,黑云遠遠地擁過來。大家著急地說:“糟了!一下雨,火藥淋濕了,就打不成啦!”有的說:“汽船怕不回去了,咱們走吧!”大水說:“別忙!咱們再等等看吧?!币痪湓挍]說完,就聽見咔噠咔噠的響聲,像是汽船過來了。大水忙叫:“快準備!”又給斜對面一撥子打暗哨。隊員們急忙擦洋火點香,風很大,一擦著就滅了。幾個人碰成堆,費了很大的勁兒,才把香點著。響聲越來越近,果然是汽船來了。
一霎時,第一只汽船快到大水這一撥的跟前;第二只汽船也快到趙五更那一撥的跟前了。大水看見那桅桿頂上的瞭望哨-“猴兒”-盡朝遠處望,就偷偷地用槍瞄準他。那“猴兒”一低頭,忽然發(fā)現(xiàn)葦叢里有人拿槍瞄著他,嚇得抱著桅桿立起來。大水不等他喊叫,一槍打中他的小肚子,“猴兒”向后一仰,就兩腿朝天地從上面摔了下來。
接連著兩聲霹靂似的轟響,煙和云黑成了一片。聽得見第二只汽船撞到南邊葦塘里,不響了。第一只汽船可還咕咚咕咚地響著,機關槍一個勁兒往這邊掃射。大水他們都在葦塘的邊上,沒想到敵人有機槍,大水忙指揮隊伍轉移陣地。人們紛紛亂亂地抱著大槍往水里跳,連跑帶游,向葦叢的深處鉆。趙五更那一撥打了一排槍,小船也都鉆了濠,轉走了。
風把黑煙刮跑,雨點兒也過去了。那汽船又打了一陣機槍,就開到這邊葦塘來,發(fā)現(xiàn)了許多小船,船上都綁著很長很長的槍。日本人沒見過這號槍,覺得很了不起,嘀哩嘟嚕地說著話兒,把土槍都弄到汽船上去了。
突然一聲槍響,汽船上的機槍手倒下了。緊接著一陣排子槍,鬼子都打死在船里。有兩個打傷的,著慌跳了水,也給淹死了。原來大水一伙從葦塘里繞過來,偷偷藏在南邊一大片荷花叢里,每人頭上頂著大荷葉,多半個身子浸在水里,說是“荷葉軍”,一齊埋伏著……
風吼著,雨又下起來,雨點兒打在荷葉上,像珠子一樣亂轉。平靜的水面,起了波浪。天連水,水連天,迷迷蒙蒙一大片。
(節(jié)選自《新兒女英雄傳》,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一聽說要打敵人的汽船,小水馬上心癢癢,言語間表現(xiàn)出躍躍欲試的興奮。
B.高高的葦芽子,加之地方大,使葦塘隱蔽性強,成為大水他們占據(jù)的“地利”。
C.雁翎隊用小船和土槍,戰(zhàn)勝了敵人的汽船和機槍,表現(xiàn)出英勇無畏,機智善戰(zhàn)。
D.“眾人都笑了”,老先生“笑呵呵地指著說”,這兩處“笑”滿含贊賞之情。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中的趙五更、小水等人物個性鮮活,與作者善用對話描寫、細節(jié)刻畫等多種手法有關。
B.文中寫隊員們爭先恐后合力追繳汽船的過程,當中連用兩個“捉”字,描寫生動傳神。
C.“風吼著,雨又下起來”,水面動蕩,天地迷蒙,暗示戰(zhàn)斗未結束,更大的危險即將到來。
D.“雁翎隊”的稱呼表達了村民的贊許和支持,這與《荷花淀》中全莊人來送水生異曲同工。
8.“火槍打他兔崽子”“準叫他喂王八!”“快來喲!這玩藝兒弄不住,別給跑嘍!”等語言,有何表達效果?請結合文本概括。(4分)
9.文中的兩次戰(zhàn)斗,都發(fā)生在葦塘,都是伏擊敵人汽船,都以我方取勝為結果,但讀來并無雷同之感,請分析其原因。(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夫廢法度而好私議,則奸臣鬻權以約祿,秩官之吏隱下而漁民。諺曰:“蠹眾而木析,隙大而墻壞?!惫蚀蟪紶幱谒蕉活櫰涿?,則下離上。下離上者,國之“隙”也。秩官之吏隱下以漁百姓,此民之“蠹”也。故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鮮矣是故明王任法去私而國無“隙”“蠹”矣。
(選自《商君書·卷十四·修權》)
材料二
元載結中人董秀,厚啖以金,使刺取密旨。帝有所屬,必先知之。探微揣端,無不諧契,故帝任不疑。時擬奏文武官功狀多謬舛,載虞有司駁正,乃請別敕授六品以下官,吏部、兵部即附甲①團奏,不須檢勘,欲示權出于己。載智略開果,久得君,以為文武才略莫己若??v諸子關通貨賄。京師要司及方面,皆擠遣忠良,進貪猥。凡仕進干請?,不結子弟,則謁主書。城中開南北二第,室宇奢廣,當時為冠。近郊作觀榭,帳帟①什器不徒而供。膏腴別墅,疆畛相望,且數(shù)十區(qū)。帝盡得其狀。載嘗獨見,帝深戒之,警然不悛。會李少良上書詆其丑狀,載怒,奏殺少良。道路目語,不敢復議。載由是非黨與不復接,生平道義交皆謝絕。帝積怒,大歷十二年三月庚辰,帝御延英殿,遣左金吾大將軍吳湊收載,系政事堂。分捕親吏、諸子下獄。乃下詔賜載自盡,妻及子揚州兵曹參軍伯和、祠部員外郎仲武、校書郎季能并賜死;毀私廟主及大寧、安仁里二第,以賜百官署舍,破東都第助治禁苑。
(節(jié)選自《新唐書·列傳·卷七十》)
【注】①附甲:在他人奏議上簽名(畫押)表示同意。②干請:請托。 ③主書:指主書官卓英倩、李待榮,均為元載心腹。④帟yì,帳幕。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故有“隙”A “蠹”B 而不亡者C 天下鮮矣D是故E明王任法去私F而國無“隙”G“蠹”矣。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結,意為勾結,與司馬遷《報任安書》中“意有所郁結”的“結”意思不同。
B.子弟,原意指兒子與弟弟,亦可泛指弟弟、侄子或年輕的后輩,文中指兒子。
C.收,逮捕,與賈誼《過秦論》中“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的“收”意思不同。
D.獄,意為監(jiān)獄,與“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一句中“獄”意思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商鞅認為,如果廢除法度,喜好私議,那么就可能出現(xiàn)賣官求財、魚肉百姓的情形。
B.大臣爭相謀取私利而不顧及百姓,百姓就會遠離君主,君主與百姓之間便會產(chǎn)生裂痕。
C.元載把持朝政,無視君權,任用貪猥,大肆貪腐,驕奢淫逸,最后禍及祖先與子孫。
D.皇帝初時對元載任用不疑,掌握其貪腐情形后,曾鄭重告誡他,但元載傲慢不悔改。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載智略開果,久得君,以為文武才略莫己若。
(2)載由是非黨與不復接,生平道義交皆謝絕。
14.材料一中的“隱下而漁民”在元載身上有何體現(xiàn)?(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
浪淘沙
陳著
有約泛溪篷,游畫圖中。沙鷗引入翠重重。認取抱琴人住處,水淺山濃。 一笑兩衰翁,莫惜從容。甕醅①灰芋雪泥菘②。直到梅花飛過也,桃李春風。
【注】①醅:酒。②菘:白菜。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沙鷗自在飛翔,引著詞人漸入山水深處;“翠重重”描繪出景色的層次和色彩。
B.詞的上片寫得頗為輕靈,泛舟溪上,抱琴人住處,水淺山濃,亦含隱逸之趣。
C.“衰翁”指年老男子,詞人以哀傷口吻稱呼自己與友人,頗有年華不再的感嘆。
D.“甕醅灰芋雪泥菘”寫出詞人與老友享用薄酒蔬菜的愉悅,氣氛融洽,畫面溫馨。
16.請簡要賞析“直到梅花飛過也,桃李春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詩經(jīng)·大雅》中“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與《諫太宗十思疏》中“ ,
”兩句的意思相近。
(2)杜甫在《登岳陽樓》中“ , ”二句,寫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氣勢和恢宏氣象。
(3)語文老師組織同學們圍繞“古詩詞中的意象”進行研究性學習,某小組以“潮”作為研究對象選擇詩句,如“ ,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龍”圖騰是我國的傳統(tǒng)圖騰文化之一,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 A 的典籍中,許多有關中華民族文化祖先的產(chǎn)生與體征的描述往往與“龍”有關,形成了傳統(tǒng)文化中的龍圖騰印記。
盤古作為傳說中開天辟地的大神,是被普遍認同的中華民族文化祖先,與“龍”的關系非常密切。盤古之后的文化祖先如伏羲、女媧都與“龍” B ,許多地區(qū)出土的不同時代關于他們的畫像石、木刻、帛畫中均可見其蛇體、龍身的文化特征。①。黃帝與“龍”的文化關系更是 C 。②。段寶林在探討“龍”、龍圖騰與龍的傳人的文章中認為,“歷史記載、考古事實等都證明,從傳說中的盤古,到人祖伏羲、女媧,到炎帝神龍氏、黃帝軒轅氏,直至夏禹一族均以“龍'為圖騰”。
③。甚至后世許多帝王的產(chǎn)生也建構出與“龍”的聯(lián)系,如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遂產(chǎn)高祖”。④。后世“龍”也被人們尊崇,成為一種身份或權力的象征。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特別”與文中加點的“特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我喜歡鄉(xiāng)下,特別是春天。 B.要注意我特別提到的一點。
C.這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 D.特別的場合,要注意形象。
20.“《山海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中記載“黃帝之民,人面蛇身,尾交首上'”。這句話出現(xiàn)的位置,最恰當?shù)氖牵?分)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鹽分對植物的影響很大。土壤中的鹽分會結合水分形成高滲溶液,溶解的鹽粒會把土壤中的水分聚集到一起,影響植物對水分的吸收。①,植物的根系需要有更強大的吸力。進入細胞的鹽分也非常危險,會損傷細胞中的酶和細胞膜,破壞植物的代謝功能和正常生長能力。如果給不適應鹽地的植物澆上鹽水,植物根系的生長就會受阻,植物體就會發(fā)育不良,直至枯萎。
在全世界大約30萬種顯花植物中,只有少數(shù)種類能夠適應鹽分含量較高的環(huán)境,②。我們在海岸區(qū)域,只發(fā)現(xiàn)了很少的鹽生植物。鹽生植物進化出了各種各樣的生理機制來對抗土地中的鹽分。這些植物可分為兩類:拒鹽植物和泌鹽植物。拒鹽植物的根系會阻止溶解的鹽粒進入植物內部;③,但是又會立即排出,防止細胞中的鹽濃度過高。有一種尤其擅長排出鹽分的植物叫作“補血草”,每到8月,它們就會把鹽堿地變成一片紫藍色的花海。它們的葉子上分布有腺點,專門負責把鹽分排出體外。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22.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表達準確流暢,不超過50個字。(5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在科幻電影《回到未來》中,布朗博士說:“路?我們想去哪就去哪,在我們要去的地方,不需要路?!闭f完便乘著他的時光機車飛去了。
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畢業(yè)生復習統(tǒng)一檢測
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1.D(材料三未談及中醫(yī)理論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
2.A(B項,材料一指出中醫(yī)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是目前難以解決的問題,文中并未明確指出宜由史學家完成。C項,傷寒論學派淡出傳統(tǒng)醫(yī)學的歷史舞臺,于文無據(jù)。D項,從材料三可看出,清代人口不減反增)
3.D(吳有性認為天地間“異氣”進入人體,會引起疫病流行,與巢元方的觀點符合)
4.(4分)
雙重基調:近代以來,中醫(yī)的發(fā)展是在與西醫(yī)的論戰(zhàn)、抗爭和自身尋求出路之間交替進行的。
貌合神離:作者認為在醫(yī)學史著作中,歷史背景的回溯和醫(yī)學內容的闡發(fā),二者缺乏內在的一致性。
(每個詞語解釋2分)
5.(6分)
①中醫(yī)先進診治理論經(jīng)受了歷史的檢驗,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壯大作出了貢獻。
②中醫(yī)最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神韻,可為中國文化標本。
③中醫(yī)理論和實踐是與時俱進的,在與歷次疫病的對抗中得到發(fā)展創(chuàng)新。
④中醫(yī)具有獨特描繪世界圖像的完備理論,該理論具有哲學上的合理性。
⑤歷代中醫(yī)名家所具有的使命意識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
⑥廢除中醫(yī)只是少數(shù)人一時的狹隘偏見,他們的觀點經(jīng)不起歷史的考驗。
(每點2分,答出3點滿分;其他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6.D(第一處“笑”不含贊賞之情)
7.C(“更大的危險即將到來”,于文無據(jù))
8.(4分)
①富有地域色彩的語言與人物身份照應,故事充滿鄉(xiāng)土氣息。
②口語化的表達使文本更貼近生活,增加了真實感和親切感。
③個性化的語言可以讓讀者了解人物性格,如小水的直率,趙五更的風趣。
④話語內容體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的樂觀心態(tài)和必勝信念。
(每點2分,答出2點滿分;其他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9.(6分)
①情節(jié)內容不同。第一次戰(zhàn)斗捉了一只汽船,第二次戰(zhàn)斗伏擊了兩只汽船。
②細節(jié)側重不同。第一次戰(zhàn)斗突出了趙五更上船殺鬼子的干凈利落,第二次戰(zhàn)斗突
出了鬼子的瞭望哨被擊斃時的情狀。
③戰(zhàn)術運用不同。第一次戰(zhàn)斗是幾十只火槍一起打,第二次戰(zhàn)斗是迂回設伏。
④主要人物不同。第一次戰(zhàn)斗側重描寫小水、趙五更,第二次戰(zhàn)斗側重描寫大水。⑤場景呈現(xiàn)不同。第一次戰(zhàn)斗沒有具體描繪,第二次戰(zhàn)斗在荷花盛開的場景下展開。(每點2分,答出3點滿分;其他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0. C D F
11.D(“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一句中“獄”的意思為“案件”,意思不同)
12.C(“無視君權”錯)
13.(8分)
(1)(4分)元載有智謀,通達果斷,長期受皇帝信任,認為文武官員的才干謀略沒有比得上自己的。
(“果”“得”每譯對一處1分。譯出大意2分)
(2)(4分)元載從此不是同黨之人便不再接觸,平生道義相交的朋友都被拒絕。
(“黨與”“謝絕”每譯對一處1分。譯出大意2分)
14.(3分)
①欺上瞞下,專權亂政,不如實上報官員功勞,買官賣官。
②貪贓枉法,放任兒子親信收受賄賂,貪得無厭。
③盤剝百姓,廣建別墅臺榭。
④排擠忠良,殘害言官,堵塞民眾言論。
(每點1分,答出3點滿分;其他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5.C(“哀傷”“年華不再的感嘆”皆不準確)
16.(6分)
①意象優(yōu)美?!懊坊ā薄疤依睢薄按猴L”營造出一種優(yōu)美的意境。
②意蘊豐富。這兩句既寫出了季節(jié)的更替,還寄寓著對春天的期盼。
③心境曠達。詞人以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變遷。
(每點2分,答出3點滿分;其他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亦可)
17.(6分)
(1)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2)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3)示例: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18.(3分)
A:浩如煙海 B:息息相關 C:源遠流長
19.A(A.尤其;B.特地、特意;C.格外;D.不一般)
20. B
21.(6分)
①要獲取更多的水分;②這類植物被稱作“鹽生植物”;③泌鹽植物會吸收鹽分。
(每空2分)
22.(5分)
鹽分對植物的影響很大,因為鹽分會阻止植物吸收水分,進入細胞的鹽分會破壞植物生長。(概括內容3分;寫出因果關系2分)
23. 【試題分析】
(1)作文評價整體要求
文風端正,文脈清晰,文氣順暢
思想積極向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切合題意,符合試題的材料、情境與任務要求;觀點明確,邏輯嚴密,結構嚴謹,論證充分,思考具有獨立性;表達準確流暢,合理運用詞語、句式、修辭等。
(2)作文等級評分標準
作文等級評分標準
說明:
(一)基礎等級評分,“題意”項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內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圍、情境及任務要求,
與之相符的屬于“符合題意”,與之沾邊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評分(“發(fā)展等級”不給分)。
(二)發(fā)展等級評分,不求全面,可根據(jù)“特征”4項16點中若干突出點按等評分。
1.深刻:①透過現(xiàn)象深人本質②揭示事物內在的關系③觀點具有啟發(fā)性
2.豐富:④材料豐富⑤論據(jù)充足⑥形象豐滿⑦意境深遠
3.有文采:⑧用詞貼切⑨句式靈活0善于運用修辭手法①文句有表現(xiàn)力
4.有創(chuàng)意:2見解新穎3材料新鮮4構思新巧5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
6有個性特征
(三)缺標題扣2分;不足字數(shù),每少50個字扣1分;每1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標點錯誤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體不明確的,酌情扣分;抄襲的,“基礎等級”在第四等之內評分,“發(fā)展等級”不給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
礎
等
級
內
容
20
分
符合題意
中心突出
內容充實
思想健康
感情真摯
符合題意
中心明確
內容較充實
思想健康
感情真實
基本符合題意
中心基本明確
內容單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實
偏離題意
中心不明確
內容不當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虛假
表
達
20
分
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嚴謹
語言流暢
字跡工整
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完整
語言通順
字跡清楚
基本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基本完整
語言基本通順
字跡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混亂
語言不通順,語病多
字跡潦草難辨
發(fā)
展
等
級
特
征
20
分
深刻
豐富
有文采
有創(chuàng)意
較深刻
較豐富
較有文采
較有創(chuàng)意
略顯深刻
略顯豐富
略有文采
略有創(chuàng)意
個別語句有深意
個別例子較好
個別語句較精彩
個別地方有新意
這是一份2024屆云南省高三下學期第二次高中畢業(yè)生復習統(tǒng)一檢測語文試題,共11頁。
這是一份云南省2023屆高三第二次高中畢業(yè)生復習統(tǒng)一檢測語文試卷(含答案),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詩歌鑒賞,默寫題,語言表達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屆云南省第二次高中畢業(yè)生復習統(tǒng)一檢測語文試卷,共12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