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學情調研生物試卷(含答案)
展開
這是一份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學情調研生物試卷(含答案),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讀圖填空題,實驗探究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一、單選題
1.某些微生物能合成幾丁質酶,使幾丁質降解為N-乙酰氨基葡萄糖后進一步轉化利用??蒲腥藛T試圖從土壤中篩選出能高效降解幾丁質的菌株,通過微生物培養(yǎng)獲得幾丁質酶,用于生物防治。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目的菌的純化和計數可以使用平板劃線法或稀釋涂布平板法
B.土壤樣品應加到以幾丁質為唯一碳源的選擇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
C.可依據單菌落周圍“水解圈直徑/菌落直徑”的值來篩選目的菌株
D.獲得的幾丁質酶可用于防治某些有害的甲殼類動物、昆蟲等生物
2.醬油中含有食鹽、氨基酸、糖類、有機酸等成分,醬油釀造過程中,大豆等原料先被米曲霉產生的多種酶初步分解,然后在無氧條件下再被耐鹽的乳酸菌、酵母菌發(fā)酵,最終提取得到醬油,流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原材料進行蒸煮后需要盡快拌上米曲霉,以利于快速發(fā)酵
B.階段Ⅰ的原料中的蛋白質會被米曲霉產生的蛋白酶初步分解
C.階段Ⅱ在無氧條件下進行,因此要嚴格封罐直至發(fā)酵結束
D.發(fā)酵時加入食鹽的目的是抑制米曲霉、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生長
3.辣椒的辣椒素是食品調味料的重要成分之一,辣椒素可通過下圖途徑獲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過程需對外植體進行滅菌以防止后續(xù)培養(yǎng)過程中雜菌污染,且有利于獲得脫毒苗
B.圖中所示的愈傷組織是未分化的有固定形態(tài)的薄壁組織團塊,具備較強的分裂分化能力
C.若在細胞分離過程中使用鹽酸進行解離,則植物細胞繼續(xù)增殖前需再生細胞壁
D.在脫分化過程中一般不需要光照,在再分化過程中光照可誘導植物形態(tài)建成
4.研究人員研究了馬鈴薯莖尖外植體大小對苗的成苗率和脫毒率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馬鈴薯的莖尖經過滅菌后才能用于脫毒苗培育
B.利用組織培養(yǎng)技術獲得的脫毒苗,是具有抗病毒的新品種
C.莖尖和脫分化形成的愈傷組織細胞中核酸種類相同
D.馬鈴薯脫毒培養(yǎng)中莖尖外植體的適宜大小為0.27mm
5.蕪菁、黑芥和花椰菜是三種二倍體品種,通過相互雜交和誘導處理可形成不同的四倍體新品種,如圖所示,圖中A、B、C分別代表不同的染色體組,數字代表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和驟然低溫處理都能夠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
B.芥菜與花椰菜雜交產生的子代為三倍體,子代體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
C.利用蕪菁和黑芥形成芥菜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
D.將蕪菁和花椰菜進行植物體細胞雜交處理,也可培育出AACC油菜品種
6.實驗小鼠皮膚細胞培養(yǎng)的基本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甲過程需要對實驗小鼠進行消毒
B.乙過程需要用胰蛋白酶等處理皮膚組織,使細胞分散開
C.丙過程表示原代培養(yǎng),該過程中會出現接觸抑制現象
D.丁過程表示傳代培養(yǎng),傳代培養(yǎng)的正常動物細胞在培養(yǎng)瓶壁上可形成多層細胞
7.“篩選”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技術手段。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體細胞誘變育種時,需要篩選誘變處理后的植株,以獲得新品種
B.制備單克隆抗體時,可利用選擇培養(yǎng)基篩選出能產生特異性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C.植物體細胞雜交時,要進行雜種細胞的鑒定和篩選以及雜種植株的鑒定和選育
D.基因工程操作時,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后,需要篩選,以確保目的基因已經成功導入
8.某同學列表比較了動植物細胞工程的有關內容,你認為錯誤的是( )
A.AB.BC.CD.D
9.再生醫(yī)學領域在2019年首次利用異源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細胞)培養(yǎng)出的眼角膜組織,移植到病人體內,成功治療一名失明患者,且未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神經干細胞和iPS細胞在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等方面有重要價值
B.造血干細胞和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細胞)分化程度相同
C.體外培養(yǎng)iPS細胞時培養(yǎng)液中不需要加入血清等物質
D.患者未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是因為移植細胞與其自身細胞的基因相同
10.精子載體法是以精子作為外源基因載體攜帶外源基因進入卵細胞,下圖表示用該方法制備轉基因鼠的基本流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過程需將成熟的精子放入ATP溶液中進行獲能處理
B.②采用體外受精技術,受精卵中的遺傳物質不都來自于父母雙方
C.③過程的早期胚胎需要發(fā)育到桑椹胚或原腸胚才能進行胚胎移植
D.④過程進行胚胎移植前需要對供體和受體進行免疫檢查
11.在體細胞克隆猴培育過程中,為調節(jié)相關基因的表達,研究人員將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注入了重構胚,同時用組蛋白脫乙酰酶抑制劑(TSA)處理,使胚胎的發(fā)育率和妊娠率提高,具體培育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去核的實質是去除卵母細胞中的紡錘體—染色體復合物
B.胚胎移植前應對代孕母猴進行同期發(fā)情處理
C.將組蛋白去甲基化和去(脫)乙酰化,有利于重構胚的分裂和發(fā)育
D.形成重構胚后可加入化學藥物將其激活,待發(fā)育至桑葚胚或囊胚再進行胚胎移植
12.下列有關基因工程中載體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基因工程的操作中最常用的載體是來自于細菌的天然質粒
B.質粒是一種獨立于細菌染色體外的雙鏈環(huán)狀DNA分子
C.具有某些標記基因,以便為目的基因的表達提供條件
D.能夠在宿主細胞中復制并穩(wěn)定保存,以便提供大量的目的基因
13.熒光定量PCR技術是在常規(guī)PCR的基礎上,加入與模板DNA某條鏈互補的熒光探針(一類兩端經過特殊基團修飾的單鏈DNA片段),當子鏈延伸至探針處時DNA聚合酶會水解掉探針一端并生成熒光分子,使熒光監(jiān)測系統接收到熒光信號,即DNA每擴增一次,就有一個熒光分子生成,原理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項技術可用來直接檢測樣本中新冠病毒核酸的含量
B.1個雙鏈DNA分子經過3輪循環(huán)一共會生成8個熒光分子
C.1個雙鏈DNA分子經過5輪循環(huán)一共需要消耗15對引物
D.該PCR技術中DNA聚合酶既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鍵,又催化斷裂磷酸二酯鍵
14.對禽流感的確診,先利用PCR將標本基因大量擴增,然后利用基因探針,測知待測標本與探針核酸的堿基異同。下圖P表示禽流感病毒探針基因在凝膠的電泳標記位置,M、N、Q、W是四份送檢樣品在測定后的電泳標記位置,哪份標本最有可能確診為禽流感( )
A.MB.NC.QD.W
二、多選題
15.植物組織培養(yǎng)、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微生物培養(yǎng)過程都需要進行的是( )
A.制備細胞懸液B.培養(yǎng)基滅菌
C.嚴格無菌操作D.抗原抗體檢測
16.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顯示,全國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只,為保護和繁殖大熊貓,科研人員進行了如圖實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克隆熊貓培育成功的部分原因是卵細胞質具有調控細胞核發(fā)育的作用
B.圖中用激素處理可使供體超數排卵,代孕受體在移植前需要進行同期發(fā)情處理
C.圖中的熊貓甲與親代雌性大熊貓的性狀基本相同
D.熊貓乙和熊貓丙的基因型和表型不一定都相同
17.細胞融合不僅在自然條件下常見,在現代生物技術中也被經常應用。下圖為細胞融合的簡略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若細胞d是雜交瘤細胞,則在選擇性培養(yǎng)基中篩選后即可大規(guī)模培養(yǎng)生產單抗
B.若細胞a、b分別取自優(yōu)良奶牛,則采集的卵母細胞和精子可直接體外受精
C.若細胞a、b分別代表白菜、甘藍細胞,則完成融合的標志為核的融合
D.細胞融合過程都涉及膜的流動性,常用聚乙二醇、電激等進行促融處理
18.雙脫氧終止法對DNA進行測序原理如圖,在4支試管中分別加入4種脫氧核苷三磷酸(dNTP)和1種雙脫氧核苷三磷酸(ddNTP);ddNTP可以與dNTP競爭核苷酸鏈延長位點,并終止DNA片段的延伸。在4支試管中DNA鏈將會分別在A、C、G及T位置終止,并形成不同長度的DNA片段。這些片段隨后可被電泳分開并顯示出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這種測序方法需要引物和耐高溫的DNA聚合酶
B.電泳圖譜中的箭頭所指的DNA片段以鳥嘌呤結尾
C.測得未知DNA的序列為5’-GATTCGAGCTGA-3’
D.ddNTP與dNTP競爭的延長位點是核苷酸鏈的5’末端
三、讀圖填空題
19.高濃度的銨鹽對土壤中的生物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土壤中含有具有高降解能力的硝化細菌可吸收利用銨鹽轉變?yōu)槠渌锟晌绽玫奈镔|,科研人員擬從當地土壤中篩選出對銨鹽降解率高且穩(wěn)定的硝化細菌菌株Q。下圖1表示制備固體培養(yǎng)基過程中的某操作,圖2是科研人員從土壤中分離出菌株Q的部分過程示意圖。
(1)圖1所示操作稱為______________,待平板冷凝后______________,以防止______________。為了篩選出硝化細菌,在配制選擇培養(yǎng)基時,特殊的處理有______________。
(2)圖2所示接種方法是______________。在3個平板上分別接入0.1mL稀釋液,經適當培養(yǎng)后,3個平板上菌落數分別是48、52、50,則1g土壤中的活菌數約為______________個。在利用平板計數時,需每隔一個“時間間隔”統計一次菌落數,最后選取穩(wěn)定時的菌落數作為記錄結果,這樣可以避免因培養(yǎng)時間不足造成______________,導致統計結果偏小。為使獲得的實驗數據準確,還應對每種候選菌株設置______________。
(3)圖3是某同學利用不同于圖2方法分離菌株Q的示意圖。下列對其操作及結果的敘述不正確的有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操作前用無水乙醇對雙手進行消毒處理
b.劃線時將沾有菌種的接種環(huán)插入培養(yǎng)基
c.只有在5這一區(qū)域中才能得到所需菌落
d.整個過程需要對接種環(huán)進行6次灼燒
(4)固體培養(yǎng)基中難溶性磷酸鹽在菌株Q的作用下溶解,會在菌落周圍形成透明圈(圖4),透明圈直徑(D)與菌落直徑(d)的比值(D/d)代表微生物溶解難溶磷酸鹽的能力大小。下表是初步篩選出的三種優(yōu)良解磷菌株。
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溶解難溶性磷酸鹽能力最強的菌株是______________。
20.I.如圖表示菊花的嫩枝和月季的花藥離體培養(yǎng)過程,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菊花的組織培養(yǎng)與月季的花藥培養(yǎng)都需要制備專用的_____________固體培養(yǎng)基。
(2)用于培養(yǎng)的菊花嫩枝和月季花藥都需要消毒,要嚴格控制雜菌污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通常消毒所用的藥劑是____________和5%的次氯酸鈉溶液。
(3)為大量獲得菊花和月季的愈傷組織,適宜采取____________(填“黑暗”或“光照”)培養(yǎng)。在脫分化的過程中細胞的全能性____________(填“不斷增強”、“幾乎不變”或“不斷減弱”)
II.土地鹽漬化是一種全球化現象,嚴重制約著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我國育種專家用普通小麥(2N=42)與耐鹽偃麥草((2N=70)體細胞雜交獲得耐鹽新品種山融3號,培育過程如下圖所示,圖中序號代表過程或結構?;卮鹣铝袉栴}:
(1)細胞①表示____________。進行原生質體融合之前需要先去除細胞壁,原因是____________。PEG的作用是____________。某愈傷組織在誘導生芽的培養(yǎng)基上未形成芽,但分化出了根,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2)用特異性引物對普通小麥和耐鹽偃麥草基因組DNA進行PCR擴增,得到兩親本的差異性條帶,可用于雜種植株的鑒定。下圖表示用該引物對雙親及再生植株1-6進行PCR擴增的結果。據圖判斷,再生植株1-6中確定為雜種植株的有____________,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
注:Ⅰ為普通小麥,Ⅱ為耐鹽偃麥草
21.細胞工程在藥物生產和育種等領域應用十分廣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懷孕后胎盤滋養(yǎng)層細胞分泌的一種糖蛋白。女性懷孕后尿液中含有HCG。如圖是制備抗HCG單克隆抗體流程示意圖。
材料二:西湖龍井含有的茶堿是植物細胞的代謝產物,具有提神、抗衰老功效,可利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來實現茶堿的工業(yè)化生產。
(1)免疫處理的小鼠產生相應的B淋巴細胞群能合成并分泌___________(填“一種”或“多種”)抗體。步驟③需對選擇培養(yǎng)的雜交瘤細胞進行__________及抗體檢測,該過程一般在多孔細胞培養(yǎng)板上進行:先將細胞懸浮液稀釋到7~10個細胞/mL,再在每個培養(yǎng)孔中滴入0.1mL細胞稀釋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選擇陽性孔中的細胞繼續(xù)植入小鼠腹腔內進行體內培養(yǎng),可從__________中提取到單克隆抗體。
(2)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作為抗原,定期間隔免疫小鼠,目的是__________,經選擇培養(yǎng)篩選出的雜交瘤細胞具有__________特點。
(3)單克隆抗體最廣泛的用途是用作體外診斷試劑,如科學家利用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單克隆抗體,制作出了早孕試紙,該試紙可以利用尿液診斷早孕的理由是__________。鼠源性單克隆抗體可應用于腫瘤的臨床免疫治療,在注射前需要進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結合區(qū)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換為人抗體區(qū)段,目的是降低__________。
(4)若利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可將龍井茶葉細胞培養(yǎng)到__________階段,然后從__________(填細胞器)中提取茶堿;若要獲得神奇的人工種子,可將龍井茶葉細胞培養(yǎng)到__________,再和具有養(yǎng)分的人工胚乳一起包埋在具有保護功能的人工種皮中。
(5)與常規(guī)育種相比,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產生的植株特點有__________。
四、實驗探究題
22.科研人員把豬卵母細胞進行人為的孤雌激活處理,使其發(fā)育成胚胎,將胚胎移植到代孕母豬體內,獲得世界上第一批成活的孤雌生殖克隆豬。這種克隆豬不同于核移植獲得的克隆豬,現將兩種技術進行比較。
(1)圖中過程①②③④是獲得孤雌生殖克隆豬的技術流程,那么獲得核移植克隆豬的技術流程是__________(填序號).
(2)孤雌生殖克隆豬仍然是二倍體生物,但可能由于缺失__________方親本基因,其生長發(fā)育中出現多種問題。
(3)卵母細胞能夠發(fā)育成早期胚胎,得到克隆豬,說明卵母細胞具有__________。
(4)體細胞核移植技術中也會用到卵母細胞,使用__________處理,使其超數排卵,收集并選取__________期的卵母細胞,并用微型吸管吸出__________。
(5)早期胚胎移植時,必須移植到同種且__________相同的其他雌性動物子宮中,才可能獲得成功。胚胎移植前,形成多個胚胎需通過_________技術,以進一步增加胚胎的數量。從免疫學角度分析,早期胚胎能夠在受體內存活的主要生理基礎是_________。
(6)可以從兩種不同的克隆豬中提取mRNA進行研究,通過_________方法得到多種cDNA,并通過_________技術擴增產物。
23.下圖是將乙肝病毒表面主蛋白基因HBsAg導入巴斯德畢赤酵母菌生產乙肝疫苗的過程示意圖。巴斯德畢赤酵母菌是一種甲基營養(yǎng)型酵母,能將甲醇作為其唯一碳源,此時AOX1基因受到誘導而表達,圖中pPIC9K質粒上5'AOX1和3'AOX1(TT)分別是基因AOX1的啟動子和終止子。該酵母菌體內無天然質粒,科學家改造出了圖1所示質粒用作載體,其與目的基因形成的重組質粒經酶切后可以與酵母菌染色體發(fā)生同源重組,將目的基因整合于染色體中以實現表達。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為實現HBsAg基因和pPIC9K質粒重組,設計引物時需要在引物的_________端添加相應①限制酶的識別序列,則在HBsAg基因兩側的A和B位置添加的堿基序列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這樣設計與只添加同一種堿基序列相比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
(2)酶切獲取HBsAg基因后,需用_________(填“E.cliDNA連接酶”或“T4DNA連接酶”).將其連接到pPIC9K質粒上,形成重組質粒,構建重組質粒的目的是_________。
(3)若用限制酶SnaBI、BglⅡ聯合酶切pPIC9K質粒,獲得的DNA片段按順時針方向,依次分別是42kb、26kb、68kb;用限制酶BglⅡ、AvrⅡ聯合酶切pPIC9K質粒,得到的DNA片段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是42kb、40kb、54kb;已知HBsAg基因長度是60kb。步驟3中應選用限制酶_________來切割重組質粒以獲得重組DNA,切割后的重組DNA的長度是_________Kb。
(4)轉化的酵母菌在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需要向其中加入甲醇,其目的是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目的菌的純化可以使用平板劃線法或稀釋涂布平板法,計數只能用稀釋涂布平板法,A錯誤;B、要篩選能合成幾丁質酶的微生物,應該用以幾丁質為唯一碳源的選擇培養(yǎng)基,B正確;C、可依據單菌落周圍“水解圈直徑/菌落直徑”的值來篩選目的菌株,“水解圈直徑/菌落直徑”越大,說明菌落的分解能力越強,C正確;D、幾丁質是某些有害的甲殼類動物、昆蟲等生物外骨骼的組成成分,幾丁質酶水解了幾丁質導致甲殼類動物、昆蟲等生物外骨骼不能合成,D正確。故選:B。
2.答案:B
解析:A、原材料進行蒸煮后不能盡快拌上米曲霉,否則會導致發(fā)酵失敗,因為高溫會殺死菌種,A錯誤;B、階段Ⅰ中的菌種主要是米曲霉,米曲霉等微生物產生的蛋白酶能將原料中的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B正確;C、階段Ⅱ在無氧條件下進行,酵母菌無氧呼吸過程中有二氧化碳產生,因此還需要排氣,因此不能嚴格封罐直至發(fā)酵結束,C錯誤;D、發(fā)酵時加入食鹽的目的是抑制米曲霉等,進而促進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生長,因為酵母菌和乳酸菌耐鹽,D錯誤。
3.答案:D
解析:A、①過程需對外植體進行消毒以防止后續(xù)培養(yǎng)過程中雜菌污染,且有利于獲得脫毒苗,A錯誤;B、愈傷組織是一團沒有特定結構和功能,排列疏松而無規(guī)則,高度液泡化的呈無定形狀態(tài)的薄壁組織團塊。愈傷組織是由外植體脫分化形成,它要經過再分化形成植物個體,因此愈傷組織是未分化的,具有分裂分化能力,B錯誤。C、鹽酸會殺死細胞,不能用鹽酸分離細胞,C錯誤;D、在脫分化過程中一般不需要光照,利于形成愈傷組織,再分化過程中光可誘導葉綠素的合成,可誘導植物形態(tài)建成,D正確。
4.答案:D
解析:A、馬鈴薯莖尖經過滅菌后會死亡,用于脫毒苗培育之前需要經過消毒處理,A錯誤;B、利用組織培養(yǎng)技術獲得的脫毒苗,是脫毒苗,而非能抗病毒,B錯誤;C、核酸包括DNA和RNA,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莖尖和脫分化形成的愈傷組織細胞中核酸種類不完全相同,C錯誤;D、據圖可知,實驗范圍內,在莖尖外植體為0.27mm時成苗率和脫毒率均相對較高,是馬鈴薯脫毒培養(yǎng)中莖尖外植體的適宜大小,D正確。故選D。
5.答案:B
解析:
6.答案:D
解析:A、離體動物細胞培養(yǎng)需要無菌、無毒的環(huán)境,甲過程表示從實驗小鼠身上取下皮膚組織,該過程需要對小鼠進行消毒,A正確;B、皮膚細胞培養(yǎng)前需用胰蛋白酶等處理皮膚組織,使細胞分散開,并制成細胞懸液,B正確;C、丙過程表示原代培養(yǎng),動物細胞原代培養(yǎng)該過程中會出現接觸抑制現象,C正確;D、丁過程表示傳代培養(yǎng),由于接觸抑制,正常動物細胞培養(yǎng)時在培養(yǎng)瓶壁上只能形成單層細胞,D錯誤。故選D。
7.答案:B
解析:A.體細胞誘變育種時,需要篩選誘變處理后的植株,以獲得新品種,因為誘變育種的原理是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A正確;B.制備單克隆抗體時,可利用選擇培養(yǎng)基篩選出融合的雜交瘤細胞,再進行抗體的陽性檢測,篩選能產生所需抗體的雜交瘤細胞,B錯誤;C.植物體細胞雜交時,需要進行雜種細胞的鑒定和篩選以及雜種植株的鑒定和選育,進而獲得所需要的類型,C正確;D.基因工程操作時,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后,需要篩選,以確保目的基因已經成功導入,這是保證基因工程育種成功的保證,D正確。故答案為B。
8.答案:C
解析:A、植物體細胞雜交時用酶解法(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去除細胞壁,動物細胞培養(yǎng)時用胰蛋白酶處理分離出單個細胞,A正確;B、誘導原生質體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學法,誘導動物細胞融合的方法是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生物方法,B正確;C、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可用于培育種間雜種植物,動物細胞融合技術不能用于培養(yǎng)克隆動物,培養(yǎng)克隆動物采用的是核移植技術,C錯誤;D、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培養(yǎng)基屬于固體培養(yǎng)基,其中含有蔗糖和植物激素;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培養(yǎng)基屬于液體培養(yǎng)基,其中含有葡萄糖和動物血清等,D正確。
9.答案:A
解析:A、神經干細胞和iPS細胞可以培養(yǎng)誘導出新的組織細胞,在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等方面有重要價值,A正確;B、造血干細胞和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細胞)的分化程度不同,前者大于后者,B錯誤;C、iPS細胞是動物細胞的一種,動物細胞的培養(yǎng)通常需要加入血清等物質,錯誤;D、患者未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是因為移植細胞與其自身細胞的HLA相同,D錯誤。故選:B。
10.答案:B
解析:A、精子獲能是指精子獲得受精的能力,而不是精子獲得能量,①過程可將成熟的精子放入含有肝素或鈣離子載體的溶液中進行獲能處理,A錯誤; B、②采用體外受精技術,受精卵中的遺傳物質不都來自于父母雙方,如標記的外源基因不是來自父母雙方,B正確; C、③過程的早期胚胎需要發(fā)育到桑椹胚或囊胚才能進行胚胎移植,C錯誤; D、受體子宮對外來胚胎幾乎不發(fā)生免疫反應,因此④過程進行胚胎移植前不需要對供體和受體進行免疫檢查,D錯誤。
故選:B。
11.答案:C
解析:A、將卵母細胞培養(yǎng)到M II期后進行去核操作,此時細胞核退化,出現的是紡錘體—染色體復合物,故去核的實質是去除卵母細胞中的紡錘體—染色體復合物,A正確;
B、胚胎移植前需對供體和代孕母猴注射孕激素進行同期發(fā)情處理,保證胚胎移植入相同的生理環(huán)境,不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B正確;
C、結合題意和圖示操作可知,將組蛋白去甲基化和增加乙?;欣谥貥嬇叩姆至押桶l(fā)育,使其完成細胞分裂和發(fā)育進程,C錯誤;
D、重組細胞融合后,可以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進行激活,使其完成細胞分裂和發(fā)育進程,發(fā)育至桑葚胚或囊胚期再進行胚胎移植,D正確。
故選C。
12.答案:D
解析:A、基因工程的操作中最常用的載體是改造后的質粒,A錯誤;B、細菌是原核生物,沒有染色體,B錯誤;C、標記基因是用于檢驗目的基因是否導入受體細胞,與目的基因的表達無關,C錯誤;D、載體能將目的基因導入到受體細胞,作為載體的條件之一是能夠在宿主細胞中復制并穩(wěn)定保存,以便提供大量的目的基因,D正確。故選D。
13.答案:D
解析:利用熒光定量PCR技術可以進行DNA的含量測定,模板DNA越多,熒光信號越強,而新冠病毒的核酸為RNA,無法直接用該技術檢測,A錯誤;熒光探針只能跟模板DNA的某條鏈互補配對,DNA分子每擴增一次,就有一個熒光分子生成,3輪循環(huán)后得到8個DNA分子,即擴增形成了7個新DNA分子,一共會生成1+2+4=7個熒光分子,B錯誤;1個雙鏈DNA分子經過5輪循環(huán)一共會形成32個DNA分子,即形成64條鏈,其中62條鏈都是新合成的,一共需要消耗31對引物,C錯誤;子鏈延伸時DNA聚合酶可在子鏈的3'端不斷添加脫氧核苷酸,從而形成磷酸二酯鍵,當子鏈延伸至探針處時DNA聚合酶可以利用5'-3'外切酶活性水解DNA單鏈探針的一端,使其有關基團出現熒光,D正確。
14.答案:C
解析:根據圖示,Q的基因電泳圖譜與P最接近,最可能為禽流感病毒,C正確。
15.答案:BC
解析:A、植物組織培養(yǎng)無需制備細胞懸液,A錯誤;BC、三者培養(yǎng)基都需要進行滅菌,和進行嚴格的無菌操作,以避免污染,BC正確;D、只有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需要進行抗原抗體檢測,D錯誤。故選BC。
16.答案:ABD
解析:A、克隆熊貓培育技術為細胞核移植技術,培育成功的部分原因是卵細胞質具有調控細胞核發(fā)育的作用,A正確;B、圖中激素處理供體,會促進其超數排卵,受精后產生更多胚胎;為了給移植胚胎創(chuàng)造良好的孕育條件,應對代孕母畜進行同期發(fā)情處理,B正確;C、據圖可知,熊貓甲的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來自雌性和雄性大熊貓,細胞質遺傳物質來自雌性大熊貓,故其性狀不一定與親代雌性大熊貓相同,C錯誤;D、熊貓乙和熊貓丙是利用胚胎分割獲得的胚胎,經胚胎移植獲得的,其遺傳物質相同,但是其生存環(huán)境不一定相同,且發(fā)生的變異類型也不一定相同,所以熊貓乙和熊貓丙的基因型相同,但是表型不一定相同,D正確。故選ABD.
17.答案:ABC
解析:利用生物膜的結構特點—流動性,使用電激、PEG、滅活的仙臺病毒等方法都能誘導細胞融合;精子獲能后才能與培養(yǎng)成熟的卵細胞融合,完成受精作用;植物細胞融合完成的標志是再建新的細胞壁;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中需要進行兩次篩選,第一次選擇性培養(yǎng)基篩選得到的是雜交瘤細胞,第二次單孔培養(yǎng)基篩選才能得到產生單一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18.答案:AB
解析:A、PCR是一種體外擴增DNA的技術,與細胞內DNA復制相似,需要一定的條件,主要包括Tag酶(耐高溫的DNA聚合酶)、引物,dNTP、一定的(含Mg2+)緩沖液和DNA模板,A正確;B、電泳圖譜中的箭頭所指的DNA片段以鳥嘌呤(G)結尾,B正確;C、由圖可知:由下往上讀出的序列是GATTCGAGCTGA.所以原來的互補序列是3'→5':CTAAGCTCGACT.測得未知DNA的序列為5'-TCAGCTCGAATC-3',C錯誤;D、DNA的延伸,是通過前一個dNTP的3位碳上的羥基官能團與后一位dNTP的5位碳上的磷酸基團反應形成磷酸二酯鍵來實現的。而ddNTPs的三位碳上沒有羥基官能團,也就不能形成磷酸二酯鍵,從而終止DNA的合成。ddNTP與dNTP競爭的延長位點是核苷酸鏈的3'末端,D錯誤。故選AB。
19.答案:(1)倒平板;倒置;冷凝水落入培養(yǎng)基對培養(yǎng)基造成污染;需要以銨鹽為唯一氮源
(2)稀釋涂布平板法;5.0×107;遺漏菌落的數目;平行組(重復實驗)
(3)abc
(4)T401
20.答案:I.(1)MS
(2)雜菌可在培養(yǎng)基上生長,與植物組織爭奪營養(yǎng),同時雜菌產生的物質會影響植物組織生長;(70%)酒精
(3)黑暗;不斷增強
II.(1)雜種細胞;細胞壁會阻礙細胞間的雜交;誘導原生質體融合;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高
(2)5和6;5和6含有這兩種植物的所有電泳條帶
21.答案:(1)多種;克隆化培養(yǎng);使每個孔內不多于一個細胞,達到單克隆培養(yǎng)的目的;小鼠腹水
(2)獲得大量分泌抗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抗體的B淋巴細胞(獲得能產生特異性抗體的B淋巴細胞);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產生特異性抗體
(3)懷孕后尿液中含有HCG,單克隆抗體可以與它特異性結合,從而診斷早孕;免疫排斥反應
(4)愈傷組織;液泡;胚狀體
(5)能保持植物原有的遺傳特性、繁殖速度快
22.答案:(1)⑤⑥③④
(2)父
(3)全能性
(4)促性腺激素;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MII中);細胞核和第一極體
(5)生理狀態(tài);胚胎分割;受體對移入子宮的外來胚胎基本上不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
(6)反轉錄/逆轉錄;PCR
23.答案:
(1)5’;TACGTA;CCTAGG;防止目的基因、質粒的自身環(huán)化、防止目的基因反向連接入質粒(確保目的基因與質粒定向連接)
(2)T4DNA連接酶;讓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穩(wěn)定存在和遺傳,并使目的基因能夠表達和發(fā)揮作用
(3)BglⅡ;140
(4)誘導HBsAg基因表達
比較內容
植物體細胞雜交
動物細胞融合
A
特殊處理
酶解法去除細胞壁
用胰蛋白酶處理分離出單個細胞
B
融合方法
物理方法、化學方法
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生物方法
C
典型應用
種間雜種植物
培養(yǎng)克隆動物
D
培養(yǎng)基區(qū)別
固體培養(yǎng)基,含蔗糖和植物激素
液體培養(yǎng)基,含葡萄糖,一般含有動物血清
菌株
透明圈直徑(D)
菌落直徑(d)
M301
14.8
4.3
B356
18.7
5.0
T401
23.5
4.5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2024屆高三下學期期初調研測試生物試卷(含答案),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讀圖填空題,實驗探究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學情調研測試生物試卷(含答案),共2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讀圖填空題,實驗探究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學情調研測試生物試題,共11頁。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