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1-14小題為化學;15-26小題為物理)和第Ⅱ卷(非選擇題:第一部分物理,27-38小題;第二部分化學,39-44小題)。全卷共14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2.在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座位號、準考證號準確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
3.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號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guī)定的位置上。
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Fe-56
第Ⅰ卷(選擇題1-26小題,共64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6個小題,1-14每小題2分,15-26每小題3分,共計6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 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于瘧疾的治療,從而獲得了諾貝爾醫(yī)學獎的科學家是
A. 侯德榜B. 屠呦呦C. 門捷列夫D. 道爾頓
【答案】B
【解析】
【詳解】A、侯德榜發(fā)明了制堿法,不符合題意;
B、屠呦呦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從而獲得了諾貝爾醫(yī)學獎,符合題意;
C、門捷列夫編寫了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題意;
D、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論,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 空氣中體積分數(shù)約占78%的氣體是
A. 二氧化碳B. 氮氣C. 氧氣D. 稀有氣體
【答案】B
【解析】
【詳解】空氣的成分按體積分數(shù)計算:氮氣占78%,氧氣占21%,稀有氣體占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zhì)0.03%。
3. 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氮氣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
B. 活性炭可用于冰箱除味劑
C. 氫氧燃料電池用作汽車的驅(qū)動電源可以減少空氣污染
D. 商場里標有“補鈣”“補鐵”的保健品,這里的“鈣鐵”指的是單質(zhì)
【答案】D
【解析】
【詳解】A、氮氣在常溫化學性質(zhì)很穩(wěn)定,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A選項正確;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冰箱除味劑,B選項正確;
C、氫氣燃燒只生成水,對環(huán)境無污染,所以氫氧燃料電池用作汽車的驅(qū)動電源可以減少空氣污染,C選項正確;
D、商場里標有“補鈣”“補鐵”的保健品,這里的“鈣鐵”指的是元素,D選項錯誤。
故選:D。
4. 以下化學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將大理石保存在細口瓶中 B. 將水緩慢加入濃硫酸中
C. 量取液體 D. 加熱液體
【答案】C
【解析】
【詳解】A、大理石是固體藥品,應該保存在廣口瓶中,操作錯誤;
B、稀釋濃硫酸,應該將酸注入水中,防止液體暴沸,操作錯誤;
C、量取液體時,視線應與液面的凹液面保持水平,操作正確;
D、加熱液體時,液體不能超過試管的三分之一,且拇指應放在長柄處,操作錯誤。
故選C。
5. 下表為四種食物的近似pH,你認為胃酸過多的患者不宜多吃的食物是( )
A. 蘋果汁B. 豆?jié){C. 玉米粥D. 雞蛋清
【答案】A
【解析】
【詳解】因為人的胃液中含有鹽酸,鹽酸顯酸性,對于胃酸過多的人,最適宜使用的食物是顯堿性的食物,以中和胃酸,玉米粥、豆?jié){和雞蛋清的pH均大于7,顯堿性,適宜多吃。而蘋果汁的pH小于7,呈酸性,不宜多吃。故選:A。
6. 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語、詩詞和諺語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道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木已成舟”與“鐵杵成針”都屬于化學變化
B.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體現(xiàn)了分子在不斷的運動
C. “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黃金的化學性質(zhì)非常穩(wěn)定
D.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體現(xiàn)了物質(zhì)的狀態(tài)不同,物理性質(zhì)不同
【答案】A
【解析】
【詳解】A、“木已成舟”與“鐵杵成針”都只是物質(zhì)形狀的改變,都沒有生成新物質(zhì),均屬于物理變化,說法錯誤;
B、“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體現(xiàn)了分子在不斷地運動,帶有香味分子運動到人的鼻子使人聞到氣味,說法正確;
C、“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黃金的化學性質(zhì)非常穩(wěn)定,在高溫下也不易和其他物質(zhì)反應,說法正確;
D、“冰,水為之,而寒于水”體現(xiàn)了物質(zhì)的狀態(tài)不同,物理性質(zhì)不同,說法正確。
故選A。
7. 科學家利用某納米纖維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液體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觀示意圖如下(圖中的分子恰好完全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生成物丙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37.5%
B.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SKIPIF 1 < 0
C. 生成物丙和丁的質(zhì)量比為1:1
D. 該反應有助于實現(xiàn)“碳中和”
【答案】C
【解析】
【詳解】A、生成物丙是甲醇,甲醇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 SKIPIF 1 < 0 ,說法正確;
B、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氫氣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劑的催化下生成甲醇和物質(zhì)丁,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有6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反應后有1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所以物質(zhì)丁是水,化學方程式為: SKIPIF 1 < 0 ,說法正確;
C、生成物丙和丁的質(zhì)量比=(12+16+1×4):(16+1×2)=16:9,說法錯誤;
D、該反應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實現(xiàn)“碳中和”,說法正確。
故選C。
8. 下列有關純堿的認識錯誤的是
A. 組成:由碳、氧和鈉三種元素組成
B. 性質(zhì):能與BaCl2、NaCl等鹽溶液反應
C. 用途:用于玻璃、造紙、紡織等的生產(chǎn)
D. 生產(chǎn):侯氏制堿法
【答案】B
【解析】
【詳解】A、純堿是碳酸鈉的俗稱,所以純堿由碳、氧和鈉三種元素組成,說法正確;
B、碳酸鈉可以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但是碳酸鈉無法和氯化鈉生成氣體或沉淀或水,所以碳酸鈉無法和氯化鈉發(fā)生反應,說法錯誤;
C、碳酸鈉可以用于玻璃、造紙、紡織等的生產(chǎn),說法正確;
D、碳酸鈉的生產(chǎn),可以使用侯氏制堿法,說法正確。
故選B
9. X、Y、Z、W四種元素的質(zhì)子數(shù)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X與W屬于同一周期
B. Z與Y能形成兩種常見的化合物
C. 在化學反應中,Y原子易得到電子,W原子易失去電子
D. 常溫下,X、Y、W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pH>7
【答案】A
【解析】
【詳解】根據(jù)圖示:X、Y、Z、W的質(zhì)子數(shù)分別是1、8、6、11,則對應的元素是H、O、C、Na。
A、X是氫元素,在第一周期,W是鈉元素,在第三周期,不屬于同一周期,說法錯誤;
B、Z是碳元素、Y是氧元素,它們能形成化合物:CO、CO2,說法正確;
C、Y是氧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6,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W是鈉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1,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說法正確;
D、X、Y、W三種元素是H、O、Na,形成的化合物是NaOH,屬于堿,常溫下,NaOH的水溶液pH大于7,說法正確。
故選A。
10. 根據(jù)如圖,下列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正確的是
A. 選擇甲裝置制取CO2,X為稀硫酸B. 選擇甲裝置制取H2,Y為銅粒
C. 選擇乙裝置既可收集H2也可收集CO2D. 選擇乙裝置干燥O2,氣流方向為b進a出
【答案】C
【解析】
【詳解】A. 實驗室使用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不使用稀硫酸。因為硫酸和碳酸鈣反應生成硫酸鈣微溶于水,會附著在固體藥品表面阻礙反應進行。錯誤。
B. 銅活動性比氫弱,不能和酸反應放出氫氣。所以Y不能為銅。錯誤。
C.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從乙a端通入,空氣從b排出。氫氣密度比空氣小,從乙b端通入,空氣從a端排出。選擇乙裝置既可收集H2也可收集CO2,正確。
D. 乙作洗氣裝置,需要藥品和氣體充分接觸,則氣體通入藥品中,所以氧氣從a進入。錯誤。
故選:C。
11. 實驗設計是實驗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對應實驗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詳解】A、白酒和白糖水均為無色液體,用觀察顏色的方法不能鑒別,故選項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對應實驗目的;
B、K2SO4能與適量BaCl2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鉀,能除去雜質(zhì)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zhì),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設計能達到對應實驗目的;
C、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與氨氣反應,不但能把雜質(zhì)除去,也會把原物質(zhì)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對應實驗目的;
D、將銅絲、銀絲分別浸入稀鹽酸溶液中,均不反應,不能探究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故選項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對應實驗目的;
故選:B。
12. 下列描述涉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A. 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 SKIPIF 1 < 0
B. 用過氧化氫溶液制氧氣: SKIPIF 1 < 0
C. 將鐵絲浸入稀鹽酸中: SKIPIF 1 < 0
D. 用食醋清洗水壺中的水垢: SKIPIF 1 < 0
【答案】D
【解析】
【詳解】A、胃酸主要成分是HCl,所以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是氫氧化鋁和鹽酸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SKIPIF 1 < 0 ,書寫錯誤;
B、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 SKIPIF 1 < 0 ,書寫錯誤;
C、鐵絲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書寫錯誤;
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食醋和碳酸鈣反應,生成醋酸鈣、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SKIPIF 1 < 0 ,書寫正確。
故選D。
13. 實驗小組用傳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與稀鹽酸反應過程中溫度和pH的變化。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反應過程中有熱量放出
B. 30s時,溶液中溶質(zhì)為HCl和NaCl
C. 60s時,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變成藍色
D. 該實驗是將稀鹽酸加入稀NaOH溶液
【答案】D
【解析】
【詳解】A、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由圖可知反應過程中溫度升高,有熱量放出,說法正確;
B、由圖可知30s時溶液pH小于7,溶液顯酸性,說明鹽酸未完全反應,故溶液中溶質(zhì)為HCl和NaCl,說法正確;
C、由圖可知60s時,pH大于7,所以溶液顯堿性,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變成藍色,說法正確;
D、根據(jù)pH圖,反應前溶液顯酸性,pH小于7,反應后溶液pH大于7,是氫氧化鈉加入稀鹽酸中,說法錯誤。
故選:D。
14. 將一塊已生銹的鐵片放入質(zhì)量分數(shù)為7.3%的稀鹽酸中充分反應,測得生成的H2的質(zhì)量與稀鹽酸的質(zhì)量關系如圖所示(假設鐵片除有 SKIPIF 1 < 0 外不含其他雜質(zhì))。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配制200g質(zhì)量分數(shù)為7.3%的稀鹽酸需要質(zhì)量分數(shù)為36.5%的濃鹽酸40g
B. 剛開始加稀鹽酸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SKIPIF 1 < 0
C. 加入12g稀鹽酸時,溶液中的溶質(zhì)為FeCl2和FeCl3
D. m=0.2
【答案】C
【解析】
【詳解】A、配制200g質(zhì)量分數(shù)為7.3%的稀鹽酸需要質(zhì)量分數(shù)為36.5%的濃鹽酸= SKIPIF 1 < 0 ,說法正確;
B、剛開始加稀鹽酸時是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SKIPIF 1 < 0 ,說法正確;
C、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加入12g稀鹽酸時,不產(chǎn)生氫氣,所以只發(fā)生氧化鐵和稀鹽酸的反應,溶液中溶質(zhì)只有氯化鐵,說法錯誤;
D、生成氫氣需要的稀鹽酸溶液質(zhì)量為112g-12g=100g,所以稀鹽酸中氫元素質(zhì)量即為生成的氫氣質(zhì)量, SKIPIF 1 < 0 ,說法正確。
故選C。
第II卷(非選擇題86分)
第二部分化學(39-44小題,共32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C-12 O-16 Na-23 C1-35.5 Fe-56
四、填空題(本大題4個小題,共20分,將正確答案直接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
15. 按要求填空:
(1)2個氫原子_____。
(2)畫出硅原子的結構示意圖_____。
(3)農(nóng)家常用草木灰作_____(填“氮肥”、“磷肥”或“鉀肥”)。
(4)地殼中含量最多金屬元素是_____。
(5)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CH4屬于_____(填“有機物”或“無機物”)。
【答案】(1)2H (2)
(3)鉀肥 (4)Al##鋁
(5)有機物
【解析】
【小問1詳解】
2個氫原子是在氫元素符號前加上數(shù)字,表示幾個某原子,故2個氫原子的化學符號為2H。
【小問2詳解】
硅原子的質(zhì)子數(shù)為14,核外電子排布為2、8、4,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
【小問3詳解】
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鉀,含有鉀元素,所以農(nóng)家常用草木灰作鉀肥。
【小問4詳解】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
【小問5詳解】
甲烷含有碳元素,屬于有機物。
16. 紅色經(jīng)典影片《閃閃的紅星》中有一段兒童團員潘冬子給紅軍送鹽的故事。冬子開始把食鹽裝在竹筒中,打算扮作上山砍柴的人將食鹽送給紅軍。途中發(fā)現(xiàn)敵人盤查嚴格,冬子急中生智跑到河邊,把竹筒里的食鹽全部溶成鹽水,再用棉襖吸收,最終順利地將食鹽送給了紅軍?;卮鹣铝袉栴}:
(1)從物質(zhì)分類的角度分析,鹽水屬于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從物質(zhì)變化的角度分析,食鹽溶成鹽水屬于_____(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2)從棉襖中擠出鹽水,過濾,蒸發(fā)得到食鹽。其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酒精燈和_____。
(3)氯化鈉的溶解度如下表。假設冬子的竹筒中有179g氯化鈉,10°C時完全溶解所需水的質(zhì)量至少為_____g。
(4)氯化鈉在生活中的用途:_____(任寫一點即可)。
【答案】(1) ①. 混合物 ②. 物理變化
(2)漏斗 (3)500
(4)調(diào)味品(合理即可)
【解析】
【小問1詳解】
從物質(zhì)分類的角度分析,鹽水中含有氯化鈉、水,是由不同種物質(zhì)組成,屬于混合物;從物質(zhì)變化的角度分析,食鹽溶成鹽水,只是微粒運動的結果,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小問2詳解】
過濾是把不溶于液體的固體與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過濾操作的裝置由鐵架臺、燒杯、玻璃棒、漏斗四種儀器組成;蒸發(fā)操作的裝置由鐵架臺、玻璃棒、酒精燈、蒸發(fā)皿四種儀器組成;其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酒精燈和漏斗;
【小問3詳解】
1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5.8g,冬子的竹筒中有179g氯化鈉,10℃時完全溶解所需水的質(zhì)量至少為 SKIPIF 1 < 0 ;
【小問4詳解】
氯化鈉在生活中可用作調(diào)味品,用于腌制咸菜,用于制造生理鹽水,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用于選種,用于融雪等。
17. 根據(jù)下圖所示實驗回答問題。
(1)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其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
(2)B中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_____色固體。
(3)C中連接電源正、負兩極玻璃管內(nèi)產(chǎn)生的氣體體積比約為_____。
【答案】(1) ①. SKIPIF 1 < 0 ②. 分解反應
(2)黑 (3)1:2
【解析】
【小問1詳解】
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SKIPIF 1 < 0 ;該反應是由一種物質(zhì)生成兩種物質(zhì)的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小問2詳解】
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小問3詳解】
電解水時,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內(nèi)產(chǎn)生的氣體體積少,是氧氣;與電源負極相連的玻璃管內(nèi)的氣體體積多,是氫氣,且兩者的體積之比大約是1:2。
18. 鈦金屬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點高、常溫下耐酸堿、耐腐蝕等優(yōu)良的性能,被譽為“未來金屬”。我國釩鈦磁鐵礦床分布廣泛,儲量豐富,由釩鈦磁鐵礦提取金屬鈦的主要工藝過程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鈦鐵礦需要粉碎,其目的是_____。
(2)鈦鐵礦的主要成分為鈦酸亞鐵(FeTiO3),其中鈦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價。
(3)TiCl4在高溫下與足量Mg反應生成金屬鈦,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4)金屬礦物不能再生。下列能有效保護鈦金屬資源的措施是_____。
A. 回收利用廢舊鈦金屬制品B. 任意開采鈦金屬礦石
C. 鈦金屬抗腐蝕性能好,可隨意堆放儲存D. 尋找、開發(fā)鈦金屬的代替品
【答案】(1)增大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
(2)+4 (3) SKIPIF 1 < 0 (4)AD
【解析】
【小問1詳解】
鈦鐵礦需粉碎,其目的是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
【小問2詳解】
設其中鈦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jù)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0,x+2+(-2)×3=0,x=+4。
【小問3詳解】
TiCl4在高溫下與足量Mg反應生成金屬鈦,化學方程式為: SKIPIF 1 < 0 。
【小問4詳解】
A、回收利用廢舊金屬制品能有效保護鈦金屬資源,正確;
B、任意開采鈦金屬礦石,不利于保護鈦金屬資源,會造成鈦金屬資源浪費,錯誤;
C、鈦金屬雖然抗腐蝕性能好,但也不能隨意堆放儲存,錯誤;
D、尋找、開發(fā)金屬的代用品,能有效保護鈦金屬資源,正確。
故選AD。
五、實驗探究題(本大題1個小題,共7分,將正確答案直接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
19. 某化學興趣小組發(fā)現(xiàn)上次做實驗用的澄清石灰水忘記了蓋瓶蓋,試劑瓶內(nèi)壁附著一層白色固體、底部也有白色固體。
【提出問題】白色固體是什么?怎樣產(chǎn)生的?
【猜想與假設】
猜想一:碳酸鈣;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猜想二:氫氧化鈣;水分蒸發(fā),析出氫氧化鈣固體。猜想三:氫氧化鈣和碳酸鈣的混合物。
【實驗探究】
(1)甲同學取少量白色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稀鹽酸,振蕩,固體全部溶解并有氣泡產(chǎn)生。產(chǎn)生氣泡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甲同學得出結論:猜想一正確。
(2)乙同學提出質(zhì)疑,認為甲同學實驗結論不夠嚴謹,其理由是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并補充實驗如下:
【實驗結論】
綜上所述,猜想三正確。
【實驗反思】
(3)澄清石灰水必須要_____保存。
【答案】(1) SKIPIF 1 < 0
(2) ①. SKIPIF 1 < 0 ②. 取少量白色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水充分振蕩后加入1~2滴無色酚酞溶液(或取少量白色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水充分振蕩后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 ③. 濁液變紅(或濁液變藍)
(3)密封
【解析】
【小問1詳解】
甲同學取少量白色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稀鹽酸,振蕩,固體全部溶解并有氣泡產(chǎn)生,說明白色固體為碳酸鈉,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SKIPIF 1 < 0 ,故填: SKIPIF 1 < 0 ;
【小問2詳解】
①白色固體也可能是氫氧化鈣和碳酸鈣的混合物,氫氧化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SKIPIF 1 < 0 ,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SKIPIF 1 < 0 ,取少量白色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稀鹽酸,振蕩,固體也會全部溶解并有氣泡產(chǎn)生,故填: SKIPIF 1 < 0 ;
②可增加實驗檢驗是否存在氫氧化鈣,氫氧化鈣顯堿性,可用無色酚酞溶液檢驗,無色酚酞溶液遇堿變藍,也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鑒別,紫色石蕊溶液遇堿變紅,故填:取少量白色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水充分振蕩后加入1~2滴無色酚酞溶液(或取少量白色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水充分振蕩后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
③實驗結論為白色固體既含有碳酸鈣又含有氫氧化鈣,碳酸鈣不溶于水,加入適量的水充分振蕩后加入1~2滴無色酚酞溶液,濁液變紅(或取少量白色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水充分振蕩后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濁液變藍),故填:濁液變紅(或濁液變藍);
【小問3詳解】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會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因此澄清石灰水必須要密封保存,故填:密封。
六、計算題(本大題1個小題,共5分,將正確答案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
20. 磁鐵礦石(主要成分為 SKIPIF 1 < 0 )是常用的煉鐵原料,工業(yè)上可通過如下反應: SKIPIF 1 < 0 將其中的Fe3O4轉化為Fe.
(1)Fe3O4中鐵、氧的微觀粒子數(shù)目之比為_____。
(2)假設煉鐵過程中鐵沒有損耗,用含348噸Fe3O4的磁鐵礦石理論上可以煉出含鐵96%的生鐵的質(zhì)量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1)3:4 (2)解:含348噸Fe3O4的磁鐵礦石理論上可以煉出鐵的質(zhì)量為
SKIPIF 1 < 0 =252t
折合為含鐵96%的生鐵的質(zhì)量為: SKIPIF 1 < 0
答:含348噸Fe3O4的磁鐵礦石理論上可以煉出含鐵96%的生鐵的質(zhì)量是262.5噸。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四氧化三鐵的分子式可知,F(xiàn)e3O4中鐵、氧的微觀粒子數(shù)目之比為3:4。
【小問2詳解】
見答案食物
蘋果汁
豆?jié){
玉米粥
雞蛋清
pH
2.9-3.3
7.4-7.9
6.8-8.0
7.6-8.0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設計
A
鑒別白酒和白糖水
觀察顏色
B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SO4
加適量BaCl2溶液,過濾
C
除去氨氣中的水蒸氣
將氣體通過濃硫酸
D
探究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將銅絲、銀絲分別浸入稀鹽酸溶液中
溫度/°C
0
10
20
30
40
50
60
氯化鈉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8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_____
_____
白色固體既含有碳酸鈣又含有氫氧化鈣
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化學真題,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化學真題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化學真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化學真題(含解析),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5 Fe-56,94%,二氧化碳0, 下列有關純堿的認識錯誤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化學真題(含解析),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5 Fe-56,94%,二氧化碳0, 下列有關純堿的認識錯誤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