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試卷分為選擇思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8頁,滿分100分??荚嚂r間80分鐘。
注意事項:
l.答卷前,考生務必在答題卡第1面和第3面上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填寫自己的考生號、姓名;同時填寫考點考場號、座位號,再用2B鉛筆把對應這兩個號碼的標號涂黑。
2.選擇題毎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城內的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簽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改動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區(qū)城;不準使用鉛筆、圓珠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時,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5.全卷共三大題29小題,請考生檢查題數。
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Fe56 Ge73
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注意:每道選擇題有四個選項,其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用鉛筆在答題卡上作答。選錯、不選、多選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給分。
1.“一日之計在于晨”,新的一天從營養(yǎng)豐富的早餐開始。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質的是
A. 玉米、紅薯
B. 鮮奶、豆?jié){
C. 蘋果、西紅柿
D. 牛油、奶油
【答案】B
【解析】
【詳解】A.玉米、紅薯富含淀粉,淀粉屬于糖類物質,不符合題意;
B.鮮奶、豆?jié){富含蛋白質,符合題意;
C.蘋果、西紅柿富含維生素,不符合題意;
D.牛油、奶油富含油脂,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下列我國古代發(fā)明或技術中,主要原理不是化學變化的是
A. 炭黑制墨
B. 糧食釀酒
C 膽礬煉銅
D. 燃放煙火
【答案】A
【解析】
【詳解】A、炭黑制墨,沒有新物質產生,是物理變化,符合題意;
B、糧食釀酒,產生了新物質酒精,是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
C、膽礬煉銅,產生新物質銅,是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
D、燃放煙火,產生了新物質,是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故選A。
3.核酸是一類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屬于有機化合物,一般由幾千到幾十萬個原子組成。因最早由細胞核中分離得到,而且具有酸性而得名。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核酸中一定含有C、P
B. 不同核酸中碳原子數目都相同
C. 核酸相對分子質量可達幾百萬
D. 不同核酸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B
【解析】
【詳解】A、核酸是一類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屬于有機化合物,核酸中一定含有C、P,故選項說法正確;
B、核酸一般由幾千到幾十萬個原子組成,不同核酸中碳原子數目不相同,故選項說法錯誤;
C、核酸一般由幾千到幾十萬個原子組成,核酸中一定含有C、P,所以核酸相對分子質量可達幾百萬,故選項說法正確;
D、不同核酸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4.空氣是人類生產活動的重要資源。下列生活生產中用到的氣體不是來自空氣的是
A. 煉鋼過程用到的氧氣
B. 磁懸浮列車用到的氮氣
C. 用于生產氮肥的氨氣
D. 制作電光源的稀有氣體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據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占78%、氧氣占21%、稀有氣體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氣體和雜質占0.03%。
【詳解】A、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21%,則煉鋼過程用到的氧氣來自空氣,故A正確;
B、氮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78%,則磁懸浮列車用到的氮氣來自空氣,故B正確;
C、空氣中不含氨氣,則用于生產氮肥的氨氣不是來自空氣,故C不正確;
D、稀有氣體約占空氣總體積的0.94%,則制作電光源的稀有氣體來自空氣,故D正確。故選C。
5.如圖為氧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從圖中可獲得的信息是
A. 氧原子核內質子數為8、中子數為0,核外電子數為8
B. 氧原子核外第一層上有6個電子
C. 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個原子中所占體積極小
D. 氧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到2個電子
【答案】D
【解析】
【詳解】A、氧原子核內質子數為8、中子數為 SKIPIF 1 < 0 ,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核外電子數為8,故A不正確;
B、氧原子核外第一層上有2個電子,故B不正確;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體積極小,則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個原子中所占體積極小,但是原子結構示意圖不能得到該信息,故C錯誤;
D、氧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6,大于4,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到2個電子,故D正確。故選D。
故選D。
6.某種火箭在發(fā)射時,其燃料發(fā)生反應的微粒種類變化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該反應為置換反應
B. 反應前后都存在N2分子
C. 每個甲分子中含有6個原子
D. 反應生成丙和丁的質量比為28:18
【答案】C
【解析】
【分析】
據圖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SKIPIF 1 < 0 。
【詳解】A.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該反應的反應物是兩種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選項錯誤;
B.氮氣是生成物,反應后存在N2分子,反應前不存在N2分子,選項錯誤;
C.甲的化學式為N2O4,每個甲分子中含有2個氮原子,4個氧原子,共6個原子,選項正確;
D.生成丙和丁的質量比為(3×2×14):(4×18)=7:6,選項錯誤;
故選:C。
7.自來水廠凈水過程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明礬是一種常用的絮凝劑
B. 過濾可除去水中雜質離子
C. 活性炭可長期使用無需更換
D. 經該凈水過程得到的是純水
【答案】A
【解析】
【詳解】A、沉降常用的絮凝劑有明礬,明礬作絮凝劑是因為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鋁膠狀物,吸附懸浮雜質,使其沉降,符合題意;
B、過濾可除去水中的難溶性物質,雜質離子是溶解在水中的,過濾的方式不能除去,不符合題意;
C、活性炭長期使用,它的吸附能力會下降,所以一定時候應該更換,不符合題意
D、經該凈水過程得到的不是純水,此時水中還含有可溶性的鈣、鎂離子,不符合題意。故選A。
8.下列關于硫酸的認識,正確的是
A. 組成:硫酸溶液中H+和SO SKIPIF 1 < 0 的數目相同
B. 性質:能與CO2、SO3等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C. 用途:可用于實驗室制備CuSO4等硫酸鹽
D. 生產:含硫酸廢水用CaCl2處理后直接排放
【答案】C
【解析】
【詳解】A.硫酸溶液中存在硫酸(H2SO4)和水(H2O), 硫酸解離出H+的數目是SO SKIPIF 1 < 0 數目的2倍,水分子幾乎不解離,因此溶液中H+的數目大于SO SKIPIF 1 < 0 ,選項錯誤;
B.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不和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硫酸不能與CO2、SO3等非金屬氧化物反應,選項錯誤;
C.硫酸和氧化銅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可用于制備CuSO4等硫酸鹽,選項正確;
D.硫酸廢水用CaCl2處理后,硫酸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硫酸鈣和氯化氫,廢水中仍然有酸性物質,不能直接排放,選項錯誤;
故選:C。
9.尿素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種,其化學式為CO(NH2)2。下列關于尿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A. CO(NH2)2中含有的原子是(NH2)2
B. C、O、N、H四種原子的個數比為1:1:1:4
C. 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SKIPIF 1 < 0
D. C、O、N、H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6:14: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
【詳解】A、CO(NH2)2是由尿素分子構成的,不含有(NH2)2,故A不正確;
B、尿素的化學式為CO(NH2)2,C、O、N、H四種原子的個數比為 SKIPIF 1 < 0 ,故B不正確;
C、 SKIPIF 1 < 0 ,則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SKIPIF 1 < 0 ,故C正確;
D、尿素的化學式為CO(NH2)2,C、O、N、H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為 SKIPIF 1 < 0 ,故D不正確。故選C。
點睛】 SKIPIF 1 < 0
10.燃料是人類社會重要的能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煤的燃燒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CO2
B. 石油煉制可得到石油氣、汽油、煤油等產品
C. 汽車燃料改用壓縮天然氣可減少對空氣的污染
D. 乙醇(C2H5OH)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A
【解析】
【詳解】A、煤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會造成酸雨,二氧化碳排放過多導致的是溫室效應,故錯誤;
B、石油分餾能得到石油氣、汽油、煤油和柴油等產品,故正確
C、天然氣燃燒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都不是空氣污染物,汽車改用壓縮天然氣作燃料能減少對空氣的污染,故正確;
D、乙醇(C2H5OH)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確。
故選A。
11.火災救援離不開化學知識,撲滅森林火災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線前清理出一片隔離帶,大火會逐漸熄滅。該滅火方法的原埋是
A. 隔絕氧氣
B. 隔離可燃物
C. 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
D. 以上都有
【答案】B
【解析】
【詳解】撲滅森林火災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將大火蔓延線路前的一片樹木砍掉,將大火蔓延線路前的一片樹木砍掉使燃燒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燒。故選B。
12.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和步驟如下:(已完成裝置氣密性檢查)
①在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并將水面上方空間分為5等份;
②用彈簧夾夾緊膠皮管;
③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緊,觀察現(xiàn)象;
④紅磷熄滅后,立即打開彈簧夾,觀察現(xiàn)象。
其中有錯誤的實驗步驟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D
【解析】
【詳解】A. ①在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防止熱的生成物落到瓶底,使瓶底受熱不均而炸裂;因為氧氣體積約占空氣體積五分之一的,為了觀察水進入瓶中的體積,將水面上方空間分為5等份,不符合題意;
B. ②用彈簧夾夾緊膠皮管,防止膠皮管漏氣,不符合題意;
C. ③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緊,減少紅磷燃燒放熱使氣體逸出,減少誤差,不符合題意;
D. ④紅磷熄滅后,立即打開彈簧夾,做法錯誤,沒有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水進入集氣瓶的體積會小于五分之一,符合題意。故選D。
13.將足量NH3和CO2依次通入飽和食鹽水,發(fā)生反應:① SKIPIF 1 < 0 ;② SKIPIF 1 < 0 。下列說法正確是
A. 總的化學方程式為 SKIPIF 1 < 0
B. 上述反應過程中觀察不到明顯現(xiàn)象
C. 反應②是有沉淀生成的復分解反應
D. 上述反應中有元素化合價發(fā)生變化
【答案】C
【解析】
【詳解】A、總的化學方程式為 SKIPIF 1 < 0 ,故A不正確;
B、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過程中生成了沉淀,可以看到溶液中有固體生成,故B不正確;
C、反應②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并且有沉淀生成,故C正確;
D、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后氮元素的化合價均為-3價,碳元素的化合價均為+4價,氫元素的化合價均為+1價,氧元素的化合價均為-2價,鈉元素的化合價均為+1價,則反應中沒有元素化合價發(fā)生變化,故D不正確。故選C。
14.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將100g60℃的KNO3飽和溶液分別進行如下操作后,,所得溶液與原溶液相比,變化結果完全正確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詳解】A、根據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可知,升溫后硝酸鉀的溶解度變大,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都不變,故錯誤;
B、根據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可知,降溫后硝酸鉀的溶解度變小,硝酸鉀會結晶析出,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都變小,故錯誤;
C、加入KNO3固體后,不會繼續(xù)溶解,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解度都不變,故錯誤;
D、恒溫蒸發(fā)部分水,硝酸鉀會結晶析出,溶質質量、溶液質量都變小,溶質的質量分數、解度都不變,故正確。
故選D。
15.已知室溫下NaCl的溶解度約為36g?,F(xiàn)稱取3.6g粗鹽,經過溶解、過濾、蒸發(fā)、轉移等步驟,除去泥沙得到精鹽。下列操作正確且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詳解】A、室溫下,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g,即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鈉,故10gmL水就能溶解3.6g氯化鈉,加入50mL水,加水過多,會使蒸發(fā)的時間過長,故加水應適量,不符合題意;
B、過濾時,應遵循“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圖中操作正確,符合題意;
C、蒸發(fā)時,應用蒸發(fā)皿,圖中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
D、轉移時,應用玻璃棒進行轉移,圖中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6.人體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對健康至關重要,下列不屬于人體必需微量元素的是
A. 鉛B. 鋅C. 硒D. 鐵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碘、鋅、硒、銅、鉬、鉻、鈷、鐵。
【詳解】A、鉛不屬于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故A不正確;
B、鋅屬于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故B正確;
C、硒屬于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故C正確;
D、鐵屬于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故D正確。故選A。
17.鐵制品通常比鋁制品更容易銹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鋁強
B. 鋁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在
C. 銹蝕的鐵制品無回收價值
D. 自行車鏈條涂油有防銹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鐵生銹是鐵和氧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
【詳解】A、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鐵在鋁的后面,則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鋁弱,故A不正確;
B、鋁的化學性質活潑,鋁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故B不正確;
C、銹蝕的鐵制品除去鐵銹,可以回收,有回收價值,故C不正確;
D、自行車鏈條涂油可以防止鐵和水和氧氣接觸,有防銹作用,故D正確。故選D。
18.有機合成材料讓人類的發(fā)展前進了一大步,下列物品的材質不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A. 天然橡膠為原料制成的乳膠枕芯
B. 富有彈性的尼龍絲襪
C. “不碎玻璃”中的聚醋酸乙烯酯夾層
D. 可降解塑料手術縫合線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機合成材料包括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塑料。
【詳解】A、天然橡膠為原料制成的乳膠枕芯是天然有機材料,不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故A不正確;
B、富有彈性的尼龍絲襪是用尼龍制成的,尼龍是合成纖維,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故B正確;
C、“不碎玻璃”中的聚醋酸乙烯酯夾層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故C正確;
D、可降解塑料手術縫合線,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故D正確。故選A。
19.下列實驗中有化學反應發(fā)生,且能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的是
A. 向氯化鉀溶液中滴入稀硫酸
B. 向硫酸鈉溶液中滴入氯化鋅溶液
C. 向氧化銅粉末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
D. 高溫下向氧化鐵粉末中通入一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詳解】A、向氯化鉀溶液中滴入稀硫酸,不反應,無明顯現(xiàn)象,故選項錯誤;
B、向硫酸鈉溶液中滴入氯化鋅溶液,不反應,無明顯現(xiàn)象,故選項錯誤;
C、向氧化銅粉末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不反應,無明顯現(xiàn)象,故選項錯誤;
D、高溫下向氧化鐵粉末中通入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紅棕色固體會變成黑色,故選項正確。
故選D。
20.下列實驗中,根據實驗現(xiàn)象可得到相應結論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詳解】A、將AgNO3溶液和Cu(NO3)2溶液分別加入兩支裝有鐵釘的試管中,鐵釘表面分別有灰黑色固體和紅色固體析出,說明鐵分別與硝酸銀和硝酸銅反應生成了銀和銅,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鐵比銅、銀活潑,但是無法驗證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不符合題意;
B、甲烷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氣,遇到明火容易發(fā)生爆炸,故點燃前,需要驗純,用拇指堵住收集了CH4的試管口,靠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發(fā)出尖銳爆鳴聲,說明試管中CH4不純,符合題意;
C、鐵絲燃燒生成的黑色固體是四氧化三鐵,不是氧化鐵,故加熱時鐵絲在氧氣中迅速反應生成的不是鐵銹,不符合題意;
D、點燃某無色氣體,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小燒杯 產生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有水珠,該無色氣體不一定為氫氣,還可能是甲烷,不符合題意。
故選B。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60分)
二、(本題包括5小題,共30分)
21.疊氮酸(HN3)常溫下是一種無色液體,其水溶液具有酸性,可與NaOH溶液反應得到疊氮化鈉(NaN3)。某些汽車安全氣囊中裝有疊氮化鈉。
(1)疊氮酸在水溶液中解離出H+和_______(填化學符號)。
(2)疊氮酸與NaOH溶液的反應屬于________(填反應類型)。
(3)疊氮化鈉受熱分解時產生兩種單質,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
【答案】 (1). N3- (2). 復分解反應 (3). SKIPIF 1 < 0
【解析】
【分析】
疊氮化鈉受熱分解時生成鈉和氮氣。
【詳解】(1)疊氮酸的化學式為HN3,疊氮酸由氫離子和疊氮酸根離子構成,氫離子顯+1價,則疊氮酸根離子顯-1價,故在水溶液中解離出H+和N3-。
(2)疊氮酸與NaOH溶液的反應生成疊氮酸鈉和水,反應符合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兩種化合物的反應,故屬于復分解反應。
(3)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質量和種類均不變,疊氮化鈉的化學式為NaN3,含有鈉元素和氮元素,則反應后生成物也含有鈉元素和氮元素,則疊氮化鈉受熱分解時產生兩種單質,為鈉和氮氣,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SKIPIF 1 < 0 。
【點睛】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質量和種類均不變,疊氮化鈉的化學式為NaN3,含有鈉元素和氮元素,則反應后生成物也含有鈉元素和氮元素。
22.某固體粉末可能含有KOH、K2CO3、K2SO4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了確定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
根據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實驗中,“產生氣泡”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2)分析實驗現(xiàn)象,推斷原固體粉末的成分是____(填化學式)。
(3)能區(qū)別K2CO3溶液和NaCl溶液的試劑是______(填標號)。
A NaOH溶液
B 鹽酸
C 酚酞溶液
D NaNO3溶液
【答案】 (1). SKIPIF 1 < 0 (2). K2CO3 (3). BC
【解析】
【分析】
取樣溶解,滴加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說明溶液顯堿性,至少含有碳酸鉀或氫氧化鉀中的一種,另一份溶液加入過量氯化鋇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入過量鹽酸,產生氣泡,固體完全溶解,說明含有碳酸鉀,不含有硫酸鉀,加入氯化鋇溶液過濾,滴加酚酞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說明不含氫氧化鉀。
【詳解】(1)實驗中,“產生氣泡”的反應是碳酸鋇和鹽酸生成氯化鋇、水和二氧化碳,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SKIPIF 1 < 0 。
(2)兩份固體粉末的溶液,一份滴加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說明溶液顯堿性,至少含有碳酸鉀或氫氧化鉀中的一種,另一份加入過量氯化鋇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入過量鹽酸,產生氣泡,固體完全溶解,說明含有碳酸鉀,不含有硫酸鉀,過濾,滴加酚酞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說明不含氫氧化鉀,故原固體粉末的成分是碳酸鉀,化學式為K2CO3。
(3)A、NaOH溶液和碳酸鉀、氯化鈉均不反應,不能區(qū)別,故A不正確;
B、鹽酸和碳酸鉀反應生成氯化鉀、水和二氧化碳,有氣泡產生,鹽酸和氯化鈉不反應,可以區(qū)別,故B正確;
C、碳酸鉀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色,氯化鈉顯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色,可以區(qū)別,故C正確;
D、NaNO3溶液和碳酸鉀、氯化鈉均不反應,不能區(qū)別,故D不正確。故選BC。
23.中國科學院張青蓮院士對銦、銥、鍺等的相對原子質量測定作出了杰出貢獻。鍺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由鍺精礦(含GeO2、GeS2、As2O3等)制備金屬鍺的步驟如下:
①焙燒,GeS2轉化為GeO2,然后用鹽酸溶解得到GeCl4。②用Cl2將雜質轉化為不易揮發(fā)的H3AsO4。③加熱混合溶液使GeCl4氣化,再冷凝為液態(tài),經過一系列轉化得到GeO2。④用H2將GeO2還原為Ge,同時H2轉化為H2O。
(1)步驟①鹽酸溶解GeO2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2)完成步驟②除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AsCl3+4H2O+Cl2=H3AsO4+5_______
(3)步驟③分離GeCl4的方法是________(填標號)。
A 過濾
B 蒸餾
C 升華
D 蒸發(fā)
(4)步驟④消耗H2和生成Ge的質量之比為_______。
【答案】 (1). SKIPIF 1 < 0 (2). HCl (3). B (4). 4:73
【解析】
【分析】
根據鹽酸能和金屬氧化物反應;質量守恒定律;蒸餾的原理以及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比進行分析作答。
【詳解】(1)GeO2是金屬氧化物,鹽酸能和金屬氧化物反應產生鹽和水,則步驟①鹽酸溶解GeO2的化學方程式為 SKIPIF 1 < 0 ;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原子種類及數目:As,1;Cl,5;H,8;O,4;反應后已經出現(xiàn)的原子種類及數目:As,1;H,3;O,4;所以生成物的5個分子中含有:Cl,5;H,5;則是:HCl;
(3)步驟③加熱混合溶液使GeCl4氣化,再冷凝為液態(tài),狀態(tài)的改變是:液體-氣體-液體,符合蒸餾的原理,則分離GeCl4的方法是蒸餾,故選B;
(4)步驟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SKIPIF 1 < 0 ,則消耗H2和生成Ge的質量之比為4:73。
24.今年5月5日成功首飛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采用了低溫高壓液氫作燃料。
(1)從分子的角度分析,氫氣變成液氫時發(fā)生變化的是________。
(2)如圖所示,將一定量氧氣封閉在注射器中,改變氧氣的體積和溫度,記錄不同條件下注射器中氧氣的壓強大小,結果如下:
分析數據可知,其他條件不變:溫度升高,氣體壓強___________;體積增大,氣體壓強______。
(3)影響一定容積的氧氣鋼瓶內壓強大小的因素是瓶內的溫度、________。
(4)如圖所示,某小組收集了三瓶CO2氣體(均為大小相同的玻璃瓶),分別加入1/3體積的相應試劑,甲、乙立即塞緊瓶塞,丙敞口,均振蕩一會兒。(水的揮發(fā)忽略不計)
①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
②振蕩后,甲、乙、丙中氣體壓強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仿照乙畫出此時甲、丙中氣體組成的微觀示意圖________。
【答案】 (1). 物理變化 (2). 增大 (3). 減小 (4). 氣體體積 (5). SKIPIF 1 < 0 (6). 丙>甲>乙 (7).
【解析】
【詳解】(1)氫氣和液氫都是由氫分子構成的,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2)由表中數據可知,其他條件不變:溫度升高,氣體受熱膨脹,氣體壓強增大;體積增大,氣體壓強減小;
(3)由(2)可知,其它條件不變,溫度升高,氣體壓強增大,體積增大,氣體壓強減小,故影響一定容積的氧氣鋼瓶內壓強大小的因素是瓶內的溫度、氣體體積;
(4)①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SKIPIF 1 < 0 ;
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氫氧化鈉吸收的二氧化碳比水多,故甲的壓強大于乙,丙由于敞口放置,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消耗了二氧化碳,裝置內壓強減小,外界空氣會進入,故丙內壓強不變,故壓強大小為:丙>甲>乙;
反應后,由于甲中消耗二氧化碳比乙少,故甲中二氧化碳氣體含量多,反應后,丙中進入了空氣,故丙中含有空氣。
此時甲、丙中氣體組成的微觀示意圖為:
25.某工廠生產硼砂產生的固體廢料,主要含有MgCO3、CaCO3、SiO2、Al2O3和Fe2O3等,其中MgCO3質量分數為63%。回收鎂的工藝流程如下:
(1)“酸浸”時MgCO3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
(2)“調pH”前濾液I的pH________7(填“>”或“Ag
B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CH4的試管口,靠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
發(fā)出尖銳爆鳴聲
試管中CH4不純
C
在螺旋狀細鐵絲下端系一根火柴,點燃火柴至快燃盡時,將鐵絲插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
鐵絲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加熱時鐵絲可在氧氣中迅速反應生成鐵銹
D
點燃某無色氣體,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小燒杯
產生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有水珠
該無色氣體為氫氣
溫度/℃
20
20
20
20
20
25
30
35
40
體積/mL
12
11
10
9
8
12
12
12
12
壓強/kPa
99.6
110.6
120.7
130.6
149.7
101.3
103.1
104.5
106.6
方案
原料1
原料2
預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依據的反應規(guī)律
①
Li2SO4溶液
______
______
兩種鹽反應生成兩種新鹽,生成物中有沉淀。
②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方案
原料1
原料2
預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依據的反應規(guī)律
①
Li2SO4溶液
Na2CO3溶液
Li2SO4+ Na2CO3= Li2CO3↓+ Na2SO4
兩種鹽反應生成兩種新鹽,生成物中有沉淀。
②
LiOH溶液
CO2
2LiOH + CO2= Li2CO3↓+ H2O
非金屬氧化物能與堿溶液反應生成鹽和水
這是一份廣東省廣州市2020年中考化學試題(含解析),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94%、二氧化碳占0,下列關于硫酸的認識,正確的是, N3- 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年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中考二模化學試題(含解析),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綜合應用題,科學探究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0年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中考一?;瘜W試題(含解析),文件包含2020年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中考一?;瘜W試題解析docx、2020年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中考一?;瘜W試題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3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